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设计的经典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循环设计的经典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循环设计的经典案例

循环设计的经典案例范文1

关键词:算法初步;复习;建议

“算法初步”是新课改之后新加入高中数学的课程内容,观察发现,很多一线教师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有畏惧心理,不知道对于这部分内容该如何去组织教学,而对于该部分的复习更是没有头绪,因此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对“算法初步”的复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得到认可。

一、重难点再学习,提升知识理解力

本章的重点是体会算法的思想,理解算法的含义,能用自然语言、程序框图、程序语句正确地表示解决问题的算法,其中“体会算法的思想,理解算法的含义”是本章的重中之重,学生往往是学习完了本章内容却仍然不理解算法的含义与思想;难点是准确理解算法的思想与含义,并且能够正确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恰当运用三种基本的逻辑结构画出程序框图,准确利用五种基本的算法语句设计出可执行的算法程序语句,进而顺利地解决问题。那么,对于该部分的重难点,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重难点的再学习,以便学生在原有的认识结构上建构更深层次的认识结构,提升对算法知识的理解力。

二、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系统

构建知识网络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并且有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从属关系以及联系,使松散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

对于该部分的知识结构,笔者将其归纳如下:

本知识网络尚不够详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行绘制本章的更为详尽的知识网络结构,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在构建知识网络的同时,教师亦要帮助学生发现和查找本章所学知识的遗漏点,进行查漏补缺。

三、抓住知识的本质,注重问题的变式

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是不能只限于形式化的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对于算法初步的教学,教师亦要专注算法初步中知识的本质,这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理解算法知识的内涵与本质,避免了知识学习的低效率和理解知识的表面化与片面化。例如对于循环结构的教学,教师应努力揭示循环结构的本质即循环条件和循环体,而不应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区分“当型循环”和“直到型循环”上。而对于循环结构的复习更是如此,教师应以经典案例为研究对象,努力揭示循环结构的本质。下面以案例说明:

例1.设计一个计算1+2+3+…+100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

案例分析:

该例题是一个典型的算法案例,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涵盖了有关算法的所有基本结构,学生若弄清楚了该例题,那么对于算法的学习必将取得很大的进步。本案例注重考虑其中的循环结构,抓住其本质,即循环条件(i≤100?)与循环体(S=S+i,i=i+1),而对于其他有关循环结构问题的解决办法,大的框架不必变化,只需修改循环体与循环条件即可,例如:

(1)修改循环体

例2.设计一个计算12+22+32+…+1002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

分析:对于该题的解法,只需修改例1中的循环体即可(其他部分不做变化),即将S=S+i修改为S=S+i*i,便可得到该题的算法,程序框图和程序代码做相应的修改即可。

例3 .设计一个计算1×2×3…×100的算法,画出程序框图,写

出程序。

分析:只需修改例1中的循环体与S的初值即可(其他部分不做变化),即将S=S+i修改为S=S*i,S的初值改为1,便可得到该题的算法,程序框图和程序代码做相应的修改即可。

例4.设计一个计算2+■+■+…+■的算法,画出程序框图,写出程序。

分析:只需修改例1中的循环体即可(其他部分不做变化),即将S=S+i修改为S=S+(i+1)/i,便可得到该题的算法,程序框图和程序代码做相应的修改即可。

(2)修改循环条件

例5.设计一个计算1+2+3+…+n的算法,画出程序框图,写出

程序。

分析:本例题是例1问题的一般化,解决的是一类问题,而例1是该题的具体化,解决的是单个具体问题。该例题亦可从例1的算法修改得到,只需在算法开始时加入一个步骤“请输入n的值”,然后将循环条件i≤100?修改为i≤n?,便可得到该问题的算法,程序框图和程序代码做相应的修改即可。

例6.设计一个计算n!的算法,画出程序框图,写出程序。

分析:本例题是例3的一般化问题,亦可从例3的算法修改得到,只需在算法开始时加入一个步骤“请输入n的值”,然后将循环条件i≤100?修改为i≤n?,便可得到该问题的算法,程序框图和程序代码做相应的修改即可。

(3)同时修改变量初始值、循环体和循环条件以及输入输出变量

例7.试画出秦九韶算法的程序框图,写出相应程序。

分析:表面上看该问题似乎与例1的关系不大,但实际上,秦九韶算法的程序框图亦可由例1的程序框图修改得到。我们可以和例1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可知,秦九韶算法的程序框图亦可由例1的程序框图修改得到。依然是大的框架几乎没有变化,只是修改了框架里面的文字内容。在此不做细述。

