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范文1
Epidemiology and Population Health, 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
Biostatistics and
Epidemiology
A Primer for Health and
Biomedical Professionals
Third Edition
2004, 243pp.
Softcover $ 33.20
ISBN 0-387-40292-6
本书是由美国Albert Einstein医学院流行病学和群体健康系流行病学室Sylvia Wassertheil Smoller教授编著的。第一版于1990年出版,第二版于1995年出版,现为第三版。本书的特点是根据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的基本框架,使读者理解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理解“为什么做”和“做什么?”学会“如何做、如何解释”。书中的内容都是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中最常用的、或是在文献中经常引用的。
全书共分9章。第1章讲述科研方法问题,包括逻辑推理、变异、研究设计、变量的量化、无效假设、假设检验、检验错误的类型、显著性水平等;第2章叙述概率的一些基本概念;第3章介绍常用的统计学检验方法;第4章介绍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流行病学的应用、常用指标、流行病学研究类型、偏倚、混杂、交互、多变量分析等;第5章介绍筛检的基本概念;第6章是叙述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第7章介绍生活质量的评价,包括量表的结构、可靠性、真实性、敏感性(反应性)以及用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的局限性;第8章介绍遗传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双生子研究、连锁和联系分析、传递不平衡检验等;第9章阐述科研伦理学与统计学的关系。第8、9两章的内容在人类研究中十分重要,是第三版新增加的,是一般流行病学或统计学入门书籍中所没有的。
书后附有9项附录,介绍正文中各种统计学计算的实例,以使读者能够更顺利阅读本书、以及如何实际计算,包括卡方、Z值及t-值的临界值表、Fisher精确检验、几组比较的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相关系数计算、率的年龄调整、比值比的可信性、两个变量的“J”或“U”型关系、量表记分改变的适宜性(敏感性)评价、以及遗传学基本原理和知识。书后还附有参考文献及建议阅读的书目,读者如需了解更深入的、超出本书范围的内容、或涉及高等数学方面的内容,可阅读这些推荐的教科书。书末附有主题索引,便于读者检索。
本书以科学的哲学和逻辑学原理,讨论统计学检验的基本原理,而不是让读者去做具体的统计学检验。全书各章节都是独立的,读者可不按顺序阅读,只阅读感兴趣的部分。本书特别适合那些没有或很少有数学背景的读者,使他们能够读得懂、用得上。
本书内容既简明,又适合范围较广的读者需要,所阐述原理和方法适合多种领域,包括医学、公共卫生、心理学、教育学。本书是一本简明的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教科书,适合从事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医生、医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或非医学专业学生参考,也可供程度较高的读者、以及对生物统计学与流行病学的逻辑学和方法学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参阅。
乌正赉,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研究所)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范文2
1.1研究对象
对象来源于中南大学湘雅一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和海口医院2010级临床硕士研究生中选修临床流行病学课程的全体学生。
1.2研究方法与内容
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在上完该课程考试时将问卷附于考卷后进行。研究内容包括案例式PBL教学方法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同时关注教学改革满意度和知识的掌握情况。案例式PBL教学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包括科研创新能力及6个具体反映科研创新能力的方面即科研思维、科研选题、科研设计、资料分析、结果解释和论文写作;教学满意度包括所选内容的难易程度、重要性和兴趣性,本课程的兴趣性和重要性,选用教材,授课方式,教师人数和学时数;知识掌握情况通过学生报告掌握所学内容的多少来反映。教学改革包括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革新。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式PBL教学;使用教材更新为由刘爱忠教授和黄民主教授主编的研究生教材《临床流行病学》第二版,该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的改动,从整体上进行了修订和增补。新增了“流行病学测量”、“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测定与评价”、“医学文献的阅读、评价与应用”和“临床研究中的常用综合评价方法”4章,且该教材每章都增加了实际案例等。教学方式上采用理论课讲授和案例讨论课相结合的方式,并将上课的学时数由原来的24个学时增加到32个学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4份,回收84份,回收率为100%。
1.3统计学分析
运用EpiData3.02录入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频数描述。
2结果
2.1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学生们均认为临床流行病学对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帮助,其中71人(84.5%)认为对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帮助大,没有学生认为临床流行病学对科研创新能力没有帮助。就临床流行病学对学生的科研思维、科研选题、科研设计、科研分析、结果解释和论文写作6方面能力具体来说,半数以上的学生均认为临床流行病学对提高这6方面能力的帮助较大,尤其是对科研选题能力提高的影响最为显著:98.8%的学生认为临床流行病学对该方面能力提高大,没有学生认为临床流行病学对这6方面的科研创新能力没有帮助。
