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辩论基本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辩论基本流程范文1
【关键词】思辨能力;研讨课教学;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等教育在不断地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能力来看,在创新能力、自主科研能力方面依然十分薄弱。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在思辨能力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缺失,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培养国贸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展开教学探索与研究。
一、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
对学生思辨能力进行培养其实就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在广度与深度方面实现拓展,能够对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层面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有条理地分析,并能够对相关分析展开精确的、清楚地论证与阐释。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是国贸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所以在国际贸易教学中要始终将对国贸专业学生进行思辨能力培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落实。加强国贸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是提升当代国贸专业人才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需要。
二、研讨课教学的特点
研讨课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向国际化靠拢,这种讨论式的学习模式主要有如下特点:大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基础,教师在讲课以前可以提前把相关的思考题对学生进行布置,把相关的资料包提供给学生,使学生自己做好充足的预习与准备。将学术会议的国际范式引入到课堂学习讨论过程中,即学生主讲结束以后,先让学生点评人进行点评,接下来再让其余的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辩解和论争,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发挥好自身穿针引线的作用,对学生做好引导与启发,学生们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一个环节是老师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研讨课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创造了条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学生反响很好,教学效果很好。
三、研讨课教学的操作模式
(一)研讨课次数的安排
为了使辩论活动更为深入地开展,研讨课采取小班制的形式开设,整个学期的授课采取讲授式教学与辩论式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通常一学期会在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安排六次研讨课,关于每次研讨都要把将要辩论的论题及基本要求要提前两周进行公布,使参与此次辩论活动的每个学生都能明确这些内容。
(二)研讨小组的确定
研讨课的时间定下来以后,教师要对全班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每个小组成员人数是5—6个,分别担任发言者、主持者、点评者、记录者等角色。这对于保障研讨课成功实施十分关键。
(三)研讨内容的确定
1.选择理论基础性相当突出的问题
通过对基础性较强的问题展开辩论,有利于达到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的良好效果。
2.选题要具有可读性与争议性
论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可读性是基本条件,这样才会提升学生的辩论热情,进而对基本的国贸理论知识掌握取得良好的效果;论题具有争议性才会激发学生进行辩论的积极性,对于提升学生的思辨意识与问题意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还要保障所选取的案例材料具有普遍代表性。
3.选取的问题能够体现学科前沿性,贴近学生切身利益
这一点有利于使研讨具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例如可以就“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摩擦对上海就业产生了哪些影响”展开辩论。
4.研讨课教学的辩论流程
从研讨课的时间安排来看,应当控制在连续三节课内完成比较合适,包括学生辩论和教师评价两部分。整个辩论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在中间做好引导。
四、对研讨课教学探索的几点思考
学生们普遍感觉,研讨课对于提高了自身对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与思辨能力方面显示的作用更加突出。学生对收获进行了总结:
(一)研讨课进行小组划分,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了一种团队精神。
(二)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主动参与相关资料的搜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了提高,同时在资料搜集的实践中也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三)提升了学生对多方观点进行整合的多维度思维与辨析能力。学生任何一方为了取得辩论的胜利,都要对对方的观点做到了解。所以辩论双方一方面要为本方立场准备好充足的论据,同时对于反方论点的不足性也要做到有效的掌握,这样就会促进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
五、结语
国际经济贸易在应用经济学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经济发展对贸易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迫切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国贸专业教学,必须在模式与方法上实现创新,如果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就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围绕国贸专业进行的研讨课教学尝试与探索,对培养国贸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对现实经济发展、国贸教学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肖本山.“辩论式”教学法在刑法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09,(3):50—52.
[2]孙连坤,康劲松等.Seminar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fJ1.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1):84—85.
