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的特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班级文化的特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班级文化的特色

班级文化的特色范文1

关键词:班级文化;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9-0058-02

学校不仅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还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作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班级文化,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塑造出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积极创设班级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特色育人作用,才能稳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一、营造班级环境氛围,构建校园特色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作为一个班集体学习和受教育的基地――教室,其环境的优劣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对所在班级课室环境的布置及对教室环境的要求,构造一种教育和学习的外部文化环境,能增添学生学习、生活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锻炼创新能力,增强班级向心力、凝聚力,激发学生爱班、爱校的热情。因此,甘肃省景泰县实验小学(简称我校,下文同)班级文化注重了“关注细节、张扬个性”,“培养习惯、陶冶情操”,“引进竞争、百花齐放”的设计理念,让班级环境布置的每个内容都根据对象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风格、格调,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比如,低年级有憨态可掬的卡通人物,具有童趣的小纸艺,涂鸦作品等;中高年级有图文并茂的手抄报、稚嫩清新的书法作品,也有质朴简易的手工制作、活泼天真的绘画、童心飞扬的短文。使级级有亮点,班班有特色,让学生个性张扬,主体回归,形成个性化的班级文化,构成校园特色文化的主体。

二、健全班级规章制度,构建校园制度文化

班级是全班同学共同的“家”。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民主、建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良好校风、班风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证。它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班主任的随意性,在惩处歪风、激励后进、奖励先进方面有巨大的作用。我校是按照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1.制定班规。制定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基本规范、值日班长、奖励、附则规范。班规是班级的“根本大法”,是一切班级活动的行动指南。

2.班级管理实施“人人岗位责任制”。比如,值周生、教室卫生、公区卫生、排班集合、桌椅整齐、学生午餐……责任人。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常常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角色体验中获得人际交往的经验,发展自我。

3.评选“班级之星”。为激励后进、奖励先进、惩处歪风,构建一种最优的和谐、健康的班级环境。如可以每月评选班级之星三名,张榜公布,奖品各一份。学校各项评优,一律从班级之星中产生。这样的班规使校园文化既体现了严肃性,又展现了活泼性;既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又通情达理,体现人文关怀。

三、精心塑造班级精神,构建校园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班级成员共同精神追求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在班风、学风、教风和共同的价值追求等方面,班级精神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激励、导向和保障作用。结合学校十年远期规划,班班制订了远期、中期、近期发展目标,并有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格言。比如,三(1)班的班级精神是“勤奋努力,和谐奋进;笑对一切,永不言败”。五(2)班的班级格言是“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体现出了班级文化个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为班级工作指明了方向。不仅如此,每个班还充分运用晨会课和周会课适时开展培养良好的班风教育,通过遵规守纪方面的典型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使校园文化具有鲜明审美特征的精神文化。

四、积极开展班级活动,构建校园行为文化

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是建设班级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因为活动能点燃兴趣的火花,班级应该成为学生的第一个舞台。我们用“活动激发兴趣”,开发出他们创造发展的潜能,让他们积极投入到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让他们去体验生活的乐趣。各个年级,各个班级结合学校少队计划,开展诵读经典,彰显个性;读书展评;阅读经典;弘扬中华文化成果展示等活动,让校园充满书香味,让孩子成为书香少年。比如,我校三(2)班以“轻松快乐学成语”为主题进行班级活动。成语是“国学”文化精髓,简短、精辟的成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班级里后面的墙壁上是孩子们精选的具有代表性、启发性的多则成语故事并配有精彩的卡通图案“成语乐园”,孩子们在活泼、有趣的卡通故事中领悟到成语的深刻含义,这样具有教育性的活动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还结合各个学科教学开展各项活动“趣味数学竞赛”、“感受书籍,享受阅读”、“科技活动”等,既让学生尽情表现,又能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心,丰富学习生活。

总之,班级是学生生活的重心,是知识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是体质的培养地,是心灵的归宿地。班级文化是“无声的润物”,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它是班级这个“小社会”角落里的“社会环境”,影响并制约着每个学生及整个班集体的发展趋势及学习前景,它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将继续着力打造个性班级文化,推进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使得各班级物质文化得以凸显,精神文化得以提升,制度文化得以完善,行为文化得以落实,最终促进整个校园文化实践建设,促进师生与环境的和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和谐。

参考文献:

[1]杨玉香.小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探索[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5:1―11.

