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趣味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音乐趣味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范文1

【关键词】音乐趣味体验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音乐教育中,把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音乐教学变成趣味教学,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

一、新课导入要有趣味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刚开始的时候,小学生的兴奋点往往停留在上节课的内容或课间所从事的活动中,能否将学生的注意力迁移到本节课相关的内容上,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重要因素。在导入新课时,教师把设计好的语言用抒情的朗诵、优美的语言、传神的手势、会说话的眼睛传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时候也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采用故事或是游戏导入新课。如,在让学生欣赏《三个和尚》的民乐合奏引入时教师给学生讲了这个故事:开始寺庙里有一个和尚,有水吃,到后来又来了一个和尚,两个人互相依靠,他们俩挑水吃。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第三个和尚也来了,三个和尚没有水吃了。他们互相依靠,时间一天一天去,没有一个想去挑水。一天,寺庙着了大火,三个和尚你推我嚷的到山下去取水回来灭火,经过一番努力,大火终于被扑灭了。从那以后,三个和尚都勤快起来,轮流着去挑水,日子过的很不错。虽然这个故事很多孩子都在动画片中看到过,但是学生还是很有兴趣,有的还争着说他们知道的,这样使学生情不自禁的置身于情境中。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兴趣

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听,通过讨论的方法然后表达自己对音乐的不同见解,激发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如老师提供给学生一段音乐片段,在学生不知道的前提下,运用提问的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你认为这段音乐描绘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个性,从不同的角度对音乐进行多方面的描述。从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中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端性。如在歌曲《听听谁在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百鸟林中争鸣,听后感觉是欢愉?是清新?还是联想山中行旅的心境?秋雨打窗声,沙沙沙沙,那均匀不断的雨声,你想到了什么?这些音色并未告诉我们什么故事,只是激起了各种情绪:不安、兴奋、欢乐。然而他却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极深的兴趣,感知音乐的大门也随之敞开了。

三、利用多媒体引发兴趣

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为教师音乐课堂教学的设计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它使我们能更好地整合多方资源,链接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更多内容,从音响、画面等方面拓展了学生视野,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将学生们带入了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四年级歌曲《我是草原的小骑手》时,教师可编辑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录像内容,用丰富多彩的画面来展示美丽广阔的大草原和勤劳勇敢的内蒙人民,学生不仅从中了解了内蒙人民那种积极向上、能歌善舞的生活习俗,而且还通过录像学会了几个典型的蒙族舞蹈动作。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共鸣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自己全部感受都融于歌曲之中,从而来加深对歌曲的基本情绪、速度、力度的变化以及旋律进行的理解,提高了学生音乐演唱、表演的能力。

四、角色扮演激发兴趣

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形成有效的教学互动,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创作、表现和鉴赏都离不开教学主体--学生的亲自参与,只有充分主动地参与体验,才会有精彩的表现和创造。例如在歌曲《大鹿》学会之后,可将学生分为几组进行表演赛。一组中每个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大鹿"、"大灰狼"、"其他动物"、"房子"、"花草树木"等。先让学生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表演中充分地表现自我。同时,采取现场评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竞争意识,使表演更精彩。在器乐教学中,如竖笛的吹奏,教师可选择简单的乐曲或歌曲的旋律,让学生看谱试吹,当大部分学生几乎能完全掌握时,要抓住适当的时机,问学生:"谁能来表演?"教师可让学生采取独奏、小组吹奏、对吹等多种形式,多给他们自我展现的机会,通过他们表演,去感受品味学习音乐的乐趣,并由此产生更高层次的兴趣。

五、创设愉悦教学氛围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范文2

关键词:趣味教学;小学音乐;应用

小学音乐中的趣味教学,具有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新以及采用教具新的特点,是一套非常完整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体系。文章对现阶段的小学音乐趣味教学概念和意义进行论述,提出了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应用趣味教学的措施。

趣味教学的理念

小学音乐的趣味教学理念包括:以审美为主要目标、以兴趣为核心、注重学生自身发展、注重实践、激发创造力、综合学科、传播民族音乐、完善评价机制、理解多元文化等。在这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教师要做到:通过在教学中进行生动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学习情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趣味教学的特点