辩论基本流程范文2
1教学设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
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2009级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口腔修复学专业课授课中引入基于临床思维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共计35名学生,以此为观察对象。
1.2教学方法的制定
基本模式和流程为:收集病例-发现问题-自学讨论-分组辩论-小结。在牙列缺损修复章节的知识初步讲解完后,引入基于临床思维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设2次课,共5学时(表1),针对牙列缺损修复单元的知识进行整合,2次课之间间隔约1周,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
1.2.1临床病例的收集和选择根据口腔修复学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为主线,由带教老师合理选择牙列缺损的临床病例,要求病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灵活性,可有2~3种修复方案以供选择。在预约好的时间由带教老师带领学生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和病历资料的收集,包括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病史;进行口内检查;记录检查结果;拍摄口内照片和需要的放射线片;制取石膏研究模型并转移颌位关系。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对临床的标准化处理流程有一个清晰地认识。资料初步收集完成后,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整理并制作病例汇报幻灯。其后,老师根据所选的病例再精选相关的文献资料供学生延伸阅读。
1.2.2教学实施辩论前1月给学生分发制作好的病例汇报幻灯、文献资料、讨论提纲,并布置思考题。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自行通过网络、教科书、专业参考书和期刊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将学生分为6组,每组的人数在6人左右,每2组组成一组辩论对手,由1名老师带领。各组内再由学生自行推选出1名组长,1名记录员。学生分组后随机抽取第二次课的一个临床病例准备辩论。辩论前由各组组长负责组织2~3次的组内讨论,同时列表整理患者问题,对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进行讨论的准备。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组内讨论时有价值的结果并形成辩论思路。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的思路,分别形成正方观点和反方观点。同时注意引导讨论按教学要求逐层深入,避免跑题,老师应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作相关记录并给予评价。第一次课的第一学时主要由教师对“牙列缺损修复设计原则”进行简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启发、引导学生总结一些必要的设计原则,进一步以一个临床病例引导学生实际应用这些原则进行设计并进行讨论。第二次课为临床病例辩论环节,首先各小组学生代表以幻灯形式汇报患者的基本病情、课前本组讨论的要点,分析病情并提出本组认为最佳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引用教材及文献上的内容来提供依据。辩论对手则针对同一病例提出自己小组的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双方观点的差异,2组互相提问并展开辩论。在回答问题环节,不同学生小组还要回答评委老师和其他听众提出的问题。最后,评委根据每组的答辩效果和回答问题情况进行点评。在辩论结束后,每组将总结和感受上传至修复科网络教学平台,由教学组长进行教学效果的分析和评价。
1.3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课程结束,以自填式调查问卷方式了解学生对于该课程的评价及建议。问卷包括封闭式及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采用Likert5点式量表,非常显著、比较显著、一般、比较少、非常少分别记为5、4、3、2、1分,5分和4分记为认同。采用不定项选择统计学生认为通过本课程自身的收获,并让学生按其程度排列前3名,分别记为3、2、1分,未列入前3名的因素记为0分。数据采用SAS9.2处理。等级资料用中位数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为了弥补调查问卷收集信息的不足,还对部分学生、带教教员以及参加旁听的老师进行了个别访谈,以便更全面的掌握来自学生和老师双方面的反馈。
2结果
共发放调查表35份,回收35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学生对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课程授课效果的评价见表2,除培养科研思维、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其他各条目的中位数均约为4。可以看出,88.6%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在提高表达能力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82.8%的学生认为在提高查阅和分析资料能力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77.2%的学生认为在促进积极主动学习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82.9%的学生认为这种授课方式与传统方法相比可学到更多知识,80%的学生认为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62.8%的学生认为在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没有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在激起学习兴趣方面效果少,48.6%的学生认为在培养科研思维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74.3%的学生希望今后教学中继续应用这样的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模式。71.4%的学生认为采用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学习负担能够接受。学生的收获根据选择量从多到少排列依次是:提高表达能力、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查阅和分析资料能力、激发口腔修复学学习兴趣、提高幻灯制作能力、培养科研思维。根据收获对学生的影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提高表达能力、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查阅和分析资料能力、提高幻灯制作能力、培养科研思维。
3讨论
辩论基本流程范文3
一、教学设计
(一)地位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已对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有了基本了解,但尚存很多疑惑。 例如:
为什么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没有“温室效应”行不行?
怎样解决目前全球变暖的问题?
