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用语的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用语的现状范文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引入网络教学平台能够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在生动灵活的环境中学习。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 通过教师对知识的传播获取大量的理论知识, 还能够利用语文网络教学平台, 帮助学生们创建一个新颖而有趣味的语文学习氛围, 进一步推动了对教学信息的整合速度及利用效率, 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 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现状
1.认同感有所欠缺
目前随着网络教学平台的大量涌现, 很多问题不断显现。不少教师难以接受网络教学平台的教育模式, 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教学理念, 认为只要在课堂上严抓严管就能取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某些已经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师也是浮于形式, 纸上谈兵。在教学过程中刻板地按学校要求进行操作, 既浪费时间又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对网络课堂的依赖性增加
教师在采用网络教学平台模式时, 存在课件制作过于浮夸的问题, 且对应该展现的内容没有充分重视。有些教师在网络课堂中, 对教案任意翻动查阅, 导致学生们的注意力被转移到花俏的教案上, 却忽略了课堂的教学内容。
3.网络课堂教学不够严谨
不少教师对网络课堂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教学中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 教师只是简单地查询网络资源归为已用, 根本没有考虑到网络相关资源是否对学生适合。教师制作的网络课件不够完善、 有所欠缺, 因此导致了不良的教学效果。长此以往, 初中语文网络教学的意义就不存在了。上述现象充分证明, 不少教师仍未对网络教学产生足够的认知。网络教学平台刚推出时, 教师们的热情很高, 但由于接触时间不长导致专业性比较缺乏, 在专业知识不足的基础上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再者, 目前很多教师日常教学的工作量较大, 在学校既要备课讲课, 又要按学校的安排组织学生进行各项学习活动, 因此很难抽出时间制作网络教学课件, 但仍然需要按学校的要求完成网络教学的要求, 因此造成网络教学费时费力, 却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 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的改进措施
1.教师提升自我调节能力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应当对初中语文网络课堂平台有科学的认知, 要充分明确该 平台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要充分利用好语文网络课堂平台, 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语文素养, 要把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 对学生在课堂的重要作用有充分重视, 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不再依赖语文网络课堂, 在教案中切实融入网络课堂内容。
2.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目前的网络平台非常发达, 教师应当借助这些平台优势,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例如可创建教师博客, 与学生在博客上共同交流语文知识。也可将班级小课堂开设在网络课堂上, 帮助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 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另外, 还可定期按学生的爱好, 通过网络课堂为学生们展示与语文相关的一些视频, 让学生们既能感受到视频的趣味, 也能够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
3.课堂作业要科学
网络教学平台还能够帮助教师留作业, 使学生们课堂上掌握的知识更加巩固。教师可在网络平台上设置电子作业本, 并且做到随做随批, 网络可将结果迅速提供给学生, 学生可及时弥补自身的缺欠。在网络教学平台上, 学生能够提高自己, 巩固知识, 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4.教师与学生自由交流和沟通
教师要在讲课结束后的课余时间里, 与学生通过视频进行交流。尽管授课过程主要通过电脑完成, 不过, 在视频当中看见教师, 学生们仍然感觉比较轻松。在网络课堂上,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 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通过网络平台使学生们实现自主学习。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既张扬了自己的情感, 又使双方的沟通更加顺畅。
5.学校应给予有力的支持
学校要加强培训力度, 定期组织教师学习专业知识, 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 切实提升初中语文教师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效率。学校还应当创建一个专门针对教师的网络教学交流平台, 彼此在平台上对经验进行沟通和交流, 实现共同进步。与此同时, 还可为教师创建一个优势更强的网络平台, 可将电脑配制在图书馆或者班级等地方, 打造一个以学校为主的网络教学平台, 为教师们提供更具优势的教学资源。进一步健全并完善网络硬件, 充分凸显网络教学平台的重要性。学校应适度减轻教师平日的工作量, 使教师有充分时间制作网络课堂课件。
网络用语的现状范文2
【关键词】网络化;教学;现状;应用
《高等教育法》中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目前,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进行着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而成人教育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临床实践,因此,教学效果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的。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人教育过程中教学的传统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教学,为成人学员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科技信息化时代更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推动成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教学方法应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从学生的结构和层次上去思考,应用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去教学,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网络教学的发展现状
1.1网络教学的国际情况
在亚洲,网络教学已成为亚洲许多开放大学的发展重点,马来西亚正在建设该国第一所虚拟大学;韩国放送通讯大学于1997年就开始进行网络教学的实验;印度的英迪拉?甘地大学采用的视频会议教学系统在1998年已经扩展到18个地区,建成145个学习中心;香港公开大学已发展了40多门网络课程[1]。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网络教学,除了教材、课程表、作业上网外,将整个学校运作环境建置在网上,使学生不必踏入校园半步,仍有身在校园的感觉。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网络学习中心已推广到40多个。
