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课堂笔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音乐鉴赏课堂笔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音乐鉴赏课堂笔记

音乐鉴赏课堂笔记范文1

关键词:影视艺术鉴赏;教学方法

G642.4;J905-4

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被形象的称为“第七艺术”。[1]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兼具戏剧、文学、音乐、音乐、摄影、舞蹈等多种艺术的艺术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影的热情和要求越来越高,在大学里开设影视艺术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电影艺术鉴赏知识教育,显得很有必要。

一、影视艺术课程的开设现状

1. 影视艺术课程的开设现状

我国影视艺术素质教育课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陆续出现。[2]2006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指出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并且明确将《影视鉴赏》课程纳入到各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中,成为公共艺术课程中的八门限定性选修课之一。在教育部的督促下,各个学校对学生的公共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影视艺术鉴赏也在学校的美育教育中越来越普及。

2. 学生观影水平和电影知识储备

不断刷新的高票房,也预示着人们的观影热情,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由于人生阅历和电影基础知识的缺乏,对于电影的观赏,仅仅是停留在电影观赏的浅层次。之前有进行过艺术知识方面学习的同学,大多是以绘画和音乐学习为主,很少有专门对电影知识进行系统学习的。学生们对于电影的理解,基本以娱乐和放松身心为主。在课堂上和学生交流时,具体分析为何这部电影好、口碑好,学生还是不能够从编剧、电影拍摄手法,造型艺术、音效等方面来解析。

二、影视艺术鉴赏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

1. 学生对于课程不够重视

公共艺术课在很多高校中并不受重视,影视艺术鉴赏课程也不例外。虽然影视艺术鉴赏课程为公共必修课,但是同学们依然是按照一个选修课的标准来对待。在上这门课的时候,一直用再影院观影的态度带着娱乐的心态来上课,虽然上课热情很高,但是上课既不做笔记,下课也很少复习,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远远不够。

2. 学生对于影视艺术鉴赏课的认识存在偏差

学生对于不够重视,是因为对于影视鉴赏课程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偏差。学生认为鉴赏课只需要做到三点:一了解,二听懂、三听完有印象,就认为已经完成了课程。在课堂上不做笔记,下课之后也不预习、不温习。但是对于影视艺术鉴赏来说,如果没有完备基础知识作为支撑,那么对于影片的赏析和鉴赏仅仅就停留在影院看电影的水准上。

3.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有学者在著述中指出, 在美国, 高校影视素质教育包括4 个方面:1)透视美国影视工业结构(包括从社会影响、影视法规到节目创意、影视经营等方面);2)探索信息与社会控制的关系(包括影视节目对社会、个人的冲击);3)分析影视节目中所体现出的社会行为、价值观念;4)了解影视节目劝服的本质、广告结构等[3]。对比看来,我国高校的影视教育基本上是以鉴赏为主,离美国的教育还存在较大的距离。并且由于授课课时要求,很难在2个课时的课堂上,完整的欣赏完一部经典影片后,再进行讲解。因此对于影片欣赏的完整性比较难以掌控。

三、影视艺术鉴赏课如何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效果

1. 针对学生特点,完善和改进课程设置,,充实教学素材,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公共艺术课程的听课对象都是跟非艺术类本科生,所以,学生的艺术欣赏基础很薄弱,艺术思维也很有局限性。因此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要注意根据学生特点,不能讲的太过深入和专业,要有意的穿插一些色彩和画面拍摄的基础知识。对于蒙太奇等抽象的概念,要多用文字加事例的方法加以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对于课程的设置,我们一定要理论加上实践,既不能太严肃刻板,也不能太过随意。在上课过程中,在讲授理论的同时,要及时配图,穿插视频进行讲解。对于影片的赏析性播放,一定要有目的性。首先把问题抛给学生之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影片,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定要运用相应的剪辑软件,截取大量的视频资料,收集大量的图片,用图片和视频组成一个活泼的教学氛围。

