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经济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经济的概念

旅游经济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绿色建筑,既有住宅,顶层,底层,居住环境

引言

居高不下的房价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二手房,而二手房中价格相对便宜的大都是已经十几甚至二十几年的老房子,这些老房子由于当时设计标准低,建造工艺落后,墙体、屋顶、门窗等没有充分考虑到生态节能的要求,不仅造成大量的能源白白流失,而且也使得居住环境较差,这些问题在既有住宅的顶层和底层尤为突出。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的使用空间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因此怎样利用绿色建筑的理念来改善既有住宅,尤其是既有住宅顶层和底层的居住环境、节约既有住宅的能耗,将越来越引起我们的重视。

1 既有住宅顶层的缺点主要有冷,热,漏,高等

由于既有住宅以平屋顶居多,顶层的面积较以下各层为最大,其室内保温、隔热效果及热稳定性最差,造成“冬冷夏热”的现象;漏是指由于屋面直接接受风霜雨雪的冲刷、侵蚀,再加上施工质量不过关及维护不善,屋面极易发生渗漏水现象;高是指无电梯的既有住宅的顶层楼层太高,使老年人,儿童和体弱多病者上下不方便。

2 既有住宅底层的缺点主要有采光差、卫生差、通风不畅、噪声干扰等问题

首先由于底层楼层低,易受相邻建筑物的遮挡,不仅日照时间很难保证,而且也使底层住宅的空气循环减缓、换气受阻;其次相对于其他楼层更容易受到环境噪声如门铃、汽车行驶噪音等的干扰;第三过去的老房子一般都保留了底层的垃圾道出口,使得底层住户的卫生条件较差。

3 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是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以生态学为基础,以人与自然的综合进化为目标并优先考虑建筑的环境属性。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建造、使用等问题,还要考虑到建筑废弃后的再利用或处理问题。

绿色建筑可以从Reduce,Reuse,Reunite,Recycle(简称4R)来理解。

3.1 Reduce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节能、节省以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2 Reuse即建筑及资源的再利用。

3.3 Reunite即建筑及建筑材料的再结合。

3.4 Recycle即建筑及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

4 利用绿色建筑的理念改善既有住宅顶层的居住环境

4.1改善顶层住宅的室内热环境――Reduce

4.1.1 改善顶层住宅“冬冷夏热”的室内热环境目前普遍应用的一种方法是“平改坡”。经过“平改坡”改造后首先可以解决雨水渗漏问题;其次是可以得到较好的保温隔热效果;第三也可以美化住宅的立面造型,从而装点美化城市环境。

4.1.2 顶层加建小型体量房间。加建部分可以根据居民需要做成娱乐、会所、运动场所、附属用房等。当然这种方法的前提是要在不影响原有住宅的日照的情况下方可实施。

4.1.3 在屋顶设置可移动的水箱或蓄水屋顶。可移动的水箱可以利用太阳能将水加热并加以利用;而蓄水屋顶是利用水分的蒸发来给屋顶降温。水的来源可以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装置来解决,利用过的水还可以经过处理后用作其它用途,例如用于植物的灌溉或回灌地下水。

4.1.4 种植屋顶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叶面的蒸腾作用及对太阳辐射热的遮拦作用,来减少太阳辐射热对屋面的影响。而且在城市绿化、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等方面有作用,是值得推广应用的隔热措施。这种绿化遮阳的方法也可保护建筑物顶部,延长屋顶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同“平改坡”相比,“平改绿”在施工和种植养护上已经拥有成熟可靠的技术,改造费用较低。

4.2 解决登高问题的设想――Reunite

登高问题是一个很难回避的问题,这也是无电梯多层住宅顶层不受欢迎的原因之一。解决的方法可以将这些既有住宅分组,用外走廊将临近的既有住宅单元连接起来,根据单元的多少来设置一定数量的电梯及疏散楼梯。这样住户从楼电梯进入走廊,再从走廊进入各个单元的楼梯,在走廊和楼梯间的适当位置布置绿化和小品,以及一些休憩的空间,也为居民创造了交往的空间。也可以根据既有住宅的层数,不设电梯,只设置中层楼梯及走廊平台,住户通过加设的楼梯直接上到中间楼层,再进入各自的单元楼梯,这样将整个建筑高度分成了两段,缓解了登高的困难。

5 利用绿色建筑的理念改善既有住宅底层的居住环境

5.1 利用间接日照改善底层住宅的采光――Reuse

底层房间通过北侧相对的建筑南向墙面反射获得阳光,就相当于在北半天空有一个“虚拟太阳”,将“虚拟太阳”的不同方位与北向进光窗洞相连就获得反射阳光的路径通道。根据住宅建筑的空间关系和太阳不同季节的运动规律,在墙面适当位置合理安装高反射率的镜面材料,将阳光反射到底层住宅室内,提高日照和天然光水平。在夏季因太阳高度角加大,亦将阳光反射在室外,避免造成室内过热。也可以利用窗台板设置反射材料。

5.2 利用合理绿化配置改善底层住宅的通风条件――Reunite

紧靠既有住宅的密集灌木只会增加住宅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如果灌木丛的高度刚好遮挡室外的凉风进入到室内,则会严重影响夏季的通风。因此灌木丛最好离开既有住宅外墙4米左右。处于这种位置的灌木丛不但不会影响通风,而且还会对进入是室内的风有下压作用。考虑夏季遮阳时需种植高大树木,但高度需高于二层窗台,并且必须是落叶乔木,冬季不遮挡阳光照进底层室内。