2.2授课内容的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认为最难的三章依次为临床研究中常见的误差与控制(55.4%)、临床决策分析(46.4%)和分析性研究(37.3%);认为最重要的三章依次为临床研究中常见的误差与控制(59.5%)、临床试验(57.1%)和诊断试验与筛检试验(54.8%);认为最感兴趣的三章依次为临床试验(56.0%)、医学科研论文的写作(50.0%)和分析性研究(44.0%)。就临床流行病学整门课程而言,所有学生都不同程度对该课程感兴趣并认为该课程重要。
2.3教材评价
对教材的满意度、实用性和难易度调查结果显示:98.8%的学生对所选用的教材满意,仅有1人(占1.2%)不满意;100%的学生不同程度的认为该教材实用,没有学生认为该教材不实用,其中71人(84.5%)认为实用;80人(95.2%)的学生认为本课程选用的教材难易程度适中,仅有2人(2.4%)反映该教材难。
2.4教学方法评价
63人(75.0%)认为目前临床流行病学所采取的授课方式好;70人(83.3%)认为应由多个老师承担;69人(82.1%)认为很有必要开设该门课程。83人(98.8%)对现行教学的总体印象好。
2.5学时数评价
36人(42.9%)认为目前上课总的学时数合适,47人(56.0%)认为应增学时数;58人(69.0%)认为每周上课次数应为2次;64人(76.2%)认为每周次上课学时数为2学时。
3讨论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获得了跨越式发展,招生规模从1998年的7.25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47.2万人[3],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问题也日趋突出,成为我国人才培养质量中的薄弱环节,尤其表现在创新能力方面。2006年至2008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进行的3次大规模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表明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方面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创新能力较差。具体表现在: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缺乏、创新活动参与程度低和高水平创新成果缺乏[4]。本次教学改革的目的旨在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研究结果显示:《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对提高临床医学硕士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说明目前《临床流行病学》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难易度、学时数及使用的教材是合理的、可行的。
3.1案例式PBL教学方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创新能力的提高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的人才,才能使我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为了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我系革新教学手段,吸取国内外新型研究生教育思想,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其潜能,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本研究表明:《临床流行病学》案例式PBL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科研思维、科研选题、科研设计、分析问题、结果解释和论文写作能力等6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在选题能力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这可能与我校采用的案例式PBL教学方法有关。虽然本研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来源于学生的主观评价,还未找到合适的定量的测量学生创新能力的量表,导致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但这与国内其他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案例式PBL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研科研创新能力是有帮助的[5]。目前《临床流行病学》采用的案例式PBL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得到了一致肯定,因此案例式PBL教学方法在临床流行病学教学中是值得推广的。
3.2教学方法
研究生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研实践活动的能力,本课程采用的是目前国际流行的案例式PBL教学法。PBL教学法是1960年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综合“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管理”,“以小组讨论”的理念与形式,目前,PBL已经成为近年来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中心,以实际问题为核心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小组讨论式的教学,即将学习、科研中的实际问题交给学生,学生围绕问题学习,施展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教学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5个阶段,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临床医学生科研能力和临床实践的融会贯通,有助于培养学生进行科研实践的能力[6-7]。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是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C.C.langdell)首创的。它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特殊性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以提高学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遍及多个国家。我国的案例教学也有20年的历史[8]。本课程采用的是案例式PBL教学方法,该方法是综合两种方法,即在上课开始引入案例,在案例结束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此教学方法得到了绝大部分同学的认可,可认为目前的教学改革在教学方法上是科学的、可行的。
