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职德育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职德育研究

中职德育研究范文1

一、中职德育教育的弊病

1、学生素质逐渐下滑,德育工作难以展开

近两年来,随着大学统招大量扩招,选择职业院校的学生更加稀少,同时很大程度上良莠不齐,学生的素质水平普遍偏低。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中职院校学生入学时文化基础较差,同时学生本身的学习目的是学习职业技能知识,学得一技之长以求快速的找到工作可以养家糊口,因此很多学生只是单纯的学习专业知识,毫不在意自身的文化道德素质。其次在当今这个金钱社会,更多的人考虑的是如何赚钱,道德倒是次要的了,这也是导致学生文化素质滴的原因。另外,许多学校也并不重视道德素质,为了吸引生源,放宽门槛,同时校方只注重毕业生就业数据,并不重视德育教育,导致恶性循环的产生,是德育教育难以展开。

2、教育方式落后

许多院校只是单纯的开设德育课程,并没有细心的进行教授,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无所事事的干瞪眼,几年下来,学生的自身素质并没有太大的提升,甚至比起入学之前更加低劣,这种情况说明枯燥无味的形式化课程并没有收到学生们的青睐。

很多职业院校内,校方领导只追求学生毕业后就业人数,用以宣传并提高自身知名度,达到收获更多利益的目的,同时很多低端企业也并不重视普通员工的道德素质,企业与学院对于素质教育的轻视,导致了学生德育教育与技能教育的严重失衡,影响了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

4、德育教育内涵过于复杂

很多时候提到德育教育,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的说法,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多方面素质的要求都非常高,许多教育工作者无法将德育教育进行正确的定义,这种情况从根本上导致了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不完备。

综上所述,我国的中职教育不应该在拘泥于传统意义上的低水平就业,而是应该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打造高效、高水平、高素质的优秀员工,因此需要对中职德育教育进行创新性改革。

二、中职德育教育创新

1、教育模式的创新

教育模式的改变首先要从中职院校的教育方开始,首先授课的教师要认同学生的职业技术教育与自身道德素质教育是处在同一重要水平线上的,教师在课程教授中要秉持公平公正的态度,不可以单纯的以学生职业技术的高低来区别学生的好坏,每一个学生发展潜力都是无限的,我们无法看到每一个学生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理解学生的想法,从学生的角度和利益来考虑问题,对学生进行长远的教育,而不是短浅的单单只为教授技能而授课。同时教师应该爱护自己的学生,师者,为人父母也,只有从学生的观点考虑出发,才能更好的为学生着想,从而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最大程度上的开发学生的潜能,进行平等、温和的教育,这样才能实现德育教育与技术教育之间良好的融合,做到双方向快速发展。

2、开设学生心理咨询机构

当今社会就业压力十分巨大,作为中职院校的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这种心理是由于学生自身文化课基础较差,很多中职学生是由于分数过低没有考上大学不得已才选择职业学校,学生的自卑心理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生活目标不明确,情绪不稳定等问题,因此在学校内开设心理咨询室这样的机构可以使学生缓解就业压力,改善学生自卑心理,定期举办的心理健康讲座也可以促进教育的开展,实现和谐健康的心理环境。

3、加强德育建设的师资力量

名师出高徒,想要加强中职院校的德育课程建设,没有专业的教师是无法做到的,许多院校由于不舍得在德育建设方面投入过大成本,往往采用并不十分专业的教师进行“凑数”,这种情况长此以往导致了学生对于教师的偏见,给学生一种“学校都并不注重德育教育,只是使用其他老师凑数”的不良印象,使学生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对于德育教育产生轻视现象,导致了上课时老师在前面滔滔不绝的讲课,底下学生却无精打采的现象。

4、德育方法的实现需要创新

德育教育的创新需要中职院校转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以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为授课方式,学习西方的自由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研究并解决问题,开发学生的潜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的学知识转变成为主动获取知识,同时院校方面的教学目的不能单单是增加毕业学生的就业数量,也要重视学生的就业质量,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职业人才。

