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信息工程专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通信信息工程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通信信息工程专业

通信信息工程专业范文1

Abstract: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train students hands-on abi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Taking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new situation of cultivating creative talent as a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studys and explains the practical teaching ideas and phasic practical results, focuses on building a platform of innovativ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the main content and basical experience of implementing innovative talent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at last analyzes the major problems still existing and the reasons to lay the foundation to the follow-up work.

关键词:通信工程;实习教学;平台建设;教学改革

Key words: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practical teaching;platform construction;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6-0005-02

0引言

华北电力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肩负着为我国电力通信行业和国家信息产业培养高层次信息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办学实力雄厚,专业特色鲜明,成为快速发展的电力信息学科专业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专业实习是全面提高本科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等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此,我校在通信工程专业的实习教学中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1传统专业实习教学的局限性分析

我校的通信工程专业设立于1980年,传统实习教学主要依托校内各重点实验室、电厂、供电公司和对口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来进行。如校内的火电厂设备模型大厅,电磁兼容实验室,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保定热电厂和保定供电公司等部门和单位。实习内容主要是电力系统通信相关领域系统和产品的研究、设计、制造和生产等工作。实习方式以集体参观为主、下车间顶岗实习为辅。客观来讲,这些实习教学为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但随着教学要求的提高以及相应实习单位的情况变化,原实习教学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人才培养目标由应用型人才转向创新型人才随着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尤其是公网通信、计算机通信、IT产业和电力信息科学技术的融合、开放式发展,通信专业人才培养要从以往的技工型、应用型向复合型、创新型转化。为此,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在通信工程领域内获得专业训练的高级技术人才,以适应国家加速信息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1.2 实习单位经营以盈利和生产需要为主,承担实习教学意愿降低专业实习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生产环节当中去,获取第一手感的资料。由于技术、产品、工艺、管理和接待诸多问题会企业带来不便和麻烦,接待学生实习意愿偏低[1],部分企业认为学生实践经验缺乏,一般很难直接给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并且还可能会带来人员和设备安全隐患。此外,平时与某些单位联系较少,“平时不走动,用时找上门”,这样“实习安排”就缺乏积极性[2]。所以成为高效实习教学的障碍。

1.3 招生规模扩大,配套制度更新跟不上形势发展,组织难度变大我校通信工程专业每一届大约有一百五十人左右,保定市内没有规模大、层次高和技术新的实习企业,要获得良好的实习效果就需要到外地实习。但学生人数多,对单位要求高,组织起来比较困难,加上近年物价上涨较快,住宿、吃饭和交通费用急剧上升,组织难度较大。

2创新型实习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成果

2.1 构建创新型实习教学平台的基本思路以“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鼓励实践、注重创新”为指导方针,最大程度争取院系、学校和社会资源支持,挖掘潜力充分发挥校内实习实验基地的“本地化”、“可操作化”和“灵活化”优势,积极拓展校外高层次电力系统、信息产业中研发、设计和生产实习基地,构建电力与信息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硬件与软件结合和建设与巩固结合的创新型专业实习教学平台。经过细致考查与调研分析,主要从四个方面加强创新型实习教学平台建设:

2.1.1 以现有先进的通信技术相关实验室为基础,整合优秀实验资源,提炼能体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高度聚焦培养点,实现课题化教学与管理。

2.1.2 对学生和实习单位进行分类管理(如电子设计制造类、通信系统研发设计类、通信运营类、软件开发类和电力信息类等),实现实习主体和实习对象的专业兴趣和技术方向对接、短期实习和长期研修对接、就业意向和招聘意向对接。

2.1.3 鼓励个人自主实习和团队实习,充分调动学生家长和其他社会资源,大力拓展电力系统和国际国内知名通信信息类公司、运营商和研发机构作为新型实习实践基地,保证实习内容的专业性,鼓励开展社会实习生教育。

2.1.4 强化灵活和分散管理,鼓励学生参与单位工程项目和科技研发项目,形成时间灵活、实习方式灵活、实习内容灵活的,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见习一体化的校企联合专业实习实践教育新模式。

