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概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污染概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污染概述

环境污染概述范文1

[关键词] 改良剂 土壤环境 重金属 钝化 效应

随着工业飞速发展,人口剧增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导致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污染不仅抑制农作物生长发育降低产量,而且降低其卫生品质。土壤中重金属经农作物如蔬菜吸收通过食物链最终危害人体健康。目前,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具体措施主要有化学固定、土壤淋洗、热脱附、蒸汽萃取、动电修复,生物修复和农艺措施等。化学固定常用有无机和有机改良剂,因其成本低,实施容易常被利用。本文以蔬菜作为研究对象,就不同改良剂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位修复效果进行探讨,期望明确不同改良剂对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钝化效应,选择生产上适用的改良剂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供试土壤重金属改良剂(处理):试验一是硫磺(0.167g•盆-1)、钙镁磷(20g•盆-1),试验二是石灰(750k g•hm-2)、厩肥(29500 kg•hm-2)、硫化钠(15 kg•hm-2),试验三和四硫磺(30 kg•hm-2)、二硫化碳(30kg•hm-2)、十二硫醇(120kg•hm-2),以上试验均以不施改良剂为对照。

供试重金属试剂:试验一盆栽每盆添加6.1mgCdCl2•2.5H2O,600mgAs2O3,1597.44mgPb(NO3)2。

供试蔬菜:按试验一至四(表1至3)顺序依次是上海青、芥蓝菜、空心菜、白萝卜。

供试土壤:试验一土壤为菜园土,基础肥力是pH7.0,有机质17.9g•kg-1,全N1.0g•kg-1,碱解N94. 0mg•kg-1,速效P109.9 mg•kg-1,速效K139mg•kg-1,每盆装风干土10kg。试验二土壤为菜园土,基础肥力pH6.6,有机质22.6 g•kg-1。试验三土壤为灰红黄泥土,基础肥力pH4.4,有机质40.2 g•kg-1,全N 2.36g•kg-1,全P 3.48g•kg-1,全K 20.4g•kg-1,碱解N 295mg•kg-1,速效P 517.8mg•kg-1,速效K 332mg•kg-1。试验四为灰红黄泥土,基础肥力pH5.61,有机质20.7 g•kg-1,碱解N 131mg•kg-1,速效P 111.6 mg•kg-1,速效K 198mg•kg-1。

试验一为盆栽,塑料盆直径38cm,高14cm,试验二至四为田间试验,小区面积依次为28m2、12 m2、20 m2,均设3次重复,随机排列。改良剂全做基肥施用,同一个试验管理措施基本保持一致。在蔬菜收成时测产,分别取土样,菜样送检。土壤有效态重金属,用pH7.3的DTPA-CaCl2-TEA浸提剂浸提,并经离心过滤。As分析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Cu、Pb、Cd分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g采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改良剂对蔬菜经济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影响

在四个试验中除一个盆栽试验(见表1)加改良剂硫磺和钙镁磷后上海青蔬菜的株重分别提高了27.5%、42.6%,经方差分析差异达显著与极显著水平外,其余三个田间试验(见表2一3)蔬菜产量增减产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盆载上海青蔬菜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见表1)表明,施硫磺和钙镁磷后上海青蔬菜的株高,开展度,最大叶面积均有提高趋势。可见,在网室盆栽,人工可控条件下,添加两种改良剂明显促进蔬菜生长,显著提高蔬菜产量。但在田间条件下,可能由于其他不确定条件的冲淡作用,施加改良剂后蔬菜产量基本保持平产水平。

2.2不同改良剂对土壤环境―蔬菜植株系统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累积的影响

施石灰、厩肥、硫化钠三种改良剂(见表2)促进土壤环境中Cu、Pb、Cd、As等四种重金属的形态向无效态转化,有效态含量均有明显下降,每公顷施750Kg石灰后土壤有效态Cu、Pb、Cd、As浓度分别下降21.1%、48.6%、11.6%、27.7%;每公顷施29500kg厩肥后土壤有效态Cu、Pb、Cd、As浓度分别下降11.0%、2.9%、4.3%、3.8%;每公顷施15Kg硫化钠后土壤有效态Cu、Pb、Cd、As浓度分别下降12.6%、34.3%、14.5%、3.0%。由此可见上述三种改良剂有明显钝化土壤环境中Cu、Pb、Cd、As等重金属的作用。

