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范文1

一、研究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研究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衔接

我们要研究初中化学课程标准、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以及初高中化学教材,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化学学习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在知识衔接方面,由于新课标教材注重学生的启蒙教育,注重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新课程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总量有所减少、难度有所降低。

1. 原大纲上有,但新课标删去的知识点有

(1)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仅要求能识别);

(2)溶液的导电性,电离及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3)根据溶解度概念的计算;

(4)H2的化学性质(还原性)和实验室制法(知识拓展部分);

(5)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6)酸、碱的定义;酸性氧化物的定义及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及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相互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从反应物判断)及应用;

(7)元素的存在状态(游离态和化合态);

(8)对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

(9)碱式碳酸铜的分解;

(10)氧化物和自燃的定义;

(11)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

(12)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合物的介绍;

(13)Cl_、SO42- 的检验等。

2. 新课标中有,但比原大纲降低了要求的知识点有

(1)新课标要求“知道”O2和CO2的主要性质,原大纲要求“掌握”O2(与碳、硫、磷、铁在氧气里燃烧)和CO2(跟水、石灰水的反应)的化学性质;

(2)新课标要求“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O2和CO2,而原大纲要求“掌握”O2和CO2的实验室制法;

(3)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在新课标中也降低了要求,只在“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两处教材有文字体现,而原大纲则要求从得氧失氧角度“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4)新课标要求“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而原大纲中则要求“掌握”铁的化学性质(与氧气、与盐酸、硫酸,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5)新课标要求“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酸三条、碱两条)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而原大纲要求“掌握”盐酸、稀硫酸的性质,“常识性”介绍浓硫酸和硝酸,“了解”酸的通性(五条),“掌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了解”碱的通性(四条); 转贴于

(6)新课标要求“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而原大纲对分子的概念、原子的概念要求均为“理解”,并要求“掌握”它们的应用,对离子的要求是“了解”;

(7)关于元素,新课标要求“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而原大纲要求“记住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

(8)关于化合价,新课标要求“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而原大纲要求“了解”化合价的含义,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9)关于化学式,新课标要求“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而原大纲要求“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并“掌握”其应用;

三、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虽然教师都在尝试探究式教学,但受应试教育影响,采用的还是灌输式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由“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转变的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为了能更好地开展高一化学教学工作,教师应做到以下四点:

1. 通览教材和大纲

教师要熟悉初中、高中教材,要研究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确定新学年复习内容及复习计划,使得所复习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2. 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

教师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对初中与高中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复习中有的放矢。

3. 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学好化学就必须有脚踏实、勤奋苦读的态度。

4. 从高一开始就养成良好习惯,培养能力

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高一时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

四、抓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范文2

【关键词】 知识分化点 酸碱盐 化学计算 教学策略

在初中教学中有一种普遍现象就是:一门新课程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处于同一起点,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在某些知识点上开始出现了成绩的分化。我们把这些关键的知识点称之为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分化点"。笔者长期从事初中化学教学,拟就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分化点的特点、确定和突破方法做一些探讨,以就教于同行。

1 初中化学分化点的特点

所谓化学知识"分化点"是指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中对智能发展和心理发展产生关键影响的化学知识或技能。知识"分化点"大都属于比较抽象 ,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其中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占多数,这类知识又恰恰能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学生化学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有密切关系。

化学知识"分化点"具有以下特点:①基础性。这些知识点都是需要初中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表现为大量的知识需要学生识记,以便在学生的认知能力上形成学习化学的语境,进而培养其学习化学的兴趣。②抽象性。教学分化点是概念、定律、化学符号隐晦和抽象的地方,也是化学思想方法抽象、复杂和跳跃度大的地方,容易造成学习时的思维障碍。③关键性。这些教学分化点,是导致学生成绩分化的关键之处,一旦学生在这些点上受挫,必然出现学习成绩的分化。所以,知识"分化点"既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过程中应把握的关键。。

