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课题研究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留守儿童课题研究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方法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方法范文1

一、课题名称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变革,在社会转型和制度转轨的过程中,城镇化的进程异常迅猛,受农村贫困及城市利益的驱动,出现了农民外出经商、学习等普遍的社会现象,人口迁移流动也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那么,什么叫留守儿童呢?就是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孩子被迫离开父母,厮守在当地读书的儿童。这些儿童由于过早脱离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其生活、学习和心理都要经受前所未有的境遇。有的不适应,感到孤独无助,有的承受不了新的压力,诚惶诚恐,有的劳累过度,力不从心,等等。因此,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成了研究当今教育问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乃至会影响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发展进程。我们期望家庭、学校和社会能对此给子足够的重视,共同探讨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更为有效的途径。

漫川关镇镇域范围较大,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外出务工人员多。而由于外出务工人员所在城市的条件限制(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工资低:外地学校接受农民工子女就读有一定条件限制),导致大量农民工子女成为留守儿童。据统计,本学年我校父母至少有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有56人。这些学生中父亲单独外出打工的有37人,占66.1%,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19人,占33.9%。因为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这些学生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正常的家庭教育,缺少关爱,在心理上孤独苦闷,在学习上无人问津,在生活的缺少照顾,在安全上没有保障,他们性格略显孤僻、倔强、不善于和别人交流,冲动易怒,不关心学习,过分贪玩等。家庭的温暖和正常的家庭教育长期缺失,在生理、心理和学习上都面临着很多问题。

关爱教育的缺失是留守儿童性格成因的主要因素。年轻的父母将幼小的他们留给年老体衰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这种“隔代教育”在农村是一种普遍现象,而这种“隔代教育”直接导致关爱教育的缺失,其原因有三:

1、受缺乏父慈母爱的影响:“一个母亲能胜过100 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这是国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家庭是青少年成长期间的避风港,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乏家庭温暖的人,往往缺乏集体感;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内向、行动粗暴,缺乏同情心。“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缺少父母的呵护,如果这些学生不能洁身自爱,很容易变成心理不健康、思想不端正、缺乏集体感的“后进生”。从我校近年来调查统计的情况看,大部分“后进生”来自这些家庭。

2、受祖辈溺爱的影响:与缺乏父爱母爱正好相反,“留守儿童”又过多地受祖辈的溺爱,走上另一个极端。由于父母不在家,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教育的责任便落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身上,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局限,这些老一辈人无论教育思想还是教育方法,都无法跟上形势的要求。同时,由于受“隔代亲”这种传统习惯的影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往往都溺爱偏护或不管这些孩了,就像本地方流行一句话"祖父母只能疼孩子,不能打骂孩子”。这些留守儿童, 使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缺乏约束的小皇帝心理。据调查显示,在我校些留守家庭中,“留守儿家”普遍存在这种现象。

3、受不成熟“自我认定”的影响:“自我认定”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生理、心理特征的判断与评价,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自我认定”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三个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对这三个方面的自我都有一定的看法和评价。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正确引导,往往会产生不成熟的“自我认定”。例如,我们学校九年级有一个男学生就以暴制暴,从此就认定人要比别人凶,就能比别人出色;有的女学生学习成绩差,便认为自己脑子笨;有些男学生一开口说话就面红耳赤、结结巴巴,便认为自己表达能力差等等。又如,有些同学认为自己的独立能力不如别人,又由于没有主见,看不到自己独立能力差的产生原因,便自我认定自己生来笨手笨脚。因苦恼、困惑,造成了自信心的丧失,甚至自暴自弃。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书育人是培养学生成才的重要条件,而要将农村留守儿童培养成才,教育工作者都要遵守一个基本的教育规律,那就是关爱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现代教育管理中,关爱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去关心爱护他人,尊重理解他人,更好好地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

2、《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指出:“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纲要中还要求“重视儿童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逐步在大中城市和其他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儿童心理咨询和矫正服务机构。”

四、课题界定

农村留守儿童:现在的农村,一些学生的父母双方或单方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到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打工,为家庭的收入和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因各种原因留在老家,不能跟随他们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优质教育,只好跟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者是其他亲戚在一起生活,成为儿童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亲情的关爱,缺乏家庭的温暖,尤其是缺少父母亲的关爱,缺少父母的呵护,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学习成绩差,生活作风散漫,行为习惯不好,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就是要加强对他们的关爱,给他们温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的合理爱好,让他们走上健康成长之路。

五、课研究目标

1、总目标。通过课题的研究,针对我校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展开分析,找出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弥补,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适应我校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新方法,为我校成功实施留守儿童关爱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主要目标。

(1)研究我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留守儿童心理现状进行科学的测查分析,掌握基本情况,进行心理现状比较,提出相应的关爱教育对策。

(2)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与辅导(与家长一起),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另一方面,积累个案为研究提供系材。

(3)探寻在我校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符合我校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经验。

(4)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保障和推进我校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深入开展。