1.2中国网络发展的现状
CNNIC公布中国互联网络调查报告显示:2001年6月30日为止,我国上网计算机数约1002万台,我国上网用户人数约2650万人。用户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是网上教育的11.8%,用户在网上获得科技、教育信息的占31.4%,用户希望网络能更多地提供教育学习服务的占33.6%,用户认为将来最有希望的网上事业是网上学校的占54.7%。这些调查数据表明中国开展网络教育已经被认同[2]。
2.网络教学的特点
2.1丰富的教学资源
互联网以其独特的链接方式通向世界各地,囊括教育、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知识,源源不断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学习资源。与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或几本教材和参考书为仅有的信息源相比,学生有了很大的、自由的选择空间,这对教育个性化的形成,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对促进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2互动式的教与学
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网络教学,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网络提供了先进的BBS、在线聊天等实时交流技术,可以为每个使用者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为他们创设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网络教学使师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放在网上,也可以将部分教学任务用BBS或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学生们可以用BBS或在线聊天进行课堂交流,也可以用BBS或电子邮件的形式交课堂作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学生可以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也可发生这种交互作用。因此学生不仅可以从自己的思考过程中获取知识,还可以从其他学生的观点中获取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2.3培养个性和创造力
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具有自己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布鲁纳认为:“学习者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和最富于独特的个人特色的知识”[3]。网络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可以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的人为现象。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交流,在学习进程中就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及时按照要求调整个人的学习计划。
3.网络教学的主要形式
3.1利用互联网的网络教学模式
利用互联网的网络教学模式采用完全的网络教学,其包括教学、作业、答疑和考试等教学过程都在网上进行,这也是远程教育所采用的模式。该模式将教师、学生、教学与互联网结合起来。教师利用互联网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学课件、教学资源或录制的教学视频放到教学平台上,学生经过注册登记就可以在自己的工作站上访问教学平台,教师和学生通常不在同一地点,学生也不在同一教室,不需要在规定时间内上课。学生通过教学平台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教师的教学视频,可以选择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跳过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避免重复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可以听课,还可以参与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发言、开展课堂讨论,而这些问题又能透过互联网教学平台得到及时解决。
3.1.1实时学习
分布在不同地点的教师和学生在同一时间登陆互联网教学平台,进行网络教学。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在远程授课透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等手段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网络将这些信息传递到学生所在的远程教室让学生进行学习,通过教学平台允许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进行检查。
3.1.2即时学习
需要借助于网络和流媒体技术实现,流媒体技术可以在 互联网上实现教师授课过程中音频和视频的即时播放。即时学习模式是学生通过访问放在互联网教学平台上事先已经编制好的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所在的网页左边为树型目录结构,右边显示相应的章节内容,能方便的浏览课程内容,同时也能听到教师的讲授[4]。学生在树型目录中选择要学习的章节进行学习,完成学习后通过教师在每章节末尾布置得教学测验进行自我检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用互联网教学平台的在线论坛组织其他学习者进行讨论,也可以通过网上留言或向教师发送 E-mail 进行咨询。
3.2讨论式网络教学模式
讨论式网络教学的特点是互教互学,合作教育。教学需要一个好的教学环境,对学生而言,共同学习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有益的。在讨论方式下,学生为完成某一共同任务可以成立学习小组,利用网络对学习任务进行网上谈论,进行相互帮助或对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合作,由小组来共同完成任务。在互教互学下,使得传统教学上的学习伙伴能在网络教学中同样得到延续,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2.1成立学习小组
将班上的同学 5-6 人组成协作学习小组,在小组内进行互助学习。为促进协作学习小组的学习工作,教师可以经常引导性的向学习小组提出一些问题,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找到答案。
3.2.2个人学习
这种学习模式与成立学习小组不同,学生以个人身份登录网络与他人进行交流,可以自由的组织谈论组,在网上可以与他人就同一问题或学习目标进行讨论,为节省时间可以与其他人就同一目标进行分工查找资料,最后再进行整合,这样就可以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
总之,为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需要,网络教学这种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对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良好的教学模式是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必须把教与学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统一体。网络教学有丰富的网上资源可供师生使用,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相互反馈信息,使教师能适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因人施教。网络教学模式在我国作为新兴事物,无论在观念、理论还是技术上都有待于进一步开发、研究,但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网络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越来越满足教学的需要,使之将成为一种主流教学模式。 [科]
【参考文献】
[1]张珠龙.网络教学的现状及其对未来教育的影响,2000,5(网络版).
