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德育课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小学生德育课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小学生德育课堂

中小学生德育课堂范文1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有效教学

“精彩源于生活”,因此,在新课改下,科学教育应与生活紧密联系,以让学生更深刻的体验科学,了解科学,并在头脑中形成科学与世界紧密联系的清晰概念。那么,在科学课堂上实施生活化教学,怎样提高其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只有立足于学生,引进生活内容,提供探究,才能让科学课堂教学更有效,并充满欢乐与多元色彩,让学生愿学、乐学。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欲望

探究是科学课程的关键所在,只有调动学生参与探究,学生才能在探究中感受学习科学的乐趣,进而转化为学习的持久动力,促进学习的提高。因此,科学教师应合理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让学生融入探究。实践证明,生活化的情境大多为学生所熟悉,很容易让学生把科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并切身体验科学的学习价值。以学习小学科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创设了如下生活化情境:同学们,大家想知道玩具熊是如何变成“北极熊”的吗?今天,老师将实施“魔法”,给大家秀一下。教师拿起手中的玩具熊,与班上某位女生的头发进行摩擦,以达到吸引白色泡沫的目的。教师演示完毕,玩具熊在瞬间变成了“北极熊”,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如何做到的吗?此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始讨论起来。教师抓住学生激情,在恰当的时机引出“静电”。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参与欲望愈加强烈起来,教师随即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有一名学生提出冬天晚上睡觉脱下毛衣时,会有一些”火花“,并伴随噼啪的声音,这就是静电。从以上案例得知,教师可以以生活化情境为载体,激发学生参与欲望,调动学生思维,引发深层探究欲望。

二、贯穿生活化内容,提升科学教学有效性

在科学课堂上合理贯穿生活化内容,可以大幅度提升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从实际上来说,科学课堂是一门兴趣学科,学生应在无压力的状态下进行科学学习,充分利用生活材料,对生活问题进行探究,以让自己的动手能力得到培养,科学水平得到提高。

三、利用生活材料,培养动手能力

生活周边的资源是科学课程最直接、最容易得到的资源。对于小学生而言,越是生活化的内容,越是感兴趣的内容,也越是易于理解的内容。科学课本只是学生认识科学的一扇门,透过这扇门,科学课程更为精彩纷呈。因此,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应让学生善于利用生活材料,进行科学小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得到提高与发展。以学习小学科学《观察我们身边的材料》这一课为例。课前,科学教师布置了一个小任务:请同学们从家里带上一些小材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第二天,课堂上的材料丰富多彩,学生带来的材料有:矿泉水瓶、纸张、碎布、玻璃罐头瓶、废弃钥匙、小发夹、木块等。此时,教师开始引导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分类,以更好认清不同材料具有的特点。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把材料分为木头、金属、塑料、纸、布和玻璃几大类,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材料的特点。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创作,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四、探究生活问题,提高科学水平

新课改下,应提倡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加深学习体验,以获取知识。因此,科学教师可以针对教材和学生认知特点,设计一些生活问题,让学生进行大胆探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水平。同时,探究生活问题活动也是最能突出学生主体的一种方式,应加以利用。以学习小学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这一课为例。教师设计了以下生活问题供学生探究:1.我们通过实验发现,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其他液体能热胀冷缩吗,如牛奶、可乐、食用油、醋、酒?2.我们去商店购买矿泉水,但是发现水都没有装满,这是为什么?3.利用一个装满水的茶壶进行烧水,会发生什么情况?请说出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学生围绕以上生活问题进行探究,得出答案,更加深了对液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理解,从而利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五、展开生活化活动,培养创新应用能力

教室并不是教师教学的唯一场所,教师还可以把课堂搬到课外,拓展教学场所,让学生在室外学习,并得到更深、更广的发展。科学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进度和教学所需,在室外展开生活化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化活动中创新应用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

