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语言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语言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语言的特点

教学语言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 特点 研究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80-01

通常来说,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是他们语言能力发展的启蒙阶段,这一学期的语言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语言教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语言交际等方面的教学。可以说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小学生们基本的认知能力初步形成的阶段。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是迅速的,我们老师应该牢牢把握学生成长的这个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在学生语言学习方面给予足够的指导,更好地促进学生在语言学习方面的巨大进步。

1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语言表达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会严重的影响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热情。如果在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的教学语言生动活泼、形象具体、幽默诙谐、自然得体、悦耳动听,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会更好地帮助学让接受信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住老师所讲的内容,还可以更好地帮助学让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不断地促进学生的能力的发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有效地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总之,语言教学在我国教育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主要特点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抑扬顿挫,错落有致的特点。老师教学最主要的是要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所以,语文老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要很好地把握教学语言的特点来激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老师上课的语言要想做到抑扬顿挫,最为主要的是要通过句式的整散长短,语言的高低起伏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来达到目的。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一定要不断加强对教学语言的调控,老师要注重对教学语言地巧妙编排和组装合理。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主要可以从:(1)老师在讲授到重难点的时候要加强语调,一字一顿,声音响亮;(2)过度语言有一些讲背景等知识的话语,我们可以稍微的加快语速,音调也可以变得低缓一些;(3)在表现一些较为强烈的心情和反应的时候,例如:兴奋、壮烈、激昂等可以用快结构的语言,慷慨激昂。当表达宁静、优美、悲哀等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些慢节奏的语言,温情脉脉等方面来体现。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安静的场景,这样可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当这节课的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所讲的故事或者是文章,可以尽量用设问的形式,这样可以为本节课留下较深的疑问,从而更好地加深学生对课堂的印象,加深学生对课堂的理解。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舒缓连贯,疏密相见的特点。懂得教育艺术和教学语言技巧是对老师最为基本的要求,也是一个合格的优秀的老师必须要具备的素质。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教学语言,句子连贯和拘役清晰、逻辑合理,然而,在说话的时候也不能够紧锣密鼓,没有停顿。老师所说的语言必须要流畅,并且不能够没有任何的起伏,语调平淡无奇,这样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注意语调的高低起伏变化,而不能够一直使用一种语调。还有,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调配信息,合理地安排讲课的重难点,对于不同程度的知识应该要注意语调的差异。老师上课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在紧张中拥有松弛,在激动之中也要有舒缓,只有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才可以张弛相继,起伏有致的、富有美感的节奏变化更有利于愉悦的学习,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老师在上课过程中都需要有一些导语,可以让学生稍作休息,然后再让学生逐渐进入状态。老师在进行讲述的时候要不急不缓,还要先让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再合理地组织语言,才可以不断地加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最后,小学教学语言还具有言为心声,饱含真情的特点。老师讲课应该带有丰富的感情,理解、感悟、合理地运用语言,更好地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潜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源泉,不停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兴奋点,从而产生有效的、积极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将自身需要讲授的知识熟记于心,只有在老师在清楚和熟练地掌握自身所讲的内容的前提下,才可以更好地运用具有情感的、完整地、绘声绘色的讲授这些较为重要的知识点。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的工具,老师应该让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深情饱满、声情并茂、和谐动听,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可以让学生听得更有趣味,更有激情,更加津津有味,让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提高课堂效率。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更好地运用教学语言,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赵财经.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0(04).

教学语言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语言特点

教师在教学语言上的灵活运用,对语文教学效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把握住小学语文的特性,对教学语言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对于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立足学生实际情况,包括知识储备、接受能力、学习习惯等的基础上,根据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以及课堂教学范围,主动去调整语言组织方式,设计语调等等,从而强化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的重要作用与价值,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促使小学语文迈入素质化、科学化、全面化的良性轨道。

一、生动性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既要注意语言选择的精确性与准确性,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力量,影响与决定学生的语言习惯与语言表达方式,同时更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生理特点,有目的性地组织与选用语言,突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动性,从而营造一种轻松欢乐、愉悦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比如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一些歇后语、谜语、俗语等等穿插其中,凸显教学语言的多样性,还可以在进行课文阅读时,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背景音乐,教师根据音乐的起伏与变化调整语言、语调等等,带领学生进入语文作品的意境之中,更为真切地体会到文学作品的魅力,这对于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与作品分析能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情感性