3.3授课的内容
本课程所授内容是流行病学系全体老师参考国内外其他高等院校临床专业临床流行病学上课内容通过集体讨论,同时结合本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确定的。研究表明:内容的安排重点突出,难易适当,学生表现出对此门功课感兴趣,大部分同学认为掌握了该功课的大部分内容,学生认为此课程不同程度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说明《临床流行病学》课程内容设置符合临床专业实践和科研的需要。
3.4教材选用
一本好的教材,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本研究采用的教材是我校刘爱忠教授和黄民主教授主编的《临床流行病学》第二版,该书在继承第一版教材的优点上,又有所发展。该书在每章的开篇引入案例,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重点突出了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硕士生重要的基础课程和科学研究必需的方法学科,以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主线贯穿全书,对提高临床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本课程选用教材,不管是实用性还是满意度,绝大部分同学都给予了肯定的评价,说明选用的教材是合理的。
3.5学时数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范文3
关键词:流行病学教学;PBL教学法;应用效果
1.前言
流行病学是尤为重要的一门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作为方法学的一种,流行病学具备着相对较强的理论性,并且因其所具备的抽象性与复杂性,会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掌握及理解,再加上以往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便很难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甚至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会有厌学情绪的出现。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及质量,已经逐渐的成为流行病学教学中有待于尽快解决的一大课题。而PBL教学法则被证实是切实可行的一种全新教学方法,其突出的教学效果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深入研究了PBL教学法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级本科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304名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将304名学生划分成传统教学组与PBL教学组。传统教学组与PBL教学组的学生在性别比、年龄以及上学年学习成绩等一般资料方面所存在的差异不具有任何统计学意义,两组具备可比性。
2.2方法
2.2.1传统教学组
对于传统教学组的学生,教师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诸如板书、课件和多媒体等,以此开展课堂讲解,并且讲解知识点。
2.2.2 PBL教学组
课前准备:以6人至8人为一组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且每组推选出一名组长。教师在充分了解及熟悉教材基本内容、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来对具备代表性的教学案例予以选择和收集,借助于提炼加工知识内容,以最为基本的问题方式,将其事先布置且清晰简洁的向学生列出,所设置的问题要最大限度的彰显出教学大纲要求,并且还应当具备较强的趣味性及启发性,还应当涵盖综合性的一些思考题,以此培养及提高学生全面分析问题、深度学习的能力。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注意以书面的形式将所需讲解的教学内容分发给学生,使学生有目标的且带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课前准备和听课。
自主学习:每个学生小组结合问题分别通过网络、查阅文献以及自学教材等诸多途径得到相关信息,在激烈的小组讨论中逐渐的得到问题的答案。
课堂讨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首先利用较短的时间来对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基本概念进行概括性的讲述,然后组织学生集中讨论问题。各个学生小组以小组长为代表进行发言,来对本小组的见解予以阐述,而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注意适时适当的提示、点拨和引导,积极的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结合针对个别的问题指定性的进行发言。
归纳总结:教师综合性的总结课堂讨论结果,明确的指出讨论过程中所发现的缺陷以及所得出的优点,并且详细的、系统性的讲解重点内容。举例而言,在学生将各个研究方法学习完之后,教师总结性的进行讲解,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在病因研究中这些方法所发挥的作用,并且理解各个方法之间所存在的关系。
2.3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将研究中所得到的各项数据资料输入到计算机中,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进行统计分析与数据处理,以P
3.结果
以开放式试题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主要的考试内容为综合分析应用题型,成绩划分为四个等级,即A级、B级、C级、D级。85分至100分为A级,70分至84分为B级,60分至69分为C级,低于60分为D级。PBL教学组与传统教学组之间的成绩差异具备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BL教学组比传统教学组的成绩优良率明显要高,P
4.讨论
PBL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思想,重点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切身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此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步提升,实现教学相长的最终目的。