由此可知,对于循环结构的教学,教师要以经典案例为研究对象,努力揭示循环结构的本质,发现和挖掘问题的变式,从而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知识的内涵,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四、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

本章的知识是一个非常系统化的知识系统,阐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即依据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语言描述的算法),然后形成程序框图,再将程序框图翻译成计算机程序语言,最后在计算机上调试执行,最后得到问题解决的结果。其结构如图所示:

循环设计的经典案例范文2

关键词:蚁群算法;车辆路径问题;物流配送

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三利润源泉”,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配送是运输中一个重要环节,每个企业节约配送成本,累积起来可以减少社会物流总费用。企业可以通过优化配送线路,提高运输效率,减少配送次数和车辆数量,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一、车辆路径问题及蚁群算法简介

车辆路径问题(VRP)最早在1959由线性规划大师Dantzig和Ramser首次提出,常被用来解决物流配送活动中常见的问题,即为已知位置坐标和需求量的客户配送货物,配送活动可以使用多辆运载能力已知的配送车,每辆车都从配送中心出发,以最小的车辆里程数、最少的车辆数及较高的满载率完成配送任务后返回配送中心。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车辆路径问题的研究成果现在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企业的运输、配送等活动中。车辆路径问题(VRP)的求解方法主要分为精确算法和启发式算法两大类,其中蚁群算法是现代启发式算法中较常使用的一种,可以实际有效的解决车辆路径优化问题,对路线进行全局优化。

意大利学者Marco Dorigo于1992年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最先提出蚂蚁系统,并成功地应用蚂蚁系统解决了旅行商问题(TSP)。蚂蚁系统发展较为成熟之后,学者们陆续提出多种求解能力更强的蚁群算法,这些算法已经被应用在多个领域行业内解决实际问题,如旅行商问题、指派问题、调度问题、车辆路径问题等。

二、基于蚁群算法的经典车辆路径优化模型及算法

经典车辆路径问题是车辆在配送过程中选择路径时只考虑车辆容量约束的问题,一般要满足以下几条约束条件和假设:(1)只有一个配送中心,它为多个客户进行配送服务;(2)配送车辆车型相同,最大里程数不限,且容量或载重量已知;(3)配送中心的位置坐标和每个客户的位置坐标可获得;(4)全部配送车辆都将配送中心作为起点,完成配送任务后必须返回配送中心;(5)每个客户需求已知,且由一辆车进行一次配送便可满足;(6)每条路径上各客户的需求量之和不超过配送车辆的容量或载重量;(7)要求配送总成本最小。

基于蚁群算法的经典路径问题有以下几个参数:

(1)蚂蚁数量。设蚂蚁数为m,即m只蚂蚁代替车辆从配送中心出发进行路径搜索。(2)总信息量。设每只蚂蚁完成一周循环时释放的Q个单位的总信息量,Q值会通过算法的循环发生变化。(3)启发式因子α和β。(4)信息素残留系数ρ(ρ0,1)。

蚁群算法中只有把所有蚂蚁通过的路径综合起来才可能组成车辆路径问题的一个可行解,得到可行解之后要对其进行优化来使最终路径更优。

使用蚁群算法的步骤如下:

(1)参数初始化。令循环次数Nc=0,循环最大次数为Ncmax=200,每条路径(i,j)上初始信息量τij(t)=const(常数),Δτij(0)=0。

(2)输入配送中心和客户的坐标及需求量、蚂蚁的载重量、行驶距离(无穷大)。将m只蚂蚁置于配送中心上。

(3)循环次数Nc++,所有蚂蚁进行路径搜索,开始一次循环;蚂蚁的禁忌表tabuk索引号k=1。

(4)蚂蚁数目k++。

(5)每只蚂蚁根据客户的需求量及转移概率pkij(t)选择下一步配送的客户j,选择好之后蚂蚁为客户j进行配送,并把该客户加入到这只蚂蚁对应的禁忌表中。

(6)若仍有未完成的配送的客户,则跳转至第(4)步;否则,执行第(7)步。

(7)蚂蚁返回到配送中心,并根据公式(3-2)和(3-3)对全部路径上的信息素量进行更新。

(8)若循环次数不大于最大循环次数,即Nc≥Ncmax,则程序结束,输出运行结果;否则,清空禁忌表tabuk,跳回第(2)步,重新开始循环。

三、H公司实例分析

H公司是集汽车客货运输、物流经营等业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物流企业,其主要业务是第三方物流的运输业务。H公司在为其客户M公司进行运输时,主要任务是将M公司在H市基地生产的产品运输到M公司的各配送中心。