三、结语

德育建设在现今社会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要成才,先成人,古人对于德行的要求非常高,到了当今社会,德行却反而成了很多“现实”人士所诟病的事物,如何改变这个观念,让人们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需要如今的教育工作者们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周山;试论中等教育结构的调整问题[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中职德育研究范文2

关键词:职业中学 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必要性 策略

一、引言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不仅要具备现代化技术,同时还要具有良好地道德品质,良好地道德品质可以从侧面体现出一人的个人能力。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地思想道德品质,德育教育在任何一个教育阶段都应当占据重要的地位。由于语文学科具备的学科特性,具备了开展德育教育的充分条件。因为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精神有着一定的感染力,因此,在职业中学语文教育过程里开展德育教育,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帮助学生在思想道德以及个人品质方面快速成长。

二、在职业中学语文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中学的学生很多都是由初中毕业,他们在文化知识以及个人素质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劣势,因此对于职业中学学生的个人发展需要格外重视。并且,职业教育并不存在升学现象,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并具备升学方面的压力,他们对于未来的发展也并没有过分重视,并没有明确学习目标,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都较为懒散,缺乏一定的吃苦耐劳能力。基于此,德育教育的开展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根据有关教学纲要指出:“语文教学不仅要帮助职业中学生构建科学文化知识体系,重视各学科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注重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帮助职业中学生成长成为一个创业技术、学习能力以及职业能力全方位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在日常的职业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帮助职业中学生重视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同时还要帮助职业中学生提升思想道德品质以及他们的审美能力,形成一种知识能力与个人德育综合发展的人才,帮助他们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顺利成长。

伴随新课改的开展实施,德育教育已经不仅仅属于政治课程的范畴,其他学科都应当在日常教学工作里渗透一些德育教学任务,然而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较而言,更加适合开展德育教学工作。就以语文学科的自身教学性质而言,语文教学过程里本身就是一种德育教学过程。

三、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过程里开展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在日常教学课堂里渗透德育教育

与其他学科教学相较而言,语文教学内容往往带着情感色彩。语文教师可以在向学生教授语文知识的时候,将一些德育教育内容掺杂在语文教学内容里。例如说可以通过借用对课文写作背景的介绍、课文主人公性格的赏析以及对重要词语的学习,将一些德育教育内容渗透进去。以《老妪》这篇小说为例,故事是发生在十二月,那一天非常冷,有一位老人与一群人在一起买茶叶蛋,里面不仅有小姑娘,同时还有俏媳妇,天气比较寒冷,在这样的天气下这位老人的生意并不是很不好。然而这位老人并没有苛求别人来买她的茶叶蛋,为了找给客户两毛钱,她在门口待了许久。通过学习这篇小说,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这位老人即使贫穷,然而却不贪财,体现出了一种高尚的品质,这种品质是值得广大师生所学习的。

(二)在语文能力训练过程里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基础能力不但包括了口语能力,同时还有作文水平。在对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的过程里,语文教师能够选取一些适于职业中学生的训练。题目不仅要能够练习职业中学生的口语能力,同时还要富含德育教育内容,例如说人生理想、早恋现象以及消费观等一些方面。在练习过程里,要提倡职业中学生勇于提问发言,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教师还要在一旁给予一定的指导,对学生问题或者看法不正确的地方要加以纠正。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提升职业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职业中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观,辨别社会的善恶美丑。在选取作文题目的时候,教师可以综合语文教学内容,例如说《我的梦》《家乡的美》或者《自我评价》,在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的过程里,要结合德育,让职业中学生在提升作文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接受德育教育。

(三)在课外活动里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丰富的课外活动往往也能够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因此课外活动也能够进行德育教育活动。例如说开展故事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或者辩论赛与主题谈论会等一些活动。在这些活动里,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在这些活动里增长自己的见识,在娱乐的同时接受思想上的陶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里帮助他们培养一种竞争意识。在体会传统思想文化的同时,朝着积极向上的道路上前进。