[2]苏金兰.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营造良好育人环境―金昌市实验小学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J].教育革新,200

班级文化的特色范文2

一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文化形态。所谓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在辅导员或班主任的引领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大多数成员认可的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是对班级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模式起约束、导向、熏陶和激励作用的文化综合体[4]。班级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三方面。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核心,制度文化是保证。良好的班级文化能使班级成员从依从它到认同它再到内化它的良性发展,会形成一种班级成员明显相容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促使班级成员目标明确、精神振作、身心愉悦、关系融洽、团结奋进,使整个集体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每个成员都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边疆师范院校与普通内地高校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一是所处地域的特殊性。在中外文献中,习惯将“边疆”解释为一个国家比较边远的靠近国境的地区或地带[5]。边疆师范院校一般都是位于这样特殊地域的师范院校;其二是文化具有丰富的民族性。边疆师范院校中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绚烂与多姿是一大特色。其三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在边疆地区培养师范生,特殊性在于所培养的人才的因地适宜。他们除了应具有普通师范生的特点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地区适应能力和与少数民族的沟通能力。其四是教师职业的实用性。边疆师范院校的学生为了适应在该地区的发展应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和教学能力实用方面多加提升和锻炼。由此,边疆师范院校的班级文化相比其它院校的班级文化而言更具有特殊性和建设的紧迫性。

二边疆师范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笔者对云南边疆某师范院校550名学生关于班级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自制的问卷调查和对部分学生的访谈,收回有效问卷516份,有效率94%。其中男生206名,女生310名;文科296人,理科220人;大一160人,大二202人,大三154人。

(一)边疆师范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调查

物质文化层:在问及“你所在班集体中是否有班务栏、通告栏”时,有72.5%的学生回答有,27.5%的学生回答无;在问及“你所在班集体中是否对教室环境精心布置”时,有57%的学生回答有精心地布置和安排,有43%的学生回答没有什么布置;在问及“班级是否创办有班报或班刊”时,只有9.2%的学生回答有,其余90.8%的学生回答都没有办过班报或班刊。在问及“班里是否创建有QQ群”时,100%的学生都回答是,说明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班级QQ群现在已经成为了班集体成员交流的主要渠道。在问及“你对班级教室最满意的地方”时,66%的同学都提到了教室的美化布置方面,认为这样的环境能让同学们身心愉悦,学习兴趣浓厚。但“你对教室最不满意的地方”时,91%的同学提到了教室的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以及课桌文化的不雅方面,可见学生对教室环境卫生和课桌方面的满意度很低。

制度文化层:在问及“你所在班级是否明确指定过班规”时,只有39.2%的学生回答在大一入校时师生一起做过约定,而60.8%的学生回答都没有明确地制定过班规;在问及“是否有班会制度”时,有42%的学生提到有,班里形成了每周日晚自习一次班会的制度,有50%的学生回答的是没有固定的班会,一般都是有事情的时候召集大家来通知事情,还有近8%的同学提到班里基本不开班会,有什么事情电话或QQ群里通知即可。对于“班里是否有明确的班委任职与管理制度”时,有63.6%的学生提到有相应的班委制度,有30%的学生回答没有,其余6.4%的学生回答不清楚。在问及“班里是否有班训、班徽或班歌吗?”有79%的学生回答有班训,但没有班徽或班歌,而21%的学生回答都没有。在问及“班里是否制定过其他管理制度”时,有47%的学生回答没有制定过,有40%的学生回答制定过相关《班级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外出打工制度》和《应急事件处理制度》等。

精神文化层:在问及“班集体是否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时,只有21%的学生回答有共同目标,而79%的学生都选择了没有,说明班集体目标的模糊性和缺失。在问及“班集体的学风和班风状况怎样”时,约32%的学生认为班级学风和班风都很好,积极向上,学习气氛浓厚,有58%的学生认为一般,有10%的学生认为班风学风都很差,学生缺课严重。在问及“班级成员之间人际关系怎样,是否团结”时,有20%的学生认为班级成员之间相处融洽,团结互助,有10%的学生认为班级人际关系一般而已。而有70%的学生认为不团结,爱搞小团体。在问及“班级是否有自己的特色”时,80%的学生都回答没什么特色,有约20%的学生回答同学们多才多艺,有活力,能人多。在问及“目前班级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的时候,引出同学们的许多话题,其中有36%的学生提到了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专制或放任自流,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淡漠、不团结的问题;有27%的学生提到了班级没有明确的目标,学生的学习氛围不浓,学生缺课情况严重;有35%的学生提到了部分班委不负责任,很多事情通知不及时不到位;有58%的学生提到了班级成员的凝聚力不强,涉及到利益方面的问题很敏感,而且小团体思想严重等问题。

(二)边疆师范院校班级文化建设问题分析

物质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室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教室美化功能需加强;班报或班刊的创办有待发展。

制度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班级制度建设不健全;相应的班规和特色班级制度缺乏;班级的专业特征不明显。

精神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学分制条件下,班级概念淡化,辅导员或班主任的影响力及指导力不足,班级建设缺乏明确的目标;班风和学风欠佳,班级凝聚力较弱;大学生自我中心严重,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学生干部队伍缺乏科学培养,示范带头作用不强,素质有待提高;学生个性差异突出,管理压力增大,制约班级良好氛围的形成。

