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的基本要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辩论的基本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辩论的基本要求

辩论的基本要求范文1

关键词:分层;互助教学;高职数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9-0270-02

一、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自1999年高等学校扩大招生以来,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大,2012年招生达915万人,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高职招生人数几乎占据了招生人数的半数(2011年招生高校675万其中高职招生326万人)。高职生来源复杂,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应届高考学生;(2)中职对口升高职学生;(3)高职2+3或3+2模式学生;这其中,应届高考学生是占据了绝大部分,但是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差生较多。由于生源的原因,在数学课堂上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较多新生数学基础知识较差,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第二认为数学学习枯燥无味、厌学思想严重;第三存在较强的自卑心理,学习上不主动,不愿意表露自己的想法,限制在比较小的生活圈子里,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因此,如何提高差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与能力,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关键。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手脑并用的应用型高级人才,由于《高等数学》教材面对的主要是精英教育模式下的学生,高职学生学习传统的教材内容也存在较大困难,难以与实际需要形成对接,与高职培养目标尚有差距。故传统的数学教材及教学方式已经不太适合现在的高职教育,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也强烈要求数学课堂教学与之相适应。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高职学生之现状,数学课堂采取分层教学与互助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可有效提高高职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及能力。

二、分层教学法融入高职数学课堂

所谓分层次教学法,即是指根据高职培养计划与学生实际数学基础情况,对课程内容模块化处理,适当取舍,难易分层,对学生分成不同群体进行不同要求的针对性教学。这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而又不至于互相影响,较好体现高职教育“必需、够用”的原则。分层教学具体可从分班教学与同班教学进行实施。

1.分班分层教学:根据整体生源情况把相关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班级,按照不同进度不同内容要求实施,一般按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分成了A、B、C、D等班级、按不同内容进行教学。这样的分层的确为教学过程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既好教也好学,教师与学生都能感到相对轻松,这也是分层教学的经典模式。不过,这看上去很美的方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果不同层次的学生数量差距太大,则这样的分层也难以进行。比如优生与中等层次的学生数量不多,而差生较多时,分班则不太可行。并且现实情况往往都是以不同专业学生合班共同上课的方式进行。

2.同班分层教学:在同一个班级中也可实施分层教学,即是按内容要求分层次,分不同时间段对不同对象进行教学,对优生采用较高要求,要求掌握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注意相关知识点的密切联系以及内在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差生采用基本要求,会简单应用。使得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例如,在不定积分内容的教学中,可以设定基本要求为,了解不定积分,会求基本的不定积分(凑微分);较高要求为:了解不定积分及其几何意义,熟练掌握第一、第二换元方法以及分部积分法求不定积分的方法。课堂教学开始的前部分着重按照基本要求来讲解和练习,完成基本要求后,对优生作特别要求,按照较高要求去加强练习,结束部分由教师再次重复强调基本要求与较高要求以及对应的作业要求。这样的处理方式,对差生来说,已经完成了教师所给出的要求,能胜任数学的学习,有成功的体验,开心是不言而喻的;对优生来说,既能掌握基本要求,也能对各个知识点有了更多的、更深入的了解,满足了其内在的优越感和成就感,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样有极大的提高,主动学习将成为一种习惯。

三、互助式教学法走进数学课堂

所谓互助式教学法,即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设定教学目标,对特定对象采取单对单、单对多、多对单或多对多对应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的帮教过程,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互助式教学方法,更多的是要依靠同学之间的帮教,依靠的是学习较好同学的带头作用,依靠的是同学之间的信任来完成整个学习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地弱化自己的影响,而要有意识地突出帮教团队的作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可适当采取如下五种互助方式实施帮扶教学。

