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积极分子自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积极分子自述范文1
1.1技术融合特征
这里所说的技术融合特征,主要是指电子技术与创新知识相互融合。由于电子技术产业具有不同于传统产业的特殊性质,它的创新也特指知识创新,体现在将电子技术与创新知识有机融合。这表明电子信息产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必须在电子信息的创新过程中加入科学知识研究这一环节,否则,该产业会因为失去知识基础而在竞争中处于被动位置。同时,创新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研究者要在创新的过程中交流并分享知识,以此作为电子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在当前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一个电子技术企业要想真正强大起来,不能仅仅依靠模仿创新或技术引进,而是应该依靠自主创新成为真正的强者,因此,企业只有将电子技术与创新知识相结合,才能取得技术上的突破,进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占领主动位置。
1.2技术创新周期短
电子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这是由不断提高的产品需求所决定的。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不断更新,价格也不断降低,这给软件开发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电子产品市场空间的不断扩展也使得电子技术的创新速度不断加快。另外,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全世界各个企业可以同步思考并同步研究,再加上风险投资的介入,使得高科技产业化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更加缩短了电子技术的创新周期。
1.3具有阶段性
电子技术的创新过程包括基础电子技术研发、电子技术应用研究以及电子技术产业化三个阶段,但是每个国家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所经历的创新阶段也有所不同,如有的国家处于原始创新阶段,还有的国家处于集成创新或引进吸收技术再创新阶段,这些不同的创新阶段体现了各国创新能力的不同。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基本都处于原始创新阶段,这些国家拥有大量的高新技术创新人才并掌握先进的电子技术创新知识;日本、韩国这类较为发达的国家经历了引进技术再创新的阶段,其通过大量引进欧美国家的先进电子成品,进行拆解分析,破解其中的核心技术并积累原始技术进行再创新;我国目前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由于电子技术高端人才的不足和电子技术基础研究环节较为薄弱,我国在电子技术的创新工作上并没有什么卓越成绩,这使得我国至今仍处于引进技术、经验积累的创新阶段。由此可见,电子技术创新的阶段性特征对各个国家电子技术自主创新路径的选择有重要影响,我们应该对我国当前所处的技术创新阶段有一个明确认识,从而正确选择技术创新路径。
2提高我国电子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2.1加强创新方面的投入
要提高我国电子技术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加强对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这类投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增加技术研发投入;
②加强人才投入。其中,技术研发投入是一种基础投入,目前我国在对电子技术的资金投入中,电子元件工业行业和电子计算机工业行业的技术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还没有达到1%,技术研发投入的严重不足直接导致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要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最有效的办法是直接增加技术研发投入,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资金支持。在资金的来源问题上,一方面,政府可以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帮助企业减轻其在自主创新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和资金负担;另一方面,政府可以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发展风险投资或向银行贷款,最终建立起以企业自主筹集技术研发资金为主,银行贷款和社会投资为辅的资金投入机制,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营造稳定的环境。加强创新投入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人才投入。电子技术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工作人员的专业要求也很高。一个真正强大的电子技术企业往往具备一支优秀的科技人才队伍,这给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证。因此,企业需要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并积极引进优秀的科技和管理人才。另外,政府的支持也很重要。比如,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来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还可以对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研究项目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等。除此之外,各级地方政府还可以充分了解本地的人才需求,采取相应措施来协调各大院校及科学院的人才培养,用地方之间交流合作的方式解决人才需求问题。
2.2加强专利保护与成果转化
电子技术产业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就是技术要素,每项技术创新和研发都是创造者的专利,所以政府应该对技术创新成果的专利权予以重视,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以及行政手段对创造者的研究专利进行保护。近些年,虽然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由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不理想等原因,很多通过技术创新研究得出的成果转化为最终产品后并不是很受欢迎,所以,当前企业应该完善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机制,通过多方合作,使创新成果实现良性转化。
