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要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一化学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一化学要点

高一化学要点范文1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专业;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随着普通高等大学扩招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的逐年减少,处在招生末端的高职院校为了保证生源,高考的最低分也已招揽其中,学生来源也更为复杂,使得学生的文化基础、专业学习能力高低差距拉大,且这种分化日趋严重。而且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多样化日益明显。我们会计电算化专业所教育的对象及学生走出社会服务的环境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那么我们的传统教育方式就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进行变革已成必然。会计电算化专业分层教学改革可谓顺应教育环境发展变化的一个不错选择。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人才培养目标选择、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方法的确立首先取决于教学服务的对象—学生的具体情况,只有追根溯源,深入思考影响教学质量的基本问题,我们的教学才能卓有成效。下面以乌兰察布职业学院最近三年的招生资料分析。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近三年招生情况分析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如下问题:

1.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人数逐年上升,但文化基础素质逐年下降。

从近三年的招生人数来看,尽管高职生源已趋于紧张,学院的整体招生人数在逐年下降,但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人数却在逐年上升,会计电算化专业由于其就业面广及就业环境相对优越而被广大考生及家长认可,这对本专业的办学者而言应该说是很好的势头。可是,我们再看近三年录取的最高、最低、及平均分数的走势发现,均呈逐年下降态势,且降低率逐年提高,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生源文化基础素质在逐年下降。一方面是生源数量的提高,另一方面是生源质量的下降,这数字背后提示的信息太值得办学者们思考。

2.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差异化明显

我们先从连续三年的最高与最低分的差异来分析,2009年高低分差异为235分,2010年高低分差异为168分,2010年高低的差异为185分,差异均在200分左右;从近三年300分以上学生人数及占总人数的比例及300分以下学生人数及占总人数的比例的走势来看,300分以下分数的学生逐年上升,在学生总数所占的比例逐年提高,30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尽管在逐年下降,但人数基本维持在20%左右。从上面提供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生源整体质量下降,学生之间的文化基础差异较大,这已成了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

3.会计电算化学生的专业基础差异客观存在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对高中生招生比例的限制,职高及中专生在高职院校学生中的比例会在逐年上升。我们知道,职高及中专生源他们在高中或者在中专阶段对专业知识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学习,入学前已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而相对于普高生而言,他们在入学前的专业知识还是一张白纸,两者之差异已客观存在。

生源现状的改变,对所有学生实施无差异的传统教育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已完全不适应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培养环境。生源数量的提高、质量的下降、文化、专业基础差异的加大这些客观条件的变化必须寻求与之相适应的分层教学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

二、会计人才需求层次分析

现行企业从规模上区分, 可细分为大、中、小型和微型企业。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大型企业只占我国企业总数的1%,而中小企业数量已达1100多万家,约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在这些中小企业中,年营业额在1000万元以下,员工数量在100人以下的 “微型企业” 又占了绝大多数。不同规模的企业由于自身特点和经营管理上的不同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有着不同的标准。第一,微型企业的需求。通常情况下“微型企业” 因组织结构简单、规模小、业务单一、市场小,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相对简单,以普通核算为主要目的的记账型会计即可满足其需要。因此,一般只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从业资格证书,熟知系统的会计知识、会计电算化知识和税法知识,能单独进行账务处理,如期编制财务报表,进行纳税申报就可以,对会计人员的学历资历等均没有太多要求。第二,中小型企业的需求。中小型企业相对于微型企业而言,由于其在规模上有所扩大、在业务上有所增加,经营管理的难度也在增加。在这个层次上,虽则多数还是以操作型会计人员为主,但同时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帮助企业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会计人员的选择上,往往要求其能熟知系统的会计专业基础、经济学知识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知识等, 在学历上大多要求在大专以上,职称以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师为主。第三,大型企业的需求。占企业总数只有1%的大型企业,以上市公司、跨国公司、集团公司居多,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经营规模大,经营范围广,业务覆盖面大,财务数据比较复杂等。因此,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比较高,除了能熟练处理常规核算等业务外,更多地是要求会计人员走出数字报表的框架,转移责任重点:从确切遵循规章制度、完善内部监控和治理,进一步投身企业宏观发展战略的决策层,利用财会专业知识在整体策划过程中创造企业价值,更加专注于引领公司应对未来的挑战和变化。能达到这一要求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 在学历和资格上达到较高的层次。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不同规模的企业对会计人员有着不同的需求层次,各层次的会计人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学生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呈现的层次性,正好与社会需求的层次性相吻合,如该专业近年来学生人数的增加,文化素质的下降正好适合培养面向社会需求量大但对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是要求很高的小型企业;针对我们相当部分的文化基础、专业基础相对较高的学生而言正好适合培养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但社会需求量不是很大的一些中型企业。可见,学生层次性的培养也是社会的客观需求。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现状分析