六、课题研究内容

1、对象:漫川中学留守儿童

2、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内容

(1)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通过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让人们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关心他们的学习、成长和生活,帮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2)探究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必须分析他们冷漠性格的成因,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对他们进行关爱教育。

(3)探究怎样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关爱教育。通过我们的研究,掌握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基本原则。

(4)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将结果用于指导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使这些留守儿童得到更适合于他们身心发展的教育,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七、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我深入每一位家庭,对每-位留守儿童家庭背景、父母外出方向,文化程度、家长教育方式等做了解,同时向家长或者监护人了解孩子们在家表现,尽快掌握好第一手材料,便于工作的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老师和每一个留守儿童监护人建立定期联系制度,老师同时做到对帮扶对象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大家做到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做到掌握好家庭情况、掌握思想表现、掌握学业成绩、掌握日常行为。当好留守儿童思想品德的辅导员,情感交流的沟通员,日常行为的监护员,生活起居的管理员和健康成长的指导员。

2、借鉴文献研究法:研究中不定时的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利用文献资料来研究课题内涵,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增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论。

3、问卷调查研究法:为了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况,通过问卷测试、走访、座谈等方式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学生的差异,为有针对性地贯彻关爱教育的原则提供依据,促使每位留守儿童都能愉快的学习生活。

4、经验总结法:对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形成,以及冷漠性格的形成,和通过我们努力做工作使之转化,对于些行之有效的经验,我们要及时总结,以便于我们日后的工作更好的开展。

八、主要措施及步骤

1、加强学习,理论先行。定期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现状,更新观念,明确研究目的,增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班级管理。结合课题的内容,我们在学校开展班级摸查制,让班主任对本班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做一个全面的登记,并在第一时间对留守儿童的各种心理因素进行安抚,让留守儿童在第一时间得到关爱。

3、建立心理辅导咨询中心。在学校抽出专管德育的心理学教师,专门开设一个心理咨询中心,让农村留守儿童有心理问题时,能得到及时的开导,让他们能开心的生活、学习。

4、开设心理讲座课。每学期开展不少于5次的心理讲座课,通过专家们的循循善诱,开启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的心智,让他在蓝天下和其他儿童一起健康成长。

5、加强课题管理。按照具体实施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并及时写出心得笔记。

6、及时做好每次参观学习的心得体会。定期带课题组教师外出考察和下村了解情况,在回来之后认真讨论总结。

九、预期成果

1、理论性成果

在我们将各种个案总结后,结合我校的实际,写出有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论文。

2、研究性成果

将各种调查问卷材料综合,写出调研报告。

3、实际效果

(1)农村留守儿童方面:①调动我们学校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都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②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能有意识、有计划地使用自己特有的学习方法,并把这种意识和计划内化为自觉化行为,为自己的学习服务。③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己计划、管理好时间:能够自我约束,合理安排时间,以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④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是否真正理解或掌握了所学的内容)能够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判断,并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格。

(2)学校老师方面:①调动我们学校教师在搞好自己的教学同时,参与到教学科研上来,让老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得到提高。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方法范文2

【关键词】留守儿童 系列化活动 实践

留守儿童问题,已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共同协力才可能解决的问题。作为学校是这个社会诸多结构中最重要的环节,留守儿童教育的成功与否与学校有最直接的关系。因此,学校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研究,理应担当主要责任,并在实践中有所突破。我校根据留守儿童存在的普遍问题,如亲情缺失,学习差,交际障碍,自信力不足,安全问题等,提出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系列化活动研究",并针对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关爱活动""心理健康""习惯养成"等方面的系列活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1.实施关爱活动,感受人间温暖

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引导没有时间。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照,缺乏与父母交流,性格上感到孤独,不爱与人交往,存在交往障碍。学校积极主动联系社会单位,协调社会单位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支持。先后与重庆市关工委,渝电公司,北碚区公安分局等社会单位为留守学生送来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让留守学生参与受赠活动,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并组织留守儿童与前来慰问的叔叔阿姨交流,合影,消除了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同时让他们谈受赠后的感受与体会,从而树立起生活的勇气。不断创新社会单位慰问留守学生的形式,丰富慰问留守学生的内容,提升社会单位关爱留守儿童的品位,不仅从物质上给予,还要从学生心灵上给予滋养。如重庆市公安局北碚分局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团辅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学会与人合作等。学校应积极组织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活动,节假日成为慰问留守儿童的惯例,从学生需要出发,赠送节日礼品,开展节日活动。学校更应从学生心灵深处关心留守儿童,端午节组织留守学生品尝棕子,开展端午节历史文化的了解活动;六一儿童节,积极组织表演活动,让留守儿童过一个快乐的节日;中秋节,品尝月饼,了解中秋节的历史文化等。学校还将组织留守儿童评比"留守之星"活动,从学生点滴进步入手,对学习进步,有自信心,遵章守纪,行为习惯好,爱劳动,生活能自理等方方面面给予学生奖励,激发他们能健康成长。学校还组织特长学生兴趣小组活动,学校成立了体育业余训练队,主要从田径、乒乓球、武术等培养留守儿童的特长。还成立了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唐门脸谱制作兴趣小组,让留守儿童感受地方工艺的艺术魅力,受到当地文化的熏陶感染。留守儿童们都说这项活动很好玩,都积极参加这项活动。学校根据偏岩古镇旅游实际,在2009年就成立了义务导游队,许多学生报名参与,其中不乏留守儿童。近年来,学校继续组织此项兴趣小组活动,成立义务导游培训队,特别吸收留守学生报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留守儿童参与。这样可解决留守学生暑期无所事事,并让留守学生在义务导游队中有机会与游客交流,在义务导游队中与队员合作,真正提高留守学生综合素质。学校还利用班级建立留守之家活动,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留守之家,班级开展了"关爱留守"系列主题班队会活动。如:按月举行留守学生集体生日活动,为留守学生解决生活困难活动,与留守学生结为兄弟姐妹活动,班级"留守之星"评选活动等。极大地让留守学生融入了班级这个大家庭,从此,他们不再感到孤独,不再感到无助,不再感到无新情关爱。学校组织了武术训练队,用武术来磨练学生意志,涵养学生品德。让留守儿童参与其中,体验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一招一式的精妙。通过反复练习,让留守儿童感悟点滴进步与成功,从而热爱上武术。