一般认为,作物受害程度与体内重金属含量不与土壤中该元素总浓度相关,而与该元素在土壤中有效态的浓度相关性甚佳。生物迁移是通过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有效态重金属,并在植物体内累积起来的过程。由于施改良剂后土壤环境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下降,放缓了其在土壤――蔬菜系统中扩散、迁移,蔬菜可利用性降低。因此,加施改良剂后蔬菜中As、Pb、Cd、Hg等重金属含量普遍下降或有下降趋势(见表1-3)。每盆施20g钙镁磷后上海青蔬菜的As、Pb、Cd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52.5%、42.2%、32.0%,经方差分析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每公顷施750kg石灰后芥蓝菜的Cu、Pb、Cd、As含量分别下降22.3%、50.0%、23.1%、44.0%;每公顷施29500kg厩肥后芥蓝菜的Cu、Pb、Cd、As、Hg含量分别下降14.9%、40.3%、7.7%、32.0%、6.3%;每盆施0.179g硫磺后上海青蔬菜的As、Pb、Cd含量分别下降42.5%、40.2%、52.0%,经方差分析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每公顷施30Kg硫磺后空心菜Pb含量下降32.1%,白萝卜As、Pb、Cd含量分别下降29.1%、67.4%、14.0%,其中As、Pb含量差异经方差分析达极显著,Cd含量差异不显著;每公顷施15kg硫化钠后芥蓝菜Cu、Pb、Cd、As含量分别下降31.0%、35.5%、23.4%、48.0%;每公顷施30kg二硫化碳后菜体中As、Cd、Pb元素含量,空心菜分别下降20.0%、16.7%、21.4%;白萝卜分别下降17.0%、20.5%、5.4%,Cd含量经方差分析差异达显著水平;每公顷施120kg十二硫醇空心菜Pb含量下降32.1%、白萝卜As、Pb、Cd含量分别下降44.7%、75.5%、20.5%,经方差分析As、Pb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Cd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注:产量为小区产量,空心菜样为重复混合样,白萝卜F(产量)=8.93 5%LSD=11.68 1%LSD= 16.98,F(AS)=8.75** 5%LSD=0.019 1%LSD= 0.028,F(Pb)=9.12** 5%LSD=0.125 1%LSD= 0.182,F(Cd)=7.04* 5%LSD=0.012 1%LSD= 0.018

环境污染概述范文2

环境监测主要是对环境中各种物质的含量、排放量进行检测,然后对环境质量变化进行跟踪,对环境质量水平、环境管理以及污染治理等方面工作进行保障。人们要想对环境水平进行掌握,就要进行环境检测,同时也是开展环境工作的前提。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环境监测主要是利用化学分析方法对污染物进行分析,但是,由于环境污染物含量低,在变化速度方面也非常快,因此,这个阶段被称为污染源监测阶段。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人们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认为环境污染不仅仅包括化学物质污染,同时也包括噪声污染,因此,在这个时期进行环境监测,对环境背景指的监测也在其中。环境监测的范围在不断的扩大,而且应用的手段也在不断的增加,这个阶段被称为环境监测阶段。在之后,环境监测技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不断的实现了自动化和数字化,很多的国家都建立了自动化监测网络,因此,环境监测进入到了自动监测阶段。

2环境监测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分析

2.1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准确的评价环境质量在环境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以利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多种手段来进行,同时,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时,一定要保证连续进行,对监测的要素以及对象要进行全面的反映,并且借助准确的数据资料实现全面的监测,对环境质量进行评判,这样能够更加有利于了解生态环境的实际状况。

2.2环境监测可以有效的遏制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发展环境监测工作主要包括对大气、水、土壤、生物以及固体废弃物等进行跟踪监测,在整个过程中要保证监测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因此,对监测要进行必要的管理,避免出现各种污染问题。通过对环境监测进行管理,避免出现诱发环境污染的问题,对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要进行动态、持续的跟踪监测,对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动态进行掌握,防止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扩大,这样能够起到有效遏制环境污染问题的再次出现。