(一)综合性

首先,是对音乐环境的打造。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就要创造音乐视觉环境,在艺术氛围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可以在楼道或走廊悬挂音乐家的画像或者名言等。另外要创造音乐听觉环境。例如学校的广播站可以定期的播放音乐或者音乐家的故事。教师也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提供音乐实践的机会,例如创办音乐比赛等。

其次,是对教育思想的借鉴和融合。音乐趣味教学是对目前的小学音乐教育中最先进思想的借鉴。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表达能力,对音乐的趣味教学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一种塑造,帮助学生创新,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表演,与音乐相结合,帮助学生把握音乐的情感。

第三,是语言、动作和音乐相结合的音乐体验。教师要通过形象和感性的思维进行教学。不只是在唱歌和演奏方面,也可以通过表演和舞蹈,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学习兴趣,例如通过语言塑造朗诵的音乐性和节奏感,用音乐唤起动作,由动作唤起音乐,让语言,动作和音乐统一起来,保持教学的活力,增强趣味性。

(二)科学性

首先要以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核心,尊重音乐的教学理念,科学的安排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和情感,让学生具备审美能力;其次,要按照学生的脑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规律来对教学的层次进行划分,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的内容安排上,要引导学生锻炼感知能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的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可以在小学的低年级游戏部分注重外在形式,而在小学高年级游戏部分注重对精神的体验。

(三)系统性

音乐的趣味教学吸收了非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与理论,系统性表现在对音乐的教学内容选取和教学时间设置等方面。音乐的趣味教学是集教学心理学、音乐教育和哲学等多种学科综合的知识应用,在趣味教学中,对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系统合理的。

(四)实践性

音乐的趣味教学在实践中有很显著的特征,运动,唱歌和游戏是趣味教学的全部内容,在实践中,学生通过唱歌并对歌曲进行舞蹈编排或者伴奏,以及模仿所听到的节奏和旋律,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能够更好的体验到音乐的美。

(五)激励性

在趣味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要求以及学生自我分析来对学生提出音乐目标,增强学生的坚持性和责任心。教师要对学生加强实践,享受音乐,重视音乐过程,注重情感体验。音乐的趣味教学更要强调氛围,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体验音乐的魅力。并且,音乐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积极地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趣味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情境渲染中“引趣”

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对技巧的训练,音乐学习过程中,发声和节奏练习、乐理知识等都较为枯燥,很难让学生具有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采用生动的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粉刷匠》这堂课时,课前可以在走廊的墙上贴上白纸,在学习这堂课的过程中,可以播放这首歌曲,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在白纸上用刷子进行粉刷,通过这种有趣的形式吸引学生,让学生充满学习的热情。

(二)多种形式表现中“融趣”

首先可以采用在音乐教学中融合美术的教学方法。小学生都喜欢对事物进行涂鸦,教师可以将音乐与绘画相结合,引导学生描绘音乐的内容。例如,在学习《我们的田野》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野外的景色,然后请学生在黑板上描绘欣赏到的景色,随之播放歌曲,让学生能够将画面与音乐结合起来,明白美丽的景色是要靠我们的双手去共同创造的。其次,可以在教学中融合舞蹈和写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为歌曲的表现内容加入生动的舞蹈,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作品,而写作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意境的欣赏能力,学生可以描写听后感,或者根据歌曲编写故事,发挥想象力。

(三)丰富教学手段中“激趣”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作教具,例如美丽的花朵或者音符的头饰。例如,在学习《谁唱歌》时,教师可以用卡片制作小动物,然后在教师对歌词进行表达时,引导学生将歌词中表达的内容用卡片贴在黑板上,加强学生对歌词的形象记忆。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还可以应用电化教学手段,丰富学生课堂。例如,在学习《森吉德玛》时,教师可以编辑有代表性的录像为学生展示草原生活,也可以让学生在录像中学习几个典型的舞蹈动作,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四)学生自身表演中“品趣”

