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音乐教学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音乐教学流程范文1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目标强调:“应在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因此,小学音乐课堂的评价不能仅仅以能看得到的现象作为评价,还要从本质上去考评,这才能有利于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在音乐课堂中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重视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从根本上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1)运用不同形式的音乐对小学音乐课堂进行质量评价。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分别施以不同的方法教学。小学生处在人生的初级阶段,可塑性很强。有的学生擅长高音,有的学生擅长低音,还有的擅长快节奏摇滚类的音乐等。学生的兴趣不同,天分也不同。不能苛求孩子都在学习的同一个起跑线上。再者教师不能以“差生”和“优等生”来区别对待学生,不然会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步伐的不断推进,倡导学校教育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小学音乐教育也越来越受重视。小学音乐课堂是塑造一个孩子音乐天分的基础,因此应当加强对小学音乐课堂质量的评价。笔者从事多年小学音乐教学,在本文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探讨,希望有益于小学音乐课堂质量的提高。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质量评价体系;运用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让学生丧失信心。(2)从教学目标上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音乐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切合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3)对教学内容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音乐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否有难点、重点;教学内容是否空洞,容量是否得当,学生能否在课堂上当场消化,课外还要花费多长的时间去复习掌握。(4)对教学过程进行质量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节流程结构是否合理,能否体现教学思路与学生思维,是否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音乐结构流程是否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实践,音乐教师的教学节奏是否适当,时空分配得是否合理;再者就是有没有音乐课堂教学的特色。(5)对教学的手段进行质量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音乐教师的教法能否注意提示认知规律和学法指导,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激发有没有起到切实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对音乐知识的提问是否设计严谨,是否情知有机交融、和谐。(6)音乐教学调控效果检测。检测内容包括:音乐教师能否对学生信息及时反馈,有效纠正,完成教学任务;能否给学生一定消化思考的余地,课业负担是否合理,是否轻负高效;音乐教师是否精心安排了有层次性、针对性和开放性的练习活动。
2.对小学生音乐课堂进行质量评价的意义
对音乐课堂的质量评价在一定的程度上会激励教师有目的地进行教学,也是教师提高自己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过程。(1)能够促进音乐课堂的改革。音乐课堂上,对音乐教师要进行合理的评估,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不断地琢磨,进行创新性教学。音乐体现了人文精神,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分清重点与难点,以便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能够理清思路,进行创新。(2)对音乐课堂进行评价可以促进音乐教师之间的交流。有效地评价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状况和优缺点,让每一位音乐教师都能知道自己上课的优点与缺点,以便在以后的音乐课堂中找到音乐教学的科学方法。音乐课堂的评价也是音乐教师及时了解自己教学情况的一条关键途径。教师之间要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交流,找出音乐课堂有效的教学方法。(3)音乐课堂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音乐教师专业方面的发展。提高音乐教学水平,是每一个小学音乐教师的任务。对教学课堂进行有效的质量评价,有利于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状况,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
3.结束语
小学音乐教学流程范文2
一、注意中小音乐教师知识系统的完整性
中小学音乐教师多出于各个大学的本(专)科的音乐系,他们一般都有这样一些特点,比如钢琴弹得比较好的,声乐一般不太好;声乐比较好的,钢琴一般不太行。真正做到歌唱得好,琴又弹得好的,那是少之又少。而且大学学习期间,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存在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这样的学生进入中小学之后,大多仅靠大学的那点东西,从事着各自的教育教学,真正把中小学音乐教材系统学习研究的却不多。
中小学音乐教材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考核音乐教学质量的依据。九年义务教育的18册教材(小学12册,中学6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领域内,有太多的人为割裂,它使得中小学音乐教育处于彼此孤立的地位,彼此间缺少交流和关注,这种泾渭分明的教学举措很不利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衔接。我们从下表中可以看出中小学音乐教师听课的情况:
可见,中小学音乐教师看过中小学整套教材和缺乏交流已较为严重。也可以这么说,有许多中学教师每天面对学生,却不知学生在小学里的音乐“底细”;同样许多小学教师十年如一日地教,却很少为自己学生的将来考虑。所以中小学音乐教师缺乏交流、融合是衔接教学的问题之一。
二、注意音乐基本知识中乐谱视唱
