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范文1
音乐课堂教学节奏感悟力旋律、节奏、音色、和声是音乐的四大基本要素,而其中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儿童的音乐教育应先从节奏教学开始。”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其音乐节奏感,并训练好节奏是学好音乐的前提与基础。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曾或多或少地将节奏训练作为教学内容纳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但那也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并没有真正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节奏感的训练。因此,学生上了几年的音乐课后,还是不能准确地奏出一条完整的节奏,更不能准确地唱好一首歌曲。由此我开始思索,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首先要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内心音乐节奏感。而内心音乐节奏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和建立起来的,它需要通过较长时间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才有成效。
一、结合生活现象和通过儿歌朗诵来掌握节奏
节奏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结合生活中的节奏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便于感受。
1.生活的音响与时值挂钩
现代教学论从心理学的角度,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成分分为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这两种因素或同步或交叉协同构成教学完整体系,把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结合起来,形成愉快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地学。我尽可能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体验,通过直观等手段来进行教学,利用这些生活音响加以启发和诱导,就是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
2.通过音乐时值与动作相结合
“动”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动”了,就意味着有兴趣,并乐意参加学习。因此,我根据音乐教育理论中这个有乐施教的原则,让学生“动”起来,来主动地理解和感受音符的时值。例如,像马跑、像射箭、像跑步等这些动作都是日常生活中所见所用,学生既容易理解又容易模仿,并能积极地参与,联系生活实际,学生还能说出一些相关的节奏动作来,丰富了课堂内容。这些节奏感在学生内心也就得到深深地体验。
3.通过朗读来掌握节奏
奥尔夫教育体系中有“节奏基石”这个词,非常形象地把原本性音乐教育特征表现出来。所谓“节奏基石”,指由语言中最短小的,具有一定音乐意味的字、词拼成的最小节奏单元,而“节奏基石”在音乐教学中实际上就是一个最小形态的固定节奏型。
二、借助肢体语言,体验节奏
肢体语言就是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的一种方式。依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如能将其恰当地运用到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并借助它们让学生表现和体验节奏,便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柯达伊的教学法中正是采用变化多样的肢体语言在音乐声中引导学生做各种不同的游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提高学生音乐感悟力、音乐表现力。
(一)声势
“声势”,是用最简单身体动作的声音进行的节奏组合活动,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动作节奏训练活动之一。最基本的动作是:跺脚、拍腿、拍手和捻指。“声势”可以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和对不同音色的感受,训练学生准确的听觉、敏捷的反应、记忆力和节奏的句式感。
(二)律动
律动是用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它对学生节奏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在音乐课堂中创设条件,让学生能运用各种身体动作来体会音乐,增强其节奏感。在一、二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首先有意识地让学生体会音乐延续、终止及快慢强弱,然后给学生欣赏一些节奏感较强的乐曲,启发、引导他们根据音乐设计动作。学生们根据节奏发挥想象:听到进行曲节奏的音乐模仿军人走正步,听到轻柔的乐曲就学小鸟飞,等等。在节奏音乐活动中,孩子善于用肢体语言来体验节奏,我就让他们来个“全身”总动员:头、肩、腰、口、手、脚都活动起来。这样的节奏练习,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中,他们经过本身肢体动作的表演,不但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并且表现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培养。
当然,肢体语言还包括指挥、舞蹈、表演,等等,只要我们做个教学中的有心人,合理、恰当地将其运用到我们的教学课堂之中,必定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扎实、有效。
三、运用打击乐器,强化节奏训练
打击乐器是通过敲击而发出声响的乐器,它演奏起来清脆、响亮,各具特色,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运用打击乐器对学生进行节奏练习。一年级,我们根据每节课教学设计内容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去认识一到两种打击乐器,并了解乐器的节奏特点,学习演奏方法,指导学生用它来进行节奏训练。二年级,当学生能够熟练的使用打击乐器时,我们便鼓励学生去寻找生活中常见的、能发出声音的、与自己熟悉的乐器音色、音质相同的物品来自制乐器。矿泉水瓶或易拉罐装小石子或豆子替代沙锤;一串金属小调羹用丝线串在一起替代串铃;用饼干盒替代小鼓;金属调羹敲击瓷碗充当“碰铃”……形状各异地打击乐器在这些废旧物品中应用而生。课堂中,孩子们拿出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随着悦耳的伴奏声,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编配出打击乐伴奏曲。体验成功后,学生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探索奇妙的音色与节奏之中,并大胆主动参与演奏活动之中。这种民主、开放式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节奏感,更激发了学生创造欲望与积极性,为孩子们打开了另一片音乐新天地。
