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的核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德育的核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德育的核心

小学德育的核心范文1

关键词:德育教育;心理健康;结合

现阶段,我国的义务教育正在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型。但社会和家庭对现代化的素质教育的具体概念及内容缺少正确的认识,学校对于小学生的教育仍然只停留在传统化的应试教育时期,仅仅重视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对此,本文探讨了如何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一、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现状的分析

目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德育教育的整合工作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德育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所处的领域截然不同,因此想要进行整合就必须要将学科原有的界限打破,在对两种学科进行对比研究的同时,找出二者之间存在的相同点,进而科学有效地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首先,对不同学科间进行整合的人才相对缺乏。一些学校内主要负责德育教育的教师同时也在从事行政工作,其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不足,教育方法也掌握得不多;一些心理教育工作者对于德育教育的开展无从下手,缺乏教育的知识,没有专业化的指导。并且,大部分德育教育工作者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教育经验不足,即使对心理学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仍然不能在实践中有效地指导学生。其次,现阶段的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合缺少环境支持。只有部分教师能够将心理健康应用到德育教育中,大部分的教师及校方领导都未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这些外界因素都干预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与完善。针对此现状,就要在长期的发展变革及强化思想教育中改进,推进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工作的实现。

二、优化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工作的措施

(一)在实践中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整合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合应该以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为基础。就小学而言,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主要以传授思想理论知识为课堂核心内容,教师在此基础上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融合到课程的教育体系中。第一,教师可以运用适当的方式将怎样与人交流、如何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自己等内容纳入到课堂中;第二,教师可以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采用心理健康统计调查对学生进行分析,有目的性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的调查;第三,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指导课程,以及道德楷模的优良事迹等相关论坛课,加大对道德教育的宣传力度,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整合

想要将德育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工作更好地开展,教师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关心其生活,了解学生的个人生活习惯和规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余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生活,感受德育学习的快乐。如以小组、班级为单位,开展有关德育生活化的大讨论、沙龙活动等,组织和指导学生走进生活,探究、思考人生发展的道路,感悟生活中的欢乐和苦恼;开展“我是小交警”“我是清洁工”“参观工厂”“绿色环保小卫队”等社会生活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和岗位锻炼,在相应的角色活动中自觉履行角色义务,进行道德上的自我修养与完善。

(三)学校与家长共同配合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整合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生活环境就是家庭与学校。要顺利开展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工作,就要将学校与家庭整合到一起。教师要多与家长交流,掌握学生在家庭中的成长环境及表现。比如,教师要了解到学生与父母之间相处是否和谐、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及孩子的成长状况等。学校可组织主题班会,请家长谈一谈对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合的看法。学校还可以举办相应的亲子活动,通过活动,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合作,让家长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教师也可从中了解到家长与孩子间的相处模式,从而与家长共同指导孩子的品德及心理。

三、结语

在现代化教育中,提高德育教育工作效率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对学生进行语言性的开导、行为上的纠正、情感方面的关爱等。然而,在小学生的培养教育中,仅采用这些方法是不够的,只有在此基础上从心理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才能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作者:郭文华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菜园子镇大泡秀村小学

参考文献:

[1]孙剑.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经验分析[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6(3):186,188.

小学德育的核心范文2

关键词:新时期 小学德育工作 实效性

为人处事一定要以德作为标准,可新时期出现了众多的新思想,@些思想对人们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小学生正处于进入人生的基础时期,他们的行为习惯以及道德品质等也正从低级向着高级方向发展,所以就需要我们老师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使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品德思想,成为祖国需要的接班人。可怎样才能够提高素质教育下的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呢?从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好:

一、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很多家长普遍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行了,教育只是学校的事,与自己无关。其实不然,学校、家庭、社会对孩子均担负着一定的责任。只不过,这三个群体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当着不同的教育角色。它们作用不同,可是却有着共同的目标。因此,就有必要有效利用这三种不同群体,发挥各自的优势,优劣互补,互相合作,构建一个“三位一体”的网络德育模式。为使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学校必须同家庭进行积极的联系,联系的方式可以多样,可以电话联系,可以班级微信群联系,可以家访的联系,把学校德育引入到家庭当中去[1]。与此同时,还应该把家长所具有的特长发挥出来,让家长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往能力。第二,学校还需要利用校外阵地来开展德育工作,构成一个多渠道以及多层次的德育网络大格局,让学生不管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好德育环境的熏陶、陶冶,进而健康地成长。

二、确定循序渐进、且实际有效的目标

实施德育工作,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并对德育内容进行分层处理。在小学阶段,通常都是以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以及爱社会主义和爱祖国等当作文明教育、公德教育与常识教育为内容。然而是否可以对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将会对德育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而在对德育目标进行确定时,一定要掌握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特点,并让小学生着手于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与实践德育内容。同时还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相同的要求[2]。例如:制定一些小目标,并规定在第一周应该完成哪些目标,第二周该完成哪些目标,循序渐进地把德育工作一一落实。

三、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德育工作要做到实效性,不能只停留在嘴边上,只说不做、不实践,难以成效。因此,有必要开展一些有效的德育实践活动。首先,可以积极地开展一些校内德育实践活动。在学校里老师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德育实践活动,可以让德育同生活更加地贴近。例如:“手拉手”、“圆梦行动”、“争做好少年”与“学习雷锋精神”等都可以当作实践活动的内容,积极地开展这些校内活动,让学生养成互助、自信、上进以及团结友爱、扶贫济困等美德。

其次,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将社会实践活动当作提升德育工作效率的主要途径之一,规定具体的实践事件,同时还要将实践情况归纳到评定学生的内容当中。如:在重阳节,可以组织学生去帮助那些孤寡老人;在母亲节或父亲节,要求学生为母亲或父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让父母也感受孩子们对他们的爱;又如:可以让学生坚持每日为他人做一件好事。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真真正正地体验活动的感受,同时间接地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3]。

四、构建良好的德育氛围

现在,由于社会的复杂性,使得儿童思想也变得复杂、多样。学生的行为方式以及性格普遍都有问题存在,对是非以及好坏不能够很好的辨别出来,很多还缺少真情和家庭温暖。所以,学校德育工作也变得纷繁复杂而又极其重要。因此,学校在进行德育工作时,一定要注重创建良好德育氛围的环境。这样,不但要让学生感受人间真、善、美,还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去爱,怎样去实践美好的行为。德育氛围环境的营造可以在学校、班级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次活动中。例如:在“学雷锋”月,学校、班级可以出墙报、引导学生出手抄报,走廊可以展示“雷锋为人民服务”的标语,广播站可以播放雷锋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及音乐等。

五、应用科学的德育模式,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

良好的德育模式,能够使德育任务以及德育目标顺利完成。现实中,很多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一直未突破传统教育理念以及方式的约束,在实施德育过程当中老师和学生的地位存在偏差,老师仍然占据着主导位置,学生只能听从老师的安排。一名教育学者说:“现在小学生和中学生属于跨世纪的一代,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有着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的社会环境。可现在我们所应用的德育模式通常都是只关注传递,而忽视了思考以及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中学生与小学生民主意识以及自我意识都非常强,可我们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只重视灌输,忽略了交流,只是让学生听自己说,根本没有与学生间建立起平等的关系,更没有进行恰当的沟通和交流。”这名教育学者的话已经在提醒我们的德育迫切要改变德育的方式,我们要摒弃旧理念、跟上新思想,做到积极与同学生进行沟通,一同交流德育话题,进而使德育工作实效性大幅度提高。

此外,学校在评价学生时,应该把传统的班主任评价变成家长评价、互评、自评互相结合的方式,并尽可能地把评议时间控制在最短范围内,可以由以前一学期评定一次,变成现在一个星期评定一次,并把评定结果及时地反馈到学生家长那里,让家长积极地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引导下健康成长[4]。

综上所述,学校想要在新时期提高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并把德育这项工作做好,不仅需要所有的教育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还需要社会以及家庭的积极配合。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会更具实效性,学生也才会在良好的德育环境下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乔芳,丁道勇.何种勇气――小学德育教科书中勇气概念的错位[J].上海教育科研,2013(10):33-37.

