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想道德情况自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想道德情况自述范文1
关键词:小学心理活动课 品德教育 融入
一、问题的提出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是指中小学各学科要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科教学是中小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学科教学中加强德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小学生在学校生活的主要活动是课堂教学,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全面发展主要是在各学科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过程中实现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是遵循“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的必然要求。
心理活动课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为主线,以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择业辅导为主要内容,通过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讨论分析等多种形式的系列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观念,树立理性的价值观,增强其情绪调控能力和耐挫能力,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活动课程。它是一门新兴的、开放性的不断发展的门类。
在小学,很多学校已经将心理活动课作为一门课程纳入课表,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各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培养、训练,使学生心理品质受到实际锻炼和切实提高。遵循教学具有教育性的原则,心理活动课在承担着帮助学生健康地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完善自己,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健康情绪等的同时,也担负着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这种任务是隐性的,润物细无声的。那么如何在有效完成心理活动课任务的同时加强或有效地融入品德教育呢?笔者结合实际谈谈我们的实践与研究。
二、概念的界定
1.对品德概念的认识
品德是道德品质这一伦理学概念的俗称,也可叫做德性。所谓品德,是指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人的品德与道德行为是密切联系的。在现实生活中,一定的道德行为总是以一定的品德为基础的,而人们的品德又总是由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体现出来的。道德行为是品德的基础。没有一定的道德行为积累,就不可能形成品德,道德行为是品德的客观内容,品德是道德行为的综合表现。心理活动课因其内容的丰富性、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为其融入品德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2.对心理活动课的认识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的身心发展有两个阶段,一是从他律到自律的阶段,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没有是非、羞耻的观念,成年人逐渐告诉他什么是美的、丑的、对的、错的。他在做某事时,做得好就获得鼓励,做得不好就会受批评,这是形成健康心理的强化过程。另一种是学习,是从父母、大众传播、同龄伙伴中学习,形成道德品质的过程。当孩子长大,他会把成人灌输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的规范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再后来他就能用这些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能够自律了。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少年时期通过教育培养的良好心理品质,犹如天生自然一样。这就决定了开展小学生心理活动课的必要性。
小学心理活动课是指按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各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培养、训练,使学生心理品质受到实际锻炼并得到切实提高的课程。 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以正面教育为主的活动课程,辅导目标重在发展、预防。
心理活动课作为一门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目的专一。心理活动课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调适自己的情绪。第二,以学生活动为主。强调的是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进行体验、感受,以提高心理素质。第三,有一定的系统性。作为一门课程,心理活动课有自身的目标、计划和固定的内容,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活动。
三、发挥课堂教学优势,从实施途径上融入品德教育
利用心理活动课学科特有的优势,我们从途径层面上进行了尝试与实践。
(一) 以内容为切入口融入品德教育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为全体学生服务,要能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体的和谐发展。
