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学教学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学教学内容范文1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软件;数学建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25-02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对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尤其是近几年来由高职教育培养出的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更是受到社会各个行业的广大需求。但是,高职教育的现状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的要求,特别是在高等数学这样的基础学科。在高职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高等数学课程既是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又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维素质的培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根据现代高职教育的特点进行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显得十分必要。而现今高职数学的教学仍缺乏体现高职特点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也缺乏高职应有的特色,因此导致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很难满足高职教育各专业要求,使得教学内容脱离与专业的结合,学生失去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为此我认为在高职数学教学中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的基础上适当调整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远离公式、定理的证明、繁琐的理论推导和运算技巧,多接触到一些数学家的轶闻趣事和探索过程等数学相关知识和一些能直接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课程或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职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调整:
一、增设数学文化课程,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及能力
数学文化,是数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工具、能力、活动、产品,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淀,是数学与人文的结合。从广义上来说它包括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与人文的交叉、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在高职教育中,大部分工科专业都开设高等数学课程,但数学是一门系统的学科,尤其是进入高等数学的学习阶段,由于种种原因高职学生的学习就会出现听不懂、跟不上的情况。即便是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了重结论轻证明、重计算轻推理,精简教学内容等方法,由于受到课时较少的限制,学生也就是掌握一些高等数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简单计算,在数学素养和能力方面的提高收效甚微。所以我觉得,开设数学文化课程是有必要的。数学文化课程教师主要讲授数学在思想、精神和人文方面的一些内容,使学生体会到从小学到大学为什么要学这么多年数学,而学习了多年的数学课程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学生在多年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到了数学思想和数学精神,也是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过程,这是数学让学生收益终生的。在高职教育中,高职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参差不齐,而且数学抽象思维能力薄弱,对数学理论的理解能力较差,这并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文化,而且还可以通过数学文化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如在介绍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时,可以穿插介绍微积分的形成过程,讲述微积分最大的贡献者牛顿和莱布尼兹的成就,以及在两位大师及之前的一些先驱者的主要贡献、思维过程等。总之,在从教育的方面看,数学文化课程走进课堂,可以与高等数学的教学相互渗透,使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过程中受到数学文化感染,不再对数学产生恐惧感,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能主动的学习高等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利用数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内容范文2
一、选择现实性的数学材料,让学生学习真实的数学
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把教材内容化为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材料,让学生在不断的对外部材料感知、思考、加工的过程中,建立起数学模型,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生活之中,增强学生对数学服务于生活的理性认识,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真实的数学。如,《平均数》的教学,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身高或者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学习真实生动的数学。教师:“同学们之间都非常熟悉,我问同学们一个问题,这次单元测试男同学成绩好还是女同学成绩好?”学生纷纷议论。有的说男生成绩好,有的说女生成绩好。教师:“同学们要说出男生成绩好,还是女生成绩好,要有事实依据,应选择怎样的依据呢?”生:“应该把全班26名男生的分数相加,总数除以26,就是男生的成绩。把22名女生的分数相加,总数除以22,就是女生的成绩,再比较这两个数值,就知道男生成绩好还是女生成绩好了。”教师和学生一起随着学生自报考试分数逐个男生相加,逐个女生相加,最后得出了结果。教师指导学生:“我们今天的活动过程就是求平均数的过程。”学生在充满现实性的数学材料中,运用了分析、归纳、推理,形成了自己的解题策略。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班身高152厘米的张同学,去平均深度145厘米的水池中学游泳,有没有危险?”教师再度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的现实性问题。
二、选择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学习创新的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材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选择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构建起富有挑战性的数学观察,让学生把现实问题数学化,建立起“问题―探究―解决问题―新问题―再探究”的创新式学习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如,《利息和利率》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到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参观学习,然后把现实中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引入课堂。教材中教例只是一定数额的存款到期后按银行的利率、本金是多少,利息是多少的计算。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假如每个学生现在手中有现金2万元,五年后比较谁获得的利息多,谁缴纳的利息税多,谁就为国家作的贡献多。于是,学生纷纷选择不同的存款方式进行存款,以获得最佳的效益。按银行现行利率一次存定期五年可获得利息:20000×5.225%×5=5225元;先预存定期二年,再存三年到期获得利息:20000×3.75%×2=1500;21500×4.25%×3=2741.25元;其他的几种存法都不如一次存定期五年获得的利息多。但是学生还考虑到如果有急事需要从银行取钱用,那么则不如分阶段存获得的利息多。挑战性问题的设置,培养了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能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用得到有效的结合,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教学理念。
三、选择生动、鲜活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学习充满生命力的数学
数学教学内容范文3
【关键词】数学教学内容知识;教学知识;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一、数学教学内容知识(MPCK)概述
(一)MPCK内涵
Shulman针对完善教师资格认证体系首次提出“学科教学知识”(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确保教师认识到学科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学科教学知识(PCK)具体表现在教师通过类比、举例以及多媒体演示等多样化方式将专业性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理解范围内的学科教学内容.[1]本文认为MPCK(数学教学内容知识)是指数学教师用学生理解范围内的方法表述、呈现和解释某一种特定数学专业学科知识.
