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硬笔书法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硬笔书法研究范文1
关键词 BIT 故障检测 装备维护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随着大型技术装备的复杂程度和技术含量日益提高,装备的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对装备在战场上的作战能力、生存能力都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在这样的装备维护测试形势下,BIT技术应运而生。
1 BIT概述
随着我国大型技术装备的不断增加,完全依靠外部独立的故障检测装备,对大型专业化的技术装备进行故障检测和维护已不现实,而且也不能保证检测的专业性和全面性,这时在复杂的技术装备上应用BIT技术成为必然的选择。研究表明,在复杂的大型技术装备上应用BIT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装备自我诊断和维护的效率并降低维护费用。BIT技术的应用对于武器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提高作战能力
武器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大型技术装备,与其他的技术装备有很大不同,因为武器系统是在战争中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所以对于武器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可维护性都有更高的特殊要求,BIT技术的应用让武器装备的可靠性大大增强,同时作为一种系统自带的故障检测、隔离和维护系统,这样和武器装备捆绑的针对性维护,解决了武器系统在远离后方、没有专业技术设备、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情况下的装备故障检测和维护问题,提高了武器装备的完好率,保证了武器装备的出勤率,让武器装备在现有基础上实现了效能的最大化。
1.2增强生存能力
BIT技术独特的冗余系统和采取的高容错率原则、模块化设计及互换性的设计技术,保证了武器装备在出现故障或被攻击毁伤时,能够及时的进行武器系统的检测和故障隔离,一旦出现有零部件损毁可以通过武器系统的高互换性,保证武器装备的基本能力不丧失,仍能继续执行任务,或者安全返回后方基地,通过维修后再次返回战场继续投入战斗。而BIT系统优秀的可测试性和模块化设计,让武器装备在后方维修厂时也能够不占用厂方的资源,而进行自我的准确故障定位,模块化的设计让前线战地维修变为可能,因为所有的机械结构都由不同的模块连接而成的,通过故障检测后哪个模块出现问题就对哪个模块进行更换,简化了战地维修的步骤,减轻了后勤保障的压力。
1.3降低武器系统的保障费用
BIT技术的应用大幅度的提升了武器装备在战时和和平时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大量的减少了维修人力、备件供应等后勤补给的压力,后勤补给的模式得到简化降低了高技术装备对维修人员的技术等级要求,进而降低了对维修人员的培养和教育投入,让装备维修的过程更加简单易操作,以上种种都降低了武器装备的保障费用。
典型的BIT系统结构一般具备加电/启动BIT、周期BIT和维护BIT三种工作模式。启动BIT主要用于装备从封存状态到启封状态前的系统检查;周期BIT用于任务执行过程中系统主要运行参数的监控;维护BIT用于系统维护时系统的故障检测与隔离。
2 BIT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和推广,以及应用相关技术的大型技术装备的不断增加,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对大型高技术装备的测试和维护需求,面对这一高端需求,相对应的BIT技术得到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市场的需求总是能推进科技的进步,这是当下社会不变的真理,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系统和模糊理论等自动化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新理论的不断出现,传统BIT在应用过程中人机交互界面刻板单一,对故障的判断模糊不清,不能有效的应对和隔离间歇性故障的问题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为BIT技术更深入的发展和更广泛的推广提供了可能。前沿军事科技对装备技术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新一代军事装备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所以必须在武器设计环节就加入BIT技术,让先进的装备维护技术保障先进的科技装备正常的运行,目前BIT技术发展和研究的主要趋势有:
2.1 BIT与ATE的融合
BIT的重要功能就是将大型技术装备的故障进行检测、区分和隔离,在这一过程中BIT能做到的是基于系统装备产生的故障,对系统自身进行反推式的系统故障排查,进而将系统故障隔离在一个系统模块中,这样维修人员就可以根据BIT系统提供的数据对产生故障的模块进行更换,从而使整个技术装备能够继续工作,而ATE的优势在于该系统不仅能对大型装备系统的故障进行检测和隔离,还能将系统的故障隔离在模块内部的更微小的环节,从而实现问题发现的具体化和针对性的维修。总而言之,BIT是装备自带的自我检测和维护系统,而ATE是针对在系统模块内部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系统测试工具,随着装备技术需求的推动,BIT和ATE已经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很多全面的BIT系统已经开始具有类似于ATE的将系统故障隔离在模块内部的零部件上的能力,BIT和ATE两者之间相互融合相互配合,在装备研制的初期就在全面的设计中考虑到二者的实用问题,才能保证装备研制过程的顺利,才能让装备快速成型,投入实用。