三加强边疆师范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物质文化建设是“硬环境”,注重营造和谐氛围,凸显师范生专业特色,尽显温馨家园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构建良好的教育教学外部文化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为学生增添学习、生活等方面健康成长的乐趣[6]。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7]”

教室布置是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重点。要营造出和谐优美、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使之成为学生的知识聚集地、人格熏陶点、心灵归属园,并在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如可以粘贴教育家的名人格言;粘贴集体奋斗的目标和口号;布置丰富多彩的学习园地;设置催人上进的师范生技能评比专栏;开辟具有个性的学生感言天地;设立清洁整齐的卫生角等。清洁、整齐、温馨的班级教室环境建设应长抓不懈,并逐渐形成每学期开学“新气象”制度,定期检查卫生和更新信息,真正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班务栏是一个班级信息和资讯公开及传播的重要途径。班级应坚持班务栏的使用,将此作为校、系及班级成员之间信息沟通的有效桥梁,相关班委做好上情下达的工作,并及时更新信息。

每个学科都具有各自的专业特色,班级成员应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积极创办班级报刊和板报专栏,凸显专业特色和班级成员的个性优势。在把握师范教育主题的前提下创办出有一定水准和职业特点的班级刊物,更好的为每一个师范生成长成才服务。可根据师范专业的特殊性设置不同的专栏,如学科专业知识分享专栏、师范生技能展示专栏、个人职业规划专栏、班主任及班级管理专栏、教师职业道德专栏等。

(二)制度文化建设是纪律约束层面,注重规范行为,刚柔并济、恩威并举,保障班级和谐发展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规范的制度建立有助于班级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制度建设不仅是班级建设水平的标志,而且是班集体得以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有力保障。要根据班级实际,建立健全思想建设、理论学习、组织管理、纪律卫生等各项规章制度,为班级成员提供行为准则和行为调控的依据,强化符合社会规范的集体行为,弱化、消除不良行为习惯,从制度层面上约束、引导班级成员从他律走向自律[8]。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需要考虑目的性与教育性统一、政策性与人文性统一、民主性与群众性统一、求实性与可行性统一。建议可采取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成员提出制度议案,由班干部主持,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讨论、修订、表决通过后再实施的程序。每个人都以集体主人翁的身份来参与,则更容易心悦诚服地接受并遵照执行,以确保班级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班级各种制度。规范班级成员行为习惯,并结合边疆地区和师范专业特点,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个人认为班级管理制度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常规班级管理制度,如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班会制度、班委责任制度、干部选拔和任命制度、班级纪律奖惩制度、卫生监督制度、班级成员安全责任制度等;第二种是临时性的班级管理制度,如各种特殊节假日的活动安排制度,组织参加学校系部各种活动的管理制度、考勤制度等。通过制度管人,为班级成员提供行为准则和行为调控的依据,强化符合社会规范的集体行为。每个集体成员必须自觉严格遵守制度,一旦违反,坚决予以处理,相互监督以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重视班级发展规划和学期学年计划的制定、安排与实施,使之民主、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笔者建议可将个人发展规划与班级发展规划相结合,班级的学期计划相关活动安排可考虑每个成员的个性与要求,达到班级的平行管理,集体与个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精神文化建设是核心层面,注重潜移默化,内化升华

班级精神文化就是被班级成员所共同认可并遵守和建立起来的准则、态度和价值观念,并直接指导班集体成员达成班级目标的行为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它的内容由班级成员的共同文化观念、共同价值观念、共同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组成,它集中反映了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并把它具体体现在学风、班风和学生之间和谐的关系上[9]。班级的精神文化体现了一个班级的价值观念的问题,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个人建议可以尝试以下一些做法来加强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

第一,目标规划的激发与推动。目标既是动力也是方向,构建科学合理的班级、学生目标体系,形成强烈的目标意识。辅导员或班主任要善于修炼自身,提高素养,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定位班级文化、班级精神、班级目标,需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反思能力和指导能力,不断丰厚自己的学识水平和管理水平,让学生能沐浴在积极健康的主流文化中,朝着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前进。建议可以采用目标细化与定期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班主任的积极引导、班干部的全力配合、全体成员主动参与下,让班级目标制定得民主清晰并切实可行。实行每学期和每学年定期检查目标达成度,以确保细化小目标的逐个完成,达到总体目标的最终实现。