2.3加强对外技术合作
在对外部资源进行获取时,我国应与其他发达国家加强技术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创新理念。在进行技术合作时,应采取多种有效的合作机制,比如企业技术联盟、跨国并购等。企业之间进行技术联盟,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分享联盟成员的特有资源,实现技术创新能力的整体提高。跨国并购则可以迅速、有效、直接地提高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鉴于我国电子技术产业现有的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应该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创新模式,加大先进技术引进并消化吸收的力度,充分利用我国电子技术产业的后发优势,有效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电子技术产业之间的差距。这样不仅可以缩短我国发展电子前沿技术的时间,还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使得相关资源在被我国引进并消化吸收的过程中,更好地为我国电子技术的自主创新提供服务。
2.4加大政府资金投入
虽然我国政府对电子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但是这部分资金投入占政府财政支出的百分比却在逐年缩小,这说明我国政府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持力度仍不够。所以,政府应该增加对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资金投入力度,特别是提高电子技术创新投入在财政支出总量中的比重,这不仅仅是资金投入多少的问题,而是展现我国对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关注和重视,从而为行业的发展鼓舞信心并指引方向。
3结论
积极分子自述范文2
关键词:数字;发展;电子技术;应用
0引言
数字电子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重要作用,已经开始普及了。在现代化社会中,对于数字电子技术的出现,是推动这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的里程碑。无论现在或未来的发展中,数字电子技术都应该继续更新换代,不断研究出更好的科学技术,顺应市场需求,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进而推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
1数字电子技术的概况
数字电子技术以各种集成器、各种系列门电路等性能为主要研究领域,以明确其应用范围和作用。在电子技术中,可将其分为数字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前者具有独特的优势。模拟电子技术中的信号具有多样性的波形;数字电子技术可以很快的接收和处理信号,因为信号的波形有低电平和高电平。模拟信号的波形主要是由连续的信号组成,在信号集成和采集时易受到各方面的干扰,信息误差较大;数字信号采集信息的精准度较高,通过对两种波形进行编码后,可避免干扰。数字电子技术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将会是信息化时展的主要动力,数字电子技术将会与模拟电子技术相互融合,产生出一种新型电子器件,从而提高电子器件的功能。针对现有电子器件噪声大、使用期限短和可靠性差等劣势,在未来的发展中,通过数字与模拟电子技术的结合,可有效解决传统电子器件中的问题,对电子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数字电子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总是以电子电子设备为载体,与电子设备同步发展。随着网络化进程的加快,电子设备的普及,电子设备更新换代的加快,数字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字电子技术是构建网络技术高速的核心技术,也是为今后科技发展提供基本的技术支持。近年来,数字电子技术迅猛发展,市场需求量大,技术越发成熟,带动了经济水平,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国电子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使数字化发展建设水平不断的提升,在电子产品的应用中技术不断创新,提升产业化发展道路建设。这种技术上的创新能够扩大应用范围,在大规模的变编程辑器的应用上实现了突破。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下半导体技术的工艺水平已经发展成为深亚微米技术。同时,芯片的集成高度也达到千兆位,时钟频率也正在向千兆赫兹以上发展,数据传输位数甚至达到了每秒几十亿次。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将实现电子系统集成电路系统化专业化水平的不断完善。数字电子技术将面临着突破——SPGA在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提升电路技术的应用,这是信息时展最为显著的表现。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实现了自身与模拟电子技术的融合,这是新型电子器件研制发展的重要方面,能够强化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是电子器件性能提升的关键问题。数字电子技术与模拟电子技术的融合,改变了传统电子器件性能,推动了新型电子器件的发展。传统电位器噪声大、使用寿命短、可靠性差,而集成了EEROM、电子开关和线性电阻技术数字电位器因改变了传统电位器的机械结构,实现了传统电位器的性能转化,优化产业发展。
3数字电子技术在我国的应用
数字电子技术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并且实现了信号的数字化发展,人们对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关注。
3.1基于USB总线的“微波功率测量计”
USB总线微波功率计是数字电子技术应用最为明显的表现。将数字电子技术应用于虚拟仪器中,结合相应的软件设计,开发出USB总线微薄功率计,以实现对微波功率的采集测量与传输。该微波功率计由USB通信接1:3、微信号检测电路等组成功率探测器。在探测器采集到相应的微波功率信号后,第一,由已烧写程序的微信号检测电路芯片对采集信号进行去噪、求差值和累加等操作,第二,对信号数据进行固件程度修改。第三,USB通信接口通过链路将处理好的数据信息发送到上位机,再由上位机程序来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3.2在“雷达接收器”中的应用