2.2 取得的阶段性实践成果在大学和院系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创新型实习教学平台建设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绩,主要如下:

2.2.1 创新型实习教学观念深入人心,基本形成了师生的统一认识,确认了明确的实习教学方向。信息科学的飞速发展、电力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多样化、精细化需求促进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定位。为此,充分发挥时间、精力、财力等相对集中的实习教学环节的实践优势,锻炼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了领导、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共识。

2.2.2 建设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校内、校外高水平的实习教学基地,部分实现了挂牌运作。截至目前,开设了软交换技术、光传输技术、高频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和高级通信系统程序设计等多项校内实习教学课题项目,建设了国家电网多个省市供电公司和电力设计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邮政多个分公司和电信研究设计院,国电南瑞科技集团,美菱电器,北京中电飞华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三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百度搜索等多家友好实习单位,保定市内实现了毅格通信公司、河北荣毅通信公司和天河电子公司等多家单位实习基地挂牌运作。

2.2.3 重新审视了实习教学中的每一个关键环节,初步形成了一套开展创新型实习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模式。①配备责任心强、创新意识强、实践能力强的实习带队老师队伍;②实习内容由教师和实习单位工程师共同协商确定;③实习教学以工程师讲解为主,教师指导为辅;④鼓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自行组队、自行安排实习时间,实行小规模、多批次、分层次实习组织模式;⑤提倡学生参与实习单位的技改、研发和设计类项目,为实习单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3],也为学生见习和就业打下良好基础;⑥鼓励学生互补式组队、团队式实习,与实习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2.4 加强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对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法找到了结合点。实习的过程也是思想交流、心灵碰撞的过程,学校需要实习的场所和条件,企业需要持续发展的创新意识和创新项目,实习过程中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可能就会给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实习过程中也可能实现企业与学校的科技项目合作,从而实现共赢[4]。此外,公司化管理的理念、制度、绩效评估和执行过程都值得学校借鉴。

3结语

实习教学改革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偏少,项目开发和产品的研制设计参与偏少和生产工艺方面的训练偏少等,将在后期工作中予以分析和逐步解决。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专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要求有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为此,实习教学改革也需要不断深化。我们也将持续加强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向“ 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黄纪军,柴舜连,刘继斌,李盾,李贵林.电子信息类专业实习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vol 32(1).

[2]盛登,彭宾.高师院校教育专业实习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9,(3):73-74.

通信信息工程专业范文2

关键词:电子信息;汽车电子;教学改革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3.097

0 引言

为了适应汽车电子行业的人才需求,南京航空航空大学金城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设立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我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具有较为明确的针对性,它主要面对汽车行业。为了在本科教学中体现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特别增设了《汽车电子系统》课程。为了适应本专业的培养定位,对《汽车电子系统》课程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通过课程学习,要求掌握传感器、电子控制和通信等技术的内容和它们在汽车上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设计制作汽车电子系统,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以下改革。

1 “汽车电子系统”课程结构改革

《汽车电子系统》课程开设在大三下学期,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培养定位,结合汽车电子技术的主要特点,《汽车电子系统》课程有三个模块组成,即理论教学模块、课内实验教学模块和课程设计模块。

1.1 理论教学模块

新的电子技术不断涌现,为了能让学生学到真正实用的汽车电子新技术,配置课程内容制定大纲时,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重点研究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状况和企业对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通过调查发现,随着法规的日益严格和人们对汽车性能要求的提高,汽车电子系统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技术复杂程度上都大大提高。据此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配置,理论教学内容安排如图1所示。

1.2 课内实验教学模块

《汽车电子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光靠课堂任课老师的语言描述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后只有经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的内容,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实验课是学生在校内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

1.3 课程设计模块

课内实验大多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步骤先搭好实验系统,再按步骤观察各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以及测量各重要的传感器信号和控制信号,根据观察结果和测量结果验证课堂所学的知识。对于电子控制系统是如何设计制造出来的,学生还处于理论认识阶段。为此,在实践上增加课程设计环节,任课老师给定学生任务书,让学生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和所学习的汽车电子知识完成课程设计。

