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范文1

[关键词]普通高中音乐教师;专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0)08-0074-03

当前,教师专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已成为各国教育关注的焦点,提高各阶段、各学科教师专业素质则成为这项工作的核心内容。因此,研究普通高中音乐教师专业素质构成,把握其发展现状并提出改进策略,是目前提高我国高中音乐教育水平,保障高中音乐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最迫切、最关键的问题。

一、普通高中音乐教师专业素质构成

“专业素质是专门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整体要--求。”。我国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撰的《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明确地把“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列为“教师专业化”的三大标准。结合叶澜、王卓等教育专家的相关研究,笔者认为,普通高中音乐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精神和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教育教学知识技能、相邻学科知识以及健康的身心等多项素质。

(一)专业精神

“专业精神的强弱是体现+专业成熟程度的社会心理和伦理标准,是制度要求的心理内化,”它涉及关于职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问题。作为高中音乐教师,一要自觉遵守我国颁布的《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等相关法律、政策,具备良好的专业道德;二要对高中音乐教育的价值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具备坚定的专业信念;三要全身心地投入高中音乐教育教学,具备敬业奉献精神;四要对音乐课程负责,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有强烈的专业责任感;五要不断学习与高中音乐教育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水平,拥有专业追求;六要与时俱进,善于专业创新;七要注重交往,善于专业合作。

(二)专业知识技能

专业知识技能是专业的基本要素。对于高中音乐教师而言,它指教师对高中音乐学科“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和“做得怎样”的知晓与达成度,包含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的含义。

1 先进的教育理念

这是教育专业知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对高中音乐教育教学的正确认识和理解。高中音乐教师应具备五种意识:教育意识、课程意识、学生意识、服务意识、发展意识。

2 广博的专业知识

现代教育的特点要求高中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趋向综合化:既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又要打破学科领域壁垒,吸收各学科精华。在高中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中,既要具有音乐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具有音乐相关学科及一般文化知识、教育学科知识。

3 全面的专业能力

第一,高中音乐教师应具备开设六大模块课程内容的音乐鉴赏能力、歌唱能力、键盘或其他乐器的演奏能力、音乐创作能力、舞蹈表演和戏剧表演能力;第二,应具备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进行各模块教学的能力;第三,应具备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的能力;第四,应具备课外音乐活动的组织能力;第五,应具备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第六,应具备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健康的身心素质

健康是工作的保证。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鉴于音乐学科的特点,高中音乐教师除了其他学科教师要做的钻研教材、进行讲授外,还要演唱、演奏、跳舞、表演戏剧、排练演出等,这对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另外,健康本身就是一种有朝气的美、有活力的美,拥有健康的身心是高中音乐教师进行审美教育的先决条件。同时,如果教师不能把握音乐表演、音乐教学中的各种情感,将难以胜任教育任务。

二、普通高中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现状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入的音乐教育创新,包括教学理念创新、课程目标创新、课程结构创新、课程内容创新、课程评价创新。教师专业化的趋势以及全新的教育命题对广大高中音乐教师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是否具备上述专业化素质?如何应对这次改革?能否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是否落实了新课标?存在哪些素质欠缺?如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解答迫切需要开展关于教学一线真实情况的调查研究。为此,笔者深入教学一线,通过听课、与音乐教师座谈等方式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普通高中音乐教师专业素质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新的教育理念只说不做,难以落实课程标准

座谈中,教师一致认同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授课当中,受传统音乐教学定势及个人职业倦怠等因素影响,教学仍以“教”为核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缺少实践、表现、创造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很难得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仍然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方式;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等新的教学理念没有真正贯彻实施;课程目标中的“体验”“比较”“探究”“合作”流于空谈。另外,由于学校对于音乐教师的教学评价注重音乐特长生的高考升学率以及该教师在本地域的音乐表演、竞赛的影响力等,音乐教师过分重视个人音乐能力以及音乐特长生的教学,轻视普通班级音乐教学质量,这更与“面向全体学生”之课程标准相去甚远。这些现象都集中反映了高中音乐教师在高中音乐教育意识、课程意识、学生意识、服务意识等方面与新的教育理念存在着差距。

