初中物理科学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科学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科学知识

初中物理科学知识范文1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效果;初中;创新;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070-01

一、初中生需要创新

在实验课堂里,传统的教学过程已经不再适用,不需要古板的依旧按照教材中的说辞去学习物理,而是要有多样化的实验操作、活跃的思维来学习。在目前的实验课上,大多数内容都是按照书本写的过程来进行,老师首先写出实验目的,学生看着老师进行一遍实验,然后学生自己进行一遍实验,最后采集数据写报告上交。这样的实验课非常扼制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老师只是起辅导的作用,应该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去探索、去实验。怎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学会创新性学习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物理教学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而实验教学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完成这项任务,所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应大胆的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探究的过程去获得知识。而在我们课本上的“动手动脑学物理”部分有很多小实验,这些我们都可以鼓励学生课后去做,做好了以后在课堂上展示。这样的做法不仅能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果。老师还需要及时发现有创新思维的学生,给予他们一些课外书籍,开阔他们的视野,学习更多的科学观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让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充分利用初中课堂的实验探究,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经历,把抽象的物理变成具体的生活知识,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记住与理解物理规律和现象。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提高初中实验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1、学生需要有观察目的

在每一节实验课上,都有它既定的实验目的和要求,这需要学生在观察的时候有目的有针对的去做。实验虽然开放创新,但也不能天马行空,随心所欲的去做实验,那样只能是浪费了宝贵的实验时间。在每一节实验课之前,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2、教师要及时揭示实验原理

实验课的目的是通过实验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概念,因此实验课同样注重实验原理的解释。

3、实验过程要简便

实验仪器和操作需要尽量的简洁明了,实验越容易,越有效果,得出的结论和推论能更好的被学生理解与接受。在研究压力效果的决定因素这一实验中,就可以选择非常简单的实验仪器,双手和铅笔。铅笔一头尖一头平,用手按住上下端,可以明显感受到尖头带来的压强更大,所以能快速准确的得出结论:压力确定时,受力面积小的,压力作用越显著,压强越大。

4、显著的实验现象非常有效

实验现象需要非常明显,有些实验课是在教室里上,老师在讲台演示实验的时候,由于座位的远近,后排同学有可能看不清实验现象,这就导致课堂实验效果不够好。比如水的沸腾实验当中,需要观察气泡的大小,水是无色液体,不容易观察,同时气泡上升速度很快,也难以发现气泡的变化。对此,可以把水的颜色进行调整,加入紫色试剂,把烧杯改成长筒试管。这样水的颜色和试管颜色能进行区分,长筒的试管能够延长气泡的上升时间,提高了观察效果,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另外可以结合投影仪,让远一点的同学通过投影看清实验现象,也能加强实验现象的明显效果。

5、注意力是关键

从心理学讲,吸引学生注意力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关键因素。实验本身要有很强的吸引力,有新奇的实验现象,所以实验的设计最好与生活现象“相反”,在大气压强的实验中,做两组对照,第一组大小两个空试管,小试管放入大试管,把大试管调转,小试管在其中下落。得出小试管受到了重力的作用向下落。第二组实验,大试管中放满水,在进行第一组的过程,发现小试管往上升,这时学生感觉非常意外,急切的需要知道原因,老师就可以在这个时候给出解释,指出大气压的存在,效果会比较好。又比如奥斯特的小磁针实验,在通电导体旁边放置小磁针,小磁针发生偏转,初中学生对这种“凭空”产生的力会非常感兴趣,也会让他们的思维开放,这样强烈的情感体验,能够帮助学生记住与理解物理规律和现象。

6、分成小组效率高

班上学生人数比较多,一个班往往有50人左右,我们可以将班级分成小组,一个小组45人,分工合作,但中学生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完成实验非常的快速,处理数据也非常的好,有的同学可能要稍微逊色一点,这需要老师对学生充分了解,分组要分得恰当,能取长补短,通过同学之间相互配合,互帮互助,达到快速完成实验任务,达到实验目的效果。

初中生依旧有着发现生活科学的天赋,经过有趣实用的实验探究,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激发物理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好实验探究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松华,伴震环.谈设计物理演示实验的原则.丽水专科学校学报,1999,(05).

