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分析范文1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现状 危害 形成原因 分析
何谓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以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附注等为在载体,以企业投资者、债权者等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信息使用者为对象,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济行为与经营成果为目的的信息统称。会计信息是否失真作为评价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可靠程度与工作质量的关键指标,值得相关工作人员加大对其的研究与分析力度。如何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危害以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进而为企业制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提供意见及参考,已成为当前相关工作人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分析
从本质上来说,会计信息是各项会计工作的最终产成品。可以说,会计信息的质量好坏与可靠程度高低会对经济社会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的实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与影响,这也就意味着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已成为相关工作人员的当务之急。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类型企业经营活动在会计核算与管理中所出现的资产计价失真、往来款项失真、收入成本项目失真等问题最终都会反映到企业财务报告的信息失真当中。一般来说,会计信息失真可以分为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与非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两大类。前者往往是主动性的造假与故意失真行为,也是我们在处理与规避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中的难点与重点;后者往往是由会计人员专业素养地下以及过失性核算行为等引起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剧与城市化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的推动作用下,我国市场经济各类型参与企业普遍呈现出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趋势,这一问题广泛存在于各类型、各规模企业当中,并逐步向着事业单位、行政单位、社会团体与中介结构等领域蔓延。
二、会计信息失真危害分析
会计信息作为评价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与经营成果的关键指标,在整个企业会计管理中发挥着直观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的失真给企业、经济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带来的危害不可小觑。具体而言,这种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重干扰国家正常经济秩序
会计信息作为我国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制定与实施宏观调控职能举措的重要依据,其失真问题会使得国家宏观调控举措的制定流于表面,信息使用人员无法准确、真实的了解到企业的经济发展状态,进而会导致国民收入超量分配,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不仅得不到相应的发挥,甚至还有可能严重影响、干预到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运行。
(二)严重干扰社会环境
会计信息的失真从某种角度来说为经济社会各种受贿行贿、行为的增长营造了较为宽松的市场运行环境。企业在失真的会计信息影响下会使得企业会计报表收入、利润数据虚增,初次分配无法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达成契合,经济效益的虚增势必会导致潜在的亏损加大,进而为企业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严重干扰企业经济预决策的制定及执行
会计信息的一大职能就是为企业一定时期预测与决策提供数据资料支持。一旦会计信息失真,企业投资者与债权人就极易在失真会计信息的影响下做出有关企业经营成果的错误判断,进而做出不合理的投资决策。这种恶性循环最终会导致整个市场经济陷入疲软、低迷的发展状态之中。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形成原因分析
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过程当中,企业会计报表信息数据的失真、会计核算的失真以及企业纳税申报的失真均是当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表现形式。笔者认为,形成这种失真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具体而言,会计信息失真的形成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有关企业各部门各参与者的权责划分不够明确。再加上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均是由企业直接聘用并发放报酬的,这也就意味着企业的会计工作需要体现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意愿,各种违法乱纪现象频频发生,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
(二)企业经营管理者受到短期经营行为的影响
在企业正常生产运行过程中过分追求企业的短期经济效益与经营目标,进而使得相关工作人员为追求企业短期利益而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私设两本账,进而引发会计信息的失真行为。
四、结束语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经济社会日益进步,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对新时期的市场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为严格、全面与系统的要求。会计信息失真作为整个会计行业最为普遍的一种问题,需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足够的重视与关注。本文对会计信息的失真现状、危害及其形成原因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以求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对策的制定与实施工作提供一定的意见与建议。
参考文献:
[1]欧阳爱平,徐俭.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的相关性质量分析――沪市A股2007年报数据检验. [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2]傅宏宇,桂,孙瑶.A股和H股净利润双重披露的实证分析(下)――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4)
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分析范文2
一、军队会计信息质量现状分析