2.3环境监测工作可以为环境监督执法管理提供支持对污染物进行跟踪监测,能够对污染物的来源进行及时准确的掌握,同时,对可能造成的危害情况也要进行了解,因此,环境执法管理部门要依照环境法律法规进行处理。环境污染事故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也会导致一些社会纠纷出现,对环境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能够对污染源以及危害进行分析,为纠纷的仲裁也能提供依据。

3数字环保的概述

数字环保主要是对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进行利用,对环保数据的要求以及业务要求要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这样能够对环保业务进行更好的整合,而且要对环保信息化水平、监管执法水平以及工作协同水平也要进行提高,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环保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以及公众化。

4系统模块实现与特点介绍

4.1数据标准规范化环境信息标准化体系的建立要保证系统的整体性,同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合理布局。对环境保护部门的信息进行重视,建设应用标准以及信息安全标准,这样能够指导应用系统的建设,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非常有利。

4.2数据应用产品化数据应用产品化主要是要实现数据中心的建设,将各个业务系统利用ETL技术进行数据对比、补录和交换,这样能够利用中央数据形成数据初级产品,方便用户的查询。

4.3应急防范智能化系统基于数据中心数据信息产品的支撑,针对某一具体的突发事件,通过建立完备的应急知识和应急案例数据库,将应急处置常识按照突发事件发生演化的时空顺序和特征进行依次分类存储。运用智能化技术建立应急处置模型,智能分析突发事件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应处置措施,形成高度智能化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应对系统。

5环境检测技术和数字环保要良好结合

5.1创建综合协调环境监测领导小组要将环境监测技术与“数字环保”有效地结合起来,首先,需要充分整合并创建一个综合协调环境监测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当前区县级等相关部门现有的环境监测资源。包括农林、卫生、畜牧、环保等部门的专业设备、交通设施及技术人员等。将所有资源进行整合,并明确环境监测分工,令小组人员之间相互密切配合。

5.2明确检测目标依据当地的环境质量状况及经济发展水平,明确检测目标,并制定出农村地区环境监测切实可行的方案,如确保供应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所需的财力、人力、物力等,组建一支能机动、快速地进行环境监测的专业队伍;重点选准一些与农村群众生活生产等密切相关如饮用水源酸碱矿化度、畜禽排放污水的COD等相关环境项目进行监测。

5.3采样监测环境监测要保证采样地点的合理,同时,对采样的频次以及采样的方法都要进行分析,对样品的处理化验以及期限都要进行明确的规定,对监测取样的化验分析以及结果的准确性都能进行保证。在监测结果分析以后,还要作出相应的监测分析报告。

5.4对环境监测分析数据合理安排环境监测分析报告在进行数据方面的渠道也要进行合理的安排,也要对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科学的指导,这样能够避免出现的环境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

6结束语

环境污染概述范文3

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何有效的防治环境污染成为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环境污染责任险的产生是治理环境问题,防治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环境污染责任险能够有效的分散企业的环境污染责任,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能够促进企业环保生产,有效的保护环境。但是环境污染责任险在我国实施的历程比较短,环境污染责任险推行存在诸多的困境,通过对当前我国环境污染责任险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其推行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我国环境污染责任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环境污染责任险;困境;对策;保险法

一、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概述

1、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内涵环境污染问题是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环境污染的违法成本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十分巨大,一些制造类的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污染,而一旦被确认需要承担污染责任,则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如何有效的分散企业的责任风险,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的损失,让环境污染受害者得到有效的赔偿成为处理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内容。环境污染责任险是环境侵权行为人因从事保险合同约定的业务活动,造成损害而应承担的环境损害赔偿或者治理责任为标的责任保险形式。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能够分散企业活动的风险,在污染事故发生时,由保险公司支付损害赔偿,不仅能够减轻企业的负担,而且能够让受害者得到有效的救济。

2、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作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责任保险的一种类型,是以被保险人的赔偿责任作为保险标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实行的是无过错责任的原则,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可以免去被保险人在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需要支付巨额的赔偿金,能够有效的保障被保险人的生产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在环境污染事件中受害者可以通过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获得及时的赔偿,通过保险公司支付损害赔偿金的方式,可以节约成本且减少纠纷,有利于环境污染事件的解决。

