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新课标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新课标要求范文1
一、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资源,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1、在实验中探索新知识
创新意识是使学生进行创新、创造行为的心理动机。作为智力正常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创新和创造的潜能。教师应具有的保护学生创新心理和创新精神的意识,是学生形成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如在实验教学中,因材施教,拓宽实验思路,使化学实验更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综合性,以满足学生动手、动脑、求新的心理特点,支持学生在实验中萌发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去探究事物的本质。例如:在学习了H2和O2气体的实验室制取的方法之后,我们在学习制取CO2的实验中,可以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实验进行如下的设问:(1)、制取H2和制取O2的装置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否只是用于H2和O2的制取?是否可以用来作为制取CO2?(2)制取一种气体,我们需要了解哪些信息?(3)如果实验室没有稀盐酸,可不可以用硫酸代替?(4)若没有碳酸钙该用什么药品代替?经过动手、动脑,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了独立思维能力。
2、变演示实验为学生设计性实验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在演示实验中,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过程,使之变为探究型、设计型、科研型的实验。例如:在关于溶液的导电性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给出所需的药品和仪器,然后让学生自拟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物质的导电性。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安排:(1)学生自拟实验方案。(2)学生详细设计实验操作过程。(3)师生讨论、评价实验。学生在实验中,独立探索、研究,虽然时间可能长一些,但在操作中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解决实验中出现疑难问题,提高了学生独立实验和学习的能力。
二、注重对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创新
探究的目的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探究性地主动求知,这是学习过程的一种质的突破与飞跃。探究式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时空,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题、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并将化学学科的各部分知识、技能、技巧相互渗透、融会贯通。以教材?“燃烧的条件”为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提出问题:燃烧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那么应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燃烧呢?
2、提出假设:由于学生对燃烧这一现象非常熟悉,联系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纷纷猜想问题的答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猜想一:要有可以燃烧的物质(可燃物)。
猜想二:要有氧气。
猜想三: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在学生提出各种猜的问题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如下合理的假设。
假设1:三个条件只需满足其一就能燃烧。
假设2:三个条件要同时满足才能燃烧。
假设3:满足三个条件中的其中两个就能燃烧。
3、制订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让学生制订详细的探究计划,就上述的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在实验中给予一定的指导。
实验一: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的白磷,观察现象。
现象: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薄铜片上的红磷与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实验二:用导管对准上述热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的氧气,观察现象。
现象: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
4、解释与结论:要求学生对所做的实验进行总结,从实验所得到的事实可以证明,燃烧的条件是:①氧气(或空气)②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可燃物。这三个条件应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三、注重验证性实验的探究性
通过实验探究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科学方法和受到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发展学习的兴趣,这是要求教师通过实验探究来得出某个结论。例如,在讲铁生锈条件时,由于铁生锈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在讲课前的10天前按右图装置做好后,放置于教室或是实验室(也可让学生回家自己做),并让学生每天观察铁生锈的情况,并做好记录。这样在实验教学中,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本性,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趣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精心设计探究性习题,提高学生探究思维能力
选择好的探究性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可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实验方面的探究性学习会占据大量的时间,而且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习题只需要利用大脑的思维,避开实验条件,利用已有的知识,在大脑里形成探究步骤,在大脑里比较分析各种可能情况的利与弊,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所以它不仅能很好的锻炼探究性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探究思维品质,学会把握探究过程的脉络,有利于提高在实际探究中更快的找到最佳方法的能力。
例如:某课外活动小组?在一次探究实验中,将一种金属投入盛有水的,发现反应剧烈并有大量气体生成。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探讨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并简述推测理由。
化学新课标要求范文2
关键词:化学新旧课标;实验活动;科学探究;课堂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11-0053-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11.021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新课标)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旧课标)相比,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验活动与科学探究等方面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订与完善。新、旧课标相比,“实验活动”、“科学探究”位于新课标课程内容之首,并渗透在所有教学目标之中,强化了对实验探究的要求。笔者仅从实验活动、科学探究的角度看化学新课标修订,并对新旧课标进行对比分析,仅供教师参考。
一、新课标实验活动、科学探究明显变化
