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经济价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的经济价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的经济价值

建筑的经济价值范文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市场竞争力,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生存就必须不断地加强造价管理及成本控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建筑经济中造价管理及成本控制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不断地加强这方面的控制,选择合理恰当的方式进行管理模式的优化,并不断地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能够更好的提高项目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基于本文分析了建筑经济中造价管理及成本控制。

关键词:

建筑经济;造价管理;成本控制

正文:

1、建筑经济中造价管理及成本控制的特征

1.1、全过程动态追踪性

在建筑行业中造价管理以及成本控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是一向比较复杂的工作,因此需要从各个阶段进行控制,从而能够达到相关目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造价管理以及成本控制主要是体现在具有动态追踪性,也就是在工程的最开始阶段就进行跟踪管理,同时对整个过程进行了监管,方便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采取措施进行优化,从而能够更好的提高成本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1.2、前瞻性

建筑经济中造价管理及成本控制如果出现的失控问题,需要相关单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补救,从而能够最大降低损失。对于成本控制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的,能够及时地进行问题预测,并对风险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提前制定一系列的预防措施,达到主动控制的目的。

1.3、契合性

如今很多的建筑单位都已经认识到造价管理及成本控制的优势和作用,也对这方面加强了研究力度,在工程的应用过程中也不断地引进的一些先进的控制模式,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对于国外先进的成本控制模式主要是对一些国外建筑项目所制定的,但是国外的建筑和我国的建筑项目存在的很大的不同,因此将这种方法应用到我国的建筑中是与实际工程部相符合的,从而不会提高造价管理以及成本控制效果。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借鉴一些管理模式,但是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需求清晰,从而才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其功效。

1.4、全面性

做好造价管理及成本控制工作不仅需要控制投入支出,还需要对建筑工期、质量、技术以及安全方面进行控制,从而能够达到全面管理的目的,合理的将影响成本的各个因素进行控制,达到全面性控制的目的。不仅如此在产品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相关财务人员做好管理工作,全员参与到造价管理及成本控制中,从而能够达到相应的目的。

2、建筑经济中造价管理及成本控制

2.1、强化建筑经济管理意识

为了能够合理的进行造价管理及成本控制,必须要不断地提高建筑经济管理意识,从而能够将其应用到工程管理中,最大程度发挥其功效。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建筑经济中关于造价管理及成本控制和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具有一定的联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这方面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的关于相关管理人员还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高度重视造价管理及成本控制工作,使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造价管理,从而能够更好的提高该方面工作能力,保障其具备理想的胜任力,避免因为管理人员带来各类造价管理不良问题。

2.2、创新建筑经济中造价管理方式

在进行建筑经济在家管理成本控制中完善管理方式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管理方式被应用到经济管理中,而针对现在复杂的建筑工程管理项目来说需要更多的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落实。例如使用造价管理软件以及电子化管理模式能够更好的提高造价管理水平,同时也能够进一步降低人员的工作难度,提高准确效率,因此企业成为了主要的发展趋势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不断地加强造价管理人员的培训,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从而能够方便进行后续工作的开展。

2.3、落实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造价管理水平,需要做好前期规划工作,对于前期规划分析可以按照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模式进行处理,即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的控制各个环节管理工作,制定好相应的造价管理方案以及计划,从而能够有效地处理各个工作,不断地提高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水平。在进行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时候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工作,对于存在的问题需要重点进行监督,及时地采取措施进行优化,从而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

2.4、对成本控制体系进行健全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需要组建独立的造价管理以及成本控制部门和小组,从而能够方便进行成本控制目标的制定、目标任务的分配以及相关考核工作,不断地加强成本监督管理工作。在实际的应用中企业需要选择一些具备相应官专业知识的人才,做好成本控制管理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人才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其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技能同时也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企业成本控制意识,需要不断地完善考核体系,如果发现考核存在问题,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惩罚,其能够起到约束和规范的作用,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同时也需要对那些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奖励,从而能够带动员工的积极性,更好地投身于工作中,提高造价管理水平。

2.5、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

造价管理以及成本控制工作中是需要全员参与到其中的,因此需要做好各个部门的协同工作,成本控制工作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各个部门的协同工作,从而能够更好地达到目标,提高成本控制管理水平,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总之,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筑经济管理其是主要就是指相应的成本控制和造价管理工作,需要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全过程中得到贯彻落实,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魏云燕.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探微[J].四川水泥,2016,04:175.

[2]黄碧如.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及成本控制措施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6,06:62-64.