初中物理科学知识范文2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微时代的到来给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进入初中物理教学课堂。微课是突破物理教学重难点的利器,不仅可有效地为学生释疑解惑,而且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加深知识的巩固和延伸拓展,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微课;重难点突破;初中物理;使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05-01

微课作为教育领域新的宠儿,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时空限制,极大地发挥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功能和网络渠道强大作用,有效地减少了学习工具和学习场地的限制,让学生的学习变得随时随地,变得更加自主和自由。那么我们教师自身需要提高对微课的认知,即:什么是微课?微课指的是按照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需求,借助视频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做到讲解活动全面与彻底,又要做好对知识体系中重难点的分析与讲解。微课视频虽然短小精悍,但是其内容的重要性却不容忽视,其所能取得的成效也是十分明显的,因此,微课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资源。

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对物理现象的认识,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过程的建立,物理情景的想象等都有一定的困难,构成了初中物理教学中诸多难点。在这种情况下,微课逐渐走入了初中物理课堂,微课具有短小精悍、图文并茂、轻松有趣、易于开发等教学特点,它给课堂提供了一种更高效的辅助教学手段,成为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利器,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物理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及效率。

通过对微课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重视微课教育的目的。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能够取得平常课程开展所难以达到的诸多成效。因为微课着重于对细微知识点的全面讲解,其内容虽看似简单,但是其稳定性与成效却是别的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当微课做到积少成多的时候,教学也就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那么,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重难点突破中的作用的表现如下:

一、利用微课增强物理教学课堂的趣味性

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欢愉的情趣,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压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在物理课堂中,利用微课增强教学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微课中的开展内容,利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并借助于视频播放吸引学生的关注,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对于抽象思维能力不足的学生,可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微课软件进行教学,可以使一些抽象的、难理解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变得直观、形象、生动、提高学生对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的想象力,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可以强化信息传递,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如我录制了一节视频《大气压》,用‘阿拉神灯’动画的形式演示了大气压的存在,动画的形式让学生觉得非常有意思,而且通过视频的多次播放,学生很快就能了解认识抽象的大气压。利用这个微课软件作为本节课的情景设计明显的实际效果为: 1 学生的注意力被全部吸引过来,注意力比平时提高了很多,对其的关注与兴趣也就实现了进一步发展,因此,即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有所收货; 2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将学习的问题贴近生活,自然而然,学生的关注也就相应地提高。利用微课的动画生动性打造趣味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二、借助微课加强课前课后学习,及时巩固教学重难点

课前预习,找准预热点。对于积极性^差的学生,你让他们对着枯燥的课本主动预习知识是不可能的,而如果教师把精心设计的只有5 分钟的微课视频发给学生,利用微课在课前快速浏览一下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起到了预习的作用。在学生的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下一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学习的重、难点有了一些了解,而教师可以及时地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更加精准地了解学生在下一节课中会碰到的疑点、难点。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也能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也可以将节约出的时间用于新知识的学习。

课后复习,巩固重难点。教师可以把物理各章节的重点内容制作的微课视频随着教学进度发到班级QQ 群中,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学习能力弱的同学可以借助微视频,反复进行某一知识点的复习,大大提高了新知的巩固率。那些平时反应慢的又羞于发问的学生也能够从容的反复观看,较好的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比如《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节,中下层的学生在课堂上就有很多疑问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课后就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反复看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哪些因素有关,哪些量变后,哪些量又跟着发生变化,从而对成像规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打下了基础。在物理教学中,微课主要用来加强学生课前课后的自主学习,以突破重难点。

三、运用微课提高对知识的学习自由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微课带来完全不同的学习感觉,它能调动人们的视觉、听觉、想象等参与学习。时间上,随时随地可播放,使用方便灵活;内容上,针对性强,富有启发性;形式上,生动活泼,极富吸引力。教师把教学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便可以随时随地点播学习,并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能力控制视频的快慢,还可以反复播放视频,使那些平时反应较慢、接受能力较弱而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的反复观看,反复的播放活动,就像有老师随时在他们身边进行一对一辅导,不会收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完全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这样既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重难点问题,又较好的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微课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借助微课,我们能够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在理论上微课已经在物理的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了它的优越性,相信随着实践的探索,微课在物理教学效果的提高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詹春青. 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1):65-69.