由于H公司要进行的运输业务辐射范围太广,所以本文只选取沈阳市的11个销售点进行研究。H公司原有的配送路径是对从配送中心向每个销售点单独配送,共需要11辆车。已知配送车辆的最大载重量为120台空调。

通过AutoCAD软件载入M公司沈阳销售点地图,得到配送中心R及标号为1-11的11个销售点的近似坐标,同时,通过调查得到各销售点某一周的需求量。设置蚂蚁数m=60,最大循环次数Ncmax=200,初始信息素量τij(o)=10,启发式因子α=1,期望启发式因子β=2,信息素残留系数ρ=0.85,车辆最大载重量为120台空调。通过估算,H公司在M市需要4-5辆进行配送。

四、结果分析

本文使用Mat lab软件编程运行,实现了应用基本蚁群算法求解H公司的配送路径优化问题。输出优化后的配送路径整理后共有4条配送路线,需要4辆车进行配送,总配送路径为302.93。具体为:

线路1:1-10-11-12-1,距离52.09,车辆满载率74.2%;

线路2:1-6-2-1,距离99.33,车辆满载率89.2%;

线路3:1-4-3-5-1,距离54.48,车辆满载率91.7%;

线路4:1-8-7-9-1,距离97.03,车辆满载率72.5%。

在原来的配送过程中,每辆车只负责一个销售点的配送活动,总共需要11辆车,总的配送路径为507.62,且每辆车的满载率很低。通过对比可得,优化后的路径比原配送路径里程数减少了204.69,节约了7辆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车辆运载率,这明显节约了H公司的配送成本。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蚁群算法求得的优化路径减少了配送里程数和配送车辆的数量,同时提高了每辆车的满载率。然而本文解决的只是最基本、最简单的车辆路径问题,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复杂性,今后的研究可考虑多配送中心、车辆载重量不相同等复杂情况下的车辆路径优化问题,这些问题的求解可以改善蚁群算法解决车辆路径问题时的不足。(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相勇.车辆路径问题模型及算法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2] 段海滨.蚁群算法原理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4-42.

循环设计的经典案例范文3

三维软件3DMAX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连接不紧密。教师课堂上多讲解理论知识,脱离实践操式时的知识讲解,同时3D模型构造复杂等原因也造成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减弱;当代中职教学仍多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让学生融入课堂,学习就很难取得成效。

二、探究3DMAX课程教学方法

1.循序渐进,做好学生的入门引导工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好3DMAX课程的入门指导教学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的最关键的一步。教师要有新意地、有针对性地设计好入门课程,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真正地喜欢上3DMAX课程。兴趣是支持学生坚持刻苦学习的最大动力。3DMAX课程的入门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这是学习好这门课程的基础能力。教师可以采取创建简单几何体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3DMAX思维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掌握3DMAX软件的基本操作和设计程序,保证学生有良好的软件操作能力。其次要让学生们熟练掌握3DMAX常用到的操作方式,比如创建三维和二维几何体、操作在参数设置中要用到的选择、旋转、对齐、视图等常用工具以及曲线图形编辑常用的命令<Attach>、<Refine>、<Out1ine>、<Trim>、<Wed>、<Fi1let>等。学生一旦能熟练地运用3DMAX软件中的子命令,就能够更轻松地投入到图片编辑的学习中,学习的热情就会高涨。在对3DMAX课程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教师不需要一步步地教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自己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使用学习。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严选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进步

根据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3DMAX软件课程的学习需要理论紧密地联系实践。在中职教学中,教师要慎重地选择教学模式,在传统的以教师讲课为主的课堂上增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探究能够让学生融入课堂、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模式,以期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收获知识。

(1)案例引入教学

3DMAX课程的应用性强、操作性强,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引用大量的影视动漫设计、广告行业的作品、建筑设计中的经典案例,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这样才能快速增加学生对3DMAX理论知识的了解,掌握提高应用能力的学习方式。例如,在模拟灯光软件的应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使用经典室内设计效果的案例,让学生展开分析、探究:灯光怎样设置,灯源放置地点的选择标准,自然光、灯光、玻璃材料的物品的反光处理以及局部和整体光线效果的协调统一等问题,同时让学生对分析结果进行适当总结;然后再为学生们讲解具体的理论知识和这一具体案例中设计的优缺点,完善学生的总结,帮助学生获得有效的知识和经验;最后让学生提出个人独特的理解和意见,鼓励学生将课堂上的收获呈现在设计中,帮助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