[2]刘丽萍.网络教学在护理继续教育的应用现状及前景护士进修杂志,2002.2,17:2..
网络用语的现状范文3
随着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在一些不便于或需要消除有线连接的场合,无线通信技术便有了它的用武之地。无线网络通信具有安装便捷、 使用灵活、经济节约、易于扩展等优势,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同时在行业内部,无线网络技术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信息科技技术之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联网用户数量不断增加,通信技术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而无线网络通信技术作为一种便利的网络通讯技术,也在极速的发展着。
一、现状研究
由于无线通信网络存在的需求和移动网络不足的矛盾,用户地域分布和对应用需求不平衡的矛盾以及不同技术优势和不足共存的矛盾,决定了发展尤线通信网络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从全局和长远的眼光出发, 采取一体化的思路规划和建设网络。发挥不同技术的个性,综合布局,解决不同区域、不同用户群对带宽及业务的不同需求,达成无线通信网络的整体优势和综合能力。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常用网络下的通信技术。
1.WiMAX通信技术
WiMAX技术是目前常用的技术之一,利用天线或无线发射塔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它采用了一种自调编码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其输出频率,使输出信号稳定,可有效抵抗外界干扰。它的传输距离远,一般情况下传输距离可以达到50km,速率可达75Mbps,可以应用在移动、固定、便携等场景,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同时,WiMAX通信技术安全性强,在MAC层上添加了一个私密子层,可以保护用户隐私,防止非法用户侵入损害客户利益。此外WiMAX通信技术具有多样的服务方式,使得多媒体通信服务更加完善。
2.3G通信技术
3G通信技术一般情况下其传输速度可达144kbps,静态下可以支持2Mbps。3G通信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WCDMA
WCDMA标准是基于GSM网络系统开发出来的3G技术规范,同时也是欧洲提出来的宽带CDMA技术执行标准。。随着世界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改进,我国的移动通信业迅猛发展,3G通信技术更是备受关注。我国的3G通信业务随着3G牌照的发放,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了3G时代。3G技术的应用不仅是一场移动通信技术层面的变革,更是在政策、服务、业务、需求等层面上为各大通信运营商带来了各种机遇和挑战。
2.2 CDMA2000
CDMA2000标准提出了CDMAIS95(2G)-CDMA20001x(2.5G)-CDMA20003x(3G)演变的策略,是由美国主推的一个宽带CDMA技术执行标准,CDMA20003x采用多路载波技术,以此提高了总的接入速度。
2.3 TD-SCDMA
TD-SCDMA标准是直接没有2.5代的过渡,直接到3G,完全适应了GSM系统向3G系统升级的过程,TD-SCDMA通信技术也是3G标准之一。
3.IEEE802.15.4/ZigBee通信技术
3.1 IEEE802.15.4
IEEE802.15.4技术具有网络适应性强,可以实现多个设备的共享,在网络状态下完全满足上百个网络设备的动态寻址。此外,IEEE802.15.4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很强,通过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使得其传输路径很安全,进而保护使用者的切身利益。
3.2 ZigBee
ZigBee是建立在IEEE802.15.4标准之上的应用协议,它是一种新型的低消耗、低数据传输速率、低成本的无线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多个传感器节点之间的通讯。采用AES-128加密算法,有效的保障用户的隐私,安全性强;传输速率低,ZigBee的传输速率在10-250kbps之间;ZigBee的覆盖范围可达10-75m之间。
二、应用分析
移动与宽带无线技术在互补和竞争中走向融合。移动通信的成功发展、宽带业务的迅速增长以及Wi―Fi的成功,促成了WiMAX、Flash―OFDM等多种宽带无线技术的诞生。另一方面,WiMAX的出现又推动了3G增强型技术的发展。两者将在互补和相互竞争中发展,最终在4G时代实现融合。
从技术角度来看,3G已经非常成熟。WCDMA和CDMA200正在全球呈现可喜局面,用户不断增加,带宽不断升级对于中国来说,更牵动人心的是TD―SCDMA的发展,可喜的是TD―SCDMA的商用进程很顺利,并在逐步打开国外市场。总的说来,当前的3G技术已经能够支持规模化的商用网络部署。
移动通信技术是在不断演进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数据传输的速率越来越高。比如,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国际电信联盟对3G速率的最低要求是384kbps, CDMA2000、WCDMA、T D―SCDMA等3G标准都不低于这一速率。在这个基础上,电信的技术组织提出了LTE,而真正的4G可能是在LTE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发展。目前已经有6个提案入围4G备选标准,我国提出的TD―LTE Advanced 也是备选方案之一。
三、结束语
目前社会与互联网的关系非常密切,个人和企业的发展生活都需要都需要网络通讯的辅助,无线网络通信不仅满足于人们的交流,现在已经发展进入多个领域,给人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种无线技术互补发展,各尽所长,向接人多元化、网络一体化、应用综合化的宽带无线网络发展,并逐步实现和宽带同定网络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胡志勇, 张国勇.浅析无线网络通信技术[J].山西气象.2006(2).