5.3 利用合理绿化改善底层住宅的声环境――Reunite

绿化带对降低交通噪声具有一定作用,据测定,绿篱能反射75%的噪声,10m宽的草坪可降低噪声0.7dB(A),10-14m宽的乔灌木结合绿化带最大可降低噪声5dB,25-30m宽的隔离林带可降低噪声10-12dB。但现实情况这样大的宽度通常无法保证,这就需要注意绿化树种的层次搭配关系。但绿化的高度也是有限的,它对五层以上的楼层几乎没有屏障作用。如果高层住宅有隔离噪声的需要的话,可以采取对住宅的阳台外墙进行立体绿化来达到降噪的目的。

5.5 自动化垃圾收集系统改善底层住宅的卫生条件――Reunite

既有住宅底层垃圾道的卫生问题的解决可以借鉴香港的公营房屋自动化垃圾收集系统。自动化垃圾收集系统是一种真空管道垃圾收集和输送系统。家居垃圾弃置于投放口后,会自动经真空吸缀,通过地下管道输送至中央垃圾收集站,并于该处与输送气流分离,压缩进密封的贮放柜,以3:1比例缩减垃圾体积,其后由收集车辆运走,倾倒与废物转运站或堆填区。可设置三种不同颜色的可循环再造废物收集箱分别收集纸张、铝罐和塑料,以便资源的再利用。

6 结语

根据既有住宅的自身特点,充分利用绿色建筑的理念来改善既有住宅顶层和底层的居住环境,从而提高人们生活的舒适度,将会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卜一德主编,赵亚军,秦家顺副主编.绿色建筑技术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4 [2] 沈天行,袁磊.将日光引入北向住宅底层的技术.建筑学报.2004.4

旅游经济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注意力经济 网络时代 旅游营销

一、注意力经济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随着网络经济的高速发展,注意力经济(The Economics of Attention)的概念应运而生并迅速引起各个学科的关注和重视。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就敏锐地指出,在当前网络经济时代,“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即非常明确地道出了“注意力”具有经济学的特征。

目前理论界普遍认为,首个较为系统地阐述“注意力经济”基本概念、内涵和特征的文章是美国加州大学学者理查德•兰邦1994年发表的《注意力的经济学》。随后,注意力经济的研究引起了广泛重视;1997年,美国的迈克尔•戈德海伯的论文《注意力购买者》认为: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极大丰富甚至泛滥的社会,互联网的出现更加快了这一进程,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相反是过剩的。相对于过剩的信息,只有一种资源是稀缺的,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托马斯•达文波特和约翰•贝克《注意力经济》一书中也指出“在新的经济下,注意力本身就是财产”;英特尔的总裁格罗夫在其演讲中深刻地揭示了一个事实“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下世纪的主宰”。

研究表明:在当今信息社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就是一种商业价值,就能获得经济利益,就能成为一种经济资源。生理学上认为,注意力是存在于人体之内的一种心理资源,这种资源的价值体现在它能够通过对特定对象的集中来引导主体和客体发生作用,进而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客体能够集聚注意力,能够把属于不同注意力主体的注意力集聚起来,说明了客体对于注意力的主体具有某种效用,只有当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某种效用时,主体才会把注意力投向客体,而一旦客体集聚了注意力,意味着客体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就体现在它对主体的效用满足上。集聚的注意力越多,客体就越有价值。

正如上文所述,在信息过剩时代,注意力资源就成为十分稀缺的经济资源,如何增加注意力就是所有社会竞争性单元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各种产生注意力提升的元素都将得到推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明星效应与央视特殊广告时段的争夺,品牌打造也成为培育注意力经济的一个重点。注意力经济也催生了一批新的商业业态企业,并引起新一轮新商业模式的兴起。围绕着注意力经济的提升,经典的管理技术与理念,如CRM(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怀等也被重新赋予新的内涵。同时,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注意力,更关注提升注意力的各种形式和策略,从而导致一种现象:个别企业不注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过分依赖宣传和产生所谓的轰动效应,导致企业成为昙花一现的流行企业。

发挥注意力经济在旅游营销方面的作用,就必须系统地解析注意力经济的基本特征,注意力经济除了具有经济学的一般性特征外,还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连续性

由于注意力具有连续性的特征,导致注意力经济也同样具有连续性特征。一个旅游资源项目要引起游客的关注,就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连续进行宣传,以期在最短时间内给游客消费者形成印象,引起关注,进而形成参与冲动。

2.稀缺性

注意力的稀缺性指的是: ①人不能无限支出注意力,因为大脑会自动产生抑制;②持续地对同一对象支付注意力时,边际效用递减;③注意力的客体希望获得更多的注意力的集聚,而注意力的供给无法满足对注意力需求的增长。因此,注意力经济也体现了其独特的稀缺性。这就要求旅游宣传营销时,必须实行差异化和有计划性并配合一定的变化,避免稀缺的注意力被其他的事件所吸引或转移。

3.趋利性

注意力经济的趋利性特征,体现在注意力的聚焦和转移总是倾向于那些对主体有利可图的事物上。因此在进行旅游营销时,必须让接受者深刻地知道所推介的旅游产品的价值和收益何在,因此,必须深度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与历史内涵。

4.效用差异性

注意力经济的效用差异性是指同样的事务因为接受对象、时间、场合、背景等不同所引起的不同效果。

5.累积性

生理学上的注意力累积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主体对同一对象的注意力的累积,另一方面表现为属于不同的主体的注意力在同一客体的累积。体现在旅游营销方面,该特征就表现在消费者对某一旅游产品的长期关注而形成的经济效果,或众多消费者对同一旅游项目的共同关注形成的累积效应,也就是日常所说的“从众效应”。