(二)MPCK结构
对于中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数学教学内容知识主要由MK(数学知识)、PK(教学法知识)以及CK(内容知识)三部分融合而成.其中“数学知识”包括对数学的认识、数学专业学科知识、数学方法以及数学历史;“教学法知识”包括对教育的认识、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等;“内容知识”包括学生学习认知与非认知因素以及学生发展.数学教学知识结构如下图:
二、数学教学内容知识(MPCK)对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一)发展数学教师专业教学能力
作为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数学教学内容知识(MPCK)丰富了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内容.教学能力较强的中小学数学教师不仅仅需要掌握数学知识,更需要融合性地掌握教学法知识以及学生相关知识.作为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数学教学内容知识(MPCK)的多少对数学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大小有着重要意义.
(二)提升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构建的数学教学内容知识(MPCK)逐渐内化为教师用于认识评价教学的模型.[2]作为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了解某数学专业性知识在课堂上应如何组织、呈现给学生,以及学生学习新知识时的重、难点,仅仅懂得数学知识并不能带来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中小学数学教师特点,本文构建了一种MPCK发展的新途径――MKMPCK.
三、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新途径――MKMPCK
(一)MKMPCK知识转化的本质
数学教师所拥有的扎实数学知识(MK)是数学教学学科特色所在,一名中小学数学教师具有专业性的数学知识对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教师教学实践中MK有“载体”作用,是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附着的“载体”.[3]根据我国中小学数学教师经过长时间的数学专业学习均具有较扎实数学专业知识的特点,以MK为逻辑起点实现数学教师所必需的MPCK的丰富与发展,是有效的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新途径.
(二)MKMPCK知识转化的过程结构
由于教师知识结构中两成分间的互相转化(MKMPCK)有独立性、多样性以及情境实践性等特征,本文根据Shulman的知识转化理论,认为MKMPCK转化的过程是教师形成教学认知模型、教学知识不断整合创新,以及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内化的过程.知识转化模型如下图:
数学知识向数学教学内容知识转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解释、表征以及适应.[4]首先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批判性反思教学内容,解释数学教学主题,其次根据自身反思以及实践经验寻求多种方式以表征信息,最后通过不同信息反馈来调整教学方式、内容以及素材等,旨在将学生带入数学教学情境中.因此,我们认为MPCK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将逐渐成为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Shulman L S.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6(2):4-14.
[2]袁维新.学科教学知识: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J].外国教育研究,2005(3):10-14.