现行军队会计工作通过一系列控制制度,确保生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军队会计体系自身的因素,也有外在环境方面的影响。现行军队会计信息工作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军队会计核算基础不符合现实需要、军队会计监督力度不大、军队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不科学和军队会计法律环境不完善
二、军队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机构成
会计信息从原始资料转化为有用的会计信息需要经过资料辨识搜集(输入)、分类整理(处理)和信息传导报告(输出)三个基本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对会计信息的最终质量产生影响。为保证军队会计信息质量,必须从军队会计信息的理论基础、生成过程及监督检验等方面加以控制,形成全方位的质量保证体系。
1、加强理论研究,完善军队会计规范
会计规范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的主要法定依据,也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查证的主要标准。因而绝大多数研究人员都将会计规范作为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现实标准,认为不按会计规范提供的或不符合会计规范要求的会计信息是失真的会计信息,只要单位按会计规范的要求来加工和提供会计信息,相关的会计信息就是真实可靠的。
2、全面综合治理,保证信息生成质量
会计信息生成时的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军队各单位加工处理形成的最终会计信息符合军队会计规范要求的质量标准。会计信息质量的劣化主要产生于信息的加工生成阶段。因此,这是会计信息质量保证的重心所在。
(1)完善军队会计环境,进一步增强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增强会计人员独立性有多种途径。第一,可参照《会计法》,对《中国会计规则》加以补充,制定条款明确规定,对本单位领导授意进行的违法违规行为,会计人员有拒绝办理和纠正违反会计事项的权利,并应及时向上级主管单位报告。第二,对相关违法人员的惩处应具备追溯性,不管违法人员现身居何位,只要查出曾参与或从事违法活动,均要加以处罚,不能因职务调动而一走了事。第三,改变会计人员的管理权限,保证会计人员的依法工作不受打击报复,比如将会计人员调配权限改为由上级财务部门决定,最大可能地保证军队会计人员的独立性。
(2)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对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完善检验监督,确保信息综合质量
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分析范文3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现状
当前企业的竞争就是信息的竞争,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尤为重要,尤其是近年来由于一些原因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信息质量无法保障,报告不实、信息泄露及其会计等一些现象也屡有发生。因此,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纳入企业发展重要战略内容,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信息质量的科学内涵
所谓“会计信息质量”即在企业中会计信息应当达到和满足的基本要求。通常情况下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鲜明的决策有用性特征,而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中将相关性和可靠性也作为会计信息特征来看。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会计信息质量原则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具有客观性、可比性、及时性、谨慎性、重要性、一贯性等。在众多的基本特征中可靠性和相关性信息,主要是提供给投资者、债权人的重要数据,他们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发展方向和重要事件做出决策;在财务信息中必须保持一贯性和可靠性,从而避免企业账目中的一些恶性事件发生。
针对于企业会计信息管理,存在较为严重的现象是会计信息失真,那么企业会因为信息的失真受到影响。总的来说,企业信息质量失真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不合法会计信息失真和合法会计信息失真。前者指在企业之情的情况下有意对一些会计信息进行处理,企业会计在领导的示意下对一些账目进行造价,具体方式表现不一,有的是制作假的原始票据,促使一些不合法的收支合法化;有一些企业长久以来在会计账目上含混不清,账目模式,无论是账证之间,还是账账之间都存在一些不符的现象;另有会计人员,人为的制作一些虚假账目,严重的还出现两套报表的现象,一套是用来自己掌握信息,一套是用来应付检查。后者合法的会计信息失真即会计人员进行会计信息的统计过程中,涉及到会计系统本身的一些局限性规定的限制,产生一些与现实账目不符合的信息,这种信息的产生是受到当前会计规定而产生的,如会计信息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预计残值,这样的信息无法准确的统计出来,在信息处理上也不能做到精确,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在实际工作中,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主要指对不合法的信息失真现象进行制止,不断完善和加强合法企业会计规则,从而提高会计信息对企业发展的有效价值。
二、我国当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现状
针对当前企业会计信息管理中,最大的问题还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一些企业造假账现象非常普遍,当然也存在会计人员专业水平较低,不能良好的胜任会计工作,信息失真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工作程序混乱导致信息失真
在企业会计工作程序中,存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告造价等信息失真现象。首先,会计凭证失真,会计凭证包括一些企业的原始凭证,原始凭证对于企业的经济业务来说,是最初的经济证明,也是最重要的经济证明,是企业会计进行最原始材料核对的重要依据,如果会计凭证失真了,会成为一根导火索,导致账簿和报告均出现失真,这种连锁反应会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其次,会计在进行账目的汇总过程中为了单位领导的利于,或者个人的一己之私对数据进行调整或者变更,从而人为的造成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另外,虚假的会计报告,有些企业明明知道自己的账目存在失真现象,但是还是向外公布失真的信息,甚至利用一些中介帮助自己维护信息的虚假,利用非法的手段获取真实的审计报告,这种行为无形中助长了造价的气焰。
(二)会计工作要素失控导致信息失真
会计工作要素即工作中面对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权益、收入、支出等费用情况等。然而,当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中,有一部分来自工作要素失控。主要表现为:资产虚假,在会计工作中对于企业资产的总数核实不清,数量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对于企业资产的处置进行违规处理,无形中造成大量国有资金流失;盈亏失真,会计在进行资金的调用和收入时,自由随意,利用会计利润来满足自己的私利;负债不实,为了获得自己的私人利益,故意设置一些虚假账目,或者账务债券与实际不相符;资本虚假,在企业会计信息管理中,有一些企业实际收入的资本巨大,但是资金长期不能到位,甚至出现“空壳”现象,造成大量资金长期流失;人为漏记,一些企业为了实现偷税漏税的目的,将企业经营中的销售票据抽出或者流转,也有一些人违规操作,收回资本后私自摊销,而不入公司的账目;披露信息不实,为了赢得别人的信任,认为的披露企业不实信息,片面的夸大自己的业绩,给别人错觉,从而误导别人的决策。
