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庭教育的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庭教育的策略

家庭教育的策略范文1

【中图分类号】 G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0―0087―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家长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观念也在日益更新。目前,在家庭中“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非常严重。本文通过探寻影响幼儿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依据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策略,试图改善优化这些因素,充分发挥幼儿家庭的教育功能。

一、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

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我园开展了“幼儿家庭教育状况与幼儿发展状况关系问卷调查”,经过整理、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在家庭中“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非常严重。

1. 家长很重视对幼儿的教育,有目的、有意识地教育子女已成为大多数家长的共识。但往往思想重视,行动忽视。在调查问卷中,认为“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一样重要”的家长占 96%,可是每天可以留出 2 小时以上时间与孩子一起交流、游戏、学习的只有10.3%的家长,选择“不顾劳累,坚持和孩子玩”的只有 28.7%。对比数据可知,普遍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停留在思想上,而没有落实在具体行动中,没有完全肩负起教育幼儿的责任。

2. 对幼儿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内容认识不够。经调查我们发现,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倾向依次是:重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重视教孩子与人交往;重视对孩子的知识教育;重视孩子的自我服务;重视孩子的语言发展;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而家长忽视的家教内容包括忽视孩子自我意识的培养(如,教孩子知道自己几岁,教孩子分清性别);忽视孩子的游戏和玩玩具;忽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如,独立睡觉只占22.7%)。有部分家长根本没有真正认识幼儿家庭教育的特点,只是把家庭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延伸,使家庭教育缺乏自身的特点和内容。

3. 不能正确认识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困难。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的最大困难是孩子的某种不易改变的行为或是某种社会影响,很少有家长认真检查自己在家教中的失误和应负的责任。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教育目标的倾斜,导致家长产生许多不科学的教育方式,如,过度溺爱、迁就和放纵孩子;过度严厉、过度保护或者过度放任。

4. 家庭教育承担者偏移,教育意见不一致。在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的调查中显示,62.5%是母亲,21%是祖父母,16.5%是父亲。可见,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之重要,作用之重大。再加之大多年轻父母工作较忙,依赖祖辈养育孩子情况普遍。扩大家庭、祖孙家庭和单亲家庭日趋渐多,家庭教育意见不够一致,其不良后果是孩子无所适从,有的孩子则会形成当面一套和因人而异的态度。

二、解决策略

1.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家庭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儿童,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风格,甚至是孩子所特有的稚气、调皮和不成熟产生的“错误”;要相信孩子有自己的见解,相信孩子具有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

2. 全面深入了解孩子的情况。要想教育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应该全面、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情况,把握现象,知其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 言教、身教和境教相结合。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自己先要做到。例如,要让孩子爱学习,家长就要经常阅读或是与孩子进行有助于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活动,加深孩子的印象;要让孩子讲卫生,家长就要有洗漱的好习惯;要让孩子懂礼貌,家长就要待人和善、大方。在言教、身教的同时,还要做到境教,就是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给孩子一个和谐整体的家庭教育环境。

4. 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协同进行。家庭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使教师之间、家园之间形成教育合力,只有这样,才能影响和教育好孩子。

家庭教育的策略范文2

【关键词】家庭教育;缺失;策略

一、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

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可谓尽心尽力,成了孩子发展的总导演。在中国,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家长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好,家长就对孩子持否定态度。“学而优则奖”已成为相当一部分中国家长鼓励孩子学习的常用手段。而美国家长给孩子的奖品从来不以考分来衡量,美国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是通过“按劳取酬”的方法刺激孩子做家务的。所以美国的孩子参加劳动从不厌倦,而是表现的异乎寻常的积极。中国的孩子并不比美国的孩子差,他们也有劳动的渴望,对一切事情都充满好奇,都想动手做一做。一个男生曾经这样对我说:平时在家里大人们总不让活,说是好好学习就行了,有时也真想尝试劳动是什么滋味、想体会一下劳动的乐趣。由此可见,许多家长让孩子参与劳动的机会太少了,以至于出现家务劳动“理所当然”的由父母包办代替的不正常现象。他们认为孩子参加劳动,耽误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得不偿失。在家里不鼓励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孩子参加学校的公益劳动,家长也不支持,寻找理由不让孩子参加,这是一种缺乏远见的表现。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可见,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必将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家长应该清楚,劳动与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休戚相关。试想,看着用自己的双手洗干净的衣物、餐具、打扫整洁明亮的房间;望着校园中用自己的双手栽培的花卉、小树,孩子们心中那份对于“劳动创造一切”的情感体验,不是会远远胜于滔滔的说教吗?实践证明,在家里获得正确的劳动教育的儿童,以后会很顺利的完成自己的专业教育。凡是在家里没有接受任何劳动经验的儿童,则会遭到各种失败。所以要培养孩子在良好的劳动习惯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二、少比较多鼓励