实践证明,这些在课题研究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切实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节奏感,学生们也对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感受与体验。尝到课研的艰辛与甜蜜后,让我更加坚信,只要我们遵循艺术教学规律、吃透新课标理念,扎实有效地开展音乐课堂教学与研究,必定会大力推进我们音乐教学改革,提高我们的教学实效,从而培养一批真正会听、会唱、会体验音乐的学生,更会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范文2
1.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分地注重节奏训练。在音乐的教学中,节奏训练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部分,让小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的练习有助于使其提高音乐的领悟和歌唱水平。但是,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过分地注重音乐节奏的训练,对于音乐教学的进度影响十分严重。音乐节奏训练占用的时间多,并且反复的节奏训练容易让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严重地影响到了音乐课堂教学的继续。另外,节奏的训练缺乏正确的方法。2.音乐的教学中,体验和模仿的内容过多。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小学生的审美趣味因为受到了年纪、文化、经验的影响十分的狭窄。因此,音乐教师的任务是拓展学生的审美以及音乐的兴趣,而不是一味地传授课堂的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在音乐课堂的学习中,舞蹈和音乐都是老师根据教学任务自编的,没有注意学生的特点,因此,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完全无法体会音乐和舞蹈的乐趣。3.音乐教学缺乏针对性。有些教师各种乐器都接触,但是如果各种音乐形式都教给学生,到最后,学生将可能什么都没学会。小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需要不断地训练和有针对性地教学,但是,现在的音乐教学没有针对性,学生必然没兴趣配合,学生也就学不到自己喜欢的音乐。可见,小学生的音乐课堂教学之所以存在许多不足,严重地影响了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和音乐课堂教学的进行,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小学的音乐课堂教育在策略和方法上存在许多的不当。因此音乐教育需要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音乐教学的技巧和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新策略
只有教学策略正确方法运用得当,才能够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发展。1.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主体地位。随着素质教育在小学校园里的不断开展,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已经不是一个人唱独角戏的时候。音乐课堂真正的主体应该回归到学生身上。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主体地位对于他们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让学生走近音乐。在课堂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挖掘课堂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认真观察和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审美以及表现力。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用心灵去感悟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音乐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音乐兴趣方向,从而促进学生“音乐细胞”的产生和发展。3.利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悟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学习音乐的美好环境,让学生能够在美好的音乐环境中真正地去领悟音乐并且喜欢、热爱音乐。作为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充满感情,用自己对于音乐的热爱来感染学生,陶冶学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设法尽可能地具体化地展现抽象的音乐,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音乐的真实内涵以及意义,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4.运用分组教学的方法,促使学生在小组的学习和交流过程中,发现感悟音乐的魅力。分组教学还可以促使学习伙伴相互激励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在小组中,伙伴的相互交流和轻松的氛围可使学生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支持,体验学习音乐的真正乐趣。5.充分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必须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教学手段,不但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而且能丰富教学内容。6.对于音乐作品的选择十分的重要。小学生的音乐课堂教学必须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充分了解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偏好和兴趣点。只有集合小学生的内心需求的音乐作品,才能够影响学生学习音乐和领悟音乐的热情。好的音乐作品可以真正实现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完成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范文3