(2)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是近年来在中职学校十分受欢迎的并获得肯定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式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完备软件知识技能,提升完成实际项目应用时具有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有利于中职学生的软件知识学习和使用技能的提高。例如在建模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酒店场景,并将任务具体划分为大厅墙纸、接待场所和装潢设计等部分,根据学生的优点和弱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的任务,支持学生运用自己的创意设计出新意。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很多有用的实践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合作精神的培养和学习氛围的营造。这样就能够形成良性循环,可以帮助学生以后更好地学习。

循环设计的经典案例范文4

关键词:FORTRAN程序设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测绘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234-02

一、引言

测绘学是研究地球空间信息的获取、处理、描述和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随着测绘科学的迅速发展,以及与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交叉并进,要求测绘从业人员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在计算机、电子信息、图形图像和数据库技术等方面也应具有坚实的基础。其中,计算机技术与测绘科学联系最为紧密,是测绘领域中应用最多的一项技术。因此,如何设置测绘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及其教学内容,使学生具备一个合理的计算机知识结构,是当前测绘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1]。FORTRAN作为一门最早的计算机高级语言,在科学计算、数值分析和工程设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以武汉大学测绘学院FORTRAN程序设计课程为例,从课程开设的必要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对测绘专业FORTRAN程序设计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二、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测绘科学的发展使得各高校测绘专业也在不断地调整与计算机有关的课程,全力培养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并具有较强分析和处理地球空间信息能力的专业人才,以适应时展的需要。但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发现,尽管给学生开设了相关程序设计课程(如C/C++、JAVA、MATLAB等),但由于处理专业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导致实际应用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测绘专业开设一门与专业需求紧密结合,适用性强,并能快速解决具体专业问题的程序设计课程非常必要。FORTRAN自20世纪70年代便应用于PC计算机,其最大特性是接近数学公式的自然描述,语法简洁易懂,具有较高的执行效率。从FORTRAN90开始,引入了强大的矩阵和复数运算功能,并具备可视化和高性能并行计算能力,而且还能够方便地运用现成的函数软件包(如IMSL、BLAS、LAPACK等)。经过多年的发展,FORTRAN以其卓越的数值计算功能,在科学和工程计算领域长期处于统治地位。

FORTRAN自诞生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数值计算、数据采集处理和绘图等工程领域,积累了大量高效而可靠的源程序。在测绘领域中,很多优秀的工程计算软件都是运用FORTRAN编写,并有Windows和Linux平台下的程序版本可供使用。例如:著名的三大GPS数据处理软件(GAMIT/GLOBK、BERNESE和GIPSY),轨道确定与地球动力学软件(GEODYN),重力场计算软件包(GRAVSOFT),以及常用的测量平差计算软件和相关工程测量软件等。因此,为了能够使用上述相关测绘软件的高级功能或进行二次开发,要求测绘从业人员必须先学会FORTRAN才能阅读程序代码和编写应用程序接口。基于FORTRAN以上的特点与应用,武汉大学测绘学院长期以来将FORTRAN程序设计作为各专业方向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序设计思想,提高利用计算机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及课程设计奠定基础。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FORTRAN程序设计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其开设应结合专业特点和需求来合理设置与安排课程内容及课时。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开设FORTRAN程序设计课程主要针对测绘工程和固体地球物理两个本科专业,该课程共有36课时,其中理论教学18课时,实践教学18课时。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更好地掌握FORTRAN这门高级编程语言,并能很好的应用于解决后续专业问题,FORTRAN程序设计课程最好在学习了计算机基础和C语言等计算机课程后开设(如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学生在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编程能力后,我们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仅用少量的课时来学习FORTRAN的语法,而更多的课时可用来与专业进行结合,训练学生程序设计的思维和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和专业课程内容的自然过渡,我们以FORTRAN90作为主要讲授内容。这是由于FORTRAN90兼容旧的FORTRAN77,在编程格式上更为灵活,并且与FORTRAN95具有一致性。选用的教材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的《FORTRAN90程序设计》[2],同时辅以一些经典的参考书来扩充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如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FORTRAN95程序设计》[3]。结合测绘专业特点和需求,我们选择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法讲解和应用实践两大部分。其中,语法讲解的内容和课时安排为:FORTRAN基本语法(2课时)、选择与循环(2课时)、输入输出(2课时)、文件处理(2课时)、函数与子例程(3课时)、数组(3课时)、字符与派生数据类型(2课时)和并行计算(2课时)。应用实践是结合专业实例进行的上机实验,共6次,每次3课时,最后一次为上机考试。上机实验可选取测绘专业中的一些经典案例(如测量平差、GPS数据处理和卫星定轨等问题),同时每次实验各有侧重的训练学生对不同语法结构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