新课标中说:“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是中小学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识读乐谱是各种音乐表演活动――特别是唱歌、演奏活动中的工具性教学内容。对这些内容来说,识读乐谱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能够跟着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的识谱能力;中学阶段要求学生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视唱乐谱。”
但是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中,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不但没有把识谱教学贯穿于音乐教学之中,甚至根本不提及。
笔者在教学中,特别强调学生在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并且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乐谱。譬如一首崭新的曲子教唱,按照“听歌――跟随音乐哼唱――老师带唱――唱谱”这个流程下来,学生对歌曲的旋律熟悉后,在唱谱子时对节奏更容易理解,对音高更敏锐,识谱的难度肯定大大减小,远比“唱谱――再唱歌”这种形式学歌曲能带动学生的情趣,节省时间,使学生更快更好富有美感地掌握新的歌曲。
三、注意音乐鉴赏中聆听感受
新课标中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新课标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把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笔者从多年的听课中发现,中小学生在欣赏聆听中,大多是安静的聆听,没有肢体语言的辅助聆听。
笔者认为,中小学学生学习音乐由于没有专业性,安静的聆听不利于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比如小学高段只要求能听辨出人声、乐器的音色;中学则要求“加深对人声、乐器声的了解和体验,能够说出各类人声和常见乐器的音色特点”;比如小学高段要求学生能简单地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通过体验,熟悉常见拍子的节奏特点;中学则要求在此基础上“能够在感知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音乐表现要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再比如小学高段要求学生“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区分音乐基本段落,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做出相应的反应”,初中要求在此基础上做到“感知音乐的结构,能够简单表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等等。
小学音乐教学流程范文3
【关键词】音乐欣赏;提高教学效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课题项目: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范式探索——以贵阳市实验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实践为例。
我国现阶段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广泛开设音乐课程,其中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1] 。但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长期的外界熏陶和情感积淀的过程。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所以探究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势在必行。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问题
(一)学生的基础薄弱
绝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音乐课正式开展之前对音乐的接触都是通过家庭教育或者网络电视传媒等,他们对音乐的认识也只是浅层的、低水平的,对音乐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音乐学识基础薄弱。
而且小学生的思维水平不够,理解能力不足。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足够的背景知识作支撑,要想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较好的音乐欣赏能力难度很大。
(二)教学方式不当
当前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模式以教师在课堂上多放歌,学生多听歌为主,以学生学唱为辅。对大部分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并没有了解每首歌曲的创作背景,他们也没有学会如何欣赏音乐,他们学习的“听歌”“唱歌”没有真正意义上了解歌曲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实际是被灌输音乐,而不是被教师引导去欣赏音乐,因而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三)学生缺少真正的自我体验
在小学的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通常是教师先给学生讲解音乐创作背景和歌曲表达的情感再欣赏音乐,学生不一定真的可以在听某首歌曲的时候感悟到作曲家要表达的情感。教师给的情感分析会起先入为主的作用,教师对歌曲的情感体验会代替学生原本会产生的强烈的自我体验。如果每次音乐教学活动教师都这样先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那学生自身的体验便会越来越少。
二、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逐步引入基础知识,激发音乐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必须让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和兴趣,其中音乐基本知识是必须知道的,至于理解表达能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必然会有所发展 [2] 。首先学生要先知道音乐的基本音调有哪些,要记住不同的音阶。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入门的时候可以通过播放《音乐之声》中的《Do Re Mi》开始,在歌曲中教学生最简单的几个音节。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感受音乐,力求快乐”为切入点,愉快地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探索音乐元素,学生在学唱《Do Re Mi》的同时,会觉得音乐很有趣,学音乐很快乐并开始喜欢上音乐课程,为教师后期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供良好的基础,也便于教师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要传递的情感,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效率。