总之,精彩源于生活,生活就是课程资源的大宝藏,需要教师不断挖掘,并加以利用。科学教师应不断结合教材,创设生活情境,设计生活化活动,提供探究机会,提高教学有效性。当然,在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授课时,科学教师应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只有这样,生活化教学才能更受学生欢迎,才能真正在课堂上发挥实效。

【参考文献】

[1]江道告.让生活化走进小学科学教学[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05)

中小学生德育课堂范文2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生;课堂参与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具有积极的参与意识,才能将注意力集中起来,时刻关注数学老师的“一举一动”,只有这样才能完成老师所传授的数学知识,才能与老师相互合作,共同探究数学问题。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一、将新知降低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课堂上,我们教师所传授的数学知识总会让我们的学生有一种感觉,似曾相识却又陌生,数学知识能让学生完全陌生得几乎不存在。所以,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新知与旧知进行比对,找寻二者之间的相同与不同点,做好知识的正迁移,以自主探索的方式攻克新的问题。例如,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学此部分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会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异分母分数变为同分母分数,新知自然就学会了。学生完全可以自己独立去完成,这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自然会很高。

二、抓住课堂教学中的动手操作一环,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

小学的数学课堂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教学中既有老师的教,又有学生自身的学。教学中极为明显的便是学生的动手操作了。数学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动手操作,而且学生还喜欢参与活动,单一、单调、无活动的数学课堂学生都乐于接受。在课堂活动中,让学生去动手操作,才会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才能为学生自主参与数学的教学过程创造条件。

如学习“圆锥的体积”一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模具,让学生对比观察,找到两个模具的相同之处,然后再动手往圆锥里注水,注满之后倒入圆柱里,倒三次正好装满圆柱,在圆柱体积公式的基础上,学生自己就会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V=sh。

三、面向班级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此,我们的数学课堂要关注所有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我结合数学的教学内容,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从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实际出发,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能接受到数学知识的传授。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及学习氛围,让我们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中去。

中小学生德育课堂范文3

一、现今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是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的“黄金期”。可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许多学生表示英语课堂枯燥乏味,而且大多数学生谈到英语就“色变”,觉得英语课仅仅停留在“老师读,学生听”这样的简单模式中,学生没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再者,教师没有对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注重自己的教学,忽略了对整个课堂气氛的把握,学生明显缺乏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因此,以构建高效初中英语课堂来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二、构建高效初中英语课堂的几点尝试

(一)奏好教学“前奏曲”,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正如俗语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导入之初,教师可以引用一些英语谚语或者英语小幽默、英语故事等作为开场白,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到英语学习的情境中来。如在牛津版初中英语《Merry Christmas》的教学时,就可以从圣诞节的起源和圣诞歌的导入来展开英语教学。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样富有生机的开场白极富吸引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被有效激发出来,为整个课堂的继续开展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奏好教学“进行曲”,创设英语教学情境

创设英语教学情境,是构建高效初中英语课堂极其重要的一环,只有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发挥出来,学生才能真正在课堂中体验快乐。

1.创设趣味情境激发课堂活力

在教学关于过生日的短文写作时,先给同学讲解一下西方同龄孩子是如何过生日的,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知识面得以拓宽。然后让班级里即将过生日的学生上台进行自我展示,可以采取小品表演、英语幽默对话等形式,在表演完之后再与学生们一起唱英文生日歌来祝贺这几位过生日的同学,这样整个课堂氛围就活力十足了。接着再“趁热打铁”,指导学生之间互相提问:“When is your birthday?”“How old are you ?”等。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了解了基本句型,还为英语短文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组织生动的游戏创设教学情境

