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重点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思维训练 逻辑思维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小学教育亟需与发达国家接轨,学习发达国家的教育方法,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从而探索出一套适合国人的教学系统。我国小学数学课程中有很多思想方法,比如演绎、类比、分类等,这些方法促进了小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形象地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对数学知识的领悟能力。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还需要提高对教学方法的认识,探索出一套适合小学生领悟能力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恰当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的初级阶段,思维的培养对于小学生今后智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因此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数学的基础就是逻辑思维的扩展和锻炼,要想教好数学我们就应该培养学生爱动脑的兴趣和习惯。
一、培养小学生爱动脑的习惯
在课堂上,我们要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应该好好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这样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才更加完美,教学质量才能有很大的提高。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动力就应该让学生知道逻辑思维的重要性以及思考的乐趣,我们可以从学生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的好奇心进行适当的引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问题的思考中。在问题中要明确题目的思考价值,激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必要时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新奇而熟悉的事物吸引学生的兴趣,甚至可以用互动的方式鼓励学生讨论。我们知道思考来源于生活,在这点上我们可以列举学生熟悉的人和事用于思维训练。比如在提问时可以贴切灵活一点:小明、李华、张磊(学生名)三个人一共完成100件产品,公司老板刘达(学生名)发给他们500元的报酬,其中小明完成20件,李华完成30件,剩下的是张磊完成的。问他们每个人应该拿多少钱?这个例题就是以学生们熟悉的人物设计的,我们知道在基础教学中,重要的不是问题本身的难易程度,而是所提的问题要能帮助学生思考,进行思维上的训练。
二、帮助学生理清思维的脉络
前面所说的老师应该在平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这相当于思维训练的第一步,在完成这一步后老师就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或者是跟着老师完成思考之后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思维脉络。
1.老师可以在关键的位置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提点。在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时,老师要注意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对学生进行引导,老师的作用只是在关键的地方给出相应的帮助,而不是全盘插手,不能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依赖的思想,否则对于学生自身的思维培养极为不利。小学数学的知识脉络是循序渐进的,前后衔接,每一个部分都有相应的理论依据。学生在看到题目后,往往会有一个熟悉的切入点,可以运用以前积累的知识进行解决,再根据遇到的问题慢慢进行思考,寻找相应的理论依据,循序渐进直到完成最后一步。
2.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会发现转折点。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会出现止步不前、无从下手的情况,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问题的转折点。在学生遇到问题中的转折点并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时,老师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并且可以通过讲解这类情况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一般题目中的难点就是我们所说的转折点,这里我们可以对学生先进行转折点的发现,然后对每种转折点的连接进行系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1.分析和综合。我们知道思维就是对于问题的分析和思考,一般我们在理解问题的意思后就会寻找合适的切入点进行适当的分析和综合,并建立相应的思维脉络进行思考。有时候将分析与综合两部分有机组合起来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效果。
2.具体和抽象的运用。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各方面的功能还不成熟,在思维的培养过程中他们的思考方式将逐渐从现实具体的思维转变为抽象逻辑思维,这是思维的一种成长与成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并让学生能熟练掌握各种公式的运用,在课堂上逐渐将学生的思维从具体的思维方式转变为抽象灵活的思考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学会自己总结。我们知道数学中的问题会多种多样,但是其解决的原理是不变的,只是运用的方式不一样。所以老师在平时做题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中的规律,这也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锻炼。同时,在小学生思维的培养中容易出现思维定势,要解决这类问题就需要老师恰当运用求同和求异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建立完整的思维体系,锻炼学生思维多样发展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开放式思维