2.2机电BIT是BIT发展的重要方向
BIT在军用装备领域和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在BIT技术发展的规划中下一步BIT应该进入日渐发达、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机械和电子液压等传统的非电子产业,因为相比于军用装备和航空航天领域这一领域的市场更加广阔,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传统的基础工业领域,机械的复杂程度和自动化程度日渐提高,对BIT技术也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在这一领域BIT的发展主要依附于大型机械化生产设备的故障检测、隔离与维护,在这一领域BIT将主要对传统机械设备的关键部分进行实时监控,这些关键部分主要包括齿轮箱诊断、工况检测、铁谱分析、液压系统诊断,对这些传统领域的检测和维和BIT必须以新的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分析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为依托,对结构化程度较强的机械化设备进行检测与维护。
2.3 BIT逐渐发展成为集状态检测、故障诊断、控制决策于一体的综合系统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型技术装备的系统操控也逐渐脱离了传统的机械操作和继电器操作,转而由电脑通过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操作,在这一过程中技术装备的机械运作状态已经与操作者没有直接联系,操作者只是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对技术设备发出指令,至于技术设备如何完成任务会由技术装备的任务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和细节任务的分配,而在装备运行过程中装备是如何运作的,也不会直接呈现给操作者,而是由BIT对机械运行的实时数据进行监控,并将机械运转状态转换为操作者易于理解的运行数据呈现给操作者,在这样一个装备操作电子信息传达和装备运行状态数据的收集过程中,BIT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利用自身所拥有的传感器上的优势充当了装备运行过程中,操作者与装备对话交流的工具和装备具体运行的管理者。
3结论
BIT技术作为当今社会最前沿技术装备的维护者,本身具有无可比拟的技术先进性和在科技领域技术进步的前瞻性,BIT的技术进步和完善会不断的促进它所服务的大型技术装备的完善和发展,所以BIT技术的重要性并不止于对大型高科技产品的维护,还在于对当今国际最前沿科学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可以说BIT技术是未来人工智能的雏形,对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刘震.智能BIT诊断方法研究及其在多电飞机电源系统中的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12.
硬笔书法研究范文2
【关键词】BIM;建筑信息模型;造价行业;数字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建立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的真实信息。它实现了“模型等于图纸”、“模型高于图纸”的目标 ,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环保节能已经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由此 BIM 技术产生了。
BIM最先从美国发展起来,逐渐扩展到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国内在2002年开始接触BIM技术。其很快得到全球工程建设行业的普遍认可,被国内外许多设计师们认为是继CAD技术后建筑行业的第性技术。近年来,BIM技术在工程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国内的知名设计院大多都建立了BIM团队。国家“十一五”规划中BIM已成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将BIM建筑信息模型作为信息化的重点研究课题。2012年3月28日,中国BIM发展联盟在中国建筑科技研究院正式成立,旨在推进我国 BIM 技术、标准和软件协调配套发展,实现技术成果的标准化和产业化,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未来10年中国BIM技术将逐渐步入正轨,我国将迎来BIM蓬勃发展的浪潮。
1 BIM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情况
BIM技术的特点:1.三维信息的可视化模型,可以展示效果图及生成报表,更重要的是项目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2.面向对象化的信息模型,利用一定规则确定几何参数和约束,搭建好面向对象化的模型。对象参数化的信息模型使每一个BIM对象都包含了标识自身所有属性特征的完整的参数。其价值包括专业协调、模拟和优化设计。3.信息输出方式的多元化,对于模型中的任何信息变动,都会即时、准确全面的反应在报告中,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