2 “汽车电子系统”教学方法改革

好的教学方法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汽车电子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实物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研究性教学法三种教学方法。

(1)现场实物教学法。对汽车的某一部分进行电子控制,先必须对控制对象的结构有一定的认识,对于控制对象结构和电子控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以及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等知识的学习,单靠语言和多媒体当中的图形,学生很难理解,更不能对结构和工作过程有个直观的把握,将教学过程转移到实验室,利用实际的电子控制实验平台进行现场实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

(2)任务驱动教学法。老师将每一次课的上课内容作为一个任务,每一次课上完后,给学生提出下一次课学习需要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预习下节课所上的内容,通过预习,让每一位学生准备好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每节课开始时抽查一部分学生,了解他们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这次课所需要完成的任务。通过这种任务驱动教学法,老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能进行有目的的教学,让学生从被动的接收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效率。

(3)项目研究性教学法。在讲授某电子控制系统时,模仿企业完成项目的过程,把某一电子控制系统看成是一个项目,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以工程设计人员的身份,尝试着如何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构造知识,研究如何利用电子技术设计这个电子电子控制系统。再进一步进行功能描述和方案设计,最后老师在从电子控制系统的前景调研、功能描述、方案论证、中间环节的样机开发、功能验证,再到最后的标定、测试等过程进行全方位的介绍。

3 “汽车电子系统”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以往的本科生主干课程要求必须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闭卷考试以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为主,强调记忆力和理解力。这样就把学生引导到追求高分上去,不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体现不出学生的创造性。课程结构多元化,教学方法多样化,这就要求考核方式也要随之改变,考核内容更加多元化。将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创新活动及表现、学习过程情况、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情况和团队合作情况等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该门课程考核采用期末成绩占50%,实验成绩占20%,课程设计占30%的比例权重进行成绩的评定。

通信信息工程专业范文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通信人才需求的变化,人才的供求关系已经发生根本变化,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层次、数量、乃至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上,都与其他本科院校存在很大差别,在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方面突出其应用性。高职教育应更加重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探讨通信工程专业建设的新模式,从实践教学方面进行改革,实现课程结构的模块化,培养高职院校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从而推动我国通信工程产业的发展。

(1)课程内容

首先对专业基础课程要重新进行组合,合理安排教学课时,通过课程内容的研讨合并基础课程,把陈旧知识作为简短的历史回顾以短时间在课堂上讲授完成,对于实践性不强的经典理论要在课时上进行压缩和重组,能结合实践教学讲解的内容一定要结合。同时对于能够利用项目式教学法授课的尽量利用项目式教学法。按照兼顾基础、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力争通过校企合作或订单式培养,强化校—企—校联合,走出一条培养“知识十能力”的通信工程应用型人才之路,培养出专业基础知识够用、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

(2)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是使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就实验教学来说,目前基本上附属于理论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必须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模式,给学生营造自主学习、大胆创新的环境。

(3)课程实践与毕业设计

从课程设计到毕业设计,是一个专业知识由浅至深的综合运用的实践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系统地体会项目实现过程中从方案论证、项目仿真、具体实现、项目落地、总结报告、文档整理等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实践教学除了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施环节外,还应当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学校设立创新基金,它主要资助对于通信专业学有余力、勇于创新的学生。毕业设计是系统地理解本专业知识体系,熟悉专业生产设备,掌握操作技能和研发产品的必要的实践环节,要确保毕业设计工作能够顺利、完满、高质量地完成,必须对各个环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制度。在目前高职院校择业时间普遍提前的背景下,毕业设计内容的选择变得尤为重要,如果片面要求即将毕业的学生完成指导教师指定的设计题目是不现实的,指导教师应该和毕业生一起在选定毕业设计题目时进行充分沟通,多从毕业生角度出发,以毕业生自主选择题目为主,结合毕业生感兴趣的专业知识点和签约单位的研究开发项目,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在通信工程领域所需要的综合实践技能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结语

