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司绩效审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司绩效审计范文1
1 背景分析
企业中不论是委托人还是人,其追求的都是自身财富最大化,因此,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很有可能为了个人利益利用他们对企业资源的了解和经营权,做出损害股东甚至是整个公司利益的行为。因此企业必须要设置有效的约束制衡机制,内部审计机制则是其中的一种。本文以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总样本,研究内部审计效率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分别探讨国有控股公司与非国有控股两个小样本公司关于内部审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并进行差异分析。
2 研究假设
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内部审计效率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非国有控股公司的内部审计效率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比国有控股公司更强;国有控股公司的独立董事中连锁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没有相关性;非国有控股公司独立董事中连锁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独立董事中财会专家比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
3 研究设计
本文的研究变量主要包括公司绩效(被解释变量)、盈余质量和独立董事特征变量(解释变量)、控制变量三部分。为了控制其他公司特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本文根据众多学者的研究,选取了公司规模、资本结构、公司成长性和行业变量等公司特征作为控制变量。
本文主要采用净资产收益率来衡量公司绩效;采用可操控应计量AAi.t作为盈余质量的变量;采用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衡量公司规模SIZE;采用资产负债率衡量资本结构LEV;采用本年收入增长额/上年度收入净额衡量公司成长性GROWTH;行业变量IND采用行业哑变量,即若公司属于制造业(制造业比较有代表性),则取1;否则,取0。
本论文采用线性回归来研究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回归模型为:
ROEj=a1AAj+a2INTEj+a3FINAj+?茁1SIZEj+?茁2LEVj
+?茁3GROWTHj+?茁4INDj+?着j,t
本文先对总样本进行回归,而后将总样本分为两个小样本: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进而回归来研究公司绩效和独立董事与审计委员会特征、效率的关系,并探讨国有控股公司与非国有控股公司之间的差异。
本文从截至2011年12月31日的深市所有A股,共893家上市公司中选取样本,剔除金融行业8家上市公司与76家ST公司,及数据不全的336家公司,拟以剩余的473家公司2006~2008年的数据作为样本。
4 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将使用spss13.0进行多元回归,得出结果。
4.1 总样本回归结果与分析
在用总样本对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后,得出结果即表1。
说明:ADR2为调整后的R2。***,**,*分别表示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
通过表1,可以看出公司绩效与可操控应计量显著正相关,即内部审计效率与公司绩效负相关,假设一不成立。从回归结果还可以看出公司绩效与公司规模显著正相关,而与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与公司成长性正相关,但不显著。
4.2 子样本回归结果与比较分析
通过对所有样本公司按企业是否国有控股分为两组子样本(国有控股企业191家,非国有控股企业282家)之后,将其分别代入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得到以下结果即表2。
说明:ADR2为调整后的R2。***,**,*分别表示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
从表2可以看出,两组样本分别回归的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国有控股企业中,公司绩效与可操控应计量无显著关系,而非国有控股企业中,公司绩效与可操控应计量显著正相关,且非国有控股样本的回归结果的解释力度更强一些,原因可能是国有股股东没有动机去操纵盈余,提高净资产收益率。
非国有控股样本回归结果显示:公司绩效与独立董事中连锁董事比例显著负相关而国有控股样本无显著关系,这说明在非国有控公司中独立董事所起的作用要大一些,因此连锁董事由于时间、精力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公司绩效相应变差。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研究了内部审计效率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并分析了国有控股与非国有控股公司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
