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范文1
(秦皇岛市海港区新生路小学,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摘要】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音乐是用组织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最能即时打动人的艺术形式之一。旋律响起人们往往就会不由自主的投入到音乐的氛围当中。最早的音乐起源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但是早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
关键词 发展;压力;审美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音乐是用组织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最能即时打动人的艺术形式之一。旋律响起人们往往就会不由自主的投入到音乐的氛围当中。最早的音乐起源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但是早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音乐从起源到现在,经过不断的发展,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经常被人们认为是减压的最好方式之一,另外音乐还有励志,抒感等作用。由此可见音乐作用之广泛。在小学教育中,音乐也是启蒙学生思想,培养学生情感,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方式。可是在当今的小学中,音乐仅仅被作为“副科”来对待,与语文,数学等方面的重视相比,音乐学科与之相差甚远。为了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音乐方面的教育教学必须要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结合平时的工作教学经验,总结出音乐课的重要性有如下几个方面,下面谈谈我的粗略看法:
1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大脑发展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在儿童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而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在儿童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同时,小学时期属于儿童智力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阶段,对学生加以引导,可以使大脑最大程度开发。有人做过实验,给农作物听巴赫的音乐,植物可以长得更好。人也是如此,经过音乐长期的熏陶,也会提升智力。科学研究表明,音乐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放松大脑皮层,减轻平时的课业压力,缓解紧绷的神经。在学生头脑成长和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些对于头脑的发育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说,在这一时期开设音乐课十分有必要,良好的音乐教育可以使孩子奠定较好的智力发展基础,让孩子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快更好地接受知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2减轻课业压力,放松身心
当今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原因是学校和家长对于孩子学习的重视,也是因为如今的升学困难,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成绩想去一个好的学校学习是不可能的。所以老师给学生留许多家庭作业,家长利用大部分的空闲时间在家督促孩子,尽管这些方式让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可是却让小学生们有了极大的压力,每天都是做不完的作业,学不完的习。长期这样保持高压的学习状态,对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甚至会造成自闭、抑郁等心理疾病。对于这种情况,必须要有一个释放点,去卸掉学生们身上的压力,让他们可以放松身心去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这样会让学习效率更高,学生们也学的更轻松,而这个释放点,就是音乐教育教学。音乐的起源比文字更早,长期以来音乐就是人们娱乐、放松心情的重要方式。优秀的音乐能使精神愉悦、情绪振奋,同时音乐通过听觉器官穿入大脑皮层,有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增进健康的作用。在新课改实行的今天,开设音乐课更是重中之重。在音乐课上,学生通过对于音乐的学习和赏析,会放松原本紧绷的神经,让身体和心理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放松。放下行囊才能再次出发,始终带着巨大的压力是无法集中精力学习的。音乐课的教育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其他的科目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新课标的要求中,有一条最重要的就是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通过对音乐的学习,学生们会学会用耳朵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比如在欣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时,学生们通过舒缓的旋律,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学生们会在脑海中形成与舒缓的节奏相匹配的的画面。《列子·汤问》中写到“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子期对于伯牙的音乐的欣赏和比喻,就是对于音乐审美的一种促进和培养。
