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法律法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监测法律法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监测法律法规

环境监测法律法规范文1

关键词:环境监测;问题探究

中图分类号:B845.6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在我国的环境保护过程中,环境监测部门的环境监测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环境监测技术作为支撑,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的工作都无法顺利开展。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进行中,没有环境监测技术的支持,其工作必将举步维艰。因此,环境检测技术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不必可少。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环境保护水平还不够高,我国的环境检测技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的。与发达国家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相比,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总体水平不高,生物监测技术也尚未得到普及。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监测在体制机制、经费投入、整体能力、队伍整体素质、监测管理水平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环境监测技术不仅仅是我们保护环境的重要助力,提高环境监测技术也是提高我国环境保护水平最直接的方式之一。以下通过对环境监测技术的标准、环境技术监测的法律法规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了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1.环境监测技术的标准和方法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仅对水资源、大气等有限的环境要素开展监测活动, 对固体废弃物、生物体等其他环境要素均未做到系统性的监测,从而缺乏对区域环境的整体性监测。在环境监测方面,我国除了检测局和环保局之外,还有许多的相关部门,以上这些部门在环境监测中往往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和标准,因此监测出来的数据也往往各不相同,并且统计出来的数据也缺乏统一性的管理,这对于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影响。

2.环境监测技术的设备问题及资金问题

拥有适量先进的环境监测仪器是环境监测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如果没有先进的环境检测仪器以及相关配套设备投入到环境监测工作中,环境监测工作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能很好的完成环境监测的任务。此外,即便是拥有先进的环境监测仪器,如果没有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环境监测技术,环境监测工作还是无法顺利开展。与此同时,由于环境监测设备的成本是昂贵的,再加上环境监测工作自身也需要相当一部分的经费,这就导致了我国在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中,往往遇到经费不足的问题,例如没有足够的资金对老化的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在新设备的购买中预算捉襟见肘等。经费不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影响了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3.环境监测技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问题

我国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环境监测技术方面的法律法规仍显不足。目前我国颁布过的环境监测法律就只有国家环保局的《环境监测管理方法》。但这部法律的具体内容方面太过笼统,无法很好的满足我国环境检测技术发展的需要,并且法律本身过于陈旧,没有根据新的形进行及时的修改,对于我国当前的环境监测工作的展开、环境监测技术的改进没有起到实质性的帮助。因此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环境监测的技术的发展需求。

4.环境监测工作中的监测数据的不真实问题

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主要还是由政府部门管理,因此,有些地区的环境监测结果并不能反映当地环境的真实情况。例如某些城市的环保部门为了突出自己的工作成绩而上报虚假的环境监测数据和不真实的环境监测结果,这对我国整体的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性都起到了重大的影响。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与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并不能完全的相适应。一方面是监测项目缺乏针对性, 对某些污染程度较轻的项目进行重复的监测,另一方面对我国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对某些重要的有害参数缺乏有效地监测,因此造成我国目前的监测的指标体系评价较低,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环境监测技术问题的解决对策

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目前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我国应该在增加对环境监测技术的重视的同时对环境监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以下从四个方面出发,对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1.制定统一的环境监测技术标准

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部门应该以目前国际上的标准进行监测工作,并对国外成功的经验进行合理的借鉴。并且对环境监测技术的标准制定应当注重统一性,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这样一来才能更好的按照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环境监测技术工作。这样做不仅能提高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工作的可实施性及可执行性,还能使环境监测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加强环境监测技术的相关立法

我国的环境保护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因此,我们应当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环境监测技术的法律法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技术的规范性。国家应当颁布一些具体的关于环境保护法、环境监测法等专门的法律法规政策,并不断的完善环境监测技术工作制度,使环境监测技术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使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来进行工作。

3.建立高效的环境监测监督管理部门

政府应当建立一个环境监测监督管理部门,从而对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进行合理的监管,并能对环境监测技术的监测数据是否是真实有效的进行监督,所以,我国应当建立起一个非常高效的监督管理部门,及时有效的对环境监测的第一手监测数据进行管理监督,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环境监测技术工作的真实可靠性,并且能够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

4.对环境监测工作投入充足的资金

在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预算问题上,需要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与认可,然后借鉴国外相关的经验,并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预算问题。同时相关部门也可以与社会各界进行多方面的的沟通,阐述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更好的引进资金来强化环境监测技术以及其他领域。通过合理的解决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中的资金预算问题,可以很好的促进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结语