第二,主题班会的影响与促进。主题班会课是班主任实施教育、创建优秀班集体最主要、最集中的时空组合,是主阵地,它对优秀的班级文化氛围的创设起着基础性的影响。所以班主任应该高度重视主题班会课,促使主题班会课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作用发挥最大化。鉴于边疆地区师范院校的特殊性质,我们可以尝试围绕边疆性、民族性、师范性及不同年级的特点来确定班会主题。如大一的时候,可从“爱我家乡”、“自我展示”、“人际互助”等主题入手;大二学年可以从“个性学习”、“专业比拼”、“合作发展”等主题考虑;大三学年又可以结合“职业规划”、“见习实习”、“师德学习”等主题开展活动。

第三,优秀群体的榜样与引领。班级管理中最佳管理模式应该是民主管理,而民主的基础就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在班级管理中,为了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应重视班级优秀群体的培养,让其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真正能引领班级所有成员的全面和谐发展。班级的优秀群体包括班干部的组成及优秀学生的代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应特别重视班干部的选拔、培养与提升,重视优秀学生的榜样、表率和带头作用。建议班干部的选拔可采用民主竞选、无领导小组考核等方法,班主任应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和能力,加强对班干部的指导与培养,班干部应自觉接受学生的监督与评价,全体学生应积极参与到班级的民主管理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优秀的班主任、优秀的班级群体、优秀的班集体这个整体。

第四,班风学风的建设与内化。班风是一定时期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和行为倾向,一旦形成又具有相对稳定性。班风建设最突出的中心就是在班级里建立学习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在班风建设中,要坚持以学风建设为核心,要加强思想教育,激励学生健康成才、主动成才,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确立目标。特别是在当前各个师范高校普遍实施的学分制背景下,学生自主选课,自己决定学习的时间地点和教师等,出现了“同学不同班,同班不同学”的现象,行政班逐步被课程班所代替,“班级”概念逐步淡化。班风学风的建设,必须加强师范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学习目标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监控、学习动力的激发与培养、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养成。

第五,活动资源的帮助与提升。班级活动是素质发展的重要机制。班级活动是指班级成员共同参加的除课堂教学以外的各种集体行为。建设班级文化,增强班级凝聚力,最好的途径就是组织和鼓励班级学生开展或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本班活动和学校系部组织的活动。集体的团结与协作,情感的互动与交融,都可以使班级文化得到凝练与提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可以促进班级团结,将个人本色与团体优势相结合,有效防止自我中心严重的心理和行为。班级活动可与外界资源结合利用,帮助与提升师范生的各项能力,如师范生技能创新比赛、专业学术活动、素质拓展训练、各类文体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总之结合学生需求、班级实际和专业特色,用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引领活动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和本土资源的积极作用,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班级文化。

参考文献

[1]钟永淑,袁明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探微[J].教育与职业,2011(18):175-176.

[2][3][4][7]朱广生.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0.

[5]徐创成.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途径和方法[J].教育科学(教师与教育),2011(8):10-11.

班级文化的特色范文3

完善硬件设施,打造文化精品

完善硬件设施,提升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40668平方米,布局设施一流,具备宽敞明亮的“班班通”教室,具备实验电教、信息技术等配套齐全的教学功能室,建有图书室、舞蹈室、美术室,建有高标准的塑胶运动场、篮球场。目前,学校寝室、食堂、餐厅及厕所的改扩建工程已经完成,一栋6层的教师周转房也正在修建之中。完善、齐备的硬件设施,为塑造校园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绿化、美化、亮化校园,优化育人环境 本着“追求高品位”的原则,学校在绿化工作的规划中,力争做到“四季常青”的绿化要求。2014年,学校借现代化学校创建之机对100多株树木进行了修理整形。今年,在学校的申请下,镇委镇政府决定为学校安装十盏太阳能路灯,届时学校的夜晚将更加美丽。学校在注重美化校园的同时,还在全体师生中注重倡导环境保护意识,使整个校园始终保持干净整洁、文明和谐,学校成了广大师生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

重视文化氛围的布置,充分地发挥育人功能 从校园标牌设置的美观、精致,到走廊、过道和室内装饰都注重与环境相协调的方式去考虑,在内容上又按各楼层、各区域分不同的主题去设计。同时在两块文化橱窗上展示学生的书画作品,并定期更换,基本做到了让校内的每处细节都充分地体现育人功能。

抓好精神文化建设,打造学校精神

铸造学校价值观,建设精神生态家园 “如何让学生先成人,再成材?”一直是这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思考的问题。为此,学校确立了“励志正德,笃学健身”的校训,把育人作为工作重心,明确了“勤思明理,快乐向上”的办学理念和“打造特色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目标。经过引导教师走专业化、科研、创新之路,告诫学生从做人到求知的理念,培育“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增加师生的认同感。

加强师德建设、凝聚团队精神 加强师德建设,从领导评价等不同层面客观地就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及品德修养进行科学评价,并作为教师考核的基础依据,促进师德建设。学校定期召开全体教师会议,解读学校办学理念。学校领导经常深入各年级,加强与教职员工的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凝聚团队精神,让大家关心学校的发展,主动、积极地参与学校管理。学校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给每个教师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校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成功的喜悦,不断地提升广大教师的幸福指数。