雷达接收机是数字电子技术成熟发展的体现,并且这种应用已经发展到对精密设备的影响。雷达接收机是军民两用的高精度电子设备,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实现工作的高精度发展。将雷达接收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这是工作频段灵敏度提升的最佳表现。将信号转化为数字化能够降低噪音,抑制混放电路和I/Q解调技术的研发,这是数字电子技术发展应用的基础。比如放大器和抑制混放电路都需要数字变频和数字滤波技术,都是数字电子技术应用过程中技术强化的表现。
3.3数字电子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
3.3.1数字电子技术的特征
①时效性:在社会的发展下,市场需求的同步增加,技术科技越来越发达,网络普遍存在,对于时效性的作用就越强烈。网络需要监督施工,保证按期完工,否则会出现滞后性,对于市场、企业和投资者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网络作为一个信息接收发送的平台,具有很多重要的特点。网络的共享性和开放性实现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在网络中一般比较常对信息的搜索,能够及时的获取交流和信息,使得获得的信息更加及时,并且节省了很多的资源。网络与报纸杂志相比,网络信息的获得随着网页的刷新就能获得最具有时效性的信息。②信息的综合产播:信息综合产播方式的实现是网络最大的一个特点。信息的传播需要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才能使信息的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变得更加丰富,从而使用户能够有一个更为具体更为详尽透彻的信息了解。③沟通速度快捷:由于网络上,信息的来源、形式和内容都是比较多样化的。用户通过计算机网络能够及时的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体进行信息的接收和传递。加之数字电子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迅速快捷。
3.3.2数字电子技术在网络的重要性
数字电子技术在网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信号的数字通信,因为数字信号抗干扰能力很强,因此其他声音不会对其造成干扰,第二,设备的占地空间随着储存和交换的过程趋向集成化的过程而减小了,使得综合的数字网在宽的信道频带影响下更加容易形成。因为计算机和数字信号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他们具有这个共同点,并且计算机能够更加便捷的储存、交换和处理数字信号,所以,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实现通信网络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然后,数字信号具有比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因此在长距离传输以及质量较好的信息传输上有比较大的优势,同时数字交换可以用来进行相应的处理,能够更加便捷的进行网络信息的加密,这是因为数据的加密与解密在简单的数学逻辑运算影响下变得比较简单。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在应用科学中的应用是最广泛的,网络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造成了一定的变化。综上可以看出,数字电子技术在网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3.3数字电子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
第一,数字电子技术可以对模拟信号转化,适应数字信号的需求,起着重要作用。这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数字电路系统的技术应用。第二,要提升网络对信号的处理能力,必须强化数字电子技术应用,并且在这种作用机制下实现网络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因此数字电路处理在二进制代码的处理过程中较为方便,并且还能够对其他系统产生一定的干扰性,影响系统的正常性运转。信号的加密处理在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中,可以提升安全性,防止被其他因素干扰,方便储存。第三,数字电子技术对信号进行处理需要明确信号类别,这样根据信号的性质进行量化处理,同时在抽样中针对信号的同一类别进行分离,是信号离散取值的重要步骤,能保持信号连续性。第四,网络中采用数字电子技术能够强化对网络信息的处理效果,实现对网络信息优化发展。这是推动网络信息传输效率强化网络建设的重要措施。数字电子技术既能够实现数字通信的发展,又能够保证通信的安全性,将网络系统中的信号形成电子网络系统,方便对信息进行处理,提升了工作效率。
积极分子自述范文3
关键词:分子;共振;废水;电磁波技术
引言
共振是将很小的周期振动产生很大的振动现象,为整个系统提供和储备更多的能量。目前,共振已从宏观的机械物体,发展到现代的微观分子共振技术,分子共振是当今社会研究的热点之一。分子共振是通过电磁波技术使得分子在物质内部不断运动,但不改变其分子本身的结构,被科学界应用于工业生产、食品行业及环境保护中[1],具有不直接接触材料,高效快速的加热功能。其中吴振宇[2]等人分析了污泥脱水技术的现状,电磁波污水处理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研究。霍莹[3]等人利用了微波技术分析了废水的试验研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但是目前微波技术仅限于实验室研究成果较多,而在实际的污水处理中微波处理的效果还需进一步完善,以达到废水处理的排放标准,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是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1分子共振
1.1分子共振原理由共振现象可知,自然界中的物体能够在某些特定频率下,比一般频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动。对于分子本身,同样具有共振现象,即分子也具有特定的固有频率,若对某种分子传递一种接近其固有频率的电磁波,分子的固有振动和外界传递的振动便会相叠加,分子在这种特定频率下发生剧烈的振动,振动幅度达到最大。1.2分子共振技术的应用分子共振技术在核磁共振中能够有效探测生物体内的结构和功能[4],现有分子共振技术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水分子共振技术,另一种是非水分子共振技术。该技术主要应用在磁共振影响技术中,其中水分子的成像是通过间接性方法表示水分子的中子,这与生物内部的分子探针成像方法不同,生物体内的成像方法具有双重作用,主要采用核磁共振的过程改变水分子,并由分子探针改变生物内部相关联的分子形成过程。非水分子主要是化学位移的成像,通过核磁共振在生物体内的有关化合物作为探针,将化学位移成像的方法测定体内分布。分子共振技术还应用在金属镀件上,通过电磁波促使分子发生共振现象,在金属原子的内部发生振动,使得金属产生热量。在常见的铝合金分子共振化学镀中,引入波长与镀液几乎相近的电磁波,使得化学镀镀液分子发生共振,引起镀液温度升高,从而达到施镀温度,随着电磁波作用的不断增加,氧化还原反应将会发生在镀件表面上,得到金属离子。因此,形成镀层的新型、节能、高效化学镀工艺。分子共振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微波技术中,使得水分子频率与微波炉的频率相当,其中水分子的频率为2.5×109Hzz,微波炉的频率为2450MHz,从而使得振幅最大,通过分子在变化的磁场下运动产生热量,使得温度快速上升,达到加热的目的。