1.尊重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学习需要。新课改提出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充分面向全体同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分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在不同的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人本身就有差异,在认知方式及思维方式上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这也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并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从而让每个学生能够通过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法应当表示赞同,并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从而实现课堂上都能学到应有的数学知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探索的课程,通过学生的思维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通过问题的提出创造情境进而解决问题,学到知识。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特征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另一种思维方式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通过对每一位学生发放折纸使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进行猜想并最终裁剪出平行四边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猜想往往会将自身的兴趣带动起来,迫切想通过方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学习小组的相互交流、自主分析得出结论。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课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解决并从中掌握数学知识。如让学生找到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和圆形的物品,引导学生对数学图形产生印象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利用。在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从这一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通过对数学中的识模、建模的思想有一定的掌握,从而逐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问题的逐渐递进将学生带入到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环境中来,使他们能够由浅入深逐渐掌握知识的要领,明确问题提出的根源、所包含的知识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逐渐学会主动通过自己的方式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可以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创设问题的情景,使学生逐渐明确数学其实源于生活,让他们逐渐参与到生活实际解决问题,从而真正体会数学课程的奥妙。
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知识的传授老师非常重视,强调的是在课堂上对于知识的熟练程度,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完全的被动学习。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就要通过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答,通过学生的联想及大胆的猜想培养学生在思考、讨论、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达到提高求知欲望的目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及时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理解并解决问题。在学生对问题的交流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并从中学会对问题质疑的态度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系统的思维培养。数学主要是逻辑思维上的锻炼与提高,因此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维培养,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而且也能让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所提高。教师通过实际问题使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等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逐渐锻炼学生的自主发展、独立实践的能力,在未来的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应当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从而体现出数学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肖海波.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新课程(小学),2008(12)
[2]袁长利.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贵州教育,2008(04)
[3]范瑞英.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思维训练的连续性和超前性.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1(12)
小学数学重点范文2
关键词:划重点;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中的内容有主次之分的,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重要,如果那样,一本教材学下来后,不仅学生感到精神疲惫,连教课的老师也会感到力不从心,毕竟每本教材都是那么厚的一本书,并且倘若老师不分次重点,而让学生对书上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内容都锱铢必较,那么学生学习的效果一定不会尽如人意,道理很简单,内容太多,学生根本学不过来,这样做的结果肯定会适得其反,老师想让学生掌握得越多,学生学到的内容就越少,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数学这门学科就会产生一种厌恶的情绪,导致成绩越来越差,再也不想学习这门科目,这显然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分清什么是重点内容,这样有主有次的学习,才能提升学习效率,实现教学最初的意义,下面就详细地说明一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划分重点内容的意义。
一、可减轻学生压力