开展课外活动,增进校园文化建设 一是通过校园广播站、宣传栏等作用,树立正确舆论;二是通过师生集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世界观和理想前途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三是成立球类、书法等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实现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根据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制定了学校管理规程,不断地充实和更新各种管理制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各种制度皆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通过。完善规章制度执行的督查体系,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由全体教师监督学校相关部门实施,做到公开透明、教师明白、领导清白,提高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 加强全校师生的参与度,凡属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关系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和举措都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加强校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公开程序,提高公开质量,加强上下沟通,高度重视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决策建议作用,支持他们建言献策,建立起采纳良言的工作机制。

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 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全面实施班主任负责制。改革班级管理体制,在绩效工资改革政策基础上,向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倾斜,坚持班主任持证上岗,提高班主任教师的经济待遇,制定评优选先制度,定期征集和评选班级管理的有效办法和学生成长的典型案例,开展优秀班主任培训、班主任经验交流,以活动促发展,全面提高班主任的素质。

创新思路促发展,特色文化铸品牌

每个学生都要学会技能、适应社会建设需要,为以后步入社会奠基。基于这一特点,学校把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求知”的理念,作为培养学生的方向。让学生在校接受三年初中教育后能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能融入社会与人和谐共处,并积极探索求知。因此,学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评价,培养学生个性特长。

让学校欣慰的是看到一届届毕业生健康、自信、活泼、阳光地走出校园,无论是走向高一级学校学习,还是步入社会就业,都能找到自我。让学生度过三年可塑期的好动阶段、度过青春期的波动时段,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打下基础。

班级文化的特色范文4

一、高校班级文化的内涵

所谓班级文化。就是被班级成员所共同认可并遵守和建立起来的准则、态度和价值观念。并直接指导班集体成员达成班级目标的行为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高校班级文化的内涵有三个层面:表层的物质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班集体物质行为文化是特色班级文化的基础,精神文化是特色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而班集体制度文化则是班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围绕班级建设目标,要求全体班级成员共同认同并自觉遵守的行为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组合而成的文化形态。它是支撑班集体发展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制度安排和道德规范。班集体制度文化集中体现为班级的例会制度、班干部竞争上岗制度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什么样的制度就会塑造出什么样的人。班级规章制度直接影响到班级成员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塑造。

班级物质文化体现为:班级教室内部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张贴布置:班级成员自发组织的班级演讲比赛、创业竞赛等各类文化活动;人性化的警示语、内涵丰富的宣传栏;班级博客、班级QQ群、班刊班报等各类班级成员交流平台。它们是班级文化的体现与展示。是班级成员自我的个人才能和创造力的反映,应当有利于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学习氛围、文化氛围、创业氛围、竞赛氛围。班集体行为文化体现为班级成员在生活、学习、竞赛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方式的养成和呈现。班级成员行为文化是班级文化特色的反映。

班集体的精神文化集中体现在被班级成员所共同认可的班级目标、班级氛围、班风等意识形态上,它是班集体成员追求的价值观念、作风和精神面貌的浓缩和反映。

二、高校班级文化的特征分析

高校班级文化体现了对班级成员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具有约束规范性、主体性、生成性、引导和激励性等特征。

1 约束规范性。班级文化是大多数班级成员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的共同反映,因而对班级成员具有一定的调节和约束作用,并且能够成为评价班级成员自己及他人言行的标准和内在尺度,从而使得班级成员在班级文化准则下自觉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朝着符合班级集体目标的方向发展。  2 主体性。高校班级文化的构建主体。是指在高校班级文化构建中占据主导地位、发挥重要作用的参与者。既包括每一个班级成员的个体,又包括由班级成员个体所构成的群体、组织等。班级成员的主体性决定了其在高校班级文化构建中的重要主置。每一位班级成员都是特色班级文化的建设“主体”。都有利于形成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模式。

3 生成性。高校班级文化是动态生成的。班级文化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在一定的舆论环境下会形成特定的班级文化。如在抗震救灾时期。则容易形成献爱心、讲奉献的班级文化,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容易生成弘扬奥运精神、树立文明新风的班级奋斗目标和班级文化。外部环境是特色班级文化生成的驱动力。

4 引导和激励性。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利于激励班级成员充分展示个性风采,全面提高综合素质。鼓励班级成员争做勤奋好学、创新创业、全面发展、成才成长的典范。

三、高校特色班级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的影响

和谐的高校特色班级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后盾,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积极的心理暗示,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为班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教育的沃土。

