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反解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数学反解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数学反解法

高中数学反解法范文1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自主性 交流互动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也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对于一部分思维逻辑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讲,高中数学就是一门艰涩难懂的学科。由于高中课程比较紧张,而高中数学教学进度偏快,少数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烦和恐惧心理。高中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心理,只是单纯地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不断地进行例题的讲解,习题的演练。一遍遍地重复数学定理和知识点,会造成学生思想上的麻木,成为做题的工具。这种固定式的死板教学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排斥心理,不愿意接受。特别是死气沉沉的课堂,只是老师一个人在讲授知识,缺少和谐的、活跃的教学氛围,是不可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的。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必须不断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通过成绩体现的。而是学生通过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拥有了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能举一反三。学生不仅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更深刻,而且能实现在生活中的应用。将高中数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是高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最好体现。

一些高中数学课堂都是缺少活力的。因为大多数高中数学教师认为数学就是一门缺乏趣味性的学科。因此在教学的设计上过于呆板。直接对例题进行讲解或者是先让学生稍作预习之后再步入正题,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兴趣浓厚才能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接受、探究。如果在对新的一章进行学习的时候没有兴趣就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所以高中数学老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一定要用一种新颖的方式,比如创设情境,把本节课要讲述的知识点融入实际情境中。也可以用数学小故事引入或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导入。这样就能够更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定理,如果只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就会导致他们反感。教师要有充足的耐心对这些定理产生的过程或者是谁提出来的,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进行解读,让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之上记忆。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知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充满趣味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互动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老师单方面的讲解是不够。数学是带有探究性质的一门学科,虽然严谨但是并不死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做知识的传输者。在一个新的知识点学习之前学生肯定会在预习过程中产生许多疑问。如果老师直接进行知识的讲解就会抹杀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依赖心理,在思维上产生惰性,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提出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必须是双向的,老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互动交流,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然后一起研究探讨,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也不要急于打压,而是耐心地进行引导。只要学生有好的想法就要积极鼓励,对于错误的也要引导其改正。活跃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互动交流式的教学方法能够锻炼学生思维。在与老师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既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更能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能力上、成绩上实现全方位提升。

一堂优质的高中数学课必定是充满活力的。老师与学生都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之下,老师与学生都充满激情。除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外,也需要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比如对某一题目的解法,虽然一道题的答案是固定的,但是有好多种不同的解法。有常规的解法也有简便方法。一个人的理解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时就需要合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好采用分小组教学的方式,四人一组或者六人一组,先独立思考几分钟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在分组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适当调节,选取一个带头人作为这一组的组长。小组讨论过后,将不同意见集中到一起,组长进行一定的整理之后在课堂上代表小组进行发言。不同的小组肯定会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看法。把所有人的观点或者问题再拿到课堂上,老师也参与讨论研究,最后解决大家的疑惑。在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交换意见,不断磨合,一起学习探究。不仅使数学知识上的问题得到解决,而且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营造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得到了自我提升。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寓教于乐非常关键。只有将数学这门看起来枯燥乏味的学科用一种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摆脱死气沉沉的氛围,这样学生才能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愿意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坤.如何搞好高中数学教学.高中数理化,2010.06.

高中数学反解法范文2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高中数学;学习主动权

数学是一门思维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军事、医疗、航天、建筑等诸多行业都有广泛应用。高中数学涉及函数、数列、不等式、立体几何等内容,学习起来难度很大。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相对比较被动,整个课堂氛围较封闭压抑,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效果。新课改以来,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开放式教学即是其中一种。在开放式教学中,教师起的是“助产士”的作用,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发挥其主动性,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使其掌握多种解题方法。

一、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性

在以往高中数学课堂上,受教育模式影响,教师多数时间都在一个人讲述。学生兴趣骤减,也不愿主动参与。这种灌输式教学只重视单方面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导致教与学之间缺乏沟通,很难起到好的效果。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兴趣匮乏,思维受到限制,主动性难以发挥,极易产生压抑、枯燥的感觉,最终对课堂效果很不利。新课改以来,教师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从课堂的主导者变为辅助者和引导者,负责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的最终目的是令学生学会,所以学生应掌握主动权。教师要改变过去“一言堂”“填鸭式”等旧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实行开放式教学,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度,以提高教学水平。