音乐和舞蹈虽然具有各自的特性与价值,但两者却同根同源,节奏和情感就是音乐与舞蹈的共同点。因此,音乐教学中的舞蹈律动将音乐与舞蹈融合起来用来辅助音乐教学,使音乐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的实施。另外,舞蹈律动的教学与专业本文由收集整理舞蹈教学不同,它不以训练系统的、专业的舞蹈技能为目的,也不需要高超和高难度的舞蹈技巧,而是通过肢体语言向儿童传达特定的音乐信息,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内心的表现欲望;帮助儿童加强对音乐的感知、体验与理解;提高儿童对音乐的表现力。特别适用于小学生(6—12岁的儿童),可以贯穿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儿童的全面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符合儿童的天性,能培养儿童的性格,塑造儿童的人格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脱离了音乐的特性及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很多音乐教师往往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只让儿童聆听音乐和学唱歌曲。其实在教学中会经常发现当儿童在音乐课堂上,他们往往不满足于安静地聆听音乐,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加上一些身体动作,这表明儿童天生就具有表现音乐的能力,随着聆听音乐进行身体律动更符合儿童表达情感的特点。新课标分析小学阶段的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行为上好奇、好动、好模仿;情感上易兴奋、激动;对具体人和集体能够产生感情;意志品质较薄弱。此阶段的儿童可塑性比较强,在这一阶段通过舞蹈律动,动静结合的课堂教学有助于儿童的左右脑得到平衡发展,身心也能够得到协调性发展。教师与学生在舞蹈律动的合作互动中,会使儿童感受与他人合作的快乐,为自己能够独立创造舞蹈律动而感到骄傲,潜移默化地树立了儿童的自信心,也从中懂得配合与尊重他人。比如,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形式组织一堂节奏训练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讲台前的空地上划上4个大圆圈,每个圆圈里站一位儿童,此时的节奏为“哒、哒、哒、哒”,然后在一二三四的预备口令中四个儿童可以自己随意变化组合,坐在下边的儿童用“哒”读出所变化的节奏。如第二个圆圈里的儿童随着口令跑到第一个圆圈里,节奏就变成“哒哒、空、哒、哒”等,随着节奏熟练之后,可以增加儿童的数量,但是圆圈的数量不变,这样节奏就更为复杂丰富。这样台上儿童不停地创造节奏,台下儿童根据台上儿童的变化读出节奏,非常直观。结合儿童“爱玩”的天性,采用游戏的课堂教学比教师在讲台上讲解乐理知识能够更大地引起儿童的注意,也会很快地感知和理解复杂的节奏形式,还能够锻炼儿童的快速反应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集体合作精神。
二、能引起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兴趣是注意与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与倾向。兴趣是开启儿童注意力阀门的钥匙,而舞蹈律动在音乐课堂中能够刺激儿童多层次的感官感受、多维度地开拓儿童的审美视野。然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大多数儿童都表示他们很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音乐课,归根结底是因为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给儿童呈现的是枯燥的乐理知识、单调乏味的音乐欣赏。舞蹈律动的音乐课堂教学让儿童在美妙的音乐旋律中“动”起来,让他们随着身体的律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当中,通过亲身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得到的感受往往比理性的讲解、仅靠聆听所得到的音乐印象深刻得多。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心情舒畅地体验音乐,不仅能足以引起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也会提高儿童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儿童的音乐素质,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比如,小学音乐欣赏课《彼得与狼》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和戏剧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让儿
童想象和扮演作品中的任何一个角色,孩子们可以带上教师提前准备好的道具来扮演作品中的角色,如小英雄彼得、老爷爷、小鸟、鸭子、大灰狼、猎人等角色,并让儿童根据在生活中所理解各个角色的特点根据音乐进行律动。在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儿童结合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动物形象及戏剧性的角色扮演能够极大地引起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儿童的积极性。
三、能充分发挥儿童的音乐表现力,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范文4
摘 要:音乐课程作为初中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涌现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音乐节奏教学。本文主要探讨了初中音乐节奏教学的三大措施,从而更好地帮助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进行。
