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音乐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沉浸式音乐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沉浸式音乐教学

沉浸式音乐教学范文1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提高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 ;效率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多媒体技术能让学生获得视觉和听觉审美愉悦,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审美教育,全身心的去感受音乐,获得熏陶与感染,这就大大的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旧的音乐课堂教学,教师弹琴、范唱是课堂教学常见的教学形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够浓厚,不能全身心地感悟音乐的魅力。久而久之,音乐课也就成了消遣课,学生获取音乐知识也是被动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使得音乐课别开生面生机盎然。下面我就谈一谈对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看法。

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多媒体技术所呈现给学生的画面、旋律,视听效果是传统音乐教学无法比拟的,简直是一种享受。在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候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充满美感的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的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音乐情境,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初中音乐教材的内容,(欣赏的内容一般采用多媒体的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会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开头、、尾声三部分片段音乐的教学中,欣赏之前我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曲音色及乐曲的情绪。学生在欣赏乐曲开头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的是夜色朦胧、夕阳西下、日出东山的美好景致,听到的音乐开始部分由一段自由节拍的引子,由黑管和大管奏出,黑管演奏主题音乐,长笛独奏一段装饰性乐句,这一部分的音乐力度自由、速度渐快、情绪抒情优美,将人们带入优美夜色的意境当中;学生在欣赏乐曲部分的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江涛汹涌、游客欢乐、野鸭戏水的生动画面,听到的音乐是采用多种配器手法,多种木管乐器合奏的方法将乐曲推向了,这一部分音乐的力度渐强、速度渐快、情绪欢快热烈,此时学生的情绪很高涨、很激动。似乎感受到了江水的汹涌和游客的欢乐。学生在欣赏尾声部分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归舟远去、野鸭憩息的优美画面,这一部分音乐由黑管在低音区演奏主题旋律,轻柔而舒缓,再次使学生感受到幽静的月色,沉浸在美得遐想中……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很投入的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和意境之中,脑海里浮想联翩,将自己和画面、音乐溶为一体。因此,多媒体为学生欣赏乐曲、创设了生动的意境,起到了很强的感染作用。每段音乐欣赏完以后,学生很容易区分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学生在完整的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时候,可以结合生动的画面、优美的景致去感受乐曲的速度变化、力度变化、乐器的音色。自然的产生美好的遐想。学生在不断地艺术熏陶下,也会提高对音乐的鉴赏力。

三、 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课堂教学,多方面的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

学生在获得丰富的视听美感的同时,大大增强了音乐学习的内驱力,学生会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去。学生在欣赏过后能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乐曲所表达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不少学生所描述的语言比音乐、画面本身还要优美!比如:学生在欣赏完《春江花月夜》尾声部分之后,是这样说出自己的感受:“我在欣赏过程中思绪很集中,脑海里浮想联翩,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自己好像沉浸在幽静的夜色当中。夜深了,江水平静,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迷人。此时,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已经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沉浸在醉人的夜色当中……学生在赏析每段音乐的时候,能很容易地区分每一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由此可见,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视、听、想等方面综合的去欣赏音乐,从叙述的角度去分析音乐,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感受、想象、理解及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四、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学生可获得丰富的音乐信息,有助于学生对音乐多元化的感悟和理解

沉浸式音乐教学范文2

一、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运用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的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力度、速度、情绪。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乐器简介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更快的认识并熟悉四种西洋木管乐器的音色和形状结构特点时,我通过电脑播放每一种音乐midi片段,然后利用电脑将各种乐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对每种乐器从音色到形状,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