建筑的经济价值范文2

【关键词】 精益价值链; 建筑工业化企业; 精益成本; 比较研究法; 多目标线性规划

【中图分类号】 F406.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7-0100-04

引 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建筑业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消费者不光关注建筑产品的质量、价格,更加关注建筑产品的建造过程和社会效益[1],因此,传统的“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率、低效益”的湿作业生产方式逐渐被一种新的建筑模式――建筑工业化所代替。建筑工业化是普通的制造工业化思想在建筑行业的延伸与发展,国外先进国家经验表明,建筑工业化可以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建造工期、节约成本[2],因此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建筑工业化大环境下,如何节约建筑工业化企业的建造成本成为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上述原因,结合精益建造思想来研究如何对建筑工业化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建筑工业化涉及到的企业有很多,本文所指的建筑工业化企业局限于建筑产品及构配件的生产企业。

一、精益成本管理的意义

新经济的发展赋予了企业成本管理全新的含义,对于建筑工业化企业来说,成本管理的目标不再是通过大规模构配件的生产销售而获得高额的利润,从长远角度来看,建筑工业化企业成本管理的新目标应该为精益成本管理,精益成本管理是以为项目创造、提高价值为前提,在工作中不断消除浪费、降低成本,运用少量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项目施工的要求,以向项目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建筑产品和构配件或服务为目标的一种全新的成本管理模式。现代企业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某个具体环节的竞争,实质上已表现为企业整个价值链之间的竞争。对于建筑工业化企业来说,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实行成本的精益化管理,尤其在现阶段我国建筑工业化进程还不是特别成熟的情况下,哪个企业能真正地进行精益成本管理,能对整个价值链进行精益化的管理,这样的企业必能抢占市场的最高点。有鉴于此,对建筑工业化企业的成本实行精益化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精益成本管理的内容

建筑工业化企业精益价值链的成本管理就是以低成本、高质量为根本目标,以项目需求为价值导向,从企业的采购、设计、生产、交付、维护等环节全面地控制价值链成本,以达到企业价值链成本最优,价值最大,最终形成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精益成本管理价值链[3]。如图1所示[4],在此精益成本价值链中以建筑工业化企业为核心,企业的物料流、信息流、资金流不断循环,最终促进建筑工业化企业成本的不断降低、企业价值的不断增值。

(一)精益采购成本管理

企业的采购费用往往在企业的整个价值链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对采购成本的精益化管理势在必行。对于建筑工业化企业来说,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企业原材料采购的费用占整个价值链成本的比重可能更大,所以采购成本就成为降低价值链成本的突破口。精益采购成本管理要求企业首先建立自己的采购部门,建立和完善自己的采购系统,使企业采购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采购的决策工作应该做到公开透明,并且能够得到企业员工的监督[5]。其次,精益采购成本管理要求做到准时采购以及按需采购,精益的思想强调库存是一切浪费的根源,因此企业在采购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原材料的堆积、设备窝工所带来的企业成本管理的负面影响;在精益采购中,采购的依据是建筑产品的实际需要,因此企业应该以原材料的质量、价格、技术为依据,以最终产品的实际需要为根本,真正做到按需采购。按需采购不光能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物流、资金流的速度以及材料设备的周转效率,从另一角度带来企业的成本节约。最后,企业要想成功地做到精益采购成本管理,就必须有一个合格可靠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长期的战略联盟关系,实现供应渠道的快速高效和成本最优。

(二)精益设计成本管理

精益成本管理的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重点是建筑产品的研发设计阶段,研发设计阶段是整个价值链成本优化的关键环节之一。资料表明,大约有80%的产品的成本动因都来源于产品设计阶段,因此建筑工业化企业的成本管理要从设计阶段就进行周密的规划。设计阶段不但要考虑本阶段的费用,更要考虑延伸到建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使用维护成本,从而能够从价值链整体出发,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对建筑产品原材料的选择以及机械设备的使用也能够很大程度地降低整个价值链的成本。建筑工业化企业首先要通过对建筑市场的大量调查,确定新产品开发的目标成本,这个目标成本是按照市场预测的大部分项目都能接受的购买价格,其计算公式可表达为:成本=售价-利润;其次企业要将目标成本进行分解,就像项目管理中的工作结构分解一样(WBS),按照建筑产品的特点和结构将成本分解到每个原材料上,便于从细节上控制设计成本;同时,企业要结合目标成本法以及价值工程等现代常用的成本管理方法,对每个阶段的目标成本进行分析和预测,对于可能超出设计成本的部分,要积极思考并采用具体的应对措施。