(二)文化素养欠佳由来已久,难以理解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核

据对高中音乐教师素质的调查显示,高中音乐教师的单项音乐能力较好、文化素养较差等成为普遍现象。究其原因,是由于长期以来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文化课录取分数较低及其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音乐专业化倾向等。这些教师的文化素养欠佳原本就是“先天不足”,进人大学后又往往重视单项技能课、忽视理论课的学习,重视专业课、忽视文化课的学习,其文化素养较低不可避免,难以理解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核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音乐专业素养窄,短时期内难以胜任模块化课程任务

由于高中音乐教师在其大学学习期间,普遍重视主项音乐能力的发展,因此,其单项音乐能力(或声乐、或钢琴、或舞蹈等)发展较好,其他多项音乐技能较差,尤其“创作”“音乐与戏剧表演”等相关能力较差是另一个不可避免的普遍性问题。

而任何一项音乐技能的获得和提高都需要较长的习练过程,因此,短时期内要求每一个在职高中音乐教师担负起六个模块的音乐教学有些勉为其难。

(四)消极等待、观望心理占主导,自主创新意识较差

在座谈中,部分教师认为“课改就是一阵风,‘吹’过去就算完事了”;还有教师认为,“学校校长或教育局动真格的话,这改革或许能动起来,否则说归说,做归做”;更有教师认为,“高中音乐开课率本来就不高,改与不改都一样”;有少数教师表示自己很想按课程标准教学,但不知从何做起,很需要示范课的引领。以上种种言论表明,高中音乐教师对于本次课改消极怠慢情绪严重,自主创新意识不足,严重缺少专业精神。

(五)缺乏音乐课程功能认同,教学效能感较差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影响,除了准备报考音乐专业的特长生以外,绝大多数学生只重视其他升学考试学科,轻视音乐学科。因此,音乐教师自我效能感低,职业倦怠感滋生,在实施高中音乐课程改革中信心不足。

三、提高高中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的策略

(一)由说到做,教育理念行为化

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学实践的先行价值观,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教师紧跟时展步伐的根本保障,但教育理念的行为化才是其价值得以实现的终极目标。当下最急需的是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倡的教育理念付诸实施,将文字转化为行为,将理念转化为行动。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师“只说不做”,内因是自主专业发展意识薄弱,外因则是缺乏相关的督导监控制度。对此,一是要成立国家、省、市、县、校等多级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督导办公室,监督、激励每一位教师将理念落实到教学行为中去;二是要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导向机制和保障机制,整合学校、教导处、音乐教研室等多种力量,增强指导性听课,减少评价式听课,解放音乐教师的思想,使其减轻心理压力,明确改进策略。

(二)制订校内读书报告会制度,丰富教师文化素养

每月一次的读书报告会是丰富高中音乐教师文化素养的最好方式。学校可以要求每一位教师每月初根据自己专业所需自选一个主题,之后有针对性地去查阅资料;月末在读书报告会上发言时,要求教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书中的内容或思想,并试着谈谈该内容对自己教学的帮助或启示。这样,每个读书报告人既对自己所读内容有了回顾与反思,又从他人的读书报告中汲取了文化信息与元素。应该说,这是在职高中音乐教师最好的文化素养提升途径。它既调动了教师的读书积极性,又可使教师的文化信息存储与交流达到最大化,从而丰富其文化素养,为其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文化内核奠定基础。

(三)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在职高中音乐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在职学习提高专业素养的形式多种多样。首先,高中与高等院校合作,在每年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顶岗教学时期或寒暑假期间,派送在职音乐教师到高校脱岗培训,有针对性地习练所欠缺的音乐技能。其次,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例如:在校内进行教师间的教学观摩,定期听课,分析彼此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器乐教学等课程共同合作授课;让教师在校内开展互帮互学活动,从一堂课的伴(演)奏、歌唱、舞蹈等开始学起,日积月累,每位教师在弱势技能方面都会取得长足进步。最后,从高等院校或社会的文艺团体聘请一些音乐专家指导音乐教师的技能训练,也是提高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办法。无论采用哪种形式,保证音乐技能学习的连续性最为关键。