学生迫切希望能够全面、客观、科学地认识二氧化碳。抓住这一强烈的需求和渴望,设置这堂活动课,旨在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功与过的辩论,构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巩固和发展知识、技能,提升能力,增强求知欲,进而促使学生理性地认识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学情分析
活动课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动态活动,深化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运用,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强化过程体验。
1.知识技能: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有了基本了解,基本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社会发展对“低碳经济”的呼唤已经通过新闻媒体和思想品德教学而认同。这是确保本活动课优质高效的有利因素。
2.能力结构:学生能够恰当地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料,已经具备运用实验手段进行探究的能力;但综合地、全面地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意识有所欠缺,经常局限于学科范围内去认识物质。
3.情感心理:悬而未决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自主探究的愿望,急于在平等交流中合作、分享去展示自己观点;但他们又不轻易承认自己认识上的不足,尤其担心在争辩中落败。
(三)教学要点
1.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节的特点和学生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交流、讨论,进一步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②通过实验探究强化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以及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解决温室效应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对二氧化碳功与过的辩论,学会趋利避害、合理使用物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④通过收集资料、课堂辩论,逐步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辩论,使学生理性地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2.教学重点:
①全面深化对二氧化碳的认识和理解。
②学会运用辩证、联系的观点来认识、利用客观事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教学难点: 辩证地认识二氧化碳的功与过。
(四)教学策略
1.教学思想
根据课改精神、学生实际和活动课特点,本着以生命为本的教学过程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观、以二次开发为特征的教材观、以全面提升科学素养为根本目标的教学质量观、建构主义理论、有效教学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核心要点,设计并实施本课。
2.教学整合
将下册教材第44页“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调为本课体验;
增设“吸热能力比较”的探究实验,理解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流程
课前学生在强烈欲望的驱动下,收集整理了二氧化碳功过的相关内容,课堂搭建一个“谈功论过”的交流讨论平台,引发思维碰撞,当歧义发生时,以实验探究和多媒体展示完成认知层面的延伸和拓展,最终实现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等方面的自主建构。
二、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教师活动 :借助学生对二氧化碳功过的认知冲突,设置研究课题。指导、参与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学生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查找资料,形成支持自己观点的素材,整理成可共享的成果。
设计意图:借认知冲突以问题切入激发学生收集信息的欲望,在积极主动地收集整理过程中,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得以提升,同时也加深了对二氧化碳的认识。
(二)课堂教学
1谈功论过
教师活动:借助一个“抗老新招二氧化碳回春”的情境,引发并参与学生的交流、辩论。
学生活动: 展示研究成果,阐明观点,在认同与质疑的循环往复中交流辩论。
设计意图:借助“既功又过”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交流辩论的欲望,创设和谐的交流氛围,在辩论中巩固知识、拓展视野,提升思维品质及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辨析探究
教师活动:捕获交流辩论中生成冲突,引发的争辩,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
学生活动:设计探究方案实施探究,以实物或探究实验的结论,佐证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教师发挥“平等中首席”的作用,抓住生成的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学生在设计并实施探究的活动中深化理解相关知识,提升科学素养,增强主动参与社会决策,感悟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
【辨析】二氧化碳功过转化
(1)不供给呼吸――粮仓防虫、美容新方法
(2)温室效应――反季生产蔬菜、地球保暖
(3)灭火――排放到空气中――温室效应
【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新思路】
(三)课后拓展
〖TP刘浩天5.jpg,BP〗
教师活动:提出拓展建构目标:以“是非功过怎评说――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为题撰写小论文。
辩论基本流程范文4