小学心理活动课主要以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择业辅导为主要内容。而按照《小学德育纲要》内容,在小学德育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思想品德基础。为此,为了有效地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同时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我们要求教师在设计活动内容时既要考虑全体学生的共同需要及共性问题,同时要体现出阶段性特点,符合其心理发展规律。如一、二年级活动应突出学校适应和学习兴趣培养;三、四年级则突出学习习惯养成和人际交往;五、六年级突出情绪、品德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从内容上,两者本身就有相互交叉的部分,比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和品格等内容就具有一致性。这些内容既是心理活动课应该完成的,同时也是德育目标要求小学阶段应让学生努力做到的。
有效内容的选择与落实,不仅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良好个性的培养和塑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德,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二) 以环节结构为切入口融入品德教育
美国实用主义心理学家杜威认为,儿童的成长就是个体的经验由变坏变好的过程。学生的自我体验包括情感体验、价值体验和行动体验。这些自我体验可以通过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创设一定的情景,营造一定的氛围来实现。为了有效地实现活动目标,我们要求心理教师在每一节课环节结构的设计上通过“活动区、明理区、互动区、实践区”的结构形式,来有效地完成活动目标的。
1.活动区:通过小游戏等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体验到某些情感或理解某些道理;设计或创造出学生生活中某种情景和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此情此景中亲身体验、表明态度,从而得到某种认识、启示和教育,改变态度和行为。
2.明理区:通常是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加以引导, 让学生充分感悟。体验与感悟是心理课常用的方法,让学生充分体验,达到育人的作用,学生在明白事理的同时,自我认识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如针对有的小学生在公共汽车上大声喧哗,旁若无人;有的小学生在公共绿地摘花摘叶,乱扔垃圾;有的小学生在广场路边胡乱拥挤,不守秩序;有的小学生在排队场合加塞儿,一拥而上等现象,在心理活动课中,教师通过例举大量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实例,让学生分辨出什么是真诚?什么是正直?什么是公共道德等,学生在分辨是非的同时,思想品质也得到了升华!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功效。
3.互助区: 同学之间结合实际分析自身情况,形成自我认识,提高自我认知能力等。在如在学校生活中,小学生很难控制自己的意识和行为,在活动内容安排上老师们可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思想倾向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们自己辩论,自己反思,自己感悟,自己反省……
在相互分析、辩论中纠正自己的不良倾向,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4.实践区: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体验,感悟,达到自我提升之目的。
当然,这几个环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一定要按此顺序操作,环节可根据具体的内容教师进行调控安排。各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的关系。学生在其中体验、感悟,促进了自我感悟、自我反思水平的提高,从而也有利于学生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并逐渐内化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
(三) 以方式方法为切入口融入品德教育
小学心理活动课由于其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它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就为融入提供了宽阔的空间。
1.情境式。教师创设某种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此情况下表明态度、采取行动。如“盲人过街”的活动,通过让学生帮助盲童过街的哑剧表演,强化学生助人为乐的观念,诱导类似的行为和美德。
2.训练式。如为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师按某种操作要求由教师对学生进行重复训练。如“学会倾听练习”、“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发散思维训练”等活动。
3.游戏式。教师设计精简、短小的游戏进行教学活动,活动内容和目的通过游戏活动来实现,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快乐、得到教育和得到心灵上的启示。如“二人三腿比赛”“双人单脚跨绳赛”等就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助的优良品质。
4.辨析式。对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似是而非或者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辨析。如“谁是谁非”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提高道德水平就有促进作用。
在心理活动课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组织不同的形式,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除了运用常见的讲授法、自述法、讨论法外,还可以运用训练法、表演法等。