[2] 何珂.“他-我”之间的德育张力--基于人教版小学德育教材的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4(10):95-99.

小学德育的核心范文3

[关键词]价值环境 社会网络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德育的根本任务是影响人格,形成良好的道德和品行。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一个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并不是件难事,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在学生的小学学习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贯穿于孩子成长的全过程。笔者认为学生良好的道德和品行最终形成,必须通过教育者组织适合受教育者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使受教育者在“德” 的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来完成。下面本人谈谈在德育教育方面的几种看法:

一、开展好校园德育阵地

校园文化环境具有无形的教育亲和力。学校要努力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对学生时刻地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要紧紧抓住宣传阵地,保持德育宣传力度,同时也要对教师的言行举止作出明确规定,为校园德育创造良好条件。例如在校园橱窗开辟固定的“德育之窗” 栏目,定期更换内容:在教室前和教室里的墙壁上,选择性张贴对人生有启迪意义的名人名言;食堂里张贴珍惜粮食和文明就餐的标语;在草坪、楼梯墙壁等处都有友善的提醒。

二、开展好节假日德育教育活动

以节日为载体实施教育活动,寓德育于节日之中,让节日焕发德育魅力。

利用民间传统节日,实施亲情教育。如放春节时,号召学生们自觉行动起来,以反哺之心孝敬父母,通过“特殊作业”架起沟通的桥梁,让学生们过有意义的“亲情” 年。

利用世界文化节日,养育人文气质。如世界地球日时.开展以“善待地球”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手抄报、宣传画、植树、捡垃圾等实践活动,使学生预感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可怕,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利用革命传统节日,弘扬民族精神。在“七?一” “八?一” “十?一”等重要节日 “七?七”、“九?一八” 、 “” “”等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纪念,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陵墓,缅怀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感受先烈们可歌可泣的壮丽人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迹.深化对先烈精神和革命情操的理解,抒发学生的豪情壮志,培养朴素的爱国热情。

三、开展好德育实践活动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道德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去观察、分辨、思考,自觉主动地认同、接纳社会道德价值体系,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利用班队或学校活动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老人、打扫卫生等,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和尊敬老人的情感。

又如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城市、农村和名胜古迹, 走进档案馆、图书馆,了解家乡的历史,领略名人的风采,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今天的生活,长大后为家乡、为祖国多作贡献。

引导学生走进社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解读生活,就产生许多情感体验。学生走进社会,用自己的行为去解读道德,就确立了真正的人生价值观,培养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这些情感的体验、实践的游历是学生发展和成长必不可少的。

四、在“寓教于乐”的轻松环境中进行德育教育

喜爱活动是学生的天性,活动既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又能使他们长知识、增才干,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活动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源泉和基础,是班级工作的核心内容,而寓教于乐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教育方法。所以,应围绕主题开展好活动,让小学生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在游戏中知道自己该怎样做,在比赛中找到不足,逐步改正。例如:开展“我是劳动小能手”系列活动;针对不尊敬长辈。不团结同学的现象,开展“这是你吗”的讲座活动;根据同学中乱扔纸屑、吃小食品等现象,开班队会,谈自己的体会。

五、要发挥“家委会”关键作用

家庭是品德的学校,父母是品德的老师。家庭对孩子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孩子遵规守矩,家长首先要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学校可通过家委会向家长宣传家庭德育的重要性以及具体要求,介绍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指导家长科学教育子女。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倾听家长对抓好德育的意见和建议,密切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 使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真正实现德育“家校一体化”。

六、构建德育教育的社会网络

小学德育的核心范文4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有过分夸大的倾向

当代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客观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尽管如此,也不能因此而夸大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2、心理健康教育从教人员专业性不强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但从总体来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基本上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学校为满足开课的需要,杂拼从教人员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从教者既不知晓心理学专业知识,也不懂心理辅导策略与技巧,因而难以取得应有的绩效。