2 初中化学分化点的判定

不同区域的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上的分化点表现上是不尽相同的。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以调查分析,针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实际,找准教师所教学生在化学学习上的分化点,才能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和手段,防止学生化学学习的两极分化。笔者在长期的化学教学实践中,认为化学教与学中最基本的和普遍性的分化点在于,化学用语、酸碱盐、化学计算这三个知识点是学生学习化学中的分化点。这是因为这三个部分的知识对于新教材来说是重点、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对今后化学学习来说是基础。

3 突破初中化学分化点的教学策略

3.1 激发学习兴趣是前提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也是人们求知的一种力量。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必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促进思维能力的形成。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地学习,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要有以下方式:①演示实验。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实验演示的"戏剧效果",正向魔术师的魔术一样能吸引人眼球,巧妙利用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独特的演示实验,用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激发他们的探求心理。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生活中的化学无处不在,从农药到化肥,从"三聚氰胺"到食品添加剂,都存在于学生的生活视野。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用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科学的向往,进而对学习化学产生强烈的乐趣。如在绪论课教学中,教师在演示实验时,用毛笔蘸上氢氧化钠溶液后,在普通硬纸板上随意写上字,然后喷上无色酚酞,此时硬纸板上立即显示出红色的字迹;当学生正在大脑中寻思原因时,教师抓住学生惊诧心理,又突然在硬纸板上喷上无色的稀盐酸,红色顷刻消失。这样,几次颜色的神奇变化如魔术一样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3.2 强化实验教学是关键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整个化学学科的发展规律,都是建立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操作,能够使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规律的建立与实验的关系,培养学生一定的实验能力。

加强实验教学能够突破初中学生化学学习分化点的原因在于:①化学实验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相对于知识教学来说,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符合中学生年龄阶段的认知心理特征;②实验过程具有严谨、求实的特点,实验步骤具有逻辑性,实验结果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因而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③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具有规律性,分析和掌握其规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训练其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心理素质、思维素质、智力素质和能力素质等。可以说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特别是酸碱盐部分正是通过实验教学的强化,可以实现突破学生学习分化点的功效。

3.3 提出识记要求是保证

记忆是思维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谈不上思维的形成。一门科学的起点,首先就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这些知识概念往往需要学生通过识记来掌握。识记是指反复认识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印象,获得和巩固个体经验的过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对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进行识记训练,有效突破学生在化学用语上的分化点。

化学教学中记忆的方法有:①重复记忆法。对一些化学概念,如元素符号、化学式、某些定义等进行反复记忆,多次加深印象,是有效记忆最基本的方法;②理解记忆。理解不仅包含对学习材料的内容、结构层次的了解,而且也包含着过去已经习得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对任何问题都要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③语言韵律化可以提高识记的效果。韵律化体现了语言的近似性重复,能增加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从而收到较好的识记效果。例如,在学习了化合价后将常见元素化合价编成"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氧二、铝三、四价硅;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三、五磷;铜汞二价最常见,变价还有锰氯氮"。因此,通过有效的识记,能够为学生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有助于突破化学的分化点。

3.4 知识层次教学是技巧

科学知识的教学一般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呈螺旋上升的趋势。中学化学知识是遵循中学生认识规律,按照物质间的内在联系,由浅人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顺序编排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整个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体现出层次性,要面对全体学生,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以酸碱的教学为例,教学步骤为:首先,让学生认识常见的酸中具有代表性的酸-盐酸、硫酸,常见的碱中具有代表性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在获得清楚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归纳并总结酸、碱的通性。其次,通过电离理论从本质上认识酸和碱具有共同性质的原因是因为酸溶液都能电离出氢离子,而碱溶液都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第三步引导学生再将内化的知识转化为外化的实践,形成创造性思维。例如:要求学生鉴别HCl和NaOH,可以选择如下方法来鉴别。一是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可以选择:(1)指示剂(石蕊或酚酞)、(2)PH试纸;二是根据盐酸的性质来判断:(1)Zn、(2)CuO或Fe2O3、(3)Na2CO3溶液;三是对照氢氧化钠的性质可辨别:(1)CuSO4溶液、(2)FeCl3溶液。对于一道题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解析。因此,分层递进教学遵循了知识发展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挖掘学生蕴藏着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构建学生对新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进而有效突破教学的分化点。