通过在流行病学教学中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实践可知,在课堂理论讲授的前提下,有机的结合PBL教学法,能够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强化,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创造性、学习主动性、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在此过程中,教师高超的引导技术与巧妙的提问,可以从根本上将学生的思维启发出来,大大的促进学生思维广度和思维深度的拓展,进而使学生逐渐的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中的师生交流时,学与教的信息可以及时的得以反馈,同时还能够随时的进行调节控制,更好的与教学的需要相适应,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大幅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大量的流行病学教学实践充分的证实,PBL教学法是切实可行且效率突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从培养新时期医学人才的角度来看,PBL教学法与现代教学的需求更加切合。随着教学的不断积累以及逐步深入,此类课堂改革应当大力的推行开来。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及学生自学密切结合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充分的展现了双向知识流动性的过程,因此,在流行病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有着有着良好的效果,有助于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应当予以大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邓伟,龙珑. PBL及CBL在肿瘤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钦州学院学报,2013,02(3):55-56.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范文4
关键词:急诊观察室 流行病学 对策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79-02
随着急诊医学的快速发展,急诊观察室以其快捷、方便、安全以及高效为广大患者提供医疗服务[1]。随着急诊观察室患者总数量逐年增加,针对急诊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通过对急诊患者的如病种、年龄、就诊时间等情况进行分析,对于急诊观察室具有重要的医疗和社会价值[2]。为研究急诊观察室患者流行病学的特点,我院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急诊观察室收治的2473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性别、年龄、疾病种类、发病时间等因素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2011年我院急诊观察室收治的2473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性别、地域分布、年龄、疾病种类、发病时间、好转率以及死亡率等因素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病例数或者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P值
2 结果
2.1 性别分布情况分析。这四年期间男性病例比例逐渐增加,但总体还是女性病例要多于男性病例,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2008年-2011年急诊患者性别分布情况分析[n(%)]
年份病例数性别男女2008年52112075(39.82)3136(60.18)2009年56712452(43.24)3219(56.76)2010年72133355(46.51)3858(53.49)2011年66363207(48.33)3429(51.67)总计2473111089(44.84)13642(55.16)2.2 年龄分布情况分析。20-40病例所占病例明显多于其他年龄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60岁病例有明显上升趋势。
表2 急诊患者年龄分布情况分析[n(%)]
年份病例数60岁2008年5211307(5.9)2803(53.8)1329(25.5)772(14.8)2009年5671295(5.2)2818(49.7)1520(26.8)1038(18.3)2010年7213411(5.7)3152(43.7)1933(26.8)1717(23.8)2011年6636371(5.6)2578(38.8)1945(29.3)1742(26.2)总计247311384(5.6)11351(45.9)6727(27.2)5269(21.3)2.3 所患疾病种类分布情况分析。呼吸系统病例所占比例最多,与其他疾病所占比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急诊患者所患疾病种类分布情况分析[n(%)]
疾病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总计呼吸系统2213(42.5)2457(43.3)2960(41.0)2846(42.9)10476(42.4)消化系统1137(21.8)1186(20.9)1524(21.1)1457(21.5)5304(21.5)心血管疾病110(2.1)159(2.8)413(5.7)515(7.8)1197(4.8)其他内科疾病595(11.4)654(11.5)796(11.0)569(8.6)2614(10.6)外伤1900(3.6)204(3.6)242(3.3)241(3.6)877(3.5)结石226(4.3)316(5.6)412(5.7)366(5.5)1320(5.3)妇科疾病246(4.7)320(5.6)326(4.5)346(5.2)1238(5.0)中毒96(1.9)85(1.5)94(1.3)72(1.1)347(1.4)其他398(7.6)290(5.1)446(6.2)224(3.4)1358(5.5)总计5211567172136636247312.4 就诊时间分布构成比情况分析。6-8月份和10-12月病例的构成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表4 急诊病例就诊时间分布构成比情况分析(%)
年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2008年7.37.47.27.58.38.99.29.27.29.29.29.42009年7.27.27.38.08.59.09.19.27.19.19.09.32010年7.17.47.67.78.38.79.19.37.78.69.19.42011年7.37.57.47.18.09.19.39.37.78.99.19.33 讨论