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非常耗费脑力的活动,往往学生把精力过多地放在数学这门学科之后,再学习其他科目就会感到力不从心,然而,数学的内容也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几个章节,它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蕴含的解题技巧也特别多,因此,学习这门课程是一个非常耗费精力的事情,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过程中,如果能正确地对学生划分次重点,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分清主次,重点的内容也会花费多一点的时间进行学习,而次重点,就可以相应地减少一些时间,这样,有轻有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快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学生的学业压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减轻了,久而久之,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很会喜欢上这门科目,培养出了兴趣就一切都好说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帮助学生划分出次、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才能使他们爱上学习。
二、可讲明学习内容
数学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学生要学习的内容也非常之多,如若不分主次地对学生进行讲解,就会耗费大量的课时,这样会直接导致数学的课时量不够。而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就只能去向其他学科去借课时,这就是在小学时经常发生的现象,但如果老师明确了主、次重点,那么在讲课的过程中,老师就会合理地安排时间,刻意在重点内容上花费多一些时间,次重点内容花费少一点时间,这样的涉及才趋于合理,老师的课时也才会富裕得多,时间充足了,老师就一定能把要学习的内容讲解明白,这是一箭双雕的好事,既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内容,又节省了学习时间,使学生的精力可以合理地分配,只有这样才能叫作合理化的教学。
三、可帮助学生休息
目前,小学阶段的课业量非常繁重,也许在我们看来,那点内容不值一提,但对于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来讲,课程设计的内容确实已经很多了,他们除去在学校中的学习外还需要在家中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周六、日还会去外面进行一些补课学习,这样繁重的任务压在十几岁的孩子身上,那将是多么沉重的负担啊,我们可以想象,学生没有自己的时间,所有的时间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学习的路上,这样的童年多痛苦啊?我们又有谁想让孩子陷入这样无休止的恶性循环呢?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其实都不想让学生成为这个样子,但往往现实却逼得你不得不这样做,但如果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能够把教学的次重点给学生讲解清楚,就可以让学生节省出大量的时间,并且学生在课堂中把需要学习的内容听明白后,就没有必要再去外面花时间补习了,这样就可以把节省出来的时间供学生休息,学生休息好了,精力充沛了,自然就会热爱学习了,因此,讲课分清次重点可以帮助学生休息,便于更好地学习。
四、可提升学生整体学习能力
学习方法是可以模仿推广的,学生在这一门科目尝试到了甜头,他就会自然而然地向其他科目普及,即便是小学生,也会体会出其中的道理,当数学老师在讲课时分清主次重点后,学生就可以把问题学得特别明白,也可以把时间运用得更加合理,那么学生就完全可以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其他学科,因为有了之前的实践经验,推广的过程也会相对变得容易,如果所有的科目都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不但学生的时间可以得到大规模的充裕,而且成绩也会稳步提升,节省出来的时间学生还可以自由分配,或是旅行开阔视野,或是休息强健体魄。学生的整体成绩提升了,那么他的整体学习能力也就增强了,这一点也是在教学中划重点的一个重要意义。
现在,每一个家庭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就是他们的全部,老师也希望自己的学生是优秀的,而没有达到这一目标的原因只可能是教育教学方法不适合孩子的长久发展,我想,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遇到问题及时解决,每一个问题都勇敢地向前走一步,那么,所有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迎刃而解,而在数学教学当中规划重点就是其中的一小步,希望我们以此为契机,把未来道路上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合理地解决。只有这样,教学之路才会越来越完善,我们的明天也才会越来越美好。
小学数学重点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难重点 小组设计
要评定小学数学的教学成果,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是否找准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重点,并让学生掌握这些难重点。如今,小组教学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各科的教学过程中,也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并掌握难重点的重要方式,但如何根据这些难重点设计小组教学,还需要教职人员更深一步的探究。
一、小学数学小组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长期处在一个乏味单一,只重讲解不重学生接受程度的模式之下,导致学生自小就对数学失去兴趣,思维能力也得不到良好的培养。优良的小组教学会迫使教师对教学的难重点进行多方位的分析,迫使每一个小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通过相互交流,通过和同学一起亲耳听到、亲眼见到或者亲手制作来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理解数学的使用价值和趣味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难重点
1.小学生基础差,知识接受能力有限。小学是一个培养孩子思维能力、情感认知、辨别是非等多方面意识的过程。因为小学生年龄尚小,对许多事物和感情的认知能力都还相对薄弱,接受知识的过程也相对缓慢,接受知识的范围更相对有限。数学是一个需要一定思维能力的学科,所以,教职人员在教授相关课程的同时,还不得不加强对其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难点和必须要教职人员加强关注的重点。
2.学生认知水平不同。出生背景、家庭教育及生活环境等条件的不同导致不同学生对相同事物的认知能力不同,相同学生对不同事物的认知不同。有的学生有一定认知能力,但是无法将认知能力有效地拓展,产生丰富的想象,导致数学学习中所需要的思维拓宽能力不足。简单举例,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有的学生会认为那就是一个圆,但有的学生会认为那是天上的月亮,是地上的大饼。
3.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无论是在小学还是其它的学习时段,数学对学生来说都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在多数小学生心中,无非就是加减乘除不停运算的一门学科,不仅难学,还枯燥麻烦,无聊至极,从而造成学习兴趣的丧失。在不得不学的情况下,也只是被动学习,被迫学习,基本没有积极的主动意识。