6.流动性

注意力的流动可以区分为个体注意力的流动和社会注意力的流动。注意力的流动包括注意力的传递和注意力的连接两种。所谓注意力传递是指个体或群体的注意力指向影响其他人的注意力指向的过程。注意力连接是指注意力指向从一个对象转换到另一个对象或对一个对象的关注中断以后重新进行关注的过程。注意力的传递属于不同主体的注意力的流动的问题,而注意力的连接则属于同一主体的注意力的流动问题。注意力的流动和信息的流动从方向上来说两者刚好相反,它们是一种对应的双向流动。

同样的注意力经济也体现出在经济特征方面的流动性。具体在旅游项目营销方面,就要求必须关注消费者的注意力流动趋势,不断创新旅游产品、不断提升内涵,才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收益。

此外,注意力经济还具有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许多学者提出,注意力经济还具有速度致胜、“赢者通吃”和消费者主导等特征。

二、网络时代注意力经济的新特点

在网络时代,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及电子商务技术的广泛使用,影响到人们注意力的内容、方式、深度、广度、速度、信息量等呈现出质的变化。研究注意力经济的新特点,就是研究引起注意力变化的相关技术与手段。

1.信息传播的途径多样化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新的宣传媒介,新的网络信息传播手段: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等快速普及并不断升级。众多群体的信息来源越来越依赖于它们。浏览器、短信息、QQ、博客、微博、社区网、交友网、MSN、网络论坛等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信息传播与储存。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必然导致吸引注意力方式的相应变化。很多明星就充分利用网络吸引大众的注意力,最典型的有徐静蕾的博客和姚晨的微博。

2.信息形式互动性强

这种互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网络使用者对于网上的所有信息不再被动的、单向接收,而可以自由选择接受,并且可向信息方进行一定形式的反馈。其二、网络使用者也可利用各种网络工具(例如QQ等)形成一定开放或封闭的群组,彼此之间进行双向信息传播与交流。

在互动性的支持下,网络营销和广告宣传就可以针对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以期达到最大限度地提升特定目标对于具体事务的注意力。

3.信息传播即时性强

网络信息可以通过进行即时、即时传播,可以根据需求随时进行信息的改动,并且网络媒体可以对广告信息进行长期保留,消费者可以进行即时查询。在这一点上,网络广告的即时性已大大超过了传统媒体。

4.信息量大而且呈现出非可控性特征

网络的信息链接技术使得各种信息可以非常便捷地进行切换和整合,所有的信息接受点同时也是信息点。加之海量存储器的不断升级,信息量呈现爆炸性增长,同时,各级政府长期以来的舆论监督体系在网络环境下受到挑战,企业更是几乎无能为力。

5.吸引注意力的新操作方式层出不穷

围绕网络新特点,涌现出一批新业态公司或机构,包括网络公关公司、网络信息处置公司等,各种操作手段也日新月异。其目的就是吸引注意力,进而达到注意力的经济效能。例如2009年出现的“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事件就是典型的网络时代注意力聚焦代表。

许多的公司、机构、杂志、景区也都推出各自的冠名博客、微博等,达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江苏苏州就抓住人们熟悉的样板戏《沙家浜》的影响力设立了“沙家浜风景区官方微博V”,凡是有博友发表的微博内容出现与沙家浜相关的文字,该官方微博就会立即回应,成为非常好的注意力营销手段。此外,时下网购市场流行的“秒杀”促销也是电子商务引发的新注意力营销方式。

网络时代给予注意力经济新的作为空间,促使其有更多的发展并呈现新的特点,而这些新特点也都可以在旅游营销中广泛应用。

三、网络时代注意力经济在旅游营销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旅游经济本身就是知名度经济,知名度就是生产力。因此,注意力经济手段对于旅游营销极为重要。

首先,应顺应注意力经济环境下的营销观念的转变,从以客户需要为中心到主动创造市场,从产品营销到品牌营销,从实物营销到观念营销,从顾客满意过渡到公众满意。

更为重要的是,在具体的旅游营销方法上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时代下的电子商务手段及技术,将注意力经济特征发挥出来,而这些手段也是与时俱进的。

1.利用网络与电子商务手段加强旅游营销宣传

在有效利用传统媒体的同时,应重视网络宣传手段。例如著名的九寨沟景区开设了其景区宣传网站,将景区介绍与门票销售、客户体验、游客论坛等整合在一起,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网络的多媒体功能也确保旅游产品能以丰富的形式展现在消费者的面前。

2.应用好事件营销、概念营销等手段营造旅游注意力聚焦点

在网络环境下,事件营销、概念营销的实现就显得非常容易。福建德化石牛山景区近年来推出“富氧生态游”概念,利用网络传播方式广泛宣传其岱仙瀑布景区每立方厘米高达8万个负氧离子的健康概念进行营销。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山楂树之恋》为宜昌迎来一场注意力经济,“山楂牌”让宜昌经济和城市发展也染上那一抹红火的山楂色,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及“山楂树”迷。

3.充分利用网络新技术与手段进行旅游营销

网络技术与电子商务提供了许多信息传播与互动手段,而这些手段就可以广泛应用于旅游营销方面,其中既包括博客、微博、QQ、MSN等,也有搜索引擎技术、竞价排名等方式。同时利用网络上的弹出式广告等形式实现关联营销业成为上佳手段,例如,冯小刚的《非诚勿扰》电影系列上映时,许多旅行社纷纷设置了链接广告,推出日本北海道之行、海南三亚游的体验产品,收获颇丰。