(四)整合、精选培训内容,提高音乐教师整体素质

据调查,由于教师日常工作繁重,培训学科越多,时间分配越少,使得多数培训流于形式,结果除了学历培训后的教师学历符合了国家要求外,教师没有得到任何真正的专业发展。因此,培训课程不在多,而在是否有效,加强职后培训的实效性应列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及高中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议程。例如:全面考虑影响高中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尊重教师的主体性,了解教师的需要,使教师树立自我发展的责任意识;根据教师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特征来规划高中音乐教师的职后培训;加强考核管理,保证培训实效;培训方式多样化,采取专家讲座、专题研讨、录像观摩、课例展示、教学评析、模拟教学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时间安排可采取阶段性集中、周期性分散的办法,部分自学,部分面授;等等。

(五)提升专业情意,谋求自我专业发展

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范文2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渗透;审美教育;研究

一、前言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不仅需要向学生讲授音乐知识,促进学生音乐技能的提升,还需要促进审美教育,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由于在促进审美教育的过程中,音乐学科本身具有很大的优势,音乐教材本身具备自然美、社会美及艺术美为一体。审美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应该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发展,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让学生在掌握音乐知识的前提下不断促进审美能力的提升。因此,必须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培养。

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1.审美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德国美育家席勒提出想让一个感性的人变得理性就需要促进其审美意识的增强。在快速发展的今天,美学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美学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主张美学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渗透,美学教育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2.音乐审美教育是实现美育的关键途径在音乐教学中促进审美教育是实现美学教育的关键途径,鉴赏音乐感知音乐是音乐学习的重要组成,也是整个音乐活动的基础。在人们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对音乐本身有一定的认识,还能够产生一定程度的共鸣,能够满足自身的审美要求,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及音乐鉴赏能力能够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

三、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促进审美教育的有效渗透

1.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努力同新课标保持一致相比较其他学科,音乐学科在审美教育的渗透过程中有很大的优势,所以在促进学生审美教育渗透的过程中需要明确音乐学科的特征,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及促进审美能力潜移默化的提升,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初中音乐课程的特点,不断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不断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丰富,从这个培养目标出发,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在音乐的海洋中遨游,感受音乐的美感,学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美,这样能够促进音乐教学模式变得更加美好,在教学中将审美意识逐渐地渗透给学生。2.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美好兴趣是推动学习行为开展的动力,对于初中音乐学习也不例外,所以想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需要找准学生的兴趣点,选择具有欣赏价值的内容,唤起学生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这样在兴趣的推动下促进学生对音乐感知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时候,本身这首歌曲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当贴近,无论是歌曲的曲调还是歌词都和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贴切,在这首歌曲中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并且获得很好的审美体验。3.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体验音乐美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需要充分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带来的优势,让学生体验音乐美,只有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才能增强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新课标背景下所强调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凸显,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关键是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感悟体验音乐。但是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中,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一些情感方面的引导,所以利用创设情境法开展初中音乐教学,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产生某种情感,进而主动地学习音乐,充分感知音乐带来的美感。例如在学习《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情感,并且能够满怀深情地将这首歌曲演唱出来,强化情感的升华。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模拟一个歌曲比赛的现场,自己当评委和选手,这样在学生相对熟悉和感兴趣的情境中能够对音乐畅所欲言,充分感悟到这首歌曲的情感,真正体验音乐的美感。4.在音乐教学中促进音乐美学教育的升华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仅仅是简单地强调学生对于歌曲的演唱,很少重视审美的内涵。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多元化的美,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认知有限,生活常识有限,所以对于音乐的欣赏往往比较局限,在进行音乐审美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下手,所以需要教师不断促进教学内容的整合和优化,由于初中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能力不强,所以很难将一系列的音乐作品有机地整合起来,发现其中的联系,进而促进音乐美的升华,促进审美教育的有效性。因此,需要教师积极有效地引导,在学习音乐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分类,将具备相同元素的音乐作品放在一起,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作品中的审美内涵,拓宽对音乐审美的视角。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尝试着对这些歌曲进行对比,对比歌曲表现的内容,从而对于音乐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不断的对比、总结过程中找到审美的落脚点,促进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渗透。