二、 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开头、、尾声三部分片段音乐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结合音乐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曲音色及乐曲的情绪。学生在欣赏乐曲开头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夜色朦胧、夕阳西下、日出东山的美好景致,学生在欣赏乐曲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江涛汹涌、游客欢乐、野鸭戏水的生动画面,听到的音乐是采用多种配器手法,多种木管乐器合奏的方法将乐曲推向了,这一部分音乐的力度渐强、速度渐快、情绪欢快热烈,此时学生的情绪很高涨、很激动。似乎感受到了江水的汹涌和家庭的欢乐。学生在欣赏尾声部分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归舟远去、野鸭憩息的优美画面,这一部分音乐由黑管在低音区演奏主题旋律,轻柔而舒缓,再次使学生感受到幽静的月色,沉浸在美得遐想中……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很投入的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和意境之中,脑海里浮想联翩,将自己和画面、音乐溶为一体。因此,多媒体为学生欣赏乐曲,创设了生动的意境,起到了很强的感染作用。

三、 发挥媒体作用,培养学生能力

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有了美好的视听感受,能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乐曲表达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不少学生所描述的语言比音乐画面本身还要优美!比如:学生在欣赏完《春江花月夜》尾声部分音乐之后,是这样说出自己的感受:我在欣赏过程中思绪很集中,脑海里浮想联翩,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自己好像沉浸在幽静的夜色当中。夜深了,江水平静,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迷人。此时,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已经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沉浸在醉人的夜色当中……学生在赏析每段音乐的时候,能很容易地区分每一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由此可见,多媒体的运用发挥了它的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视、听、想等方面综合的去欣赏音乐,从叙述的角度去分析音乐,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感受、想象、理解及表达的能力。假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的时候,学生只是单一的听磁带录音,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只凭单一的听觉、想象去感受音乐,远不及运用多媒体欣赏音乐的效果显著;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欣赏教学则调动了学生的欣赏积极性,极大的发挥了它的作用,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 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多元文化的渗透

音乐的多元化不仅在于它的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手法,同时它本身也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就拿中国民歌来说,各民族就有各不相同的风俗、建筑、语言、服装、舞蹈等等,许多文化都渗透于音乐中。在教学中教师用语言、图片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也达不到目的,而运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把所有的资料做成课件,让学生去体会,这样既真实又自然,学生也不仅是学会了一首歌,而是了解了这个民族。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展,而音乐也真正是作为一种文化让学生接受。例如,我在教《青春舞曲》这首歌时,把新疆维吾尔族的建筑、歌曲形式、风俗、服装做成课件,让学生充分了解了这一民族的文化,通过这些,学生对歌曲的内容与怎样表现歌曲也就自然明白了。

五、 多媒体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沉浸式音乐教学范文3

小学音乐 创新教学 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首先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然后再去慢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最终达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小学传统音乐教学的弊端

1.教学方式过多地关注政治性和智育性

传统的音乐教学将目标过多地放在了音乐教育的政治性和智育性上,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小学音乐教学最本质的东西是审美教育,应将审美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而传统音乐教学却不是这样的,它把审美教育放在了次要位置。比如,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重视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对小学生进行灌输式的乐理知识教学,训练他们的发声和视听,忽略了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小学阶段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全方面地培养人才,让他们成为合格的人才,而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没能突出这点,让他们丧失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2.没有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小学教育观念认为,教育应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经验的,在音乐教学方面,教师指导地越多,学生则会学得越好。这样的教学理念使得小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老师讲课,学生听课成为一种必然和最常用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听什么样的音乐,对作品该如何理解,这些都取决于教师,由此导致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交流的机会减少,失去了他们应有的主体地位,没有凸显出他们自己的特点。

3.教学评价不全面

长期以来,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评价都单方面地重视对小学生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评价,忽视了提升小学生的综合品质、德育情感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等,教学评价方式也单一。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学评价就是考核,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对学生评价的整个过程。比如说,运用的语言是否丰富,评价的切入点是否合理等。小学教育的改革并没有真正深入,力度也不够,这些都说明传统的教学评价很难与现代教育接轨。

二、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策略

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就必须要让他们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创造性活动就是要与众不同,要民主,让小学生从心理上感觉到安全、民主,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是创新能力培养不可缺少的,只有在这样民主的教学环境中,才会让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生动活动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要注意把微笑留给学生,语言要亲切,态度要和蔼,多与学生用歌声和舞蹈来交流,逐步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比如,在学习歌曲《谁会叫》时,小学生会说“老师,我会学很多动物的叫声,我也能唱出来”。在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才会不断创新。