4.将数据采掘和知识发现技术应用到旅游资料管理上

通过数据的采集与挖掘,可以分析出特定旅游产品、特定群体的规律,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产品、并向特定群体进行信息,达到降低信息成本,提高信息效益的目的。

5.利用网络的信息互动性特点,做好旅游消费者的CRM工作,并设立论坛、QQ群等,让游客之间的交流成为旅游营销的重要辅助手段。

综上,网络时代为注意力经济在旅游营销上发挥巨大作用提供了可能与手段,只要充分理解注意力经济的内涵与特征,并结合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旅游营销就可以有更大的突破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托马斯.达文波特:注意力经济[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7

[2] 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何莉萍:注意力管理在企业电子商务中的应用[J].企业经济,2008,(5)97-98

[4] 韩德昌:注意力营销[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5] 牛建强:浅析电子商务的价值观[J],商场现代化,2008,(14):152

[6]胡亦奇:注意力经济与网络[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2(12):566-568

旅游经济的概念范文3

一、美学经济

“美学经济”(AestheticEconomy)是一个新兴经济形态的名称,最早由Gernotbohme于1950年提出。对美学经济的研究现在无论在我国还是在世界上都具有前卫性,有关美学经济的概念也仍然处于探讨阶段。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甚至有不同的叫法,如美国的“体验经济”,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或“创意生活产业”等,而在中国内地,各种名称几乎处于共存的状态,可见中国内地的研究也是最浅表和初期的,并且主要受国外研究成果的影响。虽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它的发展进程不一,甚至连名称和外延都尚未统一,但它们所强调的经济价值却是一样的,都突出地强调抽象的美感、愉悦的体验及独特感受等附加价值的重要性,肯定这种价值的创造才真正符合现代消费的核心诉求,也是现代企业创造无限价值、提高竞争力的最主要出路。可以说,美学经济及相关概念从一出现开始就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热情。许多人进而认为作为历史潮流,美学经济的发展势不可挡。尽管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强大到完全进入美学经济时代,但它确是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美学经济讲究的是“以美感创造产品价值”,美学经济事业就是“以美感创造产品价值的商业模式”。那么究竟何谓美学经济呢?根据台湾政治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李仁芳教授的定义:“以创意整合、生活美感之核心知识,提供深度体验与高质美感的经济。”[1]23综合各方研究,大致可以得出美学经济的概念:美学经济是指以审美愉悦和创意为核心,以生态文明为导向,以视觉传达艺术、消费体验和消费时尚为表现形式,以满足消费者强烈的审美情感需求为目的,通过创意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以创造高利润和高附加值产业的体验经济。一般认为,美学经济包括:美感内容产业、美感加值产业、美感体验服务。吕宁(2005)认为,美学经济和传统服务业的经济模式有着明显区别。在传统服务业中,顾客购买的是一系列按自己的要求实施的非物质形态的活动。而顾客购买一种美的体验时,是在花时间享受商家提供的一系列值得记忆的美的和有创意的感受。具体来说,它有以下特征:产出间接性、个体差异性、真实性与模仿性、被动性和参与性。

二、创意农业旅游

创意农业旅游的概念根据创意农业产业发展实际而被提出,在表达上具有明显的本土特色,因而也主要出现在中文文献,有关研究也是在近几年才兴起,成果尚不多。创意农业旅游其实是创意农业与农业旅游发展的自然理论产物,它以创意农业为核心,以农业旅游为载体,充分挖掘创意农业的旅游、休闲功能与价值,促成以创意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旅游产品。创意农业旅游可以说是农业旅游的一种高级形态,它试图克服传统农业旅游的不足,找出一条创意+农业+旅游的道路,是主要突显文化、科技与创意的农业旅游形态,因而具有独特的内涵特征。在我国,农业旅游概念的提出相对较早。其表现主要包括:农园采摘型、农园观光型、渔场垂钓型、畜牧观赏狩猎型、观光副业型、观光生态农业型、民俗农园等。它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努力开发传统农业的观光、游览价值,带有一定的科技性与艺术性。而创意农业则更突出地强调创意与独特性,利用文化、科技、艺术及生态理念,将农业的附加值无限放大。从国内外的创意农业产品可以看出,创意农业的发展除了通过高科技加强农业设施与精细化生产外,一般的发展模式都是和旅游休闲密不可分的。而创意农业的发展类型,按照王树进(2009)的研究,也大都以与旅游结合的形式为主。由此,创意农业旅游的提出也就顺理成章了,它是创意农业发展的主要出路。创意农业旅游的概念虽至今还未有学者正式提出,但其内涵及价值却越来越受到重视,综合零星研究成果大致可以描述为:创意农业旅游是以农业创意环境为背景,以创意农业和乡村文化为资源基础,通过运用创意学、旅游学、美学、经济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农业资源、乡村文化进行整合,将创意元素作为农业旅游的核心,以创意农业生产和创意旅游为主要功能,集创意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创意旅游商品生产与游人参与创意农业、参与农事劳作、体验乡村情趣和获取农业知识为一体的新型创意旅游活动。在我国这个农业大国,在传统产业不断寻求现代转型与突破的今天,创意农业旅游的发展将大有可为。

