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德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生德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生德育

中学生德育范文1

【关键词】中学生 德育教育

随着时展,中学生德育教育越来越迫切,已成为现代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那么,如何在中学时代的人生黄金时期强化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康 完善的人格心理,笔者结合教育实际,从思想教育心理特征学生自身实践锻炼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抛砖引玉,对中学生德育教育有所借鉴和帮助,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

一、掌握心理及思想特点

掌握中学生心理性格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寓德育教育于教学实践中,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中学生自身来讲,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争强好胜,这是优点 根据这些性格特征,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利用引导,讲课要考虑到生动 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 如: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扮演各种人物角色进行对话交流,既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在扮演角色中培养自己良好的品行,而思想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础,德育教育的教育资源无处不在,从我们中学生的现行教材的编写中也体现了这一点。中学语文课本里有许多思想教育性极强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着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 爱国爱人爱劳动 所以教师要注重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于 解惑的全过程,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不失时宜地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培养从我做起,从小做起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养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良好习惯,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二、德育教育重要性

中学生德教育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在道德教育方面,只有不吝惜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没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对社会没有爱心没有责任心,德育教育方法是提高学校德育教育实效的关键,德育教育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凸显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弘扬人的主体性以人为本的实质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发展学生,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和合理需要,并采取灵活的教育方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服务和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乐于接受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而内化为他们的人生准则,学生以主体的资格主动参与德育活动接受价值观道德情感和秩序,培养独立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增强批判意识,形成一种主体性与独立自主的品格 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让学生被动服从,而要聆听学生的种种体验和感受,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善恶美丑是非等道德观念,产生好恶爱憎等道德情感,学生不再怕老师,师生关系融洽,既提升了教师,又改变了学生当下的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道德素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而德育教育是中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德育教育的实质是实现社会道德个体化,培养人关注学生是教育的根本,德育教育是中学生成人成才的必要条件。要使学生学会做一个有高尚道德的,对社会对他人有所贡献的人,首先必须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德育过程就是人的成长的过程,是人性丰富,圆满的过程。

三、在社会实践中去感受教育

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纲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例如,可以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要求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德智两方面均得到发展 凡是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因素,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学习怎样做人的,都是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的内容,而且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 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得了知识 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塑造健康人格。

四、建立中学德育教育评价系统

中学生德育范文2

关健词:德育养成教育

德育是各育的灵魂。加强德育有助于推动学生各育的发展,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点。而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是使学生得到主动、活泼、健康、全面的发展,这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养成教育要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养成教育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养成教育提供了依据。从“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丫‘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等五个方面对学生养成教育进行科学的规划。从学生形象标准、学生行为要求、课堂纪律等内容上,对学生一天学习生活提出严格具体的要求,使半生在学习、礼仪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行为准则和制度约束,时时刻刻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这样,养成教育在内容规划上呈现阶段化、层次化,学校有规划,年级有重点,班级有特色,为强化养成教育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养成教育要讲明道理

教师让学生明白《纲要》和《规范》为什么要求这样做、禁止那样做的道理,以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善恶观、是非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注重发挥学生自我规范的潜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进取向上的热情,引导学生将规范要求变成自觉要求,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自觉律己做人。在明理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增强自我评价的能力。学生有了自我评价的能力,就能主动地严格要求自己和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自觉地抵制各种不良的影响。有时也可以先让学生做,在做的过程中,结合情感体验晓之以理,变被动行为为主动行为。

三、养成教育要分步实施

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确定养成教育的训练目标、内容、方法。这样才能使养成教育收到实效、落到实处。

第一步、宣传动员,营造氛围。比如,在师生必经的过道口设置“轻声细语、言语文明”,“礼貌待人、爱护公物”,“与文明握手、与陋习告别”,“在家做个好儿女、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等警句,以及激励性语R‘见到客人,你能主动问好。嘿,你真棒!’气“能主动拾起身边的杂物,不愧是一个环保小卫士,’别你能在走廊里轻声慢步,不愧是一名文明好少年!”;在走廊、教室内外墙壁张帖科学家、伟人画像以及名言;在教学楼、实验楼等醒目的地方制作以校训、教风、学风、办学宗旨为内容的标语或灯箱,使学生从中接受高尚道德情操的渗透和感染。

第二步、强化训练,自我养成。如强化自觉习惯的养成,要求做到:教师在与不在一个样,作业布置与不布置一个样。再如强化学生的文明礼仪规范,要求学生用礼貌用语,养成“讲卫生、丢陋习”的文明习惯,塑造健康活泼的良好形象。从而使学生养成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好习惯。

