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的语言特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诗句的语言特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诗句的语言特色

诗句的语言特色范文1

【关键词】喜剧;《仲夏夜之梦》;莎士比亚;语言特色

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很多都拥有较为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仲夏夜之梦》也存在着这一特点。在这不作品中,有魅力的森林、古灵精管的仙子以及善良敦厚的仙王。虽然这部作品的过程较为曲折,让很多欣赏着有着揪心的感觉,但是莎士比亚也用了诙谐幽默的表现手法对整个过程进行了描述,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读者感到轻松愉快,让该部作品充满更多的喜剧特色,最终以美好的结局收尾,这大大的提升了喜剧效果。

一、浅议莎士比亚和《仲夏夜之梦》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天才便是莎士比亚,他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并没有应用惯用的人物塑造“命运模式”,而是运用了一种崭新的方式在他的文学作品中,这使得读者在欣赏的过程中深深的感受到莎士比亚的才思泉涌与文采斐然。莎士比亚著有四大喜剧与四大悲剧,而《仲夏夜之梦》则是喜剧中最为成熟的一部作品,不仅在世界上的喜剧史拥有较高的地位,同时也是文学史上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并且后人也很多次将这些作品改编为电影与电视剧[1]。《仲夏夜之梦》中欣赏者能够深深的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充满着浪漫欢喜的色彩,这也深深的吸引着欣赏者的眼球。

《仲夏夜之梦》中,莎士比亚对“乱点鸳鸯谱”所引发的“有情人终成眷侣”的故事进行了描述,在描述的过程中,其笔法较为诙谐,但是在这同时语言也比较幽默。尽管这部剧中莎士比亚所展现的幸福生活需要经过一定的践行与斗争才能够得到,但是这也和悲剧作品中的那些让人伤心难过的情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这些艰难的斗争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充满欢乐意味的闹剧所延续,为此,该部作品充满了很多的欢快色彩与戏剧色彩。在该部作品的结尾部分,莎士比亚运用了皆大欢喜的收尾方式结尾,这更加的为这部作品增添了一定的喜剧色彩,勾起了读者的兴趣。正是由于这些特点的存在,后人才将其改编为电影与戏剧作品。

二、《仲夏夜之梦》的喜剧语言特色分析

在莎士比亚戏剧的基调为乐观主义,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主要通过喜剧的形式,达到宣扬人文主义的目标,并且倡导人们不断的追求自由与幸福,该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主流思想相吻合。因此,《仲夏夜之梦》这部作品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语言特色,即:

首先,在对语中的语言特色体现为:对语模式主要体现在作品中,并且也是在人物之间展开对话过程中所形成的最终语言特色。该种形式在感情表达方面比较直接,与其他的作品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以往的很多作品都是通过其他的人、物以及事将感情表达出来,而这次应用了对语方式将作品的感情更为强烈的表达出来[2]。在该种对语模式当中,莎士比亚在表达爱与恨的过程中存在着极大的不同点,在爱意表达的过程中,以甜言蜜语的方式进行表达,如“你是我的女神、是我这辈子渴望得到的人”等等类似的语言。而在恨意表达中则选择了一些较为犀利的语言直接表达,如:“你去死吧、你不配做人”等等。正是由于这种爱恨分明的语言使得读者更加对主人公的感情变化感兴趣,读者也更加容易理解剧情,并且对剧情难以自拔。

其次,在独白与对唱运用方面也有充分的体现:在剧中歌唱很多都是仙子的歌唱。对于那些美丽的事物用美丽的意境与歌声进行表达,并且营造出一种梦幻氛围,使得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便能够拉紧读者和剧情之间的距离,该种表达方式能够将作者内心索要表达的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同时仙子的纯净欢快的内心也能够被表达出来[3]。在《仲夏夜之梦》这部作品中,有这样一个桥段,即海丽娜追狄米特律斯到深林的深处,仙王偷听到了海丽娜内心深处的独白。海丽娜利用独白的形式将自己对狄米特律斯的爱充分的表达出来,使得读者深深的感受自己爱的人给自己带来的喜悦,但是自己爱的人不爱自己的那种痛苦的感受也极为强烈。该部作品的语言充满着热情,并没有做作的成分,这也让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对作品中的爱恨深深吸引。