关键词:初中音乐;节奏;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35-01
初中音乐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音乐课程在初中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音乐课程作为一个体系严谨的学科,在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成果的同时,很多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由于各种原因,节奏教学还有许多不足,我们将对此做一个简要分析。
毫无疑问,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所在,节奏作为音乐构成的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在音乐教学中必须加以重视,要用最为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音乐节奏教学,但是在音乐节奏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造成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意识方面的问题,有教学方法的不当,这些问题都是普遍存在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抓住这些问题的本质,去一一分析,根据实际的音乐教学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音乐节奏教学。
在讨论初中音乐课堂的节奏教学之前,我们应该先对节奏的概念进行梳理。目前关于节奏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但是都是大同小异,并没有脱离节奏的本质――“节奏是一种有规律的运动”,只有认清节奏的规律性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进行。同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又可以为初中音乐节奏教学提供新的契机。
在总结以往初中音乐节奏教学的基础上,我总结出以下几种音乐节奏教学的措施。
第一,培养学生的节奏意识,提升学生的音乐节奏感。音乐节奏作为一种有规律的运动,会引起人体的一系列的反应,这种音乐节奏的触动,会触发人体机能的协调能力,必须让学生培养这种意识,让学生能够对此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学生在头脑中存在这种节奏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时时刻刻去锻炼自身的节奏感,能够更好的去感知音乐的速度、节奏、节拍,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自身对音乐的综合感知能力。
第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完备的教学设施。音乐节奏教学需要良好的教学环境和配套的教学硬件设施,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去完成音乐节奏的训练。一个相对舒适和自由的音乐学习空间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放松心境,去更好地感知和体验音乐节奏的魅力。除了教学环境之外,良好的硬件设施也是帮助学生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就需要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多媒体设施、完备的音乐器材等等。
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音乐活动中来,在活动或者游戏中完成音乐节奏的训练。比如可以设定一些情景,让学生通过相关情景去主动搜集相关的音乐素材,让学生自己去欣赏,在欣赏完成之后学生自己能够对音乐做出评判。通过让学生主动完成学习某一音乐的过程,这对学生的帮助将是巨大的,让学生聆听更多的自己寻找的音乐,学生可以更加专注的实现对音乐的欣赏,并且能够从其他同学的身上学到更多的长处,从而做到取长补短。
同时教师应该做好教学引导,让学生发现什么才是美的音乐,什么才是完美的节奏,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能够像在课堂上的标准一样,去有意的锻炼自己,养成良好的听觉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节奏感,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第三,引进其他学科的理论,进行交叉式学习。音乐作为一门艺术,音乐可以展现世界的任何东西,同时也是表达人类兴趣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音乐这一特质,可以引用语言学的一些学科理论更好地促进音乐节奏教学的开展。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语气的轻重、缓慢,语调的升降都会表达出不同的情绪,可以看到,这一点和音乐具有十分相似的特点。因此在初中音乐节奏教学中完全可以运用语言学的方法。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诗歌朗诵,因为中国的诗文是有很强的韵律性的,不同的情绪表达将会表达出不同的效果,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言的魅力,理解蕴涵在诗歌背后的情绪和韵律感,这对于学生提升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音乐节奏除了听觉的感知之外,有时还会受到肢体的影响。在文章的开头我们谈到,节奏本身就是有规律的运用,音乐节奏的节拍是也是一种运动感,我们在实际的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感受――随着音乐节奏舞动自己的身躯。这种现象受人体生理和心理的支配,同时一些运动学原理也会更好的去解释这种现象,因此音乐节奏教学中必须训练学生的运动协调感。通过对人体机能的了解和熟知,能够帮助学生从根本上去感知节奏感对人体内部产生的愉悦,音乐的节奏感并不一定都是靠理性思维来掌控,人体自身的机能也能够对音乐节奏做出不同的反映,通过身体做出的不同动作把音乐背后所表达的情绪表达出来,我们甚至可以说人的身体就是一种乐器,通过身体有规律的律动,从而完成音乐节奏的表达,让学生能够对音乐节奏有更加直观的感受,从而更好的帮助自身节奏感知能力的提升。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范文5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奥尔夫音乐走进小学音乐课堂已经是十分普遍。而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由于初中生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变化,对音乐课的主观认识不正确,造成了初中的音乐课偏向于"欣赏课",课堂上"沉默寡言,进而造成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如何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走进初中音乐课堂,让音乐课真正的活起来,下面本人具体谈谈做法。