BIM技术在美国到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设计和施工单位承接项目的必要能力,大型企业已具备BIM技术能力;甚至出现专业的BIM咨询公司,为中小企业应用BIM技术提供支持;其相关应用软件已经比较成熟。但在我国,尽管国家已经开始重视BIM技术的发展,但由于推行不够,相关行业大部分人不了解其详情,业务水平不齐,以及BIM技术本土化不够、3D软件速度和功能未平衡等原因,BIM技术在我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与国际建筑业信息化率0.3%的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建筑业信息化率仅约为0.03%,差距高达 10倍左右。在目前中国乃至全球建筑行业,BIM技术的应用大多在项目管理,主要集中于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却少有人探究其在工程造价的应用。
2 传统的造价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及BIM技术在造价行业的应用
传统的工程造价过程是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概算,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预算,在施工结束后进行结算。整个过程都是被动的进行计算,其中所形成的造价信息仅仅作为一个使用工具,对信息没有实时性的要求,没有发挥造价管理对成本管控的巨大潜力,往往在后期才能得到所有信息。常常会由于情况发生时造价信息的不及时造成各种后期索赔反索赔的情况,消耗大量人力物力。
BIM软件可以和造价软件集成,将成本和空间数据关联,直观表现改变结果对成本的影响,方便了设计阶段对成本的控制。BIM的自动化算量也将减去造价工程师繁琐的算量工作,并且能够得到更为客观、准确的数据,为造价工程师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询价、评估风险等工作及编制更精确的预算工作中。基于BIM建立的工程5D,化整为零,大大减少一次性工作量,有利于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等。在BIM模型中能保证造价信息的实时性、精确性、完整性的基础上能够精确的控制施工实际成本,从而实现全过程的核查比对。极大的改变了造价行业一直以来的工作性质和特点。
3 BIM技术发展对造价行业产生的影响
对于工程造价行业,BIM技术将会引起一次彻底的变革,它将改变工程造价行业的行为模式,使行业重组。美国斯坦福大学整合设施工程中心(CIFE)根据32个项目总结了使用BIM技术的如下效果:1.消除40%预算外变更;2.造价估算耗费时间缩短80%;3.通过发现和解决冲突,合同价格降低10%;4.项目工期缩短7%,及早实现投资回报。对于造价咨询公司和工程师个人来说,前三项中无论达到哪一项都能在行业中立足,更何况同时达到三项。当少数咨询公司或个人掌握BIM技术时,他们将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当大多咨询公司或个人掌握了BIM技术时,那些没有掌握公司或个人,将会很快被淘汰。
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将不仅仅局限在工程的设计阶段,而是参与项目的全寿命阶段:比如设计、预算、施工和后期运营等。利用BIM技术不仅可以实现设计阶段的协同设计,施工阶段的建造全过程一体化和运营阶段对建筑物的智能化维护和设施管理,同时打破从业主、施工单位到运营方之间的隔阂和界限,得以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建造。BIM技术颠覆了传统的建筑设计模式、工程造价模式和施工模式,其核心是利用数字技术将所有的建筑业务,包括设计、设计审核、预算、工程管理等整合到一起。更重要的是,BIM创新的―体化设计与协同工作方式的结合,对传统设计管理流程和设计院技术人员结构产生变革性的影响。
4 结束语
BIM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强大的优势,结合BIM技术和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造价行业的管理效率,降低工程实际施工成本,为造价行业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更是推进了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以促进造价行业的不断创新。对于工程造价行业,BIM技术将是一次颠覆性的革命,BIM将彻底改变工程造价行业的传统模式,给行业带来一大转型,建立革命性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杨宇,尹航.美国绿色BIM应用现状及其对中国建设领域的影响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11(8).
[2]张建平,李丁,林佳瑞,等. 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2(16).
[3]庄英俊.我国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发展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09).
[4]何立勇.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现状及问题分析[J].山西建筑.2014(35).