最后,浪漫主义色彩充分的体现。实际上,每种艺术都有不同的派别存在,如音乐有摇滚与爵士等之分、绘画分为野兽派与抽象派;文学也如此,依据不同人的喜好会有不同的派别[4]。莎士比亚的喜剧中运用的最多的便是浪漫主义手法,他如实的记录了显示的生活,但是浪漫手法的运用很多时候使得读者对未来生活产生了向往与美好的幻想,使人的心灵随之放松,精神上也较为愉悦。但是在浪漫主义表达期间,最为直接的方式便是通过语言进行表达,其原因在于只有语言的存在,才能够将感情更加深刻的表达出来。莎士比亚在这部作品种将人物的对话进行反复的推敲,并且对四个年轻人之间的复杂爱情进行精心的设计,使得整部作品的人性化存在感更加的强烈,同时与现实的生活相连接。

总结:

本文主要着手于两个重要方面,第一方面分析了莎士比亚和《仲夏夜之梦》这部作品,第二方面分析了《仲夏夜之梦》的喜剧语言特色。通过分析明确,莎士比亚在文艺复兴中倡导人性的宣扬,股利人们追求美好的幸福生活。为了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他通过喜剧的形式进行表达,这得到了很多读者与欣赏者的支持,因此,它的很多作品被后人改编成了电影与戏剧,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

参考文献:

[1]覃春华.莎士比亚喜剧的语言特色解读--以《仲夏夜之梦》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8):48-50.

[2]王娜.从《仲夏夜之梦》分析莎士比亚喜剧的语言特色[J].企业导报,2014,(10):184-185.

诗句的语言特色范文2

关键词:地方特色;气信息类;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281-02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也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具有地方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是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1-3]。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背景

惠州学院电子系根据广东省人才培养战略需求和自身的发展战略特点,2010年起系统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以点带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思路与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思路。惠州是全国著名的电子工业城,为电气信息类毕业生提供了巨大的就业市场,也为产学研结合提供了大量契机。根据惠州地方经济发展和电子信息行业的需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组建由6位教授8位博士组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团队,有8位教师被聘为广东省部企业的科技特派员,他们从事大量的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具有产学研相结合的地方特色,同时又将教研、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目标。基于“教学培养人才,科研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理念,以人才市场调查为依据,积极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新路子。服务惠州,立足广东,面向全国,致力于培养具有产学研相结合地方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三、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的建设内容与成果

2011年,“具有产学研结合地方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成为惠州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2012年,“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研究”成为惠州学院教研教改项目,2012年,“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研究”成为广东省首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

1.2012年,“天宝集团、惠州学院电子系科技创新合作双平台”签约。天宝电子(惠州)有限公司属于天宝国际兴业有限公司,公司位于惠州市东江工业园区,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生产厂家,总部在香港。“天宝集团、惠州学院电子系科技创新合作双平台”签约,依托2012年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平台和2011惠州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项目经验,双方共同建设产学研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2.制定天宝电子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办法,搭建天宝电子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平台。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和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参与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组建校企双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授课技巧的范基地教师队伍,形成“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双方达成的合作意向包括:①根据企业的研究课题、产品研发方向确定“天宝杯”LED电源电子设计竞赛题目和毕业论文题目;②安排企业技术骨干对我院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进行专业指导;③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同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任务;④企业在学校设立研发平台,将企业的部分研发课题放在学校,由我院师生共同参与研究。

3.大力推动产学合作,启动“天宝杯”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2012年12月21日,惠州学院电子科学系与天宝电子(惠州)有限公司开展“天宝杯”大学生LED驱动电源设计与节能减排科技竞赛正式启动。

4.2013年,成功举办第一届“天宝杯”大学生LED驱动电源设计及节能减排科技大赛成果展示和颁奖仪式。2013年6月14日,天宝电子(惠州)有限公司冠名赞助的首届“天宝杯”大学生LED驱动电源设计及节能减排科技竞赛总决赛在旭日大楼学术报告厅圆满落下帷幕。成功举办第一届“天宝杯”大学生LED驱动电源设计及节能减排科技大赛颁奖仪式和成果展示。