2. 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配合课程安排,完成学习目标

受先入为主观念的影响,学生接触电影艺术欣赏的第一反应就是看电影。但是当课程中讲述理论知识的同时,由于有了课前对看电影的期望,在上课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的接受效果不好。在第一节课时,对于课程的安排和设置一定要给学生说清楚,纠正他们的固有的学习观念。电影艺术鉴赏的课程是为了教会他们如何从专业的角度去观看电影,并用专业知识对电影进行评论,提高自己审美观念和艺术修养。

另外,要事先对学生的审美提出一定的要求。要求他们从上课之日起,看电影都要试着用专业眼光和专业角度去分析和接收,不能把自己的鉴赏水平停留在普通大众去影院欣赏大片的水平上面。

3.采用多样的课程考核方式

对于传统的考核方式来说,不能够很好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在期末的考核方式中,可以采用课堂考试的方式,主要考察电影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平时的作业中,也可以用上交剪辑视频,小剧本的形式。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督促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将会更好的保证课堂效果。

4. 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兼具戏剧、文学、音乐、、摄影、舞蹈等多种艺术的艺术特点。在教讲课过程中呢,要避免照本宣科,死板单一。要涉猎戏剧、文学、音乐、摄影、舞蹈等多个领域的相关知识,能够做到深入浅出。做到以影视艺术为主线,其他艺术形式穿插其中,真正让学生领略到电影的综合性的特点。

总之,影视艺术鉴赏课程是公共艺术课重要的一部分。只有转变了教育方式,更新了思维观念,充实了课堂内容,才能够更好的实现课堂效果,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影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旭光、戴清著.影视鉴赏[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6):16.

音乐鉴赏课堂笔记范文2

高中阶段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音乐课的开设不仅可以塑造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形成。可是令多数音乐教师头疼的是,学生都非常喜欢音乐,喜欢听钢琴曲,喜欢听流行歌曲,却非常不喜欢音乐课上的内容。究其原因,音乐课堂多数是听教师讲解枯燥无比的乐理知识,他们喜欢学的内容少之又少。同时,学生也片面地认为音乐课就是听听流行歌曲,弹弹琴而已,音乐课是休闲和放松的课堂。音乐是一门倾听和欣赏的多元化艺术,其中包括了多个门类,如音乐鉴赏、演唱、乐器演奏、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等。因此,对于音乐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便是如何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听觉享受过渡到正确理解音乐艺术的内涵,能理解和欣赏多元化的音乐种类,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从而提高自身音乐素养,最终形成音乐审美能力,全面实现了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音乐课上采用的教学态度和方法会直接影响其教学的有效性,本人深感需要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一、发扬榜样的力量,调动兴趣

记得大学时期,上因特网选修课,主讲教师每次都背着笔记本来讲课,那个时候个人笔记本还是很新鲜的。打开笔记本,连接上投影仪,他便洋洋洒洒地讲起来,一节课也不用写一个字。他的课堂每次都是满座,我们都喜欢听他在那里侃侃而谈。最后结课时,一位学生给教师的评语是三个字:“倍儿帅。”这件事深深启发了我,我一定要做让学生喜欢的教师!因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音乐教师,他一定不可以讲课老套陈旧,老夫子的音乐课学生怎么会喜欢。教师要拥有青春时尚的思想,足够吸引学生的艺术才华,同时还要乐与学生沟通,知道他们的爱好所在,这样的教师才能驾驭课堂,赢得学生的热爱。相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上音乐课的重心一定不会只是听听流行歌曲,他们对音乐这门艺术的兴趣便会慢慢被激发。