(二)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为教学目标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给学生讲解歌曲创作背景,然后再给学生播放歌曲,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一首歌曲的曲调间、歌词间所表达的情感,去思考,去联想。教师一节课也可以多介绍几首歌曲给学生,并且每首歌每堂课的学习模式要保持一致,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课堂开展模式和思考欣赏模式,音乐欣赏能力就能慢慢培养起来,教学效率也能得到提高。例如,在欣赏《闪闪的红星》这首歌时,可以先告诉学生它的创作背景:1931年,潘冬子被柳溪的土豪胡汉三拷打逼问他父亲的下落,后来潘冬子被救下,他父亲跟随离开时给他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他的母亲为掩护而牺牲,教他更加坚强。后来潘冬子多次帮助最后他父亲亲手为他戴上了那颗闪闪红星,他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战士。创作背景介绍到这里就可以了,教师给学生播放歌曲,告诉学生“闪闪的红星”在歌词中指我们伟大的中国工农,接着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作词家在歌词中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从曲调中去感受作曲家演唱者的情感,再要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表达对这首歌的看法。而后,教师可以再寻找几首歌,以相似流程进行教学。
(三)给学生自我体验和表达的机会
教师在放完歌曲后不用急着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情感体验,而是要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把课堂的体验主体交给学生,学生们在课堂上交流自己的歌曲聆听感受,对教师介绍的歌曲创作背景发表感想。如欣赏《乃呦乃》这首少数名族土家族的民歌时,教师简单介绍创作的环境背景后,学生认真听完歌曲,教师要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这首民歌的看法,提问学生“喜不喜欢这首歌”“为什么(不)喜欢”“如果闭上眼睛,听这首歌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你对民歌有没有其他的了解”“有没有喜欢的民歌,会不会唱”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展示歌曲的体验看法,教师最后参与交流讨论。
三、结语
音乐教学不像语文、数学等科学类课程可以通过格式、公式来教授给学生,音乐的欣赏是非常个性化的,没有绝对的方向限制。
一首歌会给不同人不同的感受,不仅源于创作人的情感影响,还源于听者自己生活的联系,是更深的情感共鸣。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音乐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为己任,不仅仅要带领学生完成音乐知识的积累,还要引导学生学会从音乐本身去体验生活感悟世界,
参考文献
[1]郑海燕.关于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7(11):214-215.
小学音乐教学流程范文4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策略
节奏为音乐的重要表现要素。瑞士音乐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提出:音乐教育的前提是通过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与敏捷反应能力。①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也表明,需从节奏着手展开音乐教育,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节奏训练在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节奏训练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开展情况
节奏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简单来说,一切运动着的事物在时间上的规范,统称为节奏。无论是队列步伐、人的心跳,还是机械运转、生产流程等均有着自己的节奏。可见,节奏为音乐的骨骼。奥尔夫就曾经说过:“音乐构成的首要要素即为节奏,而非旋律。”中小学音乐教育为音乐教育的初级阶段,而节奏教学属于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节奏感,还能增强其对乐曲、歌曲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与分析能力。节奏学习的进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科学、正确的节奏训练能够确保中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更多音乐知识。②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训练的受重视程度不够,存在较多弊端,如整个训练过于程式化,多是通过拍手、读谱的方式来完成,训练方法单一、学习内容枯燥。此外,音乐课堂上节奏训练的时间较少。音乐本就源于生活,源于自然,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但音乐课堂上长时间枯燥的节奏训练已脱离了生活。节奏训练如果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将不利于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违背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宗旨。
二、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策略
(一)利用语言完成节奏训练
中小学生年龄较小,更愿意去记忆一些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东西,而童谣是他们从小就接触的音乐,非常易于记忆,通过童谣来展开节奏训练,对学生而言是相当有效的训练方式。
(二)利用乐器演奏完成节奏训练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击打、吹奏乐器的方式来感受节奏,从而完成节奏训练。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感受乐器的声音(长音、短音,或清脆、浑厚的声音等),并学习碰铃、响板、三角铁、沙锤等打击乐的节奏;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甚至引导其自制打击乐器。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道具,如筷子、盆、铁桶等,引导学生去感受与创作节奏。