通过本组调查研究显示,2008年-2011年期间男性病例比例逐渐增加,20-40病例所占病例明显多于其他年龄段,>60岁病例有明显上升趋势,其原因是由于20-40岁年龄段的人社会活动比较多,尤其是男性正处于事业上升阶段,其职业竞争压力以及家庭工作生活压力比较大,车祸以及一些其他事故和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以及某些特殊工作等因素很容易引发急症[3]。另外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对疾病发生的反应较低易引发急症[4]。呼吸系统病例所占比例最多,其次为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由于急诊观察室的疾病谱比较广且复杂,要求医生具备良好基础知识。6-8月份和10-12月份病例的构成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6-8月份消化系统疾病病例显著增加,10-12月份流感所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病例会明显增加。
总而言之,针对急诊观察室患者流行病学的特点,应加强对20-40岁和>60岁年龄段患者疾病的预防工作,在急诊科的配备医师,要注重培养全科医生,同时要参考疾病构成选择医师,尽可能做到一专多能。要根据目前急诊的情况,进一步完善急救诊疗以及抢救流程,针对急诊的季节性特点,有计划地进行相应的系统培训,以提高患者的救治水平[5]。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可以科学合理地安排急诊观察室的工作,以提高临床的救治效果。参考文献
[1]琚沙,唐洁.1006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四川医学,2008,29(6):694-696
[2]张荣芝,徐红颖.基层医院急诊抢救2756例流行病学分析[J].华西医学,2010,25(1):193-194
[3]Chan EY, Hung KK, Yue C.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technological disasters in China: 1979-2005[J]. Eur J Emerg Med, 2011, 18(4): 234-237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范文5
【关键词】乌鲁木齐市;院前急救;流行病学
Th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Urumqi pre-hospital first aid in 2011Yang Jianzhong, Jia Zhijun,Yalikun・sailai,Xiaokaiti・yibulayin,Paerhati・baiheti.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he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uqi, 830011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Paerhati・baiheti,Email: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y of the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in Urumqi City in 2011.
Methods All patients from 120-Ambulance Center of Urumqi City admitted from January 1, 2011 through December 30, 2011 were enrolled for prospective study. Descriptive analysis the gender, age, race, underlying diseases, the peak of calling, the time taken by ambulance and so on.
Results The 120-Ambulance Center answered overall 53786 callings, the callings of effective answer were 47260, while the ineffective answers were 6526 accounting for 13.8%, 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answer per day was 147. The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was 1.61:1; the number of callings from Han nationality was predominant accounting for 68.87% (37043 callings), and the number of callings from Weiwuer nationality was next to that from Han nationality. The five most common emergency problems were traffic injury, acute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trauma and poisoning.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onthly number of emergency cases during the 12 months of 2011, and the average monthly number of emergency cases was ranged in 2500―3500. The peak time of answering occurred in 10:00 am―13:00 pm、16:00 pm―18:00 pm、21:00 pm―24:00 pm;the ages of patients were dominant in the population of 20―29 years old、30―39 years old and 70―79 years old.
Conclusions We should lay the emphasis on the most common diseases, the peak of answering, and the most vulnerable population, in order to come across with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vidence to the relevant public health bureau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ransport mode carried out by 120-Ambulance Center in Urumqi City.