高中时期的学生,除了喜欢音乐,同时也喜欢音乐的表演者——音乐家或歌手,甚至视这些明星为偶像而加以模仿和崇拜。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明星的力量,正确引导学生不要单纯地迷恋和崇拜明星,而是把对他们的欣赏化为自身上进的力量,以明星取得的成功为榜样对自己进行鞭策。例如,在课堂讲解当前时代流行的音乐风格时,可以以台湾歌手周杰伦为例,他的曲风涵盖了Rap、Hip Hop、R&B,同时还融入了传统的京剧唱腔。他的个性、才华以及多元化的音乐创作引领了当代新音乐曲风的潮流。借着大家对周杰伦的喜欢,教师可以以此展开教学,介绍什么是Rap、Hip Hop和R&B,还可延伸到黑人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等等。

二、潜心研究教材,巧用课堂教学艺术

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深刻理解教材,并巧妙地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这是关键所在。教师在进行备课时,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理解编者的内容设计,涵盖了哪些音乐要素?对于举例的音乐作品,教材首先要去鉴赏作品的思想表达,为什么要选用这个作品?它对于教学有哪些鲜明的特点和非凡的意义?对这些内容进行推敲之后,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就明确了。接下来就要施展自身的聪明才智来设计教学环节。音乐课本中涉及音乐作品的种类繁多,从古典到现代,从戏剧到舞剧,从悲剧到梨园,对于高中时期的学生,要让他们对这些作品来者不拒,统统感兴趣,这是很难的,主要是他们自身的生活阅历和审美能力没有到达这样的层次。他们的兴趣爱好只是音乐艺术这个大观园中的一小部分,比如,流行歌曲、经典的钢琴曲、中国古典名曲、民歌,等等。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就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打消他们对不喜好的内容的厌烦情绪。

例如,讲解《音乐与时代》这个单元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不同时代的音乐风格的发展变化,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唱歌活动,先让学生搜集一下不同年代的流行歌曲,比如,六七十年代爷爷奶奶们唱的是革命样板戏《沙家浜》《红灯记》,八十年代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等。学生在班上进行表演唱,不仅活跃了课堂,更是让他们对自己原来不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开始慢慢变得喜欢,教学的有效性得以体现。

三、调动灵感和想象,带领学生遨游音乐殿堂

有这样一件关于音乐的趣事:一个钢琴家上台表演一首著名的钢琴曲。他走到钢琴前坐下来,却一个音符也不弹,只是静静坐着沉思,3分钟后起身离开。台下的人都没弄明白怎么回事。最后大家都明白了,音乐可以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想象力。音乐的美需要想象,需要共鸣,才能发现那种从心灵深处传来的力量。由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存在差异,对音乐的理解也有深有浅。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去调动所有的感官和大脑,让灵感和想象力迸发出来,这样才能体验音乐的美妙所在。例如,听到叮咚的旋律,脑海里涌出的是清澈的泉水和闪光的水花;听到《月光奏鸣曲》眼前便是一个宁静的、舒服的洒满银色月光的夜晚;听大型交响乐《黄河大合唱》,呈现出的便是一幅金戈铁马、英勇抗战的壮丽图景。

音乐鉴赏课堂笔记范文3

关键词: 古典诗歌鉴赏教学 诵读策略 时间“边角料” 多种方法 家长力量

古诗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之一,它讲究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美非读是不能感受得到的。古诗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诵读,它是进入诗境最直接、最感性的方法。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形象地说明了读的重要性。在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中,诵读是贯穿始终的,最好让学生拉着腔调、摇头晃脑地来读,出声有感情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直接与古人“对话”。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地读诗,以达到感其形、揣其意、悟其情、记其文的目的。

一、利用时间“边角料”,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在校的一些时间“边角料”,将诵读融入日常教学生活中,把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奠基石。

例如,开展以“锻炼口才、拓展视野、培养能力”为目的的“课前三分钟诗歌朗诵”活动。学生可上网查资料,做简单的课件辅助朗诵。上课时值日生投影幻灯片,就某一主题进行朗诵,或者播放欣赏磁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诵能力,又扩大了学生的诗歌阅读面,增进了对诗歌的感悟,提高了艺术鉴赏能力。所找资料,大多是学生从网上或图书室查找到的,这样,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效果很好。