通过新旧课标相比,新课标对“实验活动”、“科学探究”表述更为科学、严谨,探究思路更加清晰,探究步骤更为具体明确,对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中的“实验活动”、“科学探究”教学更具有指导性、示范性和可操作性。
1.“课程性质”突出对学生实验活动、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旧课标在前言部分对课程性质用了两个自然段的内容表述,指出了化学课程的启蒙性和基础性这一基本特点。新课标清晰地呈现了化学课程的三个方面的性质,其中第2条是新增加内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第2条内容的增加使课程性质突出了化学实验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影响,凸显了化学科学的特色。
2.重视化学实验在实验活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化学实验是进行实验活动、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实验活动、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从课程性质,不难看出实验教学在化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新课标对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应达到的最低水平作出了规定,提出以下7点具体的实验技能和要求。如表1。
其中“4、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是新课标增加的要求。学习和运用化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都离不开实验活动。为了确保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提高,新课标要求“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校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下列化学实验活动”。如表2。
这是新课标与旧课标在科学探究内容主题中变化的最为重大的一点,这也是在教学实践层面上的最大变化。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亲身经历、感受实验和探究过程,这在化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把对化学教学的基本认识统一到“没有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的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化学教学”上来。这8个学生必做实验活动既涵盖了初中化学最核心的几种物质的性质或制取,对落实7项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提供了全部的练习平台,提高了学生实验技能,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落实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如表3。
3.强化实验活动、科学探究在化学课程中的地位
科学探究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它不仅是化学课程的重要目标,还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新课标很清晰地表明这一观念。一方面将科学探究作为义务教育课程内容标准的主线,单独设立主题,明确提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所包含的内容与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科学观念、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在新课标课程内容的活动与探究建议中,修改或增加一些更为具体、明确的探究课题,以帮助教师达成“力求生动、真实、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在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努力使每一位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如“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收集有关钢铁锈蚀的方法”、“实验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实验探究酸溶液、盐溶液与金属发生置换反应及其规律”、“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等活动。
4.强化实验活动、科学探究的功能
新课标将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目标要求更为具体和明确,在科学探究的二级主题“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中,8个科学探究要素名称没有变,但在科学探究要素中,有5处内容在表述上进行了修订,删除了1处内容,使得科学探究要素的语言表达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如表4。
在二级主题“(三)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中,有三处内容在表述上进行了修改,表述中增加了“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避免环境污染”,强化“实验安全”和实验中的“环境保护”意识。
5.增强了科学探究学习实例内容的准确性和指导性
化学新课标要求范文3
关键词:高中化学 新课标 “教”和“学”的统一
一、前言
在高中化学课程新课标的要求中对于教师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明确的规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是相互影响、促进以及推动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本着启发、引导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也需要以主动、探究以及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唯有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统一和相互的结合、渗透,才能够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首先,新课标对于化学教学方式有这样的规定: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调动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特点。
其次,新课标对于化学学习的规定是:学生应以主动、探究以及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以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反过来促使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整和完善。
二、高中化学新课标要求及应对措施
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仍未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本节就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第一,在当前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还以传统的“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这与新课标中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突出了教师的“教”这一方面,对于教学活动中的另一方面――学生的“学”则没有重视,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的效率很低,同时也对教师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完善没有任何帮助,最终就会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以及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丧失。
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相应的知识,更要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进行引导。学生只有本着探索以及合作的方式才能极大提升学习主动性。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者构成了教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以及实验进行有效结合,以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索、创新、探究习惯,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化学知识的目的。