(三)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完成节奏训练
音乐作品中的很多节奏均是音乐家从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唤起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的节奏,如体育课上跑步的“一二一”节奏声、青蛙叫的“呱呱”声、钟摆的“滴答”声等,生活中的这些声音也有助于完成学生的节奏感训练。此外,节奏模仿训练法是中小学音乐课堂节奏训练的常用教学方法。让学生想象和模仿这些声音,如汽车鸣喇叭的声音、公鸡打鸣的声音、火车呼啸而过的声音、敲门声,以及下雨时的滴答声等,这些都能够使其更加快速地掌握其中的节奏,并且有助于提升节奏学习的兴趣。
(四)利用速度变化完成节奏训练
节奏为乐音中长短变化与轻重变化的一种形式。因此,节奏训练需与速度训练有机结合,方可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如谱例2,若要使节奏、拍子与拍号不变,速度再加快一倍,将会出现谱例3的效果;再加快一倍的速度,将会出现谱例4的节奏效果。
三、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的注意事项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其能够轻松地学习音乐知识。因此,中小学生音乐课堂上的节奏训练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应注意节奏训练的频率。教师要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与运用节奏,在训练过程中,每次训练时间不能过长,但应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多次反复训练,并坚持“课上练、下课也练”的原则,久而久之,就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并提高其音乐欣赏的能力。第二,节奏训练应多样化。中小学生受年龄、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对于枯燥的学习形式很容易感到厌倦,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来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内容更形象、生动。
四、结语
小学音乐教学流程范文5
贝尔特・莫里索有幅著名的画作名为《阅读》,画作的内容是一对母女在窗户边就着柔和的光芒读书的情景,于是世界上有了威尔逊的名言:“书籍是孩子通过心灵感受世界的窗口,不仅意味着他们将拥有丰饶的知识,还意味着幸福与快乐。”小学阶段是孩子凭借书本沟通大脑逻辑与情感中枢的最佳时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于它具有“育人”与“乐读”的双重功能。
一方面,课外阅读具有“育人”的意义。作为必修课,课外阅读延伸了学生的学习和认知领域,在培养其自学能力的同时,还构建起了他们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有助于孩子形成早期的逻辑思维和自主判断意识。阅读以文字为基本形式,广泛的阅读量是小学生训练语言和摄取信息的前提条件,其表意作用是通过阅读中自然蕴生的独特感受,对学生大脑皮层产生长期的、稳定的刺激。该过程中孩子会持续地关照内心世界,潜移默化地塑造自我思想道德体系和审美情趣,而这些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往往伴随其一生。因而,开展高质量的课外阅读活动不仅能提升知识含量,还能通过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启蒙,培养他们的自省和深思习惯,这是教育的必要手段。
另一方面,课外阅读具有“乐读”的意义。富斯德说过,阅读即乐读。这里的“乐读”有两层含义,一是乐于读书的意思,二是指阅读的最优价值是给阅读者带去享受。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属于儿童教育的范畴,近几年来国内外最先进的儿童教育理念无不指向一个目的――为了孩子的幸福。孩子的记忆是灵活而敏感的,一部英国童话《哈利・波特》便倾倒了全世界少年的心,更别提中国五千年文明孕育出的那么多栩栩如生的神话故事、意境优美的诗歌散文、激荡人心的英雄传说。丰富的、正确的课外阅读教学在尊重孩子受教育权利的基础上,还给孩子自发自主的主体性学习地位,为孩子提供自由广阔的学习空间,旨在珍惜和创造阅读的快乐以促进孩子心灵世界的完整、和谐。
二、语文课外阅读课的实施策略
1.读物推荐课
读物推荐课就是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基础,以课内阅读中所学到的方法作为课外阅读的“奠基”和“引领”,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让学生把阅读范围延伸到课外。推荐的读物可以是内容的介绍、篇目的推荐和书刊的推荐;形式上可以是学生推荐和教师推荐相结合、分散推荐和统一推荐相结合。它的教学流程应根据学生的的阅读情况和要阅读的书籍内容来确定。如我校的洪秋丽老师上的推荐课《城南旧事》,大体教学流程是:①谈话导入揭示课题;②让学生相互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书,共同分享读书的乐趣;③通过播放电影片段《城南旧事》让学生猜书名、介绍作者、了解大意,再品读精彩章节、欣赏图片等,激起学生阅读《城南旧事》的欲望。此时老师顺水推舟地引出推荐的读物、推荐的理由,再提示可阅读的途径,把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迁引向课外。
看了流程后,我们知道:洪老师是通过灵活有趣的方式把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阅读胃口吊起来,让他们蠢蠢欲动,有一种不读不快的感觉,达到推荐的目的。她的流程是按三个阶段进行指导:巧妙导入,明确主题―赏析片段,激发兴趣―推荐读物,拓展延伸。这三个阶段中最主要的部分:赏析片段,激发兴趣。在具体的教学中,语言优美的作品,朗读一段;故事性强的作品,讲一个有趣的情节;知识丰富的作品,讲一些前所未闻的知识;对篇幅较长的作品,可简介全书内容,也可播放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中的一个场面激趣。
2.阅读欣赏课
阅读欣赏课主要是就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进行欣赏、评析,有点类似于“百家讲坛”。着重介绍名家眼中的作品形象,对作品片段、取材、任务、情节的评价,结合教师自己的看法进行品析。也可以让学生把阅读的书籍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部分通过表情朗读、配乐朗诵、背诵片断、格言及表演等方式表达出来,使大家在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其教学基本流程为:经典再现―表达情感―评价优点―畅谈心得。如一位老师执教的《蝴蝶诗人》,便是带领孩子赏析金波爷爷童话作品中想象的魅力;另一位老师执教的《青铜葵花》又让学生感受曹文轩作品中那看似平常的文字中透露出的深刻而独特的意蕴。
3.阅读方法指导课