二、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的困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环境污染事件的风险也加大,我国目前环境污染事故高发,当前许多企业无力承担巨额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而破产的现象较多。因此,需要利用保险工具有效的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有效的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但是当前我国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并不是强制责任保险,在推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1、企业参保意愿不高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于2008年开始试行,如今已经快有九个年头,但是国家一直并未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作为强制性保险要求企业购买,如2014年深圳市进行调研,深圳作为全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的城市之一,2008年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推广以来,深圳的企业中愿意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企业数量较少,仅仅为300多家,而深圳的企业有上千万家。中国平安财产保险公司2015年的调研数据显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业务增长率远远低于其他新险种的增长率,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参保企业中,依然有部分的企业认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不值得购买。自然资源不具有排他性但具有消费中的竞争性,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必然会造成负外部性。而对于企业而言,由于污染环境成本低且处罚力度不够,企业并无保护环境的激励,反而会为了追求低成本和高收益而做出污染环境的行为。当前企业缺乏安全意识,而且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推广上存在宣传不足,许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侥幸的心理,一些企业认为如果发生环境污染事件,自然有政府在背后买单,而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会加重企业的成本负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当前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中对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规定并不明确,并未建立一种强制性的责任保险,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第52条仅仅规定国家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并未规定企业必须投保,因此许多企业从生产成本的角度考虑,并未购买,环境污染责任险在我国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2、保险机构配套体系设计不完善我国的许多企业不愿意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不仅仅在于国家并未推行强制性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而我国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推行时间也比较短,虽然不断有地区在试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也有不少的保险公司积极的响应国家的政策而设计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业务品种,但是从当前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上看,存在保险产品单一的现象。1)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机构并未明确。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中并未明确规定企业必须要参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而且对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机构的规定上并未明确。由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以企业为投保对象,许多企业缺乏参保的积极性,从保险的增长率上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业务增长率过低,许多保险公司不愿意开展专门性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业务,而我国只有几家保险公司如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等保险公司制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相关保险业务与保险条款,我国多数的保险公司对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一种观望的态度,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风险过大,而且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在当前法律制度都未明确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保险公司的损失,许多保险公司不愿意涉足环境污染责任保险。(2)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存在单一性。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损害后果难以预计,而我国缺乏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立法上并未明确,导致保险公司为了减少业务损失,往往缩小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仅仅设计以第三者人身损害与财产损失作为保险给付标的保险产品,在这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设计中,保险公司的风险容易控制,而且一旦发生环境污染损害事故,保险人赔付的范围也比较明确,容易确定具体的金额。在这种情况下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实际上与一般的损害保险制度进行等同处理,无法凸显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特殊性,对于企业如何在污染事件后恢复生产、治理被污染的区域等方面的赔偿标准并未有明确的规定,由于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面临的风险比较高,而且金额难以估量,因此保险公司很少会涉足这类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3)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评估机构与标准存在差异。我国的第三方鉴定机构并不完善,特别是对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来说,一起环境污染事件导致受害人的身体发生损害或者财产遭受损失,保险人需要赔付时往往需要进行一定的评估,而当前的评估机构不一,每个机构采取的评估方法存在差异,对于环境污染损害的评估国内尚未建立统一的标准,因此在评估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当前国内缺乏评估标准,地区之间的评估机构资质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化的评估结果往往容易导致善后存在较大的争端。保险公司在对投保人进行承保前需要评估风险,而不同的评估机构评估采取行业惯例的方式进行评估,导致投保人的保险费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利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

三、完善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设想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实行的是无过错原则,对于被保险人来说,当前的环境保险是一种索赔型的责任保险,也就是说在保险合同有效期间内发生的对被保险人环境责任索赔的事件,保险人都应当承担给付义务。对于企业来说这种索赔型的环境责任保险能够有效的减轻企业的负担,而且在企业的存续期间,企业可以一直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有效的分散企业的风险。

1、推行强制为主、自愿为辅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中对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规定是国家鼓励,原则上是一种自愿投保的模式,2015年《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深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试点,但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上看,企业不愿意投保,而环境污染事件容易导致公众利益的损害,因此对于环境高危领域应当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我国应当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如美国、德国是推行强制投保的方式约束企业,而英国与法国采取的是强制为主、自愿为辅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我国应当采用强制投保为主、任意保险为辅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模式,通过立法对一些具有较高环境污染风险的行业作为强制投保的对象,要求企业必须要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这类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对于一些污染低、风险小的企业采用自愿投保的方式,有效的防治我国的环境污染。