三、依据小学数学教学难重点设计小组合作学习
1.根据小组教学,丰富教学技巧。其实小学教学中遇到的许多难点都是因为教职人员的教育方式匮乏而产生的。小组教学是教职人员丰富教学技巧的重要方式。设计小组教学过程中,教职人员会根据教学的内容,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设定与之对应的分组。在这过程中,教职人员不仅能更加系统确切地掌握教学内容,更能对不同的学生加深映像,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性地为其讲解。
2.创造情景教学,因材施教。学习氛围是学习过程别需要教职人员引起注意的一个方面。学习氛围的不同带来的教学成果也截然不同。小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户外教学等情景教学来带动学习的氛围,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观察,进而因材施教。例如:几何图形面积求解课题。教职人员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好学生分组之后,将学生带到教室外面,要求以组为单位,寻找校园中的存在的几何图形,并根据其找到数量的多少对其加以奖励。通过实践和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其理解面积的基本概念,提起对几何面积求解学习的兴趣。然后,利用多媒体,让其结合看到的几何图形根据面积这个概念进行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之后再将各种几何图形及相关公式以有趣的图片形式呈现在他们面前,在让他们慢慢感知知识的同时,又不觉得乏味。
3.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习兴趣。教科书上的数学无非就是文字公式,在配上一些相关的图片。完全提不起拥有强烈好奇心的小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教职人员以原有的教学任务为基础,适当加上些小故事,小道具等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不断丰富教学的内容。例如:对一百以内的数的认识。教职人员可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发一百根小木棒。然后,教职人员由少至多随便说出一个数字,要求学生用木棒的数量来体现其说出的数字。在此过程中,教职人员可将团结就是力量的故事做为教学辅助,要求各组学生对不同数量的木棒进行折断,让学生亲身感受木棒少和多时折断木棒的难易程度,从而在让其认识到相关数字的同时,深刻意识到团结的力量。
结束语:教育的蓬勃发展已经不允许教学模式再守于陈旧。一切都需要创新,教育模式上的创新更是重中之重。小学数学是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关键之一,在相关的教育方式方法上,需要教职人员投入更多的关注。针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重点进行的小组教学,必须要结合多方面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罗朝汇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教学[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1,(12),162-162。
小学数学重点范文4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重点;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把握好新课标下的教学重点是这一时期的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和系统性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如果学生对某个重点没有把握,那么,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和领悟。在新课标实行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重难点有效性的问题被提上日程。要想在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下实现数学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性,就必须从教学与学习两个维度入手,验证分析数学教学工作是否达标。
一、教师对数学教材难点把握
(一)教师对数学教学的安排
数学定义、法则和性质等都是数学重点的典型代表,数学重点最大的特性是客观存在性,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相关知识。而数学难点则是学生普遍认为比较难解决的数学问题,与数学重点相反,它是主观存在的,它是基于学生自身情况差异而不断变化的。教师应该按照新课标的思路把数学知识传送给学生、准确把握数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按照认知序等来安排教学工作并活跃课堂,让学生充分的领会数学知识。
(二)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行为的要求
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数学学习;是否积极钻研习题,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学习效果方面是否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学习技巧;是都养成勤奋思考,善于动手的好习惯;一些特殊学生是否得到了适应性的学习方法。
二、数学教与学重难点实证调研
首先选取某市A小学三年级数学的前两个章节,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将教师和学生在数学难点上的信息进行汇总,总结出教师和学生在数学重难点上存在的差异,本次问卷调查供发放150份问卷,其中有145份为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表2-1所示。
表2-1教师学生对难重点的调查
从上表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第一章的重点教师归结为了解四个方向的关系上,而学生的难点主要聚焦在看简单的路线图上,第二章教师和学生同样都将一位数除三位数、乘法验算除法和估算列为难点,但相较之下,在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和有关0的除法上二者观点存在差异。
三、数学重难点教与学契合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表2-1不难看出,某市A小学三年级教师和学生对数学知识难易度的评价上存在出入,同时也表明某市A小学数学重难点的掌握方面还有所欠缺,通过对A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发现,该小学数学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在教材钻研方面
数学教师对教材的研读程度不够,没有把握好数学各知识点间的连接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连贯性极强学科,如果教师在这方面所有缺失,那么,将会直接影响数学的教学质量,而该小学的数学教师恰恰存在这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该小学数学教学方面的提升。