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探析
针对于当前企业会计信心管理中信息失真的现象,深入分析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利于管理人员优化管理措施,从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一)治理结构不完善
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尤其是国有企业在人事治理结构上存在缺陷,通常情况下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监督格局,失去彼此的制约会导致企业资金处理随意,出现不良现象,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另外,目前国有企业中有85%以上的经营者均由政府任命,这种治理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另外,产权存在形式单一,常常出现一股独大的现象,其他产权人无法对大股形成制约。
(二)会计制度不完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传统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发展形势,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存在一定的可操纵空间,只要属于会计的可操作空间之内的,会计可以自由进行操作,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出现问题。虽然,我国于2005年已经建立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近的会计准则体系,但是从制定保准和质量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当前会计信不完整、出现漏洞,信息失真现象普遍。
(三)人员素质不均衡
在企业会计人员中有一些具备良好的素质,完全可以胜任会计工作,但是,也存在一些现象,有些人认为会计职位轻松而且有油水,找关系、托熟人进入企业会计部门的人不少,这样造成企业会计队伍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有些人会计业务能力偏低,工作经验不足,再加上本身职业观念不强,极容易在工作中出现信息问题,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素质不强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四、结束语
总之,针对于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确定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准确而及时的会计信息尤为重要,加强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设,不断完善法律建设,利用法律与法规的约束能力提高会计工作管理力度,确保会计信息准确、合法、完整和及时;建立健全会计监督机制,在企业内部必须加强工作管理,加强监督部门的责任,提高会计工作管理意识,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发生。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的多方面管理和决策有着直接的关系,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给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作者单位: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艳华 魏驰东.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现状及对策分析[J].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1(10)
[2]王晓伟.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现状分析[J]. 中国市场. 2010(40)
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分析范文4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成因 现状 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和大众资产性投资也随之发展起来。在此背景下,企业越来越重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逐步提升其会计工作质量,提高其决策的科学性。对企业而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一些企业因为信息失真问题影响了其正常的经济活动,造成了重大损失。因此,当前深入分析和研究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1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现状分析
所谓会计信息,就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告、财务报表或附注等形式呈现给投资者、债权人或者其他信息使用者的反映会计单位财务和经营情况的信息。
而会计信息失真则主要指会计单位的原始凭证与财务报告不符,即会计信息的输入与输出不一致,造成信息虚假。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发展,甚至还会威胁到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企业必须加强会计信息管理与控制,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对策,以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出现。
近几年来,在资本市场中发生了不少会计造假案例,如银广厦、深圳原野、红光实业、亿安科技、黎明股份、东方锅炉等上市公司都是利用虚假会计信息,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取私利,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造假成本与造假收益的不对称,助长了会计造假。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存在着对虚假会计信息的旺盛需求,只要造假预期成本小于造假预期收益,上市公司就有“博弈”的理由和冲动。“银广夏”1999和2000年虚构利润7.45亿元,但其停牌时的流通市值比1998年末增加了至少70亿元,“变脸”现象从另一角度证明了会计造假的收益效益。也就是说会计造假的收益明显大于成本,“刚通报了张家界,又冒出了麦科特;刚处罚了ST黎明,又惊爆银广夏”。前赴后继的“英雄壮举”仍将继续,可能蔓延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因此,加强会计信息管理,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监督体系,是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保障资本市场高效稳定运行的重大举措。
2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2.1 粉饰经营业绩,维护企业领导者的利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下,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通过粉饰经营业绩、操纵利润、转移固定资产以及偷税漏税等非法手段维护自身利益,以实现利益(经济的或非经济)的最大化。