2.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想学习的第一表现形式,也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小学生转变了传统的学习观念,树立“我要学,我想学”的思想,才能从根本上掌握教学知识,才会有利于小学音乐教学的开展。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适时适当地插入一些符合小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心理的教学内容。比如,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挑选那些适合他们认知水平的耳熟能详的歌曲,像《春天在哪里》《小螺号》《童年》等歌曲。通过让小学生欣赏这些欢快的歌曲,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表达和对美好梦想的向往。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魅力的展现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生受年龄、认知水平等的限制,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对乐理的把握以及上课的注意力集中情况都不如初高中生。因此,教师对教学方式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如以《小螺号》这首歌为例,小学音乐教师在课上可以为学生播放CD、MP3等,让他们认真研究歌中的歌词,让让他们了解大海的美妙,然后再让小学生想象一下在海边吹螺号的情景。

3.拓展小学生的想象空间

想象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想象的升华。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一切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手段、教学工具,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为学生想象空间的拓展创造条件。比如,为学生讲“绿色的祖国”时,播放《天与地》,伴随着腾格尔的歌声,让学生对美丽的大草原展开联想,并站上讲台结合自己对大草原的理解,大胆地说出自己心中的大草原形象。有的同学会在黑板上画出自己认为美丽的草原,还有的同学会沉浸在自己的讲述当中,沉浸在自己认为的那种美丽草原中,这些都是能拓展学生想象力空间的好办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比如,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学习歌曲,在学习的过程中欣赏音乐,感悟歌词的内涵和其中包含的意义以及体会歌曲中的情感,这些都是有助于培养学生丰厚想象力的。比如,在欣赏《众人划桨开大船》时,学生会是什么样的情绪,以什么样的方式再现音乐,都是拓展他们想象力的重要方式,达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目的。

4.将音乐课与其它非艺术课程结合起来

艺术课程涉及的门类较多,而音乐是其中最重要的,音乐与其它范围领域内的文化密切相连,所以与其它非艺术课程进行结合是非常有可能的。比如,音乐与语文的沟通结合,与诗歌、戏剧等的结合;音调、节奏等与数学课的数量知识进行结合;音乐与体育课的广播体操进行结合,与地理、历史等的结合。比如,《小雨沙沙》这堂课,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将音乐课扩展到表演和乐器,在课堂上,为小学生创造情景,由学生来表演和参与,在音乐的伴随下,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也可以让小学生在音乐当中欣赏自己画的画,从而扩展教师自身的教学思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观察力,激活他们的爱好兴趣。

三、结语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创新,不断培养他们大胆创新的意识,也要鼓励他们勤于创新和勇于创新。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力和想象力的同时,要注意完成基本的教学技能,启发他们研究问题,发现知识,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沉浸式音乐教学范文4

1.注重范唱,以声引词:在孩子的心目中,老师的歌声是最美的,有着其它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地位,因此,对于一些歌词少的歌曲,完全可以通过范唱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通过沉浸于教师的范唱,说出听到的歌词。如教学歌曲《雁儿飞》时,先边弹琴边演唱,然后让幼儿说出听到的歌词,针对遗漏的那一句“飞向南”,让他们再次聆听,因为已经熟悉了其它两句的歌词,所以幼儿一下子就在复听中知道了答案,也就很顺利地完成了记忆第一段歌词的任务。

2.颠倒图片,以误导词:对于一些叙事性很强的歌曲,教师可以事先画好几幅图片,让孩子在颠倒的图片中发现错误,并在正确排列的尝试中导入到每一句具体的歌词,这样的形式,既简单易操作,又能在类似于比一比、赛一赛的形式中和盘托出歌词。如教学歌曲《逛公园》时,考虑到每一段歌词都比较简单,关键是记住歌首的主角是谁,于是,事先制作了几张小卡片,分别画上小朋友、爸爸、妈妈、小猫的头饰,让幼儿根据歌词的内容给它排序。幼儿们兴趣高涨,跃跃欲试,在沉浸于排列的过程中快速地把歌词融入到了脑海中。