网络用语的现状范文4
一、国外研究
在开放教育资源这个概念还未被大家认识之前,世界上很多机构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参与网络学习教学。英国开放大学作为全球开放大学的典范,于2006年开始推出OpenLearn平台。免费向全世界任开放教育,提供大量自主学习材料。英国大学将其优质的课程资源作为基础资源,到OpenLearn供免费使用。其内容除了正式的资源,还包括一些非正式的资源,还有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的可汗学院,成功的关键在于讲微视频的课程学习模式和内容的进阶完美融合。
二、调查分析
网络教学资源逐渐被大学生熟知利用,成为了领域热点。教育资源形式主要有文本资料,这类主要以教科书为原型,提供电子稿。其次是音频、视频、动画等。图像素材以在线浏览居多,多媒体课件以演示文稿,Flash课件等为主,视频影像资源以课堂实录为主,再加工。 网络教学资源主要是指基于网络的教学材料,即基于互聯网运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本研究通过文献法与问卷调查法等以某高校为例进行调查研究。问卷设计分为三个维度:基本信息、使用情况以及使用需求。经笔者调查表明,网络教学资源在高校学生中的应用现状较好。但与此同时依旧存在些许问题,还有再创造的发展空间。目前学习者学习网络教学资源学习存在的不足原因大致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又包括如:网络教学资源的开放性有待提高;网络资源学习中干扰因素过多;网络教学资源的质量有待改善。主观原因有:学习者缺乏学习的交流互动;反思性学习活动开展困难;学习时间规划不合理;缺乏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等。
经过调查检验,在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情况中,学习环境、网速的限制等因素均对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应用情况无显著影响。网络教学资源中的干扰信息过于繁杂与网络教学资源学习的主动性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大学生在应用网络技术的能力与网络教学资源学习的主动性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可以认为应用网络技术的能力越强,学习者的主动性越低。
三、结语
网络资源传播具有便捷性、多元化、选择自由等特点。大学生群体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对于时间管理,未来方向等有规划对于网络资源的学习利用,应该具有较强的把控能力。网络教学资源可以满足他们对不同类型不同科目资源的选择,使得学习更加轻松便捷。但笔者的调查发现,依然有部分学生无法将网络学习与娱乐时间合理分配。对于网上学习的时间管理没有明确计划,学习的时间太少,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待加强,需要提高自觉性。相应的解决方法可以通过学习策略的改善,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平台式管理,对学生的主动性加以强制。
网络用语的现状范文5
【关键词】网络失范语言;传播;大学生
网络语言是依托于互联网的使用而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是在网络中使用的一种语言。而“失范”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来的,意指“缺少规范”[1]。网络语言作为网络社交的一种必要形式,它的出现给传统语言文字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虽然网络语言仍属于传统语言的范畴,并没有游离于传统语言文字之外,但因网民使用网络语言的随意性,达到交流的便捷性,而对传统语言文字进行简化和概括,对词语的使用和语法规则进行了变更。固然,好的网络词语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的一种丰富,而不良的网络词语则会对传统语言文字的则造成冲击。
1 网络失范语言对大学生多维度影响的现状
1.1 语言语法失范
在确保不影响沟通的前提下,网络语言的使用往往不受到传统语言文字规则的限制,网民们会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表达自己,这也是网络失范语言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网民们为了沟通的便捷,往往以数字代替文字:“886”表示“拜拜了”,“94”表示“就是”;为了追求个性特征,网民们也会故意颠倒平翘舌音,如将“崇拜”说成“葱白”;还有的网民为了打字的方便,用简化字表达两个字或几个字才能够表达的意思,如“酱紫”表示“这样子”,“十动然拒”表示“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等。除此之外,网络失范语言也出现了一些语法失范的现象,如“可爱”表示“可怜的没人爱”,“请允悲”表示“请允许我做一个悲伤的表情”等。
1.2 语言行为失范
就目前而言,网络语言仍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且由于网民身份的隐秘性,表达形式的随意性,导致网络语言行为失范现象的出现。近些年来,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层出不穷,网民将网络作为情感宣泄的窗口来发泄自己的不满,用粗俗的语言对其他网友进行人身攻击等等[2]。例如“TMD”表示“他妈的”,“WBD”表示“王八蛋”等。由于网民身份的隐秘性和网络监管力度的不够,导致部分网民对自己约束不够,在网络上肆意妄为。