【关键词】少数民族 高职思想政治课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0-0003-03
一 何为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而常新的教育观念与实践。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教育名著《学记》中就提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倡导切磋、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以增加学习的效率。在西方,对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也有悠久的历史。当前,合作学习模式在改善课堂内的学习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实效性、创造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其浪潮已席卷整个世界,成为世界各国一种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我国合作学习专家王坦将之定义为:“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合作学习自兴起以来发展迅速,从大量文献来看,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复合的教学活动,有着深刻而宽广的理论基础,如群体动力理论、选择理论、教学工学理论、动机理论、社会凝聚力理论、发展理论、认知精致化理论等,具有多元性和深刻性,使目前实践中运用的合作学习方法和模式种类繁多,千姿百态。
二 在少数民族地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从古至今,合作是人们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社会的发展进程是一定单位(人、国家、民族)在“地球村”中交往、互动、合作、分工和竞争的过程。当今世界是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国与国的联系空前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经济、科技、政治、军事、文化领域都呈现着分工合作的强劲态势。但是在我国,合作学习模式很难在教学中广泛运用,特别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中尤为显著。
第一,少数民族地区多处于边远地区,经济发展及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教育水平低,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往往通过死记硬背来应对考试,致使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质量不高,学生升入高职后不能很好地适应高职学习,学习能力较低,学习缺乏动力。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学生虽然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应试教育体制下培养的学生,过于强调自我、强调竞争,而合作意识、集体协作意识欠缺。新形势下,过高的学费又导致了家庭困难学生心理上过于自卑、孤僻,不善与人沟通交流、合作。
第二,在高职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中,大多沿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表现为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陈旧,过分注重传授,以教师为中心,理论讲授空洞乏味,缺少针对性;教学方式单一呆板,缺少启发性;学生学习消极被动致使思想政治教学缺少实效性。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合作学习意识和与人相处的能力,无法体现主体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第三,当今时代,对人的素质最根本的要求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单枪匹马、孤军奋战是难以取得成功的。
综上所述,将合作学习方式引入高职思想政治教学,充分利用课堂中合作交往的动态因素,体验社会、感悟现实,是当前思想政治课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把课堂变成一个浓缩的大社会、大世界,学生在分工、合作、竞争中既掌握了政治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更可以把自己融入社会现实中,体验情感、感受时代跳动的脉搏,形成现代人、世界人的意识。同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在师生、生生合作的民主氛围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和情感因素,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合作意识及集体观念,更提高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和承受能力。对教师而言,实施合作学习,体现了人文精神,实现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能开拓现代教学的新领域,丰富互动教学理论,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助于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真正实现合作共赢!
三 政治课教学合作学习模式之一 ――热点问题辩论式
在合作学习领域中,目前尚未有一个在所有方面都被普遍认可和接受的模式。尤其在高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本学科自身的特点,并与少数民族地区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相结合,在合作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适合的方式进行。高职思想政治课有其自身的特点,高职学生培养目标有其独特性,在教学要求上强调实践性,教学组织上更加突出教学生产,使教学更加接近实际。因此,高职的思想政治课不仅是学习的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将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是将大社会、大世界浓缩的课程。实行合作学习,突出思想政治课程理实一体化的特点,是符合高职学生培养目标、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模式。笔者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将少数民族地区高职思想政治教学