3、德育化倾向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定位不当,认为学校的道德教育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必要去开展什么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正确区分学校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界限。二是在具体操作中简单地以德育教师或思想政治工作者来替代心理健康从教人员,把心理健康教育划归在德育管理机构,并在工作开展中移植套用道德教育的方法或手段,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机械呆板,收效甚微。

4.片面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

心理健康教育是综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现代医学、社会学等科学的基本原理,采用多种方法对中小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以促进中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种教育活动。但目前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存有学科化、知识化的倾向,片面追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向中小学生强行灌输有关名词、定义、概念,强行记忆心理学知识和原理,甚至于象其它学科知识教学一样,机械设定知识体系、目标任务,这种用学科知识传输的手法来操作心理健康教育,必然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

二、如何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良的倾向

1、作为心理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我们必须大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此项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因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方法和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一种先进而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只有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得以真正发展。

2、健全队伍,组建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教人员

教师是中小学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力量,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开展的重要条件。就总体而言,每个教师都应是心理辅导员,他们都应拥有心理卫生保健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技巧,熟悉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疏导策略,把握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轨迹,并以良好的心理特质去影响学生。

3、全员参与,共建良好的心育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在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时,伴随此项工作的普及,它现已成为现代学校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必将成为每位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此理念将渗透在现代教育质量观和学生观之中,并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得以体现,成为学生潜能开发的重要内涵。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专业从职人员的事情,并非针对哪一个学生的问题,它指向于全体师生。

三、对于小学心理教育可以结合语文学科教学进行

1、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孩子的言行既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学习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一颗赤诚的爱心来面对所有的孩子;以一颗宽容的心悦纳每一位学生;以一个健康的心理来感染每位学生健康的心灵,教师要真正在“教书、育人”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提升。

2、把心理健康教育体现在教学的诸多环节,诸多形式中。

⑴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蕴含了大量的心理健康因素的课文。例如:有些课文内容表现了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有的是要培养学生有集体荣誉感;有的是与他人和睦相处;也有的是要勇敢、要有毅力等。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块主阵地,以教材为载体,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⑵、在“课文内容”中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心理健康教育。

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人格结构的核心。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处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有了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有正确的认识;才能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生活。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让学生在读、说中认识人生观和世界观。

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课堂上不失时机的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在课堂外我们同样可以结合语文教材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孩子树立健康向上的心态。同时,在活动中通过各种分工合作、小组交流及在活动中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让学生明白了要想小组成功,必须要共同克服各种困难和要维护集体荣誉感等道理。

⑷、在习作教学使学生进行“心灵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开设班级秘密“知心信箱”,让学生通过写信、写作文将自己的心声呈现出来,便于教师了解事情的原委,从而做到能与学生更好的沟通,起到更好的心理调解作用。

小学德育的核心范文5

关键词:核心素养;特色课程;校本化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6B-0025-03

一、核心素养:设置学校课程的风向标

2016年9月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有着明确的目标指向和积极的价值导向。面对这一体系,我们必须着重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内容,二是如何把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在细细研读国内外关于落实核心素养的研究报告后,我校结合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进行了反复思考。我们认为,教育的首要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在学校中表现出色,更是为了帮助他们在走出校园后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提出核心素养的根本目标所在。对学校而言,除了国家规定的课程外,更应关注学校特色课程的建设,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苏南农村小学,我校根据自身的文化特质,在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并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学校的课程方案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从国家规定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维度进行架构,形成了“一体两翼,一校两院”的课程结构。其中的“一体”是核心课程,指的是作为学业基础的国家必修课程。“两翼”中的一翼,指向促进人格成长的活动课程,包括仪式典礼、节庆活动、体育艺术科技、亲子活动、读书节活动、素质教育成果汇报展演、书画展拍等社会实践生活体验类课程。另一翼指向促进智慧成长的学科拓展课程,包括国学经典、数学游戏、英语口语、科技小制作、小荷花剧社等学科拓展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与第八次课程改革同时进行,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又形成了“一校两院”校本特色课程,即以“少年军校”为载体的德育校本课程,以“少年农学院”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和以“少年书画院”为载体的艺术校本课程。这三大校本特色课程都有属于自己的课程基地,紧紧围绕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系统编制了课程标准、学期课程实施纲要、教与学参考用书、三大校本课程管理控制程序文件,开发设计了主题学习活动方案。它们既是课程建设的平台,又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抓手,更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基地。