2 大学生使用网络失范语言的原因分析
2.1 网络交际的语境特点
区别于面对面或电话等现实交际形式,网络交际没有现实交际中一些规则和传统的限制。人们在网络中交谈时,只要双方沟通无障碍,其表达形式往往容易被忽略,基于此,网络交际的语境特点为网络失范语言现象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和条件。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地便利,同时也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交际方式,而网络所提供的便捷性和隐蔽性也改变了人们现实交际中所必须遵守的规则。人们在网络中的真实身份被隐藏起来,其作为网络中无标识的主体,也不会受到社会责任和社会角色的约束,因此在沟通交流过程中更加的无所顾忌。在这样一个监管力度不够、足够隐秘的场所,人们的沟通和交流更加不受限制,其自我约束能力逐步下降,更容易暴露出人性丑恶的一面。而大众又是容易随波逐流的群体,在足够开放的网络环境中,人们的主观意识容易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容易被部分网络用户引导,由此给网络失范语言的传播提供了平台。
2.2 网络使用主体的特征
在根据CNNIC2015年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规模与结构(七)显示[1],截止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50.3%。我国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比75.1%,其中20-29岁网民占比29.9%。我国网络使用主体以10-39岁的青年主体为主,而这一主题崇尚自由,渴望冲破羁绊,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这一群体同样也是网络失范语言传播的主体,他们喜欢在网络中创造一些新的词语,并相互传播,如果某个人在网络中不知道新词语的含义,会被认为是落后的、与时代脱节的。近些年来,我国每年都会产生年度新词语,从这一趋势可以看出,青年群体在网络交际中乐此不疲的在创造不规范的语言文字,而这一现象也是导致网络失范语言的根本所在。
2.3 语言传播责任理解的偏差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中明文规定应规范汉字的使用和语言的传播,但是公众对语言的传播责任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大部分公众认为规范汉字的使用及语言的传播应当是文学家的事情,而不管自己的事情,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汉字的规范使用及语言的传播事关我们每一个人,而语言和文字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公众应当树立正确的汉字及语言传播的责任观念,自觉使用规范汉字、自己传播文明用语。当然,网络用语并非不可取,但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应当明确自己规范语言传播的责任,擦亮眼睛分辨网络用语的优良,不做网络言语暴力及不良言语的推手。
3 引导大学生使用网络规范语言的路径研究
3.1 学校层面
学校方面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网络言语健康意识养成教育,以促使学生文明使用网络用语。同中学教育不同的是,大学教育更为开放,学生更为自由。因此学校应当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教育的特点,开展规范网络用语活动。例如以社团为媒介,开展汉语拼音大赛、成语接龙比赛等,以此在校内营造文明网络用语氛围。与此同时,高校教师也应当做到与时俱进,合理使用网络用语,积极引导学生文明使用网络用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文明使用网络用语的习惯,也能够拉近同学生之间的距离。
3.2 社会层面
在网络文明建设离不开社会媒体的积极引导。媒体应当加强对报纸、杂志、期刊等出版物的管理,正确引导公民语言文字的使用习惯。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一份子,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更应当从自身做起,规范使用网络用语。媒体应当在社会上积极营造良好的网络用语氛围,而大学生也应当积极地营造这一良好氛围,以共同推进网络用语的发展[3]。与此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强网络用语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网络语言暴力,以从法制层面规范网络用语。
3.3 个人层面
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应当主动担负起自身的责任,在网络交际过程中,文明使用网络用语,不参与网络言语暴力,积极营造网络文明用语氛围[4]。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在网络用语的使用过程中,大学生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认识网络语言、文明传播网络语言、准确表达网络语言,通过对自身的严格约束,促进网络用语的向前发展。当然,网络用语虽然是网络交际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在网络交际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的少使用网络用语,尤其是简化用语,以避免其对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传统用语造成影响。