2废水处理的机理分析
2.1废水废水在物理和化学指标相对于可利用的水发生改变而无法直接被利用,需要经过净化、制纯处理等措施才能再次被利用的水。人类生产生活中无时无刻在产生着废水,如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等。以前,由于废水处理技术的限制,大多废水被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和土壤,造成了巨大的污染。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废水净化和制纯技术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废水得意进入专门的污水处理工厂进行处理,以使其再次利用,避免污染环境。2.2电磁波分子能量的变化电磁波分子的能量变化是通过电磁波对极性分子的热效应,若双原子分子都是刚性转子,分子动能为从上式中可知,分子的质量和运动速度不同,则分子的动力也不相同。从分子的电性角度来看,在没有外电场时,大量分子的偶极矩的总是为零,不会产生热量。当有外电场时,分子的偶极矩不为零,其分子运动加剧。理论上认为分子的动能最大时,其热效应最好。电磁波的不同频率对不同分子的影响也不相同,从而使得电磁波引起不同分子达到反应的最佳能量状态的频率不应相同。因此,分子要达到共振频率,则需要一个合适的电磁波频率。2.3水分子共振能量水分子的相互夹角为104.5º,两个O-H键组成极性分子。可将每个水分子看作一个谐振,假如谐振的质量为m,间距为a,第n号振子的位移为nS。若只考虑两个振子间的相互耦合,其相邻振子的作用力[5]为因此,可以将水分子作为共振波来处理研究,水分子中氢和氧之间的电子形成一个共价键,由于氧一侧的电子分布更近,则更需要电子,从而形成了氧一侧带“-”电,氢一侧带“+”电。在正常情况下,水分子处于混乱无序状态。当在水分子上加上电场时,水分子将会定向排列,若在变化的电场作业下时,水分子将会通过偶极矩作用下转动,产生大量能量。如果电磁波的频率达到水分子的频率,即可实现共振,国外学者已经得出正常水在25℃的谐振频率[6],促使了电磁波技术的发展。2.4废水物分解过程采用电磁波技术将废水中的废弃物生成沉淀,使其废水得到净化的目的,是目前废弃物处理的新型领域[8]。废水的分解过程如下:
3微波技术处理生活污水工艺改进
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其中生活污水属于日常影响最为重要的部分。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淀粉、脂肪及尿素等物质,生活污水中的洗涤剂不容易被生物分解,磷极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生活污水中含有多种病原体,每毫升中有几百万细菌,PH值在6-9之间。采用微波处理生活污水是通过微波与添加剂的作用下,使其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生成不可溶解的沉淀,将气体从水中分离出来。生活污水中难解的是有机污染物,通过微波和添加剂的作用下,分解成大块絮团沉淀和小分子,磷转化为磷酸盐沉淀,氨氮转化为氮气。但是在目前现有的微波技术处理生活污水中存在一次性微波处理效果不明显,仅限于实验室的有限量的生活污水的处理,排放的标准未达到要求,尤其是废水所含成分不同时,所需微波处理的时间不同,电磁波辐射的不均匀,使得废水达不到净化目的。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微波技术处理的生活污水的能力,对微波反应器的废水进行二次处理,具体的微波处理工艺如图1所示。
4结论
积极分子自述范文4
关键词:手机;电子书;版权
中图分类号:G23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5-0108-02
近几年,我国的手机普及率逐年增高,利用手机上网的人也越来越多。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今年一月份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研究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03亿,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从2009年的60.8%提高到了66.2%。正是由于这一庞大数量手机网民的存在,使手机电子书作为一种新的出版产品,在如火如荼地发展。
对于手机电子书,目前还没有严谨的概念。一般认为,手机电子书就是通过手机阅读的电子书。我国的手机电子书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潜力巨大。目前手机电子书有三种形态:一是通过互联网将网络上的手机电子书下载到电脑,然后再放入手机中进行阅读;二是在互联网上用阅读软件下载或者直接在线阅读;三是通过手机上Web网络在线阅读。本文所谈的手机电子书主要是指第三种。
目前,我国的手机电子书已经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它究竟有哪些优点呢?
一、手机电子书的优点
(一)便携性和快捷性
手机电子书和以前的电子书阅读设备相比,其最大优势就是携带方便,而且作为移动通信工具,手机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随身携带的物件。人们可以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拿出手机电子书阅读。
同时,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相比,手机电子书更新的周期短、速度快。不管是专门的手机电子书网站,还是内容提供商和电信运营商共同经营的阅读基地,他们更新内容都十分频繁,这样更有利于读者在短时间内拥有更多的选择。
(二)低成本和环保性
手机电子书的出版不需要纸张、印刷以及物流的参与,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成本。读者也不必花费时间到书店购书或者网购图书等待送货。有了手机电子书,读者只需要打开手机搜索出自己喜欢的电子书,然后付费阅读。这个过程同样也为读者省去了高昂的购书费用。通常读者只需要花费纸质图书价格的十分之一或者更低的成本,就可以阅读到同样的手机电子书。
(三)易支付性
传统的纸质图书经常会遭遇回款问题,而手机电子书完全不存在回款难的问题。由于手机本身就是计费工具和支付工具,手机电子书的付费问题非常简单,读者一旦确定购买某本电子书,费用将由电信运营商直接从读者的手机话费中扣除,支付问题瞬间就可以得到解决。
手机电子书的优点虽然不少,但目前手机电子书整体市场并没有进入活跃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二、手机电子书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手机本身的特点限制
由于手机的低分辨率,上面呈现的字体较小,在狭窄的手机屏幕上阅读不是很方便,特别是对一些中老年人群来说。同时,手机电子书每页的内容有限,读者需要不停地翻页才能获得更多内容。以上这些缺点是由手机固有的特点决定的。但是随着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和手机技术的发展,以上缺点也将得到改善。