1.单对单的互助式教学:通过对班上学生的深入了解,如果差生不算太多,可有目的地选择优生与差生组合结成帮扶学习对子,设定一个学习目标,由优生同学带着共同去完成学习的过程。为了让这样的学习组合有压力、有动力,可以采取对学习组合的平均成绩作跟踪观察,如果阶段平均成绩有提高,则注意表扬和鼓励,平均成绩有下降,则注意与同学习组合认真交流,引导同学之间去找出原因,以便于今后改进。这样就能使优生同学有压力,有责任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除了让优生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吃透各知识点及其联系,同时也需要经常考虑和合理组织自己的语言去帮助同学,有效地锻炼了优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差生来说,易于接受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易于理解同学的解释,同样也有一种责任感,鞭策自己努力学习,不至于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影响到帮助自己的同学成绩,对于同学之间订立的要求,也会主动去完成,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整体的、互动的学习氛围,有效带动班上同学的整体提高。

2.单对多的互动式教学:如果班上优生人数较少,则可采取单对多的方式互动教学方式。即是把班上同学分成各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编入一名优生,由优生带头与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制订近期学习计划,对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以及相关习题,教师首先对优生进行适当点拨和提醒,再由优生组织小组成员之间共同研究,采取互相监督、提问、回答、书写的方式去理解,对未能完成(或回答不妥)的要有奖惩,促使组合内成员之间积极参与,形成一种团体的活动,也使得差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接受训练,获取帮助,不断提高。

3.多对单的互助教学:如果班上优生较多时,并且差生基础知识缺项较为明显时,可采取让多名优生与差生结成一个学习小组,根据差生的基础情况,制订好相应的学习计划,做好分工,作好交流,争取在一段的时间内尽量帮助差生补足相关的基础知识;同时根据教师近期给出的学习要求采取组内成员之间,互相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这样的学习方式较快地提高差生学习成绩,同时也让差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多人的优点,帮扶效果较为明显。同样,互相讨论交流的方式也让优生之间获取了较多的解题办法和各种观察问题的角度,结果是多赢的。

4.多对多的互助教学:班上人数较多时,如果优生与差生人数也较多时,可采取多对多的互助学习方式。一般60人的班级,采取学生自主组队与教师适当调配相结合的方式,分为10个小组,每组尽量按231的方式组合,即两名优生3名中等生一名差生;明确组长、副组长人选,明确责任,制定短期与中期学习任务及目标,如近期需要完成的的作业、预习、测验、回答问题等。组内成员之间采取经常性的互相抽查,抽查结果与奖惩条件对接(同学之间互相能认可的小的奖惩方式),适当调节学习气氛。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小组内的成员加强交流,让中等生与差生都能积极参与,并能融入集体团队中,感受到团队的力量,能激发出自己内在的学习动能,从对数学学习毫无兴趣,发展到主动去学习,敞开心扉与同学积极交流讨论。同时,教师也适时就各学习小组学习结果进行评述,对排名靠前的加以肯定和表扬,对排名靠后的也予以鼓励,有意识引导各小组之间形成横向对比,从而促使学习小组内部成员之间更加团结,并积极思考对策,突出了集体的力量。这不仅能使差生学习成绩得以提高,对差生的心理状况也是很好的改变,对社交能力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5.主题辩论会互助交流:根据班上各组数学学习完成的情况,教师适时以班上各组为对象安排主题辩论会,辩论主题紧扣相关数学内容。如“学好数学靠的是什么”、“数学知识在专业上有何作用”、“函数的最值在经济领域的应用”、“怎样求数值的近似值”、“求不定积分的方法”、“定积分的微元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求面积、体积)”、“面积问题对应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等等,这样的主题既能体现学好数学知识的相关要素,又能明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头脑意识清楚,定能主动改变自己不好的学习习惯,让大多数的学生从对数学学科的不了解,到明白其重要性与应用性,从“要我学”变化到“我要学”,从“枯燥无味”变化到“兴趣浓浓”,学习态度与习惯就会有较大改变,学习效果良好。

同时由于辩论会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参加,也会促使各小组在赛前有大量的准备工作,既要弄清辩论的主题,也要知道与主题有联系的知识点,知识网络结构要清楚,对学习小组内部的不同分工以及主动收集和整理资料,也会促使队员有一种参与感、责任感与使命感。各小组之间则存在着默默的竞争,通过教师的适时表扬与肯定,可以使得这样的竞争变得良性,你追我赶的学习环境就会形成,班上整体学习成绩就会有很大的改观,差生数学学习的障碍也将慢慢消除。由于经常性地在一起学习讨论,也使得同学之间能相互了解,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同学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和谐。既能快乐学习,又能享受学习的过程,这较好地克服了差生的自卑心理。笔者通过对所授班级的的多次类似教学处理,效果明显。

