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公式的用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公式的用法范文1
近年来,中小学教辅材料市场在满足中小学教学需求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规范中小学教辅材料的使用,现就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建立健全教辅材料评议推荐办法。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加强对教辅材料使用的指导,组织成立教辅材料评议委员会,对进入本省中小学校的教辅材料进行评议,择优选出若干套进行公告。各地市教材选用委员会根据当地教育实际和教科书使用情况,按照教科书选用的程序,从本省教辅材料评议公告中,一个学科每个版本选择1套教辅材料推荐给本地区学校供学生选用。
教辅材料评议委员会要包括中小学教师、校长、教研员和新闻出版等方面相关专家,确保其专业性和代表性。教辅材料的评议推荐要做到机会均等、过程透明、程序公正。教辅材料编写人员和被评议的教辅材料出版人员不得参加教辅材料评议推荐工作。
二、合理确定评议推荐的教辅材料范围。教辅材料评议推荐的种类主要是与本省使用的中小学教科书配套的同步练习册,根据他人享有著作权教科书编写出版的同步练习册应依法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也可根据教学需要评议推荐寒暑假作业、初中和高中毕业年级考试辅导类教辅材料。评议推荐教辅材料的学科和年级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经评议公告的教辅材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定价政策(具体办法另行下发)。免费提供教辅材料的地方可自行确定使用教辅材料的种类和范围。
三、认真做好教辅材料自愿购买和无偿代购服务。学生购买教辅材料必须坚持自愿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任何教辅材料,不得进入学校宣传、推荐和推销任何教辅材料。若学生自愿购买本地区推荐的教辅材料并申请学校代购,学校可以统一代购,做好服务,不得从中牟利。其他类教辅材料由学生和家长自行在市场购买,学校不提供代购服务。
四、严格规范教辅材料编写行为。教辅材料主要编写者必须具有相关学科教学经验和熟悉相关教材;各级行政部门、负责实施考试命题、监测评价的单位不得组织编写学生有偿使用的同步练习册、寒暑假作业、初中和高中毕业年级考试辅导类教辅材料。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学校组织开发面向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辅助资源,免费提供使用。
五、大力加强教辅材料使用监督。省级教辅材料评议公告报教育部备案,抄送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纠风办。地市教辅材料推荐结果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教科书编写者编写的同步练习册将作为教育部对教科书使用情况评估的重要内容。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教辅材料质量和非法盗印的监督检查,保证出版质量。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教辅材料价格管理。各级纠风部门要对教辅材料的管理和评议推荐工作实行严格监督。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举报等有效机制,拓宽监督渠道。
初中物理公式的用法范文2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法;语法教学;活跃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9-0142-01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而语言的运用除了语音、语汇以外,英语语法是规范英语语言的使用规则,使英语得到正确使用。如果没有语法作保证,句子就没有了正确与否的标准,也就没有了是否规范之说。而教学中过度重视语法或轻视语法的现象普遍存在,语法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学得吃力教师教得费力的现象更不足为奇。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论述打破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种种做法,以改革初中英语语法课堂,以打造英语语法精彩课堂为宗旨,以期提高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质量。
1.情境法学语法,情景交融
情境法是新形势下教师们多采用的教学方法,其明显的优点是给学生创设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真实、生动的情境,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起到情景交融、寓知识于情景中的功效。
如,学习现在进行时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孩子们在为朋友Lily庆祝生日、举办生日派对的场面,教师问:What are they doing? They are singing and dancing happily等学生会脱口而出。教师可以让一位同学把英语课本递给老师,事先教师不妨趁学生不注意,放在一位同学的课桌上,趁学生找课本之际,问What is he doing? He cannot find his English book. He is looking for it.此情此景的创设,利于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