(二)手机电子书内容粗糙
目前我国的手机电子书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在内容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手机电子书在内容上多以玄幻、言情、武侠、都市、青春类居多,这些内容更像一种快餐,更有不少的内容以欲望的描写来博得读者眼球,这些浅阅读的内容加速文化垃圾的累加,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利于整个社会文化的进步;二是审核不严格,有的甚至没有经过审核就直接面对读者,以至于手机电子书中错字别字比比皆是,内容粗糙。
(三)版权问题
和传统出版一样,手机电子书的发展也面临着版权问题。在搜索引擎里输入“手机电子书下载”,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很多家相关网站,有些手机电子书可以完全免费下载,有的是消费积分才能下载。但无论哪种方式,手机电子书作者并不能从中受益,作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日益严重的盗版,严重影响到创作者和出版商的积极性,从而威胁到手机阅读的质量。
(四)盈利模式
目前的手机电子书的盈利模式基本上是下载付费模式,这一盈利模式几乎完全由电信运营商控制,出版单位处于弱势地位。尽管出版单位在内容制作上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成本,但获利微小。据了解,现在下载一本手机电子书通常为两元,个别的为三元,出版社与电信运营商从中分成,而出版社的利润最多只能拿到四成,有的甚至更少,这严重挫伤了出版人的积极性,也阻碍整个手机电子书产业的发展。因此,手机电子书的出版需要一个能够实现利益平衡和持续稳定的盈利模式。
三、促进手机电子书发展的对策
(一)优质的内容资源是保障
通常讲的“内容为王”在手机电子书的发展中一样适用,打造优质的内容资源是手机电子书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点。手机电子书的内容是整个产业的核心,没有优质的内容资源,也就没有众多、持续的用户下载并阅读手机电子书。内容资源是支撑起手机电子书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已有多家出版单位参与到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这一内容资源平台上,但所提供的电子书一般仅局限在吸引眼球的言情、玄幻、都市、情感类的图书上,重点图书很少列入手机电子书的出版行列。因此,要想获得更多的手机用户读者,出版单位应该对手机用户进行更准确的市场细分,根据用户的地域、年龄、职业以及兴趣爱好的不同,为用户推荐不同种类的手机电子书,而不是为了追求眼球经济,一味地制作言情、玄幻等手机电子书。
同时,内容的管理也是手机电子书的重点,我们需要对手机电子书的内容进行监管,并制定相关的呈现格式标准。改变以往手机电子书在内容和版面格式等方面存在的缺失,减少手机电子书中的低级错误。
(二)盈利模式多样化
目前的手机电子书的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仅靠与电信运营商从中拿少部分分成,对于出版社来说没有很大吸引力,这样的盈利模式对于手机作为“新媒体”的优越性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我们需要建造手机电子书集成和交易平台,形成可靠的手机电子书盈利模式。
从国外手机电子书的发展经验来看,手机广告将是未来手机电子书最大的赢利点。与互联网相比,手机广告的针对性、有效性将会大大增强。通过WAP技术,电信运营商对手机用户、客户群的划分可以做到极其细致和专业,这样,在用户定制基础上对广告投放的种类、数量、投放时间及区域均可得到比较好的控制,广告的投放能够达到强针对性、低产量、高产值,为不同用户提供切合其需要的不同增值服务。
此外,手机电子书的盈利模式还要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出版商参与手机电子书制作的积极性,并为之提供持续的动力。
(三)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
目前国内有多家手机电子书运营平台,如中国移动的手机阅读基地平台,中国联通手机阅读基地平台,以及番薯网,中文在线等。由于内容的传送及商的技术限制,他们的格式标准不统一。手机电子书的内容格式、通讯协议、接口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性,特别是在内容格式上缺乏标准,形成“楚河汉界”,让消费者颇为头痛。
标准不一致会增加手机电子书读者的阅读成本,不利于整个行业内容的交换和整合。因此,统一的行业标准是这个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证。当务之急,我们需要开发设计文档格式转换软件,建立标准的数字内容格式转换生产线。
(四)做好版权保护
手机电子书的版权是内容得以成为产品的法律前提,只有做好版权的保护,手机电子书才能获得相应的市场价值。
版权保护是手机电子书所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到作者或者出版商,首先是要确定手机电子书的著作权人;其次是签订相关合同,约定出版社具有什么权利,明确手机电子书版权的著作权人和版权的人,让作者有一个好的利益保障。
另外,我们还需要做以下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版权交易平台,让著作权人在这一平台上便捷、自由地交易版权;培养读者的版权意识,使读者逐渐认可版权、尊重版权;建立有效的版权监管平台,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加强行业自律,减少盗版的发生;努力发展数字版权加密保护技术,保护手机电子书不被盗版和侵权;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共同保护版权,切实保护内容提供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孔辉.手机阅读的生成、功能及前景展望[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2).
[2] 3G时代的十大移动互联网应用[EB/OL]., 2011-03-08.
[3] 刘荣.手机传的四大瓶颈及突破对策[J].编辑之友,2007(5).
[4] 史历峰.规范技术标准 用版权助推电子书大蛋糕[EB/OL]. ,2010-06-12.
[5] 白晓晴.手机阅读市场前景探析与发展建议[J].产业经济,2009(11).
积极分子自述范文5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系统; SCADA; FTU; GPRS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我国配电网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中性点不接地,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不高,使得我们在配网自动化建设中面临这样或者那样的难题,其中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配电系统自动化如何从传统的“多岛自动化”走向系统集成,如何使这些系统能真正在城市配电网中发挥相应的作用。
1、系统功能及架构方面