第二,在新课标中还对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以及收获性做出了要求。该要求是以学生作为“主体”,学生知识的提升及自身的发展为终极目标。也就是说高中化学的教学活动需要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前提。
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强调教师“教”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同时也要让学生本着主动、参与的方式进行“学”。新课标的这种要求下,教师和学生都应重视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由此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应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考虑,严禁应付式和“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第三,在新课标的要求中,对教学活动中的知识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制定也进行规范,要求以学生的自身状况为依据进行教学。虽然教师受到了新课标教学的各种培训,但其自身在教学中受其主观或传统方式等影响,教学活动无法达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协调统一。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在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以及合作。但也要避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放之任之”,这主要是由于学生过于主动的学习会让其在学习中迷失方向,无法有效提升自身知识和综合素质。
第四,新课标中还强调了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交流。像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反问、讨论以及评价等都能有效展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者间的互动。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和统一。这就要求在教学前让学生对课程进行预习,对教学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记录下不懂的知识,这样的“主动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知识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就不懂的知识通过学生间的探究、合作学习来解决。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有高度的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是相互影响、促进以及推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 “教”要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反之,学生的“学”也能推动教师的“教”。由此,才能最终达到教师和学生在化学教学中有效提升和完善自身的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魏建方.“先行组织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教学仪器与实验(中学版),2005(10)
化学新课标要求范文4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在江苏已经实施几年,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通过对新教材和新大纲的初步实践和研究后,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 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
教材改革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学和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它给教师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而且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机遇和动力。由于加强了学生的自学功能,可以使授课的内容和方式做到最适合学生的需要和课程性质的要求,真正做到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教师要转变角色,使其成为创新知识的提供者,创新活动的组织者和创新学习的评价者。
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师之间也应该相互合作。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上各自具有风格和差异,这种差异是设计合作探究教学程序的宝贵资源。合作是现代社会人的重要活动方式,教师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要求化学教师学习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地经历合作与交流,通过互动体验,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获得自我反思和纠正的机会和体验,实现资源共享、差异互补、协同发展。
二、 新课标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在三维目标中,更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教师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应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同步进行。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律”时,让学生自己设计元素周期表,使他们觉得自己仿佛在重复门捷列夫的伟大发现。这样不但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学习积极性也大大地提高。另外,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应多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动手动脑”的机会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多看书,查阅资料,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庭实验等,自己发现并主动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新课标的重要功能之一。新课标为了实现这个功能,变革了原有的体系和编写方式。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新课标杂一文字、表现形式、美学等方面进行了润色、挖掘和加工,做到了生动活泼。尤其是教材中增加了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科学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材的活泼性、可读性和自学功能,改变了传统教材的单一性,体现了教材形式的新颖性。
三、 新课标重视实验教学
新课标突出了实验的重要地位,在必修模块1中的第一章就安排了“从实验学化学”,并且几乎将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除了传统式的重复演示实验外,还安排了一些思考性,探究性实验。例如,在设计实验方案、检验离子等。新课标还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结合起来,进行边讲边实验。并且编入了一些家庭小实验,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增加学生动手和实践的机会。此外还安排了一些实验内容,侧重于实验的思路和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为此,教师应做到:
1. 强化实验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2. 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适量将课堂教学改在实验室中进行,让学生都有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机会。