3.5加强思维训练是根本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除通过知识教学、实验教学加强思维训练外,化学计算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也是突破分化点的重要手段。

思维训练的方法主要有:启发思维,拓宽思路;触类旁通,灵活应用;注重点拨,妙思巧解等。例如: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初中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部分计算题是难点之一,有些题中隐蔽一些几乎可以乱真的迷惑因素,很多学生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例: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现称取只含有氯化钠的纯碱样品34.6克,加入48.6克水溶解,向所得溶液中加入13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的总质量减少了13.2克。请计算:(1)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2)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析该题,学生易犯的错误是:①计算生成物溶质质量分数时溶质氯化钠质量只算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质量,而忽略了原样品中还有氯化钠。②计算溶液质量时有的同学忽略了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有的同学少算溶解固体时水的质量。教师在该题的教学解析中,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在其存在悬疑的心理状态下,将学生的求知欲从潜伏状态调动到活跃状态,此时教师准确把握这个时机,在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给予点拨,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豁然开朗、如释负重的感觉,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智能发展无疑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掌握知识分化点的出现,加强知识分化点的教学,恰当地把握住教学的各个重要环节,突破教学难点,降低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分化现象,就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晨敏.突破"知识的分化点"防止"学困生"的形成[J].中学教学参考,2010,56(7):82.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范文3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化学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化学与资源、环境以及人类健康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学习初中化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并借此拓展学生的视野,还可以让学生以化学的立场深入解决各种问题,并据此启迪学生的思维。学习化学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舍本逐末,过分追求学生化学考试成绩的提升,一味地让学生去死记硬背一些知识点,致使学生对妙趣横生的化学课程失去了兴趣,化学课程的教学效率更是每况愈下。鉴于此种窘境,摒弃初中化学无效教学策略,重拾并创新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迫在眉睫!下面笔者将以自身教学实践为例,以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为据,浅显论述一些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一、重视预习,为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亦然。如果学生能够进行富有成效的预习,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会全面提升。反之,如果学生轻视,甚至无视预习,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会每况愈下。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始终如一地引导学生重视课前预习。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提前预知学习内容,明确学习任务,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学习相关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性质活泼的氧气”是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笔者精心设计了一些预习作业。通过完成这些预习作业,学生了解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主要用途等。此外,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也锁定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听课指明了方向。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学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预习。久而久之,当学生养成重视预习的习惯之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也就成为了顺其自然的事情。

二、精讲多练,为有效教学搭建平台

初中学生由于受到自身理解水平的影响,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必须要依靠教师的点拨讲解。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切不可过滥、过泛,即教师的讲解不可过多。教师的讲解过多就会扼杀学生的思维之苗。教师的讲解一定要把握好时和度,即教师要精讲。教师精讲不仅仅能够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相关知识,还能够为学生留足主动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创造了时机。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始终本着张弛有度、敢于放手、鼓励探究等原则,一直采取精讲多练的方法,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笔者并不是一味地去讲解、生硬地去灌输,而是通过设计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去自学相关知识,然后组内学生交流,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需要突破时,笔者再进行巧妙的点拨与详细的讲解。教师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精讲使得学生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学生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多练使得知识如雨后春笋,节节攀升。由此可见,精讲多练为有效教学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三、勤做笔记,为有效教学提供保障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学习笔记是提升学习效率的前提保障。相比于小学阶段的学习,初中阶段的学习难度明显增加。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在课堂上当堂消化相关知识是存在现实困难的。学生为了牢固掌握并完全内化这些知识必须要在课后利用学习笔记进行“反刍”。再则,由于正常人的记忆都跳不出艾宾豪斯遗忘曲线,所以经常复习巩固是必不可少的,而学习笔记又是学生复习巩固相关知识不可或缺的助手。鉴于学习笔记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性,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一直鼓励并督促学生做好学习笔记。以沪教版第7章“常见的酸的化学性质”为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常见的酸能与碳酸盐反应,能与活泼金属反应,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而此节学习时,笔者应指导学生复习旧知,将常见酸的化学性质做个整理,并在学习完“常见的碱”后,对酸的化学性质要及时补充“酸能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这样完善酸的化学性质的笔记,才能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更好、更快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此外,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学习笔记之外,还要求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过程中认真做好学习笔记。由此可见,勤做笔记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