4 结论
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势必会推动网络用语的发展,但是在网络用语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当主动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对于网络用语中不健康、不文明的内容予以抵制,尤其是作为网络用语主体的大学生,更应当加强对自身的要求,文明使用网络用语。与此同时,国家相关单位及社会媒体应当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监管和引导,以从法制层面及社会层面营造文明使用网络用语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Crystal D.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2]于根元.中国应用语言学史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网络用语的现状范文6
论文摘要:随着网民数量的激增,网络已成为新词语衍生的重要语域。网络新词语的衍生与变异对当代汉语词汇系统和词汇规范正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一方面,网络词语的大量涌现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另一方面,网络词语的不规范问题也异常严重,日益受到人们的诟病。因而,很有必要对网络新词语及其不规范的表现、规范的原则、规范途径及方法等问题进行进一步地探析。
网络词语是指网民们在各种聊天室、新闻组、BBS留言板、在线论坛、博客日记及其他相关网络媒体领域中进行信息交流时创造、使用的以文字为主,包括各种字母、数字、图片和表情符号等在内的一套独特的言语交际符号。网络词语大都是新词语,以网络流行语为典型代表,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词汇。从语源上看,主要包括新创词语、外借词语、新义词语、泛化的方言词、字母词、数字谐音词、新缩略词和图文组合符号等[1]。其中占相当大比例的是外源性词语,如外文原形词、外文缩略词、译音词、中西合璧词、纯字母词等。
由于网络交际是一种虚拟性和匿名性的交际,加之网民构成的不确定性,目前,网络用语仍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机制,一些网民的用语随意混杂,甚至夹有很多粗俗、肮脏的词语,其中有些用语即便是一些超级网虫也很难弄懂,已部分地造成了网络交际的无序和混乱局面,降低了网络交际的效率;又由于网络词语具有极强的流行性、外衍性、超时空性和使用主体的强未来发展性,已彰显出对全民用语超乎寻常的影响力,冲击着现有的语言规范。这一现状令人堪忧,更突显出对其进行研究和规范的必要性。我们拟从网络词语的不规范表现、规范原则和规范途径与方法等三个方面做些探讨。
一、网络词语的不规范表现
2008年1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07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已达到2.1亿人,仅次于美国2.15亿人,居世界第二,CNNIC预测在2008年初中国将成为全球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如此庞大数量的网民,正彰显出网络语言的勃勃生机。网络词语在彰显个性和独创性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不规范问题。
(一)用字用词随意,产生了许多生造词、异体词。许多网民为了提高录入速度,或者为了节约上网费用,或是为了省力,或者是受到常用输入法的影响,或者是为了显摆个性,在词语的使用上往往表现出非常随意的倾向。他们在网上交流时,多不太注意所使用词语是否准确、是否规范,往往是随心所欲地使用各种交际手段,恶意创造、任意缩略和同音替代①、乱用代码等等,如:对论坛的主持人就有“版主、斑竹、板主、班猪、斑猪、版猪、班都”等多种称呼,致使在网络词语中生造词、病句、字母、符号和汉字杂糅式表达、答非所问的断裂式会话比比皆是。
(二)较高的变异性和不稳定性,不利于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传承。由于受到网络时尚流行性特征的影响,网络词语呈现出爆发式消长的高变异性特征,网络词语的更替速度特别快,时常是今年这一批词语爆发式产生、流行和普及,下一年又换成了另一批词语。跟风式的流行时尚引发的必然是网络词语整体构成上的不稳定性,网络新词的显现和旧词的消隐都呈现出爆发式变化的特点。一种语言的词语如果更替过快,十分不利于语言学习和已有社会文化的传承。
(三)情境化色彩浓厚,全民可接受性降低。许多网络词语的意义只有在当时网络交际的独特语言环境中才能够被理解,离开了具体的网络交际语境,就会出现难以理解或语意发生变异的弊病,又加上网民随时都有可能会在交流情境中创造出一些新词和新式表达,从而使网络语言千奇百怪,致使其全民普遍可接受性大为降低。
(四)有些词语过分直白,明显带有浅薄和粗俗的倾向。互联网交际的个性化、匿名性、开放性以及交往主体的真正平等性等特征,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一个比在真实世界更为自由的交际空间,每个网民都处于一个相对个人化的自主空间之中,既不被人监督,也没了许多禁忌,交往主体之间第一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和平等。网民们正是通过网络这一自由交往的平台堂而皇之地满足了分享、窥私、发泄、猎奇、炫耀、显摆以及展示谋略等各种心理欲望,却又不必承担现实的道德和舆论压力。在此情景下,网络词语体现出了不同一般的直白性——在网上,网民们什么话都敢说,而且说得直截了当。然而,过分的直白带来的必然是语言的浅薄、粗鄙和恶俗,有些词语随意、混杂甚至粗俗不堪,缺乏使用规范,并被一些网民带进现实生活之中,挤占了规范词语学习和使用的生态空间。