(三)精益生产成本管理

建筑工业化企业的构配件等建筑产品生产环节是降低整个价值链成本的一个重要环节,新的生产技术、工艺方法的应用可以带来成本的节约,但是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周期比较长,所以精益生产成本管理成为企业节约成本的重要途径。企业首先应该注重建筑产品的均衡化生产,均衡化生产就是指企业生产的建筑产品的数量和种类能够达到均衡化,这也符合建筑工业化中标准化与多样化的要求[6]。均衡化生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产量均衡,是指某些相同的时段内产品的数量能够基本一致,避免出现生产低谷和高峰,能够让生产“流动”起来;其二是产品种类的均衡,即生产出来的建筑产品能够满足项目的多种需求,真正做到按需生产,同时在某段时期内不同建筑产品的数量也大致相等。其次,建筑产品的生产应该尽可能地做到“持续流”,所谓“持续流”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各道工序都能够连续化,这种“持续流”的形成可以减小企业资源的投入以节约成本,同时可以缩短产品的交付周期,又能及时发现和暴露一些问题,尤其是产品的质量问题。均衡化生产是“持续流”的前提,均衡化生产的理想状态就是“持续流”,“持续流”的形成达到了生产的均衡化,均衡化生产和“持续流”两者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共同为生产成本的节约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精益交付成本管理

交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精益价值链能否有效运作,精益交付就是企业结合精益的思想,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交付体系,通过精简企业在交付前后阶段中多余的运输成本、存货成本、仓储成本和管理费用来提高交付效率,加快整条价值链的运转,最终能够做到符合建筑市场的要求,为项目准时、准确、快速、高效和低耗地提供更多的高质量、低成本的建筑产品。降低交付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尽可能地将交付信息公开化,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由于信息不透明带来的交付风险(常见的交付风险有交付时间的延迟、交付地点的错误、交付数量准确性、交付质量不合格、交付信息不对称等)。在众多的风险中,任何一个风险的发生都会给企业带来资源的浪费和交付成本的增加。

(五)精益维护成本管理

随着绿色低碳建筑的推广,项目的维护得到越来越多业主的重视。对于建筑工业化企业来说,要通过适当的维护服务来增加项目的价值,所谓的维护服务就是在构配件应用到项目以后要对其进行跟踪监测,观察产品质量是否过关,是否有安全隐患,在项目报废后构配件的回收利用价值还有多少等。企业要以整条价值链成本最低为目标来进行维护服务工作,并设计适合企业自身的维护服务方案,同时运用现代先进的维护服务技术对建筑产品进行多方位的统一维护管理[7]。虽然维护服务会产生一定的费用,看似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但良好的维护可以提高建筑产品的使用寿命,增加项目的价值,提高业主的满意度,有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信誉,树立自己的品牌,进一步促进企业产品的销售,拉动整个价值链不断向前发展。

三、精益成本管理模型

当然建筑工业化企业要想精益成本管理,光是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的精益化操作是远远不够的,精益成本管理之所以能优于传统的成本管理主要是因为精益成本管理是一种全员、全过程、全企业范围、全面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的成本管理。建筑工业化企业的精益成本管理不仅是作业层次的管理,更应该在战略层次进行管理: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和决策者首先应该有精益成本管理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培养精益企业文化,只有将精益成本管理的思想深入每个员工的心里,这样每人在平时的工作中才能做到不断改善,精益求精,企业将不同层次的员工安排到企业的价值链结构中,让他们有相应的成本决策权力,给他们自己持续改进成本的机会,同时企业也该建立一套与之对应的奖励和惩罚制度,对于企业的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在技术方面:企业应该组织专门的部门认真研发,采取新工艺新方法来降低生产成本;方法方面:将一些比较成功的成本管理方法与精益管理相结合,比如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价值工程等[8],成本管理与精益管理两者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一加一,而是将两者进行耦合,其效果远大于两者的简单堆积。目标成本法是一种根据市场的导向,对产品进行利润计划和成本管理的方法,目标成本法与精益管理的结合,可以从价值链的源头消除浪费,在对目标利润保护的同时专注于成本的改进和节约;作业成本法利用独特的动因分析和计算方法来对比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异,找出原因并进行改进;价值工程利用公式V=F/C对满足项目要求功能的最低成本进行预测和估算,并指导后续工作。最后,企业还应该建立一套精益成本评价机制,对每项工作的结果以及整条价值链的成熟度进行评价比较[9],并分析原因,做到精益改善。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精益成本管理的基本模型如图2所示。

四、精益成本价值链的多目标线性规划技术

在对建筑业企业精益价值链目标成本进行设计时,本文主要以价值链各参与节点部门承担任务所耗费的工作量为基数进行分解,确认各自应承担的目标成本和预期目标利润。如设计部门应以工程图纸设计量为基本指导依据,生产部门应以价值链中原材料采购、物流运输、库存管理等各项活动为基本指导依据,最终体现以工作量指标为基础、以成本最小化为核心指导思想进行价值链目标成本设定。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项目的成本,实现产品利润的最大化,建筑工业化企业需要对企业获得的成本数量和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工作任务进行统一的安排,运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技术(Multi-objective Linear Programming Technology),建立成本和工作量的分配模型[10]。设:

i表示价值链中拥有节点部门的个数;

j表示价值链每一节点部门下属参与车间的个数;