二、开放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

数学本身很是枯燥,加上高中数学难度较大,学生很容易对其失去兴趣。而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就是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应尽量使课堂变得轻松,赋予数学趣味性,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根据各自能力采取层次教学法,创设相应的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比如:在讲解立体几何时,这部分难度很大,需要学生有极好的想象力,最常见的就是借助实物分析。某数学教师在讲圆的知识一节时,先从几个酷爱篮球的学生那里借来一个篮球,让学生跟着球的转动了解其内部空间变化。与以往在黑板上画圆分析的方式相比,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眼球,又使得课堂气氛变得更活跃。

再如:某一命题“假设m和n为异面直线,判断‘经过直线m至少有一个平面和n相平行’是否正确”,此题有一定难度,很多学生不能迅速弄清楚,教师遂令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讨论。有学生发言提问:“在复平面上,纵轴除了原点就是虚轴,则虚轴上表示点部分的坐标是(0,a)(其中a∈R且a≠0),还是(0,ai)(其中a∈R且a≠0)。”教师首先对此学生的问题表示赞许,说明他思考了,然后再听取他人意见,逐步揭晓答案。

此过程中需注意,教师决不能吝惜赞美,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要肯定其努力思考的一面,以提高其自信心。

2.赋予学生学习主动权

开放式教学要求,课堂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机械地教,而需要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创新。如解数学题,许多题目都有多种解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试着运用不同的解法去解决问题,并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各种解法的原理,进而提高其举一反三的能力。

如题:已知0≤α≤π,0≤β≤π/4,α+β=π.试求函数y=-cos2(π/4-β) 的最大值,以及最大值时α、β各为多少。

从学生的解答中来看,出现了多个结果,但解题步骤和计算均没有错误,学生必定很难发现错误所在。在后来讲解时,教师挑选了其中的3种解法,令学生讨论哪个是正确的。最终,多半同学都认为第一种解法正确,其他两种解法的错误出现在β的范围与要求不符,但根源在哪里还是不清楚。

在仔细商量分析后,有同学找到了错误之源,主要是角的范围扩大了。如α-β,根据题中给的要求,0≤α≤π,0≤β≤π/4,β=π-α,可进一步求得α与β的范围,即5π/12≤α≤2π/3,-π/4≤-β≤0,最终求得π/6≤α-β≤ 2π/3.

同样,可求得π/6≤2α-2π/3≤2π/3.而这两个角范围正是其他两种解法出现错误之处。另外,在发言中,也有同学对另两种解法提出了别的意见。通过这次解题,教师发现,采用开放式教学,令学生掌握主动权,对活跃课堂氛围,锻炼学生主动思考能力等方面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设计开放型试题

如:若四面体各棱长为1或2,已知该四面体不是正四面体,则其体积为多少?

这是道开放型题目,只需写出一个正确答案就行。有的学生考虑是以侧棱长为2,底面边长为1的正三棱锥,有同学考虑是其他四面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针对高中数学教学中旧模式的弊端,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开放式教学。该方法以学生为课堂主体,重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反解法范文3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107-01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数学习题教学越来越受重视。由于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差异性,并在次基础上实施个性教学,从而提升每名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高中数学习题教学要适应新课标这一背景,充分考虑学生个体思维模式与学习能力的不同,做好高中数学习题教学。

一、高中习题教学的重要性思考

目前,新颖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我国教学课程的改革过程中,不仅转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还辨析了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具体来说,其重要性主要表现为顺应课改新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两个方面。