家长很容易在不经意间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孩子赛过别人的方面家长不免洋洋得意,不如别人的地方就觉得有些失落,把这种失落和不满直接传达给孩子,这很容易导致孩子的自卑心理。人的个性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喜怒哀乐、不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智商也是有差异的。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其核心教育思想是:智力分为多种,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每一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有强项弱项之分。家长应该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状况,按照自然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强项,和谐发展相关的智力水平,以此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詹姆斯教授也说:“在人类天性中,最深层的本性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多鼓励孩子是培养孩子的满足感,培养孩子自信的最佳方式。我国著名的高等教育学创始人潘懋元在《高等教育学》中提到,大学生的课程设置,要注意满足原则。未达到一个目标而选择的课程内容应该使学生对于掌握知识、培养能力都极为重要的。对大学生来说如此重要,对中小学生来说更加重要。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满足感,适时的表扬和鼓励,最容易让孩子产生自信。

三、加强子女与外界的接触,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家庭教育的策略范文3

关键词:幼儿性格;影响;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004-01

性格是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是指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个性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良好的性格包括诚实,勇敢,乐观大方,有自信心,懂礼貌,有是非观念,谦逊,善于思考问题,容易适应新环境等等。而不好的性格包括认生,胆小,神经质,爱撒娇,依赖性强,没耐性。古人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良好的性格对幼儿的行为方式和性格影响特别重要,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抚育者们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性格培养。

一、幼儿性格的影响因素

1、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教养方式,主要体现在父母教育孩子的态度上。不同的教养方式会使孩子形成不同的性格。父母的态度是民主的,儿童容易形成独立的、直爽的,亲切的,社会的,创造的性格。父母的态度是溺爱的,儿童容易形成任性的、反抗的、幼稚的性格。父母的态度是专制的,儿童容易形成依赖的、情绪不安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父母的态度是拒绝的,儿童容易形成的、冷淡的、粗鲁的性格。父母的态度是“过度保护”的,儿童容易形成缺乏社会性的性格。

2、父母的言行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幼儿性格形成的第一个“塑造场”,家庭中的一切都在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其中以父母的教育作用最长,一般来说,幼儿会静悄悄的模仿父母亲的言行举止,家庭幸福美满对幼儿形成健全的性格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好的言行举止,更有利于健全性格的形成。

3、父母的性格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人的性格形成有遗传的基因和成分,也就是父母亲的性格。在出生后,父母的性格并一直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孩子在早期与父母亲相处的时间最多,父母亲照顾和教育幼儿,幼儿会受到父母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因为孩子最初往往是以自己的父母为模仿对象,很多时候都无意或有意地受到父母的影响。久而久之,自己的性格也会偏向于母亲或父亲一方。如果一个小孩成天生活在一个父母脾气暴躁、忧郁,或母亲蛮横散漫的家庭环境中,那么这个孩子也会比同龄人更加叛逆暴躁。相反,如果一个孩子的母亲通情达理,父亲开朗大方,那么这个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拥有一些通情达理的性格。

4、亲子关系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

幼儿时期是性格形成的敏感期,也是教育的敏感期,更是与父母增进感情的最佳期。现代的年经人由于工作或者其他原因不能照顾孩子,将自己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交给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来抚养教育,面对疏离的亲子关系,或是离异的亲子关系,幼儿会感到孤独、压抑、叛逆。

二、家庭教育中养成幼儿良好性格的方法

1、表扬和批评并用,养成幼儿谦和的性格

表扬是教育幼儿进步的一种常用方法,用表扬来肯定孩子的优点,鼓励他进步,孩子很乐意接受,效果颇佳。但如果连孩子的缺点也赞赏,津津乐道。就会养成孩子自以为是,产生了盲目的,“自我优越”的心理。适当的批评可以让孩子明白是非对错,具备行为的判断能力。

2、培养幼儿爱劳动,做事认真的性格

现在的家庭多为三口之家或四二一家庭,大家人中只有一个孩子,不少家长“过分保护”,导致幼儿出现严重的依赖心理的倾向。家长根本不放心让他们去做,你只要身体好学习好就行,这些小事用不着你来做。尽可能多地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劳动,可以锻炼儿童的意志,提高幼儿的应变能力及独立性。

3、提供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家长应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家长应该有针对性地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常识,并引导幼儿以正确的方式和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树立真善美、假丑恶的观念。为幼儿创设温馨的生活环境,尽可能让孩子与父母在一起生活,多与孩子进行心理的交流,让孩子在情感上得到满足。