3.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家庭实验。
四、 新课标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 要克服“重教轻学”的思想,树立教法服务于学生的观念,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备课要在备学生、备教材、备大纲的基础上,确定每节课的学法指导目标和学法指导的手段,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目标。
2. 注意新旧知识的密切联系。例如,在讲述同主族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规律时,引导学生结合已学过的碱金属和卤素知识进行思考。
3. 高中化学知识多而散,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总结出各类型、各部分知识的学习方法。教师应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注意不同知识快的有机结合与分散知识的穿线、织网。
4. 加强理论的指导作用。在学习“硫和硫的化合物环境保护”时,教师要充分注意发挥理论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理论,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5. 指导学生掌握预习、听课(笔记)、复习、作业、小结的五步学习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 新课标密切联系实际
新课标在内容编排上,吸引了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将其深入浅出地融于教材内容之中。同时,重视加强化学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的联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例如,必修1模块第二章中,从化学社会学角度,编入了物质分类的方法,第四章“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等,以及各章安排的资料卡片、实践活动、思考交流、科学视野等内容均联系实际的知识,都说明新课标注重联系实际。另外,新课标在环境、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以及部分化工生产工艺等方面作了介绍,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也使学生更好地明确学习化学的意义。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新课标注意反映与生产、生活,以及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的价值,并学会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新课标重视贴近人类生活和贴近社会,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例如,介绍了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化学新课标要求范文5
【关键词】新课标 化学教学 策略
新课标指导下的课改工作一直在缓慢推进,而高中化学课程的改革工作,目前来讲依然面临着很多困局。学生群体对化学的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老师们的教学方式依然老套无新意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基于化学课程现状的教学改革策略,为我国高中化学教学成果的提供助力。
一、教学规划设计要关注过程
传统的化学教学规划中,过于重视结果的设定,以期能够获得更好的成绩,却因此而忽视了对过程的科学设置。而教学成果最终却是由教学过程所决定的,这也就向我们提出了重视教学规划过程的重要性。随着新课标对化学课程的相关指导出台,这要求化学教师和学校方面在制定教学规划的时候,充分考虑可行性和合理性,确保教学规划落实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在教学规划设计过中要关注化学课程的关联性,在内容上进行关联,在理论教学和化学实验项目上进行关联,在重要的知识点和常容易出错的问题上进行关联,在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课堂反映方面进行关联。做到这几个方面的关联设置,可以为化学教学的过程设计提供更多合理支持。
二、培养化学兴趣是第一个支撑点
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可以确定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非常重要,这也是确保开展的一系列教学策略能够发挥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在高中课堂上,要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需要教师改善教学方式,从传统的课堂内容上生发出新意,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的特性,了解化学课程的特色。
1.考虑到当前我国高中课堂已经普遍建立了信息化教学的基础设备,进行了信息化教学的尝试,在化学课堂上不妨充分利用信息化的设备和技术进行趣味教学。高中处于一个普及化学基础知识的阶段,课堂内容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在网络上也有很多相关的趣味化学教材、视频和PPT课件可以使用。通过这些教学素材的应用,可以为提升课堂兴趣提供更多的帮助。
2.化学课堂的互动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在新课标中,对于化学课堂的气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促进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积极性,需要教师采取一些互动性的教学方式。比如邀请学生对某一个化学习题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们分组讨论一些化学问题,或者分组进行化学知识竞赛。这种以良好的互动形式进行的教学尝试,内容新颖、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更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热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
3.要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在高中进行的化学课堂中,学生的实验内容不够多,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而在新课标的要求中,学生的实验能力需要得到更好的训练,这对化学课堂提出的要求就是要加大化学实验课程的开设频率。通过多做实验来激发高中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操作化学实验的水平。考虑到进行化学实验存在一定的风险性,需要充分考虑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老师亲自指导之后方可进行单独操作。
4.贴合实际生活来进行教学尝试。让很多学生感到乏味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目前的化学教学活动仅限于课本和理论,无法深入实际生活之中。教师们在化学教学中提供的例子不够深入,不够广泛,与实际生活联系的不够多,让学生感觉这门课程非常虚无飘渺,看不到实用价值,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做到活学活用。从这方面来说,教师们必须做出新的尝试,将各种化学元素、实验、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体验到化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提供化学学习的动力。
5.充分运用网络平台。目前的高中生普遍以90后甚至00后为主,这个群体的年轻人有其独特的群体特点,那就是对于网络的兴趣和见识要普遍浓厚一些。在化学教学课程中要善于通过这一点来做新的尝试,可以融合当前较为常见的社交平台和聊天、对话平台来传递化学相关的信息,比如微博、博客、微信等,将化学课堂中的内容以更巧妙的形式传递出去,让有兴趣的学生进行转发和互动、评论。这个平台账户的管理可以交给学生来管理,或者定期的交给学生来管理,不影响学生的工作效率却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是个不错的选择。
三、课堂笔记是落实新的教学策略的第二个支撑点
在化学课堂上进行兴趣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不过这还是不够的,要确保化学知识长久牢固的存在于学生的脑海中,需要有课堂笔记作为记录各种经验和知识的载体。教师要鼓励学生记录并整理化学课堂笔记,包括各种化学实验要点、知识要点、艰难的课题类型和容易出错的地方等。对于如何做好课堂笔记,教师们可以进行抽样检查,找出擅长做笔记的同学给大家分享自己的笔记设计思路和结构,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除了学生要进行笔记记录整理之外,老师也要做好相应的记录,这个与教案不同,是以记录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各自遇到的问题以及尝试的解决办法,包括教师在课堂上曾经遇到的问题等,都是需要记录并从中找到解决方式的。