四、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本身就是一门美学艺术,初中阶段作为小学阶段同高中阶段的衔接阶段,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需要侧重对于学生音乐意识和音乐素养的培养,不断促进学生审美意识及审美能力的提升,在教育方面教师需要重视音乐学科本身的特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综合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音乐教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参考文献:

[1]林秀清.浅谈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J].音乐时空,2015,(21):179.

[2].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8,(05).

[3]王丽萍.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J].科技信息,2007,(11).

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范文3

    关键字:多元智能理论;高中音乐课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随着我国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正在进行之中,广大音乐教师对音乐新课程展开了积极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也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这四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

    一、现状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教学目标不明确;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 没有兴趣的音乐课,则形同虚设。

    2.对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旧,有些教学内容出现过杂、太乱、知识无序的情况,没有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科之间缺乏综合性。

    3.对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单纯的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外在和花哨,与教学内容相脱节。而音乐的学习过程则是一种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探究和创造的过程,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人们往往采用没有突出音乐艺术特点、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教学过分知识化、理性化,重视教师的讲授,轻视学生的参与体验;重视教学的结果,轻视教学的愉悦过程;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轻视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好。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可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

    4.对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评价相一致,都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轻素质,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也增加了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多“以智商式思维”为理论依据,以纸笔测验为唯一方法的学校评价等等。

    二、以多元智能为指导的高中音乐教学对策

    教学是学校永恒的旋律,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形态,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也将进入新的阶段。由于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面对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1.在教学目标方面

    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地、有个性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只要有适宜的课程和学习环境,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课程目标应该面向全体,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具体表述。多元智能课程的目标就是符合每个学生的兴趣目标,学校重视的不是课程开发,而是人的发展。因此,笔者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即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在教学实践中,音乐作品应该贴近生活,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

    2.在教学内容方面

    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能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为理解而教。因为,教学内容可以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发展某种特定的智能,高中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觉地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音乐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多元化。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在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既包括教师的“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的“学”的方法。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还将不断出现。多元智能课程的方法就是一种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的方法。“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做到以美育人、以美感人。”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的“艺术推进项目”认为:“当我们把音乐当作一种智能来看的时候,我们所进行的音乐教育就和音乐教育课或音乐技能训练有所不同了。我们应该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表演、欣赏、创作及思考等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并理解音乐和学习的关系,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多元智能教学是通过尽可能丰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开启学生的多种智能,已达成有效乃至高效的教学目的。

    4.在教学评价方面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依据教育方针、一定的教学目标,利用可能的评价技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等做出价值上的判断,以期改进教学工作。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它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起着日益显着的作用。在多元智能的评价中非常重视真实测验。加德纳指出,我们测试学生多元智能的最好方法是,观察学生如何运用每项智能的符号系统。例如,你可以观察学生如何玩逻辑游戏、如何操纵机器、如何跳舞,或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如何处理争执。在自然的环境中,观察学生就解决问题或制作产品的方式,是提供学生在各科目方面的能力的最好情境。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改进与完善课程评价机制。评价对象包括学生、教师、教学过程三个层次。着眼于评价教育、激励与改善功能,淡化和摒弃排序、筛选等做法。

    三、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是我国近年来关注的国外教育思潮之一,加德纳把智能定位为我们今天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我国今天的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新支点;同时提出了智能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我们的教育观应该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呼唤我们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跟上时代的步伐 ,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而随之变化。鉴于笔者研究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获得了一些启示:

    1.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应该紧跟时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应该紧跟时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在高中音乐课堂中,一定要把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放在首要位置。重点培养并考察学生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初步创造的能力。

    2.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应该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并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 ——智能强项或特长,使音乐课堂教学成为发现差异、培养特长的课堂教学,从而进一步成为尊重差异、平等互助、合作探究和培养学生表现力、创造力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3.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在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关注学生情商的培养