1.兴趣引导,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观点,音乐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我们选择的音乐教材最好是简单、易懂,而且最好带有游戏性。但是我们现在的音乐课本里面的歌曲内容老旧、无聊。所以,教师在教材的选择和变化上要慎重。教师应先熟悉教材,再分解教材,最后把教材内容融入到游戏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兴趣浓厚的在游戏中边玩边学,得到启发。学生一旦在课堂上"动"起来,课堂的气氛就会很活跃。再加上教师对孩子们引导做"音乐性的动作",他们必然会沉浸在游戏般的欢乐中。进而不知不觉地就接受了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比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青春舞曲》这首歌曲里面学习变化音时,学生们对于升号,降号仅限于了解字面的意思,实际在音乐中他们也分辨不出来。所以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课前把教室的合唱台放好,然后让学生分组站在中间的台阶上。同时,让学生们闭上眼睛,聆听钢琴弹奏两个单音,并轻声跟着哼鸣。跟随着自己的哼鸣乐音的感觉,由高到低或者由低到高起伏上下行台阶。最后让学生们进行小组积分比赛。孩子们就很有动力,争先恐后举手练习,整个课堂氛围就很欢快,把枯燥单调的乐理知识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就解决了。
不过,奥尔夫音乐游戏不仅仅是单纯性的游戏,而是要求有真正的音乐目的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自觉地进行训练,老师们却是要目的明确的进行音乐性的引导,知道自己的知识目标是什么,要训练什么方面的技能,又要有趣味性,更要全面考虑孩子们的年龄、能力和情绪,进而合理的安排科学的教学环节。
2.降低难度,节奏模仿,感受音乐
律动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的音乐语言,节奏在音乐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同样在《青春舞曲》这首歌曲教学中,我设计了用??X X X X X?蛘飧銮蟹纸谧嗬次?歌曲伴奏的教学环节。学生在学习切分节奏时比较不好掌握,嘴巴会念,但是一运用到歌曲里面就全乱了套。所以,我一开始,就把??X X X X X?蛘飧龀さ慕谧嗉蚧?为??X X X?颍?然后用嘴巴夸张地念一次这个简化后的切分节奏,提问学生:"你们听出来这三个音中,哪个音长,哪个音短?重音在什么地方?"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通过教师夸张的读法之后,都能回答前后两个音短,中间的音长而且重。这时候我就趁机介绍什么叫做切分节奏。这样的方法既简单又直接。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感受来了解,更加加深了他们对这个节奏的印象和记忆。
接下来,我又抛出一个问题,让孩子们用肢体来模奏这个切分节奏。这时候学生们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最后我采取了拍腿--拍手--拍腿这样的形式,由慢到快地引导学生跟着我打节奏。再进行几遍简化节奏以后,跟学生提出另一个问题:"如果老师再加入两个音符,同学们能不能跟得上呢?"学生们纷纷表示信心。这样就很好地消除了以往教师生硬地介绍乐理知识,学生死记硬背却不理解也不会运用的局面,大大激起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循环几遍下来,切分节奏这个难点就被消化掉了。奥尔夫音乐就是这样,从人类最常见,最普通的节奏开始,训练孩子的乐感。活动中孩子始终是以自己的身体在感受乐音的特点。
3.即兴创造,声势训练,注重合作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
初中的学生比较不爱动,有时候起来表演也不如小学生那么活泼自然。根据这些特点,我选择一些需要动点脑筋的,需要团队合作的活动来提高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和喜爱。这样课堂气氛就会相当活跃,同学们的情绪会一下子调动起来。
比如说在欣赏《森林狂想曲》中,我让学生聆听了乐曲之后,拿出几种学生们从来没有玩过的奥尔夫乐器,让学生们先自己摸索一下,这些乐器可以怎么发出声音,能模仿什么动物的声音。于是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有用双响筒敲击时候发出的声音模仿鸡叫的,有用刮奏螺纹筒的方法模仿青蛙叫的,还有说用乐器的高、中、低三个音区分别模仿大象、狗还有猴子的。甚至有个学生还提出改变乐曲的拍号,把二拍子的乐曲改成三拍子来唱,说是模仿天鹅湖里天鹅游来游去优雅的模样。五花八门,十分丰富。然后再由学生小组组合,一部分唱唱乐曲的旋律,一部分用刚才自己想到的乐器的打击方式来为旋律增添色彩。使得整堂欣赏课流动起来。
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我首先没有对学生的创作有具体的要求,只是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他们去摸索,去做。有可能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是比较幼稚的,不完美的。但是对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是很有帮助的。整堂课中,大家都在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个人都非常积极地投入思考,这个就是奥尔夫音乐的魅力。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范文6
关键词:游戏;兴趣;竞赛
美国一位脑科学家说过,“游戏所给予的愉悦与乐趣,是一种天然的学习诱因,不让孩子玩游戏,就是剥夺了他们这种天赋的学习报酬。”然而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学好了节奏与乐谱,就好比学生已经获得了学习音乐的“渔”具。为改变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我用节奏游戏来唤醒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节奏游戏,学生在“心动”的前提下,产生了“行动”。让学生在愉悦身心的“戏”中“乐”、“乐”中“学”,让音乐课堂“动”起来!