3.师生律动,以形记词:教师可以通过拍手、拍肩、旋转等相应动作,诠释歌词的意义,让幼儿在模仿中沉浸,在沉浸中表演,从而加快掌握歌词的速度。如教学歌曲《学做》时,先让幼儿观看作战的片段,然后让幼儿边听歌曲边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如:“敲起锣,打起鼓”,双手左右敲击,做敲锣打鼓的动作,“吹起小喇叭”两手握拳,一前一后置于嘴前,做吹喇叭的动作等等,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提高了幼儿学唱歌曲的积极性,而且化歌词为具体的动作语言,使孩子在模仿的过程中轻松掌握歌词的具体内容。

沉浸式音乐教学范文5

美术情境教学与讲授式、讨论式等传统美术教学不同就在于情感和情境上。笔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了几个美术情境教学活动,并结合情境教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整理、分析,总结幼儿园美术情境教学活动的特征为以下几点:

(一)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

兴趣是孩子前进的动力。情境教育使孩子在体验趣味的基础上,在探索中收获巨大的欣喜,激发成就感。

例如《眼睛想象旅行》的情境活动,老师和孩子一起坐在软软的靠垫上,随着音乐展开旅行。旅行中,小眼睛似乎长了翅膀,它飞到了小河里,看到了太阳和小鱼在一起游戏,小眼睛飞到了……看到了……又和谁在一起……孩子们还把自己的作品用儿歌说一说:小眼睛变变,变成了热气球的世界;小眼睛变变,变出小刺猬的乐园;小眼睛变变,讲述着鲤鱼跳龙门的传说……从幼儿出发,将“趣”贯穿活动始终,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并有丰富的作品。

(二)以情感因素为动因,渗透教育性

李吉林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情感为纽带”。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而情境教育正是利用儿童心灵上这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情感纽带的驱动作用。

例如中班美术活动《福娃啦啦队》,因为北京举办奥运会,孩子们对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特别关注。教师抓住孩子这个情感,进行活动的创设。在活动中,从开始观看FLASH,了解福娃的由来,到紧张激烈地观看福娃比赛“实况”,到组建福娃拉拉队进行彩绘布置,最后创设游戏情境进行福娃大比拼。孩子们的情绪始终高涨,教师用情感做桥梁,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

(三)以年龄特征为前提,体现游戏性

游戏是每个幼儿都喜爱的活动。在幼儿园美术情境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孩子更加好地沉浸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可以用游戏化的语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例如在幼儿初学画画时,经常可以看到画笔乱放、乱丢的现象,这样的习惯可以通过开展艺术游戏来纠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广阔的大海是鲸鱼的家,冰冷的南极是企鹅的家,辽阔的沙漠是骆驼的家……”老师创设游戏情境:“红、橙、黄、绿、青、蓝、紫”笔宝宝们要回彩虹家。和孩子们一边认识颜色、一边给每个笔找“家”,在这样的游戏中让孩子自觉自愿地摆放画笔,慢慢地养成了习惯。

二、幼儿园美术情境教学活动的指导策略

指导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行为。为了让孩子更快乐的接受美术教育,让美术情境教学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笔者结合美术情境教学活动的特征,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美术情境教学的指导策略,总结了以下六个方面:

(一)以语言描绘情境

想象可促进孩子更好地进行艺术创造。教学中教师通过和孩子谈话,创设与美术活动有关的情境,让每个孩子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艺术的天空自由翱翔。

在《美丽的西班牙之旅》中,欣赏米罗的画的时候,就让孩子畅谈自己的感受。用语言的描述来表现情境,孩子的认知有着一定的指向性,并且这种语言带着感彩作用于孩子的感官,激发孩子的情感,帮助孩子的思维想象,从而使孩子进入特定的情境。

(二)以自然、生活展示情境

大自然中的感受、生活情境等都是创造的起点是灵感的源头。自然是那样的美丽多姿,生活是那样的绚丽多彩:有形、情、境。在自然生活情境中引导孩子去体验艺术的语汇、丰富创作的灵感是最恰当的。

