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乐理教学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乐理教学方法范文1
关键词:基本乐理教学 理解 记忆 方法
众所周知,基本乐理课程是音乐理论学科的基础课程,也是音乐入门的必修课程之一,其作为一门系统讲授音乐理论的课程,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形成阶段,具有丰富的课程内容。而面对这样一门音乐基础课程,很多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却并不是那么乐观,通常表现为对乐理的记忆困难、思维混乱以及容易遗忘等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也是困扰很多乐理教师的问题。因此,如何才能在基本的乐理课程教学中,让学生不必花费太大的精力,而又能够获得丰富的乐理知识,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以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正是本文即将探讨的内容。
一、基本乐理教学中常见的快速理解与记忆方法
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在学校中接受音乐教育的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而随着学生之间基本乐理知识水平的差异化进一步提高,就更需要教师在基本乐理教学课堂中运用有效的方法使其快速理解。当然,不同的教师都有着不同的基本乐理理解与记忆方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笔者通过对多个基本乐理课堂教学中的快速理解与记忆方法进行调研后发现,其中最为有效的方法无外乎是口诀方法、游戏方法以及图表方法三种。首先,口诀法即是把理解和记忆基本乐理的方法编成口诀,利用押韵等特点来达到快速理解和记忆的效果。游戏法在基本乐理教学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快速理解与记忆方法,其能够通过在教学中以游戏的方式帮助学习者快速理解和记忆基本乐理知识。而图表法就是利用图表来快速理解和记忆基本乐理,该种方法有着清晰、直观的感觉,目前在基本乐理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范围也是比较广泛的。
二、基本乐理教学中常见快速理解与记忆方法的运用
(一)口诀方法的运用
对于基本乐理教学中运用的口诀方法来说,其主要是将基本乐理内容编成押韵的口诀,这些口诀的编制和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需要从实践中进行提取,在提取归纳时还需要找到贴切的字词准确表达意思并达到押韵。可见,该种方法对归纳者的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比如:在学习《音程、和弦基本乐理教学记忆术――乐理教学记忆秘笈之二》时,有学者就将介绍音程及和弦协和性规律时其归纳为“纯一纯八极协和,纯四纯五全融合;大小三六能凑合,大小二七动干戈。”明显可以看出,通过该种总结,仅仅需要简短的几句话,便让我们很轻易地对极完全协和、完全协和、不完全协和与不协和音程进行了牢固的记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时刻留意对基本乐理知识的口诀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快速理解还能快速记忆。
(二)游戏方法的运用
在上文中已经论述,游戏方法在基本乐理教学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快速理解与记忆方法,其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能够将枯燥的学习“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耍中掌握学习知识,并能牢牢地记住。比如:在学习基本乐理课程中“音名与唱名”时,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做出14张卡片,并将选出来的14名学生按照每组7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人手拿着一个音名,另一组人手拿着一个唱名,让他们通过某种游戏的方式找到各自对应的音名或唱名。通过一通游戏玩下来之后,学生也能够充分掌握了同一音级有音名和唱名两种记法,从而让他们能够真正在游戏中快速理解和记忆乐理知识。
(三)图表方法的运用
在基本乐理课程教学中运用图表的方法,最为直接的效果便是清晰、直观,而且学生最为容易接受,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而且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是最为明显的。比如在对基本乐理教学中的“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的内容进行讲解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可以快速理解和记忆度数相同而音数不同的各种音程相互关系,可以向他们展示下图:
可见,通过把这些音程简要列出后只要将图中括号内的文字提醒学生,也即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明白了相邻两种音程间的关系为半音,向左为减少半音,向右为增加半音,就达到了相应的教学目的,取得了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传统的“口传心授”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能够在基本乐理课程教学这门基本的音乐理论课程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有效快速理解与记忆方法的运用,再加上教师的总结、引领,一定能够使学生的声乐知识得到不断的丰富,并在日常学习中形成一种理念和思维上的正确导向。
参考文献:
[1]姜秦丰.谈乐理教学中的“举一反三”[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Z1).
[2]李金玲.浅论基本乐理教学中调式调性的分析方法[J].音乐时空,2013,(08).
