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技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化学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化学技巧

高中化学技巧范文1

【关键词】守恒思想;高中化学技巧;运用

对于近些年来的化学高考题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在守恒思想知识点方面设置考题所占的分值比例越来越大。而守恒思想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广大的高中学生能够掌握守恒思想的本质,抓住题目设置中相关变化的始态与终态,而忽略中间所进行的过程,就可以快速建立起等式关系,简化解题思路,迅速得出正确答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于如何正确运用守恒思想建立起关系式进行分析,得出其在高中化学解题方面的技巧方法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将这些学习经验加以总结能够为其他高中学生在运用守恒思想方法时提供一些参考借鉴作用。

一、在平衡类计算题方面巧用守恒思想

计算题在高中化学中所占的比例很大,有很多计算题其实是无需详细计算就可以得出答案的,特别是一些选择题。而在高中化学平衡计算中运用守恒思想可以实现快速解题的目的,有些时候还能验证计算答案是否正确。其中经常用到的守恒思想有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守恒以及物料守恒等。

例1.在恒温条件下,把a molN2和b molH2的混合气体通入到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并发生以下反应:N2(g)+3H2(g)=2NH3(g)。如果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t时,nt(N2)= 13mol,nt(NH3)= 6mol。试计算a的值。

解析:在常规解题思路中,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列出相应的等式,从而进行求解。

N2(g)+3H2(g)=2NH3(g)

初始(mol): a b 0

转化(mol): 3 9 6

平衡(mol): 13 9 6

由于n(初始)= n(平衡)+ n(转化),因此代入已知数据,可以解得a为16mol。

而运用守恒思想解题时,根据反应前后氮元素守恒,反应前氮元素仅在N2中存在,反应平衡后氮元素在N2以及NH3中存在,因此得出等式n(N2)= nt(N2)+ 1/2n(NH3),代入已知数值得出n(N2)=16mol。

例2. 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碳以及水蒸气,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

C(s)+H2O(g)=CO(g)+H2(g) (1)

CO(g)+H2O(g)=CO2(g)+H2(g) (2)

当反应进行完全并达到平衡时,得知c(H2)=1.9mol/L,c(CO)=0.1mol/L,那么c(CO2)为多少( )。

A. 0.1mol/L B. 0.9mol/L

C. 1.8mol/L D. 1.9mol/L

解析:在常规解题思路中,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列出相应的等式进行求解。假设在第一步反应中所得到的 CO是x mol/L,在第二步反应中所消耗的CO是y mol/L,那么

C(s)+H2O(g)=CO(g)+H2(g)

转化: x x

CO(g)+H2O(g)=CO2(g)+H2(g)

转化:y y y y

因此在反应达到平衡之后,可以得出关系式c(H2) = x + y = 1.9mol/L,c(CO) = x-y = 0.1mol/L,从而解得y = 0.9mol/L,也就是c(CO2)为 0.9mol/L。

而运用守恒思想解题时,根据原子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CO与CO2中的氧原子都是由原料中的H2O所得到的,而H2O中的氢原子都转化生成H2,根据氢原子守恒得到c(H2) = c(H20),根据氧原子守恒得到c(H2O) = c(CO) + 2c(CO2) 。将已知数值c(H2)=1.9mol/L,c(CO)=0.1mol/L代入上述等式中,得到c(CO2) = 0.9mol/L,因此答案为B。

二、在氧化还原反应类计算题方面巧用守恒思想

氧化还原反应也是高中化学学习中的一个重点与难点,在解决这一类试题时,通常的做法是写出化学方程式并配平,再运用电子得失守恒进行计算。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计算题必然要运用守恒思想。

例3. 将标况下3.36 L的Cl2通入100mlFeBr2溶液中,Cl2全部被还原,并且溶液中Br-的溶度与Cl-的溶度相等,那么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解析:这是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的计算题,在解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点:Cl2被全部还原,且c(Cl-)=c(Br-);同时题干中还有隐含的条件:FeBr2中的Fe2+被全部氧化,而Br-被部分氧化。在分析出这些已知条件之后,可以运用不同的守恒方法进行解题:

方法一 电荷守恒法

由反应可以得知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为FeCl3、FeBr3以及Br2,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电荷总数,可知所得电子的总物质的量等于×2×1 = 0.3mol。由于溶液中c(Cl-)=c(Br-),根据电解质溶液中正电荷总数等于负电荷总数,得出关系式:c(Fe3+)×0.1L×3 = 0.3mol×2,从而得出c(Fe3+) = 2mol/L。由于溶液中的Fe3+全部来源于Fe2+,且是等物质的量转化,所以可以得到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也等于2mol/L。

方法二 电子得失守恒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着得失电子相等的定律,也就是还原反应所得电子总数与氧化反应所失电子总数相等。假设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x mol/L,那么:还原剂所失电子总数=氧化剂所得电子总数。由于反应中存在未被氧化的Br-,Cl2全部被还原,因此Cl2所得电子的总物质的量=Fe2+所失电子的总物质的量+Br-的总物质的量未被氧化的Br-的总物质的量,即:×2×1 = x mol/L×0.1L×1+2x mol/L×0.1L×1-×2×1。得出x为2mol/L。

此外,这一题目还可以运用原子守恒以及质量守恒方法进行求解,但是其计算过程较为繁冗,且计算原理与电荷守恒以及电子得失守恒相近,因此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例4. 将1.92g的Cu加入到一定量的浓HNO3中进行反应,在反应过程中,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Cu含量不断减少,反应所得到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Cu反应完全时,共得到标准状况下1.12L的气体。那么参加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解析:在反应开始时,Cu与浓HNO3反应生成NO2气体,但是随着反应的进行,HNO3的浓度逐渐降低,所得到的气体为NO。因此在本题中所生成的气体为NO2与NO的混合气体,根据氮原子守恒可以得出:n(HNO3) = 2n[Cu(NO3)2]+n(NO)+n(NO2)=2n[Cu(NO3)2]+n(气体),代入已知数据可以解得参与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0.11mol。

三、在解决混合气体分子量方面巧用守恒思想

例5.把33.6L的 NO2、NH3以及O2混合气体通过稀H2SO4后,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为11.76L,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得,而溶液质量则增加了26.4g,同时通过稀H2SO4之后的混合气体仍然可以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求之前的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这一计算题如果按照常规的做法,需要先写出反应方程式并根据已知关系式列出等式,再代入数值得到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这样计算时过程非常繁琐,且涉及到的计算量很多,容易出错。但是如果运用质量守恒定律,那么这道题就会变得非常简单,其计算过程为:

由于混合气体在通过稀硫酸之后没有其他新的气体产生,因此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原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为26.4g加上11.76L气体的质量,可以得到以下关系式:

r(混)==28.8

即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8。

四、在解决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问题方面巧用守恒思想

不论是何种类型的电解质溶液,都存在着下述的等量关系,即: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量=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量的等量关系,化合物中离子(或原子)个数固定的比例关系以及酸失去的质子和碱得到的质子数目相同的关系。对于涉及到电解质电离方面的计算题时,只要巧用这三种关系式就可以轻松得出题目的答案来。

例6. 在1mol/L的Na2S溶液中,以下关系式中错误的是( )

A.c(S2-)+c(HS-)+c(H2S)=c(Na+)

B. c(Na+)+c(H+)=2c(S2-)+c(HS-)+c(OH-)

C.c(NaHS)+2c(H2S)=c(NaOH)

D.c(H+)+c(HS-)+2c(H2S)=c(OH-)

解析:在Na2S当中,存在着关系式n(Na+)=2n(S2-),当Na2S溶于水形成水溶液时,硫元素以三种形式存在,分别是S2-、HS-以及H2S。根据物料守恒定律可以得出c(S2-)+c(HS-)+c(H2S)=c(Na+),因此A选项正确。

在Na2S溶液中存在着Na+、H+、OH-、HS-以及S2-离子,而阳离子所带电荷总量等于阴离子所带电荷总量,溶液呈现电中性,从而可以得出1×c(Na+)×V+1×c(H+)×V+(-1)×c(OH-)×V+(-1)×c(HS-)×V+(-2)×c(S2-)×V=0。式中V为溶液的总体积,经过简化以后可以得到c(Na+)+c(H+)=2c(S2-)+c(HS-)+c(OH-),因此B选项也正确。