在传统课堂中,学生都是听别人唱或者表演,趣味教学中需要学生全部参与起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加入到表演中来。例如,在学习《小红帽》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来表演。每组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让学生在表现中找到自我,表现自我,另外,可以采用评比的方式,增强竞争意识和互助能力。

结束语:

通过在教学中实践趣味教学,培养学生具备最基本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的表现能力,让学生能够在音乐中的到审美的乐趣和满足感,学生把每一堂课程当作一场审美的体验,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发挥出自身的潜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文章对趣味教学在小学音乐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帮助建设有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帮助音乐教育能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范文3

关键词 音乐教学 趣味教学 作用 问题 方法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趣味教学的作用

(一)趣味教学是架设学习音乐的桥梁。

从儿童音乐教育的观点看,根据儿童的生理、知识水平、注意力等特点,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可能专门集中注意于音乐。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认为:儿童的心理特点是“玩”,把趣味教学引进课堂,是势在必行的。所以音乐趣味教学是帮助儿童架设学习音乐的一座桥梁。

(二)趣味教学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

趣味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每位儿童成了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使学习不再成为负担,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一大批不喜欢音乐的儿童也爱上了音乐课,并能及早发现一些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学生。

二、进行趣味教学,提高音乐教学效果的方法(一)“趣”在语言交流中。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摒弃那种教师滔滔不绝讲个不休,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语言交流的氛围,给学生“讨论”“说话”“争吵”的机会,让人人都说起来,发展形象思维,激活灵感。

1.儿歌谜语来“引”趣。儿歌、谜语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文学形式,在教学中我将一些难于记忆或趣味性不强的歌曲内容编成形象、生动的儿歌或谜语,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如:歌曲《可爱的太阳》编成:什么东西像灯笼?高高挂在半空中,照得屋里亮堂堂,照得我们暖烘烘。

学生们认真的听着,都纷纷举起了小手,争着回答。当谜底亮出后,我说:“小朋友,老师把这个谜语变成了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吗?”学生听了都很惊奇,纷纷说:“耶!谜语也能唱成歌曲?”我说:“对呀!这个谜语我们不但要给别人去猜,而且还要去唱给他们听,你们说好吗?”“好”学生异口同声,高兴得不得了,饶有兴致地学了起来,唱得非常动情。

2.你问我答来“增”趣。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听,通过讨论的方法然后表达自己对音乐的不同见解,激发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如老师提供给学生一段音乐片段,在学生不知道的前提下,运用提问的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你认为这段音乐描绘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个性,从不同的角度对音乐进行多方面的描述。从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中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端性。

(二)“趣”在活动体验中。

如在学习常用的力度标记和速度记号时,教师可以编一些音乐谜语或顺口溜。像延长记号,教师可编其为“眉毛弯又长,眼珠圆又亮;你要碰到它,歌声唱得长”。教师说出前两句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其记法,然后再读出后两句,使学生充分掌握它的意义。这样,增强了音乐课的娱乐活动性,有利于培养、激发儿重的音乐兴趣。

在辨别1、2 、3、5四音时,让学生分别扮小鸭、小鸡、小羊、小猫等动物,在听音模唱时,让他们用该动物的叫声模唱音高,以提高学生对音的听辩能力,这种形象且有趣味性的活动非常受学生们的欢迎。通过愉快的模仿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增长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力。

教学中运用游戏是激发学生音乐学习欲望的有效途径之一,将一些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听音练习等在游戏中愉快的完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听音是一件头疼的事,既单调又缺少辨别能力。在教学中,将听音活动游戏化,是一种非常可取的方法。

(三)“趣”在教学手段运用中。

教学手段在音乐课的运用中表现得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教具的运用。在教具的制作上,可以做一些动物、音符的头饰,美丽的“花朵”形象的图画,还可以制作“活动”的教具。如在歌曲《谁唱歌》的教学中,老师可先将几个卡片制作的“小动物”贴在黑板上,当老师教授歌词内容时,启发学生“谁唱歌儿叽叽叽?”学生回答:“鸟儿唱歌叽叽叽。”老师就将黑板上的“鸟儿”“飞”到挂图中歌词的空白处。这样,对于歌词的记忆就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的运用。现代音乐课堂教学中,电化教学手段的普遍应用,使音乐课更显形象、直观,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它将学生们带入了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从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如:百鸟林中争鸣,听后感觉是欢愉?是清新?还是联想山中行旅的心境?秋雨打窗声,沙沙沙沙,那均匀不断的雨声,你想到了什么?这些音色并未告诉我们什么故事,只是激起了各种情绪:不安、兴奋、欢乐。然而他却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极深的兴趣,感知音乐的大门也随之敞开了。