四、优选作业,为有效教学延伸道路

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成果的主要途径之一。显而易见,作业虽然能够巩固学习效果,但并不是说作业的量越大,课堂教学成果就会巩固得越好。为了切实发挥作业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教师必须要在紧紧围绕课堂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表现,本着数量精而少、内容广且深的原则潜心优选作业。鉴于作业在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方面的重要作用,一直以来,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都会反复斟酌、优选作业,力争让学生通过完成相关作业能够切实达到复习巩固之效果。以教学“金属的性质和利用”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让学生通过完成一系列的作业总结归纳了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应用,利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来归纳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并能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还设计了有关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从仪器、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等角度,复习了实验室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备,也对初中所学习的气体制备做个总结。教师优选的作业不仅紧扣教学内容,还符合学生的学情。因此,学生通过一丝不苟、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些作业,真正达到了复习巩固之效果。由此可见,优选作业能够为有效教学延伸道路。综上所述,为了全面提升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引领学生高效预习为有效教学奠定基础,可以通过坚持精讲多练为有效教学搭建平台,可以通过勤做笔记为有效教学提供保障,可以通过优选作业为有效教学延伸道路等。毋庸置疑,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诸如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常做实验为有效教学播种兴趣,还可以通过巧妙借助多媒体为有效教学拓宽渠道等。总而言之,教师要立足初中化学教材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持续不断地优化自身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富有成效地提升课堂效率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童劲松.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J].教育,2017(2):18.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范文4

[关键词]化学;衔接障碍;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5-0076-03

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教学,高中化学是初中化学学习更高一层次的学习,高中化学无论是知识的难度,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都有了质的飞跃,加上课本内容与考题之间存在的较大差异,导致许多学生刚跨入高中,就感到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有些学生进入高中后感到学习化学十分困难,产生不少困惑,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学习兴趣降低。如何使初中化学的启蒙教育向高中化学的基础教育平稳过渡是高一化学教学的重难点。中学化学教师对于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也已探讨多年,现结合本校具体教学实践,就初高中化学的衔接谈几点应对策略。

一、明确初高中化学“三维”教学目标的差异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初中对“认知目标”的要求为“知道认识理解”,而高中在“认知目标”的要求上增加了高层次的“应用”,即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初中要求较低,为“了解”“认识”“初步学会”等层次,而高中要求较高且更加具体化,如:“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等,即对过程方法的体验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初中要求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生活环境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而高中更强调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即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初高中化学衔接的障碍及其应对策略

(一)学习内容

衔接障碍:初高中课程内容的差异很容易造成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产生畏难心理。初中化学学习内容主要是启蒙性和常识性的基础化学,对思维能力要求低,而高中化学的知识容量与思维难度均高于初中。

应对策略:集中复习――集中复习初中化学内容,如常见元素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专题复习――如化学计算中“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和“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穿插复习――以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知识。

(二)教学方法

衔接障碍:初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式不尽相同,高中教师若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教学上把握不好,很容易导致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的不适应。

应对策略:教师要使学生的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受知识向“探索理解型”的主动学习知识转变。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探究式教学,启发、激励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三)学习方法

衔接障碍:不少高一学生停留在初中的学习方法上,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导致其高中化学学习事倍功半,适应性差。高中化学对学生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若教师不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不能较快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则难以适应高中紧张的化学学习活动。

应对策略:加强学习动机培养,引导正确的学习观;实施情感教育,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关注课堂教学,以情动人;重视课外生活,以情育人。