(五)语码混用现象②严重,已对汉语的纯洁和主要交际工具地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网络用语中非汉语成分的外文原形词、字母词、数字与符号、图形的组合体等所占比例相当高,语码混用现象相当严重,很多词语成了异族文化入侵的帮凶,已经给网络交流秩序、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现有的词语规范标准带来了很大冲击。
二、网络词语规范的原则
作为社会生活的纽带、人们相互沟通的工具,语言不能没有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则。正如帕默尔所说,语言是“以最精细微妙的方式向人们施加力量并且最不容人们抗拒的一种社会现象”,“这套与特定的思想内容相关联的符号系统有武断的性质,你要用它,就得不折不扣地遵守它的条件。对于思想和言语的关系的任何扰乱都会使人感到莫名其妙”[2]147。“说话人想要传达新的事实、新的思想和新的经验可以主动地创造性地使用自己的语言。但是他的所有发明和改造得通过检验证明为可以理解、得有听话人的认可才行”[2]66。可见,语言必须建立社会共同认同的规范,语言的创造也必须经过社会的检验,这是语言的社会性所决定的本质特征。网络词语虽然目前仍处于一种社会方言的地位,但由于其对全民用语正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又加上上网已成为人们越来越重要的一种生活方式,为了保证全民交际用语的准确与高效,必须对网络词语进行尽可能地引导和规范,以减少其对全民用语规范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和冲击。
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首先是要明确网络语言的规范。其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道德规范,二是语言规范。道德规范主要是加强网民的道德自律,建立网络语言道德,倡导文明健康的网上交流风尚。语言规范旨在引导网络语言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促进网民之间的有效和有序沟通[3]。
其次是要确定规范原则。网络用语规范宜采取以下五条原则。
1.约定俗成、逐渐规范原则。戴昭铭在谈到一般语言规范原则时指出,“约定俗成”本有两层意思,它既不等同于“自然形成”,也不等同于“既约定又俗成”。“约定”和“俗成”是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约定”离不开“俗成”,“俗成”不能没有“约定”[4]。此原则同样也适用于网络用语规范工作。约定俗成原则是语言发展变化的一条基本原则,对网络用语同样具有指导作用。由于网络本身还是新生事物,仍处于成长之中,同样,网络词语也是一种新兴社会方言,也有个约定俗成的过程,广大网民有创造词语和选用词语的自由,因而必须采用“约定俗成”的规范原则。“逐渐规范”是指对待富有个性和独创性的网络词语不宜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在某一时间段内必须按某种规定执行),而应根据网络交际的独特语境,不断地调查词语应用的实情,分类别、分层次、分阶段逐步地进行规范。
2.自发规范和自觉规范相结合的原则。“自发规范是社会在语言运用中自然的调节行为,是比较消极的规范形式;自觉规范是人们对语言应用有意识地采取某些措施,进行必要的干预,以维护语言的纯洁,促其健康发展,便于社会应用,这是一种积极的规范形式”[4]。由于网络媒体的虚拟性、个性化强和难以监管的特点,因而易于采取自发规范和自觉规范相结合的原则。首先大力引导网民认识到网络交际中使用不规范词语的各种弊端,提高对规范的必要性的认识水平,自发规范自己的语言,同时倡导广大网民自觉使用规范词语,抵制不规范用语。在网络交际环境中自觉维护民族语言的纯洁。
3.分层规范、动态跟进的原则。网络词语内部成员地位是分层性的:有些词语已进入全民用语的核心层;有些词语比较常用,已进入全民用语的通用层;有些词语通行面窄,只处于全民用语的边缘层。
同时,网民在构成年龄上也是分层级的,老、中、青、少各个层次的网民都有。“规范是在发展中的规范,发展是在规范下的发展”[5]。威廉?洪堡特也曾说:“语言客观地、独立自主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它恰恰在同一程度上受到主观的影响和制约。”
“语言在每一个人身上产生的变异,体现了人对语言所施的强力,”“语言及其形式的规律性,决定着语言对人的影响,而决定着人对语言的反作用的是一种自由性原则。”[6]74、75“规范是要推动发展,限制了发展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规范”[7]。因而对网络用语进行规范,要有宽容的心态,应该采取分层规范、动态跟进的原则。严格要求的往往应是法律条文和规章制度等,至于在日常生活和网络交流中使用一些欠规范但是生动的语言,应区别对待。说不定这些尚欠规范但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的网络词语在未来的言语实践中随着网民的高频使用而逐步规范,就能进入全民用语的核心层。
4.道德规范和语言规范相结合的原则。网络用语的不规范有很多是由交际内容和交际方式在道德上不规范所引发的,同时语言中的不规范也总是容易引发道德的争议。因而对待网络词语,宜采取道德规范和语言规范相结合的原则,倡导文明上网,提倡并褒扬良好的网络道德,把网民网上道德自律和网络语言监控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全方位提高网络词语规范的水平。