情境法的创设很多,如学习过去进行时时,创设地震的模拟场景,Timmy在睡觉,突然地震了;Timmy往外跑时,其他人也在疯狂地到处乱跑,此时砖头瓦块开始滑落,紧接着楼房倒塌等,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自由运用,学生会争先恐后,沉闷的英语语法课堂将不复存在。
2.公式法教语法,有章可循
公式法学英语语法,听起来似乎很好笑。说到公式,教师们会认为是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的专用名词;英语是交际语言,谈公式有点令人不可思议。其实,英语语法教学中,巧妙运用公式法,能使英语语法有章可循。
如,学习现在完成时时,虽然强调时间的句型在大纲中没做要求,但在练习中、试卷上也常常出现,因而适当拓展对学生的学习也大有裨益。例如,说奶奶去世5年了,有三种翻译方法:Grandma died 5 years ago. Grandma has been dead since 5 years ago/for 5 years. 如果想强调"5年",要用句型It is 5 years since Grandma died. 紧接着归纳这个句型为It is+一段时间+since从句,把它作为一个公式,遇到类似的句子套用就会事半功倍。学习过去进行时的when、as、while的用法,现在进行时、过去完成时、被动语态、不定式等语法时,都可以创造性地使用公式法,以使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分-总-分"学语法,循序渐进
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们习惯于"块块教学",即按照教材的编排体例,先上卡通对话和导入、接下来毫无疑问是Reading、紧接着是Grammar等等,并且对话、课文中所渗透的语法一概不提或蜻蜓点水、一提而过,或直接说"语法中再学",如此教学,割裂了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导致语法课堂低效、无效,语法教学效果差等的恶性循环。要力改这些不足,采用"分-总-分"的教学语法的方式是不错的选择。
"分-总-分"学英语语法,第一个分是指分散学语法,也就是说,把语法渗透到卡通对话、导入、Reading中,对这些部分中出现的语法现象适当循序渐进、撒网式推进。如,学习牛津英语8B Unit3时,本单元的语法是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用法区别。如果按常态的"块块"教学,读对话、背诵课文后集中学语法,上一节语法课,这样的课学生死气沉沉、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不活跃就会司空见惯,见而不鲜。
而如果在学习Comic strip和Reading中,渗透二者的区别,比如卡通对话中有Have you used this before, Eddie? 和 This programme began an hour ago两个句子,如果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分析第一句用现在完成时、第二句用一般过去时的原因,二者在用法上又有哪些不同?这两种时态都和哪些时间状语连用等,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句子如此分析,课文中众多的完成时和过去时的句子也逐一如此多问几个为什么,为Grammar的学习打下基础。
有了Comic strip和Reading中分散学语法、渗透语法知识的基础,到Grammar中学习,逐步分析过去时和完成时的不同,到Grammar部分时,学生会感到已经轻车熟路,无论是讨论起来二者的相似还是不同之处,大部分学生会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做起练习,学生也不会捉襟见肘、迟疑不决。再辅之以"学讲模式"的有效运用,让学生学进去再讲出来,再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用合一",在运用中强化知识,效果一定斐然。
学完了Grammar,教师们习惯又进入块块教学,将语法又搁置一边,认为语法结束了,画了句号。其弊端也显而易见:语法部分结束了,不意味着语法学习的终止,语法学习不能就此止步,根据学习遗忘曲线,复习是必要的,"温故而知新"不能轻视。应该对这两部分中含过去时、完成时的句子再引导学生多加注意,多问几个"?";在写作中,提醒学生注意正确使用时态,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学习英语语法的方法很多,还有游戏法、交际法、表演法等方式学语法,实现玩中学、做中学。教无定法,教师只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语法课堂的"沉闷"将成为永远的历史,语法课堂定会绽放奇葩。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公式的用法范文3
1力臂概念的建构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生对物理概念建立过程有所了解,有些老师仍然受老教材的影响,从生产、生活中为了省力出发,引出羊角锤、撬棒等杠杆机械,围绕杠杆的用法和特点给其下定义:即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随后说明其关键词“力的作用线”而不是“力的作用点”最后练习画杠杆示意图,巩固力臂概念,可以看出,对“为什么要引入力臂概念”这一点教师未讲学生也未知.在新教材中,我们不妨将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得出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定义后,不要急于引出力臂概念,而是先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设计设计如下:
实验桌上给出器材:铁架台、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大三角板.
先让学生调节铁架台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达到平衡;再在杠杆两边挂上钩码,调节钩码所处位置使杠杆再次平衡,如图1所示.
接着的教学片断为:
师:请指杠杆上的支点、动力、阻力.
生:杠杆支点在O点,如果左边两个钩码对杠杆的拉力为动力,则右边一个钩码的拉力为阻力.
师:你们能否发现,在杠杆平衡时有什么等量关系吗?