①公司绩效与可操控应计量显著正相关,即内部审计效率与公司绩效负相关,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粉饰利润,提升公司声誉和股价,产生操纵盈余的动机,而本文选取的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的数值很可能为操控的结果。也有可能是因为较低的内部审计效率源于较低的内部审计成本,成本与效率之间的抵消效应导致经营业绩的增加。
②国有控股企业中,公司绩效与可操控应计量无显著关系,而非国有控股企业中,公司绩效与可操控应计量显著正相关,且显著性水平接近于0,原因可能是国有股股东没有动机去操纵盈余,提高净资产收益率。
公司绩效审计范文2
【关键词】路桥公司;审计;经济效益;路径思考
从公司审计的一般职能来看,其不仅监督内部的财务管理活动,还对公司整体运营状况进行考察和管控。可见,公司审计行为是基于整体视阈而实施的。长期以来,业界普遍将审计与财务管理作为对立形态来看待,试图通过公司审计的组织安排和制度设计来约束财务管理活动的失范行为。诚然,这在审计形式上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从最终目的上应强调审计与公司经济效益提升间的契合关系。
以笔者所在的某路桥公司为例,该公司长期从事基建项目投资和建设,必然存在着单次资金投入量大、资金周转速度慢等特点。为此,如何实现公司的“产出/投入”最优化效果,则难度明显增大。正因如此,更需要借助公司审计的整体视阈优点,形成与财务管理的共生机制来推动经济效益的提升。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对二者契合形态的认识
经济效益是从价值层面所提出的概念,从而主要反映在公司的资金流通状态上。根据资本循环公式G―W―G`可知,公司资金在时间维度上先后处于货币职能、生产职能和商品职能上。其中,货币职能在于物资采购且又依赖于公司的资金筹措计划;生产职能则体现为资金长期停留在基建建设阶段,故无法形成商品而进行市场交换;商品职能的关键在于资金回笼,且包含着一定数量的利润。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二者契合态势的形成可归因于以下两个方面的逻辑结构:
1.1公司审计对资金循环的监管
仍然根据资本循环公式来认识这一监管行为:路桥公司在开展参股项目建设,以及实施其它基建项目时往往面临着寻求外源性资金支持。具体来说,就是借助商业贷款来筹措建设资金。这是就存在这样几个经济问题:(1)筹措资金的数量和偿还期限;(2)外源性资金与内源性资金的比例等。尽管依托财务管理能在内控环境下进行测算,但若缺少审计环节的整体视阈,将无法充分统筹公司资金的调配活动。当然,针对资金在生产领域的效益性问题,也需要依赖审计本身的职能定位。
1.2监管职能对经济效益的提升
正如上文所指出的,经济效益是从价值层面来看待的。因此,所谓经济效益的提升则可理解为,“产出/投入”的价值最大化效应。在可度量的条件下,必然显现为“收益/预算资金”最大化效果。在“会计利润=总收益-总成本”的表达式中可得,随着公司审计职能的开展使得在资金筹措成本控制,以及生产环节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其共同决定了总成本控制得到了较好的实现。即使对于路桥公司的日常经费支出领域,通过审计职能对原始凭证的稽核也自然控制了运营成本的形成。
由此可见,公司审计―资金循环监管―经济效益提升的逻辑路径,便构成了二者契合的关系。
2.认识引导下的审计功能定位
在认识引导下不难发现,简化二者契合关系的逻辑结构,实则在于建立公司审计与财务管理间的融合态势。之所以强调“融合”意味着,应改变传统对二者对立形态的理解,而转变到审计为财务管理提供第三方信息支持的方面上来。正是基于这一思路,以下则继续讨论审计的功能定位问题。
2.1审计的监管功能
审计监管功能的提出,主要鉴于它在传统视角下的职能定位。那么它的监管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其主要体现在资金预算、资金使用和资金回笼上。实践表明,路桥公司的建设项目存在着周期长、规模大的特点,就使得资金在生产(建设)领域的使用监管成为了重点。另外,近年来所反映的某些收费站行为失范问题,也将资金回笼纳入到了审计监管的功能范畴。可见,这里的功能主要延续了公司审计的传统职能定位。
2.2审计的辅助功能
在遵循传统职能定位的基础上,公司审计还应创新自身的辅助功能。所谓辅助功能可以界定为,对财务管理的流程优化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持。这实则就改变了审计与财务管理间的对立形态,而转变为了一种融合态势。具体就辅助对象来看,主要应围绕着公司资金风险管控和资金优化配置来进行。毕竟,审计作为从公司整体经营着手的监管行为,自然能获得更多关于公司发展中的负面信息。而这又成为了优化财务管理的切入点。
3.功能定位下的路径构建
在功能定位下的路径构建,可围绕着审计的监管功能和辅助功能来展开。
3.1审计监管功能下的路径构建
(1)监管资金预算方面。公司需要根据项目进行资金预算,此时就成为内部审计的对象。在监管功能上所提到的融合,在这里便通过审核公司资金划分结构、预算明细表等方面体现出来。审计人员应协同财务管理人员,合理展开对资金结构的设计与划拨。
(2)监管资金使用方面。成本控制仍然是财务管理的价值取向,而实现这一点则需要通过强化财务活动来达成。无论是人工成本和物资采购成本,都以资金支付的形式而发生。为此,审计人员便需要根据资金使用的原始凭证,针对表面的形式要件和背后经济事件的真实性,展开审计活动。这种约束机制,本身就推动了财务管理绩效的提升。
