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

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问题;解决方法

1土地整治项目及项目管理含义

1.1土地整治项目概念。土地整治项目主要就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合理的的利用土地的整理工作,对于生产建筑破环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有修复的作用。将土地整治按照类型可分为农用地整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土地复垦、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所涉及的工程有很多,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用地有偿使用费、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和其他涉农资金等。1.2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是指项目的申报立项、设计、政策处理、招投标、实施、验收、审计、后续管理等工作。项目是一个过程,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者对项目进行管理的行为,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就是把土地整治知识、专业技能、工具与技术应用到项目各项活动中,来实现或者是超过项目利益有关的要求和希望。

2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首先就是土地整治工程设计标准体系不够完善,现在的设计标准还是遵循20年前的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且这项制度标准无法对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考量,而且主要的是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国建的相关标准,申报资金的单位要根据实际清理和需求进行申报,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的申报单位知识看重项目资金,而不重视工程技术,严重的浪费了资金的使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过去的评估指标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需求,无法适应现在的发展需要,所以应及时的调整和改变,还有就是操作流程评估不规范,会使部分地区连项目的评估操作流程的细则都没有,有很多地区都没有建立健全的评估机构和相应的评审制度。项目的申报时间太长、程序多,导致需要很长的时间才可以得到审批,但是在这么长的时间内,物价、政策等都有很大的变化,这就会影响到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对于规划设计报告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很多的设计报告中,由于语焉不详,交代不清,对于相关的技术经济问题缺少准确的研究分析,导致规划设计报告在实际生活中缺乏可实施性。2.2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缺少科学性。进行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的时候,没有对其进行正确的认知,其中存在着很大的功利性,就算确定了土地整治以后,地方基层部门缺少对其可行性的论证和研究,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缺少规范性的管理,导致数量和质量很难得到保障,就会存在偷工减料、投机取巧等问题的出现。2.3土地整治项目专业技术人员水平不高。就目前而言,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人员的业务不熟练综合素质低等问题,对于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人员需要懂得水利、林业、农业、土地等相关的知识,才可以保障土地整治项目顺利进行。2.4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管理规范性较差。国家的有关部门和地方部门对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管控力度不足,在资金的拨付方面没有相关的制度,导致断层的现象时有发生。2.5标段划分不合理,影响施工协调问题。在招投标的时候会把项目划分为很多标段,一般大的项目划分以资金为限额进行分标段,尤其是有一些工程项目因为超过单项招标资金的要求,会将其划分到其他不相邻的标段中,有的招标机构不了解情况,机械的对项目进行拆分,这样对项目施工、验收等工作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项目在验收的时候不仅要对各标段分别进行验收,还要对各标段完成情况进行汇总和资金的结算,所以此类项目在审计时往往会出各种问题,对工程验收产生不多不良的影响。在招标过程中,有很多施工单位会借用资质的情况十分的普遍,投标文件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不提供设计图纸,评分的时候会以投标的总价为评分的依据,不会考虑分析共享计费,导致施工单位在不突破总价和不以实际情况为原则的情况下随意报价。

3加强对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的建议

3.1强化项目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会涉及到项目评估、可行性分析、项目选定等前期的准备工作,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要坚持严格、科学、民主的决策,利用各种先进的管理办法,以参与式发展理论为主要导向。3.2强化项目检测评价体系建设和执行。对于土地整治项目中科学而严密的检测评价是十分重要的,项目实施检测包括对社会影响、财务进度、工程进度、采购进度的检测,其中检测主要包括对安全、水资源、土壤、环境的检测。所以应重视检测工作,增加检查的次数,并且填写完整的项目进度报告,项目的完成情况、项目的经济效益等。3.3强化项目建设的公开性。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过程时,要对劳务、物资和建设工程进行公开的招标,只有将项目建设的公开性不断的加强,才可以保证合理有效的使用项目的资金。3.4强化项目资金审批的管理。对于项目资金在使用上并不是无偿的,要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资金管理部门,严格按照相关的流程和制度进行,以保证专款专用,还应该加强财务的手续和流程的规范,以保证项目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贯彻落实。3.5制定实施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审计等资质相应的管理办法。对于参与计、施工、验收、审计等单位,现在还没有专业资质的要求,导致从业的单位人员素质、真实性、科学性、严密性、规范性无法得到保障,所以应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对这些从业单位、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使得这些从业单位、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感毫无危机感还应该对设计、审计、监理、施工等单位的招投标评分制度及标准规范进行制定,选择有能力的投标单位,防止出现承揽以后转包的情况,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的用在项目上。4结论中国虽然是一个领土大国,但是由于很多原因导致人均占有量少,有效使用的土地很少,这就需要对土地进行合理的整治和管理,以保证土地资源合理的使用,土地整治需要社会、政府、施工单位等共同的努力,只有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各级部门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才可以使中国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中的问题逐渐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吴奇格.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城市地理,2016(20):25-26.