(学生思考、讨论)
生:杠杆平衡时的等量关系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
师:由一次实验得出的这一平衡条件的结论,可靠吗?
生:不可靠,至少要做三次实验.
师:那么我们可以改变什么条件再做实验呢?
生:可以改变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即不改变钩码的位置而改变所挂钩码的数目.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动手实验.
(学生实验小组探究,在左边挂4个钩码、右边挂2个钩码时杠杆平衡,如图2所示.)
师:上述平衡条件的结论还成立吗?生:成立!
师:还可以改变什么条件进行实验呢?
生:改变所挂钩码的位置.
(学生实验小组探究,移动钩码悬挂位置使杠杆平衡,如图3)
师:上述结论能成立吗?
生:仍然成立!
师:我们从三次实验可以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生: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点的距离”
师:力的作用三要素是什么?
生: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师:刚才的实验中改变钩码数目实际上是改变动力和阻力的大小,改变悬挂钩码的位置实际上是改变力的作用点,那么,我们还能改变什么呢?
生:还可以改变动力和阻力的方向.
师:钩码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怎样改变钩码对杠杆的拉力方向呢?
(学生思考、讨论)
生:可以去掉杠杆一边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斜着拉.
师:下面请同学们按此方法动手做一做.
(学生实验小组探究,拿去杠杆一边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斜着拉杠杆这一边,当杠杆平衡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4).
师:这时对杠杆的“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一结论成立吗?
生:不成立了.
师:这说明前面所得:杠杆平衡条件要不要修改呢?
(学生思考、讨论,陷入僵局)教师提示:把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测出来取代平衡式中的距离,有何发现?
学生实验:用大三角板测出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代入平衡式,相等!!(学生惊喜、惊讶!)
师:由此看来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呢?
生: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师:这个结论对前面的三次实验来说,是否成立呢?
学生验证,成立!
师:看来,“支点到作用线的距离”是一个有物理意义的量,物理学上把它叫做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这样,杠杆平衡条件就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公式表示为F1L1=F2L2.
上述教学设计,让学生亲历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过程步步深入,最终发现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是有物理意义的,很自然地引出力臂概念,而且使学生清晰认识到力臂不是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加深了对力臂概念的理解.
2速度概念的建立
很多老师在讲授时,先介绍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然后引入速度的概念,强调s、t、v的关系,讲解速度公式在生活中的运用,怎样去解题.这样上课的话不是和小学数学老师讲解数学应用题一个样吗?学生本来对于这个公式v=s/t就很熟悉,自然而然学生根不会在意,也不重视这个概念.所以不防这样去设计一下:
师:本节内容我们和同学们将要学习一个重要的物理量――速度,同学们熟悉这个物理量吗?它的表达式是什么呢?
生:小学数学就学过,v=s/t(学生认为本节很简单).
师:你们问过你们的小学数学老师速度为什么要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吗?为什么不能时间除以路程呢?
(学生很茫然,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想过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
接下的教学片段为:
师:请同学看看这画面.
图5是观众在看运动员在进行百米赛跑你们能说出谁跑得最快?
图6是运动员跑到终点,裁判员说谁最快呢?
(学生讨论)
生:图5是运动员是同时出发的,用的时间相等,中间的运动员跑的路程最长,因而最快;图6是因为跑的路程相等,用的时间最少的跑得最快.
师:我们能不能这样去总结一下,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1)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法);(2)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法).如是出现的是路程不相等,时间也不相等的情况下,你能如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吗?
例如:飞机在2 s内飞行了1000 m,小汽车在120 s内行驶了3600 m,是谁运动的快呢?你怎么比较它们的快慢?
生:求速度不就行了吗?
师:求速度?什么叫速度呀?怎么求呢?
生:v飞=st=1000 m2 s=500 m/s,
v汽车=st=3600 m120 s=30 m/s.
师:这能说明什么呢?这样用路程除以时间目的是什么呢?
(学生沉思,不知所措)
师提示:500 m/s与30 m/s之间有何相同点呢?时间是不是都是1 s呀?
生:是的,是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法),路程越长越快.
师:我们能不能用时间去除以路程呢?