环境监测技术工作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贯彻落实我国在环境监测技术工作方面的方针政策,建设完善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合理解决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能够迈向更高的台阶,并为我国人民创造出更加优越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震南.试论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资源与环境.2013,5(22):11-12

环境监测法律法规范文2

关健词:基层;环境监察;现状;改进措施

环境监察是一种具体的、直接的、微观的环境保护执法行为,是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实施统一监督、强化执法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实施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举措。从国家将环境监理机构统一更名为环境监察机构,也充分说明了对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视,环境监察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一、基层环境监察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一)环境监察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有法可依”是基层环境监察的基础和前提。我国已出台的环保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建立了比较全面的环保法律体系。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法律条款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立法环节与基层执法工作仍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给基层环境监察工作带来不少的困难。

(二)环境执法的形势严峻

近年来,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造使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矛盾日益尖锐,污染严重的小企业成片反弹,部分企业偷排偷放。违法排污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环境权益、影响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环境污染事故屡屡发生。这些都使得环境监察执法的形势更加严峻。

(三)环境监察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一方面,环保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监察人员的思想观念滞后,专业知识不足,存在以情代法的行为。另一方面,环境监察的人力、物力不足,无法完整、准确、直观得完成监察工作。部分企业为了少缴费,经常偷排、漏排、直排,往往少报、谎报排污量,造成排污申报难核、排污费难收、污染源难管、污染纠纷难理等各种问题。

(四)部门间和部门内缺乏协调及配合

当前,环保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缺乏协调,特别是同法院、公安、发改、规划、土地、工商、城管等部门的联系和配合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其他部门为环保审批把关的作用,没有发挥各部门协同执法的作用。从环境管理体制上说,环境监测属于技术支持保证系统,而环境监察属于监督执法系统,二者相互依存、但又相互制约。环保部门内部的监察和监测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根据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工作的相互关系充分考虑其整体效能,经常造成两个机构在具体工作中配合不够,形成单打独斗的工作局面。

(五)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但参与不足

随着物质生活的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法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意识普遍提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群众、上访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整体的参与度任然很低,公众对环境问题的监督作用未能完全实现。

二、加强基层环境监察工作的措施

(一)完善环保法律法规

新《环保法》已经实施,在修订其他环境法律、法规时,应注重环保立法过程中的综合决策、调查、论证和协调工作,在进行立法草案时要进行详细的调研,尽可能全方位地听取各有关部门的意见,提高条文的可操作性。地方政府也可以出台相关规章,作为国家现行环境法律法规的有力补充。对缺陷与不足的部分加以完善,使得法律法规的执行过程简单可操作,使环境执法更具刚性;强化环境法律责任,明确环境监察处罚的种类和数量。

(二)发挥企业在环境监察中的协助作用

企业是环境监察工作中的主体,应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认真履行其在环境监察中的协助义务,不仅可以促进环境监察工作的顺利完成,而且也会对环境保护起到良好的作用。在监察工作中,环保监察部门在平时应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联系,提高服务,培养环保监察部门与企业相对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这样可以为环境监察提供良好氛围,促进相对人履行协助义务。

(三)强调环境监察工作中的“细”和“活”,提高监察队伍整体水平

要将环境监察工作变粗为细,细查企业的基本生产情况,排污情况,环保审批验收情况和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做细环境监察的现场调查取证,做细现场调查询问笔录,做细搜集辅助证据搜集和跟踪追查工作。要将环境监察工作变死为活,将原来单一日常工作时间的环境监察工作时间转变为全天候、多时段的环境监察工作模式。要将白天巡查与夜晚抽查、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明查与暗访、环境专项检查行动与日常监察执法相结合。

要增强环境监察队伍的硬件建设,按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的要求,改善办公条件,配备必要的通讯工具、机动车辆、取证设备和现场快速检测仪器等,切实增强环境监察队伍的执法能力。

(四)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沟通,做好环境监察和监测的联动

环保部门要加强与其它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配合,减少项目漏批、漏管现象。加强同法院的协调,对拒不执行环保行政处罚决定的个人和单位,要取得法院的支持,坚决采取强制性措施。加强与发改、土地、工商、城管、规划等部门的沟通,必要时采取联合整治的方式,以增强解决环境执法问题的能力,提高执法效能。