4有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音乐学习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可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鉴赏水平与独特音乐审美能力。而巧妙的情境创设,无疑是更好贯彻、落实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如:李斯特的《爱之梦》是音乐学习过程中的经典学习曲目,可是,由于学生自身社会阅历、人生智慧等的不足,单纯依靠聆听该曲目很难真正明白与领悟乐曲所要表现的意境与情感。这时,教师有必要将这首音乐曲目的创作背景充分展示给学生:年轻的李斯特爱上了一位漂亮的贵族小姐,可是由于地位过于悬殊,他始终没敢向贵族小组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意;偶然的机会,李斯特读到了一首诗,并觉得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意境与他的所思所想完全吻合,于是,便为这首诗谱写了曲子,后来又将其改编成了一首钢琴曲,这就是《爱之梦》的由来。如此,借助这一背景知识的扩展,我们便能真正深入创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之中。音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深入挖掘音乐教材中的有利因素,积极为学生创设与营造独特的学习情境与氛围,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真正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通过长期的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
以上所述四个方面,是我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归结出的音乐对于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它能够娱乐放松人们的心情、减轻人们的压力。因此在小学的课堂上,开设音乐课十分有必要。我们作为当代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认识到我们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减轻学生们平时的课业压力,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范文2
[论文关键词]高师 音乐教育 职业道德素质
高师音乐教育担负着培养未来音乐教师的任务,高校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和职业行为将直接影响未来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思想和行为。近年来,在高师音乐教育师资队伍中存在着重音乐技能而轻职业道德,甚至是为了达到功利的目的而无视职业道德的不良现象。同时,由于音乐艺术所要求的技艺性和人们对音乐教育价值的不当理解,无形中又加剧了这一不良现象,如果不加以控制,音乐教师的整体形象势必受到损害,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势必受到阻碍。
一、高师音乐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1.遵守职业道德是音乐教育本质的要求。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是讲求审美性的,虽然从音乐教育哲学层面来说,音乐教育的本质还存在很多争议,但音乐教育对审美性的追求是毋庸置疑的。早在古代,我国儒学创始人孔子就提出了音乐艺术的“尽善尽美”,孔子作为提倡“仁”“和”的大教育家,他所指的“善”与“美”绝不只是局限在音乐自身的纯粹审美层面,更包含了育人的求善和求美。美育者,应用美学的理论进行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所以美育者,必是智育与德育相辅相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德为智生,智为德用。可见,“美育”是情感的教育、道德的教育、育人的教育。
目前,虽然我国的音乐教育体系并不完善,但音乐教育早已成为了育人的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音乐教育都应该发挥它的育人功能。高师音乐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一个较高阶段,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为人师表。在课堂上要利用言语引导,在教授音乐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领悟音乐的美感,怀着高度的责任感来尽心完成本堂课要达到的目标;而在课堂外,高师音乐教师更要以身作则,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一种“美育”,那么,音乐教育者更不能因为自己对名利或金钱的追逐而玷污了“美”的心灵。那些有失音乐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是对音乐教育事业的玷污,更是对自身人格的侮辱。
综上所述,遵守职业道德是音乐教育本质的要求,是作为一名高校音乐教师应有的品质。作为高校音乐教师,音乐技能和知识素养固然重要,但如若没有一种高尚的职业道德行为贯穿于教育实践中,就很难培养出真正的音乐人才。