结语
从整体来看,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化学对课堂过程有了更多的关注,这直接造成了要以过程为重点的教学策略。这需要两个支点来进行支撑,一个是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个是巩固兴趣成果的课堂笔记。以两个支点和多项内容共同做好新策略的教学框架,就可以在完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和高中化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做出更多的教学尝试,获得更高的教学成果。
化学新课标要求范文6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构建实施
引言:随着新课标中的要求逐渐出台,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新课标提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化学素养,通过实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去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积极地将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的化学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是充分积极响应了新课标的化学教学要求。在化学课堂上,打破以往较为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的去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积极得和学生做互动,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同时也有利于去实施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一、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
化学实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有着明确的培养目标,比如说要对化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进行不断的夯实和培养,通过不断的应用化学实验探究模式进行教学,加深W生对相关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相关化学反应的原理。应用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比如说通过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学生对于相关化学原理的思考力度,全面的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考能力。
二、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基础
在实施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之前,需要对教学的模式进行基础构建,不断的去将这种教学模式灌输给教师,强化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长此以往,可以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学观念,进而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强化新课标理念,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通过不断的去强化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可以推动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进度,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去深化教育的体制改革意识。化学教师在编写课程教案的时候,应该充分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每一个化学知识点,学生所具有的化学基础知识储量是有限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探究化学知识,才可以高效的去接受一些新的化学知识,充分掌握一些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只有对掌握化学知识进行不断的知识加深,才可以进一步的去创新化学的教学模式。
2.调动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根据新课标的最新要求,教学模式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整体授课时应该把学生当做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必须要做到民主和平等。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多和学生进行探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才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去积极营造一种非常和谐的课堂秩序氛围,充分地去调动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的创新开放性思维。
三、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构建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中,首先要提出实验探究的主题,然后就是对实验探究的过程进行明确的细化。
1.实验探究主题的提出
在进行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时,教师要逐渐的去引导学生提出实验探究的最终思想,并且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去告诉学生实验时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如果提出的实验探究主题后,需要对问题进行更好的公司,同时去设计一些情境,充分的考虑到化学所需要的一些因素。
2.实验探究的过程
在实施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时,在整个教学模式的探究过程中会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在整体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会加深学生对于一些化学物品的了解。比如说学生对某一类的化学物品的性质会更加的清楚,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逐渐引导的学生去自己动手去设计一些简单的小实验。学生在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实验室,会相对比较认真的去观察实验的各种现象,在记录的过程中要进行数据的精准测量。
四、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构建好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础后,需要进一步的去实际实施这种探究式教学模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实验的每一个环节。比如说我们在对二氧化硫的制法进行检验时,我们需要去加强一些实验等情境,并且要结合实验发生的具体情况。可以结合现在的空气质量,然后引出二氧化硫对空气污染的危害,在一些空气的质量报告中也会出现二氧化硫。通过真实的实力和具体的操作,学生就会对二氧化硫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然后再想学生去介绍如何去有效地防治二氧化硫,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
五.结束语
根据上述的研究,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去参照新课标的化学教学安排,积极主动的去构建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模式,不断的去培养学生的自我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雷升.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2009(04).
[2]杨宏伟. 侯千金.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