硬笔书法研究范文3
【关键词】 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激光虹膜切除术; 前房深度;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Study on the Effect of Laser Treatment for Early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ZHENG Ce.//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24):111-11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early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PACG) by peripheral laser iridotomy (LPI). Method: The clinical data of 80 patients (96 eyes)with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was analyzed. Result: All patients’ iris were successfully of 1 time, aniridia blow hole closure;compared postoperative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count of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the differenc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but postoperative peripheral anterior chamber depth deepen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preoperative of tha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Early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 Anterior chamber depth;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count
First-author’s address:Joint Shantou International Eye Center of Shantou University and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Kong,Shantou 51504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4.040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属于临床常见疾病,我国患病率较高,而且极易致盲,早期及时发现、确诊及治疗,是预防致盲的关键[1]。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简单、安全,成为近几年临床治疗PACG常用手术[2]。为了进一步探讨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本院实施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入选对象80例(96眼),全部为本院接诊的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入选时间为2013年3月-2015年5月。所有患者入院后确诊,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之前均未接受手术或激光治疗。80例患者中男36例、女44例;年龄48~69岁,平均(58.4±2.1)岁;术前眼压均值为(19.63±2.41)mm Hg。
1.2 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具体操作步骤与措施如下:(1)术前常规检查:术前需停用降眼压眼液3 d,并对眼压、视力、前房角镜、瞳孔直径及UBM进行检查。(2)术前用药:术前采取1%匹罗卡品眼液点眼处理,10 min/次,连续处理3~5次,促使瞳孔尽量缩小;同时予以0.5%噻吗心胺眼液、双氯芬酸钠眼液处理,于术前1小时各点眼1次。(3)LPI:选取2时位或10时位周边虹膜,采取Q开关Nd:YAG激光机处理,激光能量初始为3 mJ单脉冲试起,之后增加到可击穿虹膜为止,而虹膜的切口直径≥0.5 mm,虹膜激光击孔部位通常选择上方10∶00-2∶00中的周边虹膜部位,如鼻上或者颞下象限,尽量避开正上方,若有老年环,则适当往中心区移动,选取虹膜隐窝底部及基质薄弱的淡色素区或萎缩区。先利用532倍频率YAG激光,能量控制在0.8~1.2 W,曝光时间设定为0.2 s,脉冲次数为20~30次,光斑直径则控制为50~100 μm,分别对周边虹膜基质层实施分层击射,当虹膜略微凹陷或变薄变平后则改用Q开关Nd:YAG激光将变薄虹膜组织击穿,能量在2.5~4.0 mJ,击穿直径则应≥0.2 mm;若可见房水从后房经虹膜击孔进入前房,而前房立即加深,则视为击透。术后应监测眼压1 h/次,共计监测4次。术后采取吲哚美辛常规口服25 mg/次,3次/d,并口服乙酰唑胺0.25 g/次,2次/d,以及采取妥布霉素地塞米松与毛果芸香碱眼液滴眼,时间为5~7 d。
1.3 观察指标 总结分析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比分析术前、术后周边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其中前房深度采取Von Herick裂隙灯法测量,而周边前房深度采取角膜厚度(CT)表示;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则采取TOPCONSP2000P角膜内皮细胞计进行处理[3]。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眼压变化情况 所有患者虹膜均1次透切成功,无虹膜击孔闭合发生,术前眼压均值(19.63±2.41)mm Hg,术后1 h有升高趋势为(25.38±2.68)mm Hg,术后3 h逐渐下降至(19.38±3.66)mm Hg,术后2周则逐渐趋于稳定。但术后2~3 h 14眼有眼压升高,而随访1年后依旧有8眼高于21 mm Hg,需进一步实施治疗,均采取小梁切除术处理。
2.2 术前术后周边前房深度比较 术后周边前房深度有明显加深,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本组96眼患者术前、术后周边前房深度比较 眼(%)
周边前房深度 术前 术后
1/4~1/3 28(29.17) 32(33.33)
1/3~1/2 0 36(37.50)*
≥1/2 0 10(10.42)*
*与术前比较,P
2.3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288.14±394.01)个/mm2,术前则为(2338.19±362.54)个/mm2,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术后并发症情况 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包括一过性眼压升高3例,以及眼内出血、角膜损伤各1例。