四、结束语

在高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以高职教育的“必需、够用”为原则,通过对数学教材内容的模块化适当处理,使得教材内容既符合高职教育的目标又能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入互助式的学习方式,通过抓两头(优生与差生)带中间(中等生),提高了差生学习兴趣,有效改变了差生存在的惰性与自卑的心理问题,并积极参与到团队活动中来,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使整个班集体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辩论的基本要求范文2

关键词 语文 中学生 口头表达能力

由于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时代对于人才的需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现代化的信息社会里,时代对于人才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具有较强的交流信息的口头表达能力。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具备适应市场经济的交际能力。因此,未来的事业对人才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要善于说话。“能言善辩”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工具。

对于初中的学生,提高说的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语言能力,还能活跃思维,提高思考的敏捷度和应变能力。那么,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只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大力开展语文的第二课堂活动,把它纳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活动之中。

我们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他们一般比较重视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对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缺乏重视。有些同学在课内回答问题时常常出现词不达意,结结巴巴,甚至语无伦次的现象。还有的同学由于缺乏说的训练,致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没有站在大庭广众间讲话的勇气,怕说不好,被人笑话,遭人讽刺。当他们有机会走上讲台的时候,出现“怯场”,口还未开就满脸通红,把原来准备好的内容顿时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无言以对,手足无措,“搁浅”在讲台上。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使我们急切地感到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我们语文教师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热情。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对人脑思维的一种激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青少年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也有渴望表现自己才华的心理愿望。为了激发同学“说”的兴趣,可向他们推荐“演讲与口才”方面的书籍,利用电化教学的方式组织同学观看各种形式的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的录像带,并且利用“黑板报”和“班级日报”宣传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实践证明这些措施都起到了激发学生说话兴趣的作用。同学们被演讲者的侃侃而谈所打动,为演讲者的语言艺术所感动,为辩论者的思辨能力所折服。同学们说:听一次成功的演讲就象聆听一首名曲,观赏一幅名画,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看着同学们双眸凝视,犹如被磁铁吸引般地听着,想着,表现出精神上的充实与满足,紧张和愉快。这时,我们深深体会到一位名人说过的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成功的奠基石,兴趣是激发“能源”的火焰,一旦被点燃就强烈地爆发为学生的求知欲,同学们从羡慕别人到希望自己也能在大庭广众面前滔滔不绝。此时,所需要的就是老师为他们创造一个能施展才华的舞台和锻炼的机会了。

几年来,我们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形式多样的说话训练;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同学进行讲演比赛,朗诵比赛,故事会,小型辩论会,指定题目的口头作文等多种活动。其中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演讲最能锻炼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

1、教师应是每次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只有精心安排,耐心指导才会达到预期效果。

每次演讲,由同学自己选出3—5人的评委,对每一位演讲的同学给予评价,打分。评出前几名优胜者发给纪念品,以资鼓励。不是评委的同学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这样就增加了竞争气氛。台上台下同学们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努力做到尽善尽美,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转贴于

学生演讲前,教师提出基本要求:要说普通话,声音宏亮,语言流畅,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姿势、态度自然。实践证明同学们在演讲中也逐步认识到这些基本要求对口头表达能力的效果所起的重要作用。有的同学说:“演讲时注意声音宏亮,咬字清楚,注意声调高低,节奏快慢,才能获得好的效果。”这就是语言艺术的魅力。在仪态上同学们也意识到应不慌不忙,不卑不亢,自然大方,方能表现出自己的气质,风度和才华,才能更有吸引力,使听众受到强烈感染,留下永恒的记忆。

对腼腆怕羞、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特别是女同学要多给予鼓励,克服胆怯心理,提高他们讲话的能力和勇气,对她们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同时向其他同学宣布“政策”,讲得不好,甚至说错了话,也不能讽刺和取笑,允许纠正补充。帮助这些同学迅速越过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实践证明,这些同学不但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性格也活泼开朗起来,为将来参与社会交际作好心理准备。