乐理教学方法范文2
【关键词】新课标 传统弊端 阅读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10-01
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四要素之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关于阅读能力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要理解具体事实细节,也要理解抽象的含义;既要理解字面意思,又要理解其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观点、意图等;既要求理解文章中某句、某段的含义及全文的逻辑关系,又要求根据其含义及逻辑关系进行判断和推理。英语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何把握阅读教学的方法不仅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很重要,且阅读理解题在高考中的占分比例也很大,阅读理解对于学生成功应考也就十分重要。因此成功的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教学中应做到明确教学要求、了解学生的语言信息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融入阅读情境,设定阅读任务,培养学生识别语言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探索,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一、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有很多弊端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内容教学而忽视了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老师多注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阅读材料,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不符的。因此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要教学生理解所学的阅读材料,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理解阅读材料,及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和阅读技能的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技巧。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只是注重知识性的教学,缺乏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利用阅读材料将所要讲解的语法知识、词汇知识一一灌输给学生,占用很多的时间给学生讲解语法规则、词汇用法,将完整的文章肢解,这就让学生失去了对文章意义探究的兴趣,从而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更谈不上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培养和提高了。再者,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一味追求语言知识的传授,教学目标单一,这样使学生养成了一种懒惰、模式化的一种阅读习惯,疏于思索文正更深层的涵义,这绝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和阅读能力。
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应该转变、方法应该灵活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探究、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为此要求老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满堂灌,填鸭式的方法,进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老师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自己的理念,确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首先,老师应该从知识传授者的身份转变为知识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正是以人为本, 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 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主旨, 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的主人, 从而全面有效地发展学生素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有力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根据学生探究活动的需要而提供。其次,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老师应具有多学科的、丰富而渊博的知识。新的英语阅读涉及广泛的科学内容和方法,教师必须对科学、知识等的本质有清楚的了解,对科学探究的方法有明了的系统把握且作为学生学习活动有力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应该明白在教学中,自己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依靠本门学科知识就能解答的问题,知识的整合性要求教师应具备多学科的、丰富而渊博的知识,才能在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把握正确的探究方向,引导学生不断深入。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有力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还该明白学习活动的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来确定自己的工作重点。 在高中阅读课的教学中应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呢?
老师应该通过各种手段改变学生拘泥于一词一句的习惯,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更高的语言层次上,学会从客观上把握阅读教学的方法。新的时代,新的教学要求,不同的学习主题要求老师必须改变过去一成不变的教学理念,不断的加强学习。改变过去传统的看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合不同主体的受教者,因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训练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阅读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依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变化的,一个高明的读者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调整自己的阅读技巧和速度。
阅读方法常提到的有预读、略读、浏览、依上下文猜测、推测等等。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怎样依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或阅读任务选择不同的策略,而且要使学生自如地进行策略的切换和综合运用。
2.注重文章背景知识的介绍