众所周知,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与高考数学接轨,这一特征更多地体现在“题海战术”中。受课本的局限,大多数高中数学教师只强调基础知识和理论,忽视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于逐渐加深的数学知识产生“消化不良”现象。由于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依然存在着“以课本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情况,学生跟着教师安排的进度开展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比较缺乏,加之大多数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不主动挖掘学生的内心想法,学生在被动学习的过程中显得很吃力。这种学习状态不仅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信心,还会阻碍学生发展独立探究能力,很难长久持续下去。可见,“缺乏生命活力”的传统教学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不得不反思,在“去粗取精”的过程中不断探索。

二、如何做好高中数学习题教学

1、以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解题兴趣

数学学习过程中,枯燥的“题海”往往会打压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得引导学生调整心理,帮助学习建立起解题的兴趣。数学课堂若可以贴近生活,学生学习欲望不足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比如,我会结合实际中办厂盈亏的测算,鼓励学生自己“办厂”,并在班级里面组建起“银行团队”和“工人团队”,让学生贷款经营,并引导学生完成工厂进材料、工人加工、销货等环节,以一个月为限,看看谁的工厂盈利。另外,我会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与家人一起思考生活中数学?并让学生把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分享。这样,经过一系列生活化教学实践,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发展了综合能力。

2、以问题引导数学习题教学

引导数学习题教学的方法不固定,问题教学是最有效果的方法之一。实践证明,问题引导作为解决和完善数学问题的科学教学方式,可以给学生的深入钻研提供一个平台,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数学教师应该坚持“以问促思、以问创新”这一原则,合理引入问题教学情境,把学生的好奇心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数学逻辑与创新思维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利用问题情景的创设,在课堂上能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具体形象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发挥问题引导的教学功能。其次,教师要“趁热打铁”,通过合理的类比与全面的练习,合理利用数学习题教学,让学生辩证地继承与创新学习知识,最终形成综合实践能力。

3、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习题

丰富的习题与灵活的解题技巧是习题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教师的课堂讲解一定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利用习题的灵活性达到检查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目的,并鼓励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笔者将结合一个习题实例具体分析。

问:已知 x,y≥0 且 x + y = 1, 求 x?+ y?的取值范围。

解法一 :从函数的角度思考

根据条件 x + y = 1变形得 y = 1-x,带入x?+ y?中

则x?+ y?= x?+ ( 1-x)?= 2x?-2x + 1 = 2( x-1/2 )?+1/2.

因为x,y≥0 且 x + y = 1,可以得出x∈[0,1]

依据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当x =0或x =1时,x?+ y?取最大值1;而当 x =1/2时,x?+ y?取最小值1/2;

所以x?+ y?的取值范围是[1/2,1]

这一解法体现了两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既变量替换与数形结合。当学生对函数及其性质有了一定认识时,教师就可以突出函数的图像特点,把变量替换与数形结合思想的优势发挥出来。

解法二: 从对称换元的角度思考

条件已知 x + y = 1; x,y≥0

设 x =1/2+ t, y =1/2-t,其中 t∈[-1/2,1/2 ]

带入x?+ y?中,

x?+ y?=( 1/2+ t) ?+( 1/2-t) ?=1/2+2t?, t?∈[0,1/4]

当 t?=1/4时,x?+ y?取最大值1;当 t?= 0 时,x?+ y?取最小值1/2。

除上述两种方法之外,还可以利用三角换元思想进行题目的解答,这里就不再赘述。其实三种方法都以解题为目的,只是所依据的思维不同、化简运算量不同而已。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优势不可阻挡。教师不能只求解题过程的简单,而应该引导学生多样化解题,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主动思考,在提高学生对数学认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信心。

高中数学反解法范文4

一、高中数学选择题解题策略

高中数学中的选择题总共有12道,主要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和基本计算的准确程度和基本方法的运用程度和考虑问题的严谨程度以及解决问题的速度进行检测考察。试题的数量很多,考察的知识面也很广泛。解答高考选择题时既要求准确性又要求速度,就像《考试说明》中说的要“多一点想的,少一点算的”。算错这种情况是常有的,如何才能尽量避免这类情况出现呢?