在实际经营活动中,企业领导者主要通过财务会计信息来控制经营者。在经营业绩的压力下,一些经营者明知其生产经营活动无法获利或经营目标者无法实现,仍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篡改会计数据,严重损害了社会利益。具体而言,会计信息造假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所得税费用的计算与交纳。所得税费用是以应税所得(会计利润+调整项目)为计税依据来计算的,为了减少所得税费用,众多企业采取了隐瞒收入、虚列费用、该调整的项目不调整等手段降低应税所得,从而达到少交所得税的目的。②企业所有者的责任动机。在委托关系下,所有者与经营者容易出现利益冲突,加之企业受托人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企业便利用会计操纵,扭曲会计信息以维护和扩大自己的利益,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下降。
2.2 会计法规制度不健全,社会审计监督缺乏独立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发展,会计规范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以《会计法》为中心的相关法律法规,但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实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会计准则定义模糊、会计制度的适用性有待加强以及会计处理方法专业性不强等。另外,在社会审计监督方面,民间审计作为外部审计的重要力量,以有偿审计为主,其独立性不强,监督效果和范围有限。
2.3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以操守为重,坚持和遵守从业原则是会计人员做好会计工作的重要前提。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在利益的驱使下,利用职务之便,任意挪用公款、更改财务数据、弄虚作假,严重破坏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此外,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企业因缺乏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导致其财务分工不明,内部审计监管不力,从而影响了其会计信息质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3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
3.1 对经营者实行激励机制及约束机制,加强中介机构的管理。①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领导责任意识。首先,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合理分置企业股权,明确产权主体,防止出现“一股独大”的情况,影响其决策质量;其次从法律角度规范和约束企业管理者的经济行为,从根源上杜绝会计失真;最后,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其任期内强化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激发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适当减少其经营压力,以有效减少信息失真情况的出现。②建立和完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而言,要想提升其会计信息质量,除加强会计信息管理,提升会计人员质量外,还应建立起完善的内部监督和控制体系,以有效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在建立和完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时,企业应坚持效率与质量并重原则,实现全面监督与控制,确保其控制措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此外,企业管理者还要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内部人员联系与交流,推动内外控制的有机统一。
3.2 建立和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加大会计违规打击力度。①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完善的法制体系。首先,从法治建设角度来看,国家应进一步明确会计工作原则,制定相应的法律标准,同时还要逐步细化会计信息失真的责任范围,以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在法律的制定上,国家应确立切实可行的技术规范,同时还要强化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的作用,提升监督效果。②建立完善监管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作用。首先,应当明确监管部门、理顺现有的监督体系,达到统一协调;其次,明确区分不同部门的监督权限和职责,实现各司其职;再次应制定详细可行的监督检查办法和操作,切实加大执法力度。最后,政府要加强对独立审计机构、资产评估机构的资质审查,业务检查和行业自律方面的管理,督促审计机构提高素质和能力。
要想充分发挥会计法规的作用,就必须进一步加大对会计信息造假的惩处力度,使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从业人员自觉规范其行为,杜绝会计信息造假,以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3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力度,提升企业整体会计水平。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在于培养高质量的会计人员。因此,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各项培训活动,以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最终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提高其会计信息质量。具体来说,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要求其认真学习并掌握各项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企业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同时,企业还要逐步建立健全其会计培训机制,完善其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丰富会计人员的学习途径和方式,以提升其实际业务水平,最终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二是引导企业会计人员树立科学的工作观,强化其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应以《会计法》为依据,自觉规范其行为,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三是企业要保证会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支持和鼓励其依法履行其职责。同时,企业还可以建立一整套较为系统地会计工作保障体系,以提升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防止出现会计人员因依法履行职责而遭受报复的情况出现。
4 小结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过程,同时又是一个法律制度、会计制度和企业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对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维护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合理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方徐.浅谈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解决对策[J].江苏建材,2007(02).