2、演讲的深度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近,逐步提高要求。

最初进行自选题目演讲,内容由同学自定。可以讲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可以讲自己最欣赏的一则名言、警句;或某篇文章对自己的启迪。总之,从身边的生活到社会现象;从历史到未来;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内容无所不有。例如:有的同学在演讲中由唐朝大诗人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说起,赞美辛勤培育自己的老师,有一份光发一份热,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们说,每当我看到那跳动的火焰,就似乎感觉到了老师那亲切的教诲在耳边回荡。这些话语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作为老师听着同学们精心准备的演讲,有谁能不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呢?过去一些同学回答问题时的语无伦次、扭扭捏捏,被今天娓娓动听的语言和落落大方的姿态所代替。当然同学们所取得的进步是要付出代价的。为了这台上十几分钟的演讲,在台下不知反复练习了多少个十几分钟。

在学生的讲话能力有一定提高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即席演讲的训练。方法是我们按参赛学生人数的多少,拟定出同样数目的题目,学生则抽签决定自己演讲的内容。即席演讲难度较大,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现场应变能力。沉着,冷静,迅速地考虑好讲话内容,并能把要讲的内容连贯起来。例如:有个同学抽到的题目是:《小草和大树》,他说:“小草精神应该受到赞扬,平凡的人在工作岗位默默无闻地做贡献,就象小草。”接着又说“大树是栋梁之材,伟大的人物就象大树。但,即使是伟人在他没有成功之前也必须象小草一样默默无闻地努力。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不管做大树还是做小草都是国家的人才,要努力成才。”他成功地将小草和大树辩证地联系起来,演讲获得成功。

辩论的基本要求范文3

关键词: 模拟法庭 刑事实体法教学 应用

我国法学教育肩负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使命,在此背景下,法学院校进行了诸多实践性教学的探索,案例教学法、旁听法庭审判教学法、法律诊所教学法、模拟法庭教学法、法律咨询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不断运用于法学教学中。然而我国法学教育教学方法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如何使培养的学生适应社会需要仍然任重而道远。我在从事刑事法教学的过程中,认为将模拟法庭教学法引入刑事实体法教学中不失为一种比较适用的实践性教学方法。

一、刑事实体法中模拟法庭教学的内容与特点

模拟法庭,又叫假设法庭,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案件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等,运用所学知识,借助一定设备,模仿法庭审判的一种自主性、实践性活动。模拟法庭教学法因其显著的实效性受到各法学院校的青睐。根据调查,凡法学高等院校及开办法学本科专业的非法律专业类的高校,均不同程度地采用模拟法庭教学法,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更良好的效果。模拟法庭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方法相比具有实践性、公开性、知识性、综合性、表演性和观赏性等特点。①刑事实体法中的模拟法庭与刑事程序法中的模拟法庭同属于法学教育中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目的、内容、过程、作用等方面具有诸多共同点。

此外,两者也存有差异。刑事实体法中的模拟法庭以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两个环节作为主要内容,尤其以法庭辩论作为重点,就案件的定罪和量刑这一刑法的基本内容展开对抗,法庭辩论也不拘于正式开庭中一轮或两轮的有序辩论,允许学生就争议问题展开多轮辩论。同时辩论内容除了围绕案情本身展开以外,还可以就案情本身涉及的实体法问题进行理论和学术的探索和争论。因此,刑事实体法中的模拟法庭注重对被告人进行定罪量刑的事实和法律依据,它不以诉讼程序的完整和流畅为目标,无需走完全部诉讼程序;而作为刑事诉讼法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模拟法庭,它主要偏重于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刑事诉讼程序的各个环节,更注重诉讼程序的技巧训练,其过程一般分为宣布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陈述、合议庭合议和宣判等五个环节。虽然刑事实体法教学中的模拟法庭没有刑事程序法教学中的模拟法庭那样有较多程序操作上的要求,但就实验内容的复杂程度和对法律运作的难度而言,前者并不亚于后者,因为不论刑事诉讼程序的过程如何,最终都是为了解决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有无和大小。