5.国民语文教育规范和社会用语规范相结合的原则。依托国民教育体系,抓好青少年的规范语文教育(学习规范语言,规范书写、规范用字、规范表达等),培养用语规范的未来网民。因为当今网民构成中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他们才是未来社会的言语主体,他们今日的用语极有可能成为未来社会的通用用语,这就是网络词语的强未来发展性特征。因而必须抓好青少年的规范语文教育。同时,还应加强宣传并严格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相关法规,做好社会用语规范的宣传、指导和督察工作。
三、网络用语规范的途径和方法
1.充分利用网络词语流布范围广、强超时空性优点,依托网络,广泛宣传用语规范的必要性和好处,指出使用不规范网络词语的弊端,正面引导广大网民在网络交际中自觉使用规范词语。
2.针对网络词语使用主体的强未来发展性特点③,抓好青少年网民的用语规范教育和引导,在国民教育课程中开设好网络词语的研究性课程,正本清源,打好网络词语长期规范的基础,防止跟风冒进的形式主义和规范工作的重复浪费。
3.编好网络词语规范辞书,利用规范的辞书进行匡谬正俗,为网民提供一个属于他们的网络用语指南,为准备上网交流的人提供一个参考。如已出版的《网络时尚词典》、《中国网络语言词典》等工具性辞书。以权威性规范辞书对网语的取舍来形成一种正面评价和引导,让网民在网络用语规范方面“有章可依”。当然,编写辞书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也不能过于死板,总体上应该介绍网络语言中的一些鲜活的、有生命力的、网民普遍认可的新词,由此来建立网络语言的基本框架,推动网络语言的良性发展。
4.进一步强化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及行政和社会服务人员的用语规范,通过正面渠道引导广大网民使用规范词语,加强监测、分析和研究,适当限制不规范网语的使用范围,倡优批劣,标本兼治。全体网民的规范意识提高了,上网交流时就会主动放弃一些不规范的词语,网络词语的规范性程度自然也就提高了。对于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语言文字专家们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不屑一顾”到“研究探讨”的可喜转变过程,对规范对象认识越清楚,越有利于网络用语规范的推进。只有加强监测、分析和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网语规范工作。
5.加强网民的道德自律,建立网络语言道德规范标准,倡导文明健康的网上交流风尚,大力抨击用语不道德行为。倡导网民自觉地使用规范的语言进行网上交流。
总之,语言的多样化是语言生活的需要,网络语言总的说来是鲜活的时代语言。网络词语虽然还仍存在着许多不规范问题,但如果我们只看到它的负面影响而将其完全斥为文化垃圾和精神污染,这种态度是保守的、不科学的、极端的。正如人类每一种新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一样,网络语言也是网络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必然产物。实际上,随着网民人数的激增,网络语言已经在网络生活中乃至全民用语中获得了一定的地位,有些词语已经成为现代汉语交际的基本用语,虽然其内部成员构成上仍良莠不齐,但它已经是一个有着现实合理性的客观存在,并对全民用语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由于其构成要素、构成方式、表达手段等大都没有违反现代汉语的基本规律,目前仍然只是处于现代汉语的一个社会方言的地位,随着网民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各界对语言规范的理解和支持,对其进行适当规范也肯定是必要而且可能的。
附注
①网民们抑或也是受节省上网费用、提高输入速度或是有意幽默、求新等因素的影响,也有可能在用词上是有意采用了谐音或替代方式。
②“语码混用”指的是语码A的成分直接并入语码B中,而语码B一般来说占主导地位,语码A只处于从属地位。(参见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第202页,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③由于网民中年轻人占了极大比例,而这些年轻人又是未来社会的代表,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极易把这些网络词语带进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去,其中的很多词语就很有可能被约定俗成为未来社会的基本用语。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用语具有使用主体的强未来发展性特点。
参考文献:
[1]杨文全,杨绪明.试论新词语的消长对当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01-110?
[2]L.R.帕默尔.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佘文斌.“网语”四题[J].现代语文,2006,(9):65-103.
[4]戴昭铭.规范语言学初探[M].哈尔滨:北方论丛编辑部,1994.
[5]吕冀平,戴昭铭.当前汉语规范工作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语文,1985,(2):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