数学教学内容范文4
关键词: 三本高等数学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高校的扩招在提高中国教育水平,让更多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也给高校的教学带来了挑战。挑战来自于学生层次的增多。扩招以前,高校教师面对的是“精英”,扩招后,面对的是“大众”。因此,“精英”式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必然要向“大众化”、“多层次”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的内容、要求和方法要适应学生的水平。很优秀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不难,教师用现代的数学观点来看待高等数学中的内容,会吸引他们的兴趣。但如果对数学基础差的学生这么做效果就会很差,现代观点接受不了,基础知识掌握不了。一味的拔高并不是对学生“要求严格”,而是混淆了学生的相对优势所在。
三本学生整体上在数学方面呈现的特点是:数学基础差,逻辑思维能力欠缺,抽象能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针对这些特点,我认为三本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一、淡化抽象理论,强调数学思想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长期以来教学上的纯数学观点,要纠正过于强调数学严密性和理论完整性的做法[1],而应注重介绍数学的思想[2]。
高等数学中三个最重要的概念:极限、导数、积分。极限和定积分的概念理论性强,叙述复杂,学生容易走进迷宫出不来,不利于以后的学习。同时,极限的思想是整个高等数学的基石。因此,在这两个概念上教师要淡化严格的数学定义,强调极限的思想,重点讲解极限和定积分的几何意义,直观上加深理解。如泰勒定理,证明非常复杂,可省略不讲,重点讲解泰勒定理的形式,强调函数展开成多项式的思路,介绍一些常见函数的展开式。其中麦克劳林级数在后面的幂级数中要用到,要重点强调。
总体而言,在三本高等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淡化抽象的数学理论,强调数学思想的展现。
二、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
在数学课的教学过程中,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有侧重理论证明、重视技巧性强的内容的倾向,认为这才能体现数学的美。从数学专业角度讲,这无可厚非。但对工科、经管专业等非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用到最多的不是理论证明、深奥的技巧,而是基本的概念和技巧。因此,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一定要纠正过度重视理论证明和技巧性强的内容的倾向,改变为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
在高等数学的内容中,各知识板块、章节都有重点,需要着重掌握。如极限的基本求法、导数及其应用、积分的基本求法、重积分的求法、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级数基本的收敛法、微分方程基本类型和解法等,都是需要重点掌握的。
教师要强调两类基础知识,第一类是基础且重点考查的,第二类是基础但很少直接考查的。第一类包括极限、导数、积分的基本内容,这是高等数学中最核心、最基础的内容。求导基本公式和基本方法、积分基本公式和基本方法,不仅是考查的重点,而且贯穿整个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一旦掌握不好,后续内容的学习就费劲了。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微积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第二类包括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复合函数的分解等,这些内容很少直接考查,却贯穿在后续学习内容中,虽不起眼,却时时出现。例如复合函数在求导和求积分上应用广泛、作用极大,在讲授时,一定要强调。
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教师最好讲练结合,多安排课堂练习。由于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布置的作业和思考题很多学生在课后并不认真做,甚至不做,导致效果较差。在课堂上,教师讲解了某个知识点,并作了示范后,要马上让学生做练习,并随机抽查。
教师不仅要清楚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中考查的重点、难点,而且要对一些非考点的知识的基础性作用有所认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是需要重点强调训练的。
三、注重应用
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很多数学分支起源于现实问题,概率论就起源于十七世纪时一个赌徒写给法国著名数学家帕斯卡的求救信。美国电影《玩转二十一点》讲述了利用概率论赌博的故事,这部电影就有真实的原型。二战以来,数学的应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在的数学教学被学生诟病的原因是太理论化、太枯燥。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学以致用。
现行的教材中有很多数学知识的应用实例。但这些应用往往不在考试考查之列,容易被教师和学生忽略。教师对这些应用内容的处理可以灵活一些,可将其前移作为相关知识点的引子出现。例如在讲无穷小比较或泰勒公式和幂级数展开式之前,可以让学生先思考如何求或sin5,当学生费尽辛苦凑出一个近似值后自然会对新的方法感兴趣。
现行教材上的应用题往往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数学模型,学生只需要根据模型通过数学知识求解就可以了。这种模式虽展现了数学的用处,但没能展现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全貌,因而离现实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比较遥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我认为教师应适当增添一些内容,将课本上的例题导向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讲解运费最小化的例题时,先让学生思考国内钢铁企业选址的问题,然后考虑一些其他企业如微软公司的选址的问题。讲到面积一定、体积最大的例题时,让学生思考我们用的桶、杯子的大小选取问题。这样学生既能接触现实问题,又能了解数学的作用,同时也会理解目标函数的选取是要根据现实意义而定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灵活处理数学应用内容,又要增添新内容,将学生从数学模型导向现实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
四、结语
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要求的制订,始终要以学生的水平作为最重要的参考依据。忽视学生水平的教学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不会有好的效果。高校扩招带来的教学上的挑战还将继续,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应在实践中改进,并要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
[1]张润琦.关于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改革的几点看法[J].工科数学,1999,15:99-100.