二、刑事实体法中开展模拟法庭教学的意义

1.丰富和完善实体法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由全国法律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定的我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14门核心课程中实体法有10门,实体法构成法学专业的知识核心。在实体法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案例教学。大多数情况是由教师进行一些简明扼要的讲解来达到所期望的教学效果,也就是常说的举例教学。也会在刑事实体法课程教学中安排专门的案例分析课(即案例讨论),由教师将案例提供给学生,然后学生对该案例发表分析意见,学生有一定的主动参与,但主导者依旧是任课教师,离学生全面而主动地参与案件实例分析尚有一段距离。而实体法中的模拟法庭教学是将未经剪接的原生态案例提供给学生,由控辩双方根据自己的角色定位,提出对事实的认定依据和分析意见,在此基础上对被告人的定性发表意见;如果控辩双方对是否构成犯罪或构成何罪没有分歧,接下来就是对被告人的量刑情节和量刑幅度开展辩论。与一般的案例讨论相比较,模拟法庭的综合程度高,难度系数大,学生的参与性更强,由参与人员发现其中的问题、困难和矛盾,并找出解决的途径和依据,教师在其中充当观察员和评论员的角色。并且由于模拟法庭极具对抗性,可以避免案例讨论中的冷场,是一种高水准的实践性教学方法。

2.提高刑事程序法模拟法庭教学效果。在现行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中,模拟法庭在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是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方法,而不是或一般不是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来开展(据我所知,将模拟法庭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开设的并不多)。模拟法庭是学生熟悉掌握刑事诉讼程序环节和步骤的一种手段,学生更多地关注程序是否正确、是否完整与流畅,而对实体法方面的内容的关注则较少,经常会出现“重程序轻实体”的现象。而教师因为课时不够或研究方向等原因,也会偏重于对模拟诉讼中程序的关注,淡化对实体法的运用。同时,程序法模拟法庭所用的案例在实体方面大都案情简单、难度较小、争议不大,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模拟法庭的教学效果。

而刑事诉讼中对案件的处理,既要由刑法等实体法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又要有刑事诉讼法来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因此,在使用模拟法庭作为刑事诉讼法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手段之前应该有一系列的专门性训练。实体法教学中的模拟法庭以法庭质证(事实上也是辩论,只是局部而已)和辩论为主,而法庭质证和辩论对参与各方来说都是庭审活动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对控方而言能否搞好此阶段的辩论关系到公诉的成败;对辩方而言,则关系到辩护的成效如何,对审判长而言则影响判决质量。通过在刑事实体法教学中开展模拟法庭教学,可以为刑事诉讼法教学中模拟法庭的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3.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是表达和辩论能力。辩论,是持不同观点的双方为达到某一共同目的(如证明真伪、明辨是非、形成共识、达成妥协或争取支持等),在双方认可的前提下(如同一法律体系、公认的学术理论、相同的事物背景等),运用公认逻辑规则进行的举证和辩驳。典型的辩论场合如选举辩论、立法辩论、法庭辩论、学术辩论、决策辩论等。②分析和辩论法律问题是学习法律的起点和归宿,虽然表达能力和辩论能力并不是法律专业工作能力的全部,但却是做好法律专业工作必备的素质。在对抗制的诉讼模式下,刑事案件尤其是一些疑难复杂的刑事案件,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辩论能力对庭审结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影响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然而我们现行的教学中没有这方面的专门训练。一个不善表述的人,在法庭上不可能表现很出色。实体法中的模拟法庭以法庭审理中的辩论环节作为重点,通过辩论环节的强化训练,在加深实体法知识掌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双向思维、立体思维,提高其表达和辩论的能力。

此外,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我国的法学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将来不仅可能从事各类法律专业职业,而且可能从事非专门性的法律专业工作。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逐年扩大,法学这一相对热门专业录取的学生人数将会更多,法学专业毕业生从事非法律专业工作的比例将会更大。在某种意义上,法学专业教育或许对学生来讲只是一种就业的教育资历证明③。因此,实体法中的模拟法庭教学因其涉及的知识面广,参与的人数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学生多参与这样的活动,可以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刑事实体法教学中模拟法庭教学的建构