初中物理科学知识范文3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浮力知识

初中学生的物理思维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对于比较复杂的物理问题很难准确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养成主动学习探究的习惯。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实验然后得出结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做好初中物理浮力知识教学探讨。

一、创设假设情境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内容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假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创设假设情境的时候,教师要选择趣味性、针对性、探究性较强的内容创设情境,创设的情境不能太难,知识能力要求太高,要联系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实际出发创设情境。例如,在学习浮力知识的时候,为了引人浮力这一节的内容,教师要精心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如,准备三个球,一个木球、一个与木球同样体积的铁球、一个与木球同样质量的铁球,然后将它们放入水中,观察现象询问原因,当学生思考回答出很多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为学生解答,而是引入所学内容的基本概念,这时学生对新学内容就有一个具体的把握了。

二、设计探究方案,组织探究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创设了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后,教师应该设计有效的探究方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浮力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行设计探究方案,探究生活中关于浮力的各种现象和本质原因,这种探究形式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出猜想,学会设计实验的思路和步骤,学会分析实验中的各种结果。

三、引导学生总结探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实验做完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得到的数据进行综合,并开展探讨和总结。但是,学生对浮力概念的理解也是比较浅显的,需要教师在探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全面细致的分析。例如,实验中的细节、实验中要控制好的条件、求物体浮力的方法等等。总之,教师在总结探讨过程中的地位功不可没,教师要积极地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人翁学习意识,快乐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初中物理科学知识范文4

1.初中生物课中的环境保护教育

生物新课程中新增了人与生物圈和谐共处的体系,新课程将环境理念融入生物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环境道德和行为。

1.1环境教育在生物课中的重要影响

教师应该从《全国环境宣传教育纲要》出发,采用课堂渗透为主,课外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环境内涵,把环境理念贯穿其中,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该学科一项重要的内容,其中包括大量和环境有关的内容,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防治等。教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1.2环境教育理念是课改的基本要求

此次课改一改过去偏重知识,转而强调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1.3初中生物课进行环境教育的方法

教师在生物课的教学中,应该根据生物课独特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将生物教学和环境教育合理结合起来。

1.3.1在生物课中,有关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土地面积逐渐增加;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天然植被受人为破坏;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情况加重;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水体污染加剧,淡水资源严重短缺;大气污染严重;城市生活垃圾“白色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防止温室效应等内容,教师要讲深讲透。

1.3.2教师应利用各种生物实验加强环境理念的教育,开展与环境相关联的实验,如环境对蝌蚪成长的重要影响,水污染对金鱼的恶劣影响等,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敏感性,使学生养成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1.3.3环境教育要联系实际情况进行,教师可组织学生阅读大量文献,展开社会调查,并进行专题讨论等,使学生养成从新闻媒体报道中搜集环境与生物方面的资料,并有机地和生物教学融合一起的学习习惯。

1.3.4进行环境理念的教育,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才会有成效,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其中思考人类的责任;进行环境理念的教育还要在行动中贯彻,少用一次性塑料袋、节约水和电、避免空气污染,以及垃圾的处理等。这样,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行为能力将会得到大幅提高。

2.初中生物课中的审美理念教育

初中生物教师在对环境保护章节进行备课的时候,应查阅一些野生动植物的有用资料,了解其生态功能,对人类社会的意义,以及濒危情况,产生对野生动植物的美感情怀,将自己的情感和教材融为一体,从而打动学生,使其从感性逐步向理性升华。这样师生之间也必然会迸发强烈的情感和美感的共鸣,使学生受到深刻的美的情感体验,不仅能强化学生的美感体验,而且能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师应组织学生多参加审美实践,要在感知和鉴赏美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鼓励学生进行审美实践,学会创造美。由于初中学生审美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因此教师要想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和培养,就必须鼓励学生设计小实验,制作生物标本,自己写实验报告,总结学习经验。这样,学生能从实践中体验到生物学的美和大自然的生命力。如癞蛤蟆,人们一直觉得它外表很讨厌,但从它对人类的贡献是很大的,它能帮助人类消灭害虫,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是可爱的、美丽的。我们观其实质,会发现其实大自然到处都是美丽的事物。教师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高尚情感,积极勇敢地发现大自然中的生物美。

3.融入生存适应理论的理念教育

动物的保护色、警戒色等都是动物在体色、外形上适应环境的典型。教师要把这些生命现象和特征,与适应理论结合起来,使学生知道生物很大程度上和生活环境是一致的,从而向学生传输生存适应的理念教育。

生物的生存环境是多变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在某种程度上又是不完全的,这就是生物的相对性。很多生物在环境剧烈变化时,适应不了新环境而不能生存,导致了其物种的灭绝。现在有一些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就是生物适应相对性的体现。教师可利用这种生物适应生存环境的双重性,使学生了解生物适应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从而深化和加强学生的适应理念观点。

人类的世界是一个创造的世界、不断更新的世界,教师应从生物界不断变化演变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观念和创新意识,抓住每个创新环节,开展创新意识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陈建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J].新教育,2009,(6).