通信信息工程专业范文4

【关键词】通信工程专业 体系建设 队伍

通讯工程专业建设体系应包括学科基础体系、专业和专业包含专业方向的知识体系和专业实践等内容,其中,通识教育内容应该包含人文社科、自然科学以及数学,经济管理和外语,计算机技术以及实践活动等知识体系。学科基础知识体系应包括电路电子专业领域,信号系统、控制领域,计算机知识领域,以及电磁场等领域知识,专业方向知识应包括交通通讯系统,交通联网等相关知识,专业实践应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专业内容,一系列的专业实践技能。

一、专业评估体系建设

进行专业评估是十二五期间教学改革的建设目标之一,继续升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通过师职队伍建设,教学条件、课程内容体质改革等多方面的体系建设,可以明确通信工程专业建设的内容与目标。

师职队伍的建设应该包括专业教师的年龄、学历学位、职称、专业背景、学科结构等方面的内容,主要表现为教师是否使用教学的发展,有无学科带头人的经历,如何形成学术梯队的条件,是否有相当数量的教学骨干,以及,获得硕士、博士、副高职称的教师比例。

师资队伍建设的还应包含本专业教师人家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项的数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副高职称以上教师的引进,等等。为了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要争取本专业发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调动教师从事本专业科研技术发明的积极性,完善科研项目奖励基金建设。

二、教学方法与方式的体系建设

通信工程专业建设的体系应有实践教学体系和专业知识的体系,两者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应该由简单到复杂,通过设计型实验,进步到综合实验,在实验手段上,无比采取硬件软件相互结合的办法,。因为通信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由各个不同学科的知识领域构成,通过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计划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眼中理论的能力,设计能力,更好的达到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与其他专业相比较而言,通信工程专业建设要有一套比较完备、合理和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体系,按照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完善达到教学计划目标。在这里,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积极开展第二课程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和能力,规范管理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也要成立人才领导小组,选派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学生提供讲座和实验讲解,让那些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转职卡知道,争取获得更多好级别更高的参赛作品,动员广大教师和学生踊跃参加各类科技实验比武竞赛中去。

在教学条件的指标上,有设有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以及,专业图书资料等几个指标,主要是有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有开放性的实验室,在校内外有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专业图书馆等等。

所以在教学资源方面有重视通信工程专业的体系建设,必须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学习和实践环境,加大实验建设力度,完善信号与系统、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专业实验室,不断完善扩大实习基地的规模,将实习基地建设形成制度化。

三、教学制度与管理建设

高等学校要完成日常的教学教务活动,必须制定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教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要有指导、有监督保证教学计划按时完成,保证教学质量,整体上各项教学指标达标,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前提。

在软件方面,体系化建设还体现在,文字与表格的一些关键性指标,需要实实在在的材料和数据体现,比如,各种职称证书、学历学位证书,获奖证书,合同,论文、教材、实习报告等等,在平时的体系建设过程中务必将这些档案材料的搜集、汇总,成为一项关键工作,这就要求在平时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有意的收集积累这类与本专业相关的档案资料。

四、课程与核心课程建设

按照专业指导意见,通信工程专业建设要开展广泛调研,参考名校的培养方案,构建通信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框架,逐渐形成完整的课程,分为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与计算机能力培养等五个方向的培养课程。各个课程下应该设有核心和主干课程,各课程与课程群之间也须有横向的协调关系。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为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电路以及数字信号处理,强调通信工程专业的基本概念,一些基本原理和理论,更多的则是基本技能的培养,专业课的核心课程为光纤通信原理,现代交换技术,无线通信,这方面的课程更加强调专业素质的培养,让课程出于核心地位,对其他课程形成辐射作用。

五、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通信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要多采用教学科研互动机制,将“运动平台总线”、“系统电磁兼容”等方面的科研成果有效融入到专业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去。特别是“无线电通信”“电波传播”“信号与信息处理”“嵌入式系统”等课程要建立常态的教学平台,让教学案例常用常新。