    传统的智力概念是用智力商数“IQ”来表示的,它是可以通过测验而量化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用“MI”来表示,是发展每个学生的强项,人人成才;情商用“EQ”来表示,是个体的重要生存能力,指一个人在社会上要获得成功的情绪智能,占 80%。是对高中学生的发展与其社会生存能力的促进。因此,音乐教师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与培养,尤其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体现高中音乐课程目标显得尤为重要,这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4.学科综合是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科综合,对于深化音乐课程改革,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是一个无止境的探索过程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应该立足于我国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与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融合,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我们学生的教学实际,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而服务于我们的音乐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总主编、胡知凡主编.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范文4

【关键词】高中音乐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159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注重的是对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高中音乐的课程改革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广大的音乐教师对此也积极实践和探索,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力求总结出适应学生和社会发展的教学方法,虽然显有成效,但是仍存在许多不能适应当代需求的现实问题。对此,我在这里给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对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在学校课堂里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熏陶,让音乐教学脱离了实际,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从而根本无法做到学生音乐鉴赏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还有就是音乐这一门学科不用面临升学考试,让很多学生忽略了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阅历的限制,他们对音乐的认识往往具有片面性,不想花费太多精力去学,甚至根本不学,这也让广大奋斗在一线的音乐教师感到十分痛心,但也无计可施。而且,对于高中音乐教学的内容而言,如今的教学内容繁多而复杂,偏难,偏旧。甚至会有知识毫无头绪,无法突出音乐艺术特点的情况。音乐教学的内容没有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强。除此之外,我国普遍的音乐教学方法也有一定的弊端,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只是主动的把音乐知识灌输给学生。很多情况下,一味地追求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多样性。由于教学方法和形式太过于花哨,导致脱离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践情况。音乐的学习应该是一个感受音乐,欣赏音乐,探究和创造音乐的过程,而大多数教师教学过于理性化、知识化,过于重视对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让学生参与其中;而且看重教学效果,轻视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导致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间接的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热情,造成了不良循环,阻碍了音乐教学改革的发展。最后就是音乐教学评价现状不容乐观,由于长期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让教师们重视结果和分数,忽略了素质教育,不仅导致了教学效率不高,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不仅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引导学生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体

高中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多年以来都在不断的发展和改进。现在的课堂教学提倡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这个环节当中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但是高中生对音乐的认识还处在发展阶段,所以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需要注重对学生欣赏和创造音乐能力的培养。对此,可以从听、想、说、唱等四个方面入手。听,是了解一个作品的第一步,只有听过之后才能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在听之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基础性和思维性的问题,如这个作品的节奏和速度怎么样?它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激昂还是哀伤等。让学生有目的性的去聆听,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全神贯注的去欣赏音乐作品,还能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在不同情况下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然后,便是想了。想,是音乐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是指在欣赏音乐作品之后进行的联想和思考。通过在欣赏过程中的想,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作品中,放松心情,开阔思维,培养创造力,这也是进行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接着,就是说了。对音乐的学习和认识,不是表现在欣赏者对作品做出的某种抽象的结论,而应该是把思想和感情融入对音乐的感知以及情感的体验,让欣赏者的感受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最后,是唱。虽然说音乐是以听为基础的欣赏,但是唱也是音乐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开口唱,帮助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和形象,以行动的方式参与到学习中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印象,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三、针对性的教学,调动不同学生的兴趣

在高中音乐教材中,最多的就是优秀的民间音乐和世界经典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对于不怎么接触音乐的高中生来说,这无疑会有一定的难度。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采用灵活的手段来进行处理,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与教材里面的作品进行联系和结合,对不同演奏技巧表现出的不同演奏效果进行了解和体会,这样就可以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投入到音乐的欣赏当中,体会音乐,享受艺术。而且,我们还要从作品的本身入手,对于学生很少接触的作品,教师可以从这些作品的表现特点入手,注重对音乐表达内容的讲解和赏析。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讲述一些作品创作的故事,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还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充分体会作品的深刻意义。教师还需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只有知道学生在想些什么,想要些什么,教师才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授课。以自身的情感和热情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和谐的课堂氛围,让这份情感融入到音乐中,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真正的融入到对艺术的欣赏和学习中去。