运用话题创设初中英语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游戏,可以使整个英语教学立即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课堂也变得极富感染力。例如牛津版初中英语关于机器人(robot)的单元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表演和机器人有关的英语小品。这样学生在课堂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充分调动了其主观能动性。组织生动的游戏来创设教学情境是构建高效初中英语课堂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 奏好教学“协奏曲”,巧用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电脑的普及,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手段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对于构建高效初中英语课堂来说切实有效。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声色俱佳的特点著称,当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后,知识可以立即化抽象为具体。如在牛津版初中英语8A Unit 6 Natural disasters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将男孩Timmy在1999年台湾大地震中被困在瓦砾堆下的经历利用Flas制成课件,真实还原出当时的场景,使得课文内容变得“活灵活现”起来。在进一步讨论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的破坏性时,笔者又借助互联网搜集了更多和地震有关的知识,让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不断发散思维。由此可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同给初中英语课堂注入了一剂“催化剂”,将课堂由一塘“死水”变为“活水”,给学生提供了一场“视听盛宴”。

(四)奏好教学“结尾曲”,切实做好课后反思

中小学生德育课堂范文4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高效课堂 学习策略

自从1975年鲁宾(Rubin)在TESOL Quarterly上发表“What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 can teach us?”以来,有关学习策略的研究已经走过了35年的历程。我认为,从狭义上讲,学习策略就是通常所说的学习方法、技巧,甚至包括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事实表明,很多英语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都曾经尝试过努力学习、认真听讲的方法,结果他们没能成功,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掌握英语的学习策略。由此可见,英语学习者渴望在高效的英语课堂中有效生成学习策略。

一、认知策略的生成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具体来说,高效英语课堂应生成的认知策略有:词汇策略、听力策略、阅读策略、写作策略、口语表达策略等。

(一)词汇策略的生成。江苏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学对高中生的词汇最高要求是学会使用3300个左右的单词,绝大多数的高中生普遍在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上存在较大的困难,觉得高中英语词汇繁多、难读、难记、难写,还易混易忘,这种种困难不仅直接影响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影响到他们学习英语的成败。因此,我认为在日常的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探究并运用有效的具体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习词汇的策略,特别是学生自学词汇的能力。

1.分类策略。英语中的大多数单词都可以按照某种方式归类,如按词性、词义、主题、构词法等分类。

2.联想策略。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善于对词汇的同类联想、近义联想和反义联想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区分易混易忘的词汇,进而形成系统的词汇网络。

3.映像策略。通过使用图像、照片、视频、录像、比画或手势,为单词提供一种视觉或具体的演示,从而展示词汇的意义。词汇学习的映像策略通常对初学者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帮助,但如果与小组竞赛、抢答等活动结合,就能提高高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语境策略。指通过上下文,即词、短语、语句或篇章的前后关系来学习词汇。语境学习词汇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可以让学习者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这要求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尽可能巧妙地创设恰当的词汇语境,而不是简单地照搬词典或参考书上的例句。

5.猜测策略。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避免“填鸭式”地把生词汇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应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或利用词根、词缀及构词法的规则猜测生词,让学生在猜测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同时加深对词汇的印象和理解。

(二)听力策略的生成。著名语言学家Rivers指出:“听并不是一种被动的技能,甚至并不像人们传统地认为是一种接受的技能,听是一种创造性的技能。”这种创造性技能就是听力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习者在听音过程中不仅需要具备语言能力,而且需要具备这种策略能力。因此,这种策略能力的生成应在教学中予以极大的重视。

根据听力的过程,即听前阶段、听时阶段和听后阶段,高中生应生成的听力策略如下。

1.已有知识策略。教师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应及时帮助学生总结或利用已有的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等来减少学生听力过程中的困难。

2.预测策略。在平时的听力课上,教师在学生听之前要指导学生根据文字、图表、常识和背景知识等,来预测听力中的有关内容,从而做到有准备、有目的地听。

3.情感策略。学生在听英语材料时容易产生焦虑、畏惧、缺乏信心和毅力等心理障碍。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兴趣、态度、动机、信心和意志等情感因素的能力。