四、结语

伴随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与教育体制的不断创新,德育对任何一名学生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教育专家通过不断研究发现,无论是职业中学生还是大学生,他们在未来工作与生活过程里遇到的挫折,主要都是由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语文教学内容不但赋含了智力教育,同时还赋含了德育教育。作为一名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师,我们要基于语文学科特征出发,充分利用语文学科具有的学科优势,挖掘语文教学内容里的所有德育内容,在日常教学活动里开展德育教育活动。通过在语文教学活动里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帮助职业中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里形成良好地思想道德品质,帮助他们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游团忠.中职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卢艳丽.浅谈中职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

[3]夏冬梅.浅谈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J].长三角(教育),2013,(02).

[4]满丽.浅谈中职基础课课堂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3,(25).

中职德育研究范文3

【关键词】中职德育;研究性;学习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的中职德育教学一直存在这样一种误区:作为德育课教师,以填鸭式的方式向学生灌输政治、经济、社会、职业道德以及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点;作为学生,则必须死记硬背这些知识点。这种僵硬的教学模式,不但禁锢了教师们的教学思路,更是极大地挫伤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造成了中职生的厌恶情绪,结果是学生德育课上睡倒一大半,极其严重阻碍了中职德育教学的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的推进,渴望新形式的、以发展学生能力为目的的中职德育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中职德育工作者的重视,在不断论证和实践下发展起来的研究性学习更是受到教师、学生的极大关注.。

一、研究性学习

所谓研究性学习,从广义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从狭义解释,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德育课计划中,“研究性学习”主要取的是后一种含义,并主要在活动课中实施。

二、研究性学习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为使研究性学习在中职德育课中真正落到实处,产生一定的效果,本人认为应该将德育课的研究性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具体实施。

1.情境引入

所谓德育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德育教学过程。

德育教学中的情境引入是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借助生活实践、表演艺术形式、通过语言描述、运用音像图画、运用典型事例等多种形式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体验。

通过情景引入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进入教材的欲望。情感激发的目在于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甚至兴高采烈,这是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

2.问题搭台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爱因爱因斯坦也说:“指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问题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如何在中职德育研究性学习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呢?就这要论及中职德育研究性学习中的问题搭台教学法了。

问题搭台是德育课研究性学习的关键一环。为了避免情境引入与教学内容并没有任何内在的实质性的联系即形式化的情境引入,作为教师首先必须科学地设计问题,使学生发挥智力因素,以带动他们的创造型思维;其次适时转到以学生发现问题为主的模式,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自主探究,自觉提出问题;再次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原则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种最最基本的能力,不仅在学生学习时期能发生迁移,而且在学生走向社会,进入生产岗位和科研岗位之后,能迁移到一切情景中去。新课改环境下德育教学中运用问题搭台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能在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培养了学生质疑的兴趣和能力,养成好思好问的良好习惯和自主学习,从而使现代中职生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和素养,更好地适应将来更高层次的教育以及科研,称为社会发展所亟需的全方位人才。

3.探究立骨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索、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 其主要模式是:教师拟出问题学生展开讨论选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发言,这种教学法是广大德育教师所乐于采用的一种新方法。在中职德育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探究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一个骨架的作用,所有的问题和方法都必须围绕着对问题的探究而进行展开。

在让学生探究的同时应注意问题创设,一是问题的创设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材料入手,同时联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尽可能地创设条件,使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从而对问题产生出探求的欲望,进而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4.训练固基

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之一。新编写和出版的教材虽含有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内容,但这些远远不能满足那些知识面较广、爱学习、爱思考、爱提高、喜欢钻研的学生。再者有些课堂上的研究性学习仅仅限于肤浅的,为了实现探究性学习,设计一些偏离课题的小品等内容,形式花里胡哨的,一节课下来学生和教师一笑而过,过后对所学知识知之甚少。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课后,教师相应的布置作业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练习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具有知识形成、评价、教育、发展等功能。我们有必要凸显新课程理念,精心设计有效的练习,充分发挥练习功能,练习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自己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练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链条”,能起到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设计有效练习是打造有效课堂的重要环节。多数课堂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通过练习来达到目的,提高练习的有效度也就是提高了课堂的质量。因此,鉴于以上原因,加强课后习题的训练来巩固所学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三、小结