要建立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协调统一的关系,加强环境保护管理,提高执法效能,环境监察工作要以环境监测工作为基础。建立可操作性强的环境监察与环境监测运行办法,二者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同时又要相互协作、相互支持与配合,要加强两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和传递、反馈及应用,增加工作透明度,共同协商和讨论工作计划。环境监察要以环境监测为基础,环境监测要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针对性,及时将监测数据信息传递给监察部门。

(五)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发动公众参与监督

环境监测法律法规范文3

【关键词】环境污染问题;环境应急检测问题;环境保护工作

我国经过许多年的研究以及检验教训的积累,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环境检测体系,这个体系的答题框架已经比较完整,很多环境问题都包含在其中。但是,环境不断的恶化,周边环境又处于一种不断的变化当中,我国的环境监测体系当然还有很多的不足和缺点,所以,我们有必要不断的做出改变,不断的进步,来弥补体系的不足。由于每一个国家遇到的环境问题肯定是有一点不同的,所以,我国可以尝试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通过研究国外的技术设备或者是技术方法来改善自身的缺点,保留自身的优点和特色,更好地保护我国的环境。

1从设备来看我国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存在的问题

1.1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环境工作人员没有严格的约束

虽然我国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却依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来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由于缺乏法律或者强有力的奖惩制度的监督,工作人员习惯工作散漫没有上进心,很多时候得出的环境污染结果要等上一个星期才有相关的结果。工作没有效率是环境应急监测体系一直缺乏变得更好的动力的原因。

1.2检测人员没有设身处地的去思考解决问题

除了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之外,我国的环境应急监测体系还有一个更加严重的缺陷,就是我过的环境污染实验室普遍只是注重分析的结果,却不注重过程,甚至也不愿意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虽然我国对于环境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重视,但是实验室里面依然是学术气息过于浓重,里面的工作人员有一部分并不是十分的关心国家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而是只是专注在自己的相关专业技术上面,仅仅是自己能够通过样品找到检测出结果就可以,没有再结合自己的相关专业知识思考应该如何出解决这种问题的出现。其实,因为是专业人员的关系,如果他们能够认真的思考解决方案,肯定会比政府里面的一些工作人员所提出的问题更加的实际和有作用。

1.3检测设备的不完善,严重限制了我国环境应急监测体系的发展

我国目前的很多检测设备都不具有一般性,很多的设备都只是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问题。而我国的地形、气候和环境都很复杂,有时候可能只是隔了一条河流,两地的环境就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国目前的检测设备很多都只能满足自己小小地区的环境问题。由于硬件设施的限制,我国的环境应急监测的发展被重重的局限。

2我国应该如何改良和提高我国的环境应急监测体系里的设备

2.1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环境应急监测技术的规范学习培训

为了加快工作的效率和速度,我国很有必要对从事环境检测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和规范培训。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当环境问题真的出现的时候,大多数的技术人员或者检测人员都是按照自己的经验来进行问题的分析。同时,由于是这样,检测报告就免不了的会有很多带有检测人员的主观意见。问题很难统一,解决办法也难以统一,因为这样办事的效率就会很低下,工作的质量就会很不好。所以,我国应该主动组织培训,建立统一的工作规章制度,设置一个全国都通用的工作体系,这样,即使面临一些比较紧急的环境问题,工作人员工作室也不会太杂乱,不会毫无规章制度,降低工作效率。

2.2重视对于环境监测队伍的建设

环境问题千变万化,所以对环境的监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一个技术工作,所以我国一定要重视环境监测队伍的人员建设,不仅要对他们的专业工作能力定期进行相关的培训,还要进行相关的员工关怀工作,保持员工在组织里面的向心力,让他们能够在工作中有家的感觉,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工作精神。一支很好的环境监测队伍,能够大大的减少工作量,更有利于我国的环境改善工作。

2.3建议各级政府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资金投入

一个好的环境检测应急体系,要具备很好的工作设备,要具有很专业的高素质人才,要具有一个优秀的管理体系。这一切一切的达成,都需要金钱的辅助。所以,各级政府应该加强资金的投入。同时,也要简化和加快各个审批的流程,不要让解决问题的方法耽搁在审批的繁杂流程和金钱上面。只有真正的改善了整个系统,工作的效率才能够真正的提高,我国的环境问题才能够真正的改善。总而言之,我国的环境应急监测体系是存在比较多的缺陷和问题,这是由于内部还外在的原因决定的。其中,主要的问题是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监测人员的不自觉还有监测设备的不先进。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让我国的环境应急监测体系能够比较好的发展,我国应该定期的举行工作人员培训,并且注意员工的关怀工作。其次,也要重视检测队伍的质量和建设。最重要的是,为了让环境应急监测体系能够真正的有一个很好的发展,我国应该加大对环境问题的资金投入,简化审批流程,加快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希望笔者对于我国环境应急监测体系的问题的分析和提出的一点小小的建议对于我国对环境问题的改进有多帮助和有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晶明,夏冬前.论县级市环境应急监测的管理[J].污染防治技术,2010(05).