营造和谐、富有特色的高校特色班级文化。将班级建设成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组织,将有利于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保障机制。高校特色班级文化是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有力探索,是落实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突破口。

缔造积极的特色班级文化。培育健康的班风,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要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按照教育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根据高校学生的特点。有计划地利用各种法定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等重要时机,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一定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和区域特色、内涵丰富的班级特色文化。

四、高校特色班级文化的功能及构建措施

高校特色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窗口”和“名片”,能充分展示一个班级的价值取向、班风班貌,能给班级带来良好声誉,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和广泛的宣传效果。特色班级文化对于创建优良班风、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形成融洽师生关系具有巨大的推动力。

1 特色班级文化的功能

(1)培养优秀的学生骨干队伍。通过值日班长制度、班干部竞争上岗制度。既使更多的班级成员能够参与班级管理,也使学生干部有了更大的锻炼舞台。一方面有利于增强班级成员对自己班级的认同感、自豪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班级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组织优势。

(2)搭建各种素质拓展的平台。通过举办英语学习讨论会、四六级复习互帮互督、班级社会实践团队、班级演讲竞赛,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有效搭建班级成员全方位锻炼和培养的素质拓展平台。

(3)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各种兴趣小组、文体活动、板报等形式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形成班级物质行为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和班级奋斗口号。

(4)展现班级优势,营造氛围,激励引导。通过创建和谐班级文化。能逐步改善班风、学风、考风和教风,加强班级成员的团队意识、集体观念、责任意识,提高班级成员参与班级建设的热情,让高校特色班级文化在无形当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成为催人奋进的激励力量。

2 特色班级文化的构建措施

(1)抓内涵,创特色,确立特色班级文化创建目标。目标是行动的指南,要结合班级实际,打造不同类型、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要依据班级成员的个性特征、班级凝聚力等方面的不同特征,形成班级文化鲜明的个性化特色。如学院新闻学专业结合专业特色,创建“行走的新闻”特色班级文化。每年暑假,新闻专业的学生分赴宁波市村庄和社区,进行新闻调研写作活动,创建深入社会、了解民情的班级文化。

(2)增强班级成员班级归属感,建立值日班长和轮流“执政”的班干部制度。值日班长制,就是按学号人人轮流当班长,每天由值日班长写班级日记。完成记载班史的班级日记,有利于班级集体意识的养成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轮流“执政”的班干部制度,就足由班委干部采取自愿报名形式,通过竞选产生,班长、班委每学期更换一次,不能连任。此外,要形成班级例会制度。每月认真组织两次班级常规例会,每次例会一个相应的主题,让班级例会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班级也是师生员工成长的家园。要重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让师生共同自主参与到特色班级文化的构建中来。

(3)实施班级成果公示分享制度,激励班级成员。制定班级成员获奖情况通报制度,每个学期结束时将班级的各种获奖情况通报给班级成员及家员,每学年召开年度表彰大会,积极开展各种评优工作,以此提升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既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也激励全体班级成员。以评优促良为主旨,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

(4)建特色班级物质行为文化,创班级温馨家园。例如学院的求是实验文科班、求是实验理科班对班级墙饰进行了精心的布置,张贴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班级获得的荣誉、学生作品,创办班报班刊,组建班级新闻中心,明确班级工作寅传队伍和班报班刊的撰写人员职责,形成了团结进步、求是进取的班级氛围。

班级文化的特色范文5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学生特点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

一、前言

高校班级特色文化则是指一个班级的成员在大学校园这个环境中基于相互交往而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班级特色的精神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高校特色班级文化是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有力探索,是落实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突破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一定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和区域特色、内涵丰富的班级特色文化。

二、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1.学生思维活跃,综合能力突出

独立学院的学生一般家庭条件比较好,见识比较广,对社会各方面的认识也相对较深,学生思维很活跃,综合能力突出。学生比较注重个人能力素质的提高,培养潜力大,有望成为社会上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具备的复合型人才。部分学生自小生活在较高社会地位和较好生活条件下,人生选择定位较高,对生活的期望值较高。同时,学生普遍头脑灵活,重视社会实践,善于走出校园,寻求、借助社会力量开展活动。许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各种校内外兼职,较好地锻炼了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2.集体观念较为淡漠,依赖“关系”思想较为严重

独立学院多数学生的家庭条件较好,有的学生的父母还是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出生于这种家庭条件的学生,往往自恃清高,自我优越感强,集体主义观念较为淡薄,对班级活动不热心,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自由散漫,好自我表现,以自我为中心,权利意识强,奉献意识弱。有的学生在利益荣誉面前争先恐后,在奉献付出面前缩头缩脑,对他人缺乏关心,斤斤计较。

3.文化基础总体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觉性

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是在本科三批段次上录取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偏科现象严重, 底子薄弱。学生渴望获得优良成绩,敬佩学业优秀的同学,但学习毅力和刻苦精神不够。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饱满的学习热情,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毅力不够