中职德育课的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启发式的学习方式,对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推进高校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将研究性学习方式运用到德育课程中指导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将学科内容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由易到难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使学生牢固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结果表明:探究性学习在实践性较强课程中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亦菲,杨宝山. 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四个误区.中国教育学刊,2002 (6)

[2] 张华,石伟平,马庆发.课程流派研究,2000

[3] 卢晓杰,张鹏飞.试探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科教导刊,2011(4)

中职德育研究范文4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师;职业适应性

职业适应性是个体对工作任务、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等的适应过程和适应结果,是人和职业的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的过程;职业适应性包括学习和技能适应性、人际关系适应性、职业意识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及职业环境适应性等五个方面。职业适应性反映了劳动者个体与所从事职业之间通过不断磨合达到和谐的过程和结果,是劳动者适应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师是学校实施德育教学,培养学生德育养成的主要承担者,因此,研究德育教师的职业适应性对于丰富和发展德育教师的研究领域,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基于此,笔者进行了这一问题的研究。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以广州市市属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师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抽取了60名德育教师为本次的调查对象。

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笔者上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并从中国知网、优秀硕博论文库中检索十四年来有关德育教师及职业适应性的相关文章十余篇,还参考了学校德育改革和发展论等方面的书籍,从而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查阅网上有关职业适应性的问卷,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实际对其进行修改,然后,就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请教了本领域的专家。同时,用重测法(选20名德育教师)进行重测,得到了相关系数为R=0.85,表明调查问卷有很好的信度。问卷采取集中发放、统一回收的方式进行,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也是100%。

(3)访问法。访问了广州市属中职学校的部分德育教师。

(4)数理统计法。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借助计算机使用excel和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5)逻辑分析法。在分析文献、数据资料及论文撰写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分类与比较、归纳及演绎、分析与综合等逻辑方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 学习及技能适应性。

学习及技能适应性所包含的项目为学习主动性、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及技能掌握完成情况等,具体是指个体是否有意识或已经开始为职业生涯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进行学习和锻炼,当面临学习内容拓宽或改变时,能否具有快速适应职业生活所需的学习能力和方法,发展出新的学习能力,以胜任当前工作的需要。

通过调查得知,在回答“你是否有很强的知识寻求热情和学习动力”问题时,回答非常符合的占3.3%,比较符合的占13.3%,回答一般的占20%,不符合和很不符合的共占63.4%。这说明大多数德育教师没有很强的知识寻求热情和学习动力。通过进一步的分析还得知,女德育教师在这一方面比男德育教师稍弱些。而在学习和实践中,有80%的德育教师没有制定具体的计划,然后认真执行;而对于“短时间内掌握新的知识和技术,对我来说很容易”这一问题,有90%的教师表示符合,这说明德育教师头脑灵活,接收新鲜事物快,为掌握新的知识和技术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德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不断创新,相互交叉,需要德育教师掌握一定量的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没有学习动力是不行的,通过访谈得知,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德育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不高以及女德育教师比男德育教师要多承担家务及教育子女所致。

2. 人际关系适应性。

人际关系适应性是指个体在职业生活工作中,是否可以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是否具备能被职业环境所接纳的性格和处事方式,是否具备较好的人际关系处理技巧等。在本研究中,主要是指德育教师是否能和学生、同事及学校领导建立良好的关系,具体调查结果见表一。

由调查表可以看出,德育教师能和同事、学生很好地相处,有比较融洽的关系,但和学校领导的关系没有前两者融洽。这可能与德育教师为争取自己的利益和学校领导间存在小矛盾有一定的关系。通过笔者进一步分析得知,女德育教师的人际关系比男德育教师要好,具体结果见表二。