1.1SCADA/DMS平台
SCADA/DMS平台是配电系统综合自动化的核心和基础,它除了完成SCADA/DMS功能外,还承担整个系统的纵向(实时层)和横向(管理层)的集成任务。
SCADA中除传统的功能外,还增加了一些扩展的SCADA功能,如保护的远方监视、投切和定值修改,故障录波数据的收集等。当然,如果配网的规模较小,由变电站负责的环网控制,也可改由主站的SCADA/DMS平台来完成。
DMS应用软件方面,除传统的网络拓扑跟踪着色、负荷预报、配电潮流、短路分析、网络重构、故障恢复控制、操作票、投诉热线处理等外,还把负荷计费管理、电力市场等应用包括了进来,统一优化管理,授权分工使用。
1.2主站、子站方式的比较
面对越来越多的应用,配网自动化系统本身的实时性要求就较高,传输信息量较大,通信网络结构复杂,如果我们采用无子站方式,所有功能由主站负责,大量的信息需要主站处理、分析判断,主站的负担很重,对整个系统的实时性有较大影响,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一旦主站系统出现故障,将影响整个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更重要的是,在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提倡“优质服务”的今天,任何一个由城市配网自动化系统导致的影响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事件,都有可能将我们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让子站分担一部分主站的功能,减轻主站的工作量,而主站对各子站不能单独处理的工作进行总协调。
子站主要负责的功能有: ①可以自主检测、隔离故障和恢复正常区域的供电。这比通过主站来处理要快捷,而且这种分布式的处理模式比集中到主站处理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可靠性;②子站还承担对本变电站与馈线上各类终端的通信管理,从而减轻了主站通信管理和信道的负担。由于在变电站设置了子站,它和变电站的调度终端RTU可以合并或联网,变电站到主站的信道也可合二为一,这样配电自动化系统就与调度自动化系统集成在一起了。
面对日益增长的用电量,一座又一座变电站崛地而起,这同时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子站将通过多重通讯方式接入到我们的主站系统中来,因此,配网自动化系统通信设计、建设的成败将直接影响日后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质量。
2、通讯方式的选择(主站/子站、子站/终端、TTU和集抄,GPRS)
一般来说,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网络结构主要分为主站、子站、终端设备3层。
2.1主站与子站之间
在主站与子站之间,由于信息量大,要求高速可靠的通信通道,节点及其功能的增长日渐加快,庆幸的是,现在类似SDH的通讯产品已不再高不可攀,更重要的是,由于SDH的模块化设计,日后诸多功能的增加,想加什么就只要购买相应模块或板件即可,这不仅仅节约了一大笔费用(电源、柜体、人工等);更重要的是,SDH的多向通讯方式,可以在子站与子站之间,主站与子站之间形成多向多个环网,在某一方向出现问题的时候,通过简单的调纤就能及时解决,这就像我们电网中的备自投一样能有效保障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
2.2 子站与终端之间
该层的通讯特点为数据量小、可靠性高、通讯距离远。光纤通讯网络相对于有线及无线而言,投资要高一些,但光纤通讯可靠性高,技术成熟,而且目前光缆及光纤收发器的价格也能接受。光纤网络采用双环自愈环网。 子站与FTU之间形成的通信网络,各个通信节点的距离较短,很少超过3公里,多模光缆传输距离在5公里以内,完全能够满足要求。具体做法是: 利用光缆的4芯构成内外2个环,方向相反,在子站放置一个光纤收发器,子站也是环网上的一个节点。子站光纤收发器与串口通信服务器相连,再将通信服务器连接至交换机上。
2.3 TTU和集抄的数据
TTU和集抄的数据实时性要求不高,可以利用屏蔽双绞线将TTU和集抄连接至附近的FTU。利用屏蔽双绞线连接TTU和集抄可以大大节省投资。从以往的工程经验来看,对于TTU与集抄的数据的处理,我们不应采用将配变仪和集抄的数据通过高压载波送到子站的方式,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网络重构及线路故障时会对高压载波通讯造成影响,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
所以TTU和集抄的数据应通过FTU转发,FTU负责附近TTU和集抄的转发,范围为2公里。FTU不进行数据解包工作,仅作为数据传输的通道。这种方式避免TTU和集抄作为一个单独的系统,不需要建立另外的一套通讯网络,可以节约投资。另外,将TTU和集抄加入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为配电自动化某些功能,如负荷预测等提供计算依据。同时,我们应当注意到TTU和集抄通过FTU转发,由于通信方式为Polling方式,当TTU和集抄数量多时,后台轮询一周的时间就较长,从而影响了系统收发数据的实时性。这时,如果要求实时性要求较高,集抄部分集中器与终端之间可以采用低压载波,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有线方式。
2.4 GPRS通信方式
(1)通信的可靠性。
GPRS终端设备由通讯口、传输模块、一个短小的天线组成,工业级的站端设备完全能满足户外使用的要求。GPRS自2001年运行至今,运营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运行维护,网络非常可靠。
(2)通信的实时性和双向性
GPRS网络接入速度快,支持中、高速率数据传输,可提供9.05―171.2k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每用户),能在0.5 ―1秒之内恢复数据的重新传输。每个TDMA帧可分配1到8个无线接口时隙。时隙能为活动用户所共享,且向上链路和向下链路的分配是独立的。GPRS的设计使得它既能支持间歇的爆发式数据传输,又能支持偶尔的大量数据的传输。
每个终端设备仅采集电压、电流、开关分合位置,主站仅发送遥信、遥测、遥控、遥调指令,每次数据传输量在10k之内。GPRS网络传送速率理论上可达171.2kbit/s,目前GPRS实际数据传输速率在40kbps左右,能满足数据传输速率(≥30kbps)的需求。并可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通过GPRS运营商对APN专网内的TDMA帧多分配无线接口时隙,保证数据传输实时通畅。
目前,国内的配网自动化系统还没有采用GPRS通信方式,但是GPRS无线通信方式已在配电变压器综合测试系统、负控系统等系统中大量应用。随着现代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特别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的运行,无线通讯能够提供更高的通信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无线通讯将在电力系统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当强健的通讯网建成后,我们的配网自动化系统如何在日常的运行中来发挥它的作用,如何对故障进行定位,并将故障点隔离,最终及时恢复供电呢?