可以利用每次语文早读,安排十分钟的“诵读古诗”时间,教师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期间,教师应准时进入教室并对学生的诵读加强指导。

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泼的诵读活动,可以是各种角度的各类对诗,可以是诗句接龙,可以是对歌竞赛,还可以组织学生欣赏名家朗诵,从多方面陶冶学生,让学生从心里接受古诗朗诵,进而自发朗读古典诗歌,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二、采用多种方法,增强学生诵读的持久性

诵读是古诗学习的基本手段,古诗教学应强调熟读、背诵。背熟了现在不能领会的东西,以后逐步体味出来,这样会终身受益。

1.利用音乐元素

诗歌与音乐相伴而生,就像两朵姊妹花。优美的曲调能创造特定的情境,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去,帮助他们加强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古诗时,我们可以对一些文质皆美的篇目(或名句)进行配乐,让它们插上音乐的翅膀,让学生用歌唱的方式记住诗的内容,领悟诗的意境,进而获得一种强烈的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尤其是教师利用一些广为传唱的古诗来让学生学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增强诵读的持久性。

如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要求学生听王菲的《但愿人长久》,并在倾听中慢慢学唱,有条件还可以开个“诗歌演唱欣赏会”,让学生从中感受古典诗歌有的韵味。

2.采用多媒体

多媒体进入课堂,不仅可为教师提供直观、形象、高效的教学手段,而且可给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为其学习古诗提供有效途径。在古诗教学中多媒体运用得当,就能创设诗境,引发诗情,在学生与诗歌间搭设一座桥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弥补学生实践的不足,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使诵读的持久性大大优于传统教学,较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教《采薇》(《诗经》),根据诗意,配上几幅戍边士卒生活的图片和一段关于思乡(可以选用葫芦丝演奏)的音乐,使学生从中了解作者的思路,抓住关键字,用缺字法训练背诵,从易到难,不断减少屏幕出现的字数,最后让学生背诵。这样,学生能在指定的课时内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3.变化诵读方式

在古诗教学中,诵读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单一的诵读方式,会让学生陷入厌恶古诗的困境中。我们可以通过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或者名家录音范读,激发学生的朗读愿望,然后通过领读、齐读、轮读、赛读、自由读、配乐读、分组读、个别读等形式多样的诵读,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接龙或当场试背,都可以,主要是让学生读出诗歌韵味。在诵读中要注意及时多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的诵读兴趣维持得更久些。

4.凭借想象绘画

古诗的教和学都离不开想象。课要上得有趣,可以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凭借语言设法将“诗”和“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把握诗意之后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或用笔记下来,力求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在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的同时,引导学生读想背诵,最终达到记其文的目的。

三、巧借家长的力量,巩固学生诵读的成果

音乐鉴赏课堂笔记范文4

关键词: 实事求是 量体裁衣 以人为本 音乐为本

在苏北地区盛行着学艺术的。各所中学纷纷以庞大的音乐特长生队伍,放逐着通过高考进入音乐高等院校的梦想。高考音乐专业训练成为普通高中音乐教师必须面对的繁重工作任务――很多学校,为了提高本科上线率,忽略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实际考察、教学条件的改善、专业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师辅导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等方面因素的考虑,没有能够科学有序地统筹安排,盲目扩大音乐考生队伍。给予音乐教师高压,音乐教师身心疲惫地辛勤教学,收获的结果却是过线率偏低。我自江苏省实行专业统考以来,一直从事高考音乐专业辅导训练,经过十余年的一线教学,觉得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尽可能有效提高高考生音乐专业水平。