2.良好的师德是培养高校学生树立正确音乐价值观的必要条件。高师音乐教育是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一个特殊的学习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所有考上高校音乐系或音乐学院的学生,都必须集中学习最重要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从人生的发展规律来讲,大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所见的、所经历的,都会对其一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不论这种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会在他们的头脑中通过理性思维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教育,那么,这些青年学生极可能受不良风气和不良现象的影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66年10月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提出教师的师德理想是:“应以人类个性的全面发展,以集体精神的、道德的、社会的、文化的和经济的进步,以及对人权和基本自由极大尊重的谆谆告诫为目标。”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地将学生的教育损失降低到最小。笔者认为对于一个学生来讲,他从老师那里得到的最大收获应该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然后,依靠这种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引自己面对任何情况时都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如果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的是不当的或偏颇的价值观,那么,这对于学生来讲,就是最大的“教育损失”。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阳光,教师所产生的力量,是任何教科书、任何思潮、任何奖惩制度都替代不了的。可见,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价值观形成最重要的大学阶段来说,学生思想上形成的价值观念会直接作用于他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进而也将会对社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对于未来的音乐教育者来说,如果他们用一种错误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那么,最终将会在音乐教育界形成一种不良循环。所以说,良好的师德对高师音乐教育来讲是极其重要的。
3.高尚的师德是高校学生获得高水平音乐技能的必要保障。大学阶段是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时期,学生音乐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日后的择业和教学质量。怀有一颗真诚的心热爱学生的教师,会不遗余力地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通过有效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教育不能够离开感情,也不可能离开感情。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必须以感情作为桥梁,作为纽带,才能产生教育的效果,达到教学的目的。
音乐教育是一种相对特殊的教育门类,高师音乐教师除了要加强理论学习外,还需要较强的操作性、技艺性学习。在声乐、器乐、舞蹈等一系列技巧性学习过程中,除了要记住一些规定性知识(如气息、指法、舞步等)外,还必须要通过大量的肢体示范,循环往复地教授,并需要针对每个学生各自的优势和弱点因材施教。整个教授过程可以说是相当细微而复杂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师德表现就显得尤为关键。一个充满责任心的老师,一个真正视教育为天职的老师,必会用尽一切教学手段来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做到”,而且要求他们在能驾驭的技巧范围内做到最好、精益求精。因此,如果没有将良好的师德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那么学生的技艺水平也是得不到保障的。
二、提升高师音乐教师职业道德的要点
前文所述,已经足以说明高师音乐教师拥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很广泛,我们无法精确地概括出教师职业道德所包含的所有内容。同时,由于教育劳动自身的特殊性,因此,教师职业道德不同于一般行业的职业道德,它相比其他一般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更高。而由于高师音乐教育的性质和责任的特殊性,因此对高师音乐教师的师德要求也具有特殊性。笔者认为,对高师音乐教师的师德应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1.以育人为根本准则。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使人更加完善,趋于完美。所以,无论是教授乐理知识还是技能知识,都要本着育人的原则。这是师德表现最重要的一方面。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一方面要修身,即完善自我;另一方面要育人,即教育和培养学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传授知识并非教育的终极目标,而育人,即把学生培养成健康向上、积极乐观、有利于社会的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音乐教师在给学生传授技艺的同时,对学生的品质、作风、生活习惯等都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高校教师们首先坚定以育人为根本准则的信念,任何有损于学生身心的事情都不能做,不被有损于音乐教育的不良现象所干扰,时时关心学生的学习,把精力投入到教学中,以高尚的精神指引行为,用积极的行为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转贴于
2.高尚的个人品德。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会在他的教学实践中,将他的个人魅力展现于学生面前,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取向。教师高尚的个人品德表现在生活上是吃苦耐劳,勇挑重担;表现在思想境界上就是助人为乐,关爱学生;表现在工作上就是忠于职守,尽心尽力;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刻苦钻研,孜孜不倦,锐意进取。可见,教师在为学生树好榜样的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提升的过程。