3、故障的定位、隔离和恢复供电
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类似,带通信的环网故障识别和恢复控制系统,控制分段开关的开合,称为馈线终端装置FTU的控制器具有支持SCADA的功能。除了故障时依靠远动功能免除试投实现一次定位、隔离和自动恢复供电外,正常时还兼有收集环网节点电工信息、控制分布电容投切、以及合理选择开环点用以降低网损等功能。一般来说,故障的处理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就地控制的馈线自动化,主要是电压型就地隔离故障(重合器)和电流型就地故障隔离(断路器);另一种是具有通信集中控制的配电自动化,主要是指配电主站参与的故障处理(普通负荷开关)。
根据配网拓朴结构、通信网络拓朴结构和系统的运行方式,决定配电主站和子站的故障诊断、隔离和供电恢复功能的合理分布运行。当运行方式发生变化时,主站根据系统运行方式对每个子站在线故障诊断、隔离的约束条件,即:在子站所辖区域内的某个馈线区段上,如果子站诊断出馈线发生故障,子站必须先检测出故障线路和故障区域,然后根据主站对子站的约束条件,决定是否对子站所辖区域的故障馈线进行故障隔离和局部负荷恢复,最后将故障信息上报主站,主站根据全网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确定故障定位和隔离方案后,下发给该子站和与之相关的其他子站,各子站去执行由主站确定的隔离方案。
此外,对故障区间的隔离与定位及电源侧非故障区间的供电恢复,DAS系统根据不同的终端类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分就地式与集中式两种),而负荷侧非故障区间的负荷转移、故障区间解除及恢复送电、原供电网络的恢复等操作,由配电主站系统智能生成最佳负荷转移决策的操作票,并自动进行负荷转移。
结束语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采用传统的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建设维护模式,基本无法保证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所以,我们认为要从三个方面指导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首先,配网自动化的建设首先要考虑实用性,重视使用和运行维护,不能只重视系统建设,但不重视系统的使用和运行维护。其次,设计规划层面要中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相结合,主站系统的建模要采用各部门统一建模,模型维护等由配网自动化项目管理组来统一实施,一定要有长期持续不断的建设和维护,不能有一劳永逸的思想。最重要的是,配网自动化建设要能够支撑OMS、95598和应急报修等要求,各应用子系统的集成,应以整体综合优化为基础,力求信息共享、功能互补,并随技术的进步而提高其集成度,满足为调度、集控和生产管理等使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Luobin.A new merbad of noise sup―pression for on line monitoring partial
积极分子自述范文6
关键词:自动分类;现状;类型;文档分类;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04-1020-02
自动分类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对文本集按照一定的分类体系或标准进行自动类别标记,分类工具根据文档的信息将其分配到已经存在的类别中,也称“主题”。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页、电子邮件、数据库、聊天室和数字图书馆等电子文本成几何级数不断增长,处理这些海量数据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将它们分类。当我们浏览一个网站查找信息时,如果网页凌乱的堆积在一起没有类别供我们查找,会使我们很难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现在,大型网站都将网页分类,以方便人们浏览。比如,Yahoo就将网页放在一个巨大的层次分类结构中,通过组装维护这些类别,可以帮助人们查找知识和信息。网页自身并没有类型区分,这就需要人工分类,将网页、邮件等各种格式的文档经过文法分析都可以转化为纯文本,而自动文本分类系统可以帮助人们检查文本、判断文本所属类别。
1 自动分类技术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国外已在自动分类领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已经从最初的可行性基础研究经历了实验性研究进入实用阶段,并在邮件分类、电子会议、信息过滤等方面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1]。
国内对自动分类技术的研究相对较晚。1986年,上海交通大学电脑应用技术研究所开发的中文科技文献(计算机类)实验性分类系统。1995年,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研制的汉语语料自动分类系统。1998年,东北大学计算机系的新闻语料汉语文本自动分类模型。1999年,由邹涛等人开发的中文技术文本分类系统CTDS。除此之外,国内众多学者对中文文本分类算法也进行了深入研究,黄萱箐等提出的基于机器学习的、独立于语种的文本分类模型[3],周永庚等研究的隐含语义索引在中文文本处理中的应用[4],李荣陆等的最大熵模型[5],张剑等提出的一种以WordNet语言本体库为基础,建立文本的概念向量空间模型作为文本特征向量的特征提取方法[6],朱靖波等将领域知识引入文本分类,利用领域知识作为文本特征,提出一种基于知识的文本分类方法等[7]。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机器学习的文本分类逐渐成为文本分类的主流技术。近年来文本分类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提出了多种特征抽取方法和分类方法,如回归模型、支持向量机、最大熵模型等,建立了OHSUMED,Reuters等开放的分类语料库。
2 自动分类技术的类型
根据目的性,信息自动分类包括自动聚类和自动归类两种类型。
2.1 自动聚类
由计算机系统对待分类文本进行分析并提取有关的特征,然后对提取的特征进行比较,根据一定规则将具有相同或相近特征的对象定义为一类。自动聚类的目的是在已有信息中定义符合实际情况的类。在网站的非主要分类体系中,也可以用自动聚类的方法自动生成栏目内的类别。
2.2 自动归类
计算机系统对分类文本提取有关特征,然后与既定分类系统中对象所具有的公共特征进行相关性比较。将对象归入其特征最相近的类中。自动归类的目的是把各种信息纳入已建立的分类系统中,用于搜索引擎或网站导航系统的管理和数据更新。根据使用的技术,自动归类通常分为基于词的自动分类(词典法)和基于专家系统的自动分类(知识法)两大类,也有人将界于两种技术之间的称为基于信息的自动分类。
3 文档分类关键技术分类及方法