一、用审视的目光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

实事求是,量体裁衣是各所学校正确指导学生选科的原则。要着眼于长远,依据学校教师的资源实际情况、生源素质,妥善安排,冷静处理。积极动员、严格筛选。通过班级广泛动员、班主任推荐、专业教师逐一面试,确定选修音乐主专业的人员队伍,以专业教师能有时间和精力逐一面授数额为前提,能够兼顾大课和小课的安排。力求少而精,切不可贪人员数量多。

二、以人为本,确保学生的专业成材周期

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是目前打造专业速成考生的普遍现象,也是收获甚微的必然结果。如果我们能在高一第一学期,就有计划地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学生在演唱、演奏等各项竞赛活动中各展其才,及早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在高一第二学期开学后不久立即组队,进行一周4―6课时的专业训练,那么学生就能够兼顾专业和文化的需求,必然会有很好的发展势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高一入学后的第一个月,是学生从初中生到高中生的角色转换时期,大部分学生此时是乐于表现、勇于展现特长的。学校领导要提供高考教学必备条件,驱动专业教师抓住这个良好的时机,在高一期中考试前,完成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的工作。

三、以音乐为本,慎重选择主专业

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明确声乐、器乐的主专业。在专业选择上,引导学生不要盲从,必须从自己的音乐素质现状出发。很多人误认为选声乐省钱省事,其实,如果没有突出的声音条件,高考时就很难得到高分。统考中,声乐专业考生占据着非常高的比例,器乐专业相对缺乏。如果学生有一定的器乐功底,就应该继续选择器乐专业,声乐、器乐全面开花,才能多出人才。但是,器乐学习时间与练习时间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保证,才能有好的收获。如果时间允许、条件具备,就应该突破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单一性。学生中不乏素质全面的人才,要及时抓住、及时引导、有效培养。在我们苏北,虽然经济落后,但是随着人们的教育观念的不断转变,年轻一代的家长已经开始注意子女的艺术养成教育。中学校园里已经涌现出来一批有器乐演奏功底的学生,高中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观察,以发展的眼光,帮助学生确定主专业。如果是器乐类学生,声音条件也不错,可以考虑辅修声乐,这样也能有效地提高专业总分。

四、循循善诱,科学训练

在专业课堂教学中,要立足于稳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高扬起爱的风帆,步步为营,循序渐进。在教学容量的安排上,一定要合理、科学。基本乐科、声乐及器乐的各科内容安排都有其特殊性,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现有的水平,精心备好每节课,内容安排要有计划性、延续性,力戒随意性。

1.基本乐科

(1)音乐理论。依托统考大纲,立足于南京师范大学新版《音乐殿堂》理论篇,辅以补充南师大出版的郭瑛主编的乐理书,引入湖南文艺出版社的乐理试卷集,并能结合学生的现有水平,精心编撰系列试题,由浅入深,逐步推进,争取在量和质上有所突破和拓展,力所能及地帮助学生规范、准确、快速地解题。

(2)音乐常识。依据高一第一学期音乐鉴赏课教学基础,音乐教师在分类辅导音乐常识时,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以排查式听记歌(乐)曲。应该按照音乐殿堂书中的建议,系统地给学生介绍、讲解中国、西洋乐器的类别及音色的辨别;明确中国民歌、曲艺音乐、歌唱形式等相关知识;点滴积累、分册推进人民音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新、旧不同版本)、湖南文艺版高中音乐鉴赏及江苏省少儿版初中六册音乐教材。凭借对以前音乐课的记忆,学生的兴趣是可以维持的。教师此时要落实的细节应该是帮扶学生在集体的氛围中聆听,在交流探讨中模唱,轻松感知。教师要尽力创设音乐鉴赏课上的艺术氛围,适当点拨、精炼介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驱动学生主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课本以外的内容,要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引导学生课后学习、消化。现在的音乐常识不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而是重点考查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达能力,在鉴赏教学中,必须做到聆听与掌握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音乐表现的情绪、情感,使曲式结构、主题思想、风格特征等有机融合。