(3)监管资金回笼方面。审计环节还应监管公司的资金回笼状况,并及时给予管理层预警。
3.2审计辅助功能下的路径构建
(1)辅助公司资金风险管控方面。从动态的角度,考察资本循环G―W―G`可知:在这三个环节中,不仅在时间维度上表现为依次呈现;而且,在空间维度上体现为同时存在。因此,这就对公司的资金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诸多公司都面临着提升资本有机构成的任务。公司资本有机构成的提升,通过固定资本重置的方式来实现,必将增大公司的资金投入。从而,审计将为此提供安全屏障。
(2)辅助资金优化配置方面。公司的资金在时间、空间维度上的存在要求。在以市场拉动为主要模式的商品销售形态,使得公司不仅要关注下游的需求方,还要面对上游生产要素的购进渠道。即:在货币功能(G)、生产功能(W)、商品功能(G`)环节中,公司须进行合理的资金配置。若要最终实现“惊险的跳跃”,公司则须科学测算出各领域的资金预算。由此,会计审计功能又体现在:优化配置公司资金方面。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了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关于本文主题的讨论仍存在其它思路,但笔者仍在独特的视角下进行了有益探索。
4.结论
根据资本循环公式G―W―G`可知,公司资金在时间维度上先后处于货币职能、生产职能和商品职能上。因此,应建立公司审计―资金循环监管―经济效益提升的逻辑路径。具体而言,其路径构建应围绕着公司审计的监管功能和辅助功能来开展。最后强调,应改变传统对审计与财务管理二者对立形态的理解,而转变到二者融合的态势上来。最后,本文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邵柏清.加强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1,(3).
[2]刘建华.小规模企业审计风险与防范[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公司绩效审计范文3
一、“五个创新”夯实内审转型新平台
结合公司转型升级、变革创新后所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公司内审在省政府、省审计厅对内审工作要求指引下,积极谋求内审转型升级,通过“五个创新”基础建设,夯实了内部审计工作新平台。
1.积极推行内审程序“三公开”,提升内审权威性和公正性
按照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政务公开”要求积极稳步持续推进内部审计“三公开”程序的执行,通过内部审计项目“进点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实施,确保审计项目独立完整地开展,强化了集团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客观公正性。
2.强化管理制度和风控流程梳理,完善重要环节风控机制
面对新阶段、新体制、新机制,为推进公司战略有效落地,内部审计加强了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流程梳理,一是按照“废、改、立”程序推动公司职能部门对不合时宜的制度及时进行废止、修订;二是从规范体制、机制、制度等方面着于,推动被审单位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三是开展效能监察项目,堵塞被审单位内部经营管理和大型项目建设漏洞,完善重要环节的风险控制机制。
3.探索内部审计项目经理负责制,促进内审工作规范化
在审计工作方式上探索了内部项目经理负责制,一是组建以审计骨干人员为首、相关专业人员参与的审计小组,有效地凋动和利用各方力量来开展审计工作,二是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经理加强了过程控制,切实提高了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
4.强化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推进内审持续转型
为确保公司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内部审计紧跟公司战略明确定位,强化内审职能转变,突出了内审:一是要从查错防弊向价值管理转变,二是要从财务稽核向管理审计转变,三是要从监督控制向评价服务转变.四是要从事后监督向事前控制、事中参与转变,通过这几点转变,进一步推动了内审转型升级。
5.明确内部审计工作重心,充分发挥内审“治未病”功能
以服务科学发展的理念对接公司新形势下新的工作要求,围绕公司战略转型,内部审计工作重点也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年度经济责任结果考核审计”转变为以“突出效益为先、强化风险管控、优化监督服务”的价值管理审计、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热点项目审计,着重关注经营管理程序的合规性和经营效益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重大建设项目过程跟踪控制等。
二、“五位一体”构建大监督格局