三、本校的教学实践具体内容

(一)充分利用集体力量

高中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对初高中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总结初高中教材(新人教版)教学内容的知识结合点。对于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出现的重复点、衔接点和断层点,有针对性地统一操作。重复点――“以旧带新”引入教学或“课前自学”学案。衔接点――抓住衔接,让知识自然过渡。断层点――课前必备知识拓展资料(初中已出现但不作考试要求)或课前预习材料(新知识、新内容)。集体备课避免了每位教师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性,同时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让教师在学框架下有的放矢地针对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教学。

教学案例: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与九年级教材第十单元酸和碱有知识结合点。

1.教材内容分析:教材内容前后关系、地位

初中化学中以“常见的酸”为标题,学习了盐酸、硫酸的性质及用途。化学必修1中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的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学习了氧化剂、还原剂及常见的氧化剂浓硫酸、硝酸。本课时教材从初高中衔接来看是初中化学常见的酸的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从它在化学必修1中所处的位置来看是在基本实验和基础理论以及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形成完整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的作用。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可以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以及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积累感性认识的材料。

2.挖掘教材p.100,思考与交流作为本节课的情景引入:

(1)展示硫酸、硝酸、盐酸三瓶酸的实物,学生完成学案上化学式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2)通过分析酸的组成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酸的通性:

能与指示剂作用,如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能与碱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盐和水;

能与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能与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3)通过提问实验室里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为什么往往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或硝酸,引出浓硫酸和硝酸特性的教学。

为加强学生知识的衔接特加入:

请大家分述以下实验的实验现象,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二)师生关系融洽,教师主动帮助学生平稳过渡

1.教师向刚入高一的学生说明高中学习特点,使学生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军训期间让学生做好新学期准备,即对初中化学内容的复习。

2.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思考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较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师生互为“攻守”方,教师设计各种“挑战”来培养学生思维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会用”新知识“开而弗达”――指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但不提供现成答案,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成功”感是推动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成功带来的喜悦可以克服通往成功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同时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3.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具体方法有:(1)引导学生梳理初高中化学知识框架。化学知识素有杂、乱、多、细、碎之称,如果不对它进行有序排列和系统分类,无疑会给学生的学习和掌握带来困难。引导学生思考知识的上下联系并鼓励学生及时归纳总结,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2)精选习题,提高学生审题、解题能力。

教学案例: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让我们攀越硫的最高山峰,去领略它特别的风光。

新旧过渡:稀硫酸主要体现酸的通性,那么浓硫酸呢?

硫酸的浓度不同,会不会引起性质上的差异?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结论?

实验探究:(1)补充演示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的实验,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对该实验进行评价、改进。如可用下列仪器药品组装成实验装置,既能观察到实验现象,又能避免污染环境:几支试管(内放蔗糖)、弹孔胶塞、分液漏斗(盛放浓硫酸)、导管、试管(内放NaOH溶液)。(2)铜丝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课本的实验装置能否加以改进?

可行性实验改进方案之一:

若把铜粉换成锌粉,情况是否相同?试写出可能的反应方程式。

总之,衔接教学不是通过几个课时教学就能完成的,一线教师应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及时地进行调整,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不断提高学习的水平,奠定坚实的化学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范文5

一、学生对于化学实验不够重视,缺乏实验意识

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学生在进行初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体现为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学习时常常抱着一种走马观花的心态,化学实验课堂上学生很少参与进来,学生也很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课堂提问.一部分学生甚至认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只是走个过场,并没有真正地将注意力投入到课堂上.

对策: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实验意识的培养, 加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重视,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具体而言,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时可以采取实验结合理论的教学方式,通过化学实验的方式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理论知识的获取都源于化学实验,让学生重视化学实验学习.例如在进行《常见的酸、碱、盐》中“中和反应”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引入生活实例“农业上可以用熟石灰来降低土壤的酸性,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学生对“中和反应”实验的重视度,在进行原理讲解“由于有机物在分解的过程中会生成有机酸,矿物的风化也可能产生酸性物质,空气污染造成酸雨,也会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呈酸性,这些都不利于作物的生长.施用适量的碱,能中和土壤里的酸性物质,使土壤适合作物生长,并促进微生物的繁殖.”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再引入实验“中和反应”的教学.