4、提倡民主型教养方式

民主型教养方式最利于孩子成长,在民主型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孩子的性格是协作的、亲切的、创造的、社会的、独立的。民主型教养方式,父母须充分了解掌握孩子的心理,使孩子轻松愉快,自由自在地成长,尽可能避免过分保护和干涉,信任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行动,三岁的孩子开始萌发自立心,这时候,父母尽可能不要插手孩子的行动,耐住性子站到一旁指导孩子,从正面迎接新的课题,增强孩子的信心,给孩子发现自己的力量与长处的机会。

5、培养幼儿的双性化性格

家长应该培养幼儿的双性化性格,所谓的双性化性格(双性化个体)是指同时具有大量的男性化性格特征,又具有大量的女性化性格特征的人。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优秀的男女,常常并不是极端化或性别化的个体,而是具备了人类较多优秀的品质和特质。在已有的研究中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中,大约有27%~32%的人是双性化的。而且双性化个体优于其他类型化性别的个体。培养双性化的健全个体,首先要谈化性别界限,实施一种无性别歧视的教育和教养。

参考文献:

[1] 肖秀琼.谈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的培养.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2011(5)

家庭教育的策略范文4

隔代教育,爷爷奶奶以及外公外婆他们所受的教育少,文化程度低,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更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科学的教育和有效的指导。他们教育观念落后,只注重孩子的成绩,不重视孩子良好品质的培养。他们的教育方式存在严重的问题,当孩子不听话时,他们就会心灰意冷、粗暴地责骂孩子,不愿与孩子进行平等交流,身教重于言教,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也学会了以粗对粗,顶撞家长和老师。他们对孩子过分宠爱,娇生惯养,百依百顺,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妨碍了孩子的自主精神的培养和独立生活技能的发展,使这些留守儿童形成了自私、任性、懒惰、不思进取等不良性格特征。

初中生身心发展还不是很健全,思想和处理事情的能力还不成熟,特别需要父母或监护人的正确引导。长期缺乏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也就失去了对其正确引导的机会,孩子长期处于这种缺乏交流沟通的环境中,感受不到爱与关心,缺乏爱的安全感,容易形成自闭和自卑心理。 父母不注意自身行为,更会对孩子形成错误的引导。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也逐渐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怎样教育,如何教育,仍是众多家长所欠缺的知识能力。大多数农村家长不尊重孩子,教育方式偏激,如有的父母想掌握孩子的一举一动,没有选择主动交流的方式,而是趁孩子不在时,乱翻孩子东西,偷看日记等行为。这种以爱、关心为理由不尊重孩子隐私权利的错误行为,必然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不仅容易引发之间的矛盾冲突,而且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

家长的素质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转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提高家庭教育质量,首先应提高家长的素质。学校要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在农闲时间成立文化补习班,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定期请有关专家和学者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具体辅导,宣传家庭教育新理念,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身教重于言教,要给留守儿童营造家庭学习的氛围。

成人比成才重要,家长要有正确的人才观。德才兼备,德是灵魂,才是手段,有才无德是危险品。中学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是成人成才的黄金时期,家长应该把对更高分数的追求转变为让孩子自主学习,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会与人共处与合作,正确处理周边的人际关系,磨炼坚强的意志,学会健体,陶冶美好的情操和人品,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保障。处于初中阶段留守儿童生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性和幼稚性的矛盾,逆反心理强,如果得不到成人的理解和尊重,就容易心理反常,或烦躁不安,粗暴凶狠;或闷闷不乐,郁郁寡欢;或不听劝告,与人对立;或公开反抗,桀骜不驯。家长要了解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育中做到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理解、尊重并善于与他们沟通和交流,引导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满足其合理需要,同时对他们提出明确要求,从而形成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同时要鼓励他们发挥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不断探求新知,更应对他们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农村学校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指导留守儿童有效地接受社会教育,提高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增强辨别是非能力。如要关注他们的上网情况,处在网络时代的老师与家长与其对孩子进行“追堵打压”,不如顺应时代潮流,正视现实,引导孩子健康、文明上网。教师要积极地、经常地与家长沟通,指导他们的教育方式,要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能让留守儿童,放任自流、无人看管或无人能管。监护人要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教育立场、观点上保持一致,使家庭教育影响取得一致。学校要和家庭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正确了解留守儿童各方面的情况,扬长避短,引导他们形成高尚品质和健全人格。

农村初中的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心理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心理不健康的影响。家长教养方式对他们人格特征形成及其对生活事件应对方式都有重要影响。不良的家长教养方式让他们或自我中心、骄横任性,或自卑懦弱、敏感多疑,或自私自利、冷漠无情,人际关系差,适应能力差,主观幸福感缺失,导致很多留守儿童形成不健康人格特征,使他们形成自责、幻想、退避、僵化等消极应对方式。学校或社区应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经常性地对他们开展一些健康知识讲座,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促使他们拥有健康向上的心理。

爱,是教育的灵魂,对于留守儿童全社会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增添他们学习、生活的信心,让他们像其他孩子一样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1] 谢宇婷.浅谈家庭教育与儿童个性的发展[J].科技信息,2010.1.