1.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切合实际,忽略了学生的知 识和技能层次的差异。

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掌握必备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面向工业、商业、服务业等生产第一线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经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从我们的培养目标来看,说明我们传统的教育已完全脱离了目前高职学生整体素质下降,知识和技能层次差异较大的客观事实。所以我们高职会计电算化的教育应避免过于理想化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立足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应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客观差异,重新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应体现差异化培养目标,而非局限于培养技能型人才精英。

2.课程结构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目前我们在构建课程结构体系时,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多以“学科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主,对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结构体现设置上过分强调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连续性,片面追求知识的广度、深度,而且对所有的学生不论其文化基础、专业基础如何,统一采取整齐划一的教学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选取上为了实现我们精英教育式的培养目标,只要是将来财会工作需要,我们就对所有的学生开设。可我们的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文化、专业基础的差异,对同一教学内容的理解存在差异,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的把握无所适从,《财务会计》课程,只要是所选教材涉及到的内容,均列入教学计划,可我们的财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相当部分的教学内容诸如“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等内容在讲授时能听得懂的同学少之又少。面对这样的现象,教师想照顾到少数基础好、理解力强的同学,就会造成大部分的同学台下昏昏欲睡;如果教学中只选取简单、容易理解的内容,又会造成部分优秀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所以,只有实行差异化教学,才能改变传统教学中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消”的现象,真正做到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分层教学是一项教学改革尝试,目标是为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多种教育教学模式,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程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教学,并在各自的基础上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它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且适应了高职现阶段生源现状,也符合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多样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黄启国等.本科会计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探析.财会通讯,2006 ,(12 ) 

高一化学要点范文2

青年教师的教学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一 这一学期,我作为一名新人进入了南安财经学校任教,从那时候,我就开始相信一句老话:万事开头难。在工作的初期,我确实感到了很大的困难。那时候,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除了在大学时期进行过半年形式主义的实习之外,可以说毫无工作经验。面对新接手的工作,面对三个班的学生,我觉得毫无头绪,不知工作应该从哪里下手(第一次上讲台我是硬着头皮上去的),经过几次之后,我的紧张的心理才逐渐褪去。

这还只是工作的第一步。新老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熟悉教材,不了解重、难点,也不知道应该怎样上课。对此,我的心里十分着急,生怕因为课上得不好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对这门课的兴趣。所以,我每次都很认真的备课。

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课的主要对象是其他老师的课。这一学期,我听了十多节课,听了其他老师的课,我的收获很大,逐步掌握了一些课堂教学的技巧。听完课之后,把老教师上课时讲到的记在笔记本上,然后对我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修改,将老教师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

除了听课之外,平时我也经常向其他老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这些老师都非常热情的帮我解答,使我获益匪浅。从中我也明白了,知识和经验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把自己当成学生一样,积极吸取周围其他老师一切先进的东西,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我认为,做为一个人民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是最基本的,这种责任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全体学生负责。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学生。我们当教师一踏进校门的那一天起,便对每一位学生负起责任,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二 、对学生未来负责。对于教育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同时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会给其他环节构成困难,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我们教师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负起我们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后代着想,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我们祖国千秋大业负责。

三 、对学生所授的知识负责。教师所传授,对学生来说都是新知识,对知识的第一印象会给学生留下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的教授内容必须准确科学。教书育人是一项职责重大的严肃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和马虎。不允许含有不清和错误的概念出现。要保证学生掌握真正知识,作为教师不能用照本宣科,满堂灌等方法来教学学生。这样,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当有渊博的知识,通达的学识,应当能够对科学知识的严密系统有通透的理解,如此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钩深致远,游刃有余,知识才能被学生所接受理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完成了知识传授的过程。