二、学生化学实验动手能力较差,缺少实验体验

一些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时过于功利主义,过于看重名利,过于注重教学结果而忽视了教学的过程.许多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一贯主张以“讲实验”为主,认为“讲实验”比“做实验”更具有实效性,认为通过讲实验能够有效地提升实验课堂教学的效率.然而这种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实验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缺少实验体验,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学习并没有具备基本的实验动手能力,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

对策: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时要加强对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多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多给予学生体验实验的机会,加强对学生基础实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获取更为感性的知识认知.例如在进行《金属与金属矿物》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金属与氧气反应”实验,各个小组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分别把铁片、铝片和铜片的表面用砂纸擦亮,然后按课本所列的项目进行实验,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概括实验结论.通过让学生亲自实验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实验体验.

三、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缺乏探究,内容过于依赖教材

大部分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时,往往存在过于依赖于实验教材,过于局限于教材内容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尤其是一些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完全是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完全地重复教材,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思维并没有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学生缺乏自主思考、自主探究问题的空间.这也使得学生对于初中化学实验学习缺乏兴趣,在进行化学实验学习时过于被动,过于依赖教师对实验的讲解,缺乏自主意识,缺乏自主探究性精神.

对策:初中化学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更应强调对学生探究性精神的培养,更为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应当要多引入一些探究性学习内容,打破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加强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进行《金属与金属矿物》的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金属与水的反应”实验时,教师可以提出探究性问题“这两个反应都产生气体,这种气体是我们曾认识的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之一,你认为可能是哪种气体?为什么?如何验证?”引导学生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对反应产物进行实验验证.

四、化学实验教学设备较为缺乏,实验条件较差

许多学校初中实验教材设备比较零散,很多化学实验课无法进行.尤其是在农村以及城镇实验教学设备缺乏的现象更为严重.因此,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教学时只能够采取实验讲解的方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初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加强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导致了学生对化学实验学习丧失兴趣,不利于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范文6

关键词:化学教学;实践能力;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的化学成绩就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视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实验是当下化学教师的必然选择。化学教学本身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人们高度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化学教学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向学生提问;二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三是要把化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四是要科学设置化学课程。下面就来详细论述。

一、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向学生提问

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增强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激发出来,这会使得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事半功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来向学生提问。此时教师的提问水平就显得非常重要。

例如,在讲人教版初中化学中“氧气”这个概念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人类为什么能够生存下去呢?”在课堂教学之前事先这样提问,就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自己就会动手去查资料,去预习课本,通过这样的提问也能在无形中提升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高度重视实验教学。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多个化学实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做好这些实验。在这些众多实验中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实验。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是最为经典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既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氧气的性质,同时也能够对金属的性质有所了解。归根到底,通过参加这个实验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化学的魅力。在这个实验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增大细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在实验过程中要防止氧气被燃烧耗尽;三

是氧气必须要纯。通过参加这个实验,学生对于氧气的性质会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也会更加细致。化学实验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事项,在化学实验中必须注意一些细节,通过参与化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细节意识。

三、要把化学与平常生活联系起来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就应该把课堂教学中的化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认识到化学的魅力。

在人教版初中化学中有一章节就可以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这就是九年级下册十二单元盐、化肥这一节。盐和化肥都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详细地把盐的主要化学成分、化学性质等教授给学生,然后鼓励学生回到家中自己去试。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如,在讲解酸和碱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酸和碱是生活中两种最为常见的化学成分,酸和碱之间的化学反应在生活中通过两种物质的结合就可以显示出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科学设置化学课程

初中化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在于平常的教学策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对教学安排作出合理规划,科学设置化学课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时间。当前我国初中化学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其中实践课程安排较少是普遍的共性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对这个问题保持高度重视,要充分保证学生的实践课程。

化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化学成绩。本文以人教版初中化学的实际案例为例详细论述了今后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四种方法,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这四个方面来考虑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