(四)“趣”在教者的声情并貌中。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范文4

一、培养学生审美兴趣,首先要树立健康观念

音乐教学中,以“审美趣味”的培养作为侧重方向。“审美趣味”泛指音乐学习中,学生产生的兴趣喜好。而审美趣味是否健康,则成为教学过程中重之重的关注点。健康的审美观念,有助于对审美做出正确评价,并能够产生创造美的想法。流行歌曲在音乐中占极大比重,人们很容易跟风,相互传唱。低龄小朋友不明白其中含义,不能正确审美,在好奇心之下进行模仿,审美方向容易被误导,有可能迷失生活动力。所以,在小学生的教学中,教师作为向导,有责任在音乐道路上为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从而提高审美品质。例如,学习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时,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助人为乐的快乐。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时,学生在欢快的节奏中歌唱,体会到大自然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学习《我的好妈妈》时,情感丰富的歌词让学生明白做家务可以帮助妈妈,帮助妈妈能够从中获得快乐。这些种类的音乐,健康向上,能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达到培养健康审美的目的。其次,含有表现力和生动形象的歌曲能够增强学生在聆听时的感受,同时融入肢体动作,带动学生一起进行表演,丰富课堂氛围。在学生心中打造健康向上的歌曲并不枯燥的欣赏观念,从而提升学生对音乐审美的兴趣。除此之外,课后活动中可以组织歌唱比赛,选唱积极向上的少儿歌曲。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对音乐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教材中选取的歌曲更加喜欢。就算面对铺天盖地的流行歌曲也能从中汲取出积极向上的健康歌曲。

二、对教材内涵深入研究,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审美

音乐学习中,歌曲内容是教学精髓,是在音乐体验中能够获得审美感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材中的歌曲歌词优美、旋律流畅、节奏明快,上课时,教师演唱生动,这些为养成学生音乐审美奠定了良好基础。音乐教材中,对歌词内涵进行深入挖掘,结合节奏等要素,加强整首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对音乐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感受进行描述。例如,学生听到《让我们荡起双桨》说,感觉自己真的就在湖面上,微风轻轻地吹头发,感觉很舒服宁静。生动又形象的描述似乎也能让其他人身临其境。不过,仅将学生对音乐审美的把握停留在情绪感觉上还不够,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和角度欣赏音乐,充分理解音乐的表现力,体验到音乐涵盖的美,产生与之共鸣的情绪。例如,歌曲节奏是明快欢畅的,旋律是优美动人的,这样的引导有助于学生对音乐感受的表述更加规范化,从欣赏的角度进行歌曲和乐曲的学习。或许因为其中某一点,对歌曲产生新认知。仔细感觉歌曲的歌词和旋律,不难编排出与歌曲同节奏的生动舞姿,在课上与学生一同进行表演。例如,《采蘑菇的小姑娘》中,根据旋律的起伏,编排出采蘑菇和背背篓等动作,赤着脚欢快蹦跳。这些动作简单易学,而且欢快轻松,学生学起来很快就能熟练掌握,优美的动作伴随音乐,更加提升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在音乐乐趣中建立审美意识。成功的表演让学生产生荣耀感,互相进行评语,随之欢快节奏气氛也不再是批判,转变成欣赏与鼓励性语言,用赞赏的目光看待同学进步。总而言之,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观念逐渐发生变化,欣赏能力也同时提高。