3.广博的文化知识。正如韩愈所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音乐课虽说有自己的特征,但它与诸多文化之间的联系同样也是割不断的。音乐教师的知识面不能仅仅局限在音乐方面,而是要博大精深,能为音乐教育所用,力求在教授每一个知识点时,都能够扩展其涉及的知识面,并达到知识自我化。以声乐教师为例,除了应具备精湛的歌唱技艺,还应对文学、心理学、语言学、力学等有较充分的理解,面对抽象的声乐理论,力求在传授每一个技术点时,都能够通过形象具体的语言表述出来,把复杂抽象的歌唱艺术形象化、具体化。音乐教师一定要注重学习积累,储备充分的知识和过硬的音乐技艺,集音乐理论与技巧示范于一身,这也是知识传授层面的一种道德。
4.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音乐作为一门声响艺术,学生的音乐学习成果需要通过实践才能展现出来,这就要求高师音乐教师要及时给学生提供演练的机会,并且尽量保证人人都有机会。对于音乐素养水平高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提供大型比赛等较高层次的实践舞台;对于音乐素养水平稍差的学生,可以为其提供班内表演等普通的实践表演。这样既能为他们提供演练的机会,又能兼顾到他们的心理需求,切忌只重视音乐素养水平高的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
5.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的劳动具有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在对音乐课的讲授上,教师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就能看到自己的教学成果,再加上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肯定是参差不齐的。在这种背景下,教师不能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尤其是对音乐技能课程来讲,它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绝不能因为学生的水平高低而偏袒或放弃。每个学生学习的权利都是平等的,而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是教师最智慧的选择。
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 愉悦原则中小学音乐教学必要性
一、音乐的特点
音乐,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精神食粮,人们需要它,是因为它能够给人以愉悦、以享受。作为人类特有的精神食粮,音乐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愉悦和美感,这种精神需求的满足有时候甚至超过对物质的需求。正是因为音乐具有愉悦性,人们才可能在心情舒畅的前提下主动参与音乐审美活动。中小学音乐教学,若不能确保学生具有好心情、好情绪,就不可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一堂音乐课如果充斥批评、挖苦、讥笑之语,学生情绪低落,师生情感难融,尽管它有可能让学生掌握一些技能技巧,但对于不是专攻音乐的普通中小学生,这无疑就是一堂失败的课。
二、愉悦原则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必要性
保持学生的良好心境,使他们充分感受音乐的愉悦,这既是音乐教学获得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又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也就是说,愉悦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更是目的与手段二者的统一体。
遵循愉悦原则进行音乐教学,使教学过程具有愉悦性特征,这一方面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处于一种愉快的状态,都获得美感满足,都感到意趣盎然。如果师生有一方没能进入状态,如兴致勃勃的教师因教学不得法而无法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或学生本对音乐具有浓厚兴趣而情绪高昂但面对的是一位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教师,教学过程也就不可能具有愉悦性的特征。因此,师生情感的共鸣既是创造教学过程愉悦性的前提条件,又是教学过程具有愉悦性的标志之一。
另一方面,教学的愉悦性还表现为,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依靠共鸣的师生情感,利用音乐的魅力吸引、感染学生,使其自觉自愿、主动、积极并富有创造性地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音乐活动。显然,如果没有亲身参与,学生就难以产生切身体验,不会自觉主动、轻松愉快地参与,所产生的很可能就不是愉悦的体验。只有当学生从被说教、动员、强制、灌输的被动地位解放出来,处于一种对音乐的向往与渴求,以强烈的兴趣和迫切的期待,融自身的生命内容于音乐审美对象的状态时,他们才会感到自己进入了一种“自我实现”的自由境界,他们才超越了个人功利的困扰(升学、名次、成绩等),超越了现实的暂时纷争(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父子关系等),在个性的空前解放中获得了极大的享受和愉快。可见,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参与音乐活动是音乐教学愉悦性得以产生的条件和主要标志。遵循愉悦原则进行音乐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形成师生的情感共鸣,更要注重保护学生的音乐兴致。
在音乐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表现为师生面对同一音乐审美对象,共同参与音乐活动,获得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并互相给予对方尊重和欣赏。由于生活经历的不同,音乐修养的差异,每个人对同一音乐作品的理解与表现也会不尽相同,但人们参与音乐活动所获得的愉悦体验是一样的。因此,音乐教师首先必须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持信任态度,对他们相对于音乐所处的主体地位予以尊重。教师不要在学生面前以音乐权威自居,不要“试图做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样子……不要摆出教授的架子,而要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样普通人的本色”。即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现幼稚可笑,教师也不可持轻蔑态度,而应在共同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巧妙地给学生以指导,即不要让学生认为你是在挑剔与讥笑他,相反,应该让他们感到老师与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体验是相似的,对自己的音乐独创性和想象力是很欣赏的。