2.善于心理辅导,引领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在一些留守儿童中存在焦虑,孤独,自悲,怕与人交往,意志力弱等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学校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总结出"四整合教学模式",即心理健康教育与课题研究相整合,团体辅导与个体辅导相整合,完善认知与心理感受、体验相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班级常规相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与课题研究相整合,充分利用已开发的《利用金刀峡自然与人文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中的各类活动,挖掘其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如:《参观金峡桃源》,这是学校开发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春天的金峡桃源一片红色的海洋,连绵几公里,让人心旷神怡,陶冶性情,滋润心灵。组织留守儿童欣赏桃花,观赏李花,追逐春天的脚步,受到大自然美的感染,让学生心灵得以净化,这是多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呀!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没有了烦恼,没有了孤独,他们拿着相机,三个成群,五个扎堆,寻找美景,共同留下美好的记忆。又如,《折纸几何学习活动》,这是民盟北碚区委主委,北碚区政协副主席,西南大学教授黄燕平给学校带来的深受学生喜欢的项目。学生必须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共同的作品创作,自然而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合作,进行分工,才可能完成作品最后创作。诸如此类校本课程,如《参观古镇污水处理厂》《野外拉练》《参观现代和畅农业基地》《河边野炊》《参观古镇葡萄园》等系列活动,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课题研究进行整合,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有两种重要形式,团体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与个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将二者有机整合,是心理健康教育高效的重要保障。既要针对大面积的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团辅活动,又要针对个别学生特殊的心理健康问题实施个别咨询辅导。学校根据留守儿童普遍心理健康要求,举办了心理健康教育节,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以主题活动的形式,采取团体辅导为主,个别辅导为辅的原则,实施了"自信人生,张扬个性"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完善认知与心理体验感受相整合,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心理健康教师往往设计了不同的情景,让学生认识活动的意义,启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不断调整自身心理,通过情景体验,角色体验,融情融景,感受体验,从而树立正确的认识,走出误区,换位思考,从而形成健康、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如:在团辅活动中创设留守学生遇到生活困难问题,让学生想办法克服困难,面对生活挫折,形成坚定的意志品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班级管理工作有机整合,学校分别安排了班主任参加心理健康教师教育培训,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各班利用班会课开展了主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很好地通过班级活动加以落实。

3.注重习惯养成,提升综合素质

行为习惯是留守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因学生行为习惯差,导致学生各方面表现不好。首先是学生尊敬师长,孝敬长辈的教育活动。留守学生因为亲情缺失,对父母不太了解,很难说对父母孝敬。组织留守儿童新情聊天、定期向父母写信的交流活动就显得十分必要。留守儿童由于孤僻性格,对老师不是很尊敬。通过谈心活动,交流师生感情。组织学生开展系列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留心留守儿童,多帮助他们开展好活动,多一句激励,少一点责备,让他们感到学校的温暖,老师的关怀,学生尊师之心开始萌芽。其次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我们发现,留守儿童课前准备不充分,如常用学习用品缺失,发动班上同学实施关爱活动,为留守学生献一份爱心,并让他们时常准备好这些学习用品。有的学生课前没有预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制定具体指导留守儿童预习的方案,让他们明确预习的目标,掌握预习的方法,完成预习的任务。在课中,尽可能为留守学生创设发言的机会,读书交流的机会,重在鼓励,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对他们的作业,进行必要的指导,并给予优先评阅指导,让他们感到老师的关爱,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再其次,从生活上,让留守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留守学生联系卡,通过家校共同实施对留守儿童生活习惯养成的管理,如留守儿童在家里做家务的情况,留守儿童阅读课外书的情况,留守儿童在家中作息情况,引导留守儿童制作周生活、学习计划,培养他们科学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学校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或课辅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叠衣服,洗衣服,整理书包,理菜,切菜,招呼客人等日常行为。通过健康教育课,安全教育课教育学生预防安全事故发生,懂得基本的安全常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等。