三、创意农业旅游发展的美学策略

浙江创意农业发展处在全国前列,但相关的研究却十分匮乏,公开发表的只有杨良山(2013)的两篇论文。他对浙江的创意农业发展进行了总结与梳理,提出浙江创意农业的5种基本类型和5种主要模式。创意农业园区模式、创意节庆会展模式、资源明智利用模式、农业文化创造模式、农业空间拓展模式。[1]80实质上,这些主要的发展模式与类型的核心其实就是创意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可见,浙江发展创意农业旅游的势头较大,基础较好,且已经有一定的发展规模,但理论研究远远跟不上产业形态的发展需要,浙江的创意农业旅游如何更好地走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何与文化、科技和创意真正无缝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如何在美学经济时代,真正做出农业旅游的创意,满足人民群众对创意农业旅游的美学消费需求,是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美学经济时代的本质,尤其是美学与创意产业的深刻内在关系,决定了美学指导对发展创意产业的重要作用。旅游美学的发展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开发,在理念与实践方面具体指导了旅游产业沿着美学路径向着更深远、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笔者依循创意农业、创意产业与美学经济之间的深刻内在关系,仅从美学经济的角度,尝试性地提出浙江发展创意农业旅游的若干美学策略问题。

(一)美学原理

浙江素有“诗画江南、山水浙江”美称,最早的山水诗也产于浙江,晴耕雨读的江南人文风气源远流长,因此浙江旅游业的整体美学基础十分深厚。浙江结合自身极具美学意境和美学沉淀的山水文化资源,并凭借相对发达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创意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已经表现出一定的科技创意美学色彩。但这并没有形成全区域农业旅游发展的普遍共识。今后要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创意农业旅游,首先应从理论上和思想上确立美学经济的思维。即在旅游产业的开发与运作等各方面、各层面都要坚持美学立场,以旅游美学的精神去指导旅游产业的发展。这种理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首先将旅游产业的开发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即旅游产业开发的方向是审美性的,而旅游产业开发的过程本身也是审美性的,因而它必须首先符合美学需求。“从旅游审美的本质出发,旅游的目的是解除紧张的冲突状态并在这‘温和的陶醉’中实现审美时代人性的自由与完满。深刻的旅游美学体验,不仅关乎技术与物质手段造就的物象美,更注重人们生活实践态度与道德上的美感追求与体验。”[1]62亦经济亦审美的旅游体验成为美学经济时代下的精神诉求,而创意农业旅游所推崇的“绿色健康,简约环保”理念本身就意味着一种知性的审美观。因此,在创意农业旅游发展中,应始终秉承美学原理作为基本原理和出发点。

(二)美学行销

为旅游者提供独特农业旅游体验是创意农业旅游的核心价值,因此在行销上,也应注重美学创意和体验,不仅要在行销渠道上做文章,更要在行销的体验性和美感性上下功夫。努力将传统观念中认为农村农业是带着泥巴的“乡村气息”提炼转化为充满乡村田园风格的世外桃源。近年来,网络行销的快速发展,也催生出更适合现代消费者的美学行销方式,通过摄影摄像技术以及经技术处理的图片、视频和宣传、包装等行销产品,都在给人独特的美学冲击。创意农业旅游产品的行销,更适宜于在美学上下功夫。通过视觉、听觉甚至触觉、嗅觉等各种感官渠道,将农业农村的美学内涵通过现代美学手段进行提升和推广。

(三)美学创意

创意农业旅游必须充分开发农业旅游产品的美学创意,在吸引眼球、创造惊异方面下工夫。美学中关于什么是美的说法,其中一种就是惊异之美,这就要求产品的独特创意与价值。从本质上说,创意农业旅游与普通农业旅游的根本差别,就在美学创意的充分运用上。浙江已经领先起步的创意农产品已经很好地体现了美学创意,在生产过程中它以智力或者无形的技术资本为主要投入和价值驱动要素,产品中嵌入了更多的文化创意内容,从而为消费者带来精神上的美感享受,使农业产品的消费不再只是物的满足,而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体验。这种在浙江已经有了相当基础的创意农业产品,通过对传统农业内涵和外延的创新,达到农产品、农事活动与文化艺术、观赏和实用的结合,从而提高了农业旅游产品的外观和内在的品质,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如艺术葫芦、方形西瓜、七彩迷你番茄、盆景水果、盆景蔬菜等。创意农业旅游应在这方面作出更充分的研究与发挥,真正把创意农业观光、农业研修、农事劳作、乡村度假、乡村民俗风情旅游、手工艺品制作和购物等旅游活动建立在创意农业的基础上,对创意农业生产、创意旅游活动、创意环境三者合为一体进行开发,形成一种“创意型”的旅游方式。通过强化农业生产过程的创意性、趣味性、艺术性,为游客提供观赏、娱乐、休闲、健身、求知等功能服务和良好的创意环境。

(四)美学设计

创意农业旅游必须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开发设计才能最终形成富有审美号召力的旅游产品与服务,提高农业旅游活动的质量,吸引、满足更多的旅游主体。这种美学开发既要体现产品的地方物质特色还要体现地方文化特色,更要展现地方或国家民族的审美特征。开发设计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美学开发、旅游设施的美学开发、旅游服务的美学开发与旅游产品的美学开发等几大类。旅游资源的开发设计一般要符合两类美的规律:一是要遵循旅游资源内在美的规律,深入探寻、准确把握旅游资源内在美的特征,不能主观性地随意开发,否则将会使开发变成破坏;二是遵循旅游审美规律,满足旅游主体的审美需求,最终实现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审美开发,即在旅游资源保护的前提下提升资源的美学品味,以期满足、引导旅游主体的旅游审美趣味;三是根据不同消费者的美学风格,用美学的变化性来吸引不同风格的消费群,通过确定不同消费群的识别要素提供针对性的产品设计。

