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教学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教学研究范文1
关键词:创新思维陶艺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陶艺教学的灵魂。在陶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操作能力、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陶艺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创新,使其创作出别具匠心的作品。
一、初中陶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生对陶艺是非常感兴趣的,期望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了解陶艺,提升制作陶艺的技能。目前我国虽有部分学校开设了陶艺课程,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陶艺课程在教学计划上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成型技术,指导学生创作陶艺作品,具体到教学内容,主要是捏塑、拉坯、泥条盘筑三种基本成型工艺的教学。这就说明一些初中的陶艺教学局限于基础的陶艺造型过程。另外,一些学校配备的硬件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陶艺教学资源不充足,与校外的陶艺教育资源缺乏联系,课程内容不系统,缺乏教材,等等,这些都限制了陶艺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陶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根据现代陶艺形象、生动、直观、文化内涵丰富且创造性独特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从而促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构思独特;要培养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拥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捕捉时尚元素。
1.教师做示范,开发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的思维方式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思考,所以,教师要成为思维活跃的人,然后感染学生,用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带动学生创新。为了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教师首先应具有国际化的思维和视角,关注国内外陶艺成果、最新动向,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不断地向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注入新鲜血液,继而传递给学生。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利用好自身这种导向优势,在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创作的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2.设计教学过程,吸引学生的兴趣
新颖、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创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才会有对新知识的渴望,才会去探求,才会有可能创新。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利用陶艺的形、色、材料等一切可认知的资源,引导学生体会陶艺的魅力。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陶艺实物展示、博物馆展览品展示等,有效发挥陶艺的视觉形象优势,使学生的创新意识萌发出来。教师要做到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导,还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在与教师、同学的交流中完成学习任务。除此之外,为了能使课堂内容更新颖、丰富,教师要提前了解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进行创作,最终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出色地完成陶艺作品。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力
陶艺课程是一门非常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课程。陶艺教师一定要善于启发,使学生的创新萌芽获得成长,同时创设情境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有利于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机会。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美,我们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只有细心观察,才有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而才有可能完成创新。所以教师在陶艺教学中,仅仅在大屏幕上展示那些能引发学生联想、想象的图片、录像、影视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督促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形成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处处观察、时时观察的意识,并要教会学生掌握有效的、科学的观察方法,摄取有效有益的学习信息,从而丰富大脑中陶艺素材的储备,丰富想象力。其实这也是素材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创作坚实的基础。陶艺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拓展思维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创新的快乐,并进一步激发想象力。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工具和自己的语言优势、周围环境优势、活动等给学生创设出能够激发他们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情境,从而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其形成完善的创新意识。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在陶艺课程中融入创新思维,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陶艺教师在引导示范、设计、启发方面要加大力度,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何炳钦.现代陶艺教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余涛.创新陶艺教学的方法.文教资料,2011(3).
[3]郑振雷.浅谈现代陶艺教学.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1).
中学教学研究范文2
关键词:中学数学;概念课型;教学研究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中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
数学概念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调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已有感性经验和知识,去感知理解材料,经过思维加工产生认识飞跃(包括概念转变),最后组织成完整的概念图式的过程。数学概念教学模式一般为:引入—形成—巩固与深化。为了使学生掌握概念、发展认识能力,必须扎扎实实地处理好每一个环节。
如何搞好新课标下的数学概念课教学?结合参加新课程的实验和课型研究的一点成果,谈谈一些看法。
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必经环节,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引入这一概念”以及“将如何建立这一概念”,从而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提取有关知识,为建立概念的复杂智力活动做好心理准备。新课程标准提倡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教师努力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因此,在引入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理解数学概念的各种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逐渐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一般可采取下述方法:
1.联系概念的现实原理引入新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有关事物、模型、图识等,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概念,理解概念的实际内容,搞清楚这些概念是从什么问题上提出来的。例如:在椭圆概念的教学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图板的两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所画出来的图形,归纳总结出椭圆的定义。
2.从具体到抽象引入新概念。数学概念有具体性和抽象性双重特性。在教学中就可以从它具体性的一面入手,使学生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立体几何里讲异面直线概念时,先让学生观察教室或生活中的各种实例,再看异面直线的模型,抽象出其本质特征,概括出异面直线的定义,并画出直观图,即沿着实例、模型、图形直至想像的顺序抽象成正确的概念。
3.用类比的方法引入概念。类比不仅是一种重要形式,而且是引入新概念的重要方法。例如:可以通过圆的定义类比地归类出球的定义。作这样的类比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及区别概念,在对比之下,既掌握了概念,又可以减少概念的混淆。
二、概念的形成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交往互动的教学模式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它主要是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充分利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往、多边互动来促进学生学习,发挥学生学习潜能的教学方式。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1.在挖掘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理解概念
新概念的引入,是对已有概念的继承、发展和完善。有些概念由于其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等原因,很难一步到位,需要分成若干个层次,逐步加深提高。如三角函数的定义,经历了以下三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1)用直角三角形边长的比刻画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用点的坐标表示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由此概念衍生出:(1)三角函数的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2)三角函数线;(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5)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等。可见,三角函数的定义在三角函数教学中可谓重中之重,是整个三角部分的奠基石,它贯穿于与三角有关的各部分内容并起着关键作用。“磨刀不误砍柴工”,重视概念教学,挖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
2.重视概念中的重要字、词的教学
在概念教学中重要的字、词就是一个条件,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剖析概念,才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概念。例如: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里“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同一个常数”的含义,一定要透彻理解,让学生知道如果漏掉其中一句甚至一个字,如“同一个常数”中的“同”字,都会造成等差数列概念的错误。
3.在寻找新旧概念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数学中有许多概念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平行线段与平行向量,平面角与空间角,方程与不等式,映射与函数等等,在教学中应善于寻找,分析其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再如,函数概念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初中给出的定义,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其中的对应关系是将自变量的每一个取值,与唯一确定的函数值对应起来;另一种高中给出的定义,是从集合、对应的观点出发,其中的对应关系是将原象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与象集合中唯一确定的元素对应起来。从历史上看,初中给出的定义来源于物理公式,而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函数可用图象、表格、公式等表示,所以高中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抓住了函数的本质属性,更具有一般性。认真分析两种函数定义,其定义域与值域的含义完全相同,对应关系本质也一样,只不过叙述的出发点不同,所以两种函数的定义,本质是一致的。当然,对于函数概念真正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容易的,要经历一个多次接触的较长的过程。
三、巩固深化概念,训练运用概念的技能
要使学生牢固、清晰地掌握概念,必须经过概念的巩固、深化阶段。
1.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进一步理解其区别与联系,有比较才有鉴别。将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对比、辨析,明确它们的区别误概念,理解、巩固和深化概念的有力措施,也是形成清晰概念、层次清楚的认知结构的必然要求。
中学教学研究范文3
文章针对中学体育选项课中分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了探讨。在中学体育选项课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兴趣提升,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构建学生的交流合作,可以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中学;体育;选项课;分层教学
一般的体育教学中,都是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和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接受能力。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中的阻力变大,学生厌学,师生互动不良等局面的发生。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很大差异,在体育选项课中,教师若一味采用长期不变的教学结构和内容,会导致学生中成绩好的无法继续提高,成绩不好的又无法接受新知识、新技能,不利于整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师要注意到不同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体育选项课也不例外。这就需要在中学体育选项课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以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兴趣提升