[2]袁亚湘.大学数学重在介绍思想[J].高等数学研究,2002,5:4-5.
数学教学内容范文5
关键词:新课标;课程改革;大学数学;高中数学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我国已经实现了全国范围的新课标改革。2001年开始,大批新课标下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学习。他们的数学知识结构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如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大学数学课程进行调整,已经是大学数学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微积分教学为例,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分析、比较,得出大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建议。
一、高中数学新旧课标的变化
新课改后的高中数学在学习内容上变化较大。很多大学学习的重要概念都已编入新一轮的高中数学教材中,如函数极限、导数、定积分、矩阵、行列式等。而高校教师认为需要在中学学习或者与大学数学学习有关的内容,现在却不学或减弱了,如复数、极坐标、数学归纳法、反函数等。教学模式方面的变化体现在,新教材更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设计一些有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能力。
二、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差异
大学数学较之中学数学,理论性更强,内容更抽象。中学数学研究的大多是静态的数量关系,大学数学研究更加广泛的、动态的数量关系。另外,即使是对同一个概念的学习,高中数学偏重于形象的理解,大多满足于几何直观。而大学数学侧重公理化体系、逻辑推理以及数学符号的应用。
三、新课标下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在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本身有本质的不同,再加上近年来高中数学新课改,而大学数学仍然沿用传统模式,这势必造成衔接中的问题。大一新生首先学习的大学数学课程是微积分,教学衔接矛盾最为明显。以下针对微积分几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中表现出的衔接问题进行分析与对策研究。
第一,微积分中几个重要的概念,极限、连续、导数、定积分都在高中数学中有所涉及。但知识的难度和章节安排都有区别。如果教学中教师不讲明这些概念的区别,大一的新生可能会误会这些都已经学过而丧失积极性,反而错失了学习微积分的入门时机。
微积分课程的第一节课,教师可以给学生阐明大学数学和高中数学的联系和区别,让他们明白中学学习的数学知识将会在大学里得到深度和广度上的加强。比如:中学里学习的极限、连续、导数的概念多是从几何直观出发的描述,而不是精确的数学定义,在大学里要精确严密地学习这些概念,以达到公理化体系中逻辑推导的要求。再如:中学里的求导数和求积分大多是针对很简单的初等函数进行的,大学数学的研究对象更广泛,不拘泥于初等函数,对计算方法要求更高。同时,也会要求这些数学概念与实际相结合,提高知识联系实际的应用性。
知识章节安排上,大学微积分和高中微积分有个重大的不同:高中数学的导数和定积分的概念是没有通过极限定义的,因为极限的概念比较抽象难懂,而导数和定积分有一定实际应用背景,这是符合高中生认知特点的。但是大学数学强调极限是所有微积分概念的基础,几乎所有的微积分定义都是用极限这个工具定义的,教师应该向学生解释这个区别,在大学数学教学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学生消除困惑。
第二,大学数学强调基本概念的逻辑联系,很多涉及理论证明的部分,比如函数连续性的零点定理、微分中值定理等。而在高中数学中这方面的训练相对薄弱。让学生掌握数学中的理论推导方法也是大学数学和高中数学衔接的一个典型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大学教师应该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数形结合,善用逻辑语言和数学符号,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在证明问题时也可以实际例子引入,通过数学建模渐渐转化成数学问题,进一步利用微积分定理解决,循序渐进,让学生自然接受并掌握。
第三,知识的脱节是大学数学和高中数学衔接中的另一个问题。大学教师要注重适当补充一些中学删减了但大学数学又需要的知识点,如反函数的概念、三角函数恒等变形、极坐标等。这部分知识比较零碎生僻,学生心理上有些抗拒和畏难情绪。教师不必一次性补充,只要在相关章节相应补充。反函数的概念可以在导数这一章介绍,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在不定积分部分,而极坐标的知识可安排在二重积分部分。教师不需要全面系统介绍这些知识点,只需要针对大学数学相关知识内容做介绍,体现数学工具学科的特点。
参考文献:
数学教学内容范文6
【关键词】高职数学 教学内容 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27-0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和满足其发展需求,需进行改革和创新,特别是当前以实用为主的高职数学教学,由此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改革更是当务之急。
一、中国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内容体系的普遍现状
(一)对教材过于依赖,教师授课的教学内容古板
当前在高职院校中,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多是对教材的套用,以教学课本为重。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容多少作为重点,通过数学教材中极具逻辑性的内容引导学生的学习,所学知识缺乏实效性和实用性。这是高职院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通常教材的内容影响和决定了教学的性质,在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学校和老师重视的是授课,对教材整体知识内容过于强调,虽然说教学结构已经极为严谨,但是对知识的延展却不足,并没用将数学与实际生活和工作相联系,从而学生即便学到了数学知识,也缺少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并不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实际解决问题,没有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作为重点。此外,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也不能得到体现。