3. 职业心态适应性。

职业心态适应性是指个体在由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转变时,能否积极地调整心理和行为表现,以符合新的职业角色的要求。通过调查得知,工作10年以下和工作20以上的德育教师在选择“我有一定的抱负,并相信自己可以有所作为”和“做大部分事情都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激情”及“即使受到不公平待遇,我也基本上能保持心情平静”等问卷问题时选一般以上的分别占73.3%、77.7%和66.6%;而工作年限在11~20年的德育教师在回答上述问题时,选一般以上的分别占40%、53.3%和33.3%,明显比前两者低,这说明这一工作年限段的德育教师职业心态适应性没有工作10年以下和工作20以上的德育教师好。而在回答“即使面对压力和困难时,自己通常都能冷静思考,从容不迫”这一问题时,三者没有显著差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工作年限在10年以内的德育教师,他们从专业学校毕业以后,投身到德育教师这一行业,还有很大的新鲜感,有冲劲;工作年限在20年以上的德育教师大多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在属于自己的领域上可以独挡一面,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负责人或在职称方面有所突破;而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20年以下的德育教师一方面度过了从学校到职场转变的新鲜期,另一方面正在为职称的事着想,由于自身的条件没有达到职称的要求,而产生职业心态的不适应性。

4. 职业选择适应性。

职业选择适应性是指个体能否结合对自身素质和就业环境的认识,对自己的工作有较清晰的职业认知度和职业准备程度。通过调查得知,在所调查的对象中,有80%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个性特点适合作德育教师这一工作,这为德育教师的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91.6%的教师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85%的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要求、内容和责任都非常了解,但在“我会有意识地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关注自己的职业相关信息”一选项中,只有8名教师会这样做。随着科技的进步,德育方面的领域也在不断地发展,教师若不关注与自己职业相关的信息,就不利于个人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很多德育教师认为学校没有很好的信息氛围,没有创设良好的渠道,所以,笔者认为学校有必要加强这一方面的指导和建设。

5. 职业环境适应性。

职业环境适应性是指个体对职业环境的认同度,能否在情感上认可,接纳职业环境,具备在新环境中的自我快速调试适应能力。从调查中可知,德育教师在“我了解并能接受在职场的处事原则及规则”这项的得分比其他几项都低,通过和德育教师交谈得知,有的学校没有很好地落实有关上级的文件精神。如上级有关部门经常组织德育方面的活动或比赛,但是到了学校就打折扣,往往以学校活动经费不足为由,不批准参加活动或比赛,这样,学校就没有为德育教师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但在选项“我通常能够比较快地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德育教师的得分普遍比较高,这显示了广州市市属德育教师的适应能力是比较强的,说明他们不顾个人得失,以学生为中心,有着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影响德育教师的职业适应性因素

对制约德育教师职业适应性因素的研究,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措施,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而提高德育教师的适应性。

从调查表三中可以看出,影响德育教师职业适应性排在第一位的是工作本身带来的不适应。笔者和部分德育教师交谈得知,广州市市属中职学校德育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平均周课时为16节,还要组织课外德育活动,不少德育教师还要担任班主任工作。工作量如此之大,使大多数德育教师觉得十分疲惫。原因之二是所学的知识落后于实际应用需要,由于很多新兴事物进入课堂,德育教师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东西不能满足工作中的需要,使他们感觉自己胜任当前的工作感到吃力。排在第二位的是单位相关因素的不适应。在这方面,德育教师反映比较强烈的是对单位的制度或管理方式的不满意,从调查中得知,很多学校德育教师所在的部门为组,上级领导为部,德育教师在学校最高的职务为组长,上受部长领导,而部长是由非德育专业的教师担任,这一直接的后果让德育教师感受在单位的发展前景不乐观。排在第三、四位的是个人主观心理不适应和对客观物质条件的不适应。

四、建议

(1)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德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帮助德育教师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加强对女德育教师的“传” “帮” “带”,提高德育教师的学习及技能适应性。