4.代码速记策略。即使是听力理解能力很强的教师,不采取一定的策略,也难以记住长段文章或会话中的全部细节。因此,在平时的听力课上,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善于利用英语特有的呼吸停顿、节奏,抓住有利时机,采用数学代号、缩略语、头字语、画简图和简表等,快速而简要地记下关键的有用信息。

(三)阅读策略的生成。阅读策略是指阅读者为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帮助记忆文章内容而进行的思维活动或采取的具体行为。阅读策略应渗透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阅读活动和练习构建有效的策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事实上很多策略教学可以以教材为基础,比如在我所使用的《牛津高中英语》(译林出版社)这套教材中的Reading部分就有Reading strategies(阅读策略),如果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能充分利用这部分的资源,就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更能增强阅读教学的效果。高效高中英语课堂应生成的阅读策略如下。

1.略读。略读是一种快速浏览阅读方式,这种策略要求学生主要通过阅读文章的标题、首尾段及中间段落的首句,从而快速了解文章的中心大意。

2.查读。查读是另一种快速阅读的方式,其目的是从较长的文字资料中查寻特定的细节内容。当学生在某篇文章里搜寻年代、人名、地名及所列举的事实时,所用的就是查读。

3.预测。预测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吸引学生阅读的注意力,从而做到有目的地阅读。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课中,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可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标题、副标题、插图、图表等对所读文章内容预测,从而变被动阅读为主动积极阅读。

4.推断。推理题一般包括数字推理、知识推断和逻辑推理,主要考查学生理清上下逻辑关系的能力,可以算是各类题型中最难的一种。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文阅读的理解设计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表层的理解上,而应该尽可能地挖掘深层次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

5.猜测生词。可以利用标点符号、下文中词义重复变化、上下文的定义、同义、反义、举例说明、词义搭配关联、构词法等来猜测生词的意义。

6.分析篇章结构。在高考阅读理解中对文章篇章结构的考查是较难的题型之一,由于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这类题型不常见,因此,教师在平时的阅读课上不能忽视对课文篇章结构的分析,包括分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段落内部句子之间的关系及语篇标记词等分析。

(四)写作策略的生成。写作策略是学习者对写作的认识,以及在写作过程中为使写作更有效而采取的具体做法、步骤等思维和行为。但在实际的高中英语课堂上,英语写作策略在英语教学中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只是在考试后教师偶尔对学生写的作文简单地集体纠正一些具体的语言知识错误,很少有教师愿意专门开设写作课来系统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或者对学生的写作策略作出指导。久而久之,部分高中学生一遇到英语写作就害怕、发愁、心虚,能逃避就逃避,能不写就不写;如果必须写,就抱着应付的心理草草了事。因此,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和能力长期得不到明显改善和提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英语写作策略的欠缺。

1.准备策略。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在写作前要做足写作准备工作,包括明确题目写作要求、整理写作思路、组织写作素材等。

2.草稿策略。在正式开始写作时一定要利用好草稿纸,在草稿纸上计划文章结构、草拟文章提纲、尝试不同表达、翻译、背诵模仿、词汇选择、语篇组织、修辞、迁移、母语回避等。

3.修改策略。边写边回读所写内容,同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增删内容、词汇拼写检查、标点符号和字母大小写检查等。

4.监控策略。对所写的内容耐心地阅读,自我评判哪里写得好,哪些读起来不够理想,还可以修改的。有条件的可以请同学或老师阅读并修改等。

(五)口语表达策略的生成。英语是一种语言,而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学习最终的目的是用英语交际,而交际中最重要的就是口语表达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碰到英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却很糟糕的。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英语学习者,包括教师在内的口语表达能力远不如他们的听读写等能力。这主要是因为口语表达有时间限制、需临场发挥、与听者互动等特点,因此在口语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口语技能,更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口语表达策略。