【Key words】Urumqi; Pre-hospital first aid ; Epidemiology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在近20年随着医疗技术发展不断的完善,但随着城市化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EMSS不断接受新的挑战,尤其由于地区卫生资源及发展的不平衡[1],部分城市已经进行了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的研究[2-3],乌鲁木齐市院前急救系统尚处于初级阶段,虽进行了乌鲁木齐市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统计[4],但仍缺乏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资料。为此,笔者进行了乌鲁木齐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乌鲁木齐市地处西北边陲,面积约1.9万km2,乌鲁木齐市“120”急救中心承担着乌鲁木齐市310万常驻人口及100万流动人口的服务工作,承担着乌鲁木齐地区院前日常急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援,笔者将乌鲁木齐市2011-01-01至2011-12-30乌鲁木齐市“120”中心所受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1.2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120”调度及随车医护人员进行疾病诊断命名的培训后,通过“120”信息平台获得所登记的报警“120”的患者相关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族别、诊断、住址、地点,同时统计出警时间、接警时间、完成时间、所采取的治疗等数据,并通过EXCEL表格进行统计,并将统计数据采用图表结合的描述性研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年龄、族别等基本情况
从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0日共计53 786人次,有效接警47 260人次,无效接警6526次(占总接警的13.8%),平均日接警147人次。其中,男性29 153人,占61.68%,女性约18 107人,占38.32%,男女比例为1.61∶1。
接警患者中,年龄最小者1 d,年龄最大者106岁,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0~29岁、30~39岁、70~79岁,其中以30~39岁人群居多。见图1。
乌鲁木齐市是个多民族集聚地,几乎涉及我国所有民族,在本研究中统计了报警患者中常见的民族汉族最多,为37 043人,占78.38%;其次为维吾尔族6697人次,占14.17%;其他民族(回族、哈萨克族、锡伯族、蒙古族)仅占到7.45%。见图2。
2.2 出警月分布及高峰时间分布
在整个有效出警过程中,2月份最少,为2569人次,7月份最多,为3456人次,其余各月有效出警数量相当,为3000~3500人次/月。平均日有效出警量为147人次。
出警高峰时间分布 通过统计24 h数据,在凌晨5:00―8:00出警最少,后逐渐增加,至11:00―12:00时出警达到高峰,后进入平台期,在16:00―18:00之间出现小高峰。
2.3 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的分布
掌握院前急救的疾病谱对于院前急救患者至关重要,通过了解院前急救的疾病谱,能使院前急救人员掌握必要的抢救理论知识和技能准备及必要的抢救设备。通过分析2011年度院前急救的疾病谱,统计出排名前10的疾病见表1。
根据疾病谱可以看出,乌鲁木齐市院前急救疾病谱与大多数城市不太相同,院前急救疾病谱排名前10位的疾病是交通伤、心血管疾病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高血压为主、中毒以酒精中毒为主、脑血管意外以脑出血及脑梗死为主、除脑血管意外的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以晕厥待查及癔症为主、除交通伤外的创伤以摔伤及他人打伤为主、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为急腹症及上消化道出血、猝死以心源性猝死为主、恶性肿瘤。
3 讨论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情况及其决定因素, 探讨病因, 制定防治对策和措施并考核其效果, 以促进健康的一门科学。长期以来, 人们很重视传统学科的流行病学研究,有关急诊医学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虽然分散见诸各种期刊, 但均较为少量和分散, 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5]。中国地域辽阔,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也有着较大的差异[6]。