总之,当学生在全身心地参与音乐活动的时候,不要让他们感到周围总是有一双冷漠的眼睛在盯着他们,而应该让他们欣喜地发现教师正在和自己一起分享音乐的愉悦。此时,教师所持的必须是一种寻找优点并加以赞赏的态度,而不是寻找缺点并加以责备的态度。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营造出音乐教学所必需的一种没有猜疑、小心翼翼、自卫,没有敌意和担心的课堂气氛,也只有在这样的师生情感融合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真正地拥有和保持音乐所给予他们的愉悦。怎样才能有效地保护学生的音乐兴致呢?首先,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境,一个人只有心情不错,才能与音乐为伍。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事实上,也只有主体在良好心境下敞开心扉,音乐才可能发挥出威力。
一般情况下,在音乐教学活动的初始阶段,由于学生是从一种学习氛围进入到另一种学习氛围,他们的心情即便受此前其他教学活动的一定程度的影响,也仿佛自己进入了另一片天地,会产生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此时,他们对音乐无疑是饶有兴趣的,这是影响整个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而教师就是要保持学生初始的那种良好心态,使学生对音乐课具有持续的兴致。学生良好心态和音乐兴致的保持,主要依靠两方面的强化,即学生自身所获得的内在愉悦体验,以及教师或其他学生所给予的外在积极肯定。教师一方面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参与音乐活动的条件,让他们有更多的获得音乐愉悦体验的机会,另一方面则不可忽视学生的任何微小进步,要尽可能多地给他们积极的鼓励和赞赏。
愉悦是音乐审美体验的结果,享受音乐愉悦的途径便是对音乐作品进行审美体验,而不是看它合不合口味。对此,许多教师并不理解,以至于虽然有心为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创造条件,并努力启发他们进行音乐审美体验,但学生并没有真正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机会,即使能有所体验,也是肤浅的。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如果某种教学法的操作诱发的是欠缺音乐文化规范的愉悦,比如非音乐的嘻嘻哈哈,不讲发声技巧的“声音宏亮”等,那么,无论课堂效果如何活跃,学生如何积极主动,都应该被视为一种无意义的愉悦。因此,在追求并实现愉悦的时候,要时时使它发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而不使这种愉悦感在音乐规范之外。那种一切都期待未来的“先苦后甜”式的音乐教学,除了泯灭学生的音乐兴趣,剥夺其享受艺术的权力之外,恐怕难有其他作用。
对于普通中小学来说,音乐教学重在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乐趣,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兴趣的驱使而非外在的压迫下自觉自愿地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技能,进而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因此,音乐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多少和高低,不应成为衡量学生音乐课学习好坏的主要标准,教师应通过观察学生对音乐的投入程度,以及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发挥程度加以评价。教师不可以轻易地给学生下否定结论,要避免学生丧失自信心,体验挫折感。教师并不需要像哄小孩一样对学生毫无原则地、夸大其词地大加赞赏,这会使学生把参与的重心偏移到迎合教师、获取表扬,使学生不知道他们究竟是做得好还是做得坏,使其学习愿望被不加区别地赞扬泯灭。教师需要的只是对学生所有的音乐反应作恰如其分的肯定,因为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冲动主要产生于自身所获得的愉悦体验,其次才来自外界的积极评价。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避免用“对”、“正确”、“错”、“不行”之类的非左即右的言词“冷静”地评价学生的音乐表现,而用“真不错”、“真精彩”、“再体会体会”、“还可以更好”之类的言语“热情”地欣赏、激励学生的参与所表现出来的独创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音乐教学的艺术自然更是如此。教师必须激励、唤醒、鼓励学生把他们所获得的音乐审美体验独立地、个性化地表达出来,同时让他们有充分的机会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学生的音乐兴致才会长久保持,才不会时生时灭乃至灭不再生。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有一定的教学任务规范着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获得审美愉悦体验终归有些局限,那么,中小学课外音乐活动则完全可以而且也必须把让学生获得愉悦体验确立为自身的最主要的任务和目的,否则,学生决不会自找苦吃。因此,课外音乐活动不仅应把各门类的艺术有机地融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最好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机会,而且应使学生在其中最大程度地体验到音乐审美愉悦。
参考文献:
[1]邵祖亮.中学音乐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3.1,第1版.