总之,留守儿童现存的主要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特别是学校是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承担者与研究者,通过学校各项工作,整合地思考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和办法,让留守儿童能够快乐地健康地成长,给他们创造一片成长的蓝天,让他们幸福地成长,快乐地生活。

参考文献

[1] 高雪梅主编.《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手册》 西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 朱复融主编.《儿童行为习惯训导法则》 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方法范文3

一、发挥育人功能,树立“先成人,再成才”的理念

这是做好培养教育留守儿童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有先成人,才能真正成才,也唯有如此,才能做到全面发展。一方面利用思想品德课教育的优势,对他们进行初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另一方面加强正面教育和侧面引导,利用谈话、主题班会、黑板报、手抄报、班干会、团会等形式进行长期坚持不懈的教育。学校要建立学校和家庭对留守儿童相互支持的培养模式,对家长及监护人进行培训,使其端正教育观念,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探讨并推广先进的家庭教育经验。定期开家长会、与家长经常联系、家长回家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组建留守儿童之家,让他们分享彼此之间的快乐,理解彼此的烦恼,交流和讨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疑虑等。

二、用亲情拨动学生的心灵,尊重感化学生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表现能力的机会,“全面唤醒学生的心灵”。为使留守儿童能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成长,必须完善家庭教育环境,努力为他们营造比较充分的父母与子女的沟通的渠道,搭建他们能够见面交流的桥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家长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断优化家庭的教育环境。作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需具备一定的素质,要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教育与引导;真正担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做到严与爱结合;要定期与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其需求及心理状况。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保持联系,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使孩子形成正确的生活观。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生做情绪的主人

学校要选派教师参加心理健康咨询师的培训,定期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开设心理信箱、电话咨询、心理咨询室、不定期办心理健康专栏、板报等,教师要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结合独特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平衡心理状态,使其有效调节和控制个人情绪,引导学生及时找到缓解精神紧张、心理压力的途径,走出自我压抑的窘态,以保证留守儿童健康教育规范化、科学化。

四、积极创造多种途径,不断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做好留守儿童管理工作,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形式上除了采用常见的班会课、讨论课外,写学段体会也是有效的方法。留守儿童内心世界逐渐丰富、复杂,不太容易将想法说出来,但在自己的体会上他们却会有所流露,师生感情可以在这里交流,这能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个性,同时学生也会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一些平时不敢提的建议,是教师自我检测的镜子,最终可加强留守儿童的管理。学校设立亲情电话,学生每半个月和自己亲人打电话交流一次,每一个月给家长写一封汇报信,问候远在他乡的父母,在沟通与交流中体会父母的艰辛,懂得感恩父母、感恩社会。

心理教育需要爱的情感,需要对孩子的满腔热情。教师要用爱的情感去打开孩子的心扉,努力和他们建立朋友式的友好信赖关系,让他们解除任何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的能力,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

五、打造温馨家园,让学生住得舒心

为了让学生住得舒适,学生宿舍实行“温馨家庭”式管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学习环境。每个宿舍都有专门的生活教师负责学生的生活管理和生活技能训练,指导学生生活、学习,并照顾学生的冷暖起居。时刻保持室内外干净卫生,确保学生生活在一个温馨干净的环境里。学校值班教师晚上经常巡视学生睡觉情况,及时处理学生间的一些纠纷问题,确保学生友好和谐相处。对突然患病的孩子,老师第一时间予以照顾或陪护校医室、市里医院救治,随后再告知学生家长,并做好管理记录。每周定时安排学生洗衣、洗澡。经常开展师生谈心、师生结对子活动,使学生感觉到住在学校比在家里还舒心。学校还制定切实可行的宿舍管理制度,并张贴在宿舍显著位置,要求学生时时对照守则和公约,事事从我做起,人人争做文明学生。

六、拓展教育领域,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学校坚持开展青少年读书活动,建立班级图书馆,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健康阅读,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开展“青少年网络文明行动”“远离,珍爱生命”“读好书,唱好歌”等主题教育活动,引领农村留守儿童远离不健康的生活、娱乐方式,固守心灵的净土。为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让他们远离危险、远离违法犯罪、远离不法侵害,学校政教处牵头组织开展各类安全教育活动,使更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认识到孩子的安全问题不能忽视,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思想上、行动上筑牢安全防线。

留守儿童是当今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新难题,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高度重视,应作为其工作的重点去研究去解决,让留守儿童的成长、学习和生活,成为我们校园中的一朵美丽奇葩。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方法范文4