例如美术活动《有趣的想象旅行》,旅行是生活的一部分,旅行中所见所闻更是大自然的杰作。老师以旅行贯穿活动,让孩子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奇特景色,孩子在自己的想象旅行中才有了创作的根源,才会有更丰富的想象。

综合活动《大家来帮忙》,以汶川大地震的现场情境引导幼儿联想森林里发生地震的场景,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展示情境,激发幼儿创作的激情;从汶川地震后为灾区人民造房子迁移到我们小朋友要帮忙森林的小动物一起盖房子,包括盖房子的基本要求都是以孩子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

(三)以游戏展现情境

在孩子们心中,各种绘画工具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概念,能画出线条色彩,是这种“玩具”的特殊功能。笔者开始了游戏在幼儿园美术情境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在组织幼儿绘画过程中,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化的手段,使教育语言成为孩子能听懂的游戏化语言,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得到发展,让他们感到美术活动本身就是轻松愉快的游戏。

例如小班美术活动《和叶子做朋友》,自始至终孩子都是沉浸在游戏的氛围中——和各种各样的叶子做朋友,做游戏。首先用玩宣纸给叶子拍照的拓印的游戏;然后在印画画找秘密,玩添画的游戏;最后大家都很开心地下雨啦,体验晕染的游戏,每一个环节孩子都在“玩中学习,玩中作画”。

(四)以表演体会情境

表演是直观的、是视觉的,通过表演传达信息、反映情感,增强情绪体验,有利于孩子在作品中的情感再现,并且也是孩子乐于接受的。

在活动中,可以以表演的形式开始,让孩子一下子融入情境,充分传达直观的信息和情感;以表演的形式结束,孩子通过肢体可以更加自如更加愉悦的表现自己内心世界。情境表演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与激情。

(五)以多媒体演示情境

在美术教学中使用电脑,创造出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生动、形象的情境,能激发孩子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从而提高了美术课堂效率。

《美丽的西班牙之旅》中的师幼合作创作范例这个环节就用到了多媒体演示情境这一策略。教师用电脑软件与孩子一起在米罗的画上进行再创造,画面生动形象,一下子就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化静态画面为动感画面,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从而使课堂教学变为孩子边看、边听、边动手实践的全新教学情境,当孩子在美的氛围中进行创作时,自然会用心灵绘画,释放自己的潜能。

(六)以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中优美的旋律、跳动的音符、轻快的节奏都会撞击、触动孩子幼小的心灵,随着音乐波动变化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以音乐渲染情境,更容易把孩子带到特定的情境之中。

沉浸式音乐教学范文6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需要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来展开。教师只有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才能够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从而才能让学生的音乐思维更加活跃,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如欣赏歌剧《茶花女》时,在欣赏之前,我会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音乐知识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中的力度、速度、情感以及情绪,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去营造一个氛围。

当学生开始欣赏的时候,我就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歌剧里描述的场面。这样,学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就会完全沉浸在优美的旋律和意境之中,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联想的画面,将自己和音乐、画面融为一体。因此,教师要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欣赏乐曲创设生动优美的画面,让学生深受感染。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渗透多元化的音乐知识

音乐中包含着广泛和多元化的知识,如音乐的创作手法、演唱方法等。而且,音乐本身也包含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音乐知识传授。但是教学时,如果只局限于教师的语言表达或是使用一些图片进行展示,就永远达不到多元化的教学目的。

为此,教师一定要借助新型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把课堂中所需要的教学资料制作成形象生动的课件,帮助学生体会音乐知识的多元化。利用多媒体呈现更多的音乐知识,不但不会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压力,反而会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真实又自然地学到更加广泛的音乐知识,让音乐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文化交流。

例如,在欣赏歌剧《茶花女》时,把歌剧中人物的着装、风俗特点制作成课件,我把音乐和当时的社会文化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这种文化。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能够为学生欣赏音乐营造更加自由、宽阔的空间,让学生的情绪能够随着音乐而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