此次大赛作为电子科学系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双平台”工程项目的一部分,也是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的建设成果之一,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作品主要围绕智能小汽车制作、节能LED产品设计开发等展开。建设“天宝集团、惠州学院电子系科技创新合作双平台”产学研合作基地,为推进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提出“教学培养人才,科研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产学研结合人才,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惠州学院具有地方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人才培养质量。

四、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的建设特色

1.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创新。创新实验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了“教学培养人才,科研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了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教育思想和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主线,注重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改革效果与研究水平并重,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2.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创新。基于“教学培养人才,科研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理念,具有产学研相结合地方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服务惠州,立足广东,面向全国,致力于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产学研相结合创新人才,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3.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创新。依托广东省信息科学与技术重点教学实验室和广东省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搭建“天宝集团、惠州学院电子系科技创新合作双平台”,构建具有产学研地方特色的校内外研究基地,将产学研等科研平台有效融入实验教学体系,实现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满足学生分流培养需要。

4.产学研相结合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有6位教授8位博士,有8位教师被聘为广东省部企业的科技特派员,他们从事大量的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具有产学研相结合的地方特色,同时又将教研、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一方面,高水平的教研、科研教师给学生讲授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并将最新教研、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又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教学装置,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特色创新[4]。

参考文献:

[1]陈贞丰.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37):253-254.

[2]王平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4,(01):34-37.

诗句的语言特色范文3

一、思想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具体内容的概括

例:阅读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其思想内容。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答案示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自伤怀才不遇,希望得到张九龄的推荐及做官从政的心情(作者的思想感情)。诗的前四句描绘了洞庭湖气势雄伟、波澜壮阔的景象,同时也象征了兴旺发达的开元盛世;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入仕无门,不甘隐居的心情和希望张丞相引荐的期望(具体内容的概括)。

二、形象=形象+形象特点(概括词语+具体诗句分析例证)+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阅读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赏析其艺术形象。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答案示例: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梅花的形象(形象)。“寂寞”“愁”“争”将“梅”人格化(形象特点),“无意苦争春”写梅的不流俗,“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梅花至死不变的本色,全诗看似写梅,实则写人(具体诗句分析例证)。这正是诗人不随波逐流,至死不改其志的具体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意境=客观景物营造的氛围+具体景物的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赏析柳宗元的《江雪》的意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答案示例:这首诗给我们营造了一个远离世俗、超然物外的艺术境界(氛围)。前两句中,“千山”“万径”给人们展示了一个广阔无边的背景,“绝”“灭”又营造了一个异常静谧的气氛。下着大雪的江面上有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天地间是如此的纯洁寂静,一尘不染;渔翁的生活是如此的清苦,渔翁的性格是如此的孤傲(具体诗句的分析)。这也是作者自己孤高自傲感情的真实写照(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艺术特色=主要表达技巧+具体诗句分析例证+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阅读杜甫的《绝句》(其二),赏析其艺术特色。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答案示例:这首诗采用了衬托的手法(主要表达技巧)。前两句描写春光的美好,以江碧衬鸟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红,青红互为衬托。清新的景色令人赏心悦目,但这美好的景色不但不能引起诗人的游玩兴致,反而勾起诗人对漂泊的伤感:岁月荏苒,归期遥遥(具体诗句分析)。这是以乐景衬哀情,用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思乡之情的深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语言=主要语言特点+具体诗句例证+效果

例:赏析杜甫《登高》的语言特色。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句的语言特色范文4

关键词:高考 诗歌鉴赏 答题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092

古典诗歌鉴赏题是历年高度考查学生诗歌阅读鉴赏能力的必考题型,虽然只有两个小题,但由于对学生鉴赏能力的要求较高,学生往往将其视为难度较大、不好把握的题型之一,尤其对于基础较差、积累较少、缺少语言感悟能力的学生来说,有时甚至茫然失措,无从下笔。

总结历年来的高考题,古典诗歌鉴赏题的出题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分析意象、意境,分析艺术手法,分析语言特色,炼字,分析情感、主旨,评价及比较评价。本文以炼字型、分析艺术手法型、分析语言特色型和比较评价题型为例,介绍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在诗歌教学中的讲授。

1 炼字型

中国古代诗歌十分讲究“炼字”,古人为求一字的精准,往往反复斟酌,苦苦思索,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和贾岛的“推敲”便是代表。经过反复锤炼的文字必然生动传神,成为诗词中的点睛之笔,也往往成为高考考查的要点。解答这类题型,首先要明确一点,就是不能“就字论字”,不能将其孤立起来,必须将其放到诗句中理解,还要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对此进行分析。