环境监测法律法规范文4

关键词:提升途径;环境监察;执法效能;有效途径

1引言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资源的保护,这就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基层环境执法监督是我国环境监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工作,为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的效果,就必须加大力度落实相关工作,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对策科学有效的探索,进而不断提高环境监管和执法效率。

2存在问题

2.1监督力度不足

我国环境监察执法相关工作实施的相对比较晚,相对工作水平比较落实,从而并未建立健全相关的监察体制,在具体执行的过程当必需加强监督力度。大部分的监察机构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并未真正的达到预想的结果,导致监督以及管理环节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制约着工作的高效性,造成的了其并未真正的发挥出其最终的效果,因此,导致环境保护工作并未真正的落实到实处,制约着环境的保护的效率以及质量。

2.2缺少创新精神

无论如何都要将创新运用到实际过程中,创新工作能够确保目标的可持续发展,要不断的创新来保证与社会的共同进步,进一步使环境监测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更有效的进行环境保护。然而,实际的环境监察执法工作并没有真正的做到与社会同步,而是采用传统的执法流程进行监察执法,没有及时创新,使得执法过程中部分环境问题不能处理好,对工作效果产生严重的威胁。

2.3法律文献不完善

在环境监察执法的过程中,如果法律文献不够完善,那么执法工作就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因此执法工作的开展也会遇到一定程度的困难。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以及自然资源保护纲领等相关法律文献都还需要进一步的加以完善,这样也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执环境监察执法的效能。

2.4“依法行政,执法必严”没有做到实处

在环境监察执法工作中,监察人员的工作能力还有一定的不足,对项目监督的重点建设力度不足,依旧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还不能有效解决包含有“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及“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环保执法难”等诸多问题,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比较大。

3有效途径

3.1明确发展目的完善执法依据

目前的环境监测和保护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法律法规在环境监测工作的设置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分类和规定,为可能出现的环境监测结果有一个计划的规划和设计,使用这样的明晰和严格的法律设置思想来建设环境保护法律和机制,为了使环境监测部门和团队在进行执法和强制措施时能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作为基础,让具有污染行为的人信服并确保环境监察执法部门提高自身的服务执行力,确保环境监监察效果。

3.2转换理念,重点关注环境监察执法工作

所谓的重点关注,就是改变过去粗放的工作方式,精细管理,认真完成各项工作。首先,要仔细检查现场,通常环境监测执法人员必须首先弄清楚企业的生产情况,明确企业生产项目、流程、污水控制点等。仔细检查环境保护的审批和验收,规避非法生产要出现的任何形式,对企业及时了解其污染防治措施的执行,设备能不能投入正常使用,做到定期调查和定期监督,避免二次污染的出现,并确保企业不会擅自排放;除此之外,环境监测执法人员要对企业生产环境的安全风险进行深入了解,弄清楚其实际是符合报告值,在找到问题的基础上,及时预警和调整,做到心中有数。第二,取证调查以确保精化。环境监督执法人员在调查现场时要保留图像数据,确保及时取证,对任何违反法律都要留取第一手资料;笔录要有针对性,确保全面、真实、及时,并能有效地反映这个问题。三是仔细跟踪追查。在当前形势下,必须要清楚企业的基本情况、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以便针对不同企业进行不同程度的跟踪监督,提出整改措施,督促整改,直到没有问题再次出现,消除环境违法违规问题。

3.3提升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环境监测的实际执法过程中,有必要加强环境执法人员的素质、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水平,以保障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监管执法学习集成化。进行任务时,详细解释任务的具体内容,以确保执法人员各司其职,据执法人员的特点,适当的安排位置,还应当做到岗位责任机制建设,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监督执法人员定期学习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关注具体的案例研究,监督执法人员还应该讨论在他们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监督和执法工作顺利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监督执法合作和协调能力,实现共同进步,强化环境监督执法效率的不断提高。