[2]蒋艺.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科技与企业,2016(22):5-6.

[3]王维娜,李峰.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4):38-39.

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站场;接触网支柱;短路;信号设备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c)-0000-00

0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铁路站场的信号设备越来越精密,由于信号设备以电子和微电子技术装备起来的且工作在弱电环境下。当单独接地支柱发生短路时,会造成支柱周围地电位过高,严重时就会击穿支柱附近的信号电缆,这样击穿电流会通过信号电缆传输到信号楼,并损坏信号楼内的通信设备,不仅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直接威胁着铁路的安全运行[1- 3]。2012年9月22日15点34分,神池南站II场西咽喉因接触网放电造成部分信号电缆烧损,19个轨道区段发生红光带,经三局电务和神池南电务工队紧急处理后,于19点08分设备恢复正常。故障总延时214分钟。现场验收人员反馈中铁电气化局刚在134号网杆安装地线施工时造成接触网对独立支柱放电,由此初步判断造成轨道电路红光带的原因为接触网对单独接地支柱放电对信号设备造成的冲击所致。因此,本文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与实际考察支柱短路信号电缆的影响对我国的高铁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4-5]。

1建立仿真模型

图1 站场接地系统简图

图 2站场中间部分综合接地系统剖面图

图1为站场综合接地简单模型,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站场较大,站场两边的支柱与贯通地线相连而中间的接触网支柱只能单独接地。相关的通信信号线铺设在站场中间钢轨的两边,深入地下0.5m处;轨道采用CRTS 1型板式无砟轨道,轨距采用标准轨距1435mm。轨道结构由钢轨、弹性扣件、轨道板、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填充层、混泥土底座构成,标准轨道板厚度不宜小于190mm,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填充层厚度为50mm,混泥土底座厚度不应小于100mm,弹性扣件厚度为10mm,轨道采用CHN60轨道,等效为圆柱体时的半径为49.6mm。由于扣件、混泥土及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绝缘性能很好,仿真时可把此部分等效为空气。接触网钢支柱采用H型钢支柱,每隔50m架设一个,支柱基础的最大接地电阻为10Ω,支柱距离钢轨1.2m,深入地下2.5m。建模时钢轨和信号线长设为3km,并在它们两端都接上匹配阻抗,以模拟导线延伸至无穷远的情况[6]。

在同一行两根轨道之间每隔500m装设有扼流变压器,以保证牵引电流顺利流过绝缘节,当从扼流变压器中点流向两端的电流相等时可将扼流变压器等效为导线,上下行轨道通过扼流变压器或者空心线圈的中心抽头设有简单横向连接或者完全横向连接,简单横向连接实现了两钢轨间的等电位连接,完全横向连接实现轨道间的等电位连接[7-8]。

将接触网支柱、钢轨等效为圆柱体,各个导体的主要参数见表1。

表1 导体的主要参数

导体 型号 电阻率/Ω・m 等效半径/mm

钢轨 CHN60 0.90909×10-7 49.6

接触网支柱 H型支柱 0.90909×10-7 86.55

在CDEGS中根据图1、图2及以上文中假设连接各个导体,根据表1设置各个导体的参数,搭建仿真模型[9],如下图3。

图3 仿真模型

2仿真分析

本文主要研究接触网支柱发生短路对信号电缆的影响,所以最终是为了研究信号电缆上的相关电位,确定电缆是否会受到破坏也即击穿。根据CDEGS中搭建的仿真模型,仿真时设置3个变量:短路电流I;土壤电阻率ρ;电缆距离钢轨的水平距离d;改变以上3个参数值,仿真得出信号线上的电压幅值。根据铁道行业标准TB/T2476.1~4-93规定:铝护套铁路信号电缆缆芯对地的工频耐压水平为1800 V(2min),因此本文中设电缆的安全耐受电压为1800 V[10]。