第三步、检查反馈,走向自律。通过教师考核监督、学生值周检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监督岗,以及文明学生评选等措施,及时检查指导,及时反馈矫正,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热情,提高自律能力。

四、养成教育要因材施教

养成教育要讲究层次性,因材施教。注重养成教育过程中的因材施教,一是对行为较差的学生,让他们明白落伍后进的原因,体验不良行为给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坏处,矫正与塑造同步进行。这也是利用学生日常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中的“自然教育法”。二是针对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采取‘言”中训练和‘行‘中训练的方法,能使学生的不规范行为明显减少。三是对中等学生要极力上进,发扬优点,用《纲要》和《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四是对道德行为好的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启迪更深层次的道德情感,磨炼道德意志,落实道德行为。

中学生德育范文3

【关键词】高中学生 高中教育 德育策略

一、以学生为本,促进德育内化

1.促进德育的内化。促进德育的内化就是把外在的教育影响变成学生自身的需要,要让学生成为德育实践活动的主体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让学生成为德育实践活动的主体,促使受教育者内在的能动性的激发,从而进入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境地,其过程就叫内化。

2.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德行。作为集体中的个体,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要学会相互帮助,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要学会关爱家庭,尊老爱幼,为家庭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要学会关心祖国、关心社会,要学会关心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是终极的关心,是更高层次的关心。

3.要培养学生必备的现代意识。课堂上、社会上的、大众传播媒介中体现的思想观念都带有很浓的开放性,开放使他们大开眼界,使他们的知识面拓宽了,思路开阔了,增强了对社会的判知力和适应时代要求的人生态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学生的心理上必然产生考试是竞争、生存是竞争,而且成为及每个人的“实实在在的现实”。竞争是有风险的,因此,自觉地培养竞争风险意识成为高中学生的自觉行为。

4.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与群体合作意识。现代各种场合和活动中都强烈地反映自我存在、强调自我价值,这种自我意识突出地表现为自我奋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另外,科学的进步、大生产的需要、市场经济的竞争,往往取决于集体的智慧和决策,学生要认识到群体互补的重要性。自我独立意识和群体合作意识是矛盾的统一体,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两者缺一不可。

二、以教师为主导,促进德育优化

1.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定位,创设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在德育教育内化的过程中,教师应是一个指导者和参与者,而不可以成为指挥者,以自己的想象设计去指挥学生。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应该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互动、共同成长进步。教师要关心每一个生,在工作中要做到公平客观,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让他们获得发展的机会。

2.教师要注重塑造自己的人格,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教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良好的师德和高度的责任感以身作则。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我们还特别强调教育对象的自我觉知,因为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强化受教育者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受教育者才会努力去塑造完美的自我、健康的个性。

三、以社会为载体,促进德育普及化

1.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线,接触实际、体验生活,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综合能力。社会实践课程的重要特点是非学科性的,它不依赖于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而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目的。社会实践课强调学生参与,它为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更多的适应、选择和学习的机会,使社会化的过程成为双向互动的过程。社会实践课程要求在实践过程中,教育应当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因此,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就十分重要。同时,在活动形式与活动内容的设计与选择上应当作出精心的安排,并使学生对实践的目的、任务和要求有明确的理解。

2.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在体验中受教育。通过主题班会、演讲会、报告会、辩论会等形式,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情感和民族责任感,增强“自立、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这类课程应交给学生自己开设,让学生自行组织班会、演讲会、辩论会等,相信学生自己一定能行,学校和老师只作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在自我组织、自我体验中受到教育。

3.以业余党校、团校为基地,培养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基础知识教育与把党团组织的参观、访问、义务奉献、手拉手扶贫帮困等活动结合起来,形成优秀学生思想培养机制,使学生中的优秀分子脱颖而出。这类活动课程更要精心设计,活动的目的、意义、要求、任务要明确,避免形式主义和走过场。

4.以各种课外活动课为基础,开展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性情,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魄的各类社团活动。课外活动课程是学校德育课程的重要板块,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课外活动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兴趣得到满足,特长得到发展,通过学习活动,获得直接经验,进而获得形成健全人格的直接经验,获得关于思维、方法的直接经验,为理解书本的间接经验提供帮助。学校可以开设科技类的活动课、艺体类的活动课、文学类的活动课、社会类的活动课等等,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性情,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魄。

参考文献:

[1]敬.高中生道德素质培养的策略与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2006(08).