二、特色课程:落实核心素养的着力点

少年军校有少年军校陈列馆、军事拓展活动基地、国防教育趣学空间等课程实施基地。《少年军校课程》按照低、中、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分别安排知识性主题、活动性主题、研究性主题等三类活动主题。知识性主题的活动,让参与学生获得相关的、自己感兴趣的一些军事知识与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爱军、学军的意识。活动性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性主题活动,培养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在真实的情境中逐步形成责任担当意识。研究性主题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参与主题的研究,通过上网学习、寻访、阅读、合作研究等不同的途径,对研究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培养学生的现代国防意识、爱国情感等品质,提升综合素养。

少年农学院有蔬菜种植方桌田、红领巾小桃园、蔬菜大棚、家禽养殖区、小小农展馆、小荷美食工坊、小小组培实验室和玻璃花房等课程实施基地。学校围绕“我是小小种桃人,以桃为媒爱家乡;我是小小花艺师,以花为媒爱自然;我是小小美食家,以菜为媒爱生活;我是小小研究员,以物为媒爱探索”四大目标,整合校韧饨萄ё试矗优化、调整少年农学院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管理及评价体系,开发设计系列主题学习活动,帮助来自农村的少年儿童有效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和体验探究学习,积累劳动和生活的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家乡、爱自然、爱生活、爱探索的品质。

少年书画院近1800平方米,包括陶艺教室、国画教室、书法教室、创作室等十多个专用美术室。少年书画院课程实施坚持普及和提高两手抓。在普及层面上,把人人写好一手中国字作为基本要求,以书画院校本教材《清清水墨》《悠悠书韵》为依托,以美术课、写字课为主阵地,着力培养和提升全校师生的艺术和审美素养。在提高层面上,外聘有名望、有经验的辅导老师,签订培训目标责任书,做实做细做优各年级少年书画院小学员的日常培训活动,并通过师生作品展拍会、各级各类书画竞赛、书画考级、素质教育成果展演等多种方式,促使更多的学生学好书画技能,爱上书画艺术,为师生搭建展示艺术素养的平台。

纵观我校三大特色课程“少年军校”“少年书画院”“少年农学院”的实施过程,在提升学生素养、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发展学校内涵、强化学校特色课程的后续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核心素养体系颁布后,我们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有了新的内涵,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发挥三大课程的作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多源汇流:形成特色课程的新活力

1.家长群体:课程建设的新生力量

我们倡导“每一位家长都是课程开发的参与者、组织者、实施者”。为此,学校开展“小荷家长进课堂”活动,整合家长的教育资源,结合三大特色课程,形成课程菜单。每个班级通过家长委员会推荐有特长、热心学校公益事业的家长志愿者,每周二、四社团活动时间来校给学生授课。社团活动时间,“小荷妈妈”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童话故事绘本阅读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小荷爸爸”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学校“国防军事趣学空间”里带领孩子们体验国防教育,利用VR设备模拟战争情境,进行实枪演练。家长参与到课程建设之中,使我们的课程更有了生命的活力。

2.实践基地:课程实施的最佳场所

学校是儿童成长的乐园。在校本特色课程建设中,学生是课程参与的主体。如何利用学校校本课程基地,提供最佳的场所与环境,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为学生的素养提升服务?学校根据“一体两翼,一校两院”的课程结构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以“学校基地主题活动课程的系列开发”为研究课题,申报了江苏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我们在农学院基地主题活动课上作了尝试。要求语文老师创造学生与大自然亲密的机会,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一是观察,即带领学生在种植、植物生长与收获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二是阅读,阅读与植物、节气、种植相关的农谚、古诗、童谣,丰富知识;三是写作,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与收获,并指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遇到不懂的,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调查访问等方式再学习。我们希望充分利用实践基地,让少年军校、少年书画院都成为课程实施的最佳场所。