训练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练习、实践、锻炼的方法。如注意力训练、意志训练和行为训练等。
表演法。在活动中让学生扮演或模仿一些角色,重演部分场景,使学生以角色的身份,充分表露自己或角色的认知、情感、人际关系、内心冲突等心理问题,以达到渲泄情感、消除压力,克服羞怯和自卑心理,提高交往能力的目的。
(四) 以改进人际关系为切入口融入品德教育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友好和谐的课堂气氛,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是搞好教育的首要条件。心理教育更是如此。在心理活动中,教师要明确认识到:自己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学生也需要被尊重和接纳,只有在尊重、接纳、民主和谐的人际环境中,学生才能自主地、有安全感地成长。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要寓理以情,以情动人;要借助环境的陶冶,情景的感染,活动的激励,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认识自我、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并解决自己成长中的各种问题,诸如学习、交往、情绪调适、理想抱负等。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靠教育者的灌输和说教,而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只有经过自我探索,才会获得经验,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良好的师生和生生人际关系,为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打下了基础。新型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感到心情的放松,学生在教师鼓励的言语与行为下,促进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良好道德品质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四种关系并不是独立的,要想达到目的,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预设,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 加以融入。一节活动课中,可能同时可以用上,需要教师高超的课堂教学能力。而有些教学内容本身就包含品德内容,教师只要在过程教学中就很好体现。而有的心理活动课内容不包含,就需要教师采取人际关系等方面加以研究与提炼。总之,只要有心,教师一定会找到融入的突破点。
四、学生在实践、体验、感悟中促进了健全人格的形式与发展,良好的品德修养逐步养成
1.心理活动课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个体的心理发展为目标,以活动为中介,以个体的经验为载体,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在活动的展开过程中认识自己、发展潜能、获得自助能力,真正激发了学生自求发展的积极性,学生在获得自助能力的同时,必然带动良好品德的形成与促进。
2.我们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特别是让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看到了希望,拾起了前进的勇气。
3.加快了学生道德品质内化的进程。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靠说教而成,学生只有经历了内心的冲突,在自我感悟与体验中才能将品德要素转化成自身行为的一部分。
五、参考文献
【1】吴发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作与管理 【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任俊.积极心理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3】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
思想道德情况自述范文2
关键词:心理辅导;电大教育;重要作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8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0-0015-01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从总体上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我们也看到了由此产生的变化及影响,也导致学生偏离了正常的心理状态。因而,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不仅仅要传授科学文化自述知识,而且还要将心理辅导作为我们教育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第一句就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教育”,明确地把心理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的同时把心理教育辅导融于其中,根据每个大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帮助及教育,促使其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帮助其学业的成功,从而能适应社会,正常地成长、发展。在这里,我只谈谈其中一例。
本学期开学后不久,我班来了一位女生,该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文静,不善言辞,在老师与学生面前总是低头悄然而过。后来在几次的各科测验中,我了解到该生的学习成绩较差,是什么原因呢?我开始对该生注意起来,并时常利用课间或课后同该生进行一种单纯性的谈话。一开始并不是以心理辅导来进行,而是以一般性的谈话为主,从而为日后的心理辅导作铺垫。