初中物理科学知识范文5

关键词:物理 应用 实用意识 兴趣 科学素养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学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这说明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要重视加强知识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较高科学素养和人文意识,又能学以致用,努力服务于社会的高素质人才。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科知识的实用意识?我在近三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此做了一些探索与研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抓起。

一、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

初中物理科学知识范文6

与其它教材相比,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增设了一些特色栏目,如:“活动”、“生活、物理、社会”、“信息快递”、“WWW”、“知识梳理”、“信息库”等.这些栏目的设置有利于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的能力,也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活泼.

“信息库”知识板块以崭新的面目呈现于初中物理教学领域,是教材改革中的有益尝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信息库”知识板块的认识.

1 “信息库”知识板块的概述

“信息库”:正文后拓展性的知识,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与延伸.该板块并非在每节教材后面都会出现,而是根据教材内容而设定.“信息库”知识不强求所有同学必须掌握,所以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弹性.“信息库”知识方便了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可以选学到更多的内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传授知识的主要工具.如果没有教材,知识的传承和发展将无法得以实现.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以素质教育为前提,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宗旨,推出以后立即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信息库”知识板块作为教材的一部分,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教育教学功效,从而避免设计的理想与现实地操作产生冲突与矛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教学.

2 “信息库”知识板块的教学策略

2.1 巧用史料铺垫,培养科学精神

物理学史是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认识史.在教学中适当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可以让同学们更多的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从前人身上受到启发和教益,继而感悟科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教材第七章“信息库”介绍了显微镜的发展最早起源于眼镜店的老板;第九章“信息库”介绍了牛顿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第十三章“信息库”介绍了伽伐尼和伏打对电流的研究,为了研究电流的大小,伏打竟然用自己的身体进行试验.通过物理学史的介绍可以再现科学发展的历程,科学家们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有助于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2 联系已有知识,温故而知新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生通过实际生活和小学自然学科的学习,已经对一些自然现象和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第九章“信息库”介绍了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因为学生已经有了摩擦力方面的相关知识,教学时从复习和回顾已学的知识入手,可以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2.3 注重知识迁移,拓宽思维空间

“它山之石以攻玉”,在教授“信息库”板块时,既要重视知识的纵向联系,更要注意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的横向联系,要认识到物理知识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初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物理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拓思路,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第一章“信息库”介绍了“多普勒效应”,通过阅读,学生知道了一切波都可以产生“多普勒效应”,它不仅可以用来测定车速,还可以用来测定天体的运行速度.第十五章“信息库”介绍了计算机中CPU的上的散热器,这些知识都可以很好地迁移于生活之中.

2.4 结合现代科技,训练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库”知识板块与现代科技发展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巧妙地运用了声音的反射.如想了解天坛详细情况,请访问网站” .又如,教材第三章“光现象”第六十四页介绍了臭氧层与紫外线的关系,人类的哪些行为和产品会对臭氧层造成伤害,请学生查阅资料.通过对前沿科技知识的搜索和了解,能训练学生如何利用网络或其他途径获取信息,并从海量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知识和能力.

2.5 加强社会实践,注重自我体验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体验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加强社会实践有助于将知识进一步升华.

八年级课本第五十二页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有条件的同学可到工厂和生活中去体验各种温度计的使用流程和方法,加强对温度计的印象.再有课本中介绍了电梯,生活中我们很难去感知电梯的使用原理,如果我们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下建筑工地上的升降电梯,再加上“信息库”知识板块的介绍,我们就会明白其实电梯就是滑轮的使用.

2.6 进行制作大赛,培养创新能力

“信息库”知识板块中设置了不少的探究活动,活动的设置赋予教师新的教学理念和要求,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更要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