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

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范文5

(一)音乐鉴赏教育地位的确立

普通高中教育是与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义务教育相区别的一种教育。它介于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既是义务教育的延续,又是高等教育的基石。它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深化、整体素质的提升等,都具有承前启后的功效。长期以来,普通高中都承担着“升学”与“就业”的双重任务,但这仅仅是其培养目标的外在表现形式,而更重要的潜在内涵是以育人功能来体现其存在价值的。作为具有人文素质修养和美育内容的音乐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而没能够进入普通高中教育,这应该说是历史的不幸和遗憾。

值得庆幸的是,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原国家教委终于在1994年下发了《关于在普通高中开设“艺术欣赏”课的通知》。次年,又颁布了《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将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作为这门课的两部分内容。因此,概括起来统一表述其教学目的,则主要突出了“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美术)教育之中”等教育观念。大纲还根据音乐作品、音乐知识、音乐要素、音乐风格和音乐文化的学习要求,确立了7首必选曲目(中国作品4首,外国作品3首),48首参考曲目(中国作品29首,外国作品19首),并提出了以“聆听音乐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活动中认识、理解、鉴赏音乐”等具体的教学要求。

欣赏音乐是人类重要的审美活动之一,它的人文品格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体现,它的美学内涵是人类心灵和智慧的折光。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的聆听、品味,不仅可以获得感官的愉悦和享受,而且还能使精神境界得到提升、情操得到陶冶。对广大青少年来说,音乐欣赏不仅不存在技术上的难度,而且还可以更好地体现“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指导思想,能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艺术欣赏课中音乐欣赏的开设,不仅填补了长期以来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空白,而且还突现了音乐审美教育的本质特征。此外,在开创高中音乐教育的初始阶段,因为在师资、设备和教材等方面的困难相对容易解决,所以应先从音乐欣赏切入。

总之,在开创高中音乐教育时期就应确立音乐鉴赏教育的首要地位,这样,不仅抓住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重心,符合高中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而且还突出了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原则,为以后的高中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历史功绩是不容置疑的。

(二)以音乐鉴赏为基础模块的高中音乐新课程

时代在前进,观念在变革。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音乐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本世纪初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系统工程中,高中教育在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同时,也加快了音乐教育前进的步伐。其标志性的亮点就是将音乐作为一门独立存在的正式课程,并公布于普通高中的教学计划之中。

继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公布之后,普通高中的《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很快问世。这部新世纪诞生的教学文件,蕴涵着深刻的理念变革和创新,它一方面进一步巩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等原有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注重个性发展、增强创造意识和理解多元文化等具有创造性的理念。而在内容标准等具体教学实践方面,则发展为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等六大模块。

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单一的音乐欣赏拓展为音乐鉴赏等六个部分,这无疑是一种跨越式的变化。但这种跨越不仅合情合理,而且还体现了时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其一,初中阶段的音乐新课程已经确立了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多元内容,进入高中阶段的音乐教育必须与之衔接,以保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其二,音乐的存在价值是通过感受、表现、创造等途径来实现的,仅有聆听感受的音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压抑、阻碍了学生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欲望,不符合审美教育的目标,也不是全面的音乐教育。因此,必须给学生一个完整的音乐天地。其三,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强烈地要求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和全面的人文素养,多元的音乐文化教育是时代的需求。因此,高中音乐新课程内容的拓展既有合理性,又有必然性,是音乐教育改革的可喜成果。转贴于 当然,高中音乐新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并不是各项内容简单的“大拼盘”,而是在以音乐为主体、以审美为核心理念的指导下,对相关内容进行精心选择与有机结合,是将音乐艺术的创作一表演一鉴赏等三度创造过程,从而化作音乐学科最本质的教学内容:音乐鉴赏一歌唱、演奏一创作。在此基础上,又延伸了与相关艺术的联系,构建起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园地。这种多样化的选择既满足了学生不同兴趣爱好的需求,又体现了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当然,在具体的教学时间安排方面,还不能平均分配课时,而应做到有主有从,实现重点突出的有机整合。例如,在本课程的学分管理上,音乐鉴赏的学时为36,学分为2,而其余五个模块仅有18个学时,1个学分;音乐鉴赏为必修,其它五个模块可选修一门。这些安排都充分说明了音乐鉴赏是本课程的基础模块,是高中音乐新课程的重点。