目前,许多研究成果已经表明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改善情绪,对心理健康能够产生积极影响[11-14],而且对预防和消除心理疾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体育项目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和心理健康能够产生哪些影响,众多的体育项目、不同的体质状况和心理问题,如何进行项目的选取和积极干预却很少有相关的研究,因此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关键所在。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采用运动项目干预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体质测试法,在对研究对象进行运动项目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体质指标变化状况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不同体育运动对留守儿童体质和心理的影响,寻求不同体育运动对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和体质健康状况的科学价值,以期为增强留守儿童的体质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采取合理的体育干预方案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课题具体的研究目的和内容,在相关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设计调查问卷。以从河南省的周口市、三门峡市、南阳市、新乡市、郑州市等五城市内分别随机抽取的两所(共计10所)农村中学的留守初中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每个学校发放150份(其中每个年级50份),共计发放1500份,回收1500份,回收率为100%,剔除无效问卷42份,回收有效问卷1458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占97.20%。最后对获取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

2.实验法

每个学校分别随机抽取40名留守儿童,依据本校资源优势选取一种留守儿童认为心理调节作用较好的体育项目,进行为期16周的运动干预实验,每周锻炼5次,每次锻炼1.5小时,实验前后均进行综合心理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

3.体质测试法

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指标,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规定的仪器设备对研究对象进行体质测试,测试指标包括:身高、体重、安静脉搏(bpm)、肺活量、握力(kg)、坐位体前屈(cm)、50m跑、立定跳远、台阶试验等。

三、结果与分析

1.运动项目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影响

(1)农村留守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心理调节作用认知状况

通过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量表中的强迫、偏执、敌对等10种因子(见表2第一横行)分别与16种普遍开展的运动项目的调节作用的认可度之间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只有强迫、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忧郁、焦虑和情绪不平衡等5种因子与16种运动项目的调节作用的认可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且样本回归效果较好,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也较高。其余5种因子与运动项目的调节作用的认可度之间不适合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再赘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时对自变量的筛选所采用的方法均为全部引入法,下面仅以对强迫因子的回归模型的建立加以说明。

强迫因子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检验常用统计量结果显示,回归系数为0.818,判定系数为0.668,调整的判定系数为0.667,说明样本回归效果较好。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值为396.086,相伴概率值P

表1 回归系数分析表

结合回归系数分析表,如果将强迫因子设为y1,将篮球、排球……定向运动等16种运动项目的调节作用的认可度设为x1、x2、x3、……x16,我们就可以建立强迫因子得分的回归模型,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1=1.267+0.571x1+0.271x2……+0.373x15-0.408x16

从建立的回归方程中可以看出,强迫因子回归模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运动项目主要为篮球运动(x1)和轮滑运动(x15),表明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量表中的强迫因子得分较高的学生认为篮球运动和轮滑运动最能起到重要的心理调节作用。

另外,依次将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和情绪不平衡4种因子得分与15种运动项目的认可度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如果将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忧郁、焦虑和情绪不平衡4种因子分别设为y2、y3、y4和y5,它们和15种运动项目的认可度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

Y2=1.770+0.060x1-0.100x2……+0.341x8……0.296x15+0.082x16;

Y3=0.865-0.070x1-0.344x2……+0.341x9……+0.285x16;

Y4=1.323+0.099x1-0.263x2……+0.644x9……+0.289x15-0.044x16;

Y5=-0.112+0.267x1-0.231x2……+0.525x12……+0.211x16

从以上各回归方程可以看出,对人际敏感因子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运动项目主要为健美操(x8)和轮滑运动(x15);对忧郁因子能产生重要调节作用的运动项目主要为跆拳道(x9)和定向运动(x16);对焦虑因子能产生重要调节作用的运动项目主要为跆拳道(x9)和轮滑运动(x16);对情绪不平衡因子能产生重要调节作用的运动项目主要为体育舞蹈(x12)和篮球运动(x1),说明不同心理问题的留守初中生对运动项目的心理健康调节作用的认可度不同。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克服和缓解留守中学生的心理障碍或不良心理状态,运动项目干预中也仅选取他们感兴趣和普遍认为心理调节效果较好的健美操、轮滑、跆拳道、定向运动、体育舞蹈和篮球等六种运动项目进行干预研究。

(2)运动项目干预前、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变化状况

心理健康问题不同于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准确地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会间接地改变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等[15]。心理问题等级划分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实施干预前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程度自我评价统计结果表显示,有14.3%的学生认为自己存在不良状态,有40.7%的学生感觉自己可能在某一方面存在不良状态;1458名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的各调查因子分≥3的有674人,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46.26%,其中轻度心理问题的占35.32%,中度心理问题的占7.18%,存在重度心理问题的学生为3.76%,提示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还不很严重,但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对此类人群引起高度重视。留守初中生心理不良状态的存在从运动项目干预前、后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因子得分均值统计结果表2也能得到佐证,可以看出运动项目干预前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各心理健康因子的均值都超过了2分。

表2运动项目干预前、后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因子

得分均值统计结果表

注:*

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试验后留守儿童各心理健康因子得分均值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强迫、敌对、人际关系、忧郁、焦虑和情绪等6种因子与实验前相比,经统计学检验组间均值差异非常显著(P