选择题的解答有着准确和迅速这两个要求,在解答选择题时要充分将题设与选项提供的信息进行运用,从而来作出判断。一般而言,高中数学中选择题的解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直接解题法

高中数学解答选择题最简单基本的就是直接解题法。直接解题法容易理解,就是利用题设给的要求,应用课本上的一些概念和性质以及定理还有公式等这些知识来对题目进行按部就班的推理与运算,从而算出结果。

(二)排除解题法

排除法在答案具体唯一性的题目中很有用处。如果我们能非常肯定地把否定答案排除,那么答案的范围就被大大减小,例如4个选项我们能够排除2个,剩下的经过简单运算就能得到答案了,如果4个选项排除了3个,毫无疑问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了,这样就大大节省了解题时间。

(三)特殊值解题法

运用特殊的值和位置和数列以及角度或者图形来将题设中的普遍条件进行替代来得出结论就是特殊值解题法。它是利用特殊值来对一般规律进行判断,在特殊值的选择上,要本着简单的原则,这样才更容易算出结果。另外,特殊值解题法中还包括极限取值法,而极限值法的运用能够迅速算出结果,避免复杂的运算过程。

(四)估算解题法

有些试题受到条件约束不能进行精确计算,而且精确计算也没有必要性。对于这类试题我们就可以运用估算法进行解答,通过简单估算获取到一个正确的大概范围,然后对照选择支进行取舍就可以迅速得到答案。估算是一种数学能力和知识,我们要对这种能力进行合理的培养,并且这种能力运用到考试中来进行认真审题与严谨判断。

二、高中数学填空题解题策略

关于高中数学中的填空题,按填空的内容可以分为定量型和定性型两种。要求根据题设条件来填写数字和数集或者数字关系就是定量型;而要求填写具有某种性质的对象或给定的数学对象的某种性质就是定性型。在解答填空题时,不仅要注意题型与和谐性,切记不要小题大作。关于客观型试题的解法有以下几种:

(一)直接法与间接法

从题设条件出发利用有关概念、性质、定理、法则与公式等进行严密推理与准确运算得出正确结果就是直接法。

(二)特殊优先法

特殊优先法就是先考虑特殊元素或位置,例如数字“0”以及排队问题中的一些相邻与不相邻的对象就是特殊元素,而出现在排列问题中的某些指定位置和奇偶数的个位数字就是特殊位置。

(三)转化法

从反面对正面问题进行解决,利用补集思想来处理,正面难解决的话就从反面解决,如在题目中常常出现“至少”或“至多”,这时我们就要利用正难则反的策略方法;利用模型化和角度转化来对问题进行解决,将陌生的问题变得熟悉,让我们能将所学知识进行有序整理。

(四)返璞归真法

高中数学反解法范文5

一、影响农村高中生数学成绩的原因分析:

(一)有效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长教育不当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家长常年在外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学生缺乏必要的家庭监管,导致一些行为习惯不好;另外,农村学生家长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科学、民主、文明的教育方式。受传统教育经验如“棍棒底下出状元”、“树大自然直”等的影响,教育中采用“打、骂、罚”的横蛮、粗暴方式,或过多溺爱、放纵、娇生惯养,或冷淡、放任、不管不教,把子女推向社会,推向学校。同时,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遇到问题得不到有效的疏解。青春期生理、心理的迅速发育,给高中生带来强烈心理震荡,但在外界的制约下,心理变得复杂甚至脆弱。又由于身心发展不成熟,情感富有冲动性,易走极端,不善于用理制控制情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得不到尊重时,不能正确调整自己的认识、情感和行为,从而产生焦虑、烦恼和困惑。

(二)学习方式方法没有得到有机转换:

1、初、高中内容的衔接和思维的跨度,让很多学生无所适从。一方面,初中教材大多研究的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对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不高,难度不大;而高中教材,较多研究的是变量,不但注意定量计算,而且还常常需作定性研究,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初中数学概念一般比较浅显、易懂,公式的运用比较单纯,而高中数学的很多概念比较隐含,公式的使用灵活多变。比如:函数的奇偶性概念“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则f(x)为这一定义域内的奇函数”。就隐含着“运用这一概念的前提是函数的定义域是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若初中数学的概念和公式比作一个鞭炮,那么高中数学的概念和公式就好像一包炸药,杀伤半径大得多。