1.适用范围。刑事实体法中的模拟法庭既可以在刑法学教学中运用,又可以在刑事证据法的教学过程中运用,还可以在法律文书和律师实务等课程的刑事部分进行。适用时间和次数,既可以在这些课程教学的中间针对某个专题进行,又可以在这些课程即将结束时进行;次数的多少可根据需要而定,一般专题性的模拟法庭可以进行多次,涉及知识点多、综合性强的模拟法庭考虑到活动效果,一般以一到两次为宜。

2.案例的选择。刑事诉讼法教学中的模拟法庭由于兼顾实体法和程序法等多方面的需要,一般不选择难度大的案例。否则就会因为需要考虑的因素多而影响模拟法庭的审理效果。而实体法教学中的模拟法庭,一般应当选择那些可辨性较强的案例,尤其是那些在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刑罚的适用等方面具有较大争议的边缘性刑事案例。以这种边缘性的非典型性刑事案件作为实体法模拟法庭的素材,可辩论的内容多,拓展空间大,参与的各方学生都有充分发挥的余地,学生既能阐述法学的基本原理,形成学术上的怀疑和批判,又能发现刑事立法的缺陷和不足,提出改进之建议。

3.具体步骤。实体法中模拟法庭的一般程序是:第一,布置案情。案件材料的内容一般只是提供案例情况和双方的基本证据,不必完整。第二,组织准备。案件材料分发后,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己安排时间表,确定相关人选。在此基础上分析案情、寻找争议点、把握事实、寻找适用的法律、准备开庭的各种材料。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事后的总结与点评。第三,开庭辩论。刑法学等实体法课程在刑事诉讼法课程之前或同时开设,因而与程序法教学中模拟法庭有所不同,实体法中的模拟法庭主要是对实体法内容展开,侧重于实体部分。同时,作为刑事诉讼模拟法庭的铺垫,在模拟庭审中,一方面要遵循正式开庭审理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体现出实体法模拟法庭灵活、方便、耗时少的特点,庭审中不必强调程序的面面俱到,重点是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两个内容,通过开庭审理的形式厘清相关的实体法问题。第四,庭后点评。点评是模拟法庭必须环节。在教师点评前,可以由参与者自己分析总结,也可以同学间相互点评判断,教师最后点评总结。第五,教师的定位。模拟法庭不在于最后的结论正确与否,也并不一定需要有确定的答案,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识别案件事实的能力、把握刑事案件关键点的能力、确定刑事案件性质的能力、运用法学原理适用法律条文的能力。教师在模拟法庭中的角色是设计师、领导者和监护人。教师不宜过多参与其中,否则便容易造成学生“学而不思、做而不思”。

4.刑事实体法模拟法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第一,由于刑事实体法教学中对实体法知识的运用是依托模拟法庭审理的形式进行的,而庭审程序在此时学生尚未学习和掌握。教师应当在前期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程序知识讲解和辅导,组织学生观看示范法庭,使学生对刑事诉讼程序有初步的了解。第二,刑事实体法中的模拟法庭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的付出更多。从模拟审判过程看,案情是内容,程序是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又依靠形式表现出来,模拟法庭是将实体法和程序法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的尝试,虽然实体法中的模拟法庭对程序的要求低于刑事程序法中的模拟法庭,这是对学生而言的,对教师而言,投入的精力会更多,对此,一方面需要教师具有奉献精神,另一方面需要建立科学的量化考核机制。

四、结语

庞德说过,法律人才“仅有高尚品格以及对于正义的热诚态度还是不够的。学识必须具备,这要从教育中来,从适用和解释法律的技术而来,并从裁判技术的经验中来。品格、教育与经验是三项重要条件”④。培养优秀法律人才并非易事,实践性教育在培养法律人才方面的功能无可替代。在模拟法庭教学法成为业界公认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模拟法庭的质量,值得我们思考。

注释:

①陈娴灵.关于创新模拟法庭教学的理性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186-187.