2、规范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配套措施我国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推行存在一定的困境,一方面是企业从生产成本的角度不愿意购买,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国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不健全。因此,我国应当完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配套措施,促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发展。(1)规范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机构。当前我国缺乏全国统一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机构,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业务的保险机构比较少,我国的许多保险机构从风险与利润的角度上不愿意发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与业务。因此,我国应当规范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机构,我国可以通过政策规定规模大、资质好、配套设施健全的保险机构作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机构,建立行业统一的保险费率标准、开发多元化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从而有效的规范我国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2)扩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企业不愿意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保险人的承保范围过窄,仅仅是对第三者的环境污染人身与财产损害进行赔偿,这导致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与其他的保险存在相似性,无法发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保护环境、减少损失的效果。因此要扩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切实的提升企业的参保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爱民,殷茵.完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运行机制的探讨[J].江西科学,2013,(2).

环境污染概述范文4

关键词:环境监测;生态环境平衡

近些年来,人们往往以牺牲自然环境为前提而获取经济上的利益。虽然经济在短暂的时期内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长此以往,自然环境被破坏到一定程度,将会对人们进行惩罚。那么如何保护环境,环境监测是保护环境的基础。我们只有根据环境监测的数据来分析某地区的环境问题并针对监测出来的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监测体系,为我国的环境保护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但是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更好的进行环境保护。

1环境监测概述

所谓的环境监测就是对要进行保护的环境进行监测,得出一系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要进行环境保护地区的环境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由此可见,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环境监测也日益得到了发展,从最初的取样到现在的引入先进的理论知识,现在我国的环境监测能够直接进行环境管理,在我国的环境保护、政府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环境监测也从中受益。引进先进的物理、化学等科学的方法,对环境进行全面的监视。在发现问题时,能够及时的控制污染源,不让污染范围扩大,先控制住污染源在对已经污染的区域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相比以前只能够单纯的监测环境的污染源来说,这无疑是环境保护中的一次改革。这样对环境全面的监视,不仅能够找出环境污染的原因,还能够对整个生态环境进行预防。全面的环境监测能够准确的及时分析出现环境问题的数据,并认清目前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好的依据。我们在进行环境监测的时候要坚持长期监测,因为环境监测需要积累数据,确保得到较为准确的数据,为环境保护提供精准的科学依据。同时环境监测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环境监测具有综合性,因为有时候环境污染面对的是一片区域,而不是简单的一个部位,这就要求我们的环境监测能够全面、综合的对环境进行分析。

2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1环境污染问题分为三种,分别是已经发生、将要发生的和还没发生的。环境监测贯穿所有的环境污染。对待已经发生污染的环境要将其尽量进行隔离,缩小其传播范围,通过监测的结果对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到原因后就可以采取措施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对待将要发生的,通过对大气、水资源等环境的监测,我们可以从数据中分析出发生变化的环境,在环境发生质变时控制住环境污染,避免后期的环境污染;对还没发生环境污染的区域,我们可以通过环境监测对环境污染进行预防。如此一来,解决和预防环境污染双管其下,将环境污染问题扼杀在摇篮里。2.2环境监测除去能够应对环境污染问题外,还能够参与到环境管理乃至城市的规划中。一个城市应当全面的发展,包括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在过去的经济发展中,有些人只见到眼前的经济的利益,不惜牺牲生态环境,这是错误的。经济和环境的发展是统一的并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现代中国,国家将保护环境划入国策,要求人们重视可持续发展。2.3众所周知,环境监测中融入了当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先进的科学技术壮大了环境监测的范围并提高了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度。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为环境监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但是在科学技术促进环境监测发展的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环境的监测能够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例如对生物的环境监测数据,能够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微生物资源,环境监测能够为科学研究提供有效的科学数据。

3环境监测的发展现状

3.1我国目前的环境监测状况还是可观的。自环境保护得到政府支持以来,我国的环境监测队伍不断壮大。监测站的增多,技术人员的增多,都是监测队伍壮大的体现。在监测队伍壮大的同时,我国的监测技术也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显著的提高,能够为环境保护提供更科学、更全面的数据。3.2当然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也存在不足。那就是监测地区发展不平衡,且监测的深度不够。虽然我国的监测队伍壮大,但是分布不均匀,而且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是地表污染物的监测,不能够更加深入的对环境进行监测。

4结语

从以上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环境监测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且能够意识到无论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都与环境的发展息息相关。三者之间相互提供有利条件,共同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环境监测可以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掌握各种环境信息,当环境出现污染后,环境监测的结果能够给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这对环境的保护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应当予以支持。

参考文献

[1]王耀琴,杨顺生,王文勇.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发展现状[J].中国测试技术,2003,03:45-46.