4.自尊心强、自信心不足,心理压力较大

独立学院学生家庭的经济情况一般较好,而且为数不少的学生由于家庭的过分娇宠,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极个别学生出现人际关系紧张,对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外,并不是每个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都好,有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甚至是比较困难,这部分学生是迫于多方压力进了独立学院读书的,于是高额的学费和严峻的就业形式又给他们增添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5.学生自我定位不准

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表现为自我估计过高或过低,有的学生始终不愿意承认和一二本学生的差距,导致对大学课程学习的难度估计不足。还有的学生因为高考受挫,不能很好地正视自己,自卑倾向明显。

三、准确把握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积极推进大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

独立学院学生的上述特点,决定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内容的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必须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1.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传统的班级文化建设,大多是在辅导员、班主任的行政干预下逐渐建立起来的,这种外力作用下的班级文化模式往往缺乏班级文化所应当具备的功能作用,也会使其失去学生文化的本质。针对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性强的特点,独立学院在推进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时,特别强调班级文化的自立、自由性,充分依靠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

2.注重辅导员的监督指导作用

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个性较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在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存在着某些叛逆性,在知识结构、社会阅历、人情世故、自我控制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这就要求在构建班级文化时,辅导员又绝不能对其放任自流,而应发挥宏观监督指导作用。辅导员应以学生技能培养和个性发展为导向,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班级目标,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通过谈心等方式,解决学生的各种思想包袱、心理障碍和各种顾虑,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班级文化的建设活动中来;要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中的原则性问题、价值判定、方向抉择等方面把好关,保证班级文化的积极、健康发展。

3.建章立制,搭建班级文化平台

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的中间层次,当班级文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必须把一些发展相应成熟的理念、规范用制度的方式表达出来,进行制度化,使得班级文化的建设成果能够得以巩固和不断提高。这里主张的建章立制,并不试图通过各种班规来塑造班级成员的“标准化”行为模式,而是将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固定下来,增加具体操作中规范性、有序性,减少的随意性,通过制度化的方式来创造、培养学生各种知识技能。这些制度主要有:班报制度、主题班会制度、考试诚信制度、信息传递制度、班务公开制度、社会志愿者服务制度等。

4.实施班级成果公示分享制度,激励班级成员,扎实推进班风建设

在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中,学院倡导班级成员获奖情况通报制度,并在很多班级得以实施。每个学期结束时,各专业将班级的各种获奖情况通报给班级成员及家长;同时,每学年召开年度表彰大会,积极开展各种评优工作,以此提升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这样既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也激励全体班级成员。以评优奖先为契机,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

5.提炼班级的核心价值观

班级核心价值观,是班级成员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循的主要价值标准和基本信念,是班级文化的基本内核,对班级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它主要通过班级成员的精神风貌和行为方式等表现出来。班级文化建设,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归纳、提炼本班的核心价值。

成功的高校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把一个班级的管理和人文关怀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具有促进、增强、凝聚和融合的作用。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高校学生管理者注重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用文化的理念打造班级文化氛围,用文化的氛围陶冶学生,用文化的号召力来影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反省能力,唤醒学生的潜在能动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积极全面的发展和班级的和谐共处,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建设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许岱民,王斐斐.高校班级特色文化的构建[J].西北医学教育,2007,(4).

[2]沈雪妹,谢钢.试论当代大学生班级文化的特点及意义[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

班级文化的特色范文6

关键词:班级文化;规章制度;文化意图;文化舆论

班级文化应包括以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班级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和以班级学生共同的思想、审美的追求、特色的载体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化。

但是,从目前农村小学高年级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来看,有些班级存在着不够重视的倾向,教学任务轻就抓一抓,教学工作重就放一放,学校里推一推,就动一动,不进行调查研究,没有进行有效的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以为只要了解和狠抓学生在课堂里学习、做作业的情况,就掌握了学生的全部情况,就算完成了素质教育的任务,就算尽了班主任的职责,甚至以时间紧、工作忙、头绪多、没空抓班级文化建设为借口,把班级文化建设与智育对立起来,甚至以“班级文化建设要让学生慢慢地感染、感悟、自主、自求、远水救不了近火”为借口,把班级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对立起来。这种思想和态度实质上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它以智育为中心,以学习成绩好坏作为衡量学生唯一的标准,这种做法是不符合素质教育关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的。“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只抓班级各项制度管理,而不花力气抓好班级文化建设,只能是以管代导,甚至是以罚代管,这种班级管理方法无法将教育要求转化成为学生的信念和行为、习惯和品质,容易使学生形成理论、实践脱节,说、做脱节的双重人格,不利于学生完善人格的塑造。因此,重视学生班级文化教育,建设健康、文明、向上、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抓好班级德育的重要课程,是班级德育的重要途径,一定要努力抓好。

那么,班主任应怎样引导班级学生建设班级文化,并发挥其德育功效呢?