――――――――――――――――――――――――――
* 2013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2013sz054)
合作学习模式分为以下几大类:情境体验式、角色扮演式、现场实践式、热点问题辩论式、知识竞赛合作式、小分队合作式、社会实践立体合作研究式等模式。本文以热点问题辩论式为例,来探究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
热点问题辩论式合作学习由沙伦设计的小组调查法变式而来,适合目前社会上存有争议的热点问题的辨析、新闻人物的评论、课堂两难知识的化解,是合作学习动机与理论的最佳体现。合作性目标结构创设了一种只有当团体取得成功时,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因此,为了达到个人目标,小组成员必须帮助同伴做任何有利于小组成功的事。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同伴尽最大努力去获得成功。因此,这种在小组成绩的基础上进行奖励的方式创设了积极的人际关系,它使小组成员对同组同伴所做出的努力给予积极的社会强化,如表扬、鼓励。这在竞争性结构的课堂上是没有的。
热点问题辩论式合作学习要求学生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将学生分为两大组构成辩论正反两方,每大组内又分为若干小组。小组成员组成兼顾少数民族地区高职学生的特点,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组员构成兼顾不同的学习基础、民族、性别以及性格差异。小组间分工、团结合作,分别在教材、网络、图书馆、社会上去搜集所需要的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经过多次讨论酝酿,形成辩论陈词及相关资料。为战胜对手而在合作中有竞争,在竞争中有合作,最终在辩论赛中通过团结协作充分展示双方观点,从而实现合作共赢。其流程为任务呈现――搜集资料、准备辩论稿――小组辩论――评价反思。其中紧紧贯穿着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合作关系。合作流程如下:
以“维护社会秩序主要依靠道德还是依靠法律”这一问题为例,来具体说明辩论式合作学习模式的操作过程。
1.任务呈现
教师:我们已经学完《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第四章、第五章的内容,为了帮助同学们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锤炼道德品质,引导同学们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时为了提高同学们的法律素质,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将举行一个辩论会,请大家分组确定正方与反方,正方观点:维护社会秩序主要依靠道德。反方观点:维护社会秩序主要依靠法律。
2.搜集资料、撰写辩论陈词
这个环节大约需要1~2周。学生首先进行分组,确定正方与反方,每方选出四个正式队员,两个预备队员,其余同学作为啦啦队。然后大家分工去搜集资料,有的学生负责上网搜集资料,有的学生负责进行专家访谈,有的学生负责进行社会问卷调查。最后,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通过对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处理后,撰写辩论陈词。
3.小组辩论
学生按照辩论赛的模式,选举一名主持人,由各组派出学生组成专家评判组。辩论赛开始后,正、反方四个辩手分别陈词,然后进行自由辩论。辩论双方的技术战术在自由辩论的阶段得到充分的发挥,辩手的个人素质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最感兴趣的也是自由辩论,在这个阶段,智囊团、啦啦队也纷纷参战,向对方辩手提问,回答对方辩手问题,为己方辩手出谋划策,“全民辩论阶段”就此展开,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卷入论战。
正方1:社会秩序的维护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我方观点是:维护社会秩序应以道德为主。理由如下:(1)道德先于法律存在。在法律诞生之前的漫长岁月里,道德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力量。法律会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而道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2)道德使人修身、行善,强调的是自律,主要依赖于内心信念来维系,这种内心信念促使人们更好地遵守社会秩序。(3)任何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道德的维系与规范,只有道德才能保证立法的公平,执法的公正,守法的自觉。法的创始人孟德斯鸠曾经说过:“支配和统治一切的在君主政府中是法律的力量,在专制政府中是永远高举着君主的铁拳,但是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道德。”
反方1:我方认为维系社会秩序,主要靠法律。首先,法律在指引和衡量人们行为上具有明确性。道德判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是仁者该听智者的还是智者该听仁者的呢?其次,法制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是道德无法比拟的。道德主要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等来维持是软约束,对违法犯罪行为没有约束力,只有法律既有惩罚力又有威慑力,能做到标本兼治,在维护社会安定方面有压倒一切的优势。再次,法律作为他律和自律的统一,在维系社会秩序上能标本兼治。人们自觉立法来约束自身行为,确定社会秩序的内容与规则,使生活有序化、规范化、条理化;而法律意识深入人心,人人自觉守法护法,更保证了社会秩序的井然有序。
正方2:康德还说过:“在人类存在的社会中,理性就是道德性。”“国有道,虽加刑,无刑也;国无道,虽杀之,不可胜也。”道德才是法之根本。看问题要看本质。不能光看表面呀!对方说维系社会秩序靠法律。请问法律又是靠什么来维系社会秩序的?那就是道德。只有道德,才能保证立法的公平,执法的公正;只有道德,才能保证守法的自觉。
反方2:道德的约束力真的有对方辩友说想的那么强大吗?那如果你家被梁上君子光顾过了,你是立刻报警呢还是坐等那个不知名的小偷良心发现?