开始交谈时,我避开了该生最敏感的词语,诸如关于学习方面的语言:“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学习,没有知识的人将一事无成。”“作为一个大学生要想有理想有抱负,要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家有用之才”……这些话虽然听起来没有什么不对的,但这不但会使谈话进入僵局,而且还会使该生产生心理障碍并对老师产生戒备心。在几次的交谈中,我对该生有了大概的了解。该生自我感觉差,对自己缺乏自信心,但自尊心又强,不愿向他人流露自己的感受。一遇到不幸的情况,就情绪低落,抑郁焦虑,意志消沉。尤其是在期中考试后,这种行为更为明显。每天都低头不语,即使与人谈话,也是声调平缓,时时发出叹息,总以内心的抑郁的情绪来看周围的一切,一切都蒙上了阴影,感到处处不如意。针对这一切,我与其家长进行了数次的交谈,对该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她的这种表现为自悲、退缩、消沉、漠然的“自我放逐”是由如下的原因形成的。(1)对自己缺乏清楚而正确的了解,因而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2)对自己有不当的评价,当个人对自己产生不当的评价之后往往严于责备自己,归因于自己的个性,不管自己表现得多好,总会感到有人比自己更好。于是自己永远都是不好的,永远不看自己的成功表现。永远都是首先自责,也不接纳他人对自己的肯定。(3)对自己有不可能实现的希望,这是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脱节。个人的行为常常自相矛盾,个人的自我概念混淆。(4)缺乏适当的自我强度,一是缺乏对挫折的忍受力,如果挫折忍受力弱,则易处处受挫,从而引发其他许多的困扰。二是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出无助、依赖的行为。(5)缺乏长远的生活目标,往往产生失落,彷徨的心态。(6)缺乏建立人际关系的技巧,不知道如何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和发展密切的关系,故常感到孤独、无助与惶恐。原因查清楚了,也就好对“症”下药了。于是我就频繁地与该生接触,让她感觉到我不仅仅是她的老师,而且还是她可信赖的朋友。在日后的交谈中,我们的谈话方式及内容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不是该生听我讲话,而是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是我听该生说话。这样,我们双方都可以充分表示和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我们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理性的信息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我们交谈的情绪完全能影响对方。通过对该生的情绪变化来了解对方,并有意识地用自己的情绪方式去影响对方,在她的身上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效果。在这种交谈中,使她有了一种积极情绪的体验,产生了安全感,减少了防御心理,能理解和接受新的观点,学习和尝试新的行为方式。同时还提高了该生的自尊心,使她明白并接受了“成功是必然,失败是偶然”“不是你不行,而是你行,只不过别人努力而你没下功夫而已”……这样,就使该生充满了自信心,明白了作为一个社会人都有自尊、自重、自信的需要,她也开始希望他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得到他人公正的承认和赞赏。
全班同学都觉得该生变了,变了一个新人,是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人。这对她后来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该生的转变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心理辅导而取得的成效,这也使我对心理学辅导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柏德森说过:心理辅导是一个帮助人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两人所要建立的某种关系不但是必需的条件,而且那关系是足够令人改变和成长的。同时,我们要知道心理辅导是为那些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致产生问题的人所进行的一种特别的治疗。
总之,辅导是一种人际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咨询人员提供一定的心理气氛或条件,能使辅导对象发生变化,作出选择,解决自己的问题,并且形成一个有责任感的独立个性,从而成为更好的人和更好的社会成员。
参考文献:
思想道德情况自述范文3
关键词:班组长;通用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班组是企业的最小组织,企业所有工作都需要班组来落实和实现。班组长是班组建设的组织者与实践者,也是班组工作的核心和带头人,其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质量和竞争能力。提高班组长综合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充分发挥班组长的管理能力和带动作用,是完善班组建设、完成企业各项工作的基本保证。
企业性质不同对班组长素质能力要求不同,企业内部对不同工种班组长素质能力要求也不同,本文以水电生产班组长岗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通用能力(共性素质能力)模型的构建和测评方法、提升手段。
一、水电生产班组长岗位范围
水电生产班组是指水电企业从事水电机械运行与检修、变电运行与检修、电气运行与检修、水电施工、水文气象管理等专业工种班组的集合。从国家电网公司东北分部代管的云峰发电厂、太平湾发电厂范围统计,这些班组从事着水轮发电机组值班员、变电检修工等24个工种的作业。水电生产班组长即在以上专业班组长岗位工作的员工。
二、水电生产班组长岗位能力及通用能力的构成
(一)典型素质模型
1.冰山模型
美国著名的人力资源公司合益( HAY) 公司1993 年提出了素质冰山模型,认为一个人的素质由知识、技能、自我认知、人格特征和动机五大要素组成。知识,指个人在某一专业领域有用信息的组织和利用; 技能是指动用专门技术的能力; 自我认知是对自已身份的认知和知觉; 特质是指身体特征及典型的行为方式; 动机是指决定外显行为的自然而稳定的思维和价值观。其中知识与技能是属于面上的冰山部分,其余三个要素则是位于海面下的隐性部份不易触及,也很难改变的深层特征。
2.洋葱模型