生:v′=ts=2 s1000 m=1500 s/m,
v′=ts=30 s3600 m=30 s/m,
这样是相同的路程比时间(裁判法),时间越短越快.(学生很兴奋)
师:根据我们已前的数学经验把路程和时间互为相除,也就可以把其变为“观众法”和“裁判法”.从习惯思维来说,我们总是数值大的表示快,所以速度就采取了第一方法“观众法”去定义.怎样给速度下个定义呢?
生:单位时间内物体所通过的路程.
师:根据定义我们能不能写出其表达式?
生:能,v=s/t.
初中物理公式的用法范文4
1、首先制定学习计划,认真查漏补缺,狠抓薄弱学科
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努力将学生复习状态调整到最佳,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寒假学习!
比如:每天学习时间最少保持在7-8小时(上课时间包括在内);学习时间最好固定在: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30;晚上19:30-21:30。
既不要睡懒觉,也不要开夜车;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但主要是以保证每科的学习时间为主。例如:你数学定的是2个小时,但2小时过后任务还没有完成,建议你赶快根据计划更换到其他的复习科目。千万不要出现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局面。
晚上学习的最后一个小时建议把安排设置为机动,目的是把白天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没有完成的任务再找补一下。
每天至少进行三科的复习,文理分开,擅长/喜欢和厌恶的科目交叉进行。不要前赶或后补作业。记住,完成作业不是目的,根据作业查缺补漏,或翻书再复习一下薄弱环节才是根本。
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千万不要钻“牛角尖”或置之不理,可以打电话请教一下老师或同学吧!
寒假中,要认真、客观地对期末考试进行分析。看看哪些题失了分,弄清失分原因。比如,是基本知识没掌握好,还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或者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好。要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同学们在分析“过去”、总结经验教训后,为自己制定一套寒假学习计划,并坚持实施。
因为寒假时间有限,要坚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所以,寒假学习中要多补习“瘸腿科目”,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分析看看哪科没考好,冷静分析丢分原因,判断该科是不是弱科。如果是,则要抓紧寒假时间,多补弱科基础知识,避免中考时“瘸腿科目”拉分。
2、有计划的梳理学科要点,形成知识体系与纲要结构
成绩落后生要静下心来,加强概念、单词和公式的记忆,将初二初三教材上的概念、规律、公式等知识梳理一遍。首先可初步整理出各章节中的重点、难点、考 点,找到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使每块知识形成体系。其次要将易混淆的概念、规律加强对比、区分,配以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再次,把握重点难点以及课本中的 知识点融汇在一起,理出线索,留在中考后期复习用。
对于语文学科,文科目中文言文有欠缺的同学,可以把初中三年的文言文通读一遍,掌握相关词语的用法,并在练习中巩固。
数学:平面几何比较重要,在寒假消化老师课堂上讲的基本知识。要多看公式及相关题型,多做证明题,培养解题思路。
英语:听英语广播、看阅读、记单词、朗诵课文,复习必须掌握的语法。每天坚持用半个小时背单词,把不能背诵的单词整理成小卡片,便于随时复习。
物理:掌握电学、力学重要的原理和公式。力学中,分析题比较多,要多做练习,课堂上老师讲解的知识点,要好好复习,并掌握解题方法。
化学:由于初三才学,接触比较晚,感觉生疏,主要就是看课本,夯实基础。
3、收集和整理做过的错题,选择中考真题及时训练
寒假期间,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尽量多做历年中考真题。在做完一套真题试卷后,要及时核对答案,看看哪些题目丢分,弄清丢分原因。通过做真题可了解中考命题范围、题目深浅以及相关题型。
同时,还要把做错的题记录在错题集里,或用红笔作上记号,便于下一次复习。比如,英语若是客观题丢分,要认真研究该题失分的原因,数学或其它科目也可以 用此方法进行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汇总在一起,记在事先准备的小册子上,开学后请教老师。通过有选择性的做中考真题,可以体会 和熟悉中考题型,同时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使训练更有效。
4、有序安排寒假作业,有选择的让孩子进行“家教”或学科辅导
寒假里,完成寒假作业往往会呈现两个极端:一个是放假前两天拼命把所有的作业都写完,以后的时间光顾着玩,到了开学把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另一种是先尽情 玩,直到快开学的前几天才慌忙写作业,保量不保质。因此,寒假要有计划性的安排每天应完成的书面作业,不要作业量要求起伏变化太大。
在找出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后,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家教”或学科补习。应注意到,过多的假期补课会使学生厌学,并容易发生重复训练。好的课外辅导班和家教,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但是不要过分依赖家教或辅导班。
初中物理公式的用法范文5
近代以来物理学一直引领着人们不断探索科学的奥秘,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电力的广泛应用就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人类从此进入了电气时代,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对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在很多学生眼中电学部分的学习最为头痛。由于这部分内容的容量大、概念多、规律多、公式多,对于不少学生来讲是个难学的部分。但再难的学习内容若我们能够掌握其中的方法、技巧、要领;注重练习,善于总结,成绩的提高也不为难事。通过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有助于构建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的关键。
一、预习之实验操作
万事开头难。通过做实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后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主动性,减小后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压力。因为预习是枯燥的一个学习过程,所以在电学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模拟电灯泡的电路连接、电阻对灯泡的影响等电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电学知识的兴趣。并且在实验操作中可以让学生轻松的掌握电学基本元件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概念简单运用。