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文化;音乐教育;音乐文化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化开展,目前很多国家的音乐教育已经开始与文化相融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音乐教育。由于每一种音乐背后都有一种文化对其进行有效的支持,因此可以说音乐是一种文化的表达,音乐与文化共存亡,没有文化就没有音乐,而没有音乐也就没有对文化的有效解读。音乐教育是一种对音乐与文化的有效传承手段,为音乐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还没有将文化有效的融合进来,因此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艺术的发展,要有效的繁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对音乐进行文化渗透是必要的选择。
一、文化与音乐文化
文化是一种历史表现与历史传承,狭义的文化主要是对人的一种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的描述,广义的文化是一种精神财富的综合。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体现,也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因此可以说,音乐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音乐的表达一定程度上是受其背后的文化氛围的支撑的,因此可以说音乐与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音乐文化的教育主要是按照文化的发展模式来研究音乐的发展,实际上,音乐与文化二者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感念,音乐文化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一种文化传统的结合,我国音乐历史源远流长,在音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无不体现了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这种文化包括各种音乐乐器的发明与使用,以及各种经典音乐作品的出现,比如高山流水的创作,体现了朋友之间的情谊。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提出了关于音乐美学的理论,体现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光辉和音乐思维及审美情趣,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一起构成了我国音乐的巨大艺术魅力展示。
二、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
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二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是音乐文化对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元素决定着音乐教育的文化特性,决定了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如果没有音乐文化,音乐教育则只剩下对音乐技巧和技术的应用与描述,而失去了其审美情趣以及艺术表现力;另一方面,音乐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音乐文化的发展,音乐教育的持续发展会促进音乐文化内涵的逐渐丰富。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为音乐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有机的促进作用,如果没有音乐教育,那么音乐文化也会停滞不前。
音乐文化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有什么样的音乐文化背景,就会有什么样的音乐教育模式,目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内外交流沟通的增加,世界上不同的音乐教育模式及音乐文化底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另外音乐教育的转换也会促进音乐文化的不断繁荣和丰富,比如音乐教育过程中对其他音乐文化的吸收与借鉴,会对我国的音乐文化产生一定的同化作用,对促进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重视文化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某种程度上对文化的发展起到一种持续与稳定的作用,经典音乐是表现艺术价值的途径,是一种在感觉的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实现其价值的形式。因此可以发现音乐教育的基本智能是对音乐文化的一种延续,通过音乐教育的形式使得音乐文化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发展。同时有计划、有目的的音乐教育也可以有效的对音乐文件进行传授,使得受教育者能够最大限度的领略音乐教育的要领,获取音乐知识。音乐教育对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实际上是一种去粗取精的过程,通过不断的筛选与整理实现的,这种筛选的过程主要依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受教育者的心理要求来决定的。比如我国音乐文化历史上,曾经采用简谱、五线谱等音乐符号来记录音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音乐教育的进步,五线谱和简谱逐渐成为社会音乐活动发展的需要,成为音乐教育活动中记谱法的主要教学内容。另外音乐教育还将音乐文化的内容进行了重构,以更方便的形式使受教育者接受音乐形式,从而最大化的提高受教育者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不断的掌握音乐文化的主体标准,确保音乐文化系统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发展。音乐文化教育作为一种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是一种不断进行传承的过程,将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结合起来,以促进文化和音乐文化的发展。
受中国教育模式的影响,教育的发展更多是重视对基础的训练,反应在音乐教育领域,更多是对音乐教育的技术和技巧进行培训,而对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等的教育和培训相对较少,学生不能深刻的理解音乐的艺术价值,制约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就音乐教育来看,目前许多国家都将音乐教育规定为美育教育,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我国,音乐教育虽然处于一种基础教育阶段,但音乐的文化内涵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民族音乐的发展与文化的有效结合取得了初步性进展和成功,音乐的文化教育发展特点越来越明确。
四、结论
在音乐的文化教育与传承过程中,音乐与文化二者是紧密相关的,任何形式的音乐教育都必须经过文化的衬托才能体现出其艺术价值,文化对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是目前音乐教育领域的重要理念。一种音乐只有与其特定的文化内涵相联系,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充分体现出其艺术的价值。因此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发现音乐作品背后的创造背景以及文化内涵,以感悟到音乐作品中的文化积淀。我们应该充分的认识到音乐教育对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积极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体现出音乐教育的价值,促进我国优秀音乐的发展,保证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性和多元性价值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张计.我国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协调发展探析[J].学术交流,2010年2期