美国学者博亚特兹( Richard Boyatzis) 对冰山素质理论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提出了“素质洋葱模型”,从另一个角度对冰山模型的诠释,它描述胜任特征时由外层及内层,层层深入,最表层的是基本的技巧和知识,里层核心内容即个体的潜在特征。洋葱模型把胜任素质由内到外概括为层层包裹的结构,最核心的是动机,然后向外依次展开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知识、技能。越向外层,越易于培养和评价; 越向内层,越难以评价和习得。
3.素质模型综述
无论是冰山模型,还是洋葱模型,都将人的素质大致分成了易于可测部分和难测两个主要部分,即冰山模型的水上部分和洋葱模型的外层是可测部分,而冰山模型的水下部分和洋葱模型的内层是难测部分。可测部分是岗位需求的最基本素质,包含知识和能力两个大的方面,这部分素质是能够完成常规业务的基础和重点,是需要严格控制的部分。难测部分是工作绩效提高的保障,包括个性、价值观与自我形象、主观能动性、社会角色等方面,提高这部分素质将有效促进工作绩效的提高,由于这部分素质的特性,提升方式主要在于引导与强化。
(二)班组长通用能力模型的构建
经对国资委、相关企业对班组建设规范中对班组长素质能力的要求,及对班组长自述、对班员调查,我们归纳总结了如下班组长能力33项,并根据其影响范围、表现形式和提升方式等进行了分类分组,其模型如表1所示。
表1:水电生产班组长通用能力模型
从以上能力模型中可以看出其中仅有6项能力因子处于表象层,7项能力因子处于趋表层, 20项能力因子属于隐象层,即分别对应冰山模型的水上部分、水下较浅部分和水下部分的能力。
以往我们将教育培训当做一项工作,然而我要强调的是应该将这一词汇进行分解,即教育和培训是两项内容完全不同的工作。因为 教育和培训所对应的侧重点和采取的方式方法完全不同。教育侧重于隐象层能力的提升,针对的是思想、心态等能力因子,如思想道德素质,采用的是引导的方法进行提升,主要在于教育对象的主观接受意愿,愿意接受和不愿意接受可能导致完全不同或截然相反的效果。培训侧重于表象层、趋表层能力的提升,针对的是直接能力因子,采用的是训练的方法,主要在于培训课程的数量和质量,无论受训对象是否愿意接受,通过耳濡目染受训、反复训练,能力将有不同程度提高。根据能力提升方法将素质分为通过教育手段提升、通过培训手段提升及自然形成(综合促成)的三大类,其中通过教育手段提升有17项能力因子,通过培训手段提升有13项能力因子,自然形成有3项能力因子,其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三、水电生产班组长岗位通用能力的测评
总体上看测评的手段主要有考试和调查两大途径,考试包括理论考试、行为测试、各类竞赛等具体手段,调查包括自评调查、向第三方调查、综合业绩分析等具体手段。根据能力因子所处层面、分类分组、提升手段的研究,测评手段形成以下规律。
1、通过能力因子所处层面研究,测评手段形成以下规律:处于表象层的通常采用考试的方式进行测评;处于趋表层的通常采用考试或调查的方式进行测评;处于隐象层的通常采用调查的方式进行测评。从能力因子所属层面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沟通能力、目标认知度、激励能力、信任授权、文化管理能力、人格魅力、包容能力、知识广度、关心员工、创新精神、民主意识、职工代表性、奉献精神、诚信为人、谦虚辞让、乐于助人、团队意识、工作态度、进取精神、忠诚企业、大局意识、责任心、决策及应变能力、自律能力、情绪控制能力25项能力因子适用于调查的测评方法;身体健康、专业技能水平、专业理论水平、文字组织能力、安全知识水平、培训培养能力6项能力因子适用于考试的测评方法;工作计划能力、工作组织能力2项能力因子适用于调查或考试的测评方法。
2、通过能力因子所在分类分组研究,测评手段形成以下规律:属思想意识形态范围的通常采用调查的方式进行测评,且部分能力因子无法测评;属管理能力范围的通常采用调查和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测评;属专业能力范围的通常采用考试的方式进行测评。从能力因子所属分类分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包容能力、沟通能力、关心员工、创新精神、民主意识、职工代表性、奉献精神、诚信为人、谦虚辞让、乐于助人、团队意识、工作态度、进取精神、忠诚企业、大局意识、责任心、决策及应变能力、情绪控制能力、自律能力19项能力因子适用于调查的测评方法;专业技能水平、专业理论水平、文字组织能力、安全知识水平4项能力因子适用于考试的测评方法;知识广度、身体健康、目标认知度、工作计划能力、激励能力、信任授权、工作组织能力、文化管理能力、培训培养能力9项能力因子适用于调查或考试的测评方法;人格魅力1项能力因子基本上无法测评。
3、通过能力因子通常采用的提升方法研究,测评手段形成以下规律:采用教育手段的通常采用调查的方式进行测评;采用培训手段的部分可以采用考试的方式进行测评,部分需采用调查和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测评;通过自然形成(综合促成)的部分通常不能够直接测评或通过调查的方式进行测评。从能力因子通常采用提升手段分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身体健康、包容能力、知识广度、关心员工、民主意识、职工代表性、奉献精神、诚信为人、谦虚辞让、乐于助人、团队意识、工作态度、进取精神、忠诚企业、大局意识、责任心、自律能力、信任授权、文化管理能力、情绪控制能力20项能力因子适用于调查的测评方法;专业技能水平、专业理论水平、文字组织能力、安全知识水平4项能力因子适用于考试的测评方法;沟通能力、目标认知度、工作计划能力、激励能力、工作组织能力、培训培养能力6项能力因子适用于调查或考试的测评方法;人格魅力、创新精神、决策及应变能力3项能力因子基本上无法测评。
通过对以上三条规律的分析,结合他们的测评方式的重叠点,形成如下结论。包容能力、知识广度、沟通能力、关心员工、创新精神、信任授权、民主意识、文化管理能力、职工代表性、奉献精神、诚信为人、谦虚辞让、乐于助人、团队意识、工作态度、进取精神、忠诚企业、大局意识、责任心、决策及应变能力、自律能力、情绪控制能力22项能力因子适用调查的方法进行测评;专业技能水平、专业理论水平、文字组织能力、安全知识水平4项能力因子适用考试的方法进行测评;身体健康、目标认知度、工作计划能力、激励能力、工作组织能力、培训培养能力6项能力因子适用调查与考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评;人格魅力1项能力因子基本没有好的方式进行测评。
结合上述分析,我们在日常的员工素质能力提升的工作中,将要有侧重的应用合适的方式方法进行,将教育和培训手段合理应用,将思想引导和业务训练并重,并采取对应的测评方式进行验收总结,查漏补缺,促进水电生产班组长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班组的生产、管理效率和安全生产水平,保障企业安全、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