二、学习之联系实际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联系实际生活运用课堂知识,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电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电学知识点的认识不要局限于死记硬背的记忆,要切实的联系实际生活,将对应的知识点用到实际生活中,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点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电学现象,争取成为家中的"小电工"。
三、辨析概念,夯实基础
任何知识的学习掌握都离不开基础知识。电学部分的基础知识多、散、要辨析清楚、固记脑中。
1、关于电路
电路部分要记住电路的形式、状态、及组成部分。
(1)串联、并联。初中物理中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并联。能否正确分析辨别他们对后面内容的学习至关重要。识别电路的类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根据定义:“逐个顺次连接”为串联,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接”并列地连在电路的两点间,(“首”为电流流入用电器的哪一端,“尾”指电流流出用电器的那一端)此电路为并联电路;(二)根据电路路径法,此法为识别两种电路最常用的方法。让电流从正极出发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途中不分流始终为一条路径,则连接方式为串联,若电流在某处分流,且每条路上只有一个用电器,电流在电路中有分有合,则连接方式为并联;(三)拆除法,拆除其中的一个用电器,若其余用电器都不工作,则用电器为串联连接。(因为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工作之间相互影响),若其余用电器照样工作,则用电器为并联连接;(四)开关作用法,并联有干路、支路之分,且开关的位置不同,其控制作用各异,而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位置的变化不影响控制的作用,所以控制作用相同时容易串联,控制作用不同则为并联;(五)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无用电器、电源等,导线两端均可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认清电路。
(2)通路、开路、短路。电路中出现的这三种状态,其中通路为处处相通的电路,开路为电路中有处断开的电路,这两种状态易于接受,便于分清。但是学生对于短路的分辨显得力不从心,不知道何处短路,为什么短路。其实只要注意分析的要点即可辨出何处短路。电流具有走捷径的特点,捷径是指这条路径中电阻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即为空导线,当一根空导线,或开关、或电流表(电阻小到可以认为没有)与某个用电器并联时,电流只走空导线,开关或电流表而不走用电器,使该用电器被短路,从而不能工作。
2、三个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
电学部分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三大物理量中涉及到的概念、单位、工具使用等知识的辨析程度。
(1)概念辨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是电流的形成定义,简单便于理解;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没有电压就没有电流;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阻碍作用越大,电流越小。(2)表示符号。物理量的表示符号要与其他单位的符号区分开来。电流、电压、电阻三物理量分别用I、U、R表示,而单位表示字母分别为A(安培)、V(伏特)、Ω(欧姆)。(3)工具的使用①电流表。电流表是测量电流的工具,使用时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而从负接线柱流出,禁止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连线电源两极上。选择合适的量程。②电压表。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工具,使用时必须与待测电路并联,电流也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程。③滑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由于滑动变阻器上有四个接线拄使用起来就要注意了,接线柱选择一上一下连入电路,串联在电路中,鉴于滑动变阻器所起的作用,在使用前,滑片调至阻值最大处。
3、电功(W)、电功率(P)
物理学中电功没有确切的定义,只是描述性的,当电能转为其它形式能时,就说做了电功。即电功就表示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如果知道了电功的多少,就知道了消耗多少电能。而用电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叫做电功率。电功率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消耗电能的多少,也取决于所用的时间的长短。
4、快速识别电路图,正确连接实物图
电路图的识别在前面已经说明了方法,但是当电路中加入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器材后,电路的识别就变得困难起来。但我们知道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时必须串联、电压表与用电器并联,串联易辩并联难分。因此在分析此类电路时要想方设法排除这些相关干扰因素,即可把电压表暂时隐蔽起来,辩清电路后再加回原处,概括为口诀一段:把电压表放一旁,跟着电流走一趟;遇到分支为并联,没有分支为串联。去表法中去的是电压表,注意去后分析清楚电路连接方式后还要一个个的加上去,看它们分别测哪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而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对于学生来说困难也较大,这里要注意原则:一一对应。若题中没有电路图,只给相关的要求,做前要先按要求画简单的电路图,再由电路图去连实物;也可以按要求先连好实物,再由实物图画出要求的电路图。
四、复习之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公式的用法范文6
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应该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应重视学生科学探究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让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教师应该树立创新意识,进行教研、教改。当然创造或改进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并非易事,现在我校教师处于新教材应用的起步、实施阶段,发挥群体智慧、发扬特长、挖掘自身潜力是我校教师教研的一条指导思想。也只有进行教研教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适应新教材对教师的新要求。那么,怎样提高教学效益,培训学生探究能力呢?