[2]周顺平.发挥基础音乐教育作用服务桂林文化名城建设[J].学术论坛,2009年5期
[3]樊祖荫,谢嘉幸.中国(大陆)以音乐文化多样性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及前景[J].中国音乐,2008年2期
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范文5
摘要:音乐这门学科既是艺术,也是一种文化。音乐传承与音乐教育互相配合密不可分,因此,在重视音乐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音乐传承的重要性,只有把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音乐这门学科的发展。目前我国实行的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占着很大的比重,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会唱歌和懂一些基本的乐理,更为重要的是,对于音乐文化的一种传承。更加深层次的让学生去热爱上音乐这门学科,通过学习这门学科去了解音乐把音乐更好的传承下去,这才是音乐教育最终的目的。音乐传承与音乐教育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作为教育者,更加应该重视起来,抓住关键,有效地把两者恰当的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去接受音乐教育,去主动地进行音乐的传承。综上所述,两者的关联性体现在方方面面,需要我们去抓住重点,更好地把音乐教育传承下去。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传承;关联与影响
引言:
当代的音乐教育中,更加注重于专业知识的教授,而传统文化在音乐教育中所占比例较轻,由于音乐教育与音乐传承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音乐教育,在重视音乐教育的同时,更不能忽略了音乐的传承。音乐教育与音乐传承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我们要深入的去分析去研究音乐教育与音乐传承的关系,把二者Y合后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师观要求我们,重视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抓学习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素质教育带给我们的有益之处,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抓好音乐教育。
一.把握好音乐教育
(一)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不只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懂得更多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精神方面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音乐教育是音乐传承的重要表现形式,只有进行良好的音乐教育,才能更好的进行音乐的传承。一个民族的文化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音乐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形式,我们不仅要从形式上去学习,更要从精神上去传承。进行音乐教育,不仅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的多姿多彩,让学生的特长可以更好的发挥出来,使学生各有所长,发展更加全面,让学生的精神层面上,思维方式与待人接物的处事能力上得到有效的提高。音乐教育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解决。由于音乐教育与音乐传承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音乐教育作为音乐传承的载体,音乐传承的实现方式,只有发挥好音乐教育的作用,才能更好的把音乐传承下去。有上述可以看出音乐教育的巨大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并从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
(二)如何施行音乐教育
首先是在课堂上对音乐专业知识的全方面传授,抓住重点,运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去积极地接受音乐专业知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抓住音乐的特点与灵魂。让学生逐渐爱上音乐这门学科。对于音乐教育的传授,要积极主动地去进行课堂创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能一成不变,容易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厌倦的心理。音乐教育的实现不仅仅是在课堂教学中,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去接受音乐的熏陶,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学生的乐感。除了一些专业知识让学生接受以外,对于音乐学习中可以也穿插一些相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音乐教育的实现更加的科学化,具体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音乐的传承与发展,音乐教育的更好实现。由上述可知,音乐教育的实现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的,需要学生与老师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音乐的发展与传承,音乐教育的更好实现。
二.音乐传承与音乐教育的关联与影响
(一) 音乐传承的重要性
音乐的传承不止是对于音乐本身的继承,更是对历史文化的铭记与尊重,音乐起源较早,流传至今,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个民族历史更好的表现形式,不同于文字的记载,音乐的传承是文字与语言等肢体的表现形式相结合的结果。在音乐中,可以更好的有利于情绪的表达,情感的体现。音乐传承是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其中音乐的传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音乐的教育,也要重视好音乐的传承作用。我国是礼乐之邦,更应该尊重历史,尊重音乐知识的传承,不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更多的形式表达上,都不能忽视了音乐传承所起到的作用,努力去接受音乐传承中的精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目的的把音乐文化传承下去。
(二)音乐传承与音乐教育
音乐传承的大部分是在音乐教育中进行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更好的教育才能进行有效的传承。由于社会的快节奏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人们的生活也更加的快节奏,对于音乐更多的趋向于流行歌曲,对于传统音乐的传承逐渐减弱,使得传统音乐逐渐失去色彩。传统音乐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也是现代流行音乐替代不了的,几千年的精华正在逐渐被人们所遗弃,所丢失,因此,我们要以身作则,积极的把传统音乐传承下去。让音乐传承与音乐教育共同发展下去,既不能忽视了音乐教育,更不能忽视音乐的传承。两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兼容并蓄,吸收现代音乐的优秀之处,同时容纳历史,在音乐教育中把两者相结合,积极主动的传承下去。
结论:
音乐教育与音乐传承都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者的关联和影响都要重视和明确起来,让中国的音乐更加自信的立于世界音乐之林,让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落实好素质教育,真正的让素质教育发挥作用,并且有效的实施。作为中国人,我们有义务把中国的音乐传承下去,并努力的发扬光大。让音乐传承与音乐教育真正的相结合,用实际行动去实现,使音乐教育和音乐传承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范文6
以美国为例,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美国移民人口数量达到了90%,其中大部分民族都有独特的传统音乐,呈现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最早是在上世纪初被提出,并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通过对美国音乐教育历史的整理可知,美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是由单一向多元方向发展的过程。其中对美国音乐教育影响最深的应该是欧洲古典音乐,其风格具有极强的统一性,然而随着移民数量的不断增加,音乐文化受到了各种民族文化的冲击与融合,美国多元化音乐氛围得以快速形成。我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并且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发展期间经历过数次民族与地区文化的交融,可以说中国文化本身就是多元化特征的一个体现。音乐的产生必然与文学、哲学、宗教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而我国多元化的历史人文环境正是形成多样性音乐文化的关键。当然,在音乐教育中多元文化的应用方面我国仍然处于研究与初步建设阶段,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针对有些问题采取一定的改革措施,对音乐教育的模式进行调整,打破我国音乐教育照搬西方传统模式的格局。目前,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中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认识仍然在一定的偏差,在师资力量上也与一些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多元文化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代社会文化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受到各方面差异的影响,不同国家与民族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与风俗习惯,其产生的文化也有各有不同,对于促进文化的丰富程度与推动社会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多元文化就产生了。在音乐教育中,多元文化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使音乐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就是说社会受到音乐作用,对人产生影响。音乐教学包含了许多课程,例如钢琴、声乐以及舞蹈等等。站在这些作品的角度来看,这些都与文学、美术以及现实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为了推动现代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就必须实现以音乐为主线的多元文化的应用。
首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能够使国民素质得到有效提高,站在教师的角度来看,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水平对于我国音乐教学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多元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更加先进的理念与方法,进而从源头上提高并拓展了国民的音乐素质。其次,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多元文化概念在高等教育中的融入,使学生的文化视野得以拓展,文化交流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并且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与民族的音乐文化必然存在其独特的价值,而多元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体现使得这些不同文化得以联系在一起。再者,多元音乐文化的实施能够起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作用,同时也拓宽了音乐消费市场,推动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最后多元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实施对于推动音乐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中体现多元文化的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方面,不仅要优化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课程,还需要进行一些辅课程的设置。比如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包括史论、国家、地区等等,使音乐文化能够从历史、社会背景的分析中得到深入的理解。同时,应在音乐教材中融入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素材,并强化实践教学,使学生通过实践课来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认识不同国家与民族的音乐文化。
(二)加强教材建设为了使音乐教育中多元文化得到更好的体现,就应从教材入手,加强教材建设,将多元文化融入到音乐教育教材中。如此才能够使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得以顺利开展。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学校与相关机构加大音乐教材编写力度,将世界各民族的音乐作品翻译出来,并编入教材,同时还应为学生提供正宗的音乐表演录像,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并得到进一步的理解。
(三)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全面的认识与了解世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这就对音乐教育实践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让学生对陌生的音乐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与理解。为此,加强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理论课中应通过讲解尽可能使学生了解多元音乐,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音乐实践,使学生的音乐灵感得到培养。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主体,音乐教师的作用与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就必须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水平,以适应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要求。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定期培训,提高其音乐水平,同时还要积极引进优秀人才,组织开展相应的音乐讲座,使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得以有效实施。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