(三)音乐鉴赏教育的延续关键在于拓展和前进

从高中音乐学科建设的历史发展轨迹中,可以清楚地发现音乐鉴赏教育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这种“万变不离其宗”的发展模式是经过长期教育实践验证了的。但是,对音乐鉴赏教育的认可和延续并不是简单地重复历史经验和成果,而是在认识和实践环节上都有所拓展、有所前进。

首先,新课标将“音乐欣赏”更名为“音乐鉴赏”,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蕴涵着深刻的理念更新。尽管二者的存在方式都是通过听觉感受音乐,音乐欣赏也是音乐鉴赏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后者却包容了在欣赏基础之上的鉴别、评价,是融入了更多理性思维的审美活动,将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纳入了教学目标中,它既体现了音乐审美心理活动的全过程,也突出了学生在审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针对高中学生,更应该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

其次,这种延续和拓展还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材曲目上。根据音乐艺术的多样化,根据课时的相应增加等变化,高中音乐新课程的音乐鉴赏教育内容也更加丰富、充实。例如,西方音乐不同时期的简要历史介绍、中外通俗音乐发展简况和作品评价、音乐美学的一般常识等内容,过去的音乐欣赏很少涉及,而在新课程中都有所增加。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此外,面对当今计算机技术在音乐方面的应用和普及,音乐鉴赏课还增加了帮助学生在电脑上应用相关软件欣赏音乐的内容。所有这些,都充分验证了今天的高中音乐确实是紧跟时展的“新课程”。

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范文6

关键词:多元智能;高中;音乐

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因此,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应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积极进行教学实践,可以说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也在诸多方面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广大一线音乐教师共同分析研究。

一、高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1.对教学理念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教学目标不明确;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没有兴趣的音乐课,则形同虚设。

2.对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旧,有些教学内容出现过杂、太乱、知识无序的情况,没有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科之间缺乏综合性。

3.对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单纯的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外在和花哨,与教学内容相脱节。而音乐的学习过程则是一种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探究和创造的过程,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人们往往采用没有突出音乐艺术特点、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教学过分知识化、理性化,重视教师的讲授,轻视学生的参与体验;重视教学的结果,轻视教学的愉悦过程;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轻视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好。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可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

4.对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评价相一致,都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轻素质,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也增加了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多“以智商式思维”为理论依据,以纸笔测验为唯一方法的学校评价等等。

二、开展多元智能音乐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提出,音乐教学需要以新理念为指导。由于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面对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1.在教学目标方面

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地、有个性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只要有适宜的课程和学习环境,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课程目标应该面向全体,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具体表述。多元智能课程的目标就是符合每个学生的兴趣目标,学校重视的不是课程开发,而是人的发展。因此,笔者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即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在教学实践中,音乐作品应该贴近生活,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

2.在教学内容方面

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能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为理解而教。因为,教学内容可以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发展某种特定的智能,高中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觉地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音乐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多元化。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在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既包括教师的“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的“学”的方法。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还将不断出现。多元智能课程的方法就是一种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的方法。“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做到以美育人、以美感人。”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的“艺术推进项目”认为:“当我们把音乐当作一种智能来看的时候,我们所进行的音乐教育就和音乐教育课或音乐技能训练有所不同了。我们应该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表演、欣赏、创作及思考等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并理解音乐和学习的关系,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多元智能教学是通过尽可能丰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开启学生的多种智能,已达成有效乃至高效的教学目的。

4.在教学评价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