3 讨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属于常见眼科疾病,根据传统分类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但两者前房结构相似,为此仅仅依靠眼压与前房角镜检查,早期诊断准确度不高,难以区分开两者。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主要在于三个方面,其一为相对性瞳孔阻滞,其二为虹膜因素,其三为晶状体因素[4]。在这三个因素中,欧美患者多以瞳孔阻滞为主,国内患者则除了含有瞳孔阻滞外,其余两个因素也通常并存,为此病情更严重,但及时解除相对性瞳孔阻滞依旧是治疗本病最为重要的环节。从近几年临床研究来看,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对急性患者临床前期、前驱期及间歇期均有比较良好的效果,但对慢性患者则疗效不佳。
本院针对接诊的80例(96眼)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取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结果显示所有患者虹膜均可1次性透切成功,同时无明显虹膜击孔闭合出现,从术前术后眼压对比来看,在术后1 h有略微升高,之后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尽管术后2~3 h有14眼眼压明显升高,随访时依旧有8眼高于21 mm Hg,但及时予以处理后均缓解。术后仅有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各自1例眼内出血与角膜损伤,以及3例一过性眼压升高,但均无严重威胁。术后周边前房深度有明显加深,从研究结果来看,术前前房深度1/3者显著多于术前,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以往LPI临床治疗来看,可采取的激光主要有两种,其一为氩离子激光,其二为Nd:YAG激光,前者优势在于术中出血少,但存在所需能量大及远期并发症较多等缺点,而后者虽然术中出血量较多,但采取积极的措施处理可降低术中出血量,而且该激光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加上所用的能量更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更少,故而成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主要选取的激光类型,而本院也采取的是Nd:YAG激光。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实施激光虹膜切除术,可沟通前后房,在瞳孔阻滞引发的闭角型青光眼中应用效果最为显著,而且可起到预防青光眼急性发作的效果。Nd:YAG激光的波长为1064 nm,属于不可见的红外光,作用在靶组织后会产生电离反应,从而生成等离子体,之后借助其迅速膨胀,产生震荡冲击波,对靶组织进行切割,但不会产生热,也无凝固作用[5]。
综上,早期PACG患者采取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可取得不错的效果,并发症少,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海涛,杨华,徐英英,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单侧急性发作对侧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随访研究[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1,29(7):651-655.
[2]常新奇,孟海林.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周边虹膜切除术后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30(10):1147-1150.
[3]张美,高和香.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7,1(11):88-89.
[4]周常波,钱定国,汪冬,等.532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无效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0,39(10):1855-1856.
硬笔书法研究范文4
一、大学生硬笔书法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通讯时代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传统的交流方式如信件的书写,各种和文章的书写写作、稿件的反复修改等都完全依赖手工书写,如今却被网络通讯等先进的方式代替,为人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堪称文字书写的又一次重大的变革。
通过开展大学生硬笔书法教育,会加深对文字的变化发展的历史的了解,通过硬笔书法中的交叉式学科,如艺术的美学、文学、考古学等的学习,有利于增加大学生的学识涵养。书法的写法千变万化,或雄劲有力、或精致飘逸,好的书法,书写流畅愉悦,使人心旷神怡,在硬笔书法的书写过程中,需要保持心态的平和才能写出流畅工整的字来,当今时代充满竞争的压力,学生习字,能够去除身上的躁郁之气,是平衡心理的张扬浮躁的良药;开展大学硬笔书法的教学,能将人文精神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通过一定的教学训练,进行诗词歌赋以及名句的书法练习,不仅能陶冶情操,也能够拓展学生的人文素质。硬笔书法是高校素质教育当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大学开展硬笔书法教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
二、大学硬笔书法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是培养专业技术和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人才的地方,同时大学生硬笔书法教育教学承担着两个方面的任务,分别是培养大学生书法技能和提高书法审美的水平。但是当前大学硬笔书法教育教学当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社会对硬笔书法的重视度不够
硬笔书法之所以被遗忘在角落里,是因为社会对硬笔书法教育教学的忽视,而且在众多高等院校当中硬笔书法的相关体制尚需完善,使书法教育教学很难有进展,现代教育中“升学和分数上力争第一”的价值导向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取向,书法几乎被排除在教育体制之外,加之书法不是人才选拔的硬性条件,自然会忽视对学生硬笔书法技能的培养[2]。
(二)大学生群体对书法学习的重要性表示怀疑
在大学生群体当中对待学习硬笔书法的看法不一,但是整体来看大学生普遍对书法学习的重要性表示怀疑。有人认为,随着电脑的普及,写好字的意义不大,也有人认为,很多大学生成绩优秀,就职时只因字写的不好就失去了理想的工作岗位。残酷的现实使学生终日忙碌专业课程的学习,传统文化的学习被放在一旁,很多大学生灵巧快速的键盘输入法与歪歪扭扭不规范的“儿童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越来越弱的书写能力令人堪忧,试问如此素质的大学生要拿什么来弘扬中华传统?对传统文化的背弃、漠视中国文化、不屑基础知识的学习,都是当今教育的弊端[3]。
三、对大学生硬笔书法教育教学的思考
硬笔书法研究范文5
1.明确学习目标