现保持短路电流I(2KA)和电缆距离钢轨的水平距离d(0.5m)不变,改变土壤电阻率ρ,土壤电阻率ρ的变化范围为100~1000Ω・m。将仿真得出的电缆上最高的电位值列于表2中。

表2 改变土壤电阻率得到电缆上最高电位

土壤电阻率(Ω・m) 100 200 300 400 500

电压 (V) 1695 2347 2810 3203 4075

土壤电阻率(Ω・m) 600 700 800 900 1000

电压 (V) 4972 5873 6772 7677 8585

从表2中可以看出,电缆上的电位随着土壤电阻率的增大而增大,最高电位达到8585V左右。

再保持短路电流I(2KA)和土壤电阻率ρ(200Ω・m)不变,改变电缆距离钢轨的水平距离d,d的变化范围取为0.5~1.4m。将仿真得出的电缆上最高的电位值列于下表3中。

表3 改变电缆与钢轨之间的水平距离得到电缆上的最高电位

距离(m) 0.5 0.6 0.7 0.8 0.9

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范文3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我国建筑领域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科学合理的工程项目管理有利于提高工程效益,有利于提升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然而,就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来看,我国普遍采用的是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和方法,这样很难与新形势接轨,存在很多弊端。所谓传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规范而言,就是自建式管理模式,其类型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临时管理类型,所谓临时管理,即成立建筑工程项目临时领导中心——项目部,作为整个工程项目的业主,自身对工程进行全程监管;另一种是项目法人管理类型,所谓项目法人管理,即是在工程项目筹划阶段按照工程项目计划,由国有企业作为建筑工程项目法人,其不仅参与整个工程建设,而且在工程竣工后的营运阶段,也参加管理。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也日益发展,传统的项目管理机制种种弊端也日益显现。

(一)人员浪费

由于临时监理项目部,大量的所谓领导云集,使得项目管理机构重复设置,导致人员浪费严重。在建筑工程竣工后,临时的项目部撤除,上一工程所积累的经验随着项目部的撤除而消失;随着人员的流失,导致宝贵的项目管理经验无法变成能指导实际工程的技术资源,导致建筑企业无法在技术上进行更新,无法吸取以往经验教训,使得工程中人才大量浪费。

(二)安全隐患

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中,项目负责人往往是行政级别的领导,然而行政领导往往缺乏建筑工程相关技术知识,对于工程成本管理以及人员配置相关专业知识严重匮乏。这样直接导致领导者管理困难,实行决策时犹豫不决,更改技术手段频繁。种种管理行为,不仅大大延长建筑施工周期,降低施工工作效率,增大投资成本,而且给建筑工程带来隐患,对整个工程直接或间接的损失。

(三)超投资、超规模、超标准

关于建筑工程“三超”问题,其原因首先是在于项目管理不够专业,然而,更深层次地讲任何建筑工程项目的项目承建单位、监理以及使用单位都是“三超”的受益方。当然,传统模式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问题远不止这些,种种问题的出现直接阐述出一个结论:随着技术的更新,传统项目管理体系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必须优化控制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控制措施

(一)招投标管理措施

1 建立信息化招投标机制。所谓信息化,就是全面分析特定工程招投标信息,对建筑工程进行市场定位,市场分析,并核实各项审批文件的真假,建立诚信化招投标档案。

2 规避招投标风险。建筑企业必须根据企业本身的经验和经历,结合同行招投标报价,因地制宜地确定适合企业自身的造价最低方案。造价最低方案的确定,能规避建筑企业风险,对于工程项目管理起到预警作用。

3 绩效考核。在招投标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效率、职责等相关因素,对于具体工程进行具体考核,充分对比以往数据,基于投标结果以及中项目利润,对于投标人员实施强有力的奖惩制度。