2、初、高中内容的衔接不够。初中老师对高中数学教材和考试要求不熟悉,很多高中需要但初中可有可无的一些知识没有讲到位,如二项式因式分解的“十字相乘法”、立方和(差)公式等,导致学生在高中学习中遇到困难。另外,初中毕业生存在学生阅读、计算能力薄弱,进入高中后很多题目不能算出结果。

(三)学生不能适应高中数学课堂的变化。

1、课堂教学密度上,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每节课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2、初中数学教材中,习题类型较少,且较单一,教师一般均有时间在课堂上讲授各类习题的解法为学生作示范,供学生去模仿,考试时学生只要记住概念、公式、定律和法则及老师示范的例题类型,一般均能取得好的成绩。而高中数学教材中,不但题目类型多,且较灵活,教师不可能讲全各种习题类型。

3、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同学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4、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值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的讨论,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

针对上面这些的问题就要有相应的方法和策略,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因此,在高中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应该认真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现有的认知水平,尤其是与新知识有联系的现有水平;结合课标和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双重教学方案:备教学目标,更备学习目标;备教法,更要备学法;备教路,更备学路;备教师的活动,更备学生的活动。

二、基于现实提高农村高中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思考

(一)搞好入学教育,提高学生思想认识,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对学习树立坚定的信心,培养坚忍不拔的学习品质。

2、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二)研究教法,培养能力,加快学生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适应性

1、适当放慢起始教学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由于初中学生习惯于较慢的教学进度,因而,若从高一刚开始进度就较快,学生势必不能很好适应,极易影响教学效果,丧失学习信心,从而影响后继学习。所以,高一起始教学进度应适当放慢,以后,酌情加快,使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节奏。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从而提高听课效率。教师在高、初中数学衔接教学时,注意创设问题情景,充分发挥表象的作用,帮助学生把研究的对象从复杂的背景中分离出来,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对知识理得更加深刻。

高中数学反解法范文6

关键词:方法 变化 适应

一、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学习环境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需要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转变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考取了自己理想中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会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自己给自己增加了心理压力。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集合,函数,映射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困惑的处境中。

二、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练习。对各类型习题的解法,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难度加大,灵活性加大,课时(尤其自习辅导课)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各种类型题练的时间相对减少,以及巩固强化难度加大。这也使得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最终影响成绩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的衔接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且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与初中数学相比增加了难度。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阶段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在讲解中都不敢降低难度,便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的现实。因此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此外相对初中数学所富有“生活趣味”来讲,高中数学则更有“数学味”,尤其高中里面的“探究”“想一想”等,在有兴趣的同时加大了逻辑思维难度。高中数学第一章就是集合、函数等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具体性质问题。函数值域的求解,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立体几何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又很高。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初中减负的内容都需要在高中阶段补充上,因而增加了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些都是升入高中后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客观原因。

四、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高中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也是高一新生成绩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直观、形象教学,每学习一道例题,都要进行相应的练习,学生反复演练的机会较多。 一些重难点题目学生可以反复练习,强化学习效果,并加深。而高中数学教学则更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学习,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工夫。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往往采用粗线条模式,为学生构建一定的知识框架,讲授一些典型例题,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存在思维障碍,难以适应快速的教学推进速度,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学习成绩。因此,高一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讲授,尽量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讲解抽象的数学定义,概念,定理等.比如讲映射时可举“某班5O名学生安排到50张单人课桌的分配方法”等直观例子,理解对应的唯一性,为引入映射概念创造阶梯。由于初中学生尚未形成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在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让学生进行自我演练,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比如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初中所学过的“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入手,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存量,引导学生找到联系与区别,这样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切入,并接受。通过上述方法,能够降低教材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五、学习方法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