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形式,小学语文无论是在内容上,教学目标上,还是教学方式上都带有一种情感与情绪,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中的情感与情绪可能会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情感,为此,为了突出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作用力,教师要有效利用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情感性,使小学语文教学语言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有所调整,有所改革,并呈现出或是激昂、激进,或是低沉、无奈,或是欢快、向上的情感取向,既给予学生更为新鲜、独特的情感体验,同时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学生的心灵感悟。比如在进行《最后一课》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体会作者对于祖国的依恋,对于侵略者无声的抗议,对于人民的同情,对于现状无力改变的无奈等等复杂的情绪与情感,教师首先必须酝酿情绪,并通过减慢与加快语速、加重语句的读音,调整声音的音量等等方式,全面、真实、立体地传达自己的情感与情绪,用心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使学生能够真正获得一种心灵上的震动。

三、科学性

科学性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规范化、准确化的重要标准。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言表达技巧,了解世界与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身观与价值观,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树立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平台,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要特别注意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尤其是在语音、语调、语调等等方面,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挨紧 (āi ),挨饿受冻(ái),白皑皑(ái)),投奔(bèn),蓓蕾(bèi lěi),当(本)年(dàng),逮老鼠(dǎi )等等极易读错声调,教师首先要规范自己的教学用语,遇到拿不定读音的字词,要在查阅地点之后再进行相关教学,从而既有效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差错,同时也有效纠正了学生的印度问题,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这对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以及长远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

四、针对性

与其它高年级语文教学不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必须具有针对性,也就是说语言的选择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具体来说,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知识储备情况选择教学语言,切不可一味使用艰涩难懂、复杂深奥的词语,一方面加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另一方面也会大大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

另外,教师要选择小学生能够听懂、理解的词汇并不是说绝对不能使用相对较有难度的词语,在完成某些词语、成语的教学后,教师要有意识地有这些词语造句,为学生创设语境,使学生更为直观地“看到”这些生词、成语的使用方式与真实意义,让学生在不断理解与消化这些词语时增强语言理解能力与语言感悟能力,使学生在同样有限的课时里获取更多的知识。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语言的运用十分重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与地域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适当的教学语言,以典范性、科学性、可接纳性和生动性指导教学语言的选取,以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槌龇⒌悖确定、筛选、调整教学语言,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学习主动性,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并以此为契机加速推进小学语文素质化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李艳.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的分析[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1:205.

[2]孔宪梅.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A]. 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6年1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6:1.

[3]孙晓忠.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的探讨[A]. 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教学语言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语文教学 小学生 语言规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5-0106-01

一 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众所周知,进行小学语文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语言的规范性,这也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基础。当前,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基础有严格规定,对语言学和教学有明确规定,教师要严格根据规定开展教学。对于教育事业而言,教师是个崇高的职业,这个职业是神圣的。而在小学生心目中,教师就是智慧的化身,他们无所不能、无所不晓。小学生很崇拜、敬佩教师。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会深深地影响学生,随着时间推移,会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以及行为规范,考虑到教师是小学生接受知识、教育的组织者,因此教师的语言会直接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保证语言的规范性,这样才能展现出教师的榜样力量和示范效果,从而达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不论是从智力发展上看,还是从心理上看,小学生都会表现得不成熟。教师进行教学时,要注意规范性。这个时期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有时模仿能力甚至超出思维能力。小学阶段,学生进行语言学习以及知识学习就是一个模仿阶段。因此,教师要明确自身的重要性。不论从哪个方面和角度出发,小学教师教学时,都不能影响课堂质量。从教学经验来看,教师的课堂质量能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影响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进行教学时,应从语音、词汇等方面来分析,慎重地进行选择,努力给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 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性

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时,除了使用规范性语言之外,还应该保障语言的可接受性。小学生的思维还属于开发阶段,教师在选择教学用语时,应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理解的语言。学生感受到这些语言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从身边例子感受到。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接受语文知识。从实际上看,教师在选择语言时,应选择学生容易理解的语言,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风格。另外,鉴于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并不突出、形象思考较为发达的情况,所以语文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训练,等到学生进入高年级之后采取严谨的语言进行教学。

三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小学语文教学规范性要求比较高,语言使用比较有科学性,这种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两点:(1)要充分考虑语言使用的明确和规范。语言规范主要是语调规范以及读音规范,词汇搭配准确,能够符合逻辑思维。在小学阶段,语言学习显得至关重要,教师要使用标准的发音和规范化的语言,这样学生在模仿时,才能保障语言学习的准确率。教师还要充分认识到语言教学的情感因素,可以在教学中融入情感成分,使用准确的表达,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能把握词语的含义,在日后学习中能灵活运用。(2)应充分考虑教学的主体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体是小学生。因此,教师使用的语言也应符合学生需求,且是学生能接受的语言。教师开展语言教学时,尽量使用生活化的语言,最好是接近学生生活的语言。可以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不仅可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还会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更丰富的词汇,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喜欢上语言学习,实现教学目的。