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是提升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自发养成热爱锻炼的习惯。分层教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制订了不同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尊重了学生的自身条件和素质。一改往日体育场上所有学生完成相同的体育活动目标的学内容,使学生对选项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发地奔跑、跳跃在操场上,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起来,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目标,且目标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他们的学习变得主动积极,尤其是原来选项课表现不好的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有了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信心得到了很大的增强,精神面貌也不再J懒散,可以在活动中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原来表现较突出的学生也不再苦恼于目标能轻松完成、无法提高自己的体育成绩和体育能力,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更高层次的目标后,需要努力发挥潜能才能达到,使自己在体育选项课上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另外,分层教学承认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只需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在教学评价中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教学评价中,要尽量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态度和情感,肯定他们已达到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关注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他们对学习的信心。体育检测时,要践行量力性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但是,最终目的都是使他们能够先后达标。
二、分层教学,提高学生运动水平
首先,分层教学是基于学生间不同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而产生的,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体育课上的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的作者简介:任海云(1987一),女,江苏泰州人,中学二级教师,从事体育教学与研究。运动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主动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挥出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整个课堂氛围会显得活跃、轻松,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相应地提高运动水平。其次,教学内容的分层有利于学生逐步提高。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大多是由易到难,使学生可以专注于当前目标的实现,努力达到当前目标。学生在充分夯实了自己运动方面的基础时就会增强信心,有利于学生运动水平的逐步提高。最后,学生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降低了教师的教学难度,简化了许多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过程,增加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参与时间。在一般的体育选项课中,体育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来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这导致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锻炼中的时间不足,真正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的时间还不足20分钟。而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减少了教学活动的组织时间,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内可以充分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形成有效的锻炼和运动技能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
三、分层教学,构建学生的交流合作
现在的教学观念强调学生间的自主交流合作学习,利用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完成一定任务,从而使他们在合作过程中得到自己需要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技巧。传统体育选项课基本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由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向学生讲授体育知识,使得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都不够理想。以往学生间的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基础层次的不同,在合作小组中,只有一部分学生在参与活动,进行着自己的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由于跟不上前面同学的脚步,信心不足,显得无奈与无助,不能有效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而在分层教学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目标和任务,学习小组是由同层次的学生组成的,在这样的小组中所有学生都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参与到讨论学习之中,发挥出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特长,也利于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和提高。分层教学对于中学体育选项课来说是非常有效的,但是,这种教学法需要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教学实践能力,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运用。所以,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越来越好地运用分层教学法,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作者:任海云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初中
参考文献:
中学教学研究范文4
(一)听力理解 的认知分析
听力理解 的认知听力理解是个复杂的对意义进行构建 的心理过程 ,是听话人积极地对声学信号进行分辨 、筛选 、组合 、记忆 、释义 、储存 、预测的过程 。听力理解过程中的认知模式是怎样的 ,语言背景知识是如何在听力理解过程 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的呢?
理论框架认知语言学认为 ,对语言现象 的认知是建立在对世界 的经验以及感知和概念化 的基础之上的。听力理解过程 中的信息处理及理论解释听力理解过程不是简单地对字 面语言信息进行解码 的过程 ,而是输入信息与听者头脑中已有 的知识 的动态交互过程 。在这一过程 中,听话人要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对所接受的声音符号进行分析 、合成 、归纳 ,从 而实现语 义的重构。认 知心理学家认为这种信息处理主要涉及 “自上而下”和 “自下而上 ”两种方式 。然而 ,无论是 “白下而上”还是 “自上而下 ”的理解模式都有其局 限性 。听者 由于某一方 面知识的欠缺造成理解 障碍时。会不 自觉地求助于其他方面的知识。
(二)听力的理解过程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1.听力的理解 。Kenneth认为听力理解 由以下成分构成 :辨音 、信息感知、听觉记忆 、信 息解码 、运用所学语言使用或储存信息。辨音包括辨别各种语音 、语调和音质等 ,这也是听力理解的第一步。信息感知是指学生在具备了辨音的能力之后有意识地感知语流中的语音组合 ,从而获取句子意义 的阶段 。听觉记忆指的是将所感知到的听觉信息能够在被理解之前在大脑中保存一定的时间。信息解码指的是理解或获得信息的过程。
在经过了以上几个 阶段之后 ,学生就可以运用所学语言将 信息 表达出来或储存在长期 的记 忆 中。听力理解是通过听觉器官和大脑的认 知活动 ,并运用语言、词汇 、语流和各种非语言认识 ,把感知到的声音转化为信息的过程。
2.听力的过程。听力的过程主要有 以下三个特征:①听力理解是一个积极的过程;②听力理解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③听力理解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三)影响听 力理解的因素
1.知识 障碍 :学生掌握 的词汇 、语法 等语言知识 ,对词语 、语句和语段在语言上 的感知熟练程度 ,连贯记忆力的强弱 ,对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 ,等等。
2.非知识 :设备 因素 ,课 堂气 氛 。理解技能,心理情感因素等,要在教师的精心设计 、合理安排 、协调 、诱导和激发下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避免学生产生思维 的噪声而干扰听力的理解。认清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对提高听力教学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听力教 学的训练