②冯慧.现代司法理念下的民事诉讼辩论原则之检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省略,2008-7-15.

辩论的基本要求范文4

一、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数学高效课堂是每一个学生人手一份的数学“导学案”,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围绕数学“导学案”独学、对学、群学,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达成,然后给每个小组分配展示任务,让各组学生向全班同学展示、交流自已的学习成果。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最后再总结巩固,查漏补缺、检测提高,实现每一个学生对目标的全面达成。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学应助每一个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实现个性成长。数学高效课堂的展示过程是学生当“小教师”,把自已的所学、所悟、所感、所创表达出来,无论什么形式:讲解、解题、演示、作图以及学生所想的任何方式,学生在展示中学习,更在自由的展示中成长。逐步形成敢说、能说、会说。解决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效率的三大问题,无论是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无论是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无论是自信心和勇气都到了全面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着力点,通过生动活泼的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数学高效课堂的点评球节体现出生生,师生,组组、人人互动,形成交流、辩论、质疑、对抗、各抒已见。学生学会了归纳、概括、推理、探究、总结,既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又锻炼了自已的思维。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到“创新”的跨越。通过交流、辩论、质疑、对抗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不依循于常规,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积极提出自已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

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辩论的基本要求范文5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伟人细胞》教学就是很好地运用辩论方式教学的实验平台。首先,这篇课文本身具有可以拓展的内容,即普通学生身上都具有伟人细胞;其次,想成为伟人的种种尝试中的失败和不经意间的成功之间的关系;再次,贾里自己思想的大幅度转变;最后,贾里的经历让我们重新思考伟人和普通人的定义。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中应该讨论并进行拓展的地方。为此,我在课堂的拓展环节设计了辩论并将辩论的题目设定为:正方观点――贾里是伟人,反方观点――贾里是普通人。

正方:我方认为贾里是伟人,首先,他有想成为伟人的想法,这本来就是一个伟大的、不平凡的;其次,在这样的想法的驱动下,他敢于付诸行动,这种勇气也是不凡的;最后,他敢于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所以,我方认为贾里是伟人。(这名同学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讲起来头头是道)

反方:我方认为贾里是普通人。我相信世界上有他这些想法的会有很多人,包括我在内,我也有这类似的想法。有伟大的想法,但是并不一定就是伟人。

正方:但是贾里会做普通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例如自己拿坏书,把好的留给别人。我想,贾里的这种先人后己的品质就是伟人的品质。

反方:以后可能成为伟人,并不能说明现在就是伟人啊。

正方:在贾里承认自己是普通人,只配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的时候,贾里爸爸说:“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得成大事。”这实际上是爸爸对贾里的肯定,肯定他的这些看似滑稽的事情上的价值。我觉得,爸爸认为,贾里走上了伟人之路。

反方:是啊,连贾里都承认自己是普通人,这说明他的认识是清醒的,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就是说,他只是个普通人。

正方:这点我赞同,我觉得那些用自己的行动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过或多或少贡献的人,他们都是伟人,都应该值得我们尊敬。

反方:是的,改变世界不仅需要那些所谓的大人物,每个平凡人的一举一动都在不知不觉的影响着身边的人,都在一点一滴地改变着世界。

……

当下课铃声响起时,同学们辩论正酣,很多同学的手还是高高举起的。正方的一个同学提议说:老师,我们继续吧。我笑笑没说什么,示意大家下课,但我能看出,不只是这位提议的同学,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有意犹未尽之感。当我走出教室的时候,有些同学仍然在辩论。我想,我的目的达到了,辩论的效果呈现出来了。