1.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是FORTRAN程序设计课程的核心部分,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在第一堂课中首先让学生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任务,如列举一些用FORTRAN设计好的与生活和专业有关的经典程序实例,让学生了解FORTRAN能解决哪些问题、实际应用效果如何、在后续专业学习中有何用处等,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结合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负反馈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及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针对FORTRAN语言概念多、规则广、使用灵活的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由浅入深的进行概念与规则阐述,并通过对比FORTRAN与C语言的异同,加深学生对基本语法的理解。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发展知识,通过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由于程序设计的灵活性,任何一个问题并不是只有惟一的解法,要善于启发学生通过实践分析对比不同的解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把每堂课或每个知识点能够达到的目标提出来,使学生走出以往“茫然不知所云”的状态,从而对问题有更加清晰的认识。采用负反馈教学方法,从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课程教学、上机实验、报告和答疑等)反馈的问题入手,通过讲评或讨论的形式,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实践教学。FORTRAN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加强上机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有效环节。教师应充分重视实践教学,安排集中的实践训练课程。上机前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编好程序、认真检查、反复思考;上机时输入程序并完成语法检查,再运行程序,检查运行结果;上机结束后完成实验报告,特别是编制和调试程序的过程及经验总结。教师要随时巡视学生上机实验的情况,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同时,上机实验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应用相联系,特别是增加与本专业有关的一些经典应用案例。例如:测量平差问题可以训练学生对函数和数组的运用,GPS数据文件读取可以训练学生对输入输出和文件处理的运用,轨道数值积分可以训练学生对选择与循环、函数和数组等的综合运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专业中的实际问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和评价学生学习水准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避免“一考定成绩”的弊端,我们并不是单纯的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方式,而是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评分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所占总成绩的比例。平时考核包括考勤、上机表现和实验报告等,占总成绩的45%。期末考试包括笔试和机考两部分,占总成绩的55%,其中笔试占30%,机考占25%。此外,为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创新,学生结合专业设计和开发的程序、撰写的论文等也可以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特别突出者可以经过课程组答辩来评定成绩,期末给予免考。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不仅保障了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综合能力,同时也可以减轻学生对考试的畏惧心理,一定程度上避免考前突击行为。

五、结束语

在FORTRAN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与学生技能的培养以外,还应该结合测绘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做好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的角色,从而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使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够学以致用。测绘专业FORTRAN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任重而道远,让我们继续进行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共同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吾蛟,刘庆元,李光强,等.测绘工程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与教学探讨[J].矿山测量,2008,6(2):75-78.

[2]马瑞民,衣治安.Fortran90程序设计[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循环设计的经典案例范文5

一、怀旧的社会氛围

近些年对于复古怀旧的追捧,起初来自时尚界,通过时尚人士不遗余力的演绎与推广,继而成为一种全球化的风潮。如果说怀旧是一种情绪,那么复古则是一种态度,这种对过去时尚的迷恋,本不属于现代的产物,却在后现代社会的语境下被加倍地放大,成为一种带有狂欢性质的集体表演。作为和服装设计一样,自人类诞生起就与人类生活活动最为相关的家居设计,亦自然地被卷入这场盛大的怀旧浪潮之中。虽然将早期人类生活场所使用的粗粝器具称之为家居设计有些言过其实,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文明的进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的大部分区域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都能找到带有特定文化和时代烙印的制作精美的家居类产品,因此我们至少可以这样说,与人类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家居设计承载着极为丰富的历史积淀,太多的往昔与旧物可供我们回溯与追忆,就如同泱泱五千年的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如此丰盛的设计资源面前,我们往往会在新与旧的取舍中摇摆不定、诚惶诚恐。说21世纪是个怀旧的时代,一点都不为过,如同意大利文学家 Umberto Eco 说的:“我们正在走近拥有先进技术的新的中世纪。” 人是一种矛盾的动物,一方面喜新厌旧,讨厌一成不变;另一方面却在不断地怀旧,试图复刻经典。

二、怀旧行为的分类

美国学者斯维特兰娜・博伊姆博士(Svetlana Boym)在其著作《怀旧的未来》中将怀旧行为分成两大类:修复型怀旧和反思型怀旧,前者注重“旧”,后者则关注“怀”。在设计领域,尤其是在家居设计中,各种修复型怀旧恐怕早已司空见惯――被现代生活挤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们开始向往想象中的慢节奏,试图通过恢复旧有的家居之物去还原过去的生活观念与习惯,正如当下中国,从遍地开花的假古董市场到各种文艺小清新的旧物店,林林总总但却刻意为之的怀旧元素铺天盖地。这股被主流媒体不断物化与符号化、流于表面的复古风潮,不免使国内不少家居设计也沾染了些许浮躁之气。比如没有任何手工成分的明清式家居,机器复制的印刷贴花陶瓷――这种缺少疑问和反思过程的简单粗暴的复制,或许可以让现代消费社会中的拜物者感到片刻的实在感,却无法获得长久的安宁,因为“没有得到反思的怀旧会制造出魔怪”,而有反思的怀旧――则正是本文所尝试探讨的另一种追求怀旧的态度,并非简单地复制、复刻,而是敏感谨慎地追问与探讨新与旧的概念,试图在设计的造型、功能、材料以及工艺技术中去找寻过去与当下生存的彼此联系,在怀旧与创新的冲突中构建奇妙的平衡感――透过设计的直观表达给人呈现出一种旧样式、新味道的观感。