在这一学期来的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在总结成绩的同时,要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具体说来真正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使讲解清晰化,条理 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上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 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讲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通过这一学期来的教学,我认识到我的教学还存在很一些问题:

一、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能力尚显得不够成熟。

缺乏总体调控能力,主要是因为阅历尚浅,经验不足,这一点还须向其他老师学习。

二、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没有充分的了解。

尤其在0605班,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初中刚毕业,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很不是很好;一部分学生高中毕业,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相对于其他学生来说会比较商一点,这样就出现了一部分学生反映快,一部分学生反映慢,很难达到同时掌握知识。

三、制作教学资源的进度过慢,内容还欠丰富,还有一些统计原理的应用还不太了解。.

通过这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以及听课的过程,使我得到一些改进教学的设想和措施:

1、多向其他老师学习,学习他上课的技巧,学习他们辅导竞赛的方法,同时学习教学中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

2、继续学习报刊杂志的有关理论文章,进一步提高自己素质和业务水平

3、继续摸索、实验,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个学期的工作,我认识到,作为一个没有经验的新老师,想要把课上好,把教学搞好,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花更多的时间。其实,在我们这些新老师中,我并不能算是很好的,和其他有经验的老教师相比,我还是有差距的,在新的学期里,我将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青年教师的教学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二 本学年度,我担任高一化学(3至7班共5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兼106班付班主任,兼高一化学备课组组长,化学科组长。现在就高一化学备课组和科组建设中,本人的工作作自我总结。

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

高一化学备课组成员由詹海东和杨健敏老师、孔毅英老师组成。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备课组,各成员间通力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有计划的安排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一册共分七章,第一学期完成前四章内容的教学,中段考到第二章。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 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高一化学备课组,做到了: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备课组每周一次大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二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三、 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一般要求每人轮流制作,一人一节,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次的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四、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

本学期学校推行了多种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本学期分别安排了詹海东老师的名师示范公开课、中段考复习公开课,杨健敏老师的新教师上岗公开课。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高一化学备课组,充分发挥每个备课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力量,使高一化学的教学任务如期完成,并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和肯定。高一化学备课组,会再接再厉,创造更辉煌的成绩。

五、以老带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杨健敏老师是刚毕业的老师,是学校安排给我的帮带对象。她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多听老教师的课,多虚心请教老教师。杨健敏老师在一学期中听课共计有53节以上,既有高一的,也有高二和高三的老师的课。杨健敏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成长,迅速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高一化学要点范文3

关键词:新课程 初高中化学 衔接教学 策略

2008年秋,江西省在高一年级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指定高一学生在高一阶段学完化学必修模块《化学1》和《化学2》。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不少学生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感。这体现在:一方面,不适应老师的上课方式;另一方面,学生的自我焦虑感,这种焦虑感来自过分夸大高中课程的难度和高考的重要

性。在此背景下,研究初中化学与高一化学必修模块之间的衔接教学策略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一、转变教学理念

从对新课程教学实施情况调查看,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比较落后。主要存在:一是对新课程精神认识不足,“穿新鞋走老路”;二是对新教材的意图和教学要求认识不足,教学中存在盲目性;三是教法陈旧,重教轻学,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四是偏重知识与技能目标,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显然,这样的教学理念与新课改思想存在严重脱节现象。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应构建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并着眼于学生的发展。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能力作为教育的核心和归宿;2.要建立相互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是作为一位参与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深入学习初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确保教学衔接自然

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熟悉其内容和编写特点,做到对大纲、教材心中有数。

(一)初中化学新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编写特点

初中化学新教材偏向于采用主题式编排方式,突出化学与生活、社会和技术的密切联系,在实际问题中引出化学内容,使得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展开学习,还可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如教材中“水的净化”“爱护水资源”“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金属材料”等。它不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更注重于探究性思想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自主去探究、发现,并从中学习知识。这就不可避免地在知识框架的完整性方面有所缺乏,宏观引导不强。

(二)高一化学必修课模块的主要内容和编写特点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设置为《化学1》和《化学2》两个模块,人教版必修模块内容包括“从实验学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教材内容精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细心研读新课标,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