(二)代建制控制措施

代建制是新形势下的必然产物,所谓代建制,是使用单位以招标为前提,委托项目管理单位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委托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专业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机构;二是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代建单位。在代建制项目管理中,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必然是相当复杂,投资应用也趋于多元化,必须对于业主的委托负责,无论从项目管理公司,还是从建筑设计、施工以及材料厂方,各方之间的关系必须明确,这样有利于控制工程项目成本。把横向的职能部门和纵向的子项目管理组建立起项目管理部的矩阵式组织结构,从而保证每一个子项目的费用、质量、时间、信息和沟通、采购、风险得到全面的管理和控制,实现项目分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实现。最后,把按横向要求配备的专业工程师与项目的各实施阶段结合起来,建立专业工程师责任制。这样他们既相互合作和促进又相互约束,从而保证有效地提高项目管理控制水平,高效地实现项目管理效果。

工程项目管理涉及范围广泛,内容极其繁琐,客观而言,每个工程的项目管理都具备一定的生命周期,无论从项目招投标阶段、决策阶段、施工阶段,还是项目竣工阶段,其随着施工阶段的不同,所控制的侧重点也完全不同。可以这么说,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必须以不同的方法来控制不同的工程,以不同的重点控制手段来把握同一工程不同阶段的项目管理。因此,传统的行政管理采用一般的通用的行政管理手段,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要求,以专业化的、社会化的工程管理咨询公司或工程公司(称为代建方)接受业主的委托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管理的模式呼之欲出。

(三)加强合同管理,优化成本措施

为了避免不必要地麻烦,对于项目以外的项目单价在签订合同时,中标人与投标人两者就应该做出详细规定。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如计算项目与清单项目类似,则可通过调整该项目的主材费用进行计算;若与清单项目并不相近,则需套用定额。在套用定额进行实际计算时,中标人与投标人之间往往会产生矛盾,这主要是由于合同中对于项目的临时设施费、文明施工措施费、工程保修费、工程保险费、预算包干费等的具体计算方法没有做出明确规定造成的。为了避免矛盾的产生,在合同签订时就应该做出明确规定。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包括签证的管理,毕竟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往往出现与设计图纸以及合同相左的情况,这样,签证管理必须加强。签证管理要求无论是施工方还是业主方,必须对所产生的签证达成一致。对于施工方而言,可以在决算中对业主提出合同之外的补偿额;对于业主而言,必须对施工方的签证,严格审查,在施工中通过监理审核相关工程签证内容并办理相关手续,在决算过程中,再度复核,杜绝不合理的签证。成本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建筑企业耐以生存之本。成本管理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1)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施工的成本往往与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直接挂钩,应用合理的施工机械、施工人员、技术手段,会明显缩短工程周期,使得工程建设成本最低,产生经济效益最大化;(2)实施强有力的劳务分包制度。劳务分包必须以劳务分包准入机制为前提,加强准人机制的监督管理,控制各个合作施工队伍的协调,同时对各分包机构人员进行强有力的专业培训以及技术交底,实施绩效考评机制,使得劳务分包发挥最大效率,缩短工期;(3)监管项目经费。以项目部为直接领导,明确项目各项经费来源、用途,控制各项费用的标准,并设置监督人员来监督和落实经费的实用性。

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范文4

一、企业财务治理的概念

目前,学术界对财务治理的内涵研究并不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尚处于初级阶段。在此引用衣龙新博士在其著作《公司财务治理论》中对财务治理的涵义的概括来阐述财务治理的概念:财务治理就是基于财务资本结构等制度安排,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配置,在强调以股东为主导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前提下,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等机制,实现公司财务决策科学化等一系列制度、机制、行为的安排、设计和规范。衣龙新博士进一步指出,财务治理是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的交融领域,财务治理理论研究既加强了公司治理的应用性又完善了公司财务理论体系。

二、企业财务治理的重要性

企业财务治理是企业治理的核心部分,能够综合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控制和监督各种经济活动,并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具有导向性作用,是企业治理现实、集中以及根本的展现,增强了企业治理的明晰性和应用性。它还是一种企业财权的安排机制,通过这种财权机制来实现企业内部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公司财务治理实质上是通过财务机制及其制衡作用进行的,公司财务治理中的制度安排包括对财务信息生成程序、生成质量以及呈报机制等的规范,对公司各利益相关者财权的配置和再配置,以及激励制度等。只有进行有效的财权配置,才能提高财务活动的效率,确保最大财富的实现。