书法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硬笔书写的方法和特点,了解中国硬笔的发展史,学以致用,写好字,为以后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并致力于发扬光大。在让学生了解硬笔书法的发展史时,我们介绍历代著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书法学习的重点是硬笔楷书和硬笔行书,并进行大量的常见字的楷书和行书练习,学习的难点是硬笔楷书和行书的创作训练。教师要进行创作专题讨论,分析学生在硬笔书法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评价作品的优劣,每次讲课都进行一定数量的作品欣赏,分析其风格特点、用笔特点。中学生学习硬笔书法,主要是为了把汉字写规范,为将来的学习、工作和书法创作打基础,所以,必须从楷书或行楷练起。目前书店里硬笔书法楷书字帖甚多,毛笔的楷帖亦是不少,正因为多,选择面就广,尤其显得杂,让学生不好分辨好坏。所以我们不能让学生盲目地购买一些平庸的字帖,而要根据各自欣赏角度认真选帖,如历届钢笔大赛特等奖和《中国钢笔书法》杂志推荐的楷书字帖,对于毛笔,晋、唐、明、清小楷字帖皆可作为学生学练的范本。在字帖选好后,对帖中的范字要有取舍,结体好的字范方可临摹,反之则不予考虑。在临摹中先可采取反复练习法,把字的笔画、整体逐渐刻在脑子以后,再避开字帖对基本笔画及结合字型反复多练,从而将笔画初步组合,也就如机器的各个部件,有机地将它装配在一起,然后从单字走向一句话、一首诗、一段文章,由单体到全部,逐渐临摹深入。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书法教学的路子千万条,有待于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学习书法只有科学的方法,没有捷径可走。坚持科学的训练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学习内容,而且有利于提高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生动故事,寓教于乐。中国古今出现了无数卓越的书法名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如唐代三位大书法家颜真卿、怀素、邬彤讨论草书的竖画怎么写才洒脱。颜真卿说写竖画要像屋漏痕,邬彤说要写得像古脚钗,怀素则说写草书竖画就像夏天的云彩,没有一定的姿态,等风一来,云彩变化无穷,犹如飞鸟出林。这样既能调节课堂教学气氛,又使学生受到生动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认真练好书法的愿望。二是动态演示,调动兴趣。每节课老师总要将重要的内容现场演示书写给学生看,都认真地将学生要练习的字现场示范书写。在提、按、顿、挫,笔走龙蛇过程中,既展示书写的动态过程,又调动学生的尝试欲望。三是读帖欣赏,诱发欲望。中外文字,仅仅汉字书写成为艺术,书法艺术独步艺林。它有建筑的空间美,雕塑的静穆美,舞蹈的流动美,绘画的光泽美,音乐的韵律美,诗歌的节奏美。教师在教学时,可首先让学生读帖,体会帖中笔法的变化,结字的方法,经常搜集著名书法家作品图片,和学生一起欣赏品评,向学生介绍名作的艺术特点及价值,引导学生崇尚书法艺术,让学生领悟书法艺术中蕴含的线条美、节奏美、章法美、风格美。
硬笔书法研究范文6
关键词:传感与检测技术;项目教学法;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6-0266-01
1 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介绍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捕捉信息源的传感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感与检测技术》作为高职学校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等专业的专业课,是一门涉及电路、磁路、光学、自动控制、单片机和检测技术,综合性很强,与企业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要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训,除了掌握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和实际应用以外,还应掌握相关的检测方法,能够分析并且设计一个自动检测系统,能对检测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判断并排除。
2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了解《传感与检测技术》该门课程在高职学生专业学习、就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现教学中问题,探讨改革的方向,笔者对本院2009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三个毕业班共11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中,71%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运用了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有79%的学生认为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减少理论知识和验证性实验,有8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项目式教学,增加一周的综合实训。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传感与检测技术》这门课程对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有一定的帮助,说明电子信息专业开设该课程还是相当有必要的;除此之外,学生觉得理论知识过多,验证性实验对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的作用甚微;从数据来看,也反映了学生要求该课程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各方面进行改革的需求。
长期以来,《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课程内容陈旧,跟不上技术的发展。传感技术不断发展,新材料,新方法不断涌现,而教材的更新相对较慢。一些新型的传感器与检测方法在教材当中没有涉及,而一些传感器和检测技术已经在实际的应用中被淘汰和取代。因此,学生参加工作后会面临一方面不懂新技术、另一方面所学知识无用武之地的尴尬。
第二,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在教学内容上侧重于各种传感器原理和测量处理电路的分析讲解,涉及到电路、磁路、光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深奥难懂,不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学生首先接触到的是传感器测量原理,见不到实物,缺乏感性认识。许多高校配备的实验设备主流为CSY98 和CSY2000 系列的综合实验台,该实验台只能用作验证性的实验,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完成整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按部就班,想象力和开放性思维得不到提高。
第三,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效果差。虽然多媒体教学已经取代呆板的板书教学,但是也存在着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学生不容易消化吸收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收知识,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真正掌握的知识甚少。