(3)视唱。帮助学生尽快养成击(划)拍视唱的习惯,是专业教师视唱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材选择上,仍然是以南师大《音乐殿堂》视唱练耳书为抓手,兼以教师自己创编的系列视唱教材、上海音乐出版社的单声部视唱教材等内容。很多学生刚开始面对简(线)谱时,结结巴巴,面有难色。这时候,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帮助学生解决旋律的音程结构、旋律线条走向、节奏类型、气口的安排等问题。通过聆听、模唱、分析、尝试多层次的反复磨合,学生的视唱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必要的时候,可以要求音准、节奏感比较差的学生按照进度的安排,适量背诵一些经典的视唱曲目,引领其尽快建立音准感、节奏感。等待时机成熟,学生能顺利唱出乐曲时,再适时渗透表现力的问题,帮助学生有感情地击(划)拍视唱。

(4)练耳。非器乐类学生对于练耳初期的训练,感觉非常吃力,普遍存在畏难情绪,教师不能心急。应该迅速摸清学生的实际基础,从单音模唱入手,逐步建立对比记忆的训练模式。听记的单音数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加。根据学生的听记实际,逐渐拓展到和声音程、和弦的听记。与此同时,加强对学生节奏的训练。节奏训练,以二四拍、四小节的记忆长度为起点。节奏类型,从简单的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组合入手,逐步引入十六分音符、大小附点、大小切分、前后休止等类型。当学生的节奏、音准感初步建立后,引入简单的旋律听记,循序渐进地科学训练。每节课的听机内容,教师都要精心备课。训练教材可以上海音乐出版社的旋律听记、听力速成等书籍为纲,并能灵活地渗透、适度拓展。当学生在听力训练中出现较大层面差异时,及时设立分层教学,以不同难度系数的教学内容,提优补差,驱动每个学生不同程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2.主专业训练

研究过专业统考标准后,教师教学时就更应该心中有数了。声乐与器乐教学,必须针对学生实际,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演唱与演奏习惯,技能与技巧的训练要科学、有效、合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表现力同样不能忽视。声乐演唱,根据学生的声音条件与音色差异,确立每个人训练的目标,不能一味地强调美声、民族唱法的区分,只要能够帮助学生调理好声音状态,不断提高演唱水平,方法就是可行的。每一节课上,教师都要有自己的备课准备,以教案和教学笔记的方式,呈现出每个学生的课堂教学目标,不能让学生随意唱唱了事。训练中的歌曲选择,以训练技巧为目的,有针对性地选唱歌曲。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训练,一点一滴地抠好学生的声音。高考时演唱歌曲的选择,不能追求曲调好听,而忽略了对演唱技巧的要求。三首歌曲的难度是适中的,以学生能完整驾驭、流畅表达、和谐表现为准则,三首歌都应该能完整演唱下来。对于台风的训练要求也不容忽视。器乐演奏,首先要确定好学生的起点,然后为每个学生制定好长短期训练计划,并能适时调整,有序推进。曲目选择,既要有适度拔高性,又要是学生努力之范围能达到的,要以学生能熟练演奏、有感情表达为主线。声乐与器乐教学形式的选择,应该是灵活机动的,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适宜大课与一对一小课协同发展。

3.加试科目训练

学生素质突出,双专业有优势,是教师确立学生加试项目的量尺。有加试科目固然好,没有也别贪心。应该考虑到加试专业的含金量,不能妄想在空中建造楼阁,急功近利。

五、拓展与提高,塑造阳光心态

音乐鉴赏课堂笔记范文5

关键词:备课;个性化;多样化;新颖化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26-2

学无止境,这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师的追求,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可以不被时代所淘汰,才可以理直气壮地站立在讲台上,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