三、企业财务治理的主体与客体

公司财务治理中的利益主体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依赖公司内部财务治理保障其利益的主体。所谓公司内部财务治理,是指限于公司组织边界以内的财务治理,是通过在公司内部合理安排财务权力实现的,公司内部财务治理对公司财务信息的生成和呈报机制起着直接的影响,也是第一类利益主体寻求最大化自身利益的主要手段。第二类是依赖公司外部财务治理保障其利益的主体。公司外部财务治理,是指公司组织边界以外的财务治理,主要是通过签署一系列合约的方式实现的,其目的是保证企业的运行不会降低社会效率。

财务治理客体,也即财务治理的对象。财权体现为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对称分布,如何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合理分配是财务治理的客体。衣龙新博士(2004)认为,财务治理的客体是主体共同指向的对象。财务治理客体具有两种表现形式,治理框架下具体体现的是“财权”,财务范畴之内总体体现为“本金”。

四、乡镇企业财务治理现状分析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乡镇企业是中国乡镇地区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多渠道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统称,包括乡镇办企业、村办企业、农民联营的合作企业、其他形式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五级。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各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繁荣,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队伍中的主力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乡镇企业经济的发展壮大,不但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但通过对江阴市乡镇企业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许多企业在财务治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财会人员素质不高

财会人员是企业财务治理之本。财会人员必须熟悉和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和制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这是企业招聘财会人员的基本要求。但通过调查发现许多乡镇企业因为是私人办厂,对财会人员的招聘大多依赖血缘亲友关系,对专业素质的要求较低。甚至有许多人是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财会人员专业素质的不足使得在财务治理上力不从心。

(二)财务信息失真

企业各种财务资料是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由于信息传递不及时和伪造变造财务信息等行为使许多乡镇企业财务报告普遍存在着可信度较低和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影响财务治理的有效性的发挥。

(三)财权配置不衡

财权的合理配置是指财权尤其是财务决策权在财务治理主体尤其是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合理划分。只有各财务主体之间各司其职,并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才能进行有效的财务治理,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许多乡镇企业经营者将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和部分财务监督权集于一身,财权配置严重失衡,致使企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导致财务治理无法有效进行。

(四)财务制度陈旧,更新不及时

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是进行会计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则和约束,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在乡镇企业中会计管理制度虽然建立,却很不完善,基本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系统、合理的管理制度。乡镇企业由于自身制度的不健全,出现财务控制薄弱的现象,对资金使用缺乏科学安排,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由于乡镇企业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导致很多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形成呆账或坏账,更加剧了乡镇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

五、完善乡镇企业财务治理措施

(一)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

财会人员的素质是乡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纪法规教育,使财会人员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办事,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做好本职工作。如一定要重视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严格执行有关的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对于不参加继续教育的人员要严肃处理。广泛普及会计电算化操作,提高会计人员掌握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在用人方面还应打破任人唯亲的家族式用人界限,唯贤而举,在各个岗位实行竞争上岗,能者居之,完善加强自身的管理机制和管理队伍管理。同时对在职财会人员,除了精神激励和支持外,在物质上要做到奖罚分明,奖励不同会计岗位上的职业能手,对于干不好的人员,查明原因,帮助其纠正错误,不改者给予处罚。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完善乡财政内控约束机制。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乡镇使用的各种账薄,都要实行建账监管,在县财政局统一办理,领取账薄、表册;要建立资金、现金管理制度,票据购销、领用管理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要做到按规定建账、设置会计科目、记账,账目做到日清月结;会计、出纳取得的原始发票必须符合规定;要严格做到会计、出纳分设,会计管账不管钱,出纳管钱不管账,印章分管,各尽其责。从而通过这些措施强化票证管理,建立起一整套严格的内控制度,使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水平提档升级,使财政管理工作尽快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加强审计监督。

(三)建立有效的财权配置机制

建立有效的财权配置机制,其核心是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与约束相融的财务制度或财务机制。只有这样财权配置才会得到制度保障,并使财权配置落到实处,最终使企业财务治理结构得以建立和完善。企业还可以推行股份合作制,这样可以明晰产权关系,建立较为有效的监督机制,也可以扩大财源,形成新的积累能力。