四 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语文教学不应是无趣的,语文是一门美妙的学科,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趣味性更加浓厚。其中语言的描绘更加精准,文采奕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趣味性展现出来,让学生了解语文学习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见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词汇,教师在进行讲解时,要灵活使用比喻手段,恰到好处的比喻促使学生更易理解词汇。学习课堂被激活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得以提高,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进行教学时,应保证语言的趣味性。但是把握好趣味性有一个难度,教师在提升课堂活跃度时,还需要保持严肃性。做到活跃课堂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好奇心被激发了,会更加主动地学习。他们乐意参与课堂学习,投入语文学习活动。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其思维得到了训炼,提高了学习质量。

五 结束语

小学教师身负重任,小学正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时机,教师进行教学时,要使用正确的发音,要吐字清晰。进行词汇知识讲解时,善于使用比喻,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的教学会影响学生发展,因此,教师应做好知识储备,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教学语言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数学;教学语言;特点

教师主要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教师的语言艺术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是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而且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课堂语言要具有知识性、科学性。

初中的学生大部分学习自觉性较差,要想普遍的培养他们课外坚持自学的习惯是不容易的,课堂自然成为他们用来学习掌握知识的主要场所。而渗透着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师的课堂语言,则是他们定向思维的主要导向。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具有高度的知识性,即在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吸收到不同程度的新养分。同时随着现代学生知识面的加宽,以及学科内容的相互渗透,课堂上的内容往往会引起他们对课外知识的联想,并在课堂上向教师质疑。

课堂教学是知识内容和其语言形式的统一表现,知识的科学性决定了语言的科学性,所以科学性是各科教学课堂语言所具有的根本属性,而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又有自己独特的内涵。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的教学”,因此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在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下功夫。长期以来,由于受数学的所谓“逻辑严谨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偏重逻辑演绎,误以为“精确、严谨、符合逻辑要求”的语言就是唯一科学性的数学教学语言。实际上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应针对学生的特点,既要讲究严谨的逻辑演绎,又要适时的穿插能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想象、猜想、类比、归纳及洞察领悟等活动的非逻辑的语言,从而使学生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数学,积极主动的去发现数学和创造数学。

二、语言要精练,提高效率。

所谓语言精炼,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客。有的教师唯恐学生理解不了,讲课语言繁琐累赘,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语言精练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学语言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化难点。如在讲解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时,教师只需讲清扇形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联系,任何一个扇形都对应着一个等腰三角形,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是圆心,顶角是扇形的圆心角,底边是扇形的圆心角所对的弦,两腰是扇形的半径,至于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自己去导出。语言要精练必须服从于教学规律,采用最优教学方法,放心大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猜想、总结,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语言要亲切,富有情感。

课堂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桥梁,亲切、感人的课堂教学语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要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一些差生,更应该如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应该注意的是,数学教师不要对学生的错误过多地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那就会使学生失掉学习数学的信心。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就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却还是喜欢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样的目光和学生一行一行地查看。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等,这样做到了多鼓励,少批评;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数学自然就学好了。

四、语言要生动,但要通俗。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又可以凭借十分生动具体的材料作原型、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尚处于“开放期”,他们纯真、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追求语言的生动、通俗,但不要出现粗俗的语言,而应该是文明、规范、高雅,蕴含着丰富知识乳汁的语言。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数学教学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效果更是不同凡响。

五、语言要幽默,具有趣味性。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例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讲解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有一次,欧拉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地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象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然后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致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当然,不是所有引人发笑的都是幽默,教学语言幽默应具有深刻智慧,能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然而,幽默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如果脱离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调笑逗乐,插科打诨,那只是舍本逐末。

六、语言要富有激励性。

教学语言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电工教学 教学语言 特点

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中的传输工具主要靠语言,教师教学语言运用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要上好每一堂课除了把握好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以外,充分发挥语言、肢体艺术,施展教师独有的个人教学魅力,将成为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因此,笔者认为教师把握教学语言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下面就在电工教学中的几个教学实例,谈谈教学语言的特点。