在Ns2S溶液当中,其H+与OH-都是由水电离所得到的,同时得到的H+与OH-是等物质的量的关系,因此n(H+)= n(OH-),而H+在溶液中存在的形式有三种,分别是H+、HS-以及H2S,因此可以得出c(H+)+c(HS-)+2c(H2S)=c(OH-),即D选项正确。D选项运用的是“酸失去的质子和碱得到的质子数目相同”这一等量关系,而在C选项中缺少c(H2O)这一项,因此是错误的,答案为C。

总而言之,守恒思想在整个高中化学解题与学习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学生勤加训练,平时注意多运用守恒思想来解题,那么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提高解题效率之余也能够培养起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此外,将守恒思想与其他方法相结合运用到高中化学学习中,也是未来高中化学课改的必然趋势,值得我们广大的高中学生去多加思考与摸索。

【参考文献】

[1]刘万清.浅谈用守恒思想解决高中化学计算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3.27:253-254

[2]张昊.守恒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守

恒法解题技巧[J].理科考试研究,2015.05:45

[3]王旭瑞.高中化学守恒思想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32:180

[4]姜海涛.例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守恒思想的确立及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09.06:52-56

高中化学技巧范文2

关键词: 高中化学 解题思路 技巧

高中化学计算题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比较头痛的一类题目,也是他们在测验和考试中最难得分的一类题目,能选用最合适的方法准确而快速地解决计算题,对于提高学习成绩和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一、通常运用较多的解题方法

(一)商余法。主要是应用于解答有机物知道分子量后求出其分子式的一类题目。

(二)平均值法。最适合定性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即只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根据混合物中各个物理量(例如密度,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等)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可以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而这个平均值必须介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的同一物理量数值之间,换言之,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这个物理量肯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才能符合要求,从而可判断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三)极限法。这种方法适合定性或定量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根据混合物中各个物理量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将混合物看做是只含其中一种组分A,即其质量分数或气体体积分数为极大时,另一组分B对应的质量分数或气体体积分数就为极小,可以求出此组分A的某个物理量的值N■,用相同的方法可求出混合物只含B不含A时的同一物理量的值N■,而混合物的这个物理量N平是平均值,必须介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A,B的同一物理量数值之间,才能符合要求,从而可判断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四)估算法。化学题尤其是选择题中所涉及的计算,所要考查的是化学知识,而不是运算技能,所以当中的计算量应当是较小的,通常不需计算出确切值,可结合题目中的条件对运算结果的数值进行估计,符合要求的便可选取。

(五)差量法。对于在反应过程中有涉及物质的量,浓度,微粒个数,体积,质量等差量变化的一个具体的反应,运用差量变化的数值有助于快捷准确地建立定量关系,从而排除干扰,迅速解题,甚至于一些因条件不足而无法解决的题目也迎刃而解。

(六)代入法。将所有选项可某个特殊物质逐一代入原题来求出正确结果,这原本是解选择题中最无奈时才采用的方法,但只要恰当地结合题目所给条件,缩小要代入的范围,也可以运用代入的方法迅速解题。

(七)关系式法。对于多步反应,可根据化学方程式、守恒等关系,列出对应的关系式,快速地在要求的物质的数量与题目给出物质的数量之间建立定量关系,从而免除了涉及中间过程的大量运算,不但节约了运算时间,还避免了运算出错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八)比较法。已知一个有机物的分子式,根据题目的要求去计算相关的量例如同分异构体,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结构,反应方程式的系数比等,经常要用到结构比较法,关键是要对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了解透彻,将相关的官能团的位置、性质熟练掌握,代入对应的条件中确定CH■。

(九)残基法。这是求解有机物分子结构简式或结构式中最常用的方法。一个有机物的分子式算出后,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结构,要最后确定其结构,可先将已知的官能团包括烃基的式量或所含原子数扣除,剩下的式量或原子数就是属于残余的基团,再讨论其可能构成便快捷得多。

(十)守恒法。物质在参加反应时,化合价升降的总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各物质中所含的每一种原子的总数,各种微粒所带的电荷总和,等等,都必须守恒。所以守恒是解计算题时建立等量关系的依据,守恒法往往穿插在其他方法中同时使用,是各种解题方法的基础,利用守恒法可以很快建立等量关系,达到速算效果。

(十一)规律法。化学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理量往往是符合一定的数量关系的,这些数量关系就是通常所说的反应规律,表现为通式或公式,包括有机物分子通式,燃烧耗氧通式,化学反应通式,化学方程式,各物理量定义式,各物理量相互转化关系式等,甚至于从实践中自己总结的通式也可充分利用,熟练利用各种公式,可大幅度减少运算时间和运算量。