一、节奏竞赛“活”起课堂氛围,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小学生有争强好胜、表现自我、挑战他人的心理,在生生互动的“组与组”比赛中,能激发他们参与和求知的欲望。例如,在四年级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进行节奏竞赛的:首先,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选出一名节奏感强,又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让小组进行讨论,在规定的两分钟内确定创作两个小节4/4拍的节奏,在这个环节中,我关注学生节奏的编创,在需要帮助时,给予指导,以确保节奏创作的规范性。其次,进行节奏比赛,看看哪组学生能够合作得很好,节奏拍打整齐和谐又有创意的小组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这时,课堂相当活跃,小组长能够快速地决定节奏,组员为了参加比赛,在建议的基础上,能听从大家的意见。比赛中,大家也能很团结,很整齐地拍打节奏,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最后,在比赛后,教师打开节拍器,给定速度,让每组学生把自己创编的节奏一起拍打出来。全班一起拍打节奏,产生了合奏的效果,从而把课堂气氛推向了。
在小组节奏竞赛活动过程中,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的智慧影响着每个人的知识建构,从而使学习效率大为提高。
二、科学“练”出音乐能力,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要循序渐进,科学训练。可以通过简单的二拍子节奏训练,到较复杂的三拍子、四拍子,乃至6/8拍、3/8拍的节奏把握。
例如,在进行五年级的6/8拍的节奏感训练时,我就是从简单的节奏游戏开始的。
首先是六人示范游戏(含教师),六人围成一圈,从教师开始,按教师给定的节奏速度,一人拍一拍,要求按照强弱规律进行,连续来几遍,发现会有个别人接不上时,就给予方法,告诉他们心要跟着节奏走,这样才不会乱了阵脚。示范后班级学生分组进行节奏游戏。
这个游戏之后,六人示范,两个人同拍一拍,在这个环节中,先要求学生自行安排好两人小组,然后再进行节奏游戏。接着三人同拍一拍,四人同拍一拍……在这个游戏中既唤起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培养了合作能力。
让孩子用其他的方法来拍节奏,比如,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还可以改成人声说节奏,比如“呛”“哐”“”,或者“耶”“啪”等等。最后让大家配上歌曲或者音乐来合奏这些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精髓,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节奏,学生学得轻松快乐,教师教得也不亦乐乎。
三、方法“促”进形成,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在合作与创编中训练节奏
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节奏无处不有,对于孩子的节奏训练要生活化、趣味化。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有趣的声音世界》中,我让学生用小狗的叫声“汪汪汪汪”表示四分节奏,用小鸡的叫声“叽叽叽叽”代表八分音符节奏;然后模仿猫、牛、老鼠、小鸟等叫声的节奏,并把这些节奏卡片找出来,之后,让每个学生自己选择一种动物进行节奏训练。这样既愉悦了身心,又学到了节奏训练的知识。
2.在律动中体验节奏
“动”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动”了,就意味着有兴趣,并乐意参加学习。在教学中用到的动作主要有拍手、跺脚、捻指、拍腿等。例如,在一年级的节奏的镜子游戏中,教师用手、肩、臂、腰、脚等,拍击出不同的节奏,请学生把节奏重复一遍,像照镜子一样,接着把这样的节奏加入到学过的歌曲中体验。这样把人体变成了一种乐器,通过人体乐器展示了音乐的要素,表现了音乐的艺术性质,既丰富了节奏内涵,又增强了趣味性。
3.在语言中掌握节奏
中国的汉字在朗读过程中,也富有节奏感。如果教师能充分发掘并加以运用,一定会事半功倍。规整的节奏是快速与慢速节拍的体现,所以选择规整的节奏能让学生更好地找到拍感。例如,四年级下册的《中国功夫》一课,这是4/4拍歌曲,拍感的特点也体现在强、弱、次强、弱中。在节奏规整的歌词中更能明确地体现强、弱的规律特点。教师在范读节奏歌词时,把 X.X XX X 0 /X.X XX X 0//的节奏特点运用夸张的手法让学生去感受,然后让学生在这些歌词的后面加上动作或者重复每句歌词的最后一个字等来丰富节奏内容。这样,学生在语言中也可以掌握好节奏。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节奏游戏的作用,让节奏游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在每节音乐课中都用上几分钟进行节奏游戏,既让学生保持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又能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能力。音乐课堂的节奏教学要做到不急、不慢,从课堂各个细节入手,循序渐进,潜移默化,这样能确切地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