一、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就是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无论是概念、定义的阐述,还是公式、定律的推导,所有的词句、语言都要既正确又准确,既严格又严密,既专业又严谨。切不可模棱两可,含糊其辞,更不可似是而非,以伪乱真。例如在讲解“电阻定律”这一内容时,如仅仅表述为“导体的电阻与其材料有关,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截面积成反比”,看起来是正确,其实不够严密,必须要表明“在温度不变非极端条件”这一前提,因为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很大关系。温度极低时,会出现“超导现象”,同样在讲述“戴维南定理”时,必须要向学生讲清楚“有源二端网络必须是线性的,而待求支路是否线性则不必要求”这一重要条件,因为离开这一条件,“戴维南定理”是不适用的。再例如,我们在给“功率因数”下定义时,有时会表述为“功率因素就是在交流电路中总电压与总电流之间相位差的余弦”,这一定义是非常正确的,但它不能准确反应功率因数的内在涵义。如果定义为“功率因数是交流电路中有功功率占视在功率的比例”,学生就能较好地理解“功率因数”的意义,从而为讲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这一节打下基础。总而言之教学语言一定要注意科学性,避免随意性、任意性,更不可信口开河。

二、逻辑性

所谓逻辑性就是在讲解时要注意充分讲理和逐条分析,环环相连,不但要给出结论,更要注意讲出结论的过程,使教学活动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深入,这样讲述不仅可以吸引学生,而且可以分散难点,使学生更好地把握重点。例如,在讲授“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这一节时,我们可以先向同学们介绍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在实际生产中的典型应用,而后简单介绍其能量转换过程,然后通过对电动机实物解剖介绍基本结构和各部分作用,最后通过“手摇碲形磁铁旋转使鼠笼跟着一起旋转”这一演示实验,重点讲授电动机实现正转、反转的工作原理,最后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总结。这样以典型工作案例为引入,动手又动嘴,师生交替互动,一环扣一环,一步接一步,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讲解,既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又突出这一节的重点。总之教学语言一定要注意逻辑性,要充分重视科学结论的形成过程,而不可主观臆断,从而体现教学的严谨。

三、简洁性

所谓简洁性就是在讲课的时候,使用的语言要简明扼要,精炼而不要含含糊糊,避免言不及义无味地反复,切忌口头禅,强调专业术语,如需反复强调的语句,如定义、定理、结论、教师的教学用语一般应予定型,也就是教师第一次讲的和第二次、第三次讲的应该一样,这样学生才便于做笔记,便于记忆。例如在讲“中线作用”这一问题时,可以谈“中线作用就是在三相不对称负载作星形连接时,每相负载将承受对称的相电压”,也可以说成“中线作用是在三相不对称负载作星形连接时,中点电压不位移”。教师在讲述时应选其一个定型,在多次讲述中将使用这一定型语句规范表述。总而言之,教学语言既不像书面语言那样文绉绉,也不同与日常生活语言那样随随便便。教学语言既要通俗易懂,又要言简意赅。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而不可以唆唠叨,繁琐冗长,前后不一。

四、生动性

所谓生动性,就是所使用的语言要鲜明、形象、活泼,饶有趣味,要善于运用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词句,将枯燥的内容讲解得妙趣横生。但要注意不能牵强附会,尤其要注意的是通俗而不可庸俗,生动活泼而不可低级趣味。教学语言应既幽默而又严肃。譬如,为了说明“电容器的容量由电容器本身的固有属性所决定,而与是否带电无关”这一问题,可以以“水桶”为喻,“水桶的容量取决于水桶本身的容积这一属性,而与水桶是否盛水无关”。这样比喻形象生动,学生豁然开朗。再如在讲述半导体导电过程中的“电子流”和“空穴流”时,可以用礼堂的座位比喻,如果前面一排走了一个而出现一个空座,后面的人依次递补空座,一个观察者从楼上往下看,就仿佛空座在往后移动。当然这种空座在往后移动同没有座位的人到处流动不一样,没有座位的依次后移相当于“自由电子”,而空座相当于“空穴”,空座的依次后移相当于“空穴”的运动。通过以上比喻可以将枯燥难懂的半导体载流子的导电运动过程变得浅显易懂,使学生恍然大悟。当然任何比喻都只是近似而不能相同,因此在教学中使用比喻时要贴切、恰当,同时还要加以必要的说明。