三、开阔音乐视野,提升审美趣味

小学生受到生活经验和文化、年龄的束缚,审美趣味并不宽泛。教师在音乐学习中应该以开拓学生视野为目的,选取优质高雅的当代音乐,一些民族的、古代、近代等优秀音乐都可以拿出来欣赏,不同风格种类的音乐所表达的形式和内容也不一样,学生产生共鸣的点不同,产生兴趣的点也不一样,根据个人对丰富多彩的形式选择,形成多元化的审美方向。国外的歌曲也可以拿出来鉴赏,培养学生对国外歌曲的喜爱,正所谓音乐无国界。

四、营造优质视听环境,提升高质审美品位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范文5

那么,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其充分融合在音乐教学中呢?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学音乐要有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工作中最主要的是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经过实践证明,许多科学家、发明家和艺术家的成长和成功的道路都是由兴趣开始的,兴趣是求知的前提。作为音乐教师应坚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和欣赏健康的、美好的、积极向上的音乐,陶冶他们的情操。根据音乐特有的功能,以悦耳动听的旋律,神奇变幻的节奏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在教学中抓住学生这一求趣心理,以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快快乐乐的气氛中接受学法指导。例如在课堂上演音乐小故事、音乐节奏及旋律的即兴创作、乐句接龙游戏等有趣的活动,把音乐课堂的知识学习形象化、具体化、趣味化,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从而在心理上或生理上得到某种程度的愉悦和满足,自然而然地产生愉快兴奋的积极心理,激起他们上好音乐课的热情。

二、教音乐要有情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讲、听、讲,已经远远落后于时展。要变教为导、变讲为研、变学为思,适时更新教学手段,尽可能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幻灯片、录像、电脑等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例如:三年级教材《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一上课,我先播放音乐《草原牧歌》《赛马》片段,让学生闭上眼睛欣赏,我通过教学语言、出示草原画面的教学图片、背景音乐等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联想、想象、欣赏感知,刺激其感官,在歌曲的音乐美中得到享受,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和表现欲望。在欣赏的同时问学生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一下子就能联系到草原,因为音乐中的马蹄声特别明显。我借机说:“草原辽阔无边、空气格外新鲜、天格外蓝,草原上的人们更是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大家愿不愿意跟老师一块儿到草原上去做客,也当一回小牧民?”学生顿时情绪高涨、兴奋不已,异口同声地说:“愿意!”“做草原的牧民,你对草原了解多少呢?”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从衣、食、住、行、运动项目等都说了个遍,把我要说的全说了,我只有总结的份了。学生这时的学习兴趣完全被激发了出来,为本节课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视听艺术等多种综合教学形式的采用使枯燥的课堂呈现出新的活力。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视听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记忆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学习歌曲的过程,就成了我们享受艺术美的过程。

三、动静结合有乐趣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可以为教师们定下一则金科玉律。在可能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的跟前。”这一普遍性原则反映了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规律。贯彻这一教学原则,可以更好地建立具体形象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减少学生对抽象概念理解的困难,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天性好动,他们往往不满足于仅用歌声来表达感情,也不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特征,让学生动起来,这种“动”不仅是身体的运动,还有思维的启动。

四、激发学生情感,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范文6

小学音乐教学音乐游戏趣味性音乐新课程标准指明了兴趣对音乐学习的重要性,更是小学音乐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基于小学生的性格特征积极好奇心理,可通过借助音乐游戏的形式去让小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各类音乐知识、技巧等,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音乐游戏的必要性

从小学音乐教学相关的研究来看,德国著名音乐家奥尔夫主张玩乐音乐学习法,因为从小学生的成长阶段来看,游戏是其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满足了小学生的好动天性,能发挥其自我潜能,将自己的纯真天性表现出来,且对小学生开展的游戏大多与生活联系紧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音乐情感的激发,更能促进其对音乐知识和技巧的学习运用。

将音乐游戏引进课堂教学中,调节学生的消极情绪,进而舒缓学生紧绷着的神经,且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了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借助游戏的形式,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其音乐技能及情感。此外,音乐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合作方面的内容,这显然可以消除-学生间的冷漠情绪等,培养了团协作精神,利于小学生融入集体。而从小学音乐教师的角度来说,应当积极结合学生的身体发展及各方面具体情况,从其个性需求出发,讲求游戏设置的针对性和趣味化,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开展音乐游戏的对策