(五)美学服务

旅游服务主要涉及旅游活动过程中参与旅游设施、设备运作的群体,他们为旅游主体提供各类相关服务,保证旅游活动的顺利完成。这些旅游工作人员在农业旅游中主要包括农业技术人员、导游(讲解员)、乘务员、景区管理人员以及各类服务人员等,作为旅游产业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他们的美学开发极为重要,因为他们是农业旅游产品的直接执行者,是农业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执行得好他们将会促进农业旅游产业的繁荣,如果执行得较差将会影响到农业旅游产业的利益。因此旅游工作者服务美学的提高是重中之重,尤其在国内对于他们的审美培养更是迫在眉睫。一方面要培养旅游工作者的形象美,从仪表、仪态抓起,令其与旅游整体审美活动相应和,给旅游主体以视觉的审美亲切感。另一方面要培养农业旅游工作者的内在美,从语言、职业素养到心灵,给旅游主体以审美的亲近感。同时,还要提高服务者的美学修养与美学服务技能,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全方位提升从业者的美学服务能力。另外,对美学服务的理论研究也是实践的重要驱动力。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格局的改变,以及农村远程教育的发展,也将为创意农业旅游美学服务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六)美学体验与认同

旅游经济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绿色;低碳;旅游产业

一、基本概念界定

(一)旅游产业的概念。旅游业,国际上称之为TOURISM INDUSTRY,即旅游产业。它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六个环节的服务并获取经济收益的综合性产业。但其支柱性产业只有三个,即旅行社业、交通运输业和酒店餐饮业(住宿饭店)。

(二)绿色经济的概念。国际维基大百科全书对绿色经济学的定义是:为了整个人类与我们行星的共同利益,而伦理地、理智地和生态地对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做出可持续的创造和公平合理的分配。绿色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高循环、高碳汇,强调发展过程中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自然生态资本总和的不减或持续增加。

(三)低碳经济的概念。《经济途径研究》将低碳经济界定为: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低碳经济特别强调降低碳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

二、哈尔滨市绿色低碳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调整,哈尔滨市旅游业已从过去单一的旅行社产业发展成为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门类较齐全的产业结构体系,初具产业规模形态。但总体看,由于哈尔滨市旅游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还处于产业发展的成长阶段,高速度、低效益仍然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

(一)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但未具规模。2009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310.2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9.5%,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5.7个百分点,旅游业已经成为哈尔滨市综合性重要产业。在哈尔滨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哈尔滨市旅游业整体规模还不大。以“十一五”前四年旅游发展情况为例,虽然哈尔滨市旅游业发展年均增速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4位,但总量排名第12位,仅比2006年提高了一位。这也说明哈尔滨市旅游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二)旅游业六大要素部门齐全但未能实现协调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哈尔滨市旅游业的六大要素部门――吃、住、行、游、购、娱种类齐全,这些部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旅游业发展的基本需求。但从旅游业内部协调发展方面看,住宿、交通及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仍然存在较大问题。以住宿业为例,哈尔滨市中级宾馆数量过多,而高低端的宾馆数量偏少。此外,哈尔滨市住宿业多集中于市区,周边旅游景区住宿条件差,星级宾馆匮乏,旺季时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三)旅游产品以形成结构体系但缺乏深度开发。目前,哈尔滨市旅游产品已形成了一定的结构体系,传统旅游产品发展比较成熟,观光旅游、度假旅游、探亲访友旅游、生态旅游、体育健身旅游、农业旅游等一大批旅游项目己具备一定规模。但总体看,旅游资源开发深度还不够,精品、名牌旅游项目还不多,尤其缺乏高品位、大规模、特色鲜明的休闲旅游产品、娱乐旅游产品,游客停留时间短。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缺乏吸引力大、牵动力强的龙头项目。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不够,品种不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业的经济效益。

(四)旅游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小效益差。哈尔滨市旅游企业数量较多。但从旅游企业规模看,普遍存在“散、小、弱”的问题,主体核心竞争力不强,管理相对粗放,旅游要素还没有充分发挥。2009年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30家旅行社共实现营业利润率1.78%;48家饭店实现营业利润率为-6%;14家较大规模旅游景区实现营业利润率-3.1%(不含政府补贴)。从企业资金运营情况看,哈尔滨市住宿业举债情况较为严重,餐饮及旅游景区情况略好。

三、哈尔滨市低碳旅游产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哈尔滨市在发展低碳旅游业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其存在的原因,我们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低碳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资源优势发挥不够。具体表现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哈尔滨市作为全省的旅游中心,并没有将一些宝贵的低碳旅游资源综合利用,而是一味的强调冰雪旅游!而冰雪旅游也只是一味强调冰灯、冰雕、雪雕等一般观赏游,缺乏高端的消费性冰雪旅游。

(二)缺乏低碳旅游整体规划和政策手段。哈尔滨市总体旅游规划和专业旅游规划还是沿袭传统的旅游发展思路,指导思想还是传统的发展思路。只注重短期的效益,忽视长期可持续利用考虑不够。缺乏相应的政策规范和引导去引导低碳旅游发展,不善于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去规划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使旅游企业向低碳旅游经营模式转变。

(三)旅游区和旅游产品缺乏差异化定位。哈尔滨低碳旅游资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是目前旅游区和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大同小异,与南方很多人工制造的景点没有什么区别,没有突出原生态、低碳、绿色、环保的自然景观特色。尤其是没有根据自身特点开发出自己独特的旅游产业,重复建设,趋同性比较严重。