将背景知识融合到阅读教学中去,背景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由老师来介绍,也可以通过阅读材料本身给出。背景知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含专业知识、社会文化知识等。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要介绍相关专业、文化知识以外,社会背景也不能忽视,因为阅读中造成误解的往往就是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3.设身处地融入情感、融入社会因素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讨论、相互竞争等,同时,老师也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比如,告诉学生遇到生词或难句时不要慌张,保持冷静,并采取恰当的猜测技巧解决困难;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设定恰当的学习目标,记录自己的学习成绩,适时地鼓励自己等等。鼓励学生深入到所读的文章中去,结合所学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等,站在一定的高度去俯视文章,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
总之,阅读技巧的练习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在这方面,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提供知识,而且是提供可供学生自己从本文中提取意义的策略和方法。所谓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通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自如地运用各种策略,阅读效率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师和学生在学习阅读过程中相互配合,积极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按照《普通高中英语教学标准》的要求,圆满地完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任务,进而不断完善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和素质。
参考文献:
乐理教学方法范文3
一、活动紧扣《课标》,形式多样化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中的小型活动,必须紧密地联系阅读教学的内容,针对《课标》和课文的特点、教学要求,让学生通过活动进行听、说、读、写与认识、观察、思维能力的训练,达到多方面的培养,扭转过去只重视活动的趣味性、连贯性而忽视能力的培养,从而形成内容的单一、形式僵化的局面。
如教学二年级《狐狸和乌鸦》时,教师为了搞课堂活动,指三名学生在黑板前进行狐狸和乌鸦对话的表演,目的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阅读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配合不明显,只是对内容的再现、从活动方式上看,只有少数人参加,不能面向全体,在培养思维上广度不大。在交换意见时,我们共同探讨了方法:①熟读课文。②分组讨论。③以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④抽小组板前表演。⑤根据表演进行小组评议。⑥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对教学中的重点词、句从认识到表演进行指导,最终使活动和阅读有机结合。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比较适宜搞这样的活动,比如《狼和小羊》《谁的本领大》《狐假虎威》《狼和鹿》《九色鹿》等。
二、活动和阅读结合,重点落到目标
阅读教学活动中,结合阅读教学目的,对活动过程中每一个细节动作、神态、表情都要进行认真思考,尽量符合儿童心理,做到目标化、规范化,如《狐狸和乌鸦》一课,要认真组织学生讨论课文重要内容,把握课文的来龙去脉,重点词语,如“狐狸笑着”“您”“亲爱的”“漂亮”“爱听”等在表演中的语气和表情,进而体现出表演狐狸奉承乌鸦的语句的特点,体现狐狸的狡猾;“叼起来、钻进洞里”,表现狐狸动作之迅速,说明狐狸早有准备。加强对语句、语气的理解,进而在表演中教师要提出对词语理解透彻,语言完整连贯,叙述准确,表演生动形象的要求。
三、活动中注意培养多种能力
首先,活动要有趣味性,有趣味性是搞好活动的前提。当然,在活动有趣味的同时,要尽可能地让活动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活动中,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主体地位,真正做到寓教于乐,面向全体学生;其次,要加强认识能力,表演能力的培养,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在活动中,要根据阅读教学的要求给予必要的指导,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阅读、质疑,用自己的认识能力、表演能力来理解关键词语,体会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发挥主体地位,活动有创造性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对文章理解认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学习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应有创造性地表演,通过表演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达到表现自我的目的。如《狐狸和乌鸦》一课,为了交待环境,引起下文,狐狸在大树下时,要表演出它向树上看乌鸦嘴里叨的肉,直流口水,想办法骗肉吃的情形,其次要表演出乌鸦爱听奉承的甜蜜语句而“心里很高兴”的样子及一唱把肉掉下来的神态,最后表演出乌鸦喜欢听奉承的话而受骗把肉掉下来的沮丧。这样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老师也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及时、恰当的指导。在活动中,老师扮演的角色是“指导者”“导演”“主持人”。
乐理教学方法范文4
【关键词】阅读教学;自学能力;培养;方法
阅读既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又是发展思维、形成能力的基础。从宏观来看,阅读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这需要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来选取最佳的读法,专心致志地读、自觉地读、质疑创新地读,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以适应未来的需要。小学语文课文用词精美、语境生动,学生通过阅读把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让感官经过反复的审美实践品味语言美,逐步完善学生审美的感知力。笔者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对优化阅读指导方法、培养自学能力,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指导比较性阅读,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文,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收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材中,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体裁、主题而选材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性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
如《凡卡》和《小抄写员》,学生进行阅读比较后不难发现,二者都是写人的文章,但可以跨越国界,反映不同的主题。前者是通过写凡卡在鞋店痛苦、孤独的生活反映旧俄时代穷苦儿童不幸的遭遇,以及沙皇统治下人民生活的疾苦;面后者通过讲意大利少年叙利奥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不管父亲的严厉责骂和冷淡,坚持偷偷地帮父亲工作的事,反映了叙利奥是个懂事、聪明、意志坚强的孩子。通过这样的对比,孩子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指导求解性阅读,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师应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提出若干个带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循文求义,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划出要点,以便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阅读能否启迪思路,在于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是否合适。过易,缺乏思考性,学生往往会觉得“易如反掌”;过难,思而不得,读而不知所措,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丧失信心。因此,一定要掌握难易程度。如果课文确实较难理解,则可以提出几个阶梯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的答案。最好的方法是: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似有所悟,跃跃欲试,甚至自发展开讨论,这就更能促进求解性阅读的自觉进行。