本研究致力于地处西北边陲的新疆乌鲁木齐市的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资料,通过前瞻的设计反映乌鲁木齐市真实而客观的数据,能够掌握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研究,2011年乌鲁木齐市无效接警6526次,占总接警的13.8%,与李东曲等[7]报道的13.37%接近,但明显高于文献[7]报道的4.97%。发生的原因可能有:患者家属心理等候时间远远长于实际等候时间,因而自行找车送至医院;患者拒绝到医院进行诊治。与上述报道不同的原因可能有:人文素质的区别;对急诊救护信任度。
研究表明,发现在性别比上男性多于女性,此与文献[7-8]报道相符,不同的是年龄段上区别,本研究显示主要三个年龄段较为突出,分别是20~29岁,30~39岁和70~79岁,最集中的年龄段集中为30~39岁之间。年龄段分布与文献[7]等报道相符,但与其他相关研究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相关报道主要为老年患者不相符。分析数据得出主要集中于饮酒、交通伤和神经系统疾病三类,考虑这些疾病特点的原因主要有:男性尤其是青壮年男性是工农业生产、建筑及交通事故等伤害的高危人群[9]。急救患者中青年排第一位(20~39岁年龄段),考虑为青壮年是社会生产的主力,因而在生产生活中活动范围较大,工作强度高,接触危险性工作的机会较女性多同时加上一些如酗酒、打架等不良行为,从而导致急性酒精中毒、除交通伤外其他创伤等成为急救的主要人群。
另从民族角度上看,院前急救患者的族别汉族占绝大部分(78.38%),而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锡伯族及蒙古族占少部分,考虑与少数民族的院前急救意识较差有关。因此需要急救中心加强少数民族院前急救知识的宣传和增强少数民族院前急救的意识,以使院前急救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按月出警次数在本研究中相对较为平均,与以7、8、9三个月出车次数较多[7]及以5~10月和12~1月高于全年月平均水平[10]不符。考虑与不同地域气候差异有关。但在每日高峰出警时段主要集中11:00-12:00,16:00-18:00之间,而凌晨5:00-8:00出警最少,较其他研究出警高峰时间晚将近2 h,考虑与新疆存在时差有相关性;而凌晨5:00-8:00绝大多数人正处于熟睡状态。因而出警的几率也就相对减少。
从疾病谱的统计上,可以看出,排名前十类疾病占到了全部疾病的75.4%,排名前五名的疾病占疾病谱的47.4%,接近50%,相对较为集中,与文献[8,11]报道疾病谱有些区别,考虑与乌鲁木齐生活习惯和风俗有关;3项研究中均以交通伤占疾病谱的首位,考虑与私家车数量明显增加,而交通环境无法满足车流的需要,同时,民众的交通法规及安全意识淡薄,从而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积极宣传交通法规、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是减少交通伤发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另据统计中毒患者中,酒精中毒患者占3177人,约占中毒的66.96%,与国内多项研究报道相似,考虑可能与:(1)乌鲁木齐的生活习俗有关;(2)生活、工作压力增大;(3)应酬较多;(4)家庭、情感等因素有关。
乌鲁木齐院前急救患者以创伤、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毒、神经系统疾病为主,急求中心医务人员应将上述疾病的院前急救作为培训及教育的重点,能使上述疾病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同时需加强对创伤重点人员的自身防护及相应的健康教育,提升其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实践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这里面既有人为的恐怖事件,也有自然灾害事件,当然更有重大传染病事件、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等。对于这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院前急救和灾害现场紧急医疗救援对急诊医学来说是责无旁贷,所以急诊医学从业人员要随时做好准备[1]。
参考文献
[1]于学忠. 急诊医学的发展和发展中的急诊医学[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1):1-5.
[2]梁子敬,曾量波,黄力,等. 广州市中心城区院前创伤急救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11):885-888.
[3]潘爱群, 马福来,张贵田. 1998-2006年唐山市院前急救疾病谱的变化原因和应对措施探讨[J]. 中国急救医学, 2007, 27(10):952-953.
[4]石劲松, 杨新文, 帕尔哈提. 120急救转运患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急救医学, 2009,29(6):568-571.
[5]李春盛. 重视急诊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11):727-728.