(四)对公众环保生态低碳意识的宣传不足。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环保意识较差,可以说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风景区内游客乱扔的垃圾废渣、废物剧增。一些著名的景点垃圾随处可见,游客也留下了各种饮料袋、包装袋等垃圾。而对这些垃圾的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同时产生碳排放。国内公众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明显不足。

(五)旅游业粗放式运营缺乏低碳配套设施。餐饮业、住宿业、娱乐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些承包商为求利益最大化,使用一系列非环保产品。如宾馆饭店的一次性牙刷、牙膏、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拖鞋等日用品,质量差、使用率低、浪费严重,而且生产过程中和使用后都会给环境造成很大压力,导致风景区内垃圾废渣、废物剧增。

在主要景点缺乏生态停车场、电瓶车、新型能源车和低碳旅游路径。也缺乏低碳环境卫生设施,包括:垃圾回收方式、生态卫生间、污水处理和回收利用设施,在自然景点不能使用可再生能源、建筑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信息网

[2]张辉,历新建等.中国旅游产业转型年度报告 2004.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24~30

旅游经济的概念范文5

1.缺乏假日体育旅游经济的意识

很多经营者和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假日体育经济的内涵,没有充分利用节假日发展假日体育经济。尽管体育旅游的利润约是常规旅游的3倍,但很多旅行社由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准备不足,最后只能放弃赚钱的大好机会。此外,广大民众的消费观念还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一方面由于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还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同时宣传力度的匮乏也使人们缺乏对假日体育的认识,很多假日体育的信息也没有充分了解。在市场经济中,只要谈到“营销”这两个字,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单一的价格战”,体育用品的价格一降再降,这就是通常人们见到的营销方式。但实际上,在营销学中,有很多营销手段,而广大体育商家却仅仅采用“价格战”这种方式,营销方式简单。实际上,各体育商家应结合各地区、各时段、各节假日的不同,研究制定不同的规划和措施,采取合理的假日经济营销策略。

2.缺少富有假日体育旅游特色的体育产业

目前,大部分国内外的体育产业都是采用明星代言的方式,体育产品很少有根据节假日的特色进行包装和宣传的。利用明星代言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如果每个体育产品都采用同样的宣传方式,势必会降低它的吸引力和关注度,而且明星代言主要是对年轻人有较大的影响,至于中老年人效果却并不明显,因此针对体育产业,非常有必要开发其他包装和宣传方式。

3.缺少专业教练的指导和培训

在节假日,很多体育项目和活动都呈现出僵硬的状态,人们只是被动地去接受和玩乐,体育产业的匮乏根本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尤其是那些新颖、刺激以及独具特色的新兴体育项目,像蹦极、漂移、攀岩等等,此外其他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还没有开发出来。而像乒乓球、羽毛球以及网球这类有较高技术要求的项目,漂流、滑水、登山等有较高安全性要求的项目,如果有专业教练的指导和培训,就能提高广大体育爱好者的技术水平,更好地保障其人身安全,大大增加消费人数。体育旅游对我国假日体育经济的影响假日体育经济是伴随着体育旅游营运而生的,它指由于人们在节假日中的体育旅游消费实现的总的商品价值。现阶段,我国的假日体育旅游经济消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类别:

(1)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与旅游相互融合的一个综合体,是体育旅游消费的正面写照,推动销售运动系列的运动产品。特别是针对假日体育旅游,人们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从事体育旅游,运动健身和户外出行活动,由此对体育运动系列的产品有了更多的需求。与此同时,在节假日,很多体育商城推出降价、换季以及有奖销售等各种营销手段以吸引潜在消费者。

(2)体育旅游的资源优势。体育旅游是国家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平台,是国家对外展示独有魅力的真实写照。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网络媒体宣传体育旅游资源的优势,对发展体育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地位。利用先进的科技技术,大力宣传国家丰富的旅游资源,普及大众体育旅游精神,深入民心,使人们逐渐形成体育、旅游和健身三者相互协调的理念,将体育旅游的社会公众形象塑造得更加完美。从体育旅游经济方面来说,对体育旅游资源的加大投资建设、管理和维护,投资体育赛事的运作,不仅推动了全国国民总值升高,显示出了体育旅游经济巨大的发展潜力,还改善了体育旅游的社会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3)体育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项目,我国的体育旅游事业已经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许多体育户外运动项目,像攀岩、漂流、蹦极、徒步以及一些水上项目由于大多分布在郊区,都需要等待节假日才能进行。目前,人们愿意更多地参加一些体育活动。然而在城市周边郊区的体育旅游仅是带有体育运动性质的常规旅游,还远远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旅游。国际上公认的体育旅游是那些有明确目标,路程较远,过程较为艰苦,要求较高的意志品质和体能的体育活动,像登山、探险以及自行车户外长途旅行等等。在国外,这样的体育旅游项目已经相当普及,而且参与人数众多,路线越来越长。但在我国,由于这类体育旅游娱乐性不强,过程艰苦,时间和金钱花费较大,所以还不是很普及。这主要因为现阶段我国民众对旅游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购物、观光以及餐饮等层面上。