1.听力教学 的阶段性 。教师在进行英语 听力教学时 ,首先要对学生 的基本情况有所 了解 .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 的听力技能。一个学生在英语听力理解 中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 阶段。第一阶段 ,学生听到一 串声音 ,对 内容毫无理解 。在这一 阶段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听、常听 、精听与泛听结合起 来 ,从而使学 生对 英语语 音 、语调 、语 言技巧产生一种语感 。第二阶段 。学生可 以在语流 中辨别 出短语或句型 ,并通过短语 和句型对日常生活 中最基本的谈话 内容有一个大致的理解 。
在这个阶段 ,教师应 注意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句子或短语的能力。在第三阶段 ,学生能在语流中辨认出分句或句子,并知其含义 ,对所谈 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这一个阶段学生的困难往往是与某些题材有关 的词汇不足 ,教师应使学生大量接触与这些题材有关 的录音 ,并反复多次地听与录音题材有关的词语 、句子 、句型等 ,使学生从上下文所提供的线索 中猜出生词 的意思 .逐渐扩大词汇量 。在第 四阶段 ,学生能连贯地 听懂所谈的内容。
2.听力教学 的针 对性 。在 听力教学 训练 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介绍记忆 的特征 、记忆 的过程之外 ,还要指导他们按 自己的记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认 知心理学家 Mudock通过实验 证明 ,人对字词的 回忆效应 .首尾部分均佳 ,惟独中间部分较差 。这就是对记忆研究产生积极影响的 “系列位置效应”理论 ,同时也是对心理学理论早就确认的首 因效应和后因效应的一个证实。对所听材料的开头部分 ,由于听者的注意力在开始时往往处于高度集中状态 ,对所听内容辩得最清 ,而对材料的结尾部分,由于信号才消失 ,信号意义还完整停 留在大脑之中 ,处于短时记忆状态 ,听者也不易忘却。因此开头和结尾部分均可单独用大脑记忆 。而材料 中间部分 ,也是 内容 主要 部分 ,本部分 内容多 。信息量大 ,结构层次复杂 。大脑在处理这部分信息时,记忆顺序易受到干扰,记忆处于混乱状态。因此记忆难度较大,所以中间部分必须用脑记和笔记相结合的记忆方式记忆效果较好。
中学教学研究范文5
[关键词]中学数学 思想方法 教学研究
一、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心理学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指,“基本的、统一的观点,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原理。”“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从布鲁纳的基本结构学说中来看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1.“懂得基本原理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心理学认为“由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摄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因而新知识与旧知识所构成的这种类属关系又可称为下位关系,这种学习便称为下位学习。”当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再去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就属于下位学习了。下位学习所学知识“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有利于牢固地固定新学习的意义,”即使新知识能够较顺利地纳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学习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
2.有利于记忆。布鲁纳认为,“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得好的模型里面,否则很快就会忘记。”“学习基本原理的目的,就在于保证记忆的丧失不是全部丧失,而遗留下来的东西将使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得以把一件件事情重新构思起来。高明的理论不仅是现在用以理解现象的工具,而且也是明天用以回忆那个现象的工具。”由此可见,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在数学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无怪乎有人认为,对于中学生“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3.学习基本原理有利于“原理和态度的迁移”。布鲁纳认为,“这种类型的迁移应该是教育过程的核心——用基本的和一般的观念来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曹才翰教授也认为,“如果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观念,对于新学习是有利的,”“只有概括的、巩固的和清晰的知识才能实现迁移。”美国心理学家贾德通过实验证明,“学习迁移的发生应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学生需先掌握原理,形成类比,才能迁移到具体的类似学习中。”学生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实现学习迁移,特别是原理和态度的迁移,从而可以较快地提高学习质量和数学能力。
4.强调结构和原理的学习,“能够缩挟‘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一般地讲,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界限还是比较清楚的,特别是中学数学的许多具体内容在高等数学中不再出现了,有些术语如方程、函数等在高等数学中要赋予它们以新的涵义。而在高等数学中几乎全部保留下来的只有中学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内容,如集合、对应等。因此,数学思想、方法是联结中学数学与高等数学的一条红线。
二、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层次
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称为表层知识,另一个称为深层知识。表层知识包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层知识主要指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表层知识是深层知识的基础,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材中明确给出的,以及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知识。学生只有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在掌握和理解了一定的表层知识后,才能进一步的学习和领悟相关的深层知识。
深层知识蕴含于表层知识之中,是数学的精髓,它支撑和统帅着表层知识。教师必须在讲授表层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渗透相关的深层知识,让学生在掌握表层知识的同时,领悟到深层知识,才能使学生的表层知识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从而使数学教学超脱“题海”之苦,使其更富有朝气和创造性。
那种只重视讲授表层知识,而不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不完备的教学,它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永远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难以提高;反之,如果单纯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而忽略表层知识的教学,就会使教学流于形式,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也难以领略到深层知识的真谛。因此,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与整个表层知识的讲授融为一体,使学生逐步掌握有关的深层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
三、中学数学中的主要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由于中学生认知能力和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限制,只能将部分重要的数学思想落实到数学教学过程中,而对有些数学思想不宜要求过高。我们认为,在中学数学中应予以重视的数学思想主要有三个:集合思想、化归思想和对应思想。其理由是:(1)这三个思想几乎包摄了全部中学数学内容。(2)符合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及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易于被他们理解和掌握。(3)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这些思想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比较多。(4)掌握这些思想可以为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打下较好的基础。