教材的编写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是课程标准内容的体现。它规定了课程整合中各个阶段的内容,并做了有层次、有计划的安排,因而教师应在细心研读新课标的基础上使用教材,全面了解知识内容的结构框架,避免一步到位、所有学生“一刀切”、一味强调对学科知识深讲多练的传统做法。如《化学1》第二章第二单元《离子反应》中,讲到电解质概念时只要求掌握概念的内容,不要求掌握概念的分类(即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四、教学方式应连贯一致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讲究师生民主平等,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呈现较多。而高中阶段则更多采用“满堂灌”“满堂问”教学方式,这与学生以前所接受的教学方式不一致。因此,高中教师应继续在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积极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应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特点来设计教学环节,加强情境创设,活化教材,活化课堂。

五、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

由于高中化学知识的深广度比初中化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内容形式也有较大变化,所以,初中学生所使用的记忆、重现、简单模仿的化学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必须采用更有针对性的方法才能学好化学。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创新学习方法。

(一)进行学法指导教育

上高一化学新课伊始,教师应结合教材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等。教育学生不能把初中一套习惯和方法照搬过来,而是要改进学习观念和方法。同时,介绍一些学好高中化学的正确方法:如重视实验,抓好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要用理解记忆法识记知识等,对课本中的重要原理、结论和定律要着重去看、记和理解。同时,要从高一第一堂化学课起,就建立和坚持必要的学习常规。如课前做好预习,记好预习笔记,答好预习思考题;上课专注听讲,做好听课笔记;课后及时做学习小结,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筛选试卷,收集经典好题以及建立错题本。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要善于质疑。学习新课时要敢于询问,在知识的上下联系比较中要敢于发问,在总结归纳中要不断追问。

在以上几个环节中,上课时做好听课笔记尤其重要。对于新课,主要记下老师讲课提纲、要点以及老师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分析;对于复习课,主要记下老师引导提炼的知识主线;对于习题讲评课,主要记下老师指出的属于自己的错误,或对自己有启迪的内容。此外,对于课堂所学知识有疑问或有独到的见解要做上标记,便于课后继续研究学习。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分析方法和思维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学生去思考和分析,学会带着问题去看书,去查找资料,去寻找答案,并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并应用到对同类和其他问题的分析中,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参考文献:

高一化学要点范文4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衔接课;课堂教学实施

学生在初中只接触了一年化学,而高一化学教学又是初三化学的知识深化和能力提升,为保证高一学生对高中知识平稳过渡,我带领全组老师首先对初高中教材的衔接做深入研究。

1 全组教师研读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1.1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多元化、选择性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课程要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鼓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多元化、选择性的高中化学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主选择提供了最好的保障。

1.2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更注重课程的多元化,课堂的时效性

从初中化学单一性的一维课程变为高中化学多样性的二维课程,模块多,弹性大,具有很大的选择性,这也是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1.3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知道,初中学习更多体现了直观感性经验,属于经验型逻辑思维,这是由于初中化学知识迁移太少,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不高。而高中学习更多要求抽象思维、思维的创新和拓展,也就是要具有创新思维意识,不再是根据经验来解决问题。正视初高中学习思维品质的差异,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和矫正我们的高中学习,选择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顺利完成初高中的学习衔接,更好地完成高中的学习任务。高中学习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化学语言的抽象化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而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种思维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的高一学生难以适应,导致成绩下降。

2 初高中课堂教学方法对比及指导

初中课程迈向高中课程的过程中,在知识的难度和广度上,迈向一个较高的台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也与初中有较大的差异。很多学生感到不能很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一半以上学生感到不能很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一半以上学生认为高一教学课堂容量大,内容难度大,找不到重点。其实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初高中知识没有衔接好。现将初高中学习内容、方法及对策简单介绍一下:

2.1 由初中知识“是什么”转向高中知识“为什么”

初三阶段的化学学习内容,记忆性的知识占一定的比重。如:化学符号、化学式、反应现象、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实验仪器的名称、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大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等。初中化学注重定性分析,要求记住现象或结论,在学习方式上,对教师具有明显的依赖性;而高中化学除了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除了记住是什么之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需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2.2 由“死记硬背”转向寻找规律性记忆

初中阶段记忆的知识较少,很多学生靠死记硬背也可以在中考时考高分;而高中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或记忆后必须理解,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如果还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高中化学,因学到的知识消化不良而导致事半功倍。