1.选择语言策略。这属于元认知策略的一种,引导学生在口语表达时,选择自己有把握的词汇、句型来表达意思,以减少紧张感从而使口语表达更流畅。

2.模仿策略。即在口语交流过程中有意识地模仿对方(特别是以英语为母语者)刚使用过的词汇或句型。

3.克服障碍策略。这属于交际策略,具体地说,就是用一些事先学会的工具性语句要求对方放慢语速、重复、解释来帮助理解。

4.利用非语言信息。如表情、肢体语言等手段帮助表达意思,这属于交际策略,可见,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我们会较多地使用交际策略,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调控策略的生成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调控策略是指学生计划、实施、评价和调整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的策略。”调控策略是元认知策略中的一种,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利用元认知知识,结合元认知经验,调控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对调控策略的七级和八级目标描述,高中生应生成的调控策略如下。

1.制订具体而恰当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教师应经常指导学生根据学习情况制订现实而可操作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2.创造更多的学习英语的渠道和机会。高中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渠道是课堂,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争取每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或指导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英语的渠道,比如说利用黑板报、订阅英文杂志报纸、开办英语角、英语歌曲、文学和影视欣赏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3.积极沟通交流,学会合作学习。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会碰到失败,也会有成功的时候。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愿意与他人分享学习资源和学习体会,如失败时学会向同学或老师寻求帮助,成功时愿意与同学分享学习的经验。

4.控制和调控学习中的情感和情绪。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大,在面对繁杂的英语学习时难免会出现不良的习惯、恶劣的态度和消极的情绪,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察觉学生这些消极的情绪和情感,而且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并帮助学生调节好情绪,慢慢让学生学会调控情绪和情感。

5.反思和总结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孔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由此可见反思和总结对学习效果的增强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和学生一起经常及时有效地反思和总结,在相互的反思和总结中实现教学相长。

三、交际策略的生成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交际策略是指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交际策略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关键,是指语言学习者在尚未完全掌握第二语言时,为实现交际目的,解决因语法与词汇方面的欠缺而采取的方法。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交际策略的目标要求,高中生应掌握的交际策略有:

1.争取英语交际机会。这不仅要求高中生在课内外活动中积极用英语与老师、同学交流,而且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用英语进行真实的交际。

2.增强英语交际效果。借助手势和表情等肢体语言来增强交际效果。

3.维持英语交际过程。通过解释或重复等方式克服交际中的语言障碍。

4.遵守英语交际礼仪。根据语言使用环境,得体地使用语言,必要时使用委婉语言来表达意思和想法。

四、资源策略的生成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资源策略是指学生合理并有效地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资源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对学生的动机有重要的作用,成功地使用资源策略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环境、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事实上,培养高中生使用资源策略不仅能够增强他们英语学习的效果,更有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对资源策略的目标要求,高中生应掌握的资源策略如下。

1.有效使用词典等工具书。词典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学习工具。高中生应该用英汉双解词典。学生在查单词的中文意思时,看一下单词的英语释义,这样不但能加深理解,而且能增强英语语感。如果发现学生有一边阅读一边查词典的倾向,就应及时给予纠正。因为这种方法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影响学生学习单词的质量与数量。

2.积极阅读英文报纸杂志或欣赏经典英文歌曲影视文学作品。高中生阅读难度适中的英文报纸和杂志,不仅是提高英语阅读量的必要途径,更是了解国内外时事和生活文化,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欣赏喜欢的英文歌曲、影视和文学作品既可以有助于高中生陶冶情操,又可以积累文化文学素养。

3.科学使用学习英语的网络资源。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给英语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由于其交互性、时效性和多媒体性,网络很快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学习资源。

4.充分利用教师、同学、家长等人力资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见人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资源。高中生应善于向有英语特长的教师、同学或家长请教,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综上所述,以上四个方面的英语学习策略对高效的高中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对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本文花了较大的篇幅来分析认知策略,这是因为认知策略对要参加高考这样的关键性考试的高中学生起着直接的作用,当然,调控策略对考场上的考生有着不可轻视的影响,资源策略和交际策略更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然而,学习策略的生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教师可以采取嵌入式策略教学,即在日常的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贯穿学习策略的教学,现在很多教材都设计了学习策略的相应内容,教师可以以教材为基础进行学习策略教学,也可以采取独立式策略教学,即单独开展系统的学习策略的教学。但每一项学习策略都不是万能的,对于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学习内容而言,同一学习策略的效果也许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英语教师应引导高中生在学习策略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并逐步找到符合学习需要的英语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Keith Johnson.外语学习与教学导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2007重印).