中学生德育范文4

强化全员德育观,注重德育的整体性。“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这是学校对全体教师的一贯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的实施者,学校用这一条标准,统一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号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成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者、教育者和训练者,结合全员育人观的确立,学校组织了“学生眼中的我和我眼中的学生”的大讨论,从如何规范教师的言行和如何规范学生的言行两个方面进行舆论上的宣传,使学校全体教师进一步明确合格的接班人应从做人开始,做人应从文明行为开始,教育人应从自身做起。

为保证全员德育观的顺利实施,学校的各个部门明确本部门的德育工作职责,各个岗位的教师明确本岗位的德育工作标准。在树立全员德育观的工作中,又有重点地集中抓好班主任的选拔、聘用与培训,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对学生思想品质和良好行为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工作中,除针对性地加强班主任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外,我们主要引导班主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育思想,站在培养二十一世纪接班人的高度,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和思想道德品质;引导班主任如何在新形势下对新型人才观、中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独生子女的教育、非智力因素等问题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卓有成效地抓好班级工作。

同时,自编了《做合格的中学生》一书,做为行为规范教育的指导材料,它在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的教育等方面,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建立起党支部领导,校长负责,政教处、团委实施,年组为核心,班主任为主体的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在具体操作上,突出岗位标准高、责任落实细,把教职工的师德修养和育人政绩,作力评价工作、评聘职称、表彰奖励、晋升工资的必备的条件。

健全德育制度,注重德育的科学性。德育工作制度,是我们抓好德育工作的立足点,也是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几年来,我们从教师德育工作岗位责任制和学生各种规范入手,不断充实、完善德育工作的各项制度、职责和规范,力求做到用制度来统领工作,用制度来约束行为。

经过不断的努力,我们在工作中健全了以全面领导、组织、负责学校德育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校长、书记岗位责任制;以具体组织实施学校德育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政教处德育工作条例;以结合本部门特点,强化育人观念为核心内容的教导处、总务处德育工作条例;以利用本学科德育资源,加强课堂教学为主体的教师德育工作标准。通过教师岗位责任制的确立,突出了制度化的管理,避免了德育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效地保证了我校德育工作正常运行。

在制定学生各种制度、规范工作中,学校就先后出台了《升降国旗制度》、《在校一日常规》、《学习常规》、《卫生制度》等,这些制度的确立和完善,对《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起到了较好的补充作用,使工作责任更细、使工作开展更顺利。

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学校常规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学生的常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定了以“对已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在家讲孝敬,在校讲守纪,社会讲公德”为主要内容的《吉化九中学生文明礼仪常规》,号召、引导学生学会做文明的人,身心健康的人,善良的人,成为现代的人,成为真正的中国人。九六年学校又制定了《吉化九中文明班级评比细则》,将细则分解为行为教育、卫生清扫、班会、活动课、班主任工作等五大项,把对班级建设的检查纳入到量化考核序列中,并将考核结果与班主任每月津贴、文明班级的评选挂勾,由于《细则》将学生的个体表现与班级集体荣誉相联结,因此,对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把握学生思想脉膊,注重德育的针对性。摸清学生的思想脉膊,这是我们抓常规管理的首要前提,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与以往的初中学生有所不同,无论何种经济体制,做人都是基本的准则,而进行学会做人的教育,要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及变化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得实效。每年署期开学前,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到小学了解升入到我校的学生情况,摸清后进生底数及重点人员的名单,在分班时将后进生分开,以消除可能产生的小团伙、小帮派的隐患,为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创造首要的条件。

从九三年开始,结合常规管理与训练,我们又开始了新生入学后的军训和建校劳动,先组织学生到校级德育基地----军营参观,让学生领略军队战士日常行为的严明和严谨,体会规范化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回到学校请军队教官战士从日常行为规范的最基本的坐、立、行走开始训练,三年来这一措施受到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欢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新生军训、建校劳动之后,便被纳入到与其他年级同学一样的管理当中,在未来的初中学习生活中,他们将同样地受到严格的日常行为管理与训练,受到丰富多彩的活动的熏陶,成为合格的文明的中学生。