如在教《只有一个地球》时,我先设计了一个填空:因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如果(地球上的资源被破坏了),我们就(别无去处),所以(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填空提问。学生的问题都很有质量,如:为什么说地球太可爱了?为什么说地球太容易破碎了?为什么说地球上的资源被破坏了,我们就别无去处?等等。而这些问题不正是文中所要讲的内容吗?通过认真阅读,学生不仅解决了这几个质量很高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把课文内容理解得已非常透彻了。
三、指导精读文本,在范文中体验阅读的窍门
1.要准确设计朗读的要求。阅读课文教学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谓正确地读,是指用普通话读准字音,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词;流利地读,是指在正确读的基础上,做到通顺流畅,能根据课文的内容确定读的速度,快慢得当,有自然节奏;有感情地读,是指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注重轻重缓急,结合自己的独特感受,达到正确理解和准确表达的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注意学生的朗读达到了哪些要求,以便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朗读得法,其味自生,其意自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好朗读的形式,扎实朗读基本功,披文入情,声情并茂,通声悟意,并让听者赏心悦目,获得音韵的美感,才能收到最佳的朗读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朗读教学时要注意:朗读的目的要明确,朗读要有层次性,教师要起朗读的示范作用,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朗读的评价要富有激励性,要创设良好的朗读情境。
3.纵情朗读,培养语感。读是培养语感最基本的途径。读见于目,出于口,闯于耳,记于脑。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品美、体味、激情、悟理。低年级学生由于注意力不稳定和内部言语没有很好发展,他们要依靠阅读时大声的言语来组织自己的思维,依靠生动的语调来理解阅读内容,并使自已对阅读材料的注意力保持稳定,从而对课文内容有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所以,在课堂上读的形式中最常用的是朗读。熟读成诵,积淀语感。语感是长期阅读过程中形成,它的作用也是长久的。《课标》提出:阅读教学的最后阶段不应以概括中心和学习写作方法为主要内容,而应以积淀在课文学习中形成的语感和通过实践运用这些语感为主要内容。现就“语感的积淀与写作的关系”来看,朗读的训练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朗读训练学生的语言,可以纠正学生的发音,可以帮助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掌握停顿的语气,从而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乐理教学方法范文5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目前高考中对阅读理解能力的测试要求越来越高,占的分值比例也逐渐增大,难度也在相对的提高,因此,培养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成为了我们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从整体上看,英语阅读理解的教学的目标有两个:其一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二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收获新的语言知识,全面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笔者认为,要达到这两个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加强阅读中的语法教学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语法是贯穿其中的脉络,没有语法语言就无法有效的表达。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从语法结构的角度去理解文章。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语法薄弱是制约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难题。事实上,学生们在中学阶段就已经把基本的语法知识学完了,但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仍旧无法掌握这些语法知识。这就大大影响了他们的阅读准确率。例如,有些学生的语法基础相对薄弱,不能准确的掌握固定的语法规则和句型结构,这就会大大的影响到他们对文章整个句子的理解。
我们来看一个句子:Decision―thinking is not unlike poker―it often mattens,not only what you think,but also what others think you think and what you think they think you think.(NMET2000,C)。这个句子表面看起来语法结构是相当复杂的,还包括了有破折号,破折号之后则引出一个补充说明的句子。在这样的句子结构中,如果我们能够掌握相应的语法知识,就很容易理解句子的意思了:
第一步,先抓关键词not only…but also what,and what。
第二步,对句子进行仔细分析,可知it为形式主语,真实主语是三个主语从句,由not only…but also和and连接。
第三步,继续分析发现第二个主语从句中带有宾语从句,第三个主语从句中,也带有宾语从句,同时宾语从句又带宾语从句。
最后分析得出整句的大意:决定性的思考就像打扑克,不仅你所思考的是要紧的,而且你认为其他人所考虑的问题,和你思考其他人认为你所考虑的问题也常常是要紧的。尽管,这些年来语法分值在英语总分中相对地有所减少,但是从掌握语言的角度看,语法是无处不在的,学生只有重视对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才能真正在阅读中理解文章。
二、注重阅读过程中的词汇教学和段落大意的翻译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材料,掌握词汇,才能掌握语言的本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必须要让学生掌握足够的词汇量,才能引导学生更全面的理解文章。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依然需要融入相应的词汇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学词汇,在学词汇中阅读。
下面以《The universal language》(高二英语牛津版)一段为例:“In comparison, Western opera puts greater emphasis on music and design,conveying a story through singing and dancing. Dialogue is expressed through songs.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opera use music to express themes like love,betrayal and hope.”