作为省属国有企业中第一家向所有下属企业下派专职监事的集团公司,巨化白2012年9月成立了五个下派监事组以来,建立了纪检、监察、审计、法务、下派监事“五位一体”的大监督格局,公司纪委、监察审计法务部和下派监事组合署办公,开启了新型内部监督机制的探索实践。公司内部审计利用大监督平台,构建了监督检查计划互相协凋、监督检查项目互相协助、监督检查信息互相通报、监督检查成果共同分享和监督检查问题协同促改的大监督运行机制,通过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和内外协同,形成监督合力,促进大监督体系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提升,更好地发挥了内部审计的战斗堡垒作用。
1.基于内审职能组织实施专项审计项目
公司内部审计立足工审计职责,组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内部控制管理审计项目、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管理审计项目及重点项目审计凋查等,鉴定了经营者履职情况,促进单位内部管理水的平提升,强化了项目建设阳光化管理。
2.充分发挥纪委审计“排头兵”的作用
公司内部审计除实施好年度计划审计项目外,充分发挥审计“排头兵”的作用,与纪检条线工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一是配合纪检检查计划做好项目凋研审查,二是针对审计项目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及时提交纪委,南纪委负责督办整改。
3.围绕公司重点项目,融合监察做好工:程效能监察工作
针对公司关注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与监察合作开展工程效能监察工作,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运用专业审计分析方法,按有序的审计流程进行审查,逐步促进重点建设项目形成了流程完善、操作规范的管理体系。
4.与法务建立协同工作机制,互动支撑开展项目审计
公司内部审计在开展审计项目过程中,专门抽调法务人员补充到审计项目组,充分运用了法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协助公司内部审计实施项目,提升了审计项目组的法务审计能力。
5.审计结果通报下派监事,形成齐抓共改督办机制
除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吸收公司下派监事参与审计,并利用下派监事常驻被审单位过程中发现的苗头性问题成果外。另外,针对审计发现问题,建立与下派监事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合力督促,提升问题整改力度。
三、“五个抓手”开展内审重点工作
公司内审以“五个抓手”精准定位,提出了内审工作必须围绕企业战略,注重企业治理,突出效益为先,强化风险管控,优化监督服务才能在推进企业健康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1.以集团战略为抓于开展管理审计项目
为配合公司“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战略目标顺利推进,针对公司关注的低效资产,从资源占用及有效回报角度出发,由监审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在集团内部有日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困难企业审计诊断和管理调研,共同查找亏损企业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和差距,并提出了改进要求和下一步发展定位的建议。
2.以风险控制为抓于实施风控专项审计
一是抓好管理流程审计,重点检查各单位关键管理流程健全性和规范性,最大限度防范控制风险的发生;二是关注高风险投资决策审计,不仅要检查各项重大项目决策审批程序是否到位,更注重总结和推广最佳实践,使公司投资管理丰富实践经验成为共享的无形资产。
3.以公司重点工作为抓于开展重点项目审计
针对公司经营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及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积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站在集团层面更高层次对公司整体运行决策和庞大的分子公司细枝末节的经营管理进行了整体化、系统化地审核,实时运用内部审计体检治病、无病健身的职能,发挥了健康体检在预防保健中的重要作用。
4.以经济责任履职为抓于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一是根据浙江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意见》“离任必审”的精神要求,对公司内部企业主要负责人开展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核实经营者任期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更注重企业项目建设、资产管理、投资行为等各个方面,对部分涉及经济损失、违规操作等追责事项进行反复、认真地调查核实,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二是开展任中经济责任项目,与经营者面对面交流,直接将企业经营管理薄弱环节反馈给任期经营者,帮助在职经营者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5.以服务协助为抓于开展计划外审计专项调查
内部审计注重自身转型升级,在职能上更重视从审查、监督向评价、咨询、服务等方面拓展,坚持“监督是手段、服务是宗旨”的理念积极开展工作,对年度计划外项目,建立了内部审计例外项目绿色审计通道,对内部职能部门和分子公司委托的特殊项目,在办理例外审计项目审批程序后予以专事专办,及时跟进协助予以配合,提高了审计服务基层的效果。