[2] 林必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其对策[DB/OL].(2009-11-07)[2009-11-12]

家庭教育的策略范文5

孩子的注意力总是不稳定的,只有那么几分钟,十几分钟。小学生活对于孩子来说,是他在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个转折相当关键,如果引导得好,家庭和教师互相配合默契,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形成能力,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在“三开减负”增效的今天。笔者认为家庭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培养,配合学校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要培养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入门学习的向导,有了兴趣,是孩子埋头进入科学知识宝库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培养孩子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是保证孩子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条件。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需要培养的。不仅我们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且家长也必须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目的和兴趣都需要培养。

在小学知识中,有些知识是枯噪无味的,很难引起孩子的注意,那么家长要给予引导,带领孩子去亲身体验,并向孩子证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可能会引起孩子乐于去学习的极大兴趣。可以帮助孩子提供一些可进一步观察、思维、思考的问题,并给孩子留一些可以通过努力去解决的问题,这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如让孩子收集各种小动物来制作动物标本,把标本做好了,又让孩子分类,写出各类动物的特征和生活规律,这就要进一步去观察、思考、总结。这样可能对孩子有很大的帮助,就促使孩子到图书室去查阅资料,促进孩子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还可以运用恰当的竞赛方式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如孩子在做数学作业的时候,父母和孩子一起做数学竞赛,可用抢答方式、对口令的方式……

第二、要孩子树立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重要支柱,然而目前独生子女的状况却令人担忧:许多孩子在家庭的呵护中变得胆小懦弱,缺乏自信心,凡事都让父母代劳,如果要让他自己做,''我不行''三个字就脱口而出。这种对自己缺乏自信的孩子,怎么能担负起新世纪的重任?孩子''行''与''不行''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培养的结果,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着孩子自信心的形成。因此,要帮助孩子改变''我不行''的不良心态,经常向孩子发出''你一定能做好''的正面信息,使孩子逐渐形成''我一定能行''的良好心态,同时多给孩子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孩子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第三、要教给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的首席专家赖国全老师,把孩子培养成国学天才——小小年纪,竟能把中国最古老的经书《易经》倒背如流,思维敏捷,下笔千言,出口成章,几十家媒体登门采访……我们还会经常见到这样的报道,十二三岁的孩子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样的案例,光中国每年就有上百例,中国科技大学为此特设了少年班……他们是“神童”吗?他们的行为并非偶然,奇迹完全可能发生在他们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学会了良好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孩子更加聪明、更加伶俐,进步更快,还可以减轻孩子过重的作业负担。比如说事物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孩子在学习上也是一样。又比如一个词语可以说一个或者几个句子,也可以说出几个不同的句子。经常这样和你的孩子在一起,在这样的游戏中练习,你的孩子肯定是一个优秀的孩子。

第四、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浓厚的学习兴趣、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样对孩子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良好学习习惯能够使孩子事半功倍的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时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作息时间要恰当安排;二、完成作业后要养成检查改正的习惯;三、不仅要完成书面作业,而且还要完成口头作业;四、学习一点新知识,必须要复习,不懂的一定要问;五、写作业的时候坐姿、执笔姿势一点要正确;六、口语表达,口齿要清楚,叙述要连贯。根据这些情况,家长可以给孩子提出相应要求:1、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为学习做好准备,预习新知识时候,不懂的地方要做好记号;2、家长经常和老师取得联系,经常沟通交流,解决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新时期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为了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我给家长两点建议:

1、要培养孩子观察敏锐、精细。就是要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多让孩子在相似的地方寻找出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事物中寻找相同的特点。

2、 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具有创新精神的孩子具有高度集中并能够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又因为观察、记忆、思考和动手操作都是必须集中注意力才能够完成的,要注意培养孩子精力注意集中。

3、 训练孩子的记忆能力。记忆力是逐步培养和训练起来的,要像蜜蜂采蜜一样,采一点,集一点,越积越多。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可以用多种强化记忆的方法。训练中要培养孩子记忆的速度、准确性、牢固性。