第四,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传统教学中,学生成绩一般由平时成绩、卷面成绩和实践成绩几个部分组成。相同的作业使得部分学生的懒惰,不再独立完成作业,导致一个班级上交作业经常只有几个版本的现象。另外卷面考试中,考查的往往都是理论知识,所占的比例最大。
针对以上问题,《传感与检测技术》这门课程在众多方面需要进行深入改革,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理论为实践服务,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3 在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围绕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项目教学法的思路是先提出具体任务,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更加提高了操作技能。
若在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和传统教学相比,项目教学法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以项目为中心,提高实践能力。改变传统教学中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将教学目标浓缩在项目中,完成了项目即实现了教学目标。整个教学环节都围绕着具体项目展开,目标明确,针对性强。例如,在讲解温度传感器时,首先给学生设定一个项目,要求设计一个测温系统,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完成检测系统的设计。学生根据要求,讨论分析各种测温传感器的特点、适用范围、转换电路、测量精度等,最终确定实现方案。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必须要对热电偶、热电阻、红外传感器的测量原理、性能等相关知识点各方面作全方位的了解,无形之中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理论知识点。在设计完成实现方案后,还要求学生先对电路仿真,动手进行印刷线路板的布线、制作与焊接,然后进行功能调试,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第二,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有了努力的目标,激发了求知欲,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仅主动的学习知识而且还能不断自我提高。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的指引,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最大的发挥,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索及研究。要完成一个项目,仅靠一本教材所提供的资料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学生走进图书馆,或者在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学生合理利用网络,更好的为专业学习服务。
第三,变压力为动力,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潜能。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在整个环节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一直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相同的教材和教案,年复一年,讲授的内容大同小异,墨守成规。教师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业务能力得不到提高。而项目教学法的学习内容应该和企业的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为了能够提供给学生最新的技术动向,企业中实际应用情况,就要求教师走出课堂,进入企业,深入了解行业动态等。
第四,有利于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项目教学法对考核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考核项目全面、考核标准客观、考核方式得当。在考核项目上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考核方式,不仅对结果进行考核,还要对完成项目的过程进行考核。对于以小组形式完成的项目,要对个人在团队中发挥的作用进行评估。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考核,还要对其能力与态度进行考核。
第五,帮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从以上几个方面不难看出,项目教学法具有传统教学法不能比拟的优势。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所以高职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前必需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自我探索的能力。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和推广,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质量、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4 在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中实现项目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项目内容安排要合理,形式要多样。项目内容应与企业生产实践相联系,难度上要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在项目的形式上不能局限于设计某个检测系统,还可以是某个检测系统的排故。总之,尽可能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对于大型项目,可以采用分组形式完成。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按照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工,充分发挥学生的专长。还可以“一高带一低”,即让专业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弱的学生共同完成项目。
第三,在设置考核标准时,要注意客观性和公正性,在考核后还要对考核结果及时反馈,指出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有利于学生改进不足之处。
第四,注意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项目下达时,应该包括两个部分:基本部分和发挥部分。这样一来,专业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对项目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有利于发现、培养一批专业能力突出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潘言全.传感器教学改革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