Cpi表示价值链的目标总成本(i=1,2,3,…,n);

Li表示价值链各节点部门利润分配总额;

Xi表示价值链各节点部门较低成本比重;

Cij表示企业内部节点部门的单位成本,rij表示成本降低率;

Lij表示企业内部节点部门的单位利润,Pij表示成本利润率,Lij=Cij×Pij;

S表示工作量指标;

Sij表示第i个部门中第j个车间获得的工作量指标;

Sij'表示第i个部门中第j个车间现有设备、机械、时间和技术等条件下能承接的最大工作量。

建立建筑工业化企业目标成本和工作量的分配模型步骤为:

(1)建筑工业化企业目标总成本=目标总预算造价-目标利润。

(2)精益价值链各节点部门目标成本。某节点部门成本与价值链总成本的恒等关系,即某节点部门成本=上游部门作业资源消耗+该节点剩下的利润。

(3)企业成员部门的成本和利润。利用部门前一期实际准确的平均单位成本Cij'和成本的计划降低率rij,可求出当期该部门的单位成本。Cij=Cij'(1-rij),i=1,2,3,…,n。

某节点部门利润与价值链总成本的恒等关系:

某部门的利润=下个节点的定价-本节点已经给上个节点的定价-本节点作业资源消耗的成本。价值链总成本由各部门的作业成本以及他们之间的利润组成。具体来说包括构配件设计成本、采购标成本、培训成本、仓储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维护成本、交付成本、维护成本、各节点间的留存利润等。

(4)企业内部成员工作任务的分配安排。设项目的工作量为S,Sij表示第i个部门中第j个车间获得的工作量指标;Sij'表示第i个部门中第j个车间现有人力、材料、机械、技术水平等情况下能承接的最重工作任务。

利用多目标线性规划便可以方便地求解建筑工业化企业目标总成本。

五、结语

精益成本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是在对建筑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的基础上,以增加项目的价值为目标,来实现整个价值链成本的最小化和价值的最大化,在精益成本管理中成本=售价-利润,而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中售价=成本+利润,虽然两者只是简单的数学变换,但从精益成本管理角度来说却差别很大:精益成本管理突破了以利润为目标的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售价来决定利润的新的成本管理思维,产品的售价一般由市场来决定,所以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利润就必须从降低成本这一关键点出发。本文分析了建筑工业化企业精益价值链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构建了精益成本管理模型,采取精益价值链多目标线性规划技术,建立一个成本和工作量的分配模型,以期为未来的建筑工业化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SALEM O, SOLOMON J, GENAIDY A. Lean Construction: From Theory to Implementation[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2006,22(4):168-175.

[2] 陈晶晶.基于建筑工业化的建筑企业建造能力评价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 姚茜.绿色供应链成本管理评价指标分析――基于精益生产方式[J].会计之友,2012(34):56-58.

[4] 陈礼靖,佘健俊,李梅.基于精益价值链理论的建筑业企业精益建造能力评价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3(4):116-120.

[5] 张晓佳. 精益成本管理模式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 杨青. 精益价值管理[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9.

[7] 朱宾梅,陈静,鲁天蝉.基于精益思想的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新脉络[J].建筑经济,2007(6):89-91.

[8] 赵璐.基于精益建造的成本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建筑的经济价值范文3

摘要:社会变迁带来了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而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作为最庞大人口的农民阶层,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冲击,价值观念上产生了一系列转变并产生了一定的产生矛盾冲突。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价值取向现状以及形成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引导农民阶层形成正确价值取向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民;价值取向

随着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实现了政治与经济体制上的转变,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取向也随之发生明显转变。从社会结构来看,阶级结构发生一定变化,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变也深刻影响着文化领域的变革。农民作为我国重要的社会阶层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中,其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发生一系列转变,这种价值观念的矛盾性正是在与传统价值取向的碰撞中产生,是农民阶层新的需要与社会不能极大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冲突的反映。