四、“五个步骤”综合利用审计成果
公司内审通过“五个步骤”理顺并强化了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机制,实现了内部审计闭环管理,有效破解审计质量“最后一公里”问题。
1.及时传递,建立定期报告机制
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事项、管理流程薄弱环节、基层亟需解决的问题与困难等进行及时系统上报,便工公司及时根据内部审计结果进行研究决策,畅通了综合利用审计成果的渠道。
2.惩防整治,建立问责问效机制
将审计成果运用与经营者的绩效考核挂钩机制,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较多、性质较为严重的领导干部,区分情况进行诫勉谈话,促进了内审权威性的提升,增强了内部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
3.动态跟踪,建立检查督办机制
对在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项目、主要问题特事特办,一是下发审计整改通知书;二是成立督办工作组进驻被审计单位;三是与下派监事联动,将审计问题整改落实到被审单位下派监事组,该系列整改方式为挽回公司效益、防范经营风险、优化内控管理打下了基础。
4.重视整改,建立整改汇报机制
要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反映问题必须限期整改,并将整改结果书面汇报监审部,详细说明整改情况,同时对重大审计项目开展审计回访,实地查验整改效果。
5.提升层次,畅通成果运用机制
认真抓好审计成果应用与转化工作,按照闭环管理原则,对审计中发现的内部单位的共性问题,经过认真梳理,督促职能部门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并在集团层面督促各单位进行系统化地整改,对个性问题,及时督促被审单位进行整改。
五、“五个加强”实现审计管理地位提升
1.加强审计环境优化,夯实审计基础
首先,公司领导重视并大力支持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机构由公司董事会垂直领导,董事会下设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拥有审计事项决策权;其次,机构独立,审计部门由原先在财务部下设审计室调整为设立监察审计法务部,与公司纪委合署办公;再次,公司在审计人员配备、设备添置、经费开支等方面全力支持内部审计工作,为审计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2.加强审计方法创新,提高审计质量
公司内审首创“中医诊疗六步”法、“物理共振”法、“螺旋式提升”法,通过“中医诊疗六步”法运用工项目实施过程,提升了项目质量;通过“物理共振”法运用,达到内审与被审单位目标协调一致,提高了被审计单位对内审工作的认知,促使被审单位由被动审计转变为主动要求审计;通过“螺旋式提升”法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审计成效,实现了审计成果闭环管理。
3.加强审计流程改进,做实审计工作
公司内审理顺审计步骤,重新修订审计室职责、审计人员职责及岗位说明书,以业务流程图同化审计项目实施程序,在此基础上对各细节进行推敲,更加注重审计底稿的规范性、重要环节审计程序的执行,使得审计工作规范性进一步提高。
4.加强审计理念升级,提升审计层次
通过实践锻炼,公司审计的三种能力显著提高:一是宏观思维一审计工作方向和趋势,二是战略意识一战略决定高度,审计关注企业发展战略,三是沟通协调一沟通被审计对象、促使审计成果被使用者理解,提升了审计价值。
公司绩效审计范文4
公司内部管理如何做到“降耗增效”是很多公司年会的主题之一,如某大型国企年会总结:“总体可控费用下降5%,剔除不可比因素,实际下降了3.51%,还有1.5%的差距”。
立足工程审计岗位,降低费用最根本、有效的就是降低审计成本。
在形式上,审计成本分为两种:一种是实际成本,另一种是潜在成本。
一、实际成本
实际成本支出主要包括本部门费用以及外聘中介机构的费用。本部门费用包括审计人员的工资及办公、差旅费用等,要求我们的审计人员坚持节约成本的观念,在实际工作中各环节注重节约成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加强沟通,提前计划,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来继续降低成本。外聘中介机构的费用根据《造价咨询中介机构服务计费及支付管理办法》,结合审计公司的实际收费情况,笔者认为主要取决于参与审计工作的人数的多少、审计工作时间的长短以及审计工作成果的质量等,工程项目人员提前明确所需要咨询的工作量,积极配合审计人员的现场勘查,积极沟通学习,提高审计效率、缩短审计的工作时间,审计的实际成本也就越小。
降低实际成本的具体措施如:
(1)对接工程部,签订工程造价咨询任务计划书。提前对接,尽早计划,明确项目工程量及工程难度,明确造价咨询项目的具体任务,提高工程师勘察现场、完成造价咨询任务的效率。做到“任务提前在心中,完成情况落实到表中”,这样同时也为造价咨询中介机构的考核提供依据。
(2)对接工程部,推广清单计价模式。国家推行清单计价模式已经很多年,集团审计部也已在集团内部各直属单位大力推广,但是百货事业部目前的计价方式还是以定额为主。清单计价模式实行市场报价,加入了市场竞争的因素,也使得价格组成更明确、更容易看懂,更具有可控性。不过实施过程中需要中介机构、建设单位逐步来做大量的工作,逐渐建立企业自己的清单价格体系,虽然这是个专业性强、琐碎繁杂的工作,但是只要有人去做,工作会一项项落实开来,我们造价的可控比例也会不断提高,工程标准也会逐渐细化,明确,竣工结算的难度会大大降低,效率会提高,甚至,待企业清单价格体系日益完善后,一定限额的小项目就可以在成熟的价格体系下签订包干合同,真正降低审计风险和审计成本。