(四)建立有效财务评价体系

合理的财务评价体系能够保证激励约束机制真正发挥作用,在对经营层进行物质报酬等措施激励的同时,一个有效的财务评价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财务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在于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能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结合其他激励约束措施,正确地引导经营层的财务决策行为,使经营层的财务决策行为不再具有短期性,从而与所有者的长期利益相一致。当然,财务评价指标的设计要顺应组织要求,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征及战略要求“量体裁衣”订制。财务评价指标的设计还要注意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要有综合性,其设置既要反映当期业绩的指标,也要反映对企业未来发展有贡献的指标。要通过对财务考核指标的设置达到出资者预期的约束激励动机。

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有机结合;掌握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因素

1.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的控制指标内容:建筑密度、人口密度、人口容量、容积率、绿地率和空地率等。基于对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的考虑,必须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容纳量和人口聚集量作出综合的考虑。城市建设用地的建设量受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的影响。人用地上的人口聚集数;绿地率和空地率显示公共绿地和开放空间在建设用地中所占的比口密度制约了建设例。

2.土地使用的控制

土地使用控制是对城市用地上的建设内容、面积、方位以及边界范围等做出具体的规定。实际控制内容包含城市用地的性质、用地使用的相容性,甚至包括用地边界以及面积大小。

3.对建筑建造的监控与规定

实行对建筑建造的监控有两个主要的作用。第一,从技术规定方面,建筑物的布置以及建筑物的群体关系需要实行监控;第二,安全和合理利用空间方面,对建筑建造的监控和实施利于优化生产和生活外在的环境。例如:建筑建造的监控包括对建筑之间的实际距离、空间高度、建筑群在沿路边的高度规定、建筑群与建筑群之间空间规定等;在人文理念设想安全方面还包含如应急消防、抗震施设、卫生管理、日常安全维护与预防、防洪防雷等设施,此外还有些特殊的建筑场地规划需求,如飞机场的周围空间清空、微波以及通信过道等特殊专业规定。

4.城市的总体规划指导

在城市的建筑设计引导中,对于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是最重要的。怎么样把历史文化景观依托城市建筑空间艺术和建筑美学的原理结合是一个难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城市发展应该正视的议题。城市的设计引导是在这种空间环境中平衡建筑单体和和群体的关系,有效的指导大型综合性建筑的设计,为一个城市的人文景观发展提供参考。

5.成熟的建筑配套设施要求及调控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配套设施是人性化的建筑设施之一。但是配套施设是按照国家和地方的实际要求做出具体的规定,因为它是顺利进行生产以及生活的保障。对配套设施的监控包括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仓管用地以及人居用地等方面的设施,除此之外还有行政公共管理方面的设施,如市政公共设施的配置等。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编制缺乏层次感

目前,许多城市停止编制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依据也就就停留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宏观层面上,进而导致规划师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难以充分理解中观层面对规划区的规划意图,例如发展目标、功能定位、三大设施的布局及城市整体空间的塑造等。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往往依靠规划师的主观判断和分析,在配套设施规模、地块指标的确定等方面主要凭借主观经验,而不是运用先进技术及工具得出科学合理且客观的分析,规划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大打折扣。

2.规划的刚性强、弹性弱

传统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技术方法刚性强、弹性弱,政府自由裁量权较小,在面对复杂市场需求时,容易在规划管理方面出现问题。规划的编制到实施需要有一个过程,而目前城市建设处于开发的热潮,规划的编制往往被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进而出现前期分析不到位及市场预测的主观性较强等问题,也使规划的不科学性和不合理性愈加凸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的不严谨,指标的确定缺乏科学性,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

3.规划实施中缺乏保障力

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许多城市政府过于迁就仅仅为了招商引资的需要,就对规划的实施进行过多行政干预,对开发建设的热度超过了城市公共设施及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性质发生变动,规划意图难以得到实施,许多公益性公共设施用地被用于开发,公益性基础设施往往得不到落实,导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保障不力。