一、农民价值取向变化及现状

(一)积极的价值取向。

1.求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促使农民阶层从单纯地追求温饱和渐进地奔小康进一步推入求发展的新趋势。现行农村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的巨大发展,一方面在土地问题上使农民越来越自由,一部分农民自由地选择个体专业户方向发展,而依旧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受到新的经济政策的鼓舞也大力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另一方面国家更多的惠民利民政策的实施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更多更大的机遇,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民原有的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价值取向的转变。农民已经从单纯的目标化发展转向以求发展为目标的具有可持续性的方向。此外,新的社会分工的发展根据关于人的学说的相关要点,构建了相互依托的一体化社会交往关系。农民在这种分工网中既具有主体性又不失整体合作性。正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了以对人的依赖为主的关系转向了对物的依赖,由此人的发展得到扩展,人本身的发展也得以可能。因而,新时期,农民求发展的新的价值取向是农民思维方式转变的最大特点之一。

2.对精神文化层面的追求。

新农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得到普及与落实,精神文明下乡等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得农民在精神文化层面发生一定变化。随着物质文明得到不断满足,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极大提高,农民在文化素养方面较之传统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一方面,国家对农民阶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另一方面,农民本身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对精神文化的渴求,从而现代农民的价值取向已经从单纯的物质层面转向更为丰富的精神层面。

3.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

传统的农民阶层在文化程度上一直处于劣势,基本上属于知识层面的底层。随着中国社会变迁进程的加速,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普及不断深入,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科学文化素质对人的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是息息相关的。

(二)消极的价值取向。

1.心里素质上小农思想残余。

节俭与效益的冲突依然存在。勤俭节约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现在市场经济如此发达的时代,一味强调节俭显然是不可取的,一定的节俭必然与社会的生产效益相结合,必然是在效益选择基础上的适当节俭。

守旧与开放思想之间依然存在一定冲突。传统小农思想一向是守旧的,许多旧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农民阶层普遍对传统的生产方式有突然的认同感,从而对市场经济下的新的商业行为有本能的抗拒心理。然而市场经济必然要求思想的开放进取,以开放进取的首创精神融入市场经济的潮流。

2.功利与道义的冲突。

中国自古就受儒家传统的影响,在义利观上一向是重义轻利的,然而在近代以来,受国外西方思潮的影响,传统价值观念受到挑战,并逐步产生了见利忘义等颠覆传统的价值取向。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到市场经济盲目性滞后性以及一些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农民阶层很容易受到错误价值观的导向。

3.集体主义的相对缺失。

随着市场经济地深入发展和农村的开展,农民在个性独立上不断得到增强,个体意识日趋强烈。社会分工的明晰化使得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冲突显现,集体观念的削弱和人际关系的淡化,这些都是农民当前价值取向的表现形式,集体主义缺失的状况相对较突出。然而,人是社会中的人,每个人都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关系独立存在。

二、农民价值取向变化原因分析

(一)社会变迁与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

恩格斯指出的:“随着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巨大历史变革,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会发生变革。”探究价值取向问题的理论基础正是唯物史观。作为社会产物的人的价值也是社会的特定产物,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不得不说是农民价值取向变化的根本原因。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政治经济结构随着发生变化,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成为人们价值取向变异的前提和基础。而多变的社会因素、层出不穷的社会矛盾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尤其是作为最庞大人口群体的农民阶层。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变革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人们自然会失去原本的归属感和对社会的安全认同,从而产生新的价值取向在所难免。

(二)农村的变化。

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的发展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质的改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已经逐步买入小康并朝着发展的方向前进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组织发展创新等为农民解决了后顾之忧。此外,农民社会保障也在进一步完善,减免农业税等惠农政策不断让农民得到实惠。

(三)农民本身。

社会变迁带来的巨大变革还在于教育的普及与深化,农民的文化程度逐步提高。中小学教育几近普及,法制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等内容的下乡,强化了对农民阶层的教育,使之受到集体主义、开放进取、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的引导,农民阶层的文化素养也得到极大提高。

三、正确引导农民形成正确价值取向

(一)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加强对农民的思想引导十分必要,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首先是带领农民奔小康,走一同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最基本的前提。其次,坚持正面引导,灌输集体主义思想。使得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得到一定的平衡,在个人利益得到不断满足的同时,广大农民也应形成强大的集体观念,以集体利益为重。此外还有义利观教育。可以运用正反典型、榜样示范等方法进行有效引导。

(二)农村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时引导农民正确价值取向的重要途径之一。首要的是把握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变迁和转型带来的冲击还在影响着农民理想信念,并对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疑虑。因而,要坚持不懈地对农民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爱国主义教育。还要加强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的普及以及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制意识。要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策略要在农村得到全面贯彻。

(三)更新农民观念,提高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社会变迁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尤其是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情况下,农民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两重性。既要解决农民存在的传统思想与当前思想之间的矛盾冲突,又要使农民获得更大的视野和空间,以正确的价值取向面对复杂的市场。首先要对传统进行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次要变革农民的观念,使之更新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建立创新的、开阔的、具有竞争意识的新观念。我们要在价值多样化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农民大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马振清.社会变革中的困惑与选择[M].辽宁: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