(4)针对不同的体育旅游产业,在旅游者旅游时欣赏、观看、参与各项体育活动的基础上,满足体育旅游活动需要的同时,也可以承接一些业余性比赛或者举办一些带有商业性质的体育竞赛活动,通过吸引高水平的体育运动队伍来参加比赛,获得更多的体育旅游经济利益。此外,由于体育活动具有季节性、时间性以及周期性的特点,很多体育设施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节假日体育活动和健身的需要,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像学校以及企业的体育资源可以在节假日期间对公众开放,不仅提高了自身体育设施的利用率,而且也可以通过收取费用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一些体育场馆还可以举办商业活动,比如利用节假日举办商品订购会、演唱会或者其他商业活动。因此,在假日体育旅游经济中,体育产业除了实现其发展体育运动目的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多元化经营。发展我国假日体育旅游经济的对策进一步对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体育旅游就是指在旅游者参加体育或参观体育活动的同时,必须加大体育旅游场地对广大群众的开放程度。只有提高大型综合性体育旅游场地的开放程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服务功能。现阶段,我国很多学校、企业都拥有一定数量的综合性体育旅游条件,尤其是广大高等院校,利用节假日向广大群众开放体育旅游资源,对外经营,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又能得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国家也能获得更多的税收收入,减少财政拨款,做到体育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利国利民。运用各种营销手段。对假日体育经济来说,较常见的营销手段有事件营销和公益营销。历数过去的奥运会和世界杯,很多企业都采用了事件营销的策略。但采用事件营销策略必须要做到:事件不仅能够吸引目标群体,更主要的是打动他们的内心,让他们参与进来。企业和他们的品牌必须紧扣事件主题,不能独立开来。事件营销的目标是要提高企业或者品牌的知名度和认知度,并不是提高事件本身的知名度和认知度。

旅游经济的概念范文6

Airbnb、Uber、滴滴快车等共享公司大规模发展意味着共享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虽然这类公司存在着监管不严、安全保障低等弊端,但是其低成本、高利润的特点仍然吸引着消费者和投资者。2010年,美国《时代》杂志将其列为未来影响世界的十大理念之一,英国学者雷切尔・博茨曼(RachelBotsman)、美国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JeremyRifkin)、Google和Facebook的早期投资者罗恩・康韦(RonConway)都对共享经济的发展充满信心,指出共享经济将给人们的消费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并改变人类生活方式,新型公司将颠覆传统行业。本文主要对共享经济的概念及特征进行介绍,并针对其对我国的旅游发展的影响进行必要性与契合型分析,对发展旅游共享经济提出合理有建设性的建议。

一、共享经济及其特征

(一)什么是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是一种新兴租赁经济模式,以第三方网络平台为媒介实现个体间闲置商品与服务的交换,实现物品的最大化利用和收益。在经济高速发展下社会资源由经济短缺到经济过剩的产物,人们对自己拥有所有权的物品闲置过剩,不能充分利用,因此,人们对占有意识和产权意识发生变化。共享经济打破了传统经济中供给者的组织结构,每一个个人都是潜在供给者,闲置资源将得到充分利用拉动休闲产业的发展,丰富休闲产业的市场。

(二)共享经济的表现特征

首先,物体的使用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上升。早在2000年,享有国际声誉的社会批评家杰里米・里夫金(JeremyRifkin)在《使用者时代》中就分析了“从产权观念向共享观念的转变”,预测未来社会“将摒弃市场和产权交易,从观念上推动人际关系以实现结构性转变”。共享的核心就是出让物品的使用权,共享经济的理念是共同拥有而不占有,许多人可以同时分享空间、时间等资源,而没有占有的权力。

其次,去标准化也是共享经济的重要特征。工业革命后全球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工业革命产生的标准化产品满足了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而大多数商业结构都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或衍生产物,他们追求标准化的服务,相反,个体服务者能提供更为多元和个性的服务产品,甚至追求提供独特、无可替代的体验,这些都是商业组织很难满足的。共享平台对这些个体资源的控制并不像商业组织那样有严格的标准化,这样会给需求者带来极强的个性化体验。

与传统经济相比,大数据是共享经济的另一独有特征。共享经济是依托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像换房旅游等共享概念早已经产生,但是共享经济大规模进入人们的视野仍然是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有了以互联网作为联络的平台,才能逐步消除供销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等,实现多样化需求与多样化供给的高效链接。

李庆雷与娄阳在《旅游共享经济的十个特征》中提出旅游共享经济还具有去中心、轻资产、跨文化、强渗透、微就业、高估值、可持续等特点,但这些特点都是在前三个主要特征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重使用、非标准、大数据是共享经济的最根本特征。

二、发展旅游共享经济的必要性分析

旅游业主要由“吃、住、行、游、购、娱”构成,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旅游业提供的服务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共享经济影响着各个产业的各个方面,尤其使第三产业的消费供给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它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影响着旅游企业的固有商业竞争模式。

在交通方面,中国已经紧跟国际的步伐,继Uber进入中国市场之后,中国的投资者也被共享经济的优势所吸引,相继出现了多个出租车共享平台,如PP租车、天天用车等,但是发展最快的是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虽然严格意义上说滴滴打车和快滴打车并不属于共享经济,但是却是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产物,在中国,出行方面对共享经济的反应最为迅速,大众已经接受了私车共享。但是,这种私车共享在中国带来的弊端也不容小觑。自从滴滴打车等进入市场,出租车市场收到挤压导致竞争加剧,私车共享虽然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和优惠,但是其安全性一直受到质疑,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和政府等各方的努力。共享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后,旅游者不仅可以选择打车、拼车、专车服务,甚至还可以分享闲置房车,闲置私人飞机,闲置游艇等服务。总的来说,共享经济引起的租车行业的一系列变革不仅方便了游客出行,使游客在到达目的地之前便能合理安排行程与时间,大大减少等待的时间成本,更能在有限的经费预算内获得更多的旅游体验,和车主同伴等建立长久的社交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