[2]王蔷主编.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2011,5重印).

中小学生德育课堂范文5

一、创设有利于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环境

学生的创造力比智力受环境的影响更大。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实施者。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就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而言,儿童的心理安全和自由是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活动的两个基本条件。

(一) 努力构建校内外沟通

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极大的影响着儿童的创造力。家庭气氛和管教方式是影响儿童创造力的主要因素,教育过分严格,过分要求孩子服从,孩子的创造力就差;家庭气氛民主,家长有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情况就好的多。学校教育过分重视纪律的规范,学习中过分强调答案的准确的标准,也会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社会文化的管理体制也会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民主、宽松、尊重个性的环境将有利于儿童的发展。所以要努力构建校内外联系,与家长多联系,多交流,多沟通。

(二)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小学生创造力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的动态进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创造力呈持续发展趋势,但并非直线上升,而是波浪式进行,小学生创造力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点:(1)好奇心强,喜欢提出问题。正是有了好心,才体现出对事物探索的热情。(2)善于大胆幻想。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创造力更多的带有幻想型的特点,同时,小学生创造想象和思维大多是由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情境激发的,思考问题是表现出一定的主见。(3)直觉思维和灵感在儿童创造力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更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首先,要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和观点。

其次,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从事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

再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抽象逻辑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的培养,应该综合起来加以训练。

其四,鼓励首创性,允许学生在自由探索和实践中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或看法。

从而 ,使学生远离穷追猛打式的提问,冲破“标准答案”的樊篱,能够用心读书,用心思考,有所知,有所悟,有所发现。

二、凭借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创造性思维,其中发散性思维,形象性思维和直觉性思维更是创造性思维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成分。如何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以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 教学中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提问

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促进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最直接的手段。因为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教师提问的种类不同,对学生思维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同的。那么课堂中如何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一、运用判别性、叙述性、说理性提问。教学中,运用“……是不是?”“……对不对?”让学生作出判断,再让学生说明“……原因何在”“……为什么”“……道理怎样”这样就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判断、分析、研究,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有很大作用。这也是常用的提问方式。例如:《北大荒的秋天》理解第四自然段的第三句话中的“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的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我把这句话与“榛树叶子全都红了。”进行比较。请学生说说哪句话比较好?好在哪里?为什么?学生都认为第二句比较好,然后各抒己见,有的说写出了榛树叶子的颜色非常红。我趁机问是怎样的红?学生齐答像一团团火。有的说反映了人们的心情,我趁机问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不论他们回答的是否正确都一律给以鼓励。以此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发表见解。

二、运用发散性提问方式,要求学生尽可能产生多而新的想法。主要运用的方式“除此之外,还有那些?”“……还有什么新的见解?”“如果…… 那么会怎样?”等,重在启发

(二)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学习教学内容时,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条措施。在传统教学中,教材乃至教师授课的内容,往往都被学生认为是完全正确的,若自己的想法与之不符,习惯的做法是修正自己以求一致。事实上是被教材或教师授课的教学内容禁锢了思维,因此,教学中随时和学生讲明,教材或教师授课并不总是正确和完善的,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活跃思维、积极的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加深对学习材料的理解,而且也是对发散性思维的一种促进,因为提出质疑问难的本身就是摆脱学习材料原有的思想路线,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中小学生德育课堂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引导生成

所谓“引导生成”,就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灵活思维、生成知识、习得能力、形成思想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生成是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关注和理解,是对学生学情的尊重和对学习资源的充分把握和利用,是对课堂真实性的执着追求。如何实现教学中的引导生成呢?