一、制定一整套完善的班级规章制度

它包括《班级一日常规》《班级文化特色建设艺术及其解读》《班级值日制度》《班级奖惩条例》等等。班级值日制度的执行,课桌凳、学习用品的整洁爱护,学习习惯,活动要求的明确规定,使班级有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卫生环境和美观的物化环境。全班学生讨论一致通过的班级文化特色内容、口号、班歌、班徽和目标及其解读,既统一了学生思想的认识,提高了班级凝聚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特长;既规范了学生的道德行为,又培养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既有利于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督促,共同提高,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

二、搭建一个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载体

过河要有船或桥,要搞好班级文化就要有一个教育载体。这要根据班主任的思考和特长,全班学生的兴趣爱好,经过学生反复讨论,共同选定一个教育载体,这个教育载体能否成为让全班学生感染、感悟、体验、自主、自求、自得,从而搞好学风、班风建设的平台,教育载体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有的班级的教育载体经过多次论证,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班情学情,又喜闻乐见,便于操作,易现成效,就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有的班级的教育载体,没有好好选择、论证,不能吸引学生参与,学生难以感悟自求;有的班级的教育载体,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班级特色文化平台是搭建了,没有认真抓好感染、自求、辐射工作,没能发挥其班级德育作用;有的班级的教育载体决定后,认为大功告成,没有花力气去进行过程管理,虎头蛇尾的工作作风使班级文化特色建设这只大航船搁浅在起航线上,却反过来认为“班级文化特色建设没有用”。这说明,选择班级文化特色这个载体是重要的,而花力气充分发挥这个载体的班级德育作用是更重要的。

三、营造一种喜闻乐见的班级文化氛围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除了要有班级管理制度、班级文化特色载体,还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利用班级文化特色建设的成果作品来对班级环境进行美化,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班级文化氛围,表现班级学生的共同理想追求,共同审美倾向,感染自求过程。如果说窗明几净、一尘不染,课桌凳整齐还停留在纯粹的物质文化层面上,那么,班级文化环境的美化,则不只是一个外显的物质文化,更是班级精神文化的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支撑集体的四大基石是共同的思想、共同的智力、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组织。共同的思想指的是集体成员有共同的喜恶标准,即集体的道德观。形成集体的思想,就能够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班级文化环境的布置,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同时表现了班级成员共同的理想追求。班级文化环境的布置,提高了班级文化品位,创设了文化氛围,能对学生进行感染熏陶。班级文化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成果的展示、汇报,能对学生起到激励鼓舞的作用。因此,班级文化环境一定要布置得精、美、实。

四、创设一种健康有力的班级文化舆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集体的建立是从思想的一致开始的,集体舆论可以将每个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因此,要使班级学生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群体,必须加强班级正确舆论的营造。班主任、小干部和积极分子要尽量掌握班级的舆论动态,对一些不良言论要及时引导,既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思想素质,利于正确道德观的形成,又能使班级学生形成共同的思想,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群体,从而保证班级特色文化在班级德育中的作用。

五、培养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人际广泛交往的社会,社会对未来人才社交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农村的小学生,由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在家中与同龄人交往少,有些学生在家里比较娇惯,依赖性强,在外不会主动地、正确地交往,再加上学习紧张,负担重,这就造成了不少学生在这方面有明显的缺陷。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班主任必须重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班级是一个集体,需要有正常的人际交往,它成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主要阵地之一。班级学生之间的互相感染、沟通、理解、尊重、帮助、促进,培养了班级和谐的人际关系,而这种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既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又有利于班级学生之间的团结,从而形成一个有凝聚力、战斗力的班级群体,便于班级文化建设和管理,有利于学生进步。

六、强化一套学生参与管理的机制

苏霍姆林斯基说:“唤起人实现自我教育,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班级文化的建设需要每个学生个体的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学生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班主任管理,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参加班级文化建设的管理。比如,班级舆论、班级制度、班级文化特色建设,不能全由班主任或班长来决定、执行、督促和检查,而应该由学生讨论、商量、决议、自查、互查、总结、评比,这样不仅能克服班主任包办代替挫伤学生积极性的弊病,而且达到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增长才干的目的,还有利于确立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提高班级文化在德育中的实效性。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实践在新课程的沃土上正在生根、萌发、生长,需要我们用智慧的营养去浇灌,才能枝茂叶盛。同时,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仅仅是实施新课程的一个侧面,但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中积累出的经验,培育出的情感,磨炼出的意志,将带动新课程的全面展开。我们有坚定的信心、坚强的决心和坚实的底气和新课程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