以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中杜甫的《蜀相》为例。诗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自”和“空”两字,是这两句中的关键字,笔者在讲到这里时,便适时告诉学生高考诗歌赏析“炼字型”题目的答题模式。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原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想象和联想,描述原句中的景象。第三步,点出意境或者情感。紧接着,就此做出示范。“自”有“独自”之意,“空”有“空自”之意(第一步);这两个字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独自拜谒丞相祠,春色固然美好,但在寂寥的环境中,黄鹂空有动听的叫声却无人欣赏的情景(第二步);传达出诗人孤寂伤怀的情感(第三步)。

2 分析艺术手法型

诗歌是诗人情感的表达,它用高度概括的方式传情达意,这其中,正是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才使得诗歌传达出独特的审美特点。艺术手法,一般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解答考查艺术手法的题目,同样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更不能脱离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答题模式是:第一步,指出手法;第二步,阐释手法;第三步,分析情感或意境。

以《旅夜书怀》中首联和颈联为例。“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两联用了衬托的手法,用平野大江的壮阔景象来衬托夜里细草微风、危墙独舟所营造的冷寂、孤独的氛围。

3 分析语言特色型

诗歌语言不同与其他文学体裁的语言,由于高度凝练的文字,它往往能表达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表现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所以,考查诗歌语言特色的题型,也不可或缺地出现在了高考考题中。诗歌语言种类多样,不同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如李白的潇洒飘逸与杜甫的沉郁顿挫。即使是同一作家,在不同的诗歌中,语言风格也不尽一致。所以,诗歌语言风格必须就诗句而论,不可按作者的一贯风格轻易判断。答题模式是:第一步,点明特色;第二步,根据相关语句分析特色;第三步,点明情感

以必修3二单元的《锦瑟》为例。本诗语言绚丽飘逸(第一步)。月似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颗颗成珠,是海中的如梦似幻的奇情异景;而蓝田美玉虽在地下,但日光煦照,蕴藏的玉气冉冉上腾,仍是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第二步);本诗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使得全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很好地表现了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第三步)。

4 比较评价题型

在有些题目中,出题者往往给出两首诗,针对某一点,要求学生对其异同进行比较分析,这类题型的出现概率虽然相对较小,但仍需重视。这类题的答题模式是:第一步,通读两首诗,把握各自的作者、作品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第二步,根据比较的角度(思想内容、艺术手法、感情等方面),对其异同进行分析;第三步,具体分析,表述要注意逻辑性。

以张籍和朱庆馀的两首诗为例: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馀于公元八二六年,去长安应试。考试前,向当时著名诗人,水部员外郎的张籍赐教,于是他写了这首诗《近试上张水部》送进张府。张籍看完诗后,便写了一首诗回答他。)

如要分析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相同之处,便可以用以上模式解答。

这两首诗都用到了比拟的手法。朱庆馀把自己比作新婚的女子,借画眉深浅问夫婿的生活琐事,试探考官对自己的评价。张籍将朱庆馀比作越女,针对朱庆馀的疑虑,作了肯定的回答,华而不实的东西并不值得看重,言外之意是,朱庆馀并不是一个徒有其表的人,自然引出最后一句“一曲菱歌敌万金”,流露出作者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

诗句的语言特色范文5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形象?请具体分析。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包括景、情、境、形象四个方面。答题时四点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艺术形象主要有――豪放洒脱,忧国忧民,归隐田园,钟情山水,为国戍边,游子思乡,怀才不遇等。回答时,要准确概括叙述;然后结合诗句挑出描写形象的词语具体解说即可,以上是人物形象。如果是“物”的形象,答题时,先找出有关诗句,接着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再结合主旨分析,“物”究竟比喻或象征了什么形象。(4)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忌空洞,要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例如: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表达技巧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这手法是怎样运用的。(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例如: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三、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绮丽、朴实、明快、含蓄、婉约、简练……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朴实,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四、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五、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步骤三)。

诗句的语言特色范文6

1. 正确诵读诗歌,读出诗句的节奏和停顿。

2. 了解诗歌主要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

3. 体会诗歌意境,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试一试:我已经掌握得怎样了?