[2]陈庆立.中国农民素质论[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

[3]贺善侃.当代中国转型期社会形态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4]王义祥.中国社会变迁[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

建筑的经济价值范文4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观察组采用颈椎脊柱减压系统治疗,参考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MRI测量结果、脊髓和平衡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平衡功能及脊髓功能改善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脊髓面积、有效椎管面积等均有明显改善(P

结论:颈椎脊柱减压系统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中使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脊髓及平衡功能,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关键词:颈椎脊柱减压系统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价值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007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005-01

神经根型脊椎病是临床常见颈椎退行性病变,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疾病多是由于颈椎间盘、颈椎钩椎关节或者关节突关节出现增生,相对应水平部位神经根产生压迫或刺激而引起[1],主要表现为手指、颈肩背部疼痛及上肢出现放射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尽早诊断治疗对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颈椎脊柱减压系统是近年来临床新型治疗手段,效果显著,笔者对我院收治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男46例,女34例,年龄52-80岁,平均年龄(62.31±4.55)岁,患者入院后均经X射线摄片检查,部分患者采用MRI、CT诊断,其体征、临床症状等均符合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青岛92)制定的颈椎病诊断分型标准,排除末梢神经炎、胸廓下口综合征、肩关节周围炎、椎管内肿瘤、臂丛神经炎、肩周损伤等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给予参考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7天静脉滴注甘露醇250ml,口服奥沙普秦0.4g,1次/天,甲钴胺0.5mg,3次/天,维生素B120mg,3次/天。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颈椎脊柱减压系统治疗,使用仪器为安徽瑞德埃克森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SDS9900颈椎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采集患者病史后,患者均接受颈椎MRI,为其建立独立病历档案,并根据影像资料及查体对患者治疗参数进行确定。每次治疗28.5min,共12个拉伸循环,连续治疗20次为1个疗程,四周完成,所有患者疗程完成后接受颈椎MRI复查。

1.3疗效判定。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对患者Berg平衡量表、脊髓功能状态评定40分法对患者平衡功能及脊髓功能状态进行评价,对其改善率进行计算后。分别在治疗前后核磁共振工作站上运用软件为AW4.0-04-sol7对患者腰椎间盘突出最为严重节段处有效椎管面积、脊髓面积进行测量;脊髓功能状态评定共40分,其中下肢功能、上肢功能左右分各12分、16分,四肢感觉上下肢分查4分、括约肌功能6分、束带感觉主要指躯干2分。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相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脊髓面积、有效椎管面积、脊髓和平衡功能评分、平衡功能及脊髓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

2.2经积极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衡功能、脊髓功能改善率分别为(64.32±3.41)%、(76.27±4.69)%,观察组患者平衡功能、脊髓功能改善率分别为(49.31±2.37)%、(53.23±2.91)%,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双侧或单侧脊神经根受到压迫或刺激而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颈部症状、根性痛、根性肌力障碍、腱反射改变等症状,经MRI检查可清晰显示髓核脱出、突出、脊神经根受累的程度及部位常引起反射、感觉及运动障碍等[2],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传统临床治疗主要依据疾病不同的临床表现及病理阶段进行治疗,然而大多数患者均可通过非手术疗法而得到缓解或治愈。近年来颈椎脊柱减压系统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已经成为主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病变椎间盘盘内压力,从而促进损伤修复,有效治疗椎间盘损伤。脊柱减压系统治疗时,人体腰背部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同时与脊柱生理状态结合,保证脊柱周围肌肉处于松弛状态,保证病变腰椎间盘内处于高负压状态[3],从而有效缓解疼痛,效果显著,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颈椎脊柱减压系统治疗后,患者平衡功能、脊髓功能、MRI现象结果等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

参考文献

[1]农新胜.椎间撑开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J].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2009,2(9):945―947

建筑的经济价值范文5

摘 要:综合经济实力是指一个区域所拥有的全部实力、潜力及其在国内外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本文运用多元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北综合经济实力进行分析,总结分析问题与不足,深循评价指标系统性、全面性、可行性等原则,对综合经济实力评价,给出一套科学的合理的和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经济实力 评价指标 主成分法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编号为QN20131159。

综合经济实力是指一个区域所拥有的全部实力、潜力及其在国内外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科学合理分析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对合理修订区域发展政策和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有很大帮助。河北省环京津渤海,各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逐年加大,如何准确地为河北省各地市的经济发展程度定位,也是一个关系到河北省实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多元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北综合经济实力进行分析,构建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的指标体系,希望能促进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和良性竞争,可以缩小河北南北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经济实力指标体系构建的四项原则