(一)设置针对性游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新时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音乐游戏的开展,应当从活跃课堂气氛做起,因为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基于此,如果在音乐教学中仅仅将音乐游戏规定为听歌、唱歌,显然是极为局限的。在音乐游戏的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等,讲求对音乐课堂气氛的有效活跃。如在节奏练习这节课中,音乐教学可以从小动物走路这个游戏开始,然后强调游戏中,为了体会节奏沉缓,教师说“大熊猫来了”,小学生就可以模仿熊猫慢悠悠地走路,并边走边回答“走走走”;为了体会节奏跳跃,当教师说“小兔子来了”的时候,小学生们则可以回答“跳跳跳”,同时学着小兔子蹦蹦跳跳的走路姿势,为了体会轻盈明快的节奏,教师可以说“小鸟来了”,然后学生“听令”后马上展开“双翅”,并同时回答到“飞飞飞”,在此游戏中,借助对动物动作的模仿,让小学生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的节奏,这样,在欢快的游戏氛围中,枯燥的音乐教学突然变得轻松明快,而小学生的表现欲强,这种游戏形式能提起学生的参与兴趣,真正融入到游戏过程中,在趣味性的教学中,促进了小学生对音乐知识及技能的学习。

(二)发挥学生潜能,极大地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新时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赞可夫认为,在小学阶段,音乐教育的开展,旨在让学生从音乐中来,然后再到音乐中去,不难看出,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大重点目标,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基于此,让他们参与进音乐游戏的时候,应当从激发他们的思维入手,注重对其自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如在教会小学生对“do、re、mi”等七个音后,在进行音乐游戏的设置时,教师完全可以针对小学生设置一个音乐编制游戏,让小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律动创作,具体实施中,教师可以选七个小学生扮演“小矮人”,然后依次为他们标注1~7的数字,在此基础上,在游戏中让他们进行位置的变动,并根据此来编创音乐旋律,同时,也要积极鼓励他们去进行简单歌词的配置,然后自己进行试唱,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评审团”进行评审,选出其中最动听的一组音符。通过这种音乐编排游戏,能有效锻炼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他们在音乐创造力的提升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合理设计游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当前的小学生多为家中的独生子,大多从小处于父母的溺爱之下,这样的成长环境必然导致很多小学生在性格方面会自我、蛮横,等等,在生活中不注重与人合作。基于此现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尤其是开展音乐游戏时,应当考虑到这一现状,教师要多设计能促进学生之间合作的音乐游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如可以设计“钻山洞”这一音乐游戏,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先进行分组,然后让每两个学生组成一组,让其中的一组先站出来搭好“山洞”,让其他的同学依次通过,通过组的学生站在他们的后边继续搭起“山洞”,在欢快背景音乐的氛围下,学生同组之间就需合作搭好山洞,便于其他学生通过。同时,同组还要紧密合作,以便安全钻过其他同学搭好的山洞,这种音乐游戏的发展过程中,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小学生的社会性,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四)强调教化功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诚如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所言,音乐本身具有很强的教化功能,借助有效的音乐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情感和品质等,完善学生的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借助音乐游戏这一独特的方式,可以对学生就道德方面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以此来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得到有效健全。如在《好朋友》这节音乐课中,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及需要,教师可设置“说拉手,一起走”的音乐游戏,然后组织学生在背景音乐《拍手唱歌笑呵呵》的氛围中,自制精美的音乐卡进行朋友间的互赠,借此形式来向朋友传达自己的祝福与关心,在这种音乐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进行随机拓展,引导小学生们思考,除过好朋友,还可以将自己的关怀和祝福送给谁,这时,有的学生说残疾人,有的说爷爷奶奶等,后续发展中,应多鼓励学生以艺术的形式为他人送去关怀,使关爱他人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到了发扬,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寓教于乐是一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和需要,实施具有针对性的音乐游戏,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下,激发了小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参与热情,促进了其对音乐知识及技能的探索,培养了其创新精神,不但促进了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发展,对于小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宪发.探讨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北方音乐,2014,(13):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