第一,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思路,建立明确阅读目的、浏览阅读、详细阅读、思考阅读、总结阅读的步骤。我们以李白最简短的《静夜思》为例,在明确阅读目的阶段,一是要求学生对阅读对象进行必要的了解,比如,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而教师也要对李白的生平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包括诗歌创作的背景和相关故事趣闻等;在浏览阅读阶段,学生迅速地概读《静夜思》,明白《静夜思》的内容是作者在望月之中思念自己的家乡,进而在详细阅读阶段具体到阅读每个词、每个句子、体会诗人清新朴素的笔触和表达情感的真实自然;在思考阅读阶段,则是教师和学生交流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相应的词语能不能替换,替换后效果有什么变化等;最后的总结阅读阶段,学生在充分理解该诗的内容与思想主题后总结阅读经验,比如,哪些地方该重读,哪些地方该缓读,有没有好词佳句可以供自己写作之用,哪些音节要注意,避免在以后阅读时读错。
第二,教师完成了学生阅读思路的指导后,还要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比如,在阅读时训练学生正确、流利的发音,包括根据情节的起伏掌握阅读速度。在详细阅读过程中,教师应重点讲解如何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比如,在文章中做记号,分别勾画作者心理描写、语言描写、景物描写等不同内容;运用工具书完成对重点词汇的解释和注音工作,在有深刻感想的段落中批注所感所悟等,通过比较阅读、分解阅读、联想阅读等多元化的阅读手段拓展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总之,在阅读指导课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将阅读时所要注意的重点和难点告诉学生,规避学生可能出现的阅读障碍,比如,要求学生限制自己的阅读时间。课外阅读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非毫无限制地放任学生自由散漫,因而阅读方法中应该包含着对阅读时间的合理安排和控制,使学生阅读更有效率。
4.读书交流课
这是教师指导课外阅读、检查课外阅读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学习课外阅读方法的重要课型。这类课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评论。具体步骤是:百家争鸣―表演展示―竞赛评比―总结表彰。如学了《草船借箭》后,教师要求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然后上了一节《我和三国》的读书交流课。在课上,教师先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拟几个问题互相提问,以达到对内容的基本了解;然后进入“群英聚会”的环节,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书中人物的看法,并说说自己的理由,有不同观点的可以辩论;接着让学生展示读书成果,有的讲了一个小故事,有的做了读书手抄报,还有的绘出了三国时期群雄割据地图,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后教师总结了读书的方法,并评选了读书之星。这样的读书交流课,既能促进学生的阅读,又能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阅读方法。
三、课外阅读课的学科整合方案
1.数学课外阅读活动
为积极营造书香校园,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在语文课外阅读如火如荼的同时,我校数学组提出了数学课外阅读的要求。他们把一些与教学内容有联系的数学阅读材料在课上渗一点,方法上采用:讲一点开头、讲一个小故事、讲一点精彩的内容等,然后介绍阅读的材料,让学生课外阅读。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案例:在教学年月日这节课内容时,我意识到不单单是数学方面的知识,比如,在教学闰年的判断方法时对于整百年份数的判断,书上只有一句注释。这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的,他们很想探究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时我故意卖了关子,想知道的话我们课后可以去查一下资料。课后同学们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去图书馆查,有的网上查,有的向人请教……汇报交流的时候,有的孩子说到原来数学知识还跟天文知识有关呢,还有的孩子说到我是上网查的资料,上了电脑课还真有用。把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提示学生自己开展课外阅读,突破了一般数学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扩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将课内与课外很好地结合起来。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不仅解决了课堂中学习不到知识的问题,而且能让他们乐此不疲地去发现、去探索,学到比知识更有用的方法。
2.课外阅读走进音乐
现在的学生喜欢书,喜欢课外阅读,喜欢自己去探究知识的奥妙。咱们音乐教师何不顺应学生的喜好,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走出单一、枯燥乏味的乐理教学和技巧训练,让课外阅读走进音乐学科,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以此来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学习音乐的态度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和情趣。
那么音乐学科怎样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外阅读活动呢?课堂上可以讲一些歌曲创作的背景故事,如歌曲《小红帽》的创作背景故事或一些作曲、作词家的音乐轶事,这样学生在寻找故事、讲故事、听故事的过程中无形增加了很多音乐知识、历史故事,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可以是给学生一段音乐,请学生自己去配上一段合适的诗或短文进行朗诵,要求音乐和内容、语速要协调,如给他们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这样学生在配文前,必须了解音乐的写作背景、音乐的描写情景和作曲人的生活体验,再去寻找合适的短文,进行配乐朗诵。
教学有定法,而阅读无定法,课外阅读的学科整合不能笼统实施,它需要建立在不同学科的特性之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真正实现阅读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方 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彭海英.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课型[J].小学教学参考, 2010(25).