三、完善中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的几点思考

1.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效性的深化认识

如果反过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看待当前控规指标被修改的现象,应被视作微观经济主体对市场机遇和风险的积极反应,只要能够有效地防止其外部负效应,就应该是合理的并得到支持。控规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的部分内容的调整和改动并不一定意味着它的实效性不佳或它失败了,更不能据此简单地得出控规无用的结论。增强控规的实效性也并不意味着以控规一丝不变地被实施为目标,而应该是力求其能充分发挥对城市开发建设的控制和引导功能,使城市和谐发展。

2.在旧城改造的控规中引入产权因素,认真研究地块单元的划分

之所以强调产权地块的重要性,是因为控规调整的主要原因是产权关系不清造成实施过程中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无法平衡,如果控规在编制过程中考虑到这一问题,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调整。作为协调各方利益的城市公共政策,规划在编制的前期就应该了解清楚地块各方的利益关系。规划的编制必须以产权地块为基础,具体到每一个产权地块都应该有明确的控制性指标,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各自的用地规划、建设控制与实施管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收集资料阶段必须有很强的责任心,充分了解规划区域内的产权地块关系,建立完整的与产权地块相关联的地籍资料。

3.加强控规的法制化,建立动态的控规编制系统

为了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位,强化规划的严肃性,走控规法制化的道路是发展的方向。控规时效性很强,文本的编制应该突出强制性内容,并且内容应尽量简要;同时,将图解说明和综合报告做为附件,用以文本中强制性内容的制定。

4.建立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控规指标体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对用地性质的控制更具灵活性。控规除了制定“土地使用相容性表”外,还应该把相容性细化到具体地块中,并且规定相容性质的控制指标。对用地相容性的控制可以分为三个刚性等级,即不能变更的用地控规需要有开放性的编制技术结构,对于不同的地区,根据其开发建设的特点和要求,未来发展中不确定因素的多少,确定控规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并赋予不同的法定地位,实行不同严厉程度的控制。

5.加强与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的衔接

加强控规与相关规划的衔接首先要保证有合理、有效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以及相关专业规划的指导。在控规编制前,规划编制管理部门与具体编制部门应该积极配合,将相关规划对范围内的所有要求进行逐一梳理,明确哪些要求是必须遵照执行,哪些要求还要进一步深化论证与研究,以保证城市规划体系的整体一致性与延续性。在控规的编制过程中,控规的目标制定阶段应该将相关规划的目标细化、深化为自己的规划目标,控规的内容确定过程中对于相关规划已经涉及到的内容应该在地块内落实。各个控规在保证规划范围内的用地结构与开发量合理的同时,应该特别注重所在分区乃至整个城市的合理与平衡。

6.公众参与规划的全过程

控规面向微观管理,直接与公众利益和特定区域内居民的切身利益相关,理应成为公众更为关心的规划层次。公众参与应该贯穿于控规的编制、审批与实施的全过程,并且不能忽视专业人员的协助。要通过各种舆论宣传,普及城市规划科学知识,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参与城市规划决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建立健全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组织机构,并形成公众参与制度,从而使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得到实质性的推进。

四、结束语

总之,实行中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将直接影响后期工作的管理质量,决定了城市建设的发展水平。以宏观角度为出发点,实现城市的优化运作,从深层次挖掘城市设计的内涵,以确定有意义的城市规划内容,实现合理的布局、适宜的设计等,增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用性、可操作性,更好地推动中小城市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敏.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城市设计管控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26-41.

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范文6

地处我国北部边疆,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复杂,是山洪灾害的易发区和多发区,山洪灾害对我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制约了自治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有效减少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出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 2013年5月,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 年)》和相关技术要求。2013~2015年国家累计向我区投资7426万元用于我区山洪灾害的防治建设。

在经过历时1~3年建设期,下达到自治区及各盟市旗县的项目均陆续完工,自治区水利厅由防汛办牵头,对该项目实施完成情况进行了竣工验收,在对各旗县验收过程中,或多或少均存在部分问题。