[2]王静.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解决对策分析[J].中国外资,2014(01).
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分析范文5
尽管近年来为顺应国际要求,我国的金融行业已逐上市,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但受不完善的法律体系以及监管体系影响,上市金融机构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仍不具备较高的质量,相比国际社会,仍表现出极为滞后的状态。要求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注重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完善策略,以此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持续发展。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概述
根据我国相关的会计信息披露法律法规以及以往学者的研究,对信息披露有效性的概念可从四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包括:首先,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主要指企业进行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避免增添任何修饰,应遵循客观事实将客观情况反映出来。其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旨在要求企业对可能影响公众利益的事件及时进行公开,避免出现过时的信息内容。再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其可理解为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应保证不存在遗漏,能够将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情况以及承担的风险全面体现出来。最后,信息披露的合规性,要求企业信息披露无论从内容或形式等各方面都需满足相关规定。
三、会计信息披露在上市商业银行中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1.会计信息披露有效性在上市商业银行中的现状分析。
1.1从信息披露真实性角度。当前上市商业银行在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方面主要表现出两方面问题:第一,过高估计资本充足率。其中的资本充足率主要指为金融企业自身现有资本与风险资产间的比率,能够将银行经营状况反映出来。从以往统计中不难发现上市商业银行在资本充足率方面都可满足银监会要求。然而在持有资本中将呆账准备金融入其中,这就导致资本充足率出现被高估的情况。第二,资产质量未满足信息披露真实性要求。资产质量在商业银行中往往是判断其盈利状况与稳定状况的重要内容,银行经营者往往为获取债权人的信任,多会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采取虚假分类行为。
1.2从信息披露及时性角度。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不具备时效性的信息往往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尤其在商业银行中表现更为突出,在市场环境下汇率、利率等可能随时发生变化,若信息不及时,将不具备价值。但现行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更表现在避免进行过早披露,提倡事后信息披露,尽管已有相关规定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时间进行明确,但并未起到明显的作用,信息披露不具有及时性特征。
1.3从会计信息披露充分性角度。现阶段上市商业银行在披露信息数量方面较为完善,特别在证监会与银监会不断加强管理的背景下,披露项目趋于完整。但从充分性角度分析,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如风险管理问题披露,主要体现在:
(1)上市商业银行在披露信用风险过程中强调信贷资产质量、度分析等内容,忽视信用风险的评级以及应对措施的说明;
(2)上市商业银行面对市场风险信息披露中忽视内部计量模型,倾向于风险敞口方面;
(3)对于流动性风险信息的披露也表现在仅将现金流量中的定性信息进行披露,却未说明现金流问题。
1.4从会计信息披露合规性角度。上市商业银行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从内容或形式方面都可满足国家相关规定标准,而且在上市商业银行实际经营运转过程中也很少出现监管部门对其进行违规处理的情况,加上会计人员在综合素质方面也呈逐年提高趋势,能够保证信息披露的合规性。
2.影响会计信息披露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2.1从上市商业银行内部因素分析。会计信息披露不具备有效性,主要由于商业银行自身在管理体制以及管理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其中管理体制方面主要由于现行商业银行在内控制度体系方面仍不完善,难以有效的进行信息收集与整理,影响信息质量,而且商业银行中所应用的分支行制度,在实际进行信息传递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总行机构无法有效监控各分支机构,这样便出现会计信息被粉饰或掩盖等行为。而在管理能力方面,相比发达国家金融机构,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无论在数据处理或风险估量等方面都缺少有效的方法,披露过程中缺少基础性的数据。
2.2从外界环境因素分析。影响会计信息披露有效性的外界因素首先体现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方面,尽管对上市商业银行已提出信息披露办法相关规定,但在信息披露内容方面仍未严格界定信息质量问题,且在关于监管部门如银监会或证监会等方面如何协调配合也未进行具体阐述。其次,外部监管不到位。外部监管是会计信息得以有效披露的重要保证,但事实上我国目前在金融监管部门方面仍表现出力量较为薄弱现状,不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而且在进行监管过程中,各方面财政监管部门如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以及银监会等也未做到适时的信息共享,难以及时发现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在信息使用方面,如债权人或投资者关于风险认识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忽视对会计信息披露有效性的分析。
四、提高会计信息披露有效性的策略
1.法律制度的完善。
针对上市商业银行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应注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尤其在关于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方面,可参照《新巴塞尔协议》要求进行法律方面的完善,确保信息披露内容将风险测量以及风险管理信息融入其中,并在资本充足率方面进一步明确银行持有资本,避免将呆账准备金划入其中。同时在制度方面,也需完善会计制度,保证其将公允价值作为基础,使所获取的数据信息更为准确。另外,还需根据当前银行管理制度现状,使内部评级体系进一步完善,构建满足银行实际发展的风险计量模型以及控制流程,并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注重硬件投入,确保金融信息网络能够覆盖所有分支机构。