评价指标既要全面反映出所要评价系统的各目标要求,尽可能做到科学、规范且真实,在评价经济实力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六项基本原则:(1)系统性原则。指标体系应能全面发展地反映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情况,数据全面系统,反映指标的直接结果。(2)可行性原则。每项评价指标的含义应该清晰,数据资料收集方便,易于操作。(3)简易性原则。评价指标简明扼要,指标间尽量相互独立、互不重复,避免冗余。(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经济实力系统的评估尽可能的分类量化,有数据可查,要有客观性就必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2、影响经济实力评价的三大因素

本文提出了影响经济实力中心性强度的三大因素,分别是:经济基础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政策支持因素,来提炼评价指标内容。

2.1 经济基础因素

讨论区域经济因素直接关系到此区域的综合经济实力,通常可由统计数据中:区域内的生产总值、区域内人均GDP和土地成本等多个指标来衡量。

2.2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反映了此区域的社会的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现代化水平,通常可以利用区域内信息网络化水平、生态环境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等指标来衡量。

2.3 政策支持因素

政策支持因素能体现相关部门及各类发展因素,对经济的支持力度,通常可以利用区域经济实力发展规划等指标来衡量。一般而言,经济实力支持的政策越多,区域的环境越有利于经济实力的发展。

3、综合经济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多元统计分析中主成分分析方法是将多个错综复杂的指标,多量纲数据,糅合成正交的指标,进行标准化计算的方法,基本思想:是将彼此相关的指标变量转化为彼此独立的一组新指标,提炼少数的新指标变量就能综合反映原始的多个指标变量中的信息,是一种高效数学变换方法,通过调查搜索、计算和分析获取系统评价指标数据得到得分函数,对考量省市的经济实力排序。下面给出区域经济实力系统的运营效率的评价指标,共计5 个二级指标,42 个原始指标,如表1:

4、河北省综合经济实力排序

根据2010-2014 年,近5 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经济相关数据,运用spss17 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42 个原始指标进行降维处理,按累计贡献率超过85%的原则提取6 个公因子,分别命名F1为经济竞争力因子,F2为产业支持因子,F3为经济资源实力因子,F4为工业竞争力因子,F5为经济政府支持力因子,F6 为第三产业实力因子,见表2,Fi为第i 个主因子的得分,F 表示区域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F 得分越高,说明经济综合实力越强。表格列出位于省内前5 名的城市,若当某项分数大于0,表明旅经济实力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如表2)。

5、评价体系分析

依据评价体系各表格结果综合分析,(1)河北省经济实力发达地区为资源大市唐山市,经济发展全面,各项指标较好,经济实力雄厚,重视培育自身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2)经济次发达区为省会石家庄市、廊坊市、秦皇岛市,特色产业发展较好,主导产业优势明显,交通枢纽、医药、旅游、海港等为主体,自身主导产业取得较快发展。(3)经济发展相对均衡区为保定市、邯郸市、衡水市等,经济发展不发达区为承德市、张家口市,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总体来说,河北省加速升级改造,提高工业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强强合作、强弱合作,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区域之间的协作,带动全省经济势头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凌云. 试论有关旅游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产业政策的几个问题[J]旅游学刊,2000,(1):10- 14.

[2]彭建,晓,刘忠伟,忘仰麟. 区域旅游商品的特征及其开发原则[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2,(1):59.

[3]曾菊新. 现代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75.

[4]王铮,蒋铁红等. 旅游域模型极其结GIS 的应用[J].旅游学刊,2002,17 (2):57.

[5]刘欣等. 河北省旅游业综合竞争力评价及提升策略.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71-74.

[6]郭旭红.青海省旅游业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以波特钻石模型为视角[J].青海民族研究,2009(10):138-143.

作者简介:

建筑的经济价值范文6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放射性核素显像;心脏事件

中图分类号:R541.4 R2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12-1188-02

SPECT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是诊断冠心病(CAD)心肌缺血简便而且准确的方法。心肌缺血的典型表现是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出现显像剂分布稀疏或缺损,而静息或再分布影像成正常或明显充填。负荷试验MPI诊断CA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静息显像。因此负荷试验和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中表现为可逆性缺损在CAD的诊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SPEC丁心肌灌注显像结果对CAD病人的预后价值愈来愈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研究旨在观察运动-静息显像结果对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分析临床上两种不同的显像方式与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206例确诊或疑诊冠心病的病人,曾在我院行运动-静息心肌灌注显像,两次检查间隔不超过1周,所有受检者在进行运动试验以前停用臼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至少48h,其中男165例,女4l例;随访期1个月~56个月(33.25个月±14.95个月);年龄32岁~79岁(55.96岁±12.26岁);有高血压病57例,高血脂68例,冠心病家族史62例,糖尿病39例,嗜烟者79例,嗜酒者66例。将病人依据运动和静息显像结果不同分为4组:正常组指二者显像结果均正常;可逆性灌注缺损组指运动显像为局限性放射性分布缺损或明显稀疏,静息显像原稀疏区或缺损区消失,放射性填充;不可逆性灌注缺损组指运动显像为局限性放射性分布缺损或明显稀疏,静息显像结果无改变;反相分布组,指静息显像有稀疏或缺损,而运动显像正常。