(二)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沿用,取得的教学质量并不高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老师备课多是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进行,授课方法多采用灌输的方式,将教案上的知识全部挪到课堂中,使用机械的教学方法将知识按照固定的流程传授给学生。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都是一种被动的接受状况。然高职数学教学是一门很有特点的课程,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一直是学以致用,通过数学这门应用性强的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继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处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借助课堂中掌握的知识加以运用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但目前高职数学教学因为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沿用,却导致了教学质量的难以提高。
二、关于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体系不足的改革探索
(一)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坚持必不可少的原则
1.高职数学教的什么
在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中,高职数学教的什么是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高职教学中各个专业教学都离不开高等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学好各个专业的重要保证,在各专业教学中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数学教学属于专业建设中的有机部分,因而其也形成了各个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体系的主题。此外,鉴于高等数学知识的相关性、专业性及其延展性等特性,需要对高职数学教学体系进行完善。高职数学教什么由所需专业人才决定,由此必不可少成为数学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原则。
2.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核心是教材内容
高职数学教学要将教育思想进一步落实,从而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并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按照一定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通常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教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过在改革之后对数学教学内容体系进行确定后,所使用的教材要以体现高职的教学特色为名。例如,高职数学教学要以应用为主,不仅提出问题而且还要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向学生传授教学知识,同时在教学中引入实际案例,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练习机会,巩固学生的基础,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此外,再次结合当前高职院校中学生的基础现状,在编排新课程内容时与现代社会实际发展相结合,教学体系内容要符合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以知识面、信息量为主,改革要以知识面宽、信息量大为重。
(二)传统数学教学改革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
1.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要减少不必要的理论课程
高职数学要以“突出实际背景、深化概念、强化应用、加强归纳总结、渗透建模思想和数学文化为特色”,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同时兼顾专业后续课程对数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般来说,高职院校的教学教育课程在数学公式与数学逻辑推理方面的设置,可以不采用本科院校的数学教学模式,将那些不必要的理论推导和公式的证明等知识点都可以删除。例如四则运算法则,和、差、商的求导法则等,无须一一进行推导。
2.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材大纲要求有着紧密的关系,所以要求高校老师在教学中结合适合的教材贯彻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在当下高职数学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保证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突破,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学习是为了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应用数学作为工具来解决具体的问题。当前高职数学教学中,关于教学内容的应用模块,可以通过各个专业老师共同研究商讨后确定,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然后设置不同的应用模块学习。这种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了专业性这一特点,重点是在实用方面。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见。此外,这种数学无处不在的授课方式相对灵活,采用讨论式或者双向式的教学方法,由专业课的老师来担任授课,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极为有利,同时也开启了一种全新的体验,对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三、结论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内容体系的不足之处,我们对当下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要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但是改革教学体系内容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工作,还是需要经过长时间,以学生作为教学体系改革的主体,借助多种信息渠道和途径,以专业需要和可持续发展需求为准,对数学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改善教学内容,保证高校数学教学内容体系能够顺应社会新形势的发展,有效的提供学生的应用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邱东.统计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蔡桂荣.高职数学课程体系域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科技信息》.2007年第28期
[3]王翊,李宝鑫.高等职业教育数学教育改革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