2.运动项目对留守儿童体质的影响

表3 运动项目干预前、后留守初中生体质

均值比较结果表

注:*

安静脉搏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安静脉搏的高低能初步反映个体的心血管功能,通常情况下排除各方面特殊因素的影响,安静心率较低是个体心血管机能的良好表现之一;肺活量是一个反映通气功能的指标,也能有效反映个体的呼吸机能。从表3可以看出,运动项目干预后留守儿童的安静脉搏比试验前有所降低,且两组安静脉搏均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握力主要是测量上肢力量的常用指标;立定跳远是反映人体弹跳能力常用的测试指标;50米跑是检验人体速度素质常用的测量指标,速度的快慢可以衡量机体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和反应速度;坐位体前屈是用来测量躯干、腰、髋关节的柔韧性、灵活性以及肌肉的活动幅度的重要指标。从表3可以看出留守儿童试验后与实验前的握力、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50米跑等身体素质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且各项素质的前、后均值之间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

四、结论与建议

1.河南省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46.26%,有较多同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对留守儿童群体引起高度重视。

2.不同心理问题的留守初中生对运动项目的心理调节作用认可度不同。

3.长期的运动干预不但能有效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而且对提高留守儿童的各项身体素质也有显著效果。

4.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无论是采用娱乐疗法还是制定运动处方,均应注意选取调节作用较好的锻炼项目进行运动干预。

参考文献

[1] 唐红明.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边缘化现象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5).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方法范文5

我校从XX年下期成立教科室以来,一直在努力地向着这两个目标迈进,并根据我校的具体实际,把目标任务作了适当的调整。回顾近两年来的工作历程,还是小有成效的。现把XX年年上期的教科室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育教学的指引方面

1、收集整理打印了《课堂教学技巧及课堂管理持技巧》和《唐家中学课堂教学常规要求》两份资料,并分别印发给了每一位教师,目的在于让教师的课堂言行更加规范,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的技巧更加灵活多样。

2、把XX年下期教研过程中调查了解到的教育教学优点和不足,以及存在的急需解决的一些棘手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同时,也把归纳总结的结果打印了出来并分发给了每一位教师,既让每一位教师在取长补短中获得共同的进步,也让每一位教师带着一些新的问题投入到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有问题就有探索,就有工作的激情和思索。

3、本期的教学六认真检查采用了表格的记录形式,这种方式很是形象直观,每一项检查项目后面都设置了简要评价或建议,检查时,我们都作了细致的填写和客观的点评。让每一位教师能够很清晰地知道自己工作的得失,以便下一次改进或完善。教师们普遍反应这种方式很好,从实际的效果看也是如此,每一次教学六认真检查,我们都能欣喜地看到教师们工作中的成长和转变。

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引是使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趋于规范化和有序化的必要手段。我校在这方面的指引还处于初步阶段,是片面的,不成体系的零星指引,以后我们会更多角度地,更理性地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的指引力度。

二、课题研究方面

(一)、关于我校课题的两点说明

1、我校的课题《留守娃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研究》并未单独在区上、市上或省上立项,而是属于由教科所牵头的区域性课题《留守娃良好思想品德教育途径与方法的探索》的一个子课题。所以,我们的任务是与其他承担子课题的学校一道配合教科所把这个区域性省级课题的研究做好,因此,根据我校的实际,我们的研究方向和目标都不宜

过大,选择其中一两个方面做好、做精就很不错了。比如,我们可以把个案和论文的撰写或资料的收集存档方面做好做精。

2、“留守娃”已经由一个特殊词汇变成了一个普通词汇。现在使用它时已可以不再用引号。对“留守娃”的关注与研究也已经由个别的行为变成了全社会的一种自觉行为,“留守娃”就象“农民工”,亦或是“聋哑儿童”,已然成了“弱势群体”中的又一新成员。当一个课题的研究更多行政参与的时候,研究就不再处于发现问题或指出问题的阶段,研究应该更多的着眼于如何在政策法规的指引下去处理实际的具体的问题。比如,如何让留守娃得到更多的或物质或精神的援助?

(二)、本期课题研究方面的工作

1、关于个案及论文的撰写

近两年来,我们一直在规范个案和论文的撰写。这学期也不例外,首先,《个人个案集》的封面设计更新颖合理;其次,内容的编排上注重打破表格的撰写模式,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专门为每一位参研人员准备了一份《如何撰写教育叙事文章》的参考资料。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这方面还很不理想,大多数个案还是以案例的形式撰写的,并未以小故事的形式体现出来。说明了一部分参研教师并未去认真翻阅我们发下来的参考资料。

2、关于课题资料的整理和重新装钉

本期我们用了大量的时间把近两年来收集到的课题方面资料进行了细致的整理和科学的规范和重新装钉。主要的变化如下:

(1)、清理出一些与课题无关的或关系不大的资料;添加和补充了一些相关资料。

(2)、资料按准备类资料、过程类资料、成果类资料进行重新归类,每一类下面又进行科学的编号和命名,实行图书化的管理模式。

(3)、重新统一设计了课题资料封面,每一本资料都编了页码,同时编辑了目录。

(4)、我们共整理编辑出课题资料x本,其中准备类资料a本,过程类资料b本,成果类资料c本。

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和装钉,使我们更加明白了我们研究的目标和方向,也使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化和有序化。

(三)、课题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

1、过程类资料还有图片资料未整理装钉,还有会议记录资料未体现出来。

2、成果类资料还显得单一,个案、特别是相关的研究论文获奖的还太少。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方法范文6

[关键词]陕北地区 农村留守儿童 成长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013-02

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双方或者一方长期在外地打工,而留在家里,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尚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随着陕北地区社会转型的加快,农村地区人口开始大规模的向城市转移,该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也逐渐扩大。随之而来的农村儿童成长中遇到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如何解决好儿童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是做好当前陕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陕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陕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中出现的问题

1.安全方面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年龄小,由于上学时间没有父母照顾,加上自身安全方面的意识比较欠缺,容易受到来自外部的意外伤害。在烫伤、溺水以及被拐卖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较高。此外,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了孩子的生活,往往会给其留足一定的钱,然而由于孩子缺乏理财意识,将父母的钱花在了网吧以及游戏厅中,甚至出现外债,为还债走上犯罪道路。

2.性格、情感方面的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留守儿童往往缺乏来自亲人之间的沟通以及精神方面的大力支持,在性格方面容易形成封闭、内向、孤僻、猜疑等,缺乏安全感。经过专家学者的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中性格偏于内向的儿童占的比例要远远高于非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缺少家庭的温暖,抑郁、寂寞等负面情绪长时间困扰着他们。尤其是在留守儿童过“六一节”以及父母要外出打工时,留守儿童内心的那种无奈,表现的最为明显。[1]

3.行为出现偏差,学习成绩低

留守儿童的家长,往往疏于对儿童的看管,很容易出现溺爱的极端,也会出现直接不管。这使得留守儿童出现了说谎、乱花钱、沉迷网络等问题。某些留守儿童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钱去上网或者买零食,会偷家里的钱,并且还会将目标转移到同学身上。因为长时间不能得到父母的管教,甚至在学校中出现拉帮结伙的现象。拉帮结伙现象的出现为农村的治安埋下了隐患。

(二)陕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方面的原因

首先,城乡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我国工业化发展加快,农村人口多,土地少,并且经济发展要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民专门靠那些微薄的收入很难维持家庭的运转。为了能够提升生活的质量,很多陕北地区的农民工需要到城市以及发达地区打工,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2]

其次,长期存在的二元户籍制度。我国传统的户籍制度将公民分成两类户口:农业、非农业,这实际上就是将城市儿童与农村儿童、外来与本地儿童人为分开,使得农村与外来儿童不能很好的享受平等教育资源。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导致大量的留守儿童滞留农村的原因之一。[3]

2.家庭方面的原因

首先,农村外出打工农民教育意识淡薄。陕北地区外出打工的农民教育意识比较淡。在其赚钱养家与对孩子教育出现冲突时,其往往会选择养家糊口。因为农村外出打工农民教育意识的淡薄,大多数农民工在打工后只是疲于赚钱,极少采用写信、电话等手段与孩子、教师等展开交流,由于外出务工家长与孩子在情感方面的交流少,孩子在思想以及心理方面很难得到启发,行为上变得散漫。其次,由于家长的求富心态迫切,在教育意识方面普遍淡薄,这些家长往往已经在事实上放弃了对孩子的监护。而留守儿童的祖父母与外祖父母由于身体、年龄差距大等方面的原因,在与孩子沟通方面存在困难,不能及时对孩子展开全方位的教育、监护与管理,对留守儿童只是局限在日常吃饭穿暖方面。所以,陕北地区的外出务工导致很多的农村家庭在儿童监护方面长期处于薄弱阶段,这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4]

3.学校方面的原因

陕北地区农村的经济条件相对来讲比较落后,教育资源在配置方面比较差,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来讲比较落后,特别是最近几年,陕北地区城乡教师在工资收入这方面的差距相对来讲逐渐拉开,优秀教师一般会选择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城市,使得农村教师在师资配置方面明显不足,并且其素质还呈下滑趋势。由于农村教师师资有限,其往往需要承受工作方面的负担,其承担的课程教学往往比较重,留守儿童的情感以及心理方面的梳理势必很难兼顾。某些教师还存在着长期应试教育的理念,将注意力只是放在那些成绩相对好的学生上面,往往对其余学生疏于管理。学校为了能够突出其升学率,将精力放在了相对来讲比较容易体现成绩的教学科目上,对学生的安全、道德、法制等方面的教育却显得十分薄弱。