1.2 方法 病人的基本临床信息来自核医学科档案,现病史和既往史的补充及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来自电话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56个月,随访间期为33.25个月±14.95个月。出现心脏事件终止随访,未发生心脏事件者随访皆大于18个月。心脏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梗死面积扩大及再血管化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用多个样本率两两比较的x2分割法分析不同组间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差异(P<0.01250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检验分析静息和运动心肌灌注显像结果与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随访期间累积未发生心脏事件率,用Log-rank统计方法分析随访期间未发生心脏事件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脏事件发生率 运动-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的206例中,正常组133例(64.6%),其中发生心脏事件2例(1.5%);可逆性缺损组20例(9.7%),发生心脏事件13例(65.0%);固定性缺损组5l例(24.8%),发生心脏事件4例(7.8%);反相分布组2例(0.97%),无心脏事件发生。因反相分布组人数极少,小于1%,临床亦少见,故不作为分析指标。将可逆性灌注缺损灌注组分别与不可逆性灌注性缺损组和正常组对心脏事件发生率经卡方分割法分析得,按a=0.01250水准,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9.268,25.772,P<0.01250),正常组与固定缺损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36.943,P>0.01250)。

2.2 随访期间累积未发生心脏事件率分析 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3组累积未发生心脏事件率(见图1),经Log-rank统计分析,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89,P<0.001)。

2.3 不同的显像方式对心脏事件发生率的预测分析 运动显像阳性者71例,发生心脏事件17例(23.9%);静息显像阳性者53例,发生心脏事件4例(7.5%),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5.80,P=0.016);而运动显像阴性者135例,发生心脏事件2例(1.5%);静息显像阴性者155例,发生心脏事件15例(9.7%),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8.94,P=0.003)。运动显像阳性者预后较差,阴性者预后较好,因此运动显像方式对估测预后比静息方式更有价值。

3 讨 论

SPECI"心肌灌注显像检查作为CAD的一项重要检查手段,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国内外研究表明,其灵敏度在80%~96%,特异度为50%~90%,对CAD病人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已得到临床肯定。CAD心脏事件的发生,如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在原有心肌梗死面积上发生的梗死面积扩大,以及进行再血管化治疗(包括PTCA、CABG及支架植入术后),会直接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而早期评价和预测心脏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帮助,最终改善病人的不良预后。

有研究证实,MPI可逆性缺损的数目和范围是CAD病人未来心脏事件发生的最重要指标,其对预后的估价具有重要意义,就其准确性来说明显高于临床动态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本研究中206例病人行运动-静息心肌灌注显像(间隔<1

周),正常组133例,可逆性灌注缺损组20例,不可逆性灌注缺损组51例,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5%,65.0%和7.8%(年发生率分别为0.54%,23.46%和2.82%)。经多个样本率两两,比较的x2分割法分析得,可逆性灌注缺损组与不可逆性灌注缺损组和正常组间心脏事件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2 50),而正常组不可逆性灌注缺损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经对3组累积未发生心脏事件率曲线分析,不可逆性灌注缺损组和正常组未发生心脏事件率明显高于可逆性灌注缺损组,表明可逆性灌注缺损组预后较差,经Log-rank统计分析,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89,P<0.0001)。因此,可逆性灌注缺损对估测预后更有价值,可根据缺损的类型不同将病人进行危险分层,可逆性灌注缺损组为高危人群,应该积极进行临床干预,提高病人的生活和生存质量,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致。

本研究还探讨了不同显像方式对心脏事件发生的影响。单纯运动显像阳性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23.9%(17/71),年发生率8.63%;而单纯静息阳性组为7.5%(4/53),年发生率2.71%,经x2检验(x2=5.80,P=0.016),表明运动显像阳性心脏事件发生率高,预后差。而在单纯运动显像阴性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5%(2/135),年发生率0.54%;单纯静息显像阴性组为9.7%(15/155),年发生率3.50%,两组间亦有统计学意义(x2=8.94,P=0.0028),说明运动显像阴性组预后好。因此,运动显像阳性者更易发生心脏事件,而阴性者预后良好,故运动负荷方式比静息方式对估测预后更有价值,这与国内外文献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