首先了解段落大意:相比之下,西方歌剧更加强调它的音律和设计, 通过唱歌和跳舞从而传达出某个故事,通过对话来表达歌曲。中西戏剧都是用音乐表达一些主题,像爱、背叛以及希望等。
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再对句子结构进行分析,此时,就可以融入词汇教学,如第一句就用到了“conveying…”这个词汇本身,强调的是现在进行时表状,学生在掌握这个单词的同时,也就是掌握了句子的时态。同时,在最后从“use sth to do sth”的短语中,可以得出中西戏剧都是用音乐表达一些主题像爱、背叛以及希望等。通过对一段文字一句一句的分析,学生就可以从重点词汇中,掌握文章的中心内容,这样在进行做题时就会准确把握文章作者的意图。
三、注重句子中词汇的特定意义
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会发现各种生词和歧义词,如果不能准确的翻译这些词义,那就可能无法准确理解文章的真正意义。
而有些教师片面追求阅读时的整体理解,对词汇教学有所忽视,在阅读教学中对有关词汇只是一带而过,只是解释词汇的一般意义,忽略了词汇在语篇中的特定含义。事实上,不同的词汇在特定语境中有特定的意义,即便是对一个词或对一个短语的错误理解,都可能会导致对一个段落甚至通篇文章理解的偏差。例如:blue本意是“蓝色”的意思,但“It is a blue day”这个句子意义是“倒霉的一天”。“He is in a blue mood.” 意思是说他“情绪低落”。而“John arrived out of the blue.”则是“约翰出人意料的来了”之意。所以,有些词的用法是此一时也彼一时,要靠一定的语境来确定。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词汇量,教师还要授之以“渔”,让学生懂得如何举一反三,通过对比和联系,掌握阅读理解材料中上下文的衔接关系,在分析文章内容的同时,综合语法分析、句子结构分析和单词记忆等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以及做题的效率,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才会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杜学曾,英语阅读的方法与技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
[2]胡春洞,戴忠信.英语阅读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9年
乐理教学方法范文6
关键词:中职;数学;阅读能力
培养中职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培养中职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是数学教师不容忽视的问题。现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下册》所包容的知识广度、深度是十分可观的,尤其突出基础性、职业性、普及性和时代性等特征,教材每章后面还设置了“阅读与欣赏”栏目,目的是拓宽视野,引起学生兴趣。学生要掌握如此多的知识,单凭教师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学生能提高阅读能力,就能独立地获取和运用前人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但是,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未受到重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重视探索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兴趣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就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从哪些方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现行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下册》的特点之一是:在每章课文边白中增加“[想一想]、[小资料]、[小知识]、[小提示]、[名人名言]”等生动活泼的附加板块,同时在每章后面设置了“阅读与欣赏”等栏目。这是为学生扩大知识面,增加趣味性而设立的,教师可利用这些栏目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第二章不等式后面的“阅读与欣赏”栏目,介绍数学家华罗庚,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并且突出一点:华罗庚也读过中职学校,我们正在就读的学校也是中职学校,因此千万不要自卑,要挺起胸膛向数学家华罗庚学习,学习他那种勤奋好学、志向远大、坚定不移的精神。华罗庚有句名言:“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向未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名言能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激励他们不断前进。华罗庚不但勤奋好学,而且热爱祖国,在国家出现政治动荡,被下放到农村监视劳动的时候,依然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坚信祖国一定会好起来。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习他这种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精神,为国家的强大干出一番事业来。这样的阅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寓德育于智育中,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传授学生阅读方法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重在授之以法。因为课本是基础知识的源泉,是基本技能的依据,也是学习方法的指导。所以,教师必须教会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掌握了学习方法,他们的学习效率就能事半功倍。
教师要变注入式的教为有针对性的导,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指导学法,变学生被动的听为主动的学。只有实现这“三个转变”,才能教会学生阅读数学课文的方法。同时,需要有一个由教师带学生读到学生自读的过程。起初在课堂上可由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教材适时点拔,传授学习方法,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步骤训练学生。
另外,对于数学概念的指导要勾画重要的字句,圈点中心词,抓住重点,反复阅读,理解概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实际,根据教材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启发式的教法,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读课文,读懂课文。
现行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下册》特点之二是:每章设置有“[实例]、[观察]、[问题]、[知识回顾]、[实验]、[新知识]、[知识巩固]”等版块,这为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阅读提供了思路和方便。阅读数学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①理解概念;②了解性质和图象特征;③掌握定理、公式和法则的运用;④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⑤实际应用。
三、因材施教,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对教材中的必修内容,学生在课前要认真阅读,做好阅读笔记,课后能及时复习,并不断充实阅读笔记。对选修内容及每章后面的“阅读与欣赏”等栏目,也要养成阅读习惯。但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而是需要师生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教师应不断研究教学,并指导学生掌握高效率的学法,同时坚持严格的训练。
勿庸置疑,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参差不齐的,其发展也不是同步的。因此,在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文能力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共性,又要顾及个性的差异,将统一标准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根据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深入了解每个学生,把提高他们数学课文阅读能力的措施主要建立在学生共性的基础上,同时采取相应的手段以适应学生不同的个性:首先,改变对后进生的偏见,对数学兴趣不高的学生,往往是这门课程学得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对他们不能漠然视之,而是要找原因,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培养兴趣,指导阅读。第二,掌握适当的标准与尺度。对接受能力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标准可以定得高一些,而对待接受慢、阅读能力差的学生,标准可以适当降低一些。第三,辅导的重点应偏移到后进生一方,对他们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养成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