强化班集体建设,注重德育的实效性。班级是学生形成良好文明习惯、世界观、价值观的主要阵地,良好的班风对于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班级是学校构成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学校各种教育内容得以及时落实的枢纽,在抓好班主任选拔、培训的基础上,我们着重加强班级和班集体建设,利用班级日志、周汇报等形式及时了解各班级学生情况,通过班会、板报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集体观念,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同时利用少年团校和团干部、班干部经验交流等多种教育形式,加强对班级干部的培训,使之成为班级良好的风气形成的中坚力量。

同时为使学校这种班级管理思想得以实施,我们加强对班级集体考核,把学生日常行为的表现,无论巨细,都纳入到班级综合评价当中,做为评选先进班级的首选条件,同时安排值周生,对各班学生每天进行全面检查,并在全校进行通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逐步体会到,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班级集体荣誉感的体现,这样我们抓住学生集体荣誉感这一闪光点,强化班级建设与考核,更加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文明行为的习惯的养成,到目前为止,我校每周三教工政治学习时间,全校两座大楼五十个班级全部由学生自我管理,有的自习,有的活动,井然有序,这反映了学生有较高的遵守文明行为的自觉性,也反映出我们在加强学生常规工作中,以抓班集体建设为突破口,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分阶段、抓重点,注重德育的层次性。在工作中,我们深切地感到,学生行为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教育者与管理者持之以恒,强化训练,即:“抓反复、反复抓”,并且在教育中不断加大力度,不断地在原有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确立了“两高一坚持”的原则。即:立意高,明确现代中学生的文明行为即是二十一世纪接班人的文明行为;标准高,努力做到校园整洁无死角,学生文明无劣迹;一坚持,从九0年,我们确立抓常规这一基础性工程开始,五年以来,校长每天楼内两次巡视,主任三次检查,就从未间断过。

在具体工作上,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在一段时间内确立一个新的目标。每个学期提出文明常规总体要求,一段时间有所侧重,反复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严格检查,使学生养成习惯,然后再提出新的要求。几年来,我们根据各个时期学生思想状况,组织几次常规工作的专项活动,并使设计的目标由低向高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九一年,为美化校园,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我们提出了消灭“三皮三颖口号,经过一个月集中管理与教育,此项工作初战告捷,在学校卫生工作与学生卫生习惯逐步走上正轨后,为了加强学生的自我意识,抵制奇装异服的侵害,反对讲究穿戴的不良风气,提倡服装的整洁大方,学校开展了“穿校服,爱校服,爱学校”的活动,禁止穿着非校服进入学校,这项活动受到广大学生与家长理解、支持和欢迎,学生集体荣誉感和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也为形成良好的班集体、班风及校风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学生德育范文5

一、农村中学生德育现状

(一)缺乏足够的重视

一些地区和学校没有将德育纳入基础教学中去,没有认识到它承担着塑造青少年正确人生价值观的重大责任。导致绝大部分教学都是流于形式,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并没有对学生起到真正意义上的作用。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行了很多年,但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依然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文化课的教学中去,认为高分数就是评价学生的标准。基于这种情况,使得德育无法引起重视,长此以往,德育甚至被完全忽略。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

农村地区存在着一种陈旧的观念,认为读书是孩子唯一的出路,所以过分地强调成绩,忽视了做人做事方面的培养。由于家长受教育程度低,在思想道德认识上往往只凭借个人的主观意志,经常出现是非难辨、善恶不清的情况,就更加谈不上对孩子的指导了。由于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农村度过,传统的观念对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导致个人极端主义和英雄主义盛行,这样的情况下就会产生道德错觉,盲目地去模仿一些不正确的行为,思想处于混乱的状态之中。

(三)教育目标脱离实际情况

从目前情况来看,农村中学德育目标的制定存在着“假大空”的现象,这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完全不相符合,所以就很难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一般会制定学生现有水平无法达到的目标,对于他们来说比较遥远,更多的是表面的认识,无法实现深层次的有效了解。道德教育主要采用榜样、说教、惩罚、奖励等方式,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客观判断和认知能力的培养。这种形势下,中学德育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也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四)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

为了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大部分农村青年都会选择去城市务工,直接导致了孩子没有人看管。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的照看,孩子在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容易出现偏差,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行为举止无视规章制度的约束,情况严重的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除此之外,学校教育侧重于文化课教学,忽视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引导,导致德育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

二、农村中学生德育改进措施

(一)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

德育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作,要求多方面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必须发挥出主导作用。将德育纳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让学生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考试分数上,要注重优秀品质、健全人格的培养,这和素质教育的标准是相符合的。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不对的地方要及时的指出来便于他们改进,从而实现学生整体的共同进步。