三、西方的怀旧家局设计

让我们把视野先投向西方家具设计,西方的设计史虽然短暂,却也可以称之为成功,在那里我们往往能够发现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案例。西方文明史与中国悠久的历史相比虽说不长,但绝不算短,因此在设计活动中可资利用的怀旧资源也并不少。但和我们动辄身负上下五千年文化“包袱”不同,西方当代家居设计在新与旧问题的处理上往往带有一种戏谑与调侃的轻松态度,并不严肃,有时甚至敢于讽刺传统,他们的设计常常带有实验的性质,是具有反思型怀旧态度的创作,十分大胆,令人震惊之余却也带来更多的思考。西方怀旧家居设计的题材与方式十分多元化:或通过对旧物进行拆分与重组,或是循环利用与再设计,或对经典进行功能与形式的转换,又或是对新材料进行传统加工,从设计的各个角度唤起人们对过去与当下生活方式的思考。比如Droog Design团队早期的成名作中,就有很多这类充满实验性和争议性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莫^于五斗柜的设计,这是一件十分随性的作品,设计师找来几十个不同样式的旧抽屉随意地捆绑在一起,就做成了具有全新概念的五斗柜,表达了对现代人极度浪费的批评。当然一开始它并不那么讨人喜欢,很多人说这根本不算什么设计。可如今,这件作品却成为怀旧经典。

1.实验性的怀旧探讨

在2015年设计展“新的旧物――处于传统与革新张力关系中的设计”(New olds――Design between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中,我们也能看到来自欧美各国的45位设计师关于这个新与旧问题的实质性的思考。比如一件来自荷兰设计师的名叫《玩味传统》的地毯设计,这张地毯的特别之处在于:设计师按照传统经典波斯纹样织法的部分只占到整幅地毯的1/4,而剩下的3/4直接去掉纬线,只留下经线,使这部分地毯呈现出具有现代感的简约条纹风格,与前1/4段传统的工艺与纹样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新与旧的冲撞在这张地毯的设计中显得那么强烈与直接。这些充满反思与疑问的、带有实验性质的设计作品,以多元化的设计视角去探讨怀旧的另一种创作可能。

循环设计的经典案例范文6

【关键词】品牌国际化;困境;出路对策

1.绪论

1.1研究背景

2010年我国GDP总量首次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个人消费者、企业、政府的共同努力。企业作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责任重大。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合理规划发展前景必然有助于我国经济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也面临着更多向国外拓展业务的机会。品牌国际化作为企业长期发展而面临的重大抉择,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我国部分发展态势良好的企业已经不仅仅满足于“Made In China”的制造、加工角色,而越发的关注企业的品牌能否赢得国外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这就对我国企业的品牌国际化战略提出了要求,正确合理的判断形势并根据市场的发展合理制定品牌国际化战略是突破国际化瓶颈的关键一步。

1.2研究意义

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许多跨国公司已经对我国市场虎视眈眈。微软、三星等跨国企业已经凭借合理的战略部署和良好的品牌形象开拓了我国市场。在国际化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我国也涌现出一批敢于开拓敢于创新的优良企业。其中既有TCL通过收过外国品牌开展国际化战略,又有海尔式的自有品牌的国际化,联想收购Thinkpad子品牌和IBM的 PC业务对中国企业也是一种新的战略尝试。

然而在大胆的尝试中,我们并没有得到令人最期待的效果,海尔在美国的业务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果,TCL的并购业务也没有反应在公司的利润增长上,甚至出现了亏损。在这样的事实背后,我们有必要对我国的品牌国际化理念和战略进行反思——究竟我国品牌国际化的瓶颈在哪里?怎样突破种种桎梏,摆脱中国面临的品牌国际化困境有着深远的研究意义。

1.3相关概念

品牌国际化:

Global Branding,又称品牌的国际化经营,是指将同一品牌,以相同的名称、相同包装、相同的广告策划等向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区域进行延伸扩张的一种品牌经营策略。其目的是通过品牌的统一化和标准化经营来获取规模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低成本运营[1]。

2.我国品牌国际化困境现状及原因分析

2.1”中国制造”认知障碍

2.1.1“中国制造”调查结果

与发达国家日本、德国、美国、加拿大相比较,中国在产品价格和设计、式样的得分较高,但是在品牌、质量与包装上得分偏低。国外市场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国际化品牌目前现状多与早期日、韩品牌进入欧美市场的情况相似,消费者对与中国制造的普遍印象是廉价、低质量和缺乏科技含量。

2.1.2原因分析

对中国产品的普遍印象影响了我国品牌国际化的进程,这主要是由我国的生产力决定的。对于出口产品,我国在科技、研发、营销管理等方面较国外还有很大差距,相比之下,我国一直在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抢占国际中低端市场,从而形成了国外对中国产品“廉价、低质量低含量”的认知。

2.1.3应对措施

这个阶段日本和韩国也曾经历过,这是一个国家的品牌想进入国际的必经之路,人们的认知是可以伴随现实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我们在面对这种认知障碍,要拿出绝对的耐心和决心,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挨过这个过渡时期,胜利自然会在前方等待我们。

2.2文化尚需突破瓶颈

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是品牌自身发展的附加价值,而作为进军国际的品牌,文化和历史所赋予的品牌本身的深度及底蕴是品牌发展的核心价值。

2.2.1文化背景深厚,品牌积淀不足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但是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的文化被国际认可的程度不高。中国的品牌在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上的先天不足影响了品牌的国际化发展。例如茅台酒,追溯其历史可以说到1599年,历经了百年的发展,拥有如此丰厚的历史积淀的茅台酒现今的宣传和包装的方面仍然体现的很单薄。得不到国外的文化认可,就无法获得固定的消费人群。

2.2.2文化障碍的原因分析

形成文化障碍的主要原因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的品牌进入国际市场后丧失品牌联想力,中国的文字的博大精深,品牌延伸的意义能被多数中国人理解,但是这对于外国消费者就成了一个难题了。基本上只有极少数对汉语有研究的国外消费者能理解中国文字的内涵,这为我国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建立,文化的传播都设置了障碍。

2.2.3 国际评论

以Prada为例,在大多数的品牌都放眼于中国市场之时,Prada曾望而却步,Prada总裁曾给出的理由是:“普拉达要流着意大利文化的血液,这就是文化背景。中国品牌对文化的重视度不够,忽略品牌自身历史和特定的文化背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追求时尚的负面影响下,丢失了品牌和国家的本质。”他的解释值得深思。

3.国内外成功经验

通过以上的困境分析,我国品牌在国际化的进程中面临着不同的认知、文化、管理、人力和销售渠道的困境,寻找突破困境的方法至关重要。以下分别对我国的红塔集团和七喜公司成功的案例进行研究,分别从我国国际化成功经验和国外本土化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寻找解决困境的方法。

3.1红塔集团——全方位打造世界领先品牌

红塔集团2007年就已在世界品牌版图之中占有一席之位。但红塔集团远未满足,先是了“努力打造世界领先品牌”的企业战略,又随后在2009年取得了销量超过200,0000箱的业绩,2010年又提出了2015年销量超500万箱的目标。

仔细分析,红塔集团得以在国际市场上做大做强的原因,主要是是红塔集团不断优化企业资源、提升产品价值和规划产品序列的成果,也是整个产业的资源和环境不断优化、升级的成果。

首先,红塔集团着眼于做强本土。先成为中国烟草的领先品牌再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注重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渠道的巩固开发。

其次,红塔集团重视做强产品。针对民众不同的消费水平,集团开发了经典1956、经典100和经典150等产品,涵盖了从7元至15元的价格区间,为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2009年底推出的以时尚元素为核心的国际系列产品“国际100(HTS)”,构成了又一个完整的产品家族,满足了年轻时尚人群的特别需求。

最后,重视技术创新。红塔集团始终把握中式卷烟发展方向,研究消费者行为习惯,提出了以“减害降焦”为主线的技术创新目标。2009年年底上市的国际100(HTS)就采用了多项高新技术。

3.2七喜——FIDO“三十六计”进军中国

FIDO自1987年进军中国赢得消费者喜爱之后,再次到来,以三十六计征服了我国年轻人。其最核心的文化方向就是用三十六计来代表FIDO的性格和理解,以此诠释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三十六记的灵感故事中,每一则都使FIDO的中国通形象深入人心。