二、运用解题方法时的注意事项

抓住题目中的明确提示,例如差值,守恒关系,反应规律,选项的数字特点,结构特点,以及相互关系,并结合通式,化学方程式,关系式等,确定应选的方法;使用各种解题方法时,一定要将相关的量的关系搞清楚,尤其是差量,守恒,关系式等不要弄错;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各种解题方法的后盾,解题时应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入手,在分析题目条件上找方法,一时未能找到巧解方法,先从最基本方法求解,再从中发掘速算方法。

三、学习化学的基本要求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化学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要想解题过程迅速准确,必须针对题目的特点,选取最有效的解题方法,甚至是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增强运算准确率的效果,从而取得更大的主动权,才能在测试中取得更佳的成绩。

高中化学技巧范文3

[关键词]:化学 课堂提问 提问情境 技巧方法

一、创设有效的课堂提问情境

化学教学中,课堂提问作用显著。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适合老师提问问题的。在不恰当的时机提出问题,不但不会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激情,让同学们更加好学,反而会引起同学们对化学课堂的反感。因此老师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选择合适的课堂提问情境,把握住合适的提问时机。比如在学习新的课程前,可以提问一些关于引出新课程的问题,引起同学们对新课程的兴趣。在教授《苯》这一节课时,先问一下同学们对这种苯的了解,举出几个比较常见的苯的例子。很多同学首先想到的是甲苯。在日常生活中,甲苯利用率比较高,比较“出名”。然后,再把握时机,提出其他的几种苯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老师在备课、制作课件,制定课堂计划时也应主动创设合适的契机,向学生提问问题。比如搜寻一些比较执行的事件(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起巨大轰动的“水变油”骗局),然后向同学们提问这些事件的成因。另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随机应变,适时地抓住时机,充分利用,生成问题向同学们提问。有时候,由于设备问题,老师提前设计准备的课件,却无法正常播放。或者,由于显示不清,分析原子结构图严重失真。这时,老师就可以临时更改教学计划,让同学们根据描述自己想象原子的排列形状,组合结构。

老师在教学中,还可以见缝插针,利用设备切换等时间来提问学生问题。好的问题能引发同学思考的问题,是很好的教学中的渡过手段。合适的提问情境应该是自然的、捕捉痕迹的,这样才是最有效的。可以的提问,比如检查化学方程式等不能算是真正的课堂提问,完全无法激发同学们的思考。

二、合理设计课堂问题

课堂提问有利于化学教学。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值得提问的。问题的选择是提问有效与否的关键。如何才能提出合理的有趣的问题,是很多老师为之费神的问题。在我看老,老师设计课堂问题时,应满足有趣、发散性强,灵活性高的特点。一些死板的、固定答案的、死记硬背的问题是分本无法引发同学们的思考的,如化学公式、反应结果,化学剂的物理性质,这种只要记住就能回答上来的问题,只会让学生进入学习的死胡同,以为学习化学,只要记忆即可。其实并不如此,化学是一门理科性质很强的学科,基础性的问题固然需要记忆,而理解的基础上活学活用才是学习化学的不二法门。

高中化学讲授以基础为主,因此老师在提问、选择问题的过程中,应结合高中化学的特点,提出问题。立足高中学生化学学习的情况,以书本为出发点,努力精心设计出难易适中的问题。选择课本中的重点,在启发意义比较强的内容处设置问题。对于知识点的选择,则可选择比较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知识点来提问。深入浅出,努力将课本中的知识点以学生能接受的形式讲解透彻。争取提纲挈领带动学生深入、积极地思考。

问题设计时,难易程度最难把握。过难,学生回答不上来,容易打击学生自信。过易,又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因此,在难易程度上,我提倡应循序渐进,审计问题难易结合,由浅入深。难的问题,由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回答,引发起更深入的思考。简单的问题,由底子较差的同学回答,提高其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这样难易结合,由点到面由简入难,才能提高整体的化学教学水平。