[2]李兆斌.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发展现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7:185.

[3]杨继明.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发展现状[J].民营科技,2016,03:224.

环境污染概述范文5

【关键词】 电磁辐射 环境污染 微波辐射 屏蔽 防护

1 电磁辐射概述

电磁辐射污染又称电子雾污染、电碰波污姿,是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渡发射塔和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微波炉、收音机、电视机以及移动电话等家用电器工作时所产生的各种不同波长频率的电碰渡。这些电磁波充斥在空间,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人体如果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的辐射剂量下,人体细胞就会被大面积杀伤或杀死,所阻被称为电磁辐射污染,已成为环境污染中的重要内容。

2 电磁辐射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2.1 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危害

高压线、变电站、无限通信发射系统等设施大量的向环境中发射电磁辐射或产生电磁场,使环境中的电磁辐射问题越来越严重,从而产生了电磁环境保护问题。工厂中更多、更强的电气和电子设备不断地输送或者消耗着几十到数百万千瓦的电能,伴随着极强的工频厂、强低频谐波场,以及各种低频脉冲场。

2.2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科学家已经发现人体暴露在强电磁场中会出现一些有害效应,其中包括白内障、体温调节响应的过荷、热损伤、行为形式的改变、痉挛和耐久力下降。并把电磁辐射引起的危害按机理分为两大类: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1)热效应。如果电磁辐射能量吸收速率很慢,人体经过自身的热调节系统把吸收的热量散发出去,就不致引起机体升温而产生相伴的热效应。反之,若能量吸收过快,人体自我热调节机制不能及时把吸收的热量散发出去,就会引起体温升高,继而出现热效应。当功率密度大于100mV/cm2时,将出现热效应。(2)非热效应。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吸收的电磁辐射能似不足以引起体温升高,但仍出现许多症状。这类效应大致可以解释为:电磁辐射作用于人体神经系统,影响新陈代谢及脑电流,使人的行为及相关器官发生变化,并进而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及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甚至会诱发癌症。

3 电磁辐射对环境污染的现状

(1)电磁辐射能量的密度越来越大。据相关调查显示,从2000年开始,我国的电磁辐射强度呈逐步上升的趋势,电磁辐射能量的密度也越来越大,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已开始造成影响,电磁辐射能量的增大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关于电磁辐射所产生的纠纷。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人们对辐射的防护意识也越来越强,对于所居住的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更会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关于电磁辐射污染的纠纷呈现上升的趋势。这其中,引起纠纷的主要有:高压输变电设施建设在人群密集的地区、移动通信站建设在社区里、电磁辐射污染所造成的人身伤害等等。所有这些情况使电磁辐射污染的纠纷越来越多。(3)电磁辐射设施环境与人们的距离越来越近。城市在不断建设发展,而建设中的城市离不开电磁辐射设施的发展,使得电磁辐射设施的环境与人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例如,广播电视、无线通信建设在城区当中,使得居民区的场强越来越高;高层建筑的卫星天线等,对高层建筑同样会产生电磁污染。

4 应对电磁辐射的措施

4.1 尽快完善针对电磁辐射的相关法律法规

以往的相关法规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需要了,对于新建立的电磁辐射法规,要对电磁辐射污染源以及其辐射特点进行充分考虑,把电磁辐射风险作为重要原则来进行落实,并且要把保护人们的生活环境、保护人们的健康为重点,建立关于电磁辐射的相关法规。