今年的高中教学又提出了一种比较先进的理念,那就是个性化备课。作为终身学习者中的一员,我走进专家课堂,亲身体验个性化课堂的实践。我认为,任何一个概念,光停留在理论的思考上是不会有深刻领悟的,当然也就不会有飞跃的进步。只有深入实践,才能够有深入骨髓的体会。听了专家的课后,我发现她的课堂完全有她自己的特色。比如课堂内容的选择、课堂方式的展开以及问题探讨的方式,有很多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并学习的。结合听课体验以及思考,我形成了自己对于个性化备课的几点看法。

一、课堂导入应别出心裁,课堂切入点要小

我们上每一节课都应该有新颖的导入,比如可以采用名人名言,例如郑板桥先生的对联;可以选择一些视频资料,如选择“感动人物”的视频;也可以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等等。这样的方式虽不是开门见山,但是却使课堂多了一丝神秘感,学生会非常好奇和期待课堂的精彩,还没有展示主要内容,学生就对语文课堂充满了兴趣。

我们讲散文阅读时一般都先对散文进行文章结构、行文思路的讲解,这部分要花掉散文讲评的绝大多数时间,然后再就题讲题,总结归纳解题步骤,最后告知答案。一次讲评都会涉及几种题型,次次都讲,次次都忘。而个性化的课堂讲散文阅读时可以选取一个切入点,集中讲清一种题型。比如第一次讲的是鉴赏表达技巧;第二次讲的是解释词语或句子在文中的含义;第三次讲的是分析段落(句子、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这样每一堂散文阅读课都只讲一个小点,但一讲就力求讲清讲透,力求学生弄清弄懂。因为讲任何内容都不能贪多,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

二、课堂展开方式应凸显个性化

比如上一堂内容很普通的高三二轮复习课――鉴赏表达技巧。我们平常上这样的复习课时一般都是先讲授知识点,然后传授一些答题的方法和答题步骤,也会展示学生的答案,从中找一些问题,结果学生理解性的记忆非常的少,一般都是学生在课后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死记硬背一些知识点。虽然,短时间内学生都能够记住要点,但等到具体答题时,大部分学生已经完全抛到九霄云外了,这样一遍一遍反复训练,时间虽然花了很多,但是学生的成绩就是不见提高。我们也常常在反思和讨论,究竟应该怎样事半功倍,可总是找不出比较好的方法。

专家的课给我的启迪是深刻的,原来,我们上课时可以先不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样思考,怎样展开,怎样答题。我们可以先展示学生的答案,让学生们自己思考这样的答案有没有问题,有问题的话,问题在哪,从各种各样的问题中总结出具体的答案,再根据答案总结概括具体的答题方法和答题步骤。个性化的课堂可以不需要什么预设,不需要什么条条框框,学生当堂出现了什么问题当堂就解决,似乎可以不按照备课笔记上写的那些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这样去做,而是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把学生引导到所讲的重点上去。这就要求执教者自身必须具备比较优秀的教学素质,更要求执教者在上课之前进行深入思考,认真准备个性化的备课。要想给人一杯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

以后,我们仍然需要认真参与集体备课,只是我们在集体备课之后,一定要考虑自己班级的学情,尽可能地预想课堂上学生们可能出现的各种答案,并根据这些答案思考好自己的引导方式,进行个性化备课。

三、问题探讨方式应呈现多样化

现在,一些领导听了我们的课以后经常会送给我们两个字“讲师”。也就是说,我们上课的方式太单调,只知道一味地把我们知道的一些方法、技巧一股脑地全都告诉给学生,就怕有什么遗漏,于是,一节课45分钟,全都是我们这些“讲师”在说重点、说方法、说步骤、说技巧、说注意点,而学生的任务就是听写、背诵,基本上找不到其他的方法,也收不到比较好的效果。教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辛苦,可结果总是让人一声叹息。