五、亲切而富有感情

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桥梁,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语言要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一些后进学生,更应该如此,以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应该注意的是,教师不要对学生的错误过多地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那会使学生失掉学习的信心。著名教育家波利亚就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却还是喜欢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祥的目光和学生一行一行地查看、验证推导。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更好”等,这样做到了多鼓励,少批评,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自然就学得好了。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笔者以为,教师的教学语言恰是这样一种能协助我们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用具。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除了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以外,更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能正确把握教学语言的特点。这样才能难的问题讲容易了,复杂的问题讲简单了,深奥的问题讲明白了,含糊的问题讲透彻了,才能使学生听得微笑颔首,心领神会,这样才能与教师的思路合拍、谐振,把真正该学到的知识听入耳、学到手、记在心。

参考文献:

[1]张建敏.浅谈教师教学艺术的就用[J].教育与职业,2009(32):189-190.

[2]张乐天.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7.

教学语言的特点范文6

那么,我们如何针对地理教学语言的特点在教学中优化教学语言呢?

一、科学性

地理教学语言必须真实、正确、准确、精练,既要符合科学规范,也要反映地理学科本身的科学性。

1.字音要准确,用词要科学。对于比较生僻的或读音没把握的字要在备课时查阅字典,以避免误读。另外,在引导学生学习各种地理概念时,要注意科学性,切忌失真或张冠李戴。有些教师粗心大意,不注意学科语言的规范,对学生出现的语言科学性问题未能及时予以纠正。如最常见的是当学生结合地图叙述时,经常把地图上的方位说错,把地图上的“北、南、西、东”说成“上、下、左、右”。对此,一定要及时予以纠正,做到准确、科学。

2.语言要清楚、明白。教师的口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清楚,语言要尽量做到符合语法要求,问题要讲明白,让学生听清听懂,这也是学生爱学、学好、学会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严密、逻辑性强、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生动形象、分析透彻、论证准确,才能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楚的概念。切忌语言无序,颠三倒四,随心所欲,主次不分。教师语言上的混乱会使学生无法获得清楚、明白的知识。

二、启发性

地理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能引思、善诱导、耐回味”的特点,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心理始终处于兴奋和活跃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紧密联系地理学科的特点,深入研究各种地理要素之间及人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因果、辨证关系,同时还要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特点。

1.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师生面对面地进行语言思想交流时,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循循善诱,从感性出发,从现象出发,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际出发,把学生带入情境,使他们的思维随着教师的引导而拓展、推进。如学习“天气和气候”时,首先从当时或当地出现的特殊天气现象引入(如北方的沙尘暴,宜昌地区的霉雨、冰雹、寒潮、霜冻等),由于这些都是学生能体验或亲生身经历的现象,因而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善于引导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讲到底,应及时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应有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使用比较、联想、想象、比喻等方法,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活跃的状态。

(1)从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的互相联系、相互影响以及主从、因果等方面考虑,引导学生的思考。如引导学生分析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可启发学生从位置、风向、洋流、地形等多方面考虑。

(2)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用对比、想象、联想的方法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把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与一般的楼房对比,把冷锋与暖锋、气旋与反气旋作对比,把秦岭――淮河南北地区的气候、水文、农业、生活习惯等进行对比。

(3)合理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

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注意力,使之精神振奋,克服消极和抑制状态。对此,教师运用语言时要在音量、语速、语调、节奏等方面多下功夫,音量大小强弱要恰如其分,语速快慢应根据教学内容而异,一般叙述性和描述性语言速稍快些(以350字/分钟左右为宜),与学生对话交流及讲解重、难点的语速则宜稍慢些(以250字/分种左右为宜),语言要有高低起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轻快时如行云流水,重要处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平板枯涩、一调到底的教学语言很难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更谈不上有启发性。

三、生动性

一个优秀的地理教师必须是具备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幽默风趣、令人动情的教学语言, 才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深入活泼。

1.形象的语言描述。在地理课中,除了运用地理图象、电教手段等多种媒体外,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对大量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进行描绘、叙述和说明是最常用、最方便的方法,也是对其他媒体的最好补充,更是开发学生大脑潜能、促进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的重要手段。描述的语言应该是真实的、优美的、形象的、有感染力的,这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恰当地运用民间谚语、成语及诗词等文艺作品。这些作品往往是字句洗练,情趣盎然,对仗工整,合辙押韵,琅琅上口,运用这些文艺作品中的语句来描述地理景物时,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受,使人印象深刻,经久难忘。在朗读这些有关的作品时,学生多能聚精会神、认真倾听,使课堂气氛为之生色添彩。

如学习我国名山时,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诗句;学习到我国新疆气温差较大的特点时,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