[6]李金年. 我国院前急救事业的现状和展望[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5):259-261.
[7]万立东,李贝,刘小龙. 北京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5):551-553.
[8]李东曲,李远建,廖秋霞.成都市1999~2000年院前急救空趟原因探析[J].四川医学,2002,23(11):1195-1196.
[9]潘曙明,陈尔真,朱善宽,等.中国道路交通伤的流行病学特征[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9):709-714.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范文6
关键词:急性腹泻;临床特点;流行病学
急性腹泻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感染性腹泻是一组多病原体、多因素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主要是探讨急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为下一步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急门诊腹泻患者(排便次数≥3次/d,病程
1.2方法 将病例分成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组(传染性病例指患者最终被疑似或确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中的任意一种或已被证实有传播链存在的群体发病)。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人群特征比较 400例腹泻患者,全部为散发病例,90%为本地长期居住人口。其中男性250例,女性150例,年龄14~90岁,其中20~59岁发病构成比最高,占60%(240/400)。
2.2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240例感染性腹泻病例中,85.4%(205/240)有不洁饮食史/剩饭菜或接触史或不注意手卫生,40.4%(97/240)出现发热,25.0%(60/240)出现呕吐症状,75.4%(181/240)便常规镜检发现红细胞,78.3%(188/240)便常规镜检发现白细胞,80%(192/240)发生在6~9个月。150非感染性腹泻病例中,18.7%(30/160)有不洁饮食史等,1.2%(2/160)出现发热,18.7%(30/160)出现呕吐症状,大便常规未检出红白细胞,无明显季节性。
2.3两组患者预后比较 根据预后,将病例分成两组: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预后不良的定义为:治疗24 h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住院治疗。
3 讨论
腹泻是当今全球性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中以感染性腹泻病(infectious diarrhoeal diseases)发病率最高,影响面最广,危害也最突出。我国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居所有传染病之首[1]。本研究对患者预后的评估显示,感染性腹泻患者的预后不良率明显高于非感染者,所以早期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及时把握腹泻患者的隔离、诊治尤为重要。
感染性腹泻是夏秋季常见病,大约75%以上腹泻是由细菌引起的,从国外研究病原学的结果来看,以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菌和轮状病毒引起的为多[2-3],近年来病毒尤其是诺如病毒引起的较多[4]。我国报道引起的病原菌以痢疾志贺菌、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为主[5]。主要是细菌污染了食品,不注意饮食卫生而引起的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夏秋季,海产品在人们饮食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饮食习惯亦多样化,如生食或食用加热时间短、灭菌不彻底等食品时即可造成腹泻。上海市[6]对开展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外出就餐史、饭前便后洗手习惯和居住地苍蝇密度高是腹泻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本研究亦显示:腹泻患者20~59岁发病构成比最高,80%的感染性腹泻发生在6~9月,85.4%有不洁饮食史/剩饭菜或接触史或不注意手卫生。多数患者为本地长期居住人口,由于城市经济条件较好,人们生活水平较高,公共卫生设施较好,远离疫区,病例全为散发。所以预防感染性腹泻,应广泛开展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病意识,自觉养成照好的卫生习惯,尽量不食用生、半生的食品,尽量不食用剩饭菜,食前必需高温加热处理。
参考文献:
[1]王红斌,甘绍伯.感染性腹泻病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3,2(1):8-14.
[2]Vieira N,Bates SJ,Ponce K,et al.High prevalence of entero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 isolated in a remote region of northern coastal Ecuador[J].Am J Trop Med Hyg,2007,76(3):528-533.
[3]Dallal MM,Khorramizadeh MR,MoezArthdan K.Occurrence of en-teropathogenic bacteria in children under 5 years with diarrhoea in south Tehran[J].East Mediterr Health J,2006,12(6):792-797.
[4]Goodgame R.A Bayesian approach to acute infectious diarrhea in adults[J].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2006,35(2):249-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