具体分析,这个具有美国血统的FIDO形象,以独有的东方式的智慧和亲和力,融入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使得FIDO的西方价值观成功的实行了“本土化”,在保留FIDO性格的同时,更于我国新生代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总结起来,这是国外品牌本土化文化渗透的典型案例。其成功之处在于三,一是对市场文化研究深刻到位,二是抓住消费者心理特征,三是将国际元素巧妙融合与品牌理念之中。

我国在对国际化市场突破文化障碍的时候也要本着这种思路,深入研究东道国文化,结合我国自身的文化特征,巧妙的将中国元素融入到产品和品牌的理念中去。

4.对策建议

通过分析我国品牌国际化的困境及原因,对比上述红塔山与七喜两个典型案例,对于我国品牌国际化困境出路的建议提出有一下五点:

4.1塑造中国经典,推行文化创新

第一,秉承中国经典,塑造特色文化。

继承中国文化的经典元素,打造属于中国的“国际化”特色,一是要了解历史,补习文化常识和中国的风土人情。二是深入分析自身品牌特征,寻找与中国元素的最佳结合点,树立品牌形象和产品理念。三是深入了解西方国情,谨慎评估文化传播的可行性。

第二,中西合璧,推行文化创新。

整合品牌文化,面向国外消费者,深入调查国外消费者对中国的历史和传说的想法和了解。例如现在的孔子学院已经在国外站稳了脚跟,这就是利用“儒文化”的一大突破。培养企业创新精神,在文化上进行大胆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4.2做强产品,优化品牌

成功实行品牌国际化的基础就是产品,完善产品质量,在产品的应用、外观等诸多方面全面考虑,巧妙满足市场需求是产品做大,品牌做强的根本。为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产品质量检测,推行产品技术研发创新。

第二,优化产品包装设计,融入中国特色。

第三,清晰品牌定位,确定发展方向。

第四,营销创新,利用事件营销、公关营销、明星效应,强化宣传效果和品牌理念。

4.3加强营销和人力管理

对营销知识技能、以及人才的招揽是企业进行品牌国际化的必备因素。良好的营销体系知识能够帮助企业建立更加高效的营销体系,更加高效的满足企业营销的业务需求。同时,缺乏人才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普遍问题,有计划的招揽高素质人才,实行联盟政策培养储备人才,不断挖掘人才,任人唯贤是企业必须做好的工作。具体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第一,制定一个有效的、系统的营销策略。

第二,锁定目标市场,把握市场变化。

第三,客户资源导向,加强消费者调研。

第四,收揽国际人才,重视人才培养。

4.4避免价格战,打破恶性循环

前文面临障碍部分已经提及国际化的价格战问题,为了避免这种恶性循环,必须有外部的强制措施来保证价格体系的正常运转。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应该适时发挥作用,制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约束国际营销企业价格机制,避免不正当竞争和两败俱伤的行为。企业间也应该自觉建立价格协商机制,尽量避免因“价格战”而造成的利润低的后果。合理运转企业,重视研发、重视质量,从根本上改变国外对于“中国制造”的认知。

5.结论

通过研究,我国本土企业品牌国际化已初显成果,但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认知障碍、文化瓶颈、管理不力、人力匮乏、渠道欠佳都是我国品牌国际化面临的困境。为了解决困境,我们提出塑造中国经典,推行文化创新;做强产品,优化品牌;加强营销、人力管理;避免价格战,打破恶性循环;政府政策等五个方面的相关建议,希望能对我国品牌国际化有所启示。值得指出的是,品牌国际化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项目,改变消费者认知更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决心,我国品牌品牌走向国际化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切忌急功近利。

【参考文献】

[1]海尔文化中心:海尔品牌之路[M].青岛出版社,2005.

[2]胡泳,张瑞敏.如是说[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3]施振荣,张玉文.基的世纪变革:淡出制造,成就品牌[M].中信出版社,2005.

[4]苏伟伦.世界级企业22条策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康毅仁.联想无限:柳传志的管理艺术[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

[6]王倩茹,周广生.对联想并购IBM全球PC部后的SWOT分析.价值工程,2006,(2).

[7]唐塞丽.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品牌国际化的障碍与对策[J].山东经济,2006,7.

[8]庞燕,陈异俗.传播学视域下的民族品牌国际化路径选择[J].新闻界2009.2.

[9]何小洲,刘妹,杨秀苔.国外消费者对“ 中国制造” 的感知与评价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与建议[J].中国软科学,2007,(01):134-138.

[10]蒋亦斌.文化创新,突破中国品牌国际化的深层困境[J].湖南农机.2006.11.

[11]梁海山.海尔的国际化经营与价值链整合.中国质量,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