4. 评价反思
教师在这个环节不仅要对双方的观点、现场的气氛、辩手的表现进行点评,而且要引导学生善于全面看问题,更重要的是对这场辩论赛中所体现的合作精神进行鼓励。让学生明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会竞争。
热点问题辩论式合作学习,强调在课堂中充分开发和利用资源,开展多边合作,使学生突破教材束缚,吸收他人的观点,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站在现实的角度,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社会、看待世界。它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在热点问题辩论式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为实现个人取胜的目标,就必须要在学生之间形成积极的同伴关系,在团体获得成功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个人目标。因此,他们息息相关、沉浮与共,形成了真正的合作关系,也达到了合作共赢的目的。
热点问题辩论式合作学习是众多合作学习的变式之一。情境体验式、角色扮演式、现场实践式、热点问题辩论式、知识竞赛合作式、小分队合作式、社会实践立体合作研究式等其他模式虽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归根结底都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地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并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学生们在合作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一荣俱荣”的感觉,感受到合作的可贵之处。
合作学习是提高高职思想政治课实效性、针对性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从实际出发,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特点、高职培养目标及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构建行之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持续努力,切实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才能真正实现求合作、促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辩论基本流程范文5
问题一:你为小组合作探究做好铺垫了吗?
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会涉及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如话题探讨,角色扮演、调查研究、小组辩论等。这些活动无疑能培养互动、开放、自主的合作精神,还能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思考、判断和表达等能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通常会出现学生对活动的流程不熟悉而不知从何开始,未能获取足够的或合适的材料而无话可说,或学生的表达能力欠缺而有话说不出等状况。如:一位老师在上牛津版教材Module 1 Unit 3 “Looking good, feeling good” 时,设置了一个小组辩论活动,辩题是:“Looking good or feeling good ,which is more important?”学生的观点都很明确,都急于表明己方观点,完全没有考虑到辩论流程和倾听他人。但一旦要他们说出理由来支持他们的观点时,由于绝大部分同学未能搜集足够的资料,都寥寥无语。而且,辩论起初呈现混乱状态,而后又冷场,活动未能顺利进行。
问题二:你为小组合作探究保障适当的度了吗?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通常是由几个基础层次不齐的学生为一组,对某一个话题或任务进行合作和深加工。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培养合作精神与探究意识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然而,在实际课堂中,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①小组分配不合理,有的组过于活跃,有的组冷冷清清;②合作探究任务过难,学生根本无法操作和实行;过易,学生觉得没有讨论的必要,提不起兴趣。如:在Module 5 Unit 3 Science versus nature 的教学中,一位老师设置了一个任务:小组讨论:“What will cloning human beings bring to us ”?这个话题将涉及到很多的科学知识,专业术语和伦理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过于高深,超出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形成畏难情绪,合作探究便形同虚设。
问题三:你为小组合作探究适时地调控了吗?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合作探究,但无论哪个阶段、哪种水平的合作活动,伴随学生的都有可能有疑惑、阻力、障碍,还有可能小组成员间出现重大分歧,不能心平气和地听取各自的意见,小组合作变成小组争论,或者小组讨论偏离主题,甚至还会有学生因为教师的放手而随意自流。如:在Module 5, Unit 2 “The environment”的教学中,笔者曾经设置了一个问题:“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way n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ollution?” 结果有几个小组内的意见就不统一,有人认为要解决污染问题,就该整改或停止那些对环境污染大,破坏性强的企业和工厂,有的就认为还是要大力促进生产,发展经济,这样才会有更多的财力物力来治理污染问题。大家均不能说服对方,争得不可开交,更别说合作探究了。
通过对前一段时间教学的反思和总结,再进一步深刻地探讨和研究《新英语课程标准》及我校自编的《271高效课堂资料汇编》,笔者开始明了,教师只有完全正确地领会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树立新的教学观,正确扮演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才能真正优化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实现高效精彩的课堂。对于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也找到了相应的对策。
对策一:预先传授合作学习必要的知识技能,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做铺垫者。