一、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过程
新教材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提出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在教学中,课程目标的这三个维度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都融于同一个教学过程之中。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需要从三个维度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例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来验证对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的猜想,提高他们制定科学探究计划的能力;可以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可以讨论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科学发展的意义;可以展示人类在月球上所进行的有关实验照片,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领略自然规律的普适性;还可以通过对打桩机的重锤下落和高台跳水运动员等自由落体运动实例的讨论,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意识。应该对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物理课如何实现课程目标有一个总的思考。与初中相比较,高中物理课程无论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学习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要增强学生学好物理学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应该让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和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应帮助学生,使他们在独立获取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等方面获得具体的成果;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的热情,培养探究能力。
二、不断培养学生的质疑提问能力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物理老师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实验操作上,都要不断努力培养学生敢于向老师提问的能力。首先,由于科学探究的要素之一就是提出问题,不断将问题作为探究的出发点。因此,在探究活动开始时,要不断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去发现新的物理情景与已有知识的冲突所在,从而提出一系列问题来,以激起广大学生的探究兴趣。其次,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物理知识。因为在物理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还要注意及时表扬。
三、要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一直以来都重视物理知识在自然现象、科学技术和生活实践中的运用,以此来体现其科学价值,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首先,要尽量让学生搞一些家庭小制作,比如微型照相机、简易指南针等等。同时还要多布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如挂衣钩是如何贴在墙上的?这样便可以拉进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且多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社会、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其次,要不断重视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比如,在学完简单机械运动这一知识点后,应多组织学生亲自通过对自行车进行实物观察,尽量让学生说出自行车究竟运用了哪些简单的机械?只有如此,才至于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这既激发了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兴趣,又能巩固了所学到的知识。
从而也就激发了学生积极谈及的能力。
四、精选作业类型,有针对性的布置
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地对作业进行挑选,采用程度适中、能够层次分明的作业习题,照顾到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个性想法及其思维类型的差异等,切实使作业的布置变得有效、扎实。作业在精而不在于广,过度的布置,只能让学生觉得厌烦和有压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感到有成就干才会产生探究的欲望,反之,只能让其感到厌烦。轻松愉快的要明确其精髓,让学生能够达到做到哪学到哪,做完一题的作业,就能从中理解公式的用法,学会这种类型的题型,对往后同类型的题型能够把握。这样,只有抓住其作业的精髓,才能让学生掌握得好,对知识点能够落实,才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也才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善于对教学进行反思
面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种种难题,教师需对课前做好多思、多想、多准备的教学要素,在实践的过程中矫正其教学方法,完善其教学态度,对教学的气氛进行调节,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这样才能掌握好教育科学发展观的规律,锻炼和培养其教学能力进而达到提升,确保物理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高低,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钻研,积极探究。因此,针对教学反思,教师首先要对新课的情境进行思考,对所提的问题及例子能否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想象进行反思,其次,对教学难点的分析进行总结,力求做到浅显易懂,容易让学生吸收。然后,考虑是否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争取让学生不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最后,对自身的教学行为加以深思,尝试用不同方式进行教学,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保证学生能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积极对知识点进行学习,促进思维的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