一、营造和谐氛围

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以促使信息的动态生成。可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和动情的语言氛围,让学生在学习时入情入境,在亲历感悟中有效生成。可以构建多向互动的教学情境和互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时产生兴趣,从而发挥自主学习语文的巨大潜能,使课堂生成更为有效。可以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和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中灵动思维,展示个性,从而形成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在教学《惊弓之鸟》时,为了营造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我设计了一段开场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名人的文章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去发现文章中的问题,同学们有这个信心找到这篇文章中的过失吗?我看到学生惊讶的表情,在听到我的提示之后积极主动思考问题。

学生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能达到有效的生成。以上的案例就是在平等互动的氛围中,引发了学生童稚的想象和个性化的理解,而这些想象和理解正是通过合适的课堂氛围下的互动对话产生的,这就是生成。

二、捕捉有效信息

真实的课堂教学是灵活多变的教学。学习主体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经历必然在课堂参与中带来丰富多彩的信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握和利用这些有效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作为生成的资源,在处理应用这些资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有效的生成。教师要善于倾听,从学生的发言和讨论中捕捉有利于知识能力形成的亮点;教师要善于观察,从学生的表情、动作、言语中发掘学生的动情点,挖掘促使情感升华的闪光点。

在《触摸春天》的学习中,我从解读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解读课文,在解读过程中及时捕捉信息,引导生成。师:有谁知道,课题中“触摸”是什么意思?怎样解释“触摸春天”?

生1:应该是“接触”的意思,文章标题可解释为“接触春天”。生2:可以理解为“用手碰”,文章标题解释为“用手碰到了春天”(但这两个解释出来后,学生的脸上并没有释然,我想他们还是觉得不合适吧!我及时捕捉这一利于生成的有效信息。)师:用这两个词语解释这篇文章标题里的“触摸”合适吗?(学生都觉得不合适,包括回答问题的学生也觉得不理想。我引导道:同学们先看看文章,先用自己的方式读读文章,再来回答这个词语的意思。全班同学认真地读课文,有的学生还边读边在书上圈画。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声音静下来了,我看时机成熟了。)师:现在哪位同学来说说自己的看法?生3:触摸字面上的意思是接触,用手碰的意思,但用来解释文章标题似乎不很恰当,因为无法用手去碰春天呀!

课堂进行过程中,有很多能够引导生成的信息可供捕捉,它包括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甚至一个小小的动作,以上的案例就抓住学生疑惑的表情展开,引导学生解读课文,引导学生精彩生成。

三、延展运用

知识运用是教学的目标。学生只有将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才能体现知识的意义,才能拥有自己的发现。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延展运用,通过抓住学生的这种发现激活有效的生成。引导学生生成新的知识,习得新的能力,培养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思想。

学习《将相和》后,我设置了一个评价人物的延展活动:用不同的身份评价将相二人。学生稍做准备就踊跃发言了———

生1:假如我是赵王,我肯定会这样说:我赵王真的是三生有幸,遇着这样两位百里挑一的贤才,更可贵的是他们能处处为赵国的社稷安危着想,赵国强盛指日可待!

生2:赵国的百姓听说了“将相和”的故事后,纷纷夸奖道:我们赵国有一文一武两位深明大义的父母官,我们老百姓今后能过太平日子喽!

生3:我猜想此时秦王一定很羡慕赵王,他一定在暗暗地思索:要是我手下也能有这样两位以大局为重的左膀右臂,那我秦王不是如虎添翼了吗?

师: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并且评价中肯。

总之,语文教学中引导生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是和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一致的。在这样的课堂里,质疑不是虚设,是自觉而灵动的建构;想象不再虚幻,是丰厚而深广的联系;对话不会成为学生揣摩教师心态的假性应答,而是情思交融的心灵碰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