3.4加强监督力度

环保机构必须加强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监督力度,严格执法,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加强环境监察执法队伍建设,引导工作人员潜心学习环境保护知识,恪守职业道德,做好本职工作。此外,环保机构要开展全过程监督工作,特别是要对于工业生产环节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以防止工业污染,而且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原则,对于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必须严格惩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我国环境监察的执法效能就必需明确环境监察执法责任,将责任落实到工作人员本人,为工作人员指明工作内容;其次,环保机构要加强监督力度,严格遵循环境保护四部曲,坚持限制、治理、预防、规划四大原则,制定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国策和指导思想;另外,要注意完善相关法律文献,这样方能全面加强环境监察执法效能,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秦晓辉.新时期环境监察执法效率提升对策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16):243.

[2]马丽娜.关于提升环境监察执法效能有效途径[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9):80.

环境监测法律法规范文5

环境监测工作是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的法定职责,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负责辖区内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承担环境监测网建设和运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方法研究,环境监测数据收集,环境监测报告编制以及监测化验人员的培训等职责。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转型发展纲要》提出:“要提升环境监测的技术支撑、技术监督、技术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根据上述任务和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县级监测站的工作日趋规范,监测能力和监测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存质量和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环保监测站只有不断发展,才能满足环境管理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和控制技术不完善

质量管理和控制是保障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措施,只有对监测工作进行全程序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准确性、精确性、可比性和完整性。大多数县级监测站虽然通过了计量认证,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规范进行操作,监测质量不高。还有的监测站质控措施的表格和记录做得很好,实际的质控工作却不完整。

2.监测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和环保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能力所限,一些县级站的水质监测仍局限于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等几个监测项目,而COD和氨氮仅仅反映了水质综合性指标的一部分。人们的环境意识逐渐增强,环境污染要素逐渐细化,人们迫切要求知道水和空气中到底含有哪些污染物质,哪些污染物质超标。一般县级站由于监测能力所限,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特别是对重金属、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严重不足,生物、土壤和农村环境监测方面更是空白。

3.监测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工作能力较弱

县级监测人员虽然已达到或超过标准化建设定编人数,但大多数监测人员学历较低,相关专业学历人员偏少,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能独当一面的技术人员不足,尤其缺乏既精通环境监测技术和质量评价技术、又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监测人员长期从事单一的工作,缺乏工作激情和创新,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得不到保证。

4.监测人员分工不明确、不平衡

由于县级环境监测站人员编制较少,一些职位和任务都是交叉执行。有的一人身兼数职,既是化验员又是内审员,或是质控员、仪器管理人员。一人做好一项工作容易,要做好几项工作就有些困难,往往顾此失彼,容易在工作中出现纰漏。有的人员则工作量很少,甚至没有工作任务。做多做少一个样,做与不做一个样,严重影响了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如何在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员和设备的基础上,发挥每个监测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特长,合理分配工作任务,是县级监测站在发展中要深刻考虑的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学习

监测人员不仅要精通环境监测技术和方法标准,更要熟知环保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严格遵守《环境监测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认识到不按照国家环境监测规范从事监测活动,拒报、伪造、篡改环境监测数据等是违法行为,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2.加强人员培训和交流工作,提高监测能力

定期组织人员到上一级监测站和兄弟站考察学习,学习操作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质控人员的业务培训,从监测方案设计、现场采样、分样、保存、运输,到实验室分析、数据审核、报告编制等环节,质控工作要贯穿全程,确保监测质量;组织监测人员技术培训,提高监测技术。还应增加对仪器设备的资金投入,增加监测项目,积极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开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污染源控制监测;增加应急监测设备,定期进行演练,建设环境污染预警体系。

3.完善监测站内部管理机制

环境监测法律法规范文6

【关键词】环境质量;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环境治理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提高、再提高,随之而来的经济的前行带来了环境污染的出现。人们在关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着生态文明。无论是家居住宅还是公共区域,人们都注意了生存环境的质量。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出台,众多民间环境监测机构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人们已经感受到经济的发展给环境造成的破坏,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环境已经开始预警,影响到人类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状态,必须加以保护和治理。

1.环境监测

大家不难知道,环境监测需要长期通过对环境基础数据的收集、分析,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并寻找污染源,为研究目标管理、预测环境质量提供数据;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为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制定相关法律、政策、法规和标准规划提供些许资料、仅作同行借鉴、研究和参考。