二、解决好陕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我国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中将义务教育认定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各级人民政府……,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国家从法律层面来将政府在义务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进行了界定。因此,要想解决好陕北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问题,需要切实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5]

首先,发挥陕北地区本地优势,实现农民当地就近就业,并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提升职业高中办学水平。陕北地区各级政府应该大力发展适合当地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农业,进一步发展养殖业或者是加工工业,加快当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有效增加就业岗位,尽量能将外出务工农民留在当地就业,这是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长久之计。此外,陕北地区的地方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金的投入,尤其要摸清当地留守儿童的聚集地,并在聚集地建立寄宿制的学校,并根据学生成长需要配置相关的体育设施、生活设施以及娱乐设备,还要结合孩子实际聘用专门的心理以及生活方面的教师,对留在寄宿制学校的留守儿童实现全面的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全方位工作,确保能够让陕北地区的留守儿童获得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欠缺,确保留守儿童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在陕北地区的农村,总是有部分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这就需要政府注重农村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让这部分学生能够学到专业的技能。提升这部分学生的技能,需要当地政府注重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尤其是办理那些与当地生产生活有紧密关系的专业,更应该进行大力的扶持,鼓励当地企业有技能人员到教学一线进行现场指导,这为那些升学没有太大希望的孩子提供了就业门路,这样在保证就业率的同时,也提升了当地留守儿童管理工作的水平。

其次,探讨新型的“户籍制度”,并积极整治农村整体文化环境。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人为分成城市与农村户口,这使得农民与城市居民享受不到平等待遇,这往往是产生农村留守儿童的直接原因之一。所以,陕北地区政府还应该从当地实际出发,逐渐取消长期存在的城乡户口差异,实现城乡户口的有机统筹,实现居民身份的一体化户籍制度。在当地的政策方面,要实现农民与城镇居民平等对待,给农村与城市儿童打造平等享受教育的机会。另外,陕北地区的当地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当地农村的文化环境建设。农村的社会环境对农村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政府需要协调好工商、公安以及文化主管部门对农村社区中的“游戏厅”“黑网吧”等进行拉网式检查,彻底净化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

最后,进城务工流入地的政府,也需要肩负起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问题。农民工流入地的政府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也要落实相关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减少滞留当地的留守儿童数量。当地政府也需要对学校的教师资源进行合理配合,与此同时,还需要对指导并监督公办中小学做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当然,流入地的公办中小学也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为进城务工子女创造更好的条件,享受与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6]

(二)学校将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首先,建立学校与家庭定期沟通制度。学校可以在节假日,尤其是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回来的时候,安排专门人员到孩子家中进行走访,让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且还需要将一些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以及教育方面的特征,向孩子家长进行讲解,便于家长能够科学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更好的了解孩子当前的情况,为今后教育子女奠定基础。

其次,为留守儿童配备相关的心理辅导老师。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其需要有倾诉对象,这时候他们可以通过信件或者是直接谈话的形式,了解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及时进行疏导,让孩子更好的掌控好自我,以更积极的姿态去投入到学习与生活当中去。

最后,学校开展安全、法制等多个方面的教育。学校要根据学生实际,定期邀请相关部门的人员到学校给学生讲解有关安全以及法律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能够从小树立安全与法律理念。[7]

(三)学生家长要关注并做好留守儿童成长方面的工作

首先,学生家长要加强教育意识、责任意识,关心孩子的成长。陕北地区的外出务工人员,应该切实认识到留守儿童的学习与成长之间存在的重要关系,认识到孩子的前途需要家长来精心呵护。作为称职的家长,其应该关注孩子的各个方面,并且还需要抽出时间经常和孩子展开交流,对孩子的想法以及行为表现等能有个全方位的了解,传授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与行为理念,使其能够养成好的个性,培养其健康乐观的心态。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地,回家不方便,但也需要保持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家长要每周和孩子通过电话联系一次,对孩子最近的情况能有个全方位的了解,让孩子能够切实体会到来自父母的爱,在了解的过程中,也能够对孩子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孩子在学习方面取得的进步,也能分享快乐。[8]其次,家长要选好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外出打工的家长,在选择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时,一定要选择那些责任心强的人,比如受过教育的亲戚、在当地担任教师的朋友等,这样能保证监护的质量。

三、小结

总之,当前陕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安全方面的问题,性格、情感方面的问题,行为出现偏差,学习成绩低等,这是由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还需要采取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学校要将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学生家长要做好留守儿童成长方面的工作等,将陕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能够在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也能健康快乐的成才。

【参考文献】

[1]江荣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01).

[2]许旭.关注“三农”,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1).

[3]阮积嵩.对农村留守儿童权利保障的法律思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02).

[4]邹长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J].内蒙古教育,2006(05).

[5]杨松涛.制度改革:农民工问题解决的根本措施[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1).

[6]胡朝阳,张振乾.100万农村留守儿童:农民之痛 中国之痛――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现状报告[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04) .

[7]周全德,齐建英.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理性思考[J].中州学刊,2006(01) .

[8]于慎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中州学刊,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