2 项目经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群众演练费、宣传费的属类问题

群测群防系统中群众演练费、宣传费等作为群测群防系统中的一部分,各旗县会计在财务核算及竣工财务决算时,有的单位将此项费用列入待摊费用,有的单位将此费用列入建安投资部分。竣工审计报告出具的也不尽相同,有的审计部门将此费用认定为待摊费用,有的则认定为建安投资部分,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规定,待摊费用是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的一项重要建设费用,合理分摊此项费用是正确核算交付使用资产成本的前提,也是做好决算工作的一项必要程序。待摊费用是建设单位按项目概算内容发生的,按照规定应当分摊计入交付使用资产价值的各项费用支出。待摊费用的分摊是一项有规可依、分程序、分步骤的繁琐工作,费用分摊后形成单项交付使用资产成本价值,各项单项工程价值分列建筑工程成本、设备成本,设备成本逐类逐项分列各项设备价值。实际过程中按照《山洪灾害项目概算表》,待摊费用仅指独立费用部分,即建管费、设计费、监理费等,建安部分包括土建部分、设备安装等部分及其他。笔者认为两种都可,群测群防系统中群众演练费、宣传费等,属于费用类项目,可以先入待摊费用科目核算,然后分摊到各项资产上; 第二种,即查看概预算批复文件编制时,群测群防系统中群众演练费、宣传费等是否编入建安投资部分,若是,山洪灾害项目会计核算及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应严格按照概预算批复执行。

2.2 政府采购要求不一

山洪灾害属于国家专项资金,财政厅下达到地方财政,地方财政在支付时,有的对招投标项目之外的像宣传、印刷等履行了政府采购手续,有的单位未做,且地方财政在支付时,有的单位因未履行政府采购手续财政拒绝支付,有的地方财政在未履行政府采购手续的情况下也支付了该专项经费。盟市旗县财政对此执行不一,笔者认为,该资金属于国家专项资金,随着国家稽查与各级审计等部门检查力度的加大,凡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项目,无论资金大小,都应该履行政府采购手续,否则视为违反政府采购法,属程序上手续不健全。

2.3 合同签订方面存在的问题

按照合同法规定,金额较大且为了有效牵制对方按合同规定办事就得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来约束对方。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在支付诸如宣传费用、演练费用、监理费、设计费等项开支时,有的签订了合同,有的虽然签订了合同,但不符合签订合同的规定; 有的虽与某某单位签订了合同,但实际干活和出票单位都不是原合同签订主体,中间涉及变更的,未履行合同变更手续,未进行经法定代表人授权后,补签经济合同等。从程序上看,无委托协议,即未经建设单位同意委托第三方来干活,实际属违反合同主体。笔者认为,在经济活动中,合同的签订非常重要,因合同签订不当导致的经济纠纷案件越来越多,所以,相关旗县单位领导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重要引用法律相关条款,应在合同中全部引用描述,不可用省略号代替,否则一旦发生经济合同纠纷,就易产生败诉。

2.4 账务处理不完整方面存在问题

山洪灾害防治经费从自治区一级下达到地方旗县的财政部门,由于资金不能及时拨付到建设单位,导致以下情形存在: 一是建设单位资金不能及时支付工程款,施工单位不开具发票,建设单位无法入账,造成到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时帐表不符; 二是建设单位由于旗县财政资金的不到位,施工单位虽开具了建安发票,但建设单位无力支付工程款,只好将发票计入往来款项应付账款中,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SL19-2014)中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宜具备条件中的第四条未完工程投资和预留费用不超过规定比例,即大中型工程应控制在总概算的3%以内,小型工程应控制在总概算的5%以内。非工程类项目不宜计列未完工程和预留费用规定的标准,各单位还得结合规定对照填报的财务决算表,判断所填应付款数是否超比例等问题。填报竣工财务决算表时,还存在部分单位未按实际到户资金填报基建拨款,而是以到地方财政资金为实际到位的基建拨款,编制基本建设支出也本着财政资金都要花出去的原则,基建支出数等于基建拨款数,隐性存在的问题是若地方财政截留此专项资金,势必导致项目真正竣工变得遥遥无期。一旦检查下来就是个问题。造成账上基建支出数与决算数不一致,帐表不符。笔者认为,涉及到资金方面的事情,应由主管业务部门联合财政厅与地方财政部门进行积极沟通,使国家专项资金能真正到达项目建设单位,抓紧施工进度,尽快结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竣工财务决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