2.3 处理好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三个衔接

(1)知识衔接

考虑到初高中的过渡,刚进入高一学习化学时,课本通常会回顾初中知识,并将原来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融入新知识的框架中,将已学知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2)心理衔接

进入高中后,学习的外部环境和课本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同学们刚开始容易产生一些畏惧情绪,这很正常,但要及时调整好心态,稳定好情绪,使自己尽快进入角色,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3)方法衔接

初高中化学学习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都重视双基、重视实验等,但随着所学内容的加深,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也逐渐增强,同学们必须把以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转化为记忆和逻辑思维并重的学习方法。

3 具体做法

3.1 抓好课前预习。预习可以使同学们对所学知识做好准备,能够带着问题听课,增强听课的目的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课前预习就是读、划、写、记。读就是通读课本,归纳课本含义;划就是要划出重点、要点和关键词句;写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和疑点写下来,带着疑问去听课;记就是把重要的概念及物质的性质、用途、制备方法等记住。正如古人所说:“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

3.2 掌握听讲方法。首先要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准备,其次要专心听讲,紧跟老师的讲解思路,积极思考;再次要学会科学地思考问题,注重理解,善于多角度验证答案,此外,也还要及时做好各种标记、批语,有选择地记好笔记,课堂笔记应记纲要、思路、要点和问题,并及时做好笔记整理,处理好听、看、想、记的关系。

3.3 做好课后复习、课下作业。课后复习、作业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复习和作业可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的技能,并且通过归纳、整理将知识系统化,使知识真正被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知识链条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3.4 学会归纳小结。在一个章节或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要进行小结。小结时应做到:揭示和突出已学知识的重点内容和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使之形成内在网络;力求用简明、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达,可编写提纲或摘记要点,其中图表法尤其值得提倡。

5.掌握解题策略。 化学学科的解题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可循:首先要认真理解题意。弄清题目给出了什么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回忆知识点,确定解题方案,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回忆有关的化学概念基本理论、计算公式等化学知识,设计一条解题途径,制订出解题的方案。正确解题,把解题的思路一步步表达出来,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完整性。解题结束时,要注意检查,以提高正确率。展开思路寻找规律。这是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大多数学生最容易忽视但又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一道题目做完以后,通过回想和总结解题思路,从中悟出规律性。

高一化学要点范文5

关键词: 初高中化学教学 衔接教学 学习适应期

在高中化学起始阶段,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不适应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听不懂化学课,学习中遇到很大困难,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过早出现学习成绩倒退、分化现象,产生厌学心理,这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少高中化学教师也反映升入高中的学生所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应对初中的教材及课程标准进行研究,查找初中学生存在的知识缺陷,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搞好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学,缩短学生高中化学学习适应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的差别

我们通过对比新课改后初高中课程标准及考纲对教学目标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更强调基础性、一般性,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上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不只要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要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高中新课标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需要,着眼于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课程目标体系,把“以掌握双基、培养能力”为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逐步转向以“培养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化学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初中生进入高中后的学习障碍

通过对高一学生的调查得知,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障碍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内容的不适应

初中化学学习内容主要是启蒙性和常识性的基础化学,对思维能力要求低。高中化学的知识容量与思维难度均高于初中。如高一化学中,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不容易理解,不少学生觉得离生活太远。确实,初高中的化学用语有着很显著的差别,初中化学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并且学生也有较多的感性认识作基础,而高一化学一下子就触及物质的量、氧化还原等知识,不少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一下子还不能适应。化学语言的抽象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而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种思维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得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另外,高中化学在知识内容的量上也急剧增加。在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的量增加了许多,而相对而言辅导练习消化的课时较少,不少学生来不及消化吸收。

2.教学方法的不适应

不少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特点了解不多,往往未处理好初三与高一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有的把教材过度深化延伸,一些对化学知识讲得面面俱到,课堂欠活跃,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一些高中教师不熟悉初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学生思维特点,等等,造成高初中的教学脱节,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初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式也不尽相同,高中教师若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教学上把握不好,很容易导致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的不适应。

3.学习方法的不适应

不少高一学生停留在初中的学习方法上,导致学习事倍功半,适应性差。高中化学的学习具有“理性”的特征,高中化学知识相对来说“博而深”,知识由“形象”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浅显”到“深入”,一切知识更加系统而全面、富有深度。因此高中化学学习必须变“感性学习”为“理性学习”,从而全面深入学习系统的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对学生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要求也较高。若教师不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就不能较快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也难以适应高中紧张的化学学习活动。