此外,符号化思想、公理化思想以及极限思想等在中学数学中也不同程度地有所体现,应依据具体情况在教学中予以渗透。数学方法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这些策略与人们的数学知识、经验以及数学思想掌握情况密切相关。从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出发,本着数量不宜过多原则,我们认为目前应予以重视的数学方法有:数学模型法,数形结合法,变换法,函数法和类分法等。一般讲,中学数学中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是在数学思想指导下,运用数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数学技能操作来完成的。
四、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模式
数学表层知识与深层知识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教学中的辩证统一性。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给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一个教学模式:操作—掌握—领悟。
对此模式作如下说明:(1)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要求教师较好地掌握有关的深层知识,以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有明确的教学目的。(2)“操作”是指表层知识教学,即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操作”是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基础。(3)“掌握”是指在表层知识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表层知识的掌握。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数学表层知识,是学生能够接受相关深层知识的前提。(4)“领悟”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掌握的有关表层知识的认识深化,即对蕴于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所悟,有所体会。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往往是几种数学思想、方法交织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具体情况在一段时间内突出渗透与明确一种数学思想或方法,效果可能更好些。
参考文献
[1]布鲁纳.教育过程.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中学教学研究范文6
(一)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为了得到学校上层管理人员的重视,学校成立了体育工作管理小组,校长负责管理工作等相关事务,同时要提高该项教学活动在学校整体教学工作考核中所占的比重。同时学校应该定期开展体育教研组的教学研讨活动,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具体的方法措施,确保体育工作水平得以不断提高。
(二)教育资金条件短缺
因为长时间对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轻视,所以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比较薄弱,影响了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例如,必要的体育场所的营造,关键的体育设施与仪器设备的购置,都需要一定量的经费;除了基础设施费用外还要保证留有一些可流动性经费保证各项体育赛事的正常进行。由于教育部门与政府财政部门在这方面的给的支持是有限的,所以学校必须要借助其它形式的帮助,从社会上获得更多的力量来确保这项经费的足够。
二、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
(一)有效开展体育工作,先做好学生思想认识
在日常体育教学工作中,不少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会表现出消极怠学的状态,这样就不力于我们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必须要做好引导工作,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体育学科的重要性,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认识
由于长时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不少学生以及老师来说体育课就是浪费时间,长期以往,不光是学生对这门课持一种轻描淡写的态度,就连老师自身也会放弃这一门学科的价值的实现,为了应付差事,用一个哨子两个球来打发课堂时间,耽误了学生学习的进程,误导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所以,作为体育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表现出对体育的热爱之情,并将这种态度传递给学生,能全面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
三、体育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
(一)体育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素养
作为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中,应形成专业的知识结构体系,有良好的基础知识,专业教学能力,同时要对中学阶段的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有一个清楚理性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现有的教学基础上发挥创新力,提高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率。
(二)初中体育教师应具备广泛的业务能力
1.最重要的是要有教学能力
这一能力不仅仅是指老师要有专业的体育技能同时更注重老师的传授能力水平,同时这也是对老师的教学工作能力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可以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看得出。这就要求我们的中学体育老师要提高备课能力,同时也要掌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要提高课后总结分析能力等,以提高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2.初中体育教师还应有创新科研的能力
在现代体育教育理论思想不断革新的形势之下,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手段。要在进行科研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断革新,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学习的氛围,从而达到教学效率不断提高的目的。
(三)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具有多种教学方法
1.提高学生兴趣
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与措施的实施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兴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清楚掌握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调整教学形式。可以通过一些比赛与游戏的设计来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根据学生特长分组,引导不同特长的学生参与不同的体育项目活动中,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要适时协调师生关系
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要重视师生交流沟通的构建。对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的看法与态度,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以求获得每一学生的信赖。在满足学生心理与生理需求的基础上设计课堂教学,学生才会与教师畅所欲言,才能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