其次要多举办开设技术论坛这样的前沿讲座,学科带头人要为优秀人才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对现在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更需要产业技术的探讨,为成为未来的企业家和技术精英而积累宝贵经验。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学术理解产业的前沿技术,还能够让他们对本学科在企业中的商业模式、运营管理、商业策划、技术管理等多方面有一个大致全方位的了解,这对本专业毕业生提高对企业人才预期有很大的帮助,提高自身作为未来企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六、结语

通过学科竞赛、课程实验、综合实践设计和毕业论文等等方面的教学教育实践活动多做探索常识,让通信工程专业体系建设成为一种持续有效改进的过程,根据通信技术的发展和通信企业对人才要求,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与实践课程内容,让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1]杨树臣.通信工程专业“3+1”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刘丰年,果鑫,杨伟丰.面向“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的方向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

通信信息工程专业范文5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软件工程 应用型本科 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31-02

一、引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下文简称信管专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步兴起。我国信管专业成立于1998年,是一门以现代管理理论为基础,借助先进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对信息进行管理和处理的学科,包含计算机、网络、管理、自动化,经济和财务会计等多种专业知识,具有管理与信息技术相互渗透,知识面广,学科背景复杂等特点。[1]

软件工程通常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涉及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基本原理、概念与技术方法,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研发理念和良好的研发习惯,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产品质量。[2]为了培养信管专业学生的信息系统开发能力,信管专业开设了软件工程课程。

由于信管专业学科跨度大,师资背景和生源结构复杂,教学思想差异较大的影响,软件工程在信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存在异议,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亦有诸多不足。文章结合信管专业和软件工程的特点,本着“理性用户培养”[3]的目标,从课程定位、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形式等方面分析软件工程的教学现状,提出相应对策。

二、信管专业《软件工程》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定位不明确

在信管专业中,软件工程主要指导学生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及维护,侧重系统的研发和维护的原理和方法。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则是让学生全面认识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的知识面广,但内容浅显。两者在系统开发和维护部分的内容上存在交集,部分院校因此未将软件工程加入专业培养计划。另外一些院校为强化学生的系统开发能力,将“软件工程”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同时开设,出现课程重复的现象。这些都是软件工程定位不清晰的结果。

2.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

信管专业中的软件工程与诸多信管专业基础课程联系密切,需要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但目前部分院校的课程体系将软件工程与管理学、程序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同一学期显然不合适,教学安排缺乏层次性。

3.师资力量存短板

信管专业教授软件工程的教师几乎都毕业于计算机专业,不仅缺乏管理学相关知识且在教学思想上沿袭了理工科的风格,偏重程序研发流程,忽略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多学科交叉特点,导致学生把管理信息系统等同于一般的计算机软件,使得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内涵认识不足,甚至产生误解。此外,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实际参与大型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缺乏实际的研发经验,故难以全面、深入地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研发过程和特点。

4.适用教材缺乏

一方面现有信管专业软件工程的教材大都沿用自计算机专业,着重从理论方面介绍各种经典分析和设计方法,所选案例也缺乏与管理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结合,且很少结合最新的设计方法和工具进行介绍。这种教材选择方式难以和信管专业内的其他课程有机结合,自身形成知识孤岛,无法体现信管专业管理为主、计算机为辅,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同时也不能反映信管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本质区别。

5.教学方法古板,实践不足

软件工程的教学内容多为以往研发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知识点多以各种概念、原则、规则和要点等形式出现,缺乏完整案例,内容抽象晦涩,教师多采用单向注入和强行灌输的教学方式,不利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此外,信管专业课程体系庞杂,无法为软件工程分配足够的实践课时。其他系统开发相关课程,或因项目过小而无需使用软件工程思想,或因课时限制而侧重系统的实现和测试方面。这些问题导致软件工程思想难以完全付诸实践,使学生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训练。

6.学生评价机制不合理

成绩评定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也是反映教师教学能力的参考指标。本校统一采用“平时表现+期末笔试”的考核机制,比例为3:7。其中,平时表现包含期中考试成绩、日常考勤、课后作业和实验成绩等。这种成绩评定机制存在诸多问题:(1)期末考试比例过大,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表现。(2)闭卷理论笔试不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难以考查知识的实际综合运用能力。(3)笔试为主的考核机制容易诱使学生产生应试教育的倾向。