4.学习心理的不适应

初中化学以记忆为主,学习相对简单轻松,许多学生仍用初中的学习心理来学习高中化学,认为读读背背就行了,而不注意去理解知识,缺乏严谨规范的作风,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不尽人意,导致相当部分的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对知识一知半解。在面临紧张的高中学习和竞争下,随着化学学习的逐渐深入,若教师未进行积极的引导,极易造成学生化学学习的心理障碍。

三、使高中学生学好化学的有益尝试

针对高一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学习障碍可以看出,学生不适应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原因是没有做好初中与高中化学学习的过渡,导致许多学生较长时间对化学学习无所适从,过早出现学习成绩倒退、分化现象。所以,我们有必要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缩短学生高中化学学习的适应期,以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是我们对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参考。

1.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的衔接

教师要熟悉初高中教材,研究课标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确定新学年开始的复习内容,制定出复习计划,使得所复习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教师对高一新生的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对初中与高中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复习中有的放矢。在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衔接上,我们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复习。

(1)集中复习。我们在正式学习高一的新知识之前,先拿出两周的时间来复习初中知识。主要是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高中化学不再重复,但初中化学里没有讲全、讲透的知识。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把心从假期中收回来,容易进入学习状态,不会错过新知识的学习。如化学用语的复习(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和基本概念的复习(酸、碱、盐、氧化物等)。教学低起点,逐步提高拓宽,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的教学要求。

(2)专题复习。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内容学生掌握明显薄弱,而高中又必须掌握,我们结合高中的化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整理,使初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如化学计算中“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和“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等等。

(3)穿插复习。高中化学的许多内容与初中化学有着密切联系,有些内容可以穿插在高中有关新授课之中。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学知识得到合理衔接。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初中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地介绍有关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高一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反应,要补充化合价的含义,复习化合价升降与电子得失的关系,要求学生记住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计算规则计算化合物、离子中某元素的化合价,等等。

2.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以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地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后,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探究式教学,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1)倡导个性化学习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鼓励自主学习、有意义学习,采用非指导性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只是促进者,学生自我发起、自我评价,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教师适时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创设积极的、开放性的课堂学习情境。

(2)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布置作业可以以课题形式进行自觉研究,进行研究性学习。尝试开放实验室,可由学生提出实验申请,教师把关,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在接受知识信息的同时体验成功,能切实提高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3)初高中教学都要留有余地,该讲的内容要讲到位,但要把握好“度”,给教学留有更大的弹性和更多的空间。如难度较大的问题应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感到知识的不足,这样更容易激发尖子生的求知欲,可在竞赛辅导中尝试该法。避免把发展性概念讲死,把公理性问题讲得含糊不清。

(4)注重理解,精讲精练,把好讲课、习题、作业的质量关,不搞“题海战术”。

3.做好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教师要花时间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1)教会学生转换学习方式。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一年就进入到了高中,可以说大多数的学生仅仅处于化学的入门阶段,还有相当部分学生甚至还没有入门。而此时又面临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法的转换,学生的压力和困惑是极大的。因此在刚开学的第一月,应该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培养。如果有精力的话,最好是进行面对面的辅导,有针对性的引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2)教会学生做笔记。不少初三学生的笔记做得非常被动,学生缺乏作笔记的主动性,只习惯于记下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没有习惯从老师的讲授中抓出教材上没有的信息。应该教会学生从老师的讲授中搜寻信息,然后很快记在笔记本上。当然此时记下的信息量不会很大,要利用课下的时间对课堂上的笔记进行整理、反思。

(3)教会学生分析平时的学习得失。平时应要求学生对试卷进行评析,对每一次考试、测验的每一道习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分析每道题对、错的原因,不能只分析错题,因为有部分学生是侥幸正确的,如果他们不对侥幸得分的题目进行分析的话,这部分题目在下一次考试中就极可能成为他们失分的热点,对学生的发展极其不利,所以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分析每道习题。