2.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上市商业银行本身具有企业性质,应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公司治理结构内容,具体可从三方面进行,即:第一,机构投资者的引入,其目标在于使以往产权集中的情况得以改善,在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中通过机构投资者的引入,很大程度上约束银行的管理层,监督信息披露行为。第二,银行管理人员需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监督职责,确保经营状况、风险管理以及财务问题等得到有效披露。第三,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确保内部审计部门发挥其应有职能的同时也可鼓励员工有效监督信息披露质量。
3.外部监管作用的加强。
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效率。在强化外部监管方面,要求在“多头监管”形式下,即多个监管部门共同监管时应做好相互配合协调,可构建信息共享系统,保证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同时,我国银行监管部门也需适时与国际金融组织进行交流,吸取更多成功经验。另外,在惩罚机制方面应进行完善,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应加大处罚力度,将相关的责任问题进行界定,可对银行机构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五、结语
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分析范文6
【关键词】 环境会计; 信息披露; 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日益严重的石油资源不断减少、油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石油化工行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支柱产业,具有生产线长、生产过程复杂、产品需求涉及面广等特点,它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石化行业的生产经营与社会环境及资源有着密切的联系,是高风险、重污染的行业。这就决定了它既是导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也是治理环境污染的主导力量。为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对污染行业企业经济活动的科学评价与监督,以石化类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状况为研究基础,建立和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十分必要。
一、样本选取
首先,从沪深证券市场中随机选取中国石化、中国石油、沈阳化工、茂化实华等30家石化板块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公司。其次,选取10个主要项目作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基础,对样本公司2006—2010年的年度财务报告、履行社会责任报告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信息资料进行分析。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一)信息披露比例
在选取的30家样本公司中,涉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比例如表1所示。
从环境信息披露的数量上看,石化行业环境信息披露比例是较高的。这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企业注重环保形象、证券市场投资者对环保的关注等原因密不可分,这些因素促使企业逐步开始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从而增加了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二)信息披露质量
从信息披露质量来看,样本公司中多数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表达简单、笼统、分散,并有一定倾向性。如因缺少规范的环境会计信息确认和计量依据,使部分信息只能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因没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强制要求,企业常常只披露正面信息,而回避不利信息,使同类企业之间环境信息的可比性减弱,减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信息披露内容
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尽相同。通过对上市公司披露内容的分类、整理,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较多的内容归纳为10个项目,主要有:1.环境政策和目标;2.环保补助;3.三废排放量;4.绿化费;5.环保技术及设备改造;6.节能减排收益;7.排污费;8.资源补偿及治理费;9.环保管理规章制度;10.资源能耗及利用率。以此为基础,得到2006—2010年样本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如图1所示。
通过图1可以看出:披露项目1的26家,占样本公司的86.67%;披露项目2的占60%;披露项目3的有33%;披露项目4、7和8的企业分别占13%、30%、77%;披露项目5的有73%;披露项目9和10的均有40%。在样本公司中,涉及上述10项内容的公司数及披露项目数如表2所示。
从表2看出,多数公司信息披露内容均不够全面。在10项内容中,披露6项及以上信息的公司12家,只占40%;可见,大部分公司披露的项目较少、不完整,多集中在环境政策和目标、环保补助、绿化费、排污费等内容上。
(四)信息披露方式
通过表3可以看出,石化类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各异,出处有别。有的在董事会报告中披露,96.67%的企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部分企业在重要事项中披露,也有单独在履行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的。而多数公司是采取多种渠道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披露的,说明上市公司在这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
三、存在问题
(一)披露的质量有待提高