(2)在处理内部矛盾时,学校领导要想德育教师所想,急德育教师所急,设身处地地为德育教师办实事,提高双方的融洽程度。

(3)加强对德育教师职业心态的辅导,特别是工作年限在11~20年之间的德育教师,在评定职称方面为德育教师开绿灯。

(4)学校要创设良好的氛围,建立多渠道,让更多的德育教师了解相关的职业信息。

(5)提高和改善德育教师的工作待遇,建议学校把德育组改为德育部,由德育专业的教师担任部长,提高德育教师的环境适应性。

(作者单位: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中职德育研究范文5

>>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与实践 推进专业化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政工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湖北中职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调查研究 中职学校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与思考 浅析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管理 关于中职学校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探析 社区教育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 大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 基于专业化与职业化导向的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新实践、新经验 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探讨 高校管理队伍的专业化研究 专业化: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 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发展的研究综述 基于专业化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研究 新常态下高校教学秘书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研究 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困惑与出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中职德育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中职德育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德育队伍在其中占据核心地位和关键性的意义。中职学校德育队伍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整个队伍的素质对于学校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具有直接的影响与作用。因此,创建专业化的中职德育队伍是极其必要的。本文主要依据中职学校德育队伍的特性,提出系统的建设专业化的中职德育队伍,提高德育队伍的综合素质,进而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与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队伍 专业化建设

1 引言

中职学校德育队伍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整个对于的素质对于学校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具有直接的影响与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在国家相关部门的管理下,中职学校在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教育教学规模管理、办学手段、教学质量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突破,在社会中呈现处积极的一面。但是,一些客观因素的存在给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当前社会发展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任务和新挑战。例如,当前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90后,他们的共同个性是,在知情意行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与多样性,这些个性品质的存在,给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在管理过程中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此,建设专业化的中职德育队伍,全面提高德育队伍的综合素质和综合性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与学生健康的成长。

2 中职学校德育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综合方面研究

2.1 校领导将德育工作引入到学科教学与学校管理中

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已经提出了关于落实教育部相关的文件精神,各个管理部门的领导要共同管理本部门的相关工作任务,共同创建良好的氛围。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德育队伍在其中占据核心地位和关键性的意义。对于中职学校德育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需要全社会相关部门积极地参与到其中,进一步为中职学校德育队伍建设创建提供优质化的服务。进行中职学校德育作用的过程中,需要突出相关行政人员与专业领域的学术性,全面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进一步促进学生在德育方面的综合性培养。其中,建设专业化中职学校德育队伍,需要中职学校的校长在德育方面给予高度的重视,需要将建设专业化的德育队伍全面引入到学校管理与教师综合性技能水平培养等整个过程中,良好地安排与规划德育工作与学校教育中其他部门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将德育与学科工作安排相结合,从领导方面着手,抓好德育队伍的专业化管理,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

2.2 行政主导和专家指导相结合的建设专业化的德育队伍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在教育领域中的发展步伐,全国各地市的大多数区县进行了职业培训基地的建设。但是,该基地的建设主要的核心作用是;促进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技能,在行动方面缺乏一定的定律,严重制约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管理。因此,建设专业化的中职德育队伍,全面提高德育队伍的综合素质和综合性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与学生健康的成。对于上述情况的分析,早建设专业化的德育队伍时,需要相关的行政人员与领导专家共同努力,不断提高专业化德育队伍的综合素质,主要应做到下述两大方面,即:

其一,全面注重学校行政的主导性作用。主要需要将德育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相关部门的领导有机结合;

其二,进行中职学校德育作用的过程中,需要突出相关行政人员与专业领域的学术性,全面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进一步促进学生在德育方面的综合性培养。由此可见,中职学校德育队伍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2.3 创建专业化的中职学校德育培养体系

创建专业化的中职学校德育培养体系,首先需要做好学校各个教育者的综合性能力培训工作,这项任务是提升学校教育者专业技能和综合性管理水平的前提基础与重要保障,是强化中职学校对于队伍专业化的重要策略。学校教育者专业技能和综合性管理水平的日益提高,意味着建设德育队伍专业化发展一斤即将实现。除此之外,中职学校辅导员的综合性素养与德育队伍的建立具有之间的影响与作用,辅导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文化、素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专业化的知识理论体系与综合性的素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学校的管理,以及学校德育队伍的建设。