4.做好学生学习心理的衔接

学习的表观现象与心理现状密切相关,初高中学习任务、要求的不同,势必引起学生的不同心理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高一新生进校后的心理变化常呈现从“松弛”到“紧张”、 从“憧憬”到“失落”、 从“积极”到“消极”、 从“新奇”到“漠视”几种状况,从而导致在高一新学期伊始,新生学习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学生学习心理的衔接。

(1)加强学习动机培养,引导正确的学习观。学习动机关系到学习行为的激发、定向和维持,它调节学习行为。学习动机使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知晓自己为什么而学习,朝着哪个方向努力,正确的学习观能使学生积极并持之以恒地投身到学习当中。

(2)实施情感教育,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新学期前几节课,教师尤其要加大感情投入,设法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主动跟你接近,让学生从心理上做好准备,让学生想学,我认为这是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有力保证。

(3)关注课堂教学,以情动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采用各种手段实施情感教育,善于创设教学情景与氛围来调动学生的激情,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感悟,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让学生有深切的感受,使学生有情感的涌动,在学生情感高涨的时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高一化学要点范文6

关键词: 阶段性;自学辅导;过关检测;成就感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的编排体系,采取阶段性过关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的,根据目的来组织实施教学,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使学生较好地提高技能和素质(尤其是自学能力),可以达到其他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现将“阶段性过关”教学法介绍如下,以求抛砖引玉。

一、进行自学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校期间所能掌握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而科学技术却在日新月异的发展,所以在校期间不仅要教给学生双基知识,而更为重要的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具体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理论已经明确地说明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可提供“捷径”,当然这“捷径”不是教师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有鉴于此,本人将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过程分作三个阶段,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1.第一阶段――基本依赖教师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明确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以高一化学教材第一章“卤素”为开始的近四周时间,课前教师把每节课教学的任务分解转化为一个个连贯的具体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可以是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可以是一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某个方面、物质的制备等。课堂上以教师布置的预习思考题引导学生按教学目标阅读教材、启发思维和进行印证性实验,从而明确教材的知识体系,同时要求学生自己写出读书笔记(每节课后检查学生的笔记本,以保证全体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每节课的后半段由教师按学习目标进行点评、讲述,同时发课前编印好的思考题答案、教学目的要求及知识体系纲要,供学生对照和参考,以便发现自己读书过程和笔记中的不足,课后进行完善和复习。

2.第二阶段――学生可以相对独立地进行学习阶段

有了第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自学的方法,但尚未养成习惯,学生的观察力(寻找教材中的知识点,尤其是重要的知识点和知识体系)、想象力(新知识和原有知识的联系,新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思考力等尚处于较低水平,故第二阶段的教学内容是从第二章“摩尔”至第四章“碱金属”,教学侧重点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是继续第一阶段的教学模式,但阅读教材与课前预习结合在一起完成(课前检查)。课堂上的工作,首先是根据课前预习的印象,结合教师印发的思考题进行思考和小组讨论,约15min;另在约10min的时间内写出本课的内容提要等知识体系:然后在约20min的时间内,教师结合印发的提纲侧重讲解知识体系、新旧知识联系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使新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升华。最后以个别例题讲解的方式,使新学到的知识尽快转化为能力。

3.第三阶段――学生基本上可以独立学习阶段

以上两个阶段大约需要一学期。经过一学期的以上两个阶段的教学和训练至高一下学期初,在学习第五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内容时,学生已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阅读指定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进行实验,编写读书笔记,基本上能独立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具备了联系原有知识进行想象、对比、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但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及知识面的限制,在学习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和发生一些缺点错误,因此他们无法完全通过自学来完成学习任务。那么第三阶段也就是从高一下学期开始,教学工作的进行主要是通过学生在家完成阅读教材和编写知识提要,然后就学习内容(尤其是重要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等知识要点)和解答习题(订购的系列练习和课后习题)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记录在专用的本子上,以备在课堂活动中进行提问和讨论。那么课堂上的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主持下或教师在场请某些学生主持,就知识体系和部分学生提出的疑难,通过互相争议、讨论来纠正错误、加深理解、煅炼表达能力。若上述方面学生都无问题,则这段时间就进行小组作业,完成一些要求更高的习题,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每节课的最后(约10min)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二、上好习题课,煅炼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记忆力和思考力的重要手段,可以使学生学过的知识得到加深和充实。上好习题课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习题课中要注意典型题的解法,要练得精和透,才能达到掌握一些重要知识和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