三、《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的若干对策

针对信管专业软件工程课程的问题,结合本校教师的教学经验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

1.明晰教学定位

信管专业的定位是计算机和管理的交叉学科,管理信息系统是信管专业关系最为密切的信息系统。软件工程在信管专业中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培养学生使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分析、设计和开发管理信息系统。鉴于学生培养目标的不同,信息系统开发能力并非所有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因此,软件工程在信管专业中的定位不能搞一刀切,必须因方向而异。系统开发方向的学生应把软件工程作为专业必修课,而信息管理方向的学生则作为专业选修课选修。

通信信息工程专业范文6

【关键词】医学类院校卓越工程师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49-02

一、培养目标的探索

医学类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医院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实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和复合型创新人才。以广东医学院为研究对象,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探索,目前仅限于本科阶段,培养目标为可以具体细化为:1.具有较为扎实的医学基础、管理学基础和计算机基础,了解国内外医学信息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2.具有从事医院信息化、医疗信息处理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掌握扎实的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拥有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操作技能;3.掌握选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具有软件开发、项目实施等工程项目的设计、实施和管理经验;4.具有较强的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终生学习和创新的基本能力;5.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质量、环境、安全和服务意识[1]。

二、培养模式的探索

广东医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拟采用校企联合培养和“3+1”培养模式,将工程师培养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培养阶段,其中前3学年在校内学习、第4学年在企业学习。企业学习阶段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成败的关键。在本阶段中,应充分发挥合作企业所具有的工程教育资源优势,包括教师资源、先进设备与技术、实验环境、研究开发条件等,与本校的人才培养优势实行优势互补,共同设计与构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尤其是注重开发那些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和先进性的课程和教材,使得开发出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特色[2]。

2.1校内培养阶段

以培养医疗信息产业卓越工程师为目标,每年从广东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新生中,根据学生入学成绩,按照学生志愿,择优选拔学生编入“信管卓越班”,实行单独管理。每位学生均配有指导导师,并且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培养,跟随导师结合工程项目和课题进行科研训练。

2.2 企业培养阶段

广东医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先后与金蝶医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用友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广州惠侨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健迅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灏瀚科技有限公司、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且与其中6家行业巨头共同建立了广东医学院信息工程实习基地。

根据卓越工程师试点企业的要求,经过多次洽谈和认真筛选,我们选择了金蝶医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惠侨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和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作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企业合作方。入选企业均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与积极的合作态度,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具有足够的积极性,并且具备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所要求的条件。

根据企业需求以及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确定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在企业培养过程中,企业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在企业培养阶段的学习与实践,并由双方导师共同为学生确定研发方向或课题,指导学生的课程学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建立校企合作联盟,探索校企间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等多方位的共赢合作模式。吸收企业及行业专家加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参与指导专业发展规划、制定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企业或行业专家不少于50%,从企业聘任部分资深专家作为学校师资参与专业技能教学,将企业待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如项目设计、研发等)转化为综合设计题目,企业接收完成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基本技能培训的学生顶岗实习等等。

三、学生来源和规模的探索

3.1 学生来源和规模

广东医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对象是从广东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新生中,按照入学成绩,根据学生志愿,择优选拔,每年选拔30人,进入广东医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3.2 选拔机制

选拔学生的面向对象:面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年级新生。选拔时间:与新生报到入学同步进行。选拔程序:根据学生志愿和入学成绩,由信息工程学院确定具体的录取程序。选拔条件:择优录取,侧重考虑入学时的英语和数学成绩。选拔原则:综合素质优秀、具有工程实践潜力。

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实施过程中,将培养目标、教育理念、课程体系、课程、师资队伍、实践条件(校内外)、课外学习资源等有机的融为一体,引导学生逐渐向前推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与企业共同建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程学习、实习与毕业设计环境。让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开发和工程设计的全过程,掌握项目开发、工程设计基本模式与流程,了解企业文化,逐步熟悉国内外医疗信息产业市场,培养学生综合工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成为符合企业需要的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