(二)制定合理的德育目标

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育方式要具有连续性、阶段性和层次性的特点,这与学生的认知能力是相符合的,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情感诉求,尊重个体的差异性才能制订出良好的培养方案,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多关注弱势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通过各种形式去帮助心理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对德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感受到其带来的美妙体验,自然也就??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

“填鸭式”是目前农村中学德育的主要形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无法感受到其中的魅力。所以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感受到德育对自身成长发挥的巨大作用。同时要将教材中的理论付诸实践,这样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乐于助人、团结友爱、拾金不昧等行为都是优秀思想道德品质的体现。德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将优秀的精神转化为行为的动力,去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

(四)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中学生德育范文6

关键词:新时期 中学生德育教育 时效性研究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最为重要的阶段,因此学校的教育工作的开展方式和开展方向直接决定了中学生的性格、人生目标、人生观、社会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开展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研究,全面提升中学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可以有效的促使中学生的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得以有效的提升。提升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完善中学德育教育教学的开展方式,将使得学生在良好的、全面的、高效的中学教育下,获得更加理想的成长空间以及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一、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重要性研究

开展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重要性研究,主要将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重要性分为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很多中学生的生活态度的积极性需要及时的提升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稳步的提升,同时由于很多中学生为独生子女,因此其生活条件十分优渥。在这种环境下,很多中学生受到社会上所流传的不良风气――“享乐主义”的风气的影响,生活态度的积极性较为低下,自私自利、盲目攀比以及性格懒惰,是很多当下中学生所具有的通病,这一不良现象的产生,极不利于中学生的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性格合格品德的养成。中学生是中国未来进行良好的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开展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研究,引导中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二)中学生的暴力犯罪的现象的发生次数和比例呈现上升趋势

由于网络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信息的宣传,加之中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很多中学生的人身观和社会观出现了严重的偏差,致使中学生的暴力犯罪的现象的发生次数和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很多校园打架斗殴现象令人触目惊心,甚至很多女生也参与到了暴力之中,新闻报道的校园欺凌以及中学生自杀的事件屡见不鲜,这无疑是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时效性缺失的结果,由此可知,展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研究,加强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对于中学生的暴力犯罪的现象的发生次数和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这一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小到决定了每个中学生的人生发展轨迹,大到直接决定我国的社会的未来的发展。

二、提升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方式研究

在传统的中学生德育教育课堂上,课堂内容过于枯燥,完全采用的是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内容无法真正的引起学生的共鸣,这使得传统的中学生的课堂德育教育的开展成果十分的不乐观,开展提升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方式研究,完善新时期下的中学德育教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的提升中学德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时效性。开展提升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方式研究,主要可以将提升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方式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将创新精神融入到中学德育教学课堂的开展进程中

开展中学德育教学课堂,将创新精神融入到中学德育教学课堂的开展进程中,将新时期的思想理念与传统的德育教育理念相结合,可以有效的促使德育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良好的符合时展需求。同时将创新精神融入到中学德育教学课堂的开展进程中,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抛弃传统德育教育内容的弊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重视自我良好的品格的形成以及自我价值的良好体现,可以有效的促使中学生在德育教育课堂上,真正实现自我素质的全面提升以及良好的品格的养成。

(二)明确德育教育的价值以及教育工作的开展目标

中学德育教育教学课堂无法获得理想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德育教育的价值以及教育工作的开展目标的不明确也是主要的原因。由于很多学校在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将德育教育的开展等同于思想政治这一科目的学习,认为德育的教学的开展就是为了使得学生获得更好的政治科目考试成绩,这种德育教育的价值以及教育工作的开展目标的定位上的缺失,致使学生在德育教学课堂上往往不会积极主动的思考,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点”,中学德育教育教学课堂无法获得理想的时效性和实效性的结果也成必然。提升对于德育教育的地位和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上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有效的提升中学德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时效性。

三、结语

开展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研究,首先应当明确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重要性:很多中学生的生活态度的积极性需要及时的提升和中学生的暴力犯罪的现象的发生次数和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进而思考提升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的方式:将创新精神融入到中学德育教学课堂的开展进程中和明确德育教育的价值以及教育工作的开展目标。开展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时效性研究,是全面提升我国的人才综合素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刘慧磊.中学德育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河南大学,2014

[2]甘志像.中学德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