小组合作要顺利地开展,离不开充足的准备。这其中包括对辩论、表演、采访、调查研究等活动的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了解,对任务涉及的话题或内容相关信息和知识的提前搜集和对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的技能的掌握等。如上述的辩论活动,英语教师只要预先传授学生这些知识,让他们明确合作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开展活动,需要准备哪些相关信息,如何尊重别人,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等,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和铺垫。就一定能避免小组活动处于无序混乱的状态和盲目错误的操作,确保活动的有序顺利开展。
对策二:把握适当的度,为小组活动的有效可行做保障。
反思问题二中的案例,笔者认为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时,把握好几个“度”:学生参与交流的广度与深度,英语交流题材的合适度。首先,小组分工要合理。分组和分工是小组合作有效的保证。分组不能随意,要充分考虑组员之间的互补性,让具有不同性格特征、思维特质和能力的学生组成小组,并使每个小组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基本一致。小组内的成员也要根据各人的特点分配适合的任务,这样就能避免“一人言”或“独守一隅”等现象。确保学生的广泛参与和深入探讨。其次,要考虑合作题材的合适度,确保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不是任何学习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只有某些具有一定探索性、挑战性、开放性、但又操作性强的话题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有张力的、贴近学生活实际不空泛的问题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求答案的欲望。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张口就来,气氛自然活跃,但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精神和探索意识的培养。问题过于高深,超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降低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因此,要保障小组合作的可行与高效,教师在策划和布置任务时就要考虑适当的度。
对策三:深入小组合作全过程,适时充当活动的剂和调控者。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密切关注活动的进展,随时发现他们的动向与问题,并给予适当的调控和指导。如小组活动开展得很顺利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受阻时,教师要及时制止,并给他们提供适当的点拨;小组成员意见分歧时,教师跟他们一起思考、深入探讨、引导他们得出一个更合理的、大家都认可的观点;在有的小组特别沉默或冷场的时候,教师要给他们鼓励和指导,使他们尽快进入状态,融入到合作探究中去;有的小组提前完成任务,老师要检查他们的完成的准确度,或补加一些备用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只有把自己当成学生的一员,关注并参与其中的合作、学习与交流,适时充当活动的剂和调控者,才能保证充分的合作互动,实现高效的合作学习。
辩论基本流程范文6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微博平台 O2O 建构主义
1.引言
早在2006年,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便提倡:“应积极引入和使用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条件,防止应试教育。”近年来,国内各级高职院校大力推广网络化、信息化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MOOC教学等信息化教学形式不断走进高职英语课堂,成为辅助课堂教学的重要利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现有的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形式创新,似乎进入了“瓶颈期”,显得后劲不足。为此,本文探究一种全新的高职英语信息化、网络化教学模式,希望能够为教学创新带来一些借鉴。
2.理论研究梳理
2.1O2O
O2O,即Online To Offline,意在表现一种从线上到线下的模式。O2O的概念源于美国电子商务领域,是一种商业模式,具体来说,指的是将传统模式下,线下的商业交易过程,与互联网进行有机整合,借助互联网的高效性、互动性,为线下商业交易构建一种交互平台,让商业过程在线上与线下实现无缝对接。目前,O2O历经了1.0、2.0和3.0三个阶段,源源不断地为现代商业注入新鲜的活力。
2.2微博教学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开始借助微博的社交优势,研究其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延伸应用。例如,Antenos-Conforti,Enza研究Twitter在高校大学生第二语言学习方面的可行性,并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法。Educause开设了专门的微博教育技术专栏,阐述了微博教学的思想。国内研究微博教学的专家并不多,通过知网、万方的查阅,主要有张婷婷撰写的《基于微博的英语教学策略研究》、林书兵撰写的《微博客及其教育应用探析》等。通过对学者研究的总结,微博教学可被界定为:以微博平台为媒介,开展教学的模式。
2.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由瑞士心理学家Jean Piaget创立,该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是主体,环境是促进要素,教师应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协作、会话、探究中掌握所学内容,逐渐建构起完善的知识体系。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借助微博这一情境,构建有效的高职英语教学体系,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3.基于微博平台的O2O教学模式建构分析
3.1建构原则