三、优化选择课堂提问技巧与方法

为了引发学生们的思考,老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应适时加以诱导。高中化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比较强的理科学科,理解最重要。因此,老师在课堂提问时应注意启发式的以诱导学生思考为主要目的的提问。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散想象思维,加深学生对课本传授的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比如,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能准确的回答问题,当同学们的答案存在偏差时,或者学生思维未跟上老师节奏,未能及时反应时,老师可以将问题简化之后,用更加浅显的方式复述一遍。如果学生还是回答不出来,那么老师则应考虑提问更加简单的问题,或者给学生以线索启发他。另外,当学生回答错误时,老师还应善于抓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错误问题,并且找到这些问题所反映的知识盲点,及时查缺补漏。

此外,老师提问不能局限与一个方面,而应注意问题的多样化, 在提问过程中,增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和互动。这是很多老师比较容易忽略的问题,从而导致学生思考的空间狭小,只能被动接收提问,被动回答,缺乏主动性,导致提问的效果变差。老师的提问技巧,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思路,扩展学生看问题的角度。对学生的各科的学习都是一大帮助。老师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具体提问,提问问题有比较强的针对性,这样不仅有利于与学生互动,而且也使学生在心理上更加平衡。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思维方向,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

老师提问还应注意提问的情趣化,是课堂提问变成一件有趣的事,而不再是学生的负担。改变以往学生害怕被提问,问题总是答不出而老师充满挫败感的尴尬局面。如果可以,老师可以带领同学一起提出假设,一起设计验证试验并且验证结论。这不失为一个提高学生兴趣的好方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化学课堂提问的相关技巧和策略是需要化学老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使用研究相关策略,创设有效合理的化学课堂提问情境,设计比较合理的课堂提问的问题,运用课堂提问的相关技巧和方法,发挥提问对课堂效率的提高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丹.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提问策略[J].理化生教学与研究.2011(12).

[2]汪晓霞.浅谈提问技巧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应用[J].现代阅读.2010(9).

[3]韦彬.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基础教育.2010(11).

高中化学技巧范文4

一、高中化学图像题的解题思维

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见图像题,这种题型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解题思维,因此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面对不同类型图像题的不同思维逻辑。学生能够根据数形结合等多种方法,完成解题分析过程,能够在分析的过程中对题目和图形有一定的掌握,找到其中的隐含条件,更加高效准确地完成化学图像题。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归纳总结能力,面对相似题型能够进行归纳总结,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也能够得到锻炼。

二、高中化学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

(一)反应速率因素题

反应速率是高中化学中重要的知识点,而反应速率因素题也是高中常见的图像题目,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反应速率因素可分为内外因两种,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结构上的差异考虑内因,而根据反应物浓度、压强等方面考虑外因。而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减少的反应物浓度或者增加的生成物浓度。比如,题目中浓度发生了改变,那么化学反应速率也会出现变化,这种变化需要用化学压强来解释,具体原理为,反应体系体积的变化是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种直接体现。在面对反应速率因素和化学平衡移动题目时,不仅要考虑压强,还要考虑物质的状态和化学平衡移动。比如,教师在进行平衡可逆反应教学时,可以将根据X+Y和M+N这一平衡感可逆反应作为例题,当增大压强时,化学反应速率就会发生变化,具体变化情况如图1,而X、Y、M、N则四种物质聚集后的状态为?

A.M、N同为气体,X、Y内一种为气体;

B.X、Y、N均为气体,M为非气体;

C.N、M内存在气体,X、Y均为非气体;

D.X、Y均属于气体,N、M内存在气体。

由上可知,这道题目主要在于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化学平衡和移动等相关知识,从图上可以看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压强,由图可知,在压强不断增大的情况下,V1、V2在同一时间内发生了偏离,当二者显著增大的情况下,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存在其态度物质,但是这不能证明这两者的存在形式一定为气态,还需要考虑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生成物中的其他物质,较其他反应物大,此时总结上述几点条件,可以得出最后的选项为A。

(二)离子共存推断题

在解答离子共存推断题目时,首先要针对题目的整体进行分析,找到题目中的重点内容,比如:假设,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液体中可能含有以下几种或者一种离子,分别为:Al3+、K+、Fe3+、NH4+、Cu2+和Mg2+,向溶液中加入Na2O2粉末,?^察溶液的变化,发现溶液释放出了无色无味的气体,同时还生成了白色沉淀。而Na2O2的数量和生成沉淀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2所示,求判断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和可能存在的离子以及一定不可能存在的离子都有哪些?