个性化的课堂就完全不是这样的。教师上课时可以很轻松,我们可以成为一个引导者,一个从属者,主要表演的都是学生。比如一节课,总共四五个问题,我们就可以运用五种不同的问题探讨方式。有展示答案,让学生判分,给出理由,发现问题,进行归纳;有学生上黑板当场写出答案,其余同学进行评价,给出理由,发现问题,进行归纳;有让学生站起来回答,再让回答者自己点名让其他同学帮自己补充,给出理由,发现问题,进行归纳;有让学生相互讨论给出答案,告知理由,然后展示参考答案,让学生对照,找出自己的欠缺,学生再根据自身的情况总结概括,然后老师再针对一些典型而普遍的问题进行总结……读课文的时候也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方式。有齐读课文,找出对象,体会情感,揣测作者的用意;有指名朗读文章,然后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有主动朗读课文,谈谈自己的答题思路和答案……然后老师再根据具体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整堂课,我们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完全以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各种各样的探讨方式展开。这样的课堂,学生会非常乐意投入其中,他们的记忆也就会比一般的要强,等到做练习的时候,学生们就会印象深刻,不会像我们采用平常的教学方式教出来的学生那样一筹莫展。备课要有个性化,课堂展开要有个性化,学生的笔记也要个性化。

四、各种指导方法应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比如散文鉴赏和作文的写作指导就可以结合起来进行。教师在讲表达技巧的时候,就可以告知学生在写作时可以怎样运用表达技巧,运用了以后会有怎样的效果;在讲词语含义时,就会鼓励学生在写作时要运用一些词语的比喻义和引申义;在讲解段落(句子、词语)在文中的结构时就知道学生在写作文谋篇布局时要适当设置一些能在文章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段落或句子。这样把散文和写作融合在一起讲既强调了语文的相通性,也告知学生,任何知识点都是融会贯通的。

音乐鉴赏课堂笔记范文6

一、音乐走进语文课堂,让创新思维在旋律中飞扬

将音乐引进语文课堂,语文课就成了一首歌,一段曲,能说不言之言,能达意外之意,教学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语文课融入音乐的形式多样,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音乐是人们对社会人生的心的体验,中国古代的诗、词、曲都是可以歌唱的。至今还有些诗词名篇被谱之以曲,广为传唱。如的《沁园春・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等,在教学时我们不妨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不仅助于领会其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而且让学生从而做到不背而诵,终生不忘,没有谱曲的诗词可以作为翻唱版的歌词来唱;第二,像电视诗歌散文那样,教师在范读课文或学生朗诵之时,适当配以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审美情趣;第三,在作文课上,可以结合作文内容播放轻音乐,以激发学生作文灵感,让他们深思熟虑,文思泉涌。

二、美术走进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语文鉴赏能力

语文和美术是一对孪生兄弟,单说其中的诗与画,自古就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佳话,语文课借助美术手段,极易做到水融。现在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每课都配有挂图,可借助挂图向学生直观的再现课文的意境美、人物美;有的课文可以选用或制作幻灯片,如教学《中国石拱桥》一课时,用幻灯机播放像赵州桥、卢沟桥的中国石拱桥图片,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把课文制成CAI课件,给课文配以动画片,如在教学蒲松龄的《狼》时,可利用相关软件创制二维动画短片,并配上背景音乐,在课件的播放中学生轻轻松松就把握了课文的情节;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时,可以给课文画出示意图,使课文分析得更生动形象,学生也可以画一画,装饰课堂笔记本。

书法虽然高于语文的书写,可是又源于书写。让书法回归语文课,更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师生在课堂上,可以展示名篇书法作品,体会意境。如教学《沁园春・雪》时,引导学生欣赏的手迹,更利于领会该首词磅礴的气势;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则不妨一睹岳飞手书的该篇文章,以助于理解中国古代大臣的忠贞报国之心。还可以让学生书写名篇名段名句,以自娱自励。这样既利于学生识记原文,又培养了他们对书法的情趣,可谓一箭双雕。

四、编制课本短剧或舞蹈,师生同台演出,丰富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