依托微博平台,构建高职英语O2O教学模式需要基于三项基本原则:(1)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兴趣。传统模式下,大多数高职英语教师采用3P模式组织课堂教学,即Presentation(讲授)、Practice(练习)与Production(表达),该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表达自我学习意愿的权力,且缺乏新颖度和兴趣感,而O2O教学模式的构建,则首先解决教学新颖度和兴趣度的问题。(2)需要建构完善的教学软硬件体系。为真正落实好基于微博平台的O2O教学模式,在教学前期,教师需要建设专用的教学微博平台,该平台上应有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同时,需要设计好教学实施的方案,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为后期的教学开展提供基础。(3)创设别具一格的教学评价方式。传统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考核注重“总结性评价”,即针对学生的学业考核采用“单元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的形式,而基于微博平台的O2O教学模式,应采用“线上+线下双重考评”的形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在线评价,凸显考评方式的特色。
3.2教学流程
基于微博平台的O2O教学,应构建“线上+线下”双向的教学流程。首先,在授课开始前,教师借助微博平台,引导学生完成线上自主学习,并利用微博的留言板、@特定人、资源上传下载功能,与学生围绕英语学习内容,进行在线互动。其次,组织课内学习过程,该过程应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最后,课后学习过程,学生在接受课前、课中学习后,利用智能手机、个人PC登录微博平台,进入平台上的测试资源库,完成英语口语、写作等方面的单元测试、期中测试和期末考核,教师统计学生各个阶段的测试结果,给出总成绩。
4.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4.1创设教学环境
创设合适的教学环境,是O2O英语教学模式执行的首要环节。具体来说,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包含:(1)确定教学团队。组建基于微博平台的O2O英语教学团队,需要综合考虑团队成员的技能,例如,应包含信息技术专业老师,主要负责微博平台课程资源库的开发和运维;英语口语专业教学老师,负责制作口语教学的在线教学素材,该素材应以视频、音频为主;英语写作专业教学老师,负责制作写作教学的在线教学素材;英语综合技能强的教师,负责对平台功能、资源设计组建的总体把关。(2)完成环境创设。要求各教学班级学生,以实名认证的形式,加入微博教学平台,负责开发和运维教改微博平台的教师,可以为每一个班级创建一个微群,选定一个O2O在线教学班长,以@班长的形式,发送教学通知、成绩单等信息。
4.2组织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组织,以“线上+线下”为流程。以“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一课为例,基于微博平台的O2O教学过程组织流程如下:(1)课前在线学习。教师利用微博平台,为学生播放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视频,视频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类型、应用的介绍,以及某高职院校围绕现代信息技术利弊展开的英语口语辩论,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在线交流。(2)课中交流学习。课中教学中,教师营造了课前视频中的场景,即组织学生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给人类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主题展开小组辩论比赛,在辩论过程中,要求学生全程用英语口语进行,教师则使用DV录下学生现场辩论的视频。(3)课后总结测试。课后,教师要求学生统一登录微博平台,观看课内辩论的视频,总结口语应用中的成败得失,撰写学习心得上传至平台,此外,教师利用长微博功能,上传在线测试试题,所有学生在线完成测试,并提交测试报告。
4.3开展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也以“线上+线下”模式进行,一方面,在辩论赛开展中,教师适时记录每一位同学的表现,包括课堂活跃度、口语应用能力、组织参与性等,进行打分。另一方面,对学生完成平台测试题目的分值进行统计,最后总结上述两项得分,作为学生的一次W习成绩,在一个学期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将每一次的学习成绩进行综合统计,得出学生的总成绩。
5.基于微博平台的O2O教学模式优化思考
(1)教师素养:自我学习提升。各级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不断强化关于微博教学、O2O教学的业务学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升自我的教学素养。(2)教学方法:总结完善创新。在微博平台实践高职英语O2O教法是一种新尝试,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总结其中凸显出的问题,并进行及时完善,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方法。(3)教学硬件:投入运维管理。相较于传统英语教法,基于微博平台的O2O教学,需要各级高职院校投入人力、物力甚至是财力,建设专属的英语教学微博平台,开发符合校情、生情、教情的平台教学资源,同时,在教学中要委派专人去维护管理平台,及时更新平台上的资源信息,如此才能保障教学的先进性和实效性。
6.结语
利用微博平台的沟通便捷性和O2O模式的“线上+线下”交互性,构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创新高职英语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学习关注度,提升教师自身教学素养等,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仅探究了一些简单的教学策略和优化思路,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希望各级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能够多想、多用、多完善该种教学模式,以实现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先进性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晓莉.对高职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J].改革与开放.2010(12).
[2]张婷婷.基于微博的英语教学策略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