上市公司作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社会责任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从样本公司的年度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及可持续发展报告反映的情况来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还有待提高。由于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受企业利益的影响,因而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使政府、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忽视了对其环境行为及其影响的关注,也难以正确评价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削弱了社会对公司生产经营的监督作用。
(二)披露的内容不够全面、完整
我国石化类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全面,如图1和表2所示,从归纳的10个指标来看,大多数企业披露的项目较少,不够全面、完整,并且大部分企业只是对存在的某些环境信息做简要说明,缺乏科学性、系统性,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对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费用、环境收益和环境利润的信息需求。
(三)披露的方式缺少规范
石化类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繁杂,如表3所示,既有将独立的环境年报公布在公司网站上的,也有包含在财务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中的,缺乏固定、规范的形式,而且大多数企业仅仅只披露了一年或两年的数据,使所披露的信息缺乏可比性。
四、建议
(一)加强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
国外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比较规范、全面,这与它们具有的较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公众积极的环保意识密不可分。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许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国家环保总局也建立了公共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但是相比而言,还存在许多缺陷与不足。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社会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为加快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完善,我国应大力加强环境会计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
(二)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政府环保机构应对企业的环境管理责任有明确的认定。从其他国家的经验可以看出,在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规定之后,政府做了许多努力来鼓励和督促企业进行环境管理。在我国尚没有明确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准则的情况下,政府环保机构应当明确企业环境管理的范围,使企业在进行环境管理时可以有的放矢。同时,呼吁企业管理者及职工提高社会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全面客观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三)充实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政府环保职能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应对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出明确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对环境政策和目标、环保成本、环保收益、资源利用率等方面的披露要求,不仅披露定性信息,还应增加定量信息的披露。石化类企业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时,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环保政策和目标;环保设备及技术投资;治理环境污染、节约资源的情况;员工环保技术培训;企业因对环境造成影响而形成的奖罚;政府的环保补助及企业因自己的环保行为而获得的收益等等。另外,企业可以逐步建立预防成本的预测数据,从而降低环保成本。
(四)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
在信息披露的方式上,可借鉴国外自愿披露与强制披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完善目前以文字叙述、表外附注形式披露的模式,增设相关以货币形式计量的环境会计科目,实现传统会计信息与环境会计信息相结合的综合披露方式。通过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信息分析系统,如环保成本效益分析、环境资源生命周期分析等模型对环境信息进行分析,以达到促进企业全面自主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目的。同时,注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动静层面的结合,如环境诉讼、奖罚、环境投资等对预测企业未来发展有影响的信息。
总之,为构建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促使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益,政府及环保机构应尽快制定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准则和指南,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提出明确的要求,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方式等做出合理的规定,石化类上市公司也应当充分认识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为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提供方法和经验。
【参考文献】
[1] 窦巧梅.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原因分析[J]. 商业经济,2010(8).
[2] 李劼.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 李艳萍.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D].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