4、要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在家庭教育中,可以利用各种机会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重点是培养孩子想象的丰富性、强度性和创造性。无论孩子观察什么,都要引导他们多去想象。在孩子的生活中,面临的所有事物都有想象的余地、前景和空间。一句说,每一个孩子都具有创造性精神,家长能够给予指导、帮助和引导,多培养孩子这些方面的能力,一定会提高孩子的创造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言行举止、说话做事都很重要。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对孩子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学校要及时。常言到: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当发现孩子学习上存在问题时,要及时教育、及时纠正,把不良的学习状态消灭在萌芽之中。注重培养孩子的个性,发展孩子的特长,积极配合学校、配合老师进行双管齐下,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创造性学习空间,你的孩子肯定能够学的更好,能力会更强。

参考文献:

[1]李盈.美国家庭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4(10)-47-48

[2]陈旭远.中小学教师事业中的基础课程改革[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53)

家庭教育的策略范文6

家庭是孩子一生的学校,而父母则是这所学校永久的老师。

因此,对学生的教育不可以一味地依赖学校,家长也应该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学习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一、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育他、

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他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儿童。”的确,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是影响孩子的一个重要因素。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小到生活习惯,大到思想品质和个性。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总是有意识地模仿着他人,从他人身上寻找自己行为的模式。因此,家长肩上的责任之重大是不言而喻的。家长自尊,孩子就会模仿着自尊。“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这是前苏联的霍姆林斯基的至理名言。自尊就是自我尊重,指的是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经常用自己的言行向孩子诠释自尊的意义,久而久之,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把自己的孩子培养为一个有强烈自尊心的好孩子。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家长不仅要懂得自尊,维护自己的尊严,同样,尊重他人也是自我的需要,他是赢得自尊的先决条件。有人也说过,尊重别人就是庄严自己,同样的,父母的这种对人的态度也会推及自己的孩子,使他们也同样在自尊的同时,充分给予他人尊重。

二、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

有几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狮子,被猎人带回家精心饲养,小狮子慢慢长大,无忧无虑,安逸生活。一次意外,一只小狮子从笼子里跑了出去,后来猎人再也没有回来。结果,关在笼子里的小狮子被活活饿死了,而跑出去的小狮子靠自己独立生存下来了。这说明独立自主起到了多么强大的作用。作为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让他们扬起独立自主的风帆,以便获取对独立于社会的重要生存能力。其实,每个孩子都有独立自主意识,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这种意识才能增强。所以,作为家长,首先要独立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轻易去求助于别人。同样的,我们在家庭中,对孩子应该给予必要的生活指导,切不可包办过多,从而限制孩子独立自主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让孩子独立吃饭,独立穿衣,独立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自立的生活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孩子自然就会从方方面面的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意识。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却一味地认为孩子还小,怕孩子吃苦受累,一切替孩子包办,不让孩子动手做任何事情,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时间一长,孩子的独立能力就难以形成了,甚至连最起码的生活能力都没有。一旦离开了他们所熟悉的环境,离开他们所依赖的人,就无法有序自立的生活。可见,家长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人的能力绝大部分都是在后天实践中形成的,需要一个熟练和适应的过程。即使在孩子动手做事的时候出现差错,也不能挖苦、讽刺、斥责,相反的应该让孩子明白,一次、两次做不好完全是正常的,不必过于自责,应该在失败中汲取教训,在成功中总结经验,只有这样,孩子的自立能力才会越来越强,他们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集在巴黎。有一位记者问其中的一位:“在您的一生中,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平静地回答道:“在幼儿园。”包括记者在内的众人无不惊愕。老者接着说:“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许多东西,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东西要摆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长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事实上,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他们终生所学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幼儿园老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著名的大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孔夫子也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既然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讲如此重要,那么父母应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1)好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日本教育家福泽俞吉说过,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事实也正是如此,孩子习惯的培养主要在家里,父母应该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最好在生活中进行,习惯培养更应该如此。所以,生活就是教育,父母应该积极为孩子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父母应该经常在行为、举止、谈吐等方面给予孩子一个最好的榜样,讲话时要注意礼貌,举止要文雅,表现出高尚的情操。通过日积月累,让孩子的良好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2)好习惯要在实践中培养。好习惯的培养不是空谈,而要落实在实际生活中。只有通过实践,踏踏实实地努力去做,才会养成良好的习惯。(3)要抓住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小学之前都是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到了初中阶段就是习惯的纠正阶段了。不良习惯的纠正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了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习惯培养的黄金时期,重视对孩子的习惯培养。

总之,家庭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