3 中职学校德育队伍专业化建设中的实践安排

在进行中职学校对于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具体安排过程中,需要相关的教育部门依据相关的规定与管理体系,进一步促进中职学校德育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其中,需要对德育工作者进行专业化的培养,尤其是在德育意识中,不断地更新与实际发展相协调的理念,在具体工作安排过程中需要进行德育管理。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综合性的技能与素养,进而有效地促进中职学校德育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对于中职学校德育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需要全社会相关部门积极地参与到其中,进一步为中职学校德育队伍建设创建提供优质化的服务。在进行中职学校德育作用的过程中,需要突出相关行政人员与专业领域的学术性全面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进一步促进学生在德育方面的综合性培养。除此之外,在具体的工作安排中,要全面培养德育队伍的综合性能力,如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反思与总结能力、实践能力等等,要学会从以往的德育案例与相关的信息资源中不断地进行分析研究。其中,建设专业化中职学校德育队伍,需要中职学校的校长在德育方面给予高度的重视,需要将建设专业化的德育队伍全面引入到学校管理与教师综合性技能水平培养等整个过程中,良好地安排与规划德育工作与学校教育中其他部门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将德育与学科工作安排相结合,从领导方面着手,抓好德育队伍的专业化管理,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

4 结束语

中职学校德育队伍在学校管理和学生道德意识行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整个学校的发展与学生成长。当前,在我国教育行政部门的严格管理下,中职学校在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尤其是在教育规模、办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而明显的突破,而一些客观因素依然对德育工作的进行带来负面影响。例如政治经济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给当前的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需要进行全面的规划与安排,加强专业化的德育队伍建设。因此,整个队伍的德育素养对于学校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具有直接的影响与作用,也就是说,学校管理过程中,进行专业化的德育队伍建设是极其必要的。

参考文献:

中职德育研究范文6

一、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1.高度重视,健全了德育工作机构。中职学校均围绕目标、要求、任务,加大了组织机构建设,构建了以党支部牵头,学生处主抓,校团委协抓,学生会自我管理及班主任、辅导员、宿管教师协助的多层联动德育工作体系,落实了德育工作经费保障,为推进德育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

2.目标明确,完善了德育工作机制。实施调查问卷,根据学生实际,德育工作内容、原则,制订工作方案,对具体任务明确到人,责任落实到人,制定《学生管理手册》、《学生德育量化管理细则》,实行周评比、月汇总、学期总结制度。

3.形式多样,丰富了德育工作措施。实行周德育课活动,开展第二课堂教学,落实以爱党、爱国、感恩、励志、法制、民族团结、德育等方面的校园文化建设,举办形式多样的校园文体活动。

二、中职学生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德育工作的主体研究不深。开展德育工作的主体是学生。现在的中职学生,并不是没有道德认知,而是“知情脱离”或“知行脱节”。学校没有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方面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仅仅是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同“目前学校最重视的教育是道德教育”,体现“育人为本、立德为先”的职教理念。但引导他们落脚在日常自我约束、提升道德情操、扭转青春叛逆显得效果不强、不明显,体现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够”的问题。

2.对发挥家长作用落实不够。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在学生健康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的生活高节奏、高生活压力,使家长认为孩子交给学校后他们可以静下来创业。对孩子的了解不够、交心沟通不够,仅关心在学校有没有调皮、学习怎么样,而忽视了孩子的思想心理、意志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学校在处理学生问题、与家长沟通时,也较多地反映学生的不足之处,较多地指责家长不关心孩子,缺少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将学生置于学校、家庭两方面的指责之中,滋长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3.教师抓德育工作的责任意识不强。教师是落实德育任务的主体,在落实德育工作中,大部分教职工认为有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处、校领导等抓德育工作的专门人员,有的遇事上交,有的听之任之,有的事不关己,有的不善于做学生工作,造成了德育工作的漏洞、盲区,没能实现抓德育工作全参与、全覆盖的目标。