在辩论中,学生们不仅将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向深入,而且开始触及人物性格的细节之处。如,贾里的想成为伟人的这种想法的价值;贾里将想法付诸行动的种种表现;贾里成为轰动人物的意外;贾里对自己的重新定位;爸爸对贾里的评价等。最终使学生明白:首先,普通人身上有很多伟大之处,并且每个人都有成为伟人的可能,包括想成为伟人的这种想法也是非常宝贵的;其次,伟人的平凡的一面,读过一些名人传记的同学一定还记得,那些伟人们都或多或少有和我们一样的地方,不论是想法还是做法。而且伟人也是从普通人走来的,他们的起点和我们是一样的,甚至比我们还要低。所以,伟人的前身都是普通人;最后,伟人是如何炼成的,他们是如何从普通人修炼成伟人的。通过贾里的经历,大家或许应该有所感悟,如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细节都是走向伟人之路的垫脚石。

当然,并不是每节课都可以运用辩论,但像《伟人细胞》这类的课文,如果引入辩论这一形式,确实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具体的操作中,还要注意:1.明确辩论的基本要求,即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反驳对方的观点;2.注意表达方式,即要条理清晰,有说服力;3.教师要控制好课堂辩论场面,甚至在引导中可指定一名同学发言;4.教师在辩论结束后进行总结的时候,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最好能引用学生的发言。

辩论的基本要求范文6

一、目的: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也不能例外。以知识全面的武装自己的头脑,提升自己求职的竞争力,树立良好的学风,真正实现治学严谨、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基本要求,激发我系同学的学习热情,争取在各项考试中获得优异成绩,为我系争光。

二、主题:

“掀学风新浪潮,树##新风尚”

三、时间:

四、具体形式:

(一)学风讲评系列活动

1.专升本讲座

原因: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专升本考试,解除同学们的紧张情绪,理清复习思路,提高应试技巧。

对象:##级专科同学等。

方式:邀请##主任和升本成绩优秀的同学作报告,现场向同学们解惑答疑。

2.四六级讲座

(1)原因:四六级考试是同学们关注的大事,为使同学们增加信心,摆正心态,找出自身的弱点,理清思路。

(2)对象:##级大二学生及报考英语六级的同学等。

(3)方式:一是与##书店合作,引进视频课堂为同学们进行讲座;二是邀请外语系老师、四六级成绩优秀者作报告。

3.考研讲座

原因:针对“考研热”进行深入探讨,向大家传授考研心得,增强信心。

(1)对象:准备参加考研的同学等。

方式:首先让同学们探讨考研的利弊和苦乐,由个别同学发言。有请##老师和大四考研学长做考研心得报告,为大家介绍经验。

(二)学风竞赛系列活动

1.四级模拟考试

(1)原因:加强应试技能,全面巩固复习四级知识,提高做题速度,锻炼应试心理。

(2)对象:##级大二学生等。

(3)方式:从第#周开始,逢双周进行小考,一月一大考。大考进行排名,进行奖励。具体奖励措施:班级平均分第一名将对此班级加班级积分;个人成绩85分以上,80分以上,75分以上分别予以奖励。

2.知识百科竞赛活动

原因:全面提升同学的知识覆盖面,活化思维,锻炼思维灵敏度。

对象:##级同学等。

方式: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以竞答的形式召开一场知识百科竞赛活动。以海报形式广而告之,使大家踊跃报名,确定时间地点开展活动,并邀请老师做评委,获奖者进行奖励。

3.辩论赛

原因:锻炼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展示我系的风采。

对象:##级同学等。

方式:每级每专业选拔同学进行辩论赛,比赛以小循环进行,决出优胜方队进行奖励,并从中选拔我系的辩论人才。

(三)学风检查评比活动

1.早读检查

原因:迎接即将到来的英语四级考试,解除懒惰心理。

对象:##级大二同学。

方式:周一、二、四、五早6:50—7:00在教室早读。由学生会纪检部和学习部组织人员进行早读检查。检查内容如下:各班出勤率;是否准时到达;早读气氛;组织纪律等等。

2.学习辅导员计划

(1)原因:加强同学们的学习意识,做到能学、会学,在学习中寻找乐趣,发掘原动力。

(2)对象:##级学生

(3)方式:以“大三辅导大二,大二辅导大一”为主线,每班配一名高年级的学习优秀者作为学生辅导员,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疑惑等。

(四)学风奖先树优活动。

1.总结表彰活动

原因:总结一年以来的各项活动的获奖情况。

对象:全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