4.2 对电磁辐射进行屏蔽与接地防护

(1)单元屏蔽与接地。1)震荡回路的屏蔽。由于高射频的加热设备一部分产品的电容器是放在机箱外的,所以会形成一个强辐射源,还有大部分的加热设备的震荡箱门由于散热的需要在夏天均需打开箱门散热,而这样易导致电磁泄漏。为此,需要采用铜、铝等材料进行全封闭屏蔽,要求屏蔽材料要采用单独的多点接地形式。2)高频输出变压器的屏蔽。在机箱外的调频输出变压器,一般采用屏蔽罩进行屏蔽,这些屏蔽罩可用铜网做成,用铜条做罩体的支架,将两者进行妥善连接并进行接地保护。3)工作电路的屏蔽与接地。 工作电路是指工作感应线圈,要对其采用自动启闭的屏蔽罩进行防护,这是因为受操作工艺的限制,对工作电路不能进行全屏蔽。另外可以将次级部分进行接地设置,也能达到很好的防护效果。(2)整体屏蔽与接地。一般来说,根据工艺条件和操作要求,整体屏蔽的方案一般有两种:1)设备整体屏蔽方案。设备整体屏蔽方案是指采用金属板或网支撑屏蔽小室,将射频设备进行屏蔽,此类射频设备包括半导体外延炉、微波炉、高频焊接等设备。2)屏蔽操作室方案。该方案是对作业人员进行的整体屏蔽,可用金属网或金属板做成林免提的屏蔽室,将所有控制部分引入屏蔽室,作业人员在屏蔽室进行操作。

4.3 吸收防护

吸收的目的是降低电磁辐射的强度,是利用特殊的吸收材料将地磁辐射中的微波吸收掉,从而减少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吸收材料的防护一般用在微波设备的调试上,吸收材料一般在塑料、橡胶、陶瓷等材料中加入适量铁粉、石墨、木炭与水调制而成。这样微波在调试时,在场源附近就能将辐射能量大幅度衰减下来,避免了较大范围空间的污染。

4.4 加强对电磁辐射知识的普及力度

对于居室内以及城市空域的电磁辐射,都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无味、无色、无嗅,这样的特点使人们容易对其进行忽视,而在忽视的同时,内心会涌起一阵恐慌,于是,关于电磁辐射纠纷的事件逐步发生。因此,鉴于此,有关部门有责任把电磁辐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使人们在了解电磁辐射对人类所产生的危害之外,对电磁辐射的来源及应用有个科学的认识,并创造出安全的电磁辐射环境。

5 结语

综上,生活当中电磁波的辐射越来越严重,这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周围环境都构成了较强的影响。因此应加强对电磁波辐射的研究,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从而减少电磁波的危害。

参考文献:

[1]林慧婵,宋占泽,房俊旭,于兆丽.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与防治[J].科协论坛,2007.6.

[2]邱秋.我国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法律对策[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7.3.

环境污染概述范文6

关键词:水污染 水环境 修复

1.中国水污染状况

1>我国地表水天然状况良好,大部分地区水体的矿化度能够满足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求。

2>我国点源污染不断加剧,非点源污染日趋严重,是造成我国地表水资源质量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

3>我国河流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超标参数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和挥发酚。重金属污染出现在西南、长江等局部区域。

4>我国湖泊水库富营养化严重,严重威胁供水安全和渔业生产,严重削弱景观娱乐功能的发挥。

5>我国江河湖库底质污染严重。重金属污染率高达80.1%,总磷轻度和重度污染断面比例12.5%,总氮轻度及重度污染断面比例16.7%。

6>我国水功能区达标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水功能区已经丧失了其使用功能。

7>我国水功能区纳污能力与入河量的空间分异加剧了水环境状况的恶化,部分水功能区不堪重负。

2.水污染成因

2.1水污染类型

热污染、耗氧污染、植物营养盐、酚类污染、重金属类污染、农业污染、油类污染、氰化物污染、酸污染、病原体污染、放射性污染、有毒有机物污染。

2.2水环境污染物作用机制

2.2.1物理机制

物理机制是指外界的污染使生态系统中某些因子的物理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物理环境,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生物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各种生态效应。

2.2.2化学机制

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包括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重金属等。化学污染物与水体生态系统的环境各要素之间发生化学作用,同时污染物之间也能相互作用,导致污染物的存在形式不断发生变化,污染物对生物的毒性及生态效应也随之改变。