4.企业参与抓德育的积极性不高。职业学校的学生直接面向企业就业,学生的培养、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新的办学模式呼唤新的育人方式,这就要求企业承担起育人责任。但是,在推行工学结合,实施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大多数企业仅仅是以企业管理制度要求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挑选员工,以保障企业一线人员的效益素质。对学生的问题只是一味地给实习老师压力、给学校压力,甚至退还,忽视了现代企业的文化理念对学生教育的引领作用,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阴影。

5.校外道德环境不容乐观。在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多元价值文化的负面影响、道德法制化进程缓慢的影响、公共媒体价值导向的影响等造成了道德与经济发展不同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滋长,媒体对道德缺失现象曝光多、处理问责曝光少,对逻辑思维并不成熟、善恶评判缺少导向的中职生的德育带来较大的冲击。

三、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措施

1.立足于工作主体的特点,拓展德育的内容。中职生大多介于15~18岁,正值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要群体,他们大多数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叛逆、特立独行、个性张扬、好高骛远,这都需要加以正确的教育引导。这就需要在保证现行德育内容的同时,进行是非观、幸福观、荣誉观、就业观、社会观等方面的教育,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

2.进一步充实德育的方式。目前,德育多采用观看影视资料、主题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公益劳动、演讲、体育竞赛等形式,均属于灌输性德育,难以体现学生的自我调整、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在教育效果的实现与目标要求上仍存在一定差距。建立学生参与的道德评判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如,教师可以针对校内的道德失范现象、社会上的道德缺失问题,以主题班会、辩论会、道德评议台的形式,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分析是非对错,实现学生对道德认知的自我评判、自我养成。

3.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改革,建立良好的校风,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中职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实行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先学理论、再实训实习的模式,积极推进“校中厂”和“厂中校”建设,实现“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明确“厂”、“校”育人职责,尝试进行先实训、再学理论,贴近专业教学,结合学生的专业爱好、专业教学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到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渗透德育目标,构建体现学校特色、专业特色、企业文化、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现代企业、校园文化等多方面相结合的模式实施德育,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4.明确责任主体,完善多层面、全方位的德育体系。在学校层面,要在完善工作机构的基础上,发挥班主任、辅导员、德育课教师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定期研究分析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加强德育工作的具体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全员抓德育工作机制,德育渗透到任一学科的任一课堂、任一活动的任一环节和学校生活的任一场所;在家庭层面,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联系方式,除了放假通知单、电话联系等方式外,还要借助现代网络的优势,建立QQ群、微信群聊等,把学生在校期间的优秀表现与家长共享,点对点与家长及时沟通、分析学生的一些不良转变和表现,并且定期转发一些家庭教育典型案例,提高家长参与学生德育的能力和水平;在学生层面,进一步加大对学生会工作的支持,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体现学生既是德育工作实施者,又是体验者。在服务他人和自我服务、管理他人和自我管理中反思感悟、体验德育内涵,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生活习惯、优秀品德的形成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5.分类管理、因人施教。秉承“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能成才”的职教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培养爱好、兴趣、特长。学校每学年除开展评定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还应评选文艺、体育、宣传、卫生、社会实践、道德标兵、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及技术能手等个人特长类奖项,实现“百家争鸣”“百舸争流”的育人氛围,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6.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育人意识。教育之本,在于教师。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与核心要素,没有好的老师,就没有好的教育。(1)落实全员抓德育工作责任,明确纳入教师工作职责,列入年度考核范围,实行奖优罚劣;(2)开展每周的政治学习活动,加强师德教育,真正成为德育管理者,实现德育“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3)加强德育骨干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培训,开展好每周一的主题班队会,科任教师上好思品课。

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任务艰巨,我们应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德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立全新的德育观念,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为培养“技能技术强、职业素养强”的“双强”学生积极努力、勇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