(3)对接工程部,完善竣工资料的报送。竣工资料不完善,报送的不及时,直接提高了审计工作的难度,也就提高了审计成本。竣工资料的内容及要求,审计管理规定的相关制度已经明确规定,但是极少有建设项目是按照制度要求的时限报送竣工审计资料的。每到年底集中送审时,竣工资料的报送情况总是差强人意。对于此项具体工作,可以采取项目现场抽查的方式,督促落实。现场的设计图纸、变更签证等资料未及时落实、确认的对接相关部门予以督促落实,尽量减少突击送审、临时仓促准备竣工资料给审计工作带来的困难。
二、潜在成本
潜在成本与审计风险密切相关。笔者认为审计风险主要来自于工程造价咨询审计中“高估冒算”的隐蔽性,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不够、审计实施质量不高等。审计风险越大,审计潜在成本越大,审计风险越小,审计潜在成本越小。这需要审计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共同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积极完善、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堵塞管理漏洞,降低审计风险,也就降低的审计工作的潜在成本。
降低潜在的审计风险成本,具体措施如:
(1)加强各种内部、外部的培训学习,真正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
(2)开展项目总结工作,一个审计项目结束后,可以联系中介
公司负责审核的工程师和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人员一起,共同探讨施工、审计中存在的问题,项目人员提高对审计工作的深入了解,我们审计人员也提高对现场管理、施工组织的更新认识,目的是协同研究处理方法,完善造价核定工作。
公司绩效审计范文5
一、效益理念应贯穿审计项目中
油田公司在成立内审部门初期,着重抓了财务收支审计和违纪审计,这在当时无疑是必要的,为内审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经济工作重点的转移,经济效益已成为企业日益关心的问题,企业各部门都必须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作出贡献,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理应围绕经济效益这个中心,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效益审计上来。因此,各级领导都殷切希望内审部门运用特有的职能,在搞活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中发挥其应有功能和作用。广大审计人员也提出了突破原来的圈子,开拓新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审计影响的要求。搞活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既向内审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内审工作提供了发展的机遇。我们先后开展了资金使用效益审计、成本审计、工程预决算审计等,均收到了显著效果,受到企业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赞扬,内审工作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使更多的人了解了审计的作用。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也扩大了视野,增长了才干,提高了业务素质。事实证明,开展效益审计是内审工作步上新台阶的重要标志,是内审工作发展的必须趋势。
二、效益审计要抓住重点选好审计项目
效益审计的范围很广,从总体上来说就是通过审计,促进少投人多产出,既包括降低成本费用,也包括改进工艺、技术,提高效率,还包括严格内部控制制度、堵塞漏洞、减少损失,以及在外部经济交往中严格把关,维护本企业合法利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设计审计。设计阶段控制投资的可能性可以达到60%以上,是建设过程中投资控制弹性最大的一个环节。审计时要注重设计的多方案技术经济分析及对照,确保最优设计方案的实施。同时,审计时还要关注工程用设备及材料的通用性和标准性,要把工程中采用的非标设备、独家生产的产品等列为审计重点,防止设计指定产品的现象发生。
2.概算审计。概算金额是建设项目在完成设计后投资控制的目标值,因此,必须确保概算投资的准确性。概算审计要注重对建设地点的现场勘察,掌握第一手资料,保证开工前准备费用的合理性;要对概算中的估算价格和价格依据不足的设备、材料进行重点审计,充分收集价格信息,保证概算投资的准确性。
3.招标审计。就费用而言,招标过程实际上是价格谈判的过程。因此,对于固定价合同和清单报价的招标,要注重标底的审计。在招标过程中,审计要重点关注陪标、串通招标现象,防止哄抬价格,一旦发现可疑迹象,要暂时中止招标活动,待问题搞清、落实后再进行。
4.物资审计。主要是要把好质量关,内审人员应重点关注此项工作的职责分工,特别是采购、验收、付款和记录是否有不同的职能部门和人员负责。
5.施工过程审计。主要对地下工程(钻井、测井、井下作业)和地面工程(道路工程、输电工程、油气集输管线、厂站、注水管线)的工程进行审计。由于地面工程已经形成一套较完整的管理模式,已进入程序化审计,所以审计重点应放在对地下工程审计上,重点审计钻井、测井、井下作业等工程的审计。