2.2.3生物学机制

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后,对生物体的生长、新陈代谢、生化过程产生各种影响,如对植物的细胞发育、组织分化以及植物体的吸收机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次生物代谢等。

2.2.4综合机制

污染物进入生态系统产生污染生态效应,其往往综合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并且经常是多种污染物共同作用,形成复合污染效应。

3.水环境修复技术与评价

3.1水环境修复技术综述

1>化学方法,如加入化学药剂杀藻、加入铁盐、促进磷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

2>物理方法,如疏挖底泥、机械除藻、引水冲淤等。

3>生物-生态方法,如放养控藻型生物、构建人工湿地和水生物植被。

4.河流生态修复

4.1河流生态系统概述

河流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典型生态系统,具有生态系统的基本特性。河流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通过物质流和能量流在其内部构成生物/环境统一体,系统内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具有统一性,从而维持系统的平衡。

4.2河流修复基本理论

河流生态修复是重建系统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及有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等,生态修复并不意味着在所有场合下修复原有生态系统,这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在实际修复中,一般很难将河流修复到原来没有受到人为干扰下的状态,主要与修复目的以及技术、经济等因素有关。因此,一般只是适当修复,既恢复河流的生态功能,又满足人类的需要。

5.湖泊水库水环境污染与修复

5.1概述 湖泊和水库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多种重要的社会功能和生态系统。近2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湖泊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规模、速度以及利用强度都大大加强。但在我们从湖泊获得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湖泊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5.2湖泊和水库的水环境污染

湖泊和水库水环境面临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包括:氮、磷等营养盐过量输入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导致的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大气酸沉降和矿山废水导致的湖泊酸化问题;不合理的人为开发活动,如高强度的围湖造田和养殖。

5.3污染湖泊恢复原理和技术

生态修复是指通过人为的调控,使受污染损害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受干扰前的自然状态,恢复其合理的内部结构、高效的系统功能和协调的内在关系。生态恢复可能源于几个主要目的,包括珍惜生物保护、地理与景观生态原生性保护、建立功能性的生态系统等。污染受损湖泊的修复主要强调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强调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通过恢复措施尽可能抵消或减轻一部分已被证明对环境和人类有害活动的负面效应,通过一定的措施使湖泊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另一方面内容,使受损或受干扰湖泊生态系统在结构和生态功能上恢复到破坏前状态。

6.湿地污染修复

6.1概述 湿地生态系统是由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与环境要素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所构成的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属性,但有不同于二者。

6.2湿地污染及环境效应

湿地水环境受到污染因素很多,污染源主要来自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无机污染物包括造成大气污染的臭氧和二氧化碳,氮硫化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以及部分离子化合物。有机污染主要指由城市污水、食品工业和造纸工业等排放大量有机物的废水造成的污染。

6.3湿地修复的技术与措施

6.3.1物理修复技术

在湿地修复方面,通常使用的物理技术有土壤渗滤法和调水冲洗法。研究表明:湿地土壤地表的亚黏土对水体中各项污染物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土壤渗滤就是通过湿地土壤的多植物根系及水流流速较缓等特点,将各种污染物质截留在湿地生态系统中。调水冲洗法则是通过外流域调水,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改变湿地的水体质量。

6.3.2化学修复技术

利用化学反应原理及方法来分离、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或使其转化无害的物质。常用的方法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电解法、吸附法、电渗析法等。

7.地下水污染修复

7.1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污染途径:污染液从各种污染源不断地通过包气带向地下水面渗透是一种普遍的地下水污染途径。主要的地下水污染物质:氮、有机物质。

7.2地下水修复

7.2.1抽取处理

抽取处理是采用水泵将地下水抽出来,在地面进行处理净化,处理后的水将重新注入地下或排入地表水体,从而减少地下水污染程度的一种修复技术。

7.2.2气提技术

气提技术利用真空泵和井,在受污染区域诱导产生气流,将吸附态、溶解态或者自有相的污染物转变为气相,抽提到地面,然后精心收集和处理。

7.2.3空气吹脱技术

空气吹脱是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将压缩空气注入受污染区域,将溶解在地下水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吸附在土颗粒表面上的化合物,以及阻塞在土壤空隙中的化合物驱赶出来。空气吹脱包括三个过程,现场空气吹脱;挥发性有机物的挥发;有机物的好养生物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