1.1环境监测的对象与内容

监测的对象包括人类在社会上生存环境之中的每一个组成要素,简而言之是指,从自然要素来说,包括①水质:如pH值、浑浊度、温度、悬浮固体、硬度、有毒物、流量、流速、溶解氧、生化需氧物、矿化度等;②大气:如二氧化硫、灰尘、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臭氧以及有毒气体和放射性元素等;③气象:如日照强度、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雨量、太阳辐射、能见度等;④地质:地形、地貌、地势、地表状况、植被、非金属无机物、金属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等;⑤还有噪音等等、等等。从人为的因素来说,包括工业加工与生产、农业种植与管理、第三产业排放与制造,产生的废物、废水、废气、粉尘、噪声、振动等。环境监测人员要通过仪器和各种测量方法,测定环境质量因素代表值,从而分析环境的质量和预测变化趋势。

1.2环境监测过程与特征

首先,我们要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去制定出不同的监测方案,然后对基础数据再进行采集分析。在采集过程中要注意采集时间、地点以及频率和次数。在不同的采集点因离污染源的距离不同,污染物的浓、密度不同,测量的数值也就不同;在不同的时间因大气的稀释或者是因为物质的挥发,随之而来地带来测量数值也各不相同;采集的频率和次数直接影响到加权平均值的结果,次数越多频率就越大,数值就越具有代表性。因此采样的科学与合理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结果的客观性。第二,将采集样本存放于未受污染的容器中保存运输。这一环节要避免采集样本再受到二次的污染,否则就会直接影响到测量数值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程度。第三,使用专业的仪器如辐射仪、测氡仪、场强仪等,按标准进行分析、数据处理,最后得出综合评价和监测报告。

由于监测的方式,融合化学学科、物理学科、生物学科、地质学科等等多门学科,监测结果包括影响环境质量的诸多方面的要素,因此具有综合性;在监测过程中需要持续多次采集样本,并且要在长时间内根据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总结经验和规律,因此具有连续性;每一个采集样本通过化验得出的数据,都要依据国家规定的测量标准去进行对比分析,所以具有相对性;对环境进行质量监测时,还需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去设立多个采集点,而且要对所测量对象一一进行采集,因此监测还具有地域性和代表性。

2.环境治理

2.1加强环境监督检查

加强环境监督与检查就是要求环保工作人员要对污染源、举报地区以及受污染环境进行长期的监测与检查,及时地去制止非法排放、排污行为的发生,使用高科技、标准化监测仪器,引进和吸收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环境监测现代化,并依据调查制定相关行业的环境监测法规与标准,真正起到监督管理、建设规划、保护环境的作用。

2.2制定与实施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视,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环保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逐步规范和完善环境保护的行为与标准,使环保治理有法可依。十七大更是将生态文明列入到“五个文明”的建设之中,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2.3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对于一些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所以提供公民环保意识有助于环境的治理与改良。可在每年的3月25日中国环保日举办生态保护活动,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传播,加强对环保的关注。在每年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确立环保主题,通过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的倡导,对群众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从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进行规范,促进可循环资源的使用,减少生活垃圾。还可通过政令的颁布,如推行禁塑令,虽然不能从根源上去对环保进行综合治理,但是可以通过对人的生活各种习惯和商业运作行为的限制,减少白色垃圾的制造与产生,配合对环保思想宣传,从而提高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

2.4生态净化绿色治理

消除污染源头是个大问题。环境的治理不仅要减少和消除污染源头,还要利用生态系统改善环境。科技的进步不仅要为经济服务,更要为生态环境服务。可以通过对生物科学的利用,研究开发绿色治理措施,如生物净化,通过生物体吸收、分解和转化的功能减少或降低生态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可以种植生态防护林,增加森林的植被,城市美观的建设,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在栽种和培养的同时,还要注意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禁止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行为,使我国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也可通过微生物进行净化,通过土壤和水体中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对污染物中含有的大量有机物进行分解,从而起到净化作用。

2.5减少工农商等产业污染

转变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研究新的生产技术和污染处理设备,倡导对无污染、安全、优质绿色食品的生产。严格要求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和储运等一系列环节,防止和减少污染。加强对工业产品、工具、设备的改进,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充分利用和节约能源、原材料,减少“三废”的排放。

【参考文献】

[1]王迎军,杨学.浅谈环境监测的重要性[J].吉林农业,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