三、效益审计以结果为导向,后续审计是效益审计的重要环节
效益审计应以结果为导向,后续审计是审计程序中的一个阶段,但在财务审计中,由于审计结论和决定是硬性的,审计决定下达后在短期内即可执行,并要求被审单位上报审计处理结果,因此是否进行后续审计可根据审计处理的具体情况确定,不一定每个财务审计项目都进行一次后续审计。而在效益审计中,一些审计的成果并非短时期就可以实现,有些审计建议是需要经过被审单位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后才能逐步加以落实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再进行一次后续审计,才能检查了解被审计单位执行与落实审计意见和建议的情况,并督促其进行整改。同时,在后续审计中也可验证审计建议是否合理、可行和有效,如有不当,及时加以纠正,以保证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因此,后续审计是检验和巩固效益审计成果的重要环节。如对器材供应处化工库库存积压物资审计后,该处有关业务部门按照审计要求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年底向审计部门提出了审计意见执行情况的报告。为了核实其报告的真实性,审计部门进行了后续审计,逐项进行核实。经查对,证明所提报告正确无误,整改认真,成果突出,达到了该项审计的目的。
四、正确处理好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之间的关系,是审计人员经常思考的问题。重点抓住三个方面:一是看工程价款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二是看建设单位是否严格按照概算内容及财务核算办法的规定对工程成本进行正确归集,单位工程成本是否准确;三是看待摊费用中有无不合法成分。由于目前审计队伍中财务人员比较多,对财务审计比较熟悉,为此要注意防止把效益审计搞成财务审计,以致影响效益审计的目的和成果。
公司绩效审计范文6
一、基建工程全过程委托跟踪审计
基建工程全过程委托跟踪审计,是指审计主体针对工程建设管理的动态过程,呈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单位,从建设工程项目开始至竣工决算所进行的审计监督、分析和评价。通过发现和评价工程管理程序和关键控制点中存在的问题,随时纠正偏差,实现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全过程的审计监督与控制。跟踪审计是一项集咨询、监督评价、管理于一体的新型审计方法。改变了过去竣工决算审计单纯追求核减额的做法,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工程审计与工程建设、工程管理的关系,规范工程审计与工程建设、工程管理行为,使建设项目在保证工程质量与进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实现工程综合效益最大化。
二、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意义
一是高校发展对建设管理的必然要求。近几年高等教育发展迅猛,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基建投资大幅增加,造成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存在相对滞后的状态,建设管理漏洞较多,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工程造价难以控制,跟踪审计对全过程的监控,更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管理机制。
二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需要。建设项目的审计,是内部审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在高校大发展大建设的现阶段,更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但现阶段的建设项目审计,一般采用的是事后的结算审计方式。用这种方式审计存在着明显不足,如果学校基建部门的管理不力,甚至管理混乱,学校基建工程的质量监督与造价控制,都会受到一定影响,乃至出现大的漏洞与问题。即便是基建部门的管理有序,措施得力,但由于工程造价管理力量和能力不及也会造成风险。
跟踪审计可以改变过去单纯只是就账论账,时间滞后的静态审计模式。将审计关口前移,提前介人,将事前、事中、事后审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事先评估风险,更好地为工程造价控制服务。
三是学习型审计发展的需要。经济形势的发展,新的高校管理课题的出现,都要求内部审计工作不能墨守成规,在单一阶段内改变过去的审计模式的同时,必须扩展视野,拓宽审计领域,将审计延伸到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着眼决策、管理、经济、财务、技术不同方面。强调学习,加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知识互动,将基本建设审计纳人到专业研究领域,结合实践,跟踪审计无疑是对原有审计工作的发展。
三、建设工程委托跟踪审计的主体关系