1. (2011・四川省成都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 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011・四川省德州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 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011・江西省南昌市)阅读李清照的两首词,完成题目。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 找出《武陵春》中词人化虚为实、描摹愁思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两首词分别是词人南渡前后的作品,它们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一听:我一定会深受启发!

本课时侧重于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方面的训练。一般来说,从表现形式上来看,诗歌具有想象丰富、语言精练、讲究押韵与节奏等方面的特点。具体考试题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从关键词语上着手,把握动词、色彩词语的含义与作用,品味词语的妙处。

2. 从关键诗句上着手,展开合理的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写诗歌展现的画面。

3. 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4. 从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等)着手,分析其作用。

5. 从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着手,分析其作用。

6. 从作者的风格(浪漫与现实、婉约与豪放)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着手,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7. 从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着手,体会诗歌的节奏美与音韵美。

本课时的知能点属于诗词鉴赏的难点,考试中普遍失分较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源于古诗词常识欠缺,特别是涉及古诗词手法分析、语言特点、语言风格、文章结构等方面的专用名词术语,知之甚少,无法准确地使用诗歌鉴赏的术语来提炼概说其精妙;另一方面源于鉴赏能力不强,想象力不够丰富,对于要求创造性地描写画面类的题型,答题时往往缺乏形象的勾勒,流于干瘪的字词翻译,缺少美感。

要想掌握解答古诗词鉴赏题的表达技巧,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准确把握古诗词的抒情方式。

诗歌往往都要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在情感的处理上,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常表现为借景抒情与借事抒情。借景抒情是抒情诗中最常见的一种,我们要准确判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是触景生情呢,还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借事抒情,则主要表现为运用典故,抒发作者的情感。比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两个典故,说明自己遭贬时间之久,抒发了回归后对世迁的怅惘心情。

准确把握古诗词的描写方法。

古诗词往往借助形象来表达感情,而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通过描写的方式加以展现的,所以作为古诗词运用的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描写,将是考试的重点所在。

我们要理清几种关系: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关系;虚与实之间的关系;动与静之间的关系;点与面之间的关系;概括描写与具体描写之间的关系;等等。比如江西省南昌市的诗歌鉴赏第(1)题,考查的就是虚实之间的关系,诗歌尾句化虚为实,描摹乡愁的浓重。再比如,常建的“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以及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均使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环境的幽静。

准确把握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在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一般而言,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比较常见。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既增添了诗歌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又为古诗词平添了一份深远的意境,积蓄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比如李煜的《相见欢》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词人以丝的千头万绪来比喻离愁的纷繁难解,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寄托了作者的亡国哀思。又如李白《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白发如此之长,可见愁思的深重。再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诗人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用几组能代表萧条秋色的景物勾勒出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这一系列景物的铺排,渲染了悲凉凄冷的氛围,为“断肠人”作铺垫,烘托出游子思乡的愁苦心情。

准确把握古诗词的基本表现手法。

古诗词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最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想象、象征、对比、衬托、渲染铺垫、伏笔照应等等。正因为这些表现手法的灵活运用,诗歌凝练的语言才绽放出特有的光辉。

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表现手法。诗歌的言简与意丰之间得以联系起来的桥梁就是想象。比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中两次出现“巴山夜雨”,一次实写,写出今夜的愁;一次虚写,想象夫妻二人团聚在一起,秉烛夜话,进行心灵的交流。诗人想象的未来之乐,自然反衬出今夜之苦;而今夜之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现实与想象的交融中,我们领悟出诗人对妻子热切的思念。

象征是中国诗歌的生命线,“犹如心脏之于躯体”,“没有象征,诗歌就失去力量”。运用象征,可以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可以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使诗歌更含蓄,意境更深远。比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诗人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表现自己不与争宠献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此外,对比衬托的运用可以凸显诗歌的主体对象;渲染铺垫中可以创设诗歌的情境;重章复唱中可以增添诗歌的节奏韵律……这些手法的运用无不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抒发出诗人强烈的感情。

练一练: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1.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 “杨花”这一意象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______。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________季节的一种__________的气氛。

(2) 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颈联所展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出与尾联表达的情感相似的一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游从之,宛在水中。

(1) 这首诗各小节开头的环境描写表现出一种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