[3]沈佐明.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J].学周刊,2013(16).
小学音乐教学流程范文6
关键词:小学 音乐合作教育 问题 建议
一、现行小学音乐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合作教学是单纯的模仿,还是为获情感体验
由于教师对音乐课程的价值理解存在严重偏差,长期以来,教师在进行合作音乐教学的时候过于注重学生的模仿,单纯地认为唱得像就是唱得好,只是进行加强合作、学会合作的说教与训导的形式化合作学习,无视合作学习的内容,使学生陷入为合作而合作的怪圈。在音乐合作教学中,音乐与合作是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外一方而单独存在,音乐合作教学要在模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不断溶入各种音乐审美、体验、探究活动,才是名副其实的音乐合作教学,才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发展合作能力,使学生在音乐合作教学中获得一个美好的情感体验。
(二)音乐合作教学是为了练“合作”,还是为了学“音乐”
音乐合作教学,强调合作,但是更加尊重音乐,在合作教学中融入音乐审美,尊重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体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才是合作教学的目的。比如不少老师单纯地追求教学课堂形式的新颖性,而不充分考虑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滥用合作教学。对于能够利用传统教学完成的学习任务,花费大量课堂时间合作探究完成,对于不符合用合作教学形式表现的内容也牵强地使用合作教学,这样易使学生产生合作疲劳,丧失对音乐合作的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音乐感知力的提高。
二、音乐合作教学如何发挥最佳教学效益
(一)重视异质分组,实现均衡竞争
任何人都有渴望获得他人肯定的心理,特别是获得能力比自己强的人肯定。要促使音乐合作教学发挥最佳效益,就要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肯定。进行异质分组,实行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模式,使学生在竞争中激发潜能,获得肯定,培养音乐学习的兴趣。异质分组,简单来讲就是根据学生音质、音色的差异,音乐基础、音乐思维的差异进行有目的的分组,使各小组之间实力均衡,音乐水平悬殊不至过大,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发挥合作协调能力,达到合作教学的效果。如果单纯只按照姓名、学号或者座位号进行简单分组,有可能造成各组之间实力悬殊过大,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合作教学失去原有的意义。
(二)以全体学生为中心,实现全体进步
合作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少部分学生的突破性进步,而是在整体协调合作的基础上,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从而更好地实现音乐合作。教师在合作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重点培养对音乐有良好感知力、有良好音乐天赋的学生,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同时也不能忽视对音乐能力欠缺甚至五音不全的学生的音乐能力的培养。要以音乐合作教学为载体,培养每个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提高其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真正地参与到音乐合作中来,实现音乐教学的良性循环。
(三)科学安排合作时间,创设美感合作空间
音乐合作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合作教学,它要保证过程的完整性和流畅性,这就要求老师在组织合作教学之前,要事先对合作教学流程、合作教学时间、合作教学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一个事先的预估,避免时间利用不当造成合作内容不能完成或者时间过于充裕导致同一合作内容反复进行。合作空间上,要打破传统的“秧田式”合作队形,勇于尝试各种站队方式,比如梯形、圆形、风车形等。新颖的站队形式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互相交流,同时也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增强合作音乐教学的艺术效果。
(四)强化教学手段的融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音乐合作教学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要勇于在打破陈规的基础上加强创新,整体、优化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使音乐教学能够更好地开展。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多重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在此基础上,音乐合作教学必须在寻求与其他教学方法合作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比如在合作表演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出或者画出自己的真实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全方位的感知,使其对音乐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解,甚至可以让学生利用简易的工具创设出“真实的”音乐环境,使学生在模拟的音乐环境中能够更好地调动情感,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合作教学的完成。
三、结语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被提出,强调了音乐合作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音乐学习兴趣的重要意义。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离不开对学生团体意识、合作意识的培养。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在《教育改革研究》中这样描述到:“合作教学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最大的之一”。实践已经证明,音乐合作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审美情趣、活动参与性和活动积极性以及改善人际关系大有裨益,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音乐合作教学的研究,并积极指导实践,使音乐合作教学对人才培养发挥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