在过去的工程建设中,市场主体是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三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相当成熟,虽然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不足,但在形式上是相当完备的,它们既依托于建筑法、招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又有具体的招投标文书与建设合同规范文本的约束,可以说其间的配合与制约是依法展开的。而跟踪审计的介人,改变了以往建设过程中三方参与的格局和权力配置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四方参与的法律关系,旧的权力配置格局被打破了。目前四者之间的新型关系发展为:建设方与施工方的建设委托合同关系,建设方与监理方的工程监督委托合同关系,建设方与跟踪审计单位之间的建设工程经济性审核委托关系;监理方与跟踪审计单位相对独立运行,受建设方委托,针对工程进行不同监督,同时因其专业判断和合理度量而具有的裁量和评价权;施工方处于被监督和被审计的位置,但其拥有不同意见的解释权和发表权,而对于审计结果也保留否认权。
对于跟踪审计的主体关系,需要通过立法工作加以明确,当务之急是必须在招投标文书与建设合同文本中具体确立跟踪审计的合法地位,明确跟踪审计与建设、施工、监理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确立跟踪审计在工程建设中享有监督纠正权、评价确认权和工程造价的决定权。
四、跟踪审计重点关注的五个环节
(一)建设项目立项阶段审查,论证项目设计的合理性、造价的经济性。重点是审查建设单位工程管理部门对于工程的计划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已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其主要从项目论证的经济性、科学性来进行审查。
1.对工程建设资金的审计,重点是审查建设资金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合理、是否专户存储,能否满足建设项目当年应完成工作量的需要;
2.对建设项目审批文件的审计,包括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概算批复、建设用地批准、建设规划及施工许可、环保及消防批准、项目设计及设计图审核等文件核查是否齐全;
3.对工程设计概预算的全面性、准确性进行审计,力求不漏项,不留缺口,并要考虑到足够的不可预见因素,使其能真正起到控制作用,避免“三算两超”。
(二)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审计的重点内容。
1.审查工程标底的客观性。对标底的工程量计算、定额套用、取费标准、材料调差等内容严格把关,首先审计与建设单位对编制标底的做法进行核对,保证标底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其次关注在工程清单招标中投标单位的策略报价,工程报价费率和实际套用费率是否相符等,以确保其客观、合理、准确。
2.审查招投标程序的合法性及操作的规范性:包括招标文件、投标单位资格、评标办法的合理性审查,如分析评标办法、质量标准、结算方式等关键内容是否科学性、合理性,避免暗藏操纵中标结果。
(三)合同订立阶段的严密性、公正性、合理性审计。建设合同是承包方进行工程建设,发包方支付工程价款,明确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有效依据。因此,审计人员应不断加大监督力度:1.严格审查工程建设是否遵守“先订合同,后施工”原则,杜绝无合同施工和后补合同的现象;
2.审查合同的合法性。合同的主旨和文本格式,是否符合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项目招投标的规范等,是否以建设单位的立项报告及招标为依据,有无超计划、超标准擅自订立建设合同的现象;
3.审查合同的严谨哇。语言文字是否简炼、规范,重点避免日后索赔的伏笔;重要条款的描述如变更程序、价格签认、定额套用、费用计取、结算方式、违约责任等是否准确;
4.审查合同是否公平性、公正性。杜绝出现合同向一方利益倾斜现象,如合同中过分强调维护甲方利益,导致乙方受损的条款要予以纠正。#p#分页标题#e#
(四)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全面审计。受托审计单位要重点关注:
1.业主、监理、审计、施工四方职责关系是否明确,各方职责范围及有关造价控制的申报、审核、反馈等如何要求;
2.工程量月报表及工程付款的申报、审核、反馈等程序要求是否明确;
3.设计变更及核定单(签证)费用操作是否规范,材料(设备)价格费用审核是否严密,特别关注隐蔽工程、工程变更、工程量签证的现场查验;4.审查工程质量、工期、造价“三大目标”在施工阶段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如:工程变更及签证费用是否建立了严格的审批程序;工程索赔是否以国家规定或合同约定的依据执行;工程验收、资金到位是否严格按合同约定执行等。
(五)结算阶段的审计重点:
1.严把工程量计算关。如:审核工程量计算规则与方法是否与定额要求相一致;核实图纸及有关现场签证的施工是否真实;分析施工方案的必要性、效益性等;
2.严把定额套用关。一要关注结算选用的定额是否正确;二要审查相关的定额子目套用是否合理,有无高套定额现象;三要关注“定额缺项”的相关造价确定是否合理,有无利用缺项子目套取投资的情况;四对于实行工程量清单报价的工程结算,要严格核实结算单价是否与中标时的报价相一致;
3.严把工程取费关。结算中各项费用的计取比例、计算基础是否符合规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