高中化学技巧范文5

关键词:激发兴趣 精讲多练 课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8

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而提高教育质量不能寄托在"加班加点"的补课上,其主渠道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仍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课堂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高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高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中学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高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

三、 重视实验教学

显而易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教师的演示实验要直观、准确和规范。组织学生做实验时,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合作探究,锻炼独立思维的能力。学们们要自己亲自动手实验,不做旁观者,高中的实验题,其实没有很多,就有那几个是典型的事例,所有的实验题就是把高中的那几个实验,颠过来倒过去的,做一些小小的改变,其实万变不离其宗。而且实验题主要讲的是细节,实验的现象,例如:反应放热,吸热,是否产生沉淀,颜色的变化等等,抓住这其中变化的小细节,就能做好了,但是前提是平时对细节的把握。

四、课后及时反思是保证

当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总有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这就需要及时不断地反思。例如,反思师生互动的效果如何?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本班实际,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反思课堂教学策略是否恰当?反思后写出教后记,就一节课的内容设置、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活动设置、方法运用和驾驭课堂的能力等方面记下心得体会、经验教训或理性思考。但要注意体现“以小见大”,从细微处入手,点滴细节反思,切忌“好大喜功”,笼统反思,抽象而不着边际。通过课堂教学自我反思,促进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加强教学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实验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娟平.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 知音励志. 2015(21)

高中化学技巧范文6

预习阶段:概括起来就是“读、划、写、记”。

“ 读”,要有课前预读的习惯,能根据预习提纲带着问题读懂课文,归纳含义;“划”,要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在课本上圈圈点点。“写”,把自己的想法、疑点写下来,带着想不通的,不理解的问题去听课,“记”,要把重要的概念、定义、性质、用途、制法多读几遍,记在脑子里。古人说,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

教师要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认识能力就会提高,在预习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回答老师提出问题,能质疑问题,而且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安排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听课阶段:

课堂听讲,在中学时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因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启发学生的思维,系统地讲解化学概念和规律,指导学生或演示实验、组织讨论、探索新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点拨思路,纠正错误,并在科学方法的运用上作出规范。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一定专心听讲,开动脑筋,在老师的诱导下,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同时还要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

学生在课堂上听讲,还要做到边听、边想、边记。主要精力放在听和讲上,必要时也可标标,划划或写写。

1 听好课的三要素:(1)恭听:上课听讲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严肃的学习态度,全神贯注,做到眼、耳、手、脑并用,自觉遵守课堂纪律,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提高听讲的效率。(2)思维:听课时要积极开动脑筋思维,注意听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解题的规范要求。思索老师从现象、事实到结论的分析、归纳得到结论的过程,或演绎、推理的过程,以及说理论证过程或操作过程、装置原理。其关键是要发展思维能力,理解所学的内容,而不是只记结论。(3)记忆:思维的同时也在进行记忆。记忆要及时,并注意反复巩固,记忆也要讲究方法。

2 听讲的方法:听讲方法主要包括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和总结巩固这三个环节的学习。和其它学科一样,听化学课应全神贯注,做到眼到、心到(即思想集中)、耳到和手到,关键是心到,即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想懂所学内容,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这四到各有其特点。对于眼到,除以演示实验等直观教学看得全面外,重要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分清主次现象,能迅速捕捉一瞬即逝或现象不够突出和不够明显,而又属于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的现象。这就要求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同时要记住这些现象。不论好看有趣与否,都有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自觉提高和发展观察能力。关于耳到、心到,着重点是开动思维器官,听清和思索教师从现象、事实到结论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过程,或演绎推理过程,以及说理、论证过程和操作及装置的原理等,也就是那些属于理解的内容。切实克服和改变不注意听和想的过程,而只记住结论的不正确的学习方法。耳到、心到的关键是发展思维能力,理解所学的内容。当然,在此前提下该记住的内容,还是要记住的。手到,主要的是按要求和规范,认真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技能。至于笔记,要学会记要点、记提纲,不要因记笔记而影响看、听和想。在检查复习时,要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注意听同学的回答,看同学的操作。不要因没有检查到自己而不认真想、不注意听和看。当同学的回答、操作与自己的认识不一样时,更要想一想有无道理。总结巩固阶段,主要是会小结归纳,使一堂课所学的内容在头脑中条理分明有个系统,同时回忆看或所做的实验。

复习阶段:

复习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学生进一步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程序。在复习过程中,要针对知识、技能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重点,对知识进行整理,使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成网,使之系统化,结构化。

1 复习的种类:复习的种类、方法各一,但复习的种类,大致可分为新课中的复习、阶段复习和学年总复习三种。(1)新课中的复习:这种复习是把新课有联系的已学知识在新课教学中进行复习。目的是“温故知新”。从已知引出未知,由旧导出新,降低新课的教学难度。这可采用课前提问,或边讲新内容边复习旧知识的方法。(2)阶段复习。这种复习一般分为单元复习、每章复习和学期复习。①单元复习就是马每章按内容划分为几个单元,每一单元讲完后复习一次。如第一章可分为一至三节和四至八节两个单元。②每章复习是在上完了一章内容后进行的。它的作用是把整章进行归纳、综合并进行一次小测试。其方法可根据每章后面的“内容提要”有所侧重地进行,并结合学生实际,做每章后面的复习题或选做适量的课外练习题进行消化、巩固。③学期复习是在学期期未考试前集中两周时间,把一学期学过的知识进行一次综合复习。通过复习及学期考试检查,将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寒暑假作业弥补,为学习后面的知识打好基础。以上各阶段复习,按课本的顺序进行为宣。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课本的作用,便于学生掌握。(3)学年总复习。它是在上完全册教材后进行的,不受章节或阶段知识的限制。通过总复习,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系统化、条理化,有较好的综合运用的能力。学年总复习一般可分为系统复习和综合训练两个阶段。

2 复习的基本步骤:(1)在每次复习前必须要有计划做好复习准备。例如,一个晚上自学两小时,就应根据一天学习的学科和学科的性质,做科学安排,即内容相似的不要前后相连复习,应间隔复习。这是因为从心理学上讲,相似的学科相连复习往往引起干扰,降低复习效果。(2)复习时最好先回忆,或根据听课所记要点,进行回忆当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主要教材是什么,进行了哪些实验,等等。然后再复习课文。在这个时候,可根据回忆,有困难或不明确的地方多复习,理解了没有问题的少复习,这样既可节省时间,而且可集中力量来弄通困难教材,掌握重点。最后,再合上书本思考一遍,特别要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部分,然后才做作业。(3)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复习时,要十分注意这一特点。对每一项实验,必须注意它的变化、现象,仪器装置、操作手续,从现象到本质去认识它、理解它。同时,在复习时必须对所做过的实验已观察到的变化,从现象到本质地进行回忆、复习,并且还要注意实验装置及操作手续。

3 复习的操作方法:复习是对知识的识记、掌握、巩固、深化、提高和迁移的过程。通过复习进行总结,归纳章节内容,列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助于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的提高。根据不同的内容,可选择不同的方法:

(1)实例法:对物质的性质、制法、存在、用途必须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复习。通过实例,认识物质的制法、用途、存在决定于它的性质,它们之间是有机的内在联系的。因此,在复习某一物质的性质的同时,应根据此性质认识它的制法与用途,联系它的存在。同样,复习用途与制法,也必须充分了解它们所根据的是该物质的哪些性质。如复习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的特性时,便应注意联系氨的实验室制法。因为氨的实验室制法,就是根据铵盐这一特性。

(2)对比法:化学知识点之间存在异同,复习时若能进行一些对比分析,可加深理解和记忆。元素间、化合物间、同族元素与异族元素间,以及一些概念不同,复习时均可进行对比。对比的方法不仅加深、扩大、巩固新旧知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及概括能力的过程。如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的百分比浓度,可以从定义、条件、范围、计算公式等方面来对比分析,找到联系与区别,以便灵活运用。

(3)联想法:复习时要善于将前后知识进行联想,使之系统化如复习H2的性质时,可联想到H2的制法、用途,有关的实验现象、装置,注意事项等。联想法是复习化学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4)归纳法:归纳是一种重要的复习方法,它把零散的知识,复杂的内容整理成提纲或图表。如氧化物、酸、碱、盐之间,通过学习就可摸索出它们相互间的转化规律,归纳成图表,成为全章及全书的知识概括和小结。

(5)联系实际法:要反复通过实例,联系实际,究竟联系什么和如何联系,逐步学会联系实际。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联系实际的重要方面,按上面所述,重视复习实验,对生产和社会主义建设,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要结合教学加以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联系。

完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