现有的文本分类技术主要采用3 种方法:基于连接的方法、基于规则的方法和基于统计的方法。
3.1 基于连接的文本分类方法
基于连接的方法主要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来模拟人脑神经网络,并期望其能像大脑一样地运作,一样地学习,从而产生智慧。这种方法可以实现信息的分布存取,运算的全局并行,并且可在进行非线性处理的同时具有高容错性等特点,适用于学习一个复杂的非线性映射。但是使用他学习所形成的知识结构是人所难以理解的,系统本身也不具有良好的透明性。
3.2 基于规则的文本分类方法
基于规则的方法本质上是一种确定性的演绎推理方法。其优点在于他能根据上下文对确定性事件进行定性描述,并且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语言学成果。其成立的前提是有大量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必须是人类专家总结出来的。由于必须有人的参与,这种方法侧重于知识的可理解性和可读性,对于有些统计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利用基于规则的方法可以很容易地解决。但是,这种方法在不确定性事件的描述、规则之间的相容性等方面存在一些缺陷和限制。常用的基于规则的方法有决策树、关联规则等。
3.3 基于统计的文本分类方法
基于统计的方法本质上是一种非确定性的定量推理方法。基于统计的方法的优势在于他的全部知识是通过对大规模语料库分析得到的,可以取得很好的一致性和非常高的覆盖率,对语言处理提供了比较客观的数据依据和可靠的质量保证。但由于其是基于概率的一种方法,因此必然会对小类别文本即小概率事件造成忽视。常用的基于统计的方法有KNN、朴素贝叶斯、类中心向量、回归模型、支持向量机、最大熵模型等。
3.4 经典文本分类方法
3.4.1 KNN算法
KNN算法即k- Nearest Neighbor 分类方法,是一种稳定而有效的文本分类方法。采用KNN 方法进行文档分类的过程如下:对于某一给定的测试文档d,在训练集中,通过相似度找到与之最相似的k个训练文档。在此基础上,给每个文档类打分,分值为k个训练文档中属于该类的文档与测试文档之间的相似度之和。也就是说, 如果在这k个文档中,有多个文档属于一个类,则该类的分值为这些文档与测试文档之间的相似度之和。对这k个文档所属类的分值统计完毕后,即按分值进行排序。还应当选定一个阈值,只有分值超过阈值的类才予考虑。测试文档属于超过阈值的所有类。形式化表示为:
■(1)
其中,dj∈ci时y(dj,ci)=1;dj?埸ci时y(dj,ci) 。
bi为阈值,Sim(d,dj)为文档d和dj的相似度,score(d,ci)为测试文档d属于ci类的分值。一般的,bi是一个有待优化的值可以通过一个验证文档集来进行调整。验证文档集是训练文档集的一部分,根据公式(1)可确定测试文档的类别。很显然,对于每一个测试文档,必须求解其和训练文档库中所有文档的相似度。因此, KNN方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D|ni)。其中,|D|和ni分别为训练文档总数和测试文档总数。
3.4.2 SVM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是在统计学习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机器学习方法, 该模型是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的方法,把原始数据集合压缩为支持向量集合,其基本思想是构造出一个超平面作为决策平面,使正负模式之间的空白为最大化。在解决小样本、非线性及高维模式识别问题中SVM表现出了许多特有的优势, 并在很大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如:人脸识别、手写字体识别、文本分类等。其中,SVM在文本分类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
SVM 的基本思想可用图1的两维情况进行说明。图1中,圆形实心点和菱形实心点代表2类样本,H为分类线,H1,H2分别为过各类中离分类线最近的样本且平行于分类线的直线,他们之间的距离叫做分类间隔。所谓最优分类线就是要求分类线不但能将两类正确分开(训练错误率为0),而且使分类间隔最大。分类线方程为:
x・w+b=0
在此可以对他进行归一化,使得对线性可分的样本集:
(xi,yi),i=1,…,n,x∈R4,y∈{+1,-1}
满足:yi[(w.xi)+b]-1≥0 i=1,2,…n
此时分类间隔等于2/w, 使间隔最大等价于使w2最小。满足式且使间距为w/2的分类面就叫做最优分类面, H1 , H2上的训练样本点就称作支持向量。
基本的SVM是针对两类分类问题的,为了实现对多个类别的识别,需要对SVM进行扩展。常用的SVM多类分类方法有One-vs-Res, One-vs-One,ECOC( Error Correcting Output Coding)、DAGSVM和二叉树等方法。实验结果表明DAGSVM 方法要优于其他2 种方法。Weston和Watkins[2]对SVM的理论进行了扩充,使其一次就可以完成多类分类,但是实验结果显示其分类查准率要低于One-vs-Rest 和One-vs-One方法。
4 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本文介绍了文本分类的研究背景,国内外关于文本分类技术研究的最新动态,总结了近年来文本分类研究的关键技术。文本分类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逐渐趋于实用。
但随着自动分类技术相关应用的发展,及对其需求的不断提升,文本分类技术仍有非常多的问题值得研究:可靠、有效及快速的在线分类;基于语义度量的数据模型和分类方法;缓解样本标注瓶颈以及样本数据分布带来的影响等。随着数据挖掘领域和机器学习理论、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 针对解决不同实际应用和数据特征的问题将成为文本分类相关研究,及其应用的主要突破方向和攻克难点。
参考文献:
[1] 李荣陆.文本分类及相关技术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5.
[2] 李应红.慰询楷. 刘建勋.支持向量机的工程应用[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4.
[3] 黄萱菁,吴立德,石崎洋之,等. 独立于语种的文本分类方法[J].中文信息学报,2000,14(6):1-7.
[4] 周水庚,关佶红,胡运发. 隐含语义索引及其在中文文本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1,22(2):239-244.
[5] 李荣陆,王建会,陈晓云,胡运发等. 使用最大熵模型进行中文文本分类[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5,42(1):94-101.
[6] 张剑,李春平. 基于WordNet概念空间模型的文本分类[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4):17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