3.特聘教师:课程发展的智慧锦囊

在三大特色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特聘教师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少年军校将继续与共建部队协同开展活动,在每学年开学前夕,学校举行全体学生在校常规军事化训练,共建部队的官兵们通过集训,让学生在学会队列、行走等动作要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打军体拳等更高难度的动作;社团活动时,邀请官兵来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系列教育,如军史讲座、介绍英雄事迹等等;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到共建部队参观战士们的内务整理、军事训练,并请战士们根据切身感受讲述独立生活的体会等等。

小学德育的核心范文6

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潮流,把握时代的脉博,站在新的起点上来从事德育工作。我们要想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年一代就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塑造具有个性特质的学生

教育的本质是陶冶人性,塑造人格,培养人的审美、欣赏、协作能力。教育关注的中心不应当仅仅是使人单纯获得知识,而是使受教育者全面地将文化价值影响到人的生命历程中,从而获得心灵上的全新体验。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意识开始觉醒,自我观念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他们既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张扬个性,也希望得到师生的关爱与体贴。所以,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承认生命的整体性和人的发展的能动性。在学习生活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校应该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终生发展的源泉。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学生取得得些许进步要及时的表扬。特别是那些有特长的学生,教师要尽可能给他们提供一个施展自身才华的舞台,让他们获得一种成功感,从而激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

二、教师要永远充满爱心心系学生,要用真诚和行动去感化学生

教师被称为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充满爱心。教育从某一方面来看也是一种示范和感化。用爱心和真诚去打动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赢得学生的尊重。一名教师只有把全部的爱心奉献给学生,学生才会把你当成知心人,我们的德育工作才会取得新进展。

例如,有的小学生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采用批评甚至责罚的方式来处理,学生势必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为此,教师可以用一些事例感化学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例如,教师给学生讲述了两则截然不同的故事:一个学生在偷窃后主动承认错误并归还了钱物,他得到了老师和失主的谅解,老师答应为他守密;另一个学生偷了东西后抵死不认,结果闹到了派出所,弄得全校皆知,他个人以及班级的名誉受到了很大的损坏,成了班级中的“独行侠”。听了这两则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全班同学陷入了深思。另外,教师也可借助游戏的方式,尝试攻破心理防线。比如,有人拿了其他同学的钱包而没有上交,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了一个“心愿与教师分享”的小游戏,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在小纸条上写上自己这一刻的最大愿望,一个只有教师能知道的愿望。李教师此举是希望那个行窃的学生能抓住机会,鼓起勇气吐露自己的秘密。

三、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用赏识的目光看待每一位学生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要突出整体性,即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教师的教育要带有预见性,要让学生主动获得发展。在老婆,教育要以高尚的价格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生活学习中的困难,更要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更要时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教师要相信学生,要建立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要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要给他们创造更多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比如说,有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在学习成绩上处于劣势,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差生”。此时,教师应努力捕捉这些“差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师只能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发展“潜能”,让他们获得一种成功体验,才能真正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才能让真正的认识自我,从而不断的完善自我。

比如,有的学生语文学习较差,但是他去很喜欢表演。在六一儿童节上,他和其他同学表演的相声赢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在与这名学生交流时,我语重心长的对他说,“你是一名才华出众的学生,你为咱们班赢得了荣誉,老师代表全班师生感谢你!”在受到教师的表演后,这名学生显得十分开心,我又说,“我知道你为了这个相声,排练了很多次,也很辛苦,功夫不负有心人,你的表演十分成功。学习上也是一样,如果你肯用功,勤学好问,老师相信你也一定会有一个较大进步的。”通过一番谈话,这名学生很快振作了精神,鼓舞了士气,在教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端正了学习态度,语文成绩也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