(二)在了解学情方面
新课标的实施使原本只是传授知识载体的教师发生了质的变化,灵活创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全新学习方式、教会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等已经成为新课标背景下对教师的新要求。数学教师对所教学生的了解度不够,没有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三)在教学方法方面
数学教师固守传统,无法脱离原有的教学模式,举个例子来说,该校教师大多还是采用讲解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很少涉及与学生互动,既不能活跃课堂气氛,更不利于学生吸收。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充分挖掘全新的教学方法是该校教师的当务之急。
四、提高小学数学重难点有效性的建议
(一)认真研读教学内容,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
学校的教育离不开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源泉,因此,要提高教学水平,首先要做的就是掌握好教材内容,认真钻研,挖掘教材知识点,只有知识了然于胸,才能够运用自如,切实提高数学教学工作。
(二)充分了解学生情况,依据数学重难点各个击破
每个学生由于各方面因素如智力、学习方法、天资等存在差异,所以必须因材施教,首先要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划分课程重点,同时,要注重每次作业或者考试学生反馈出的信息,及时调整数学教学重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多动手动脑。
(三)调整教学方法,摒弃传统死板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教学,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学由于其特殊性必须采取全新的方法进行疏导,启发式教学是现今比较常用的方法,可以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多动脑筋,扩散思维,在启发中将知识融会贯通。
五、小结
本文通过对A小学教师和学生对课程重难点的调查分析,总结出A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对此给予了建议,但笔者给出的建议并不能受用于所有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要结合学校环境、教师队伍和学生情况等因素,探寻最适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周桂伶.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重点和难点的处理[J].学周刊,2012(8).
小学数学重点范文5
【关键词】 电子书包;小学数学;应用;浅谈
电子书包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以及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的一种便携式的终端,其起步较晚,但一经试用,其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便一发不可收拾. 电子书包作为一种科学教学方法,不仅能实现学校、教师与家长等之间的便捷沟通,同时具有多种服务功能,如账号管理、班级管理、收发信息、布置作业、考勤管理等,是实现高效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一、巧用电子书包习得教学模式学习数学概念
电子书包自问世以来,其独特的应用模式逐渐受到更多小学数学教师的关注. 具体来说,主要是习得教学模式和巩固教学模式. 前者主要可用于学生对数学抽象概念、原理、公式等的理解与学习,后者是针对学生对数学复杂知识的巩固与提升. 小学时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中,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学习至关重要,而习得教学模式便是让学生入好门,学好数学概念,应用好数学概念的一种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每一章节的教学都是枯燥的数学概念开头的,掌握概念是理解复杂数学现象、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基础,而习得教学模式是针对数学概念的一种模式. 它主要是通过复制动画、图片等多元化、趣味性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趣味活泼、生机盎然的概念学习氛围,促使学生高效掌握数学概念.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概念(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教师可以运用电子书包播放一些由不同图片(每张中含有两三个四边形,并以动画效果出现)组成的小动画,并在播放的过程中,不断暂停讨论,让学生认识图片中各个四边形的特征,找出平行四边形,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学习,更深刻理解平行四边形概念. 二、重视电子书包巩固教学模式提升学习能力
电子书包不仅能应用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还能帮助学生在其形成概念之后进行知识的复习与巩固,这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毋庸置疑,电子书包的两种应用模式中,巩固模式对学生知识巩固与提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小学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对学生巩固与应用知识的能力要求很高,而电子书包下巩固模式则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
电子书包中有IRS出题系统,这同时也是巩固模式实施的基础与前提. 所谓巩固模式,即教师基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特点、课堂教学要求以及IRS出题系统,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巩固以及课下巩固练习. 例如,在“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设置以下练习题目:①口算40 × 9、30 × 6、15 × 4以及90 × 9等式子;②笔算19 × 3、34 × 9、804 × 3、506 × 5等式子;③列式计算: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257,两个因数的积是多少?当然,课堂练习的时间毕竟是少数的,教师还可以根据电子书包中IRS出题系统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帮助学生进行巩固复习,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当然,教师在为学生出题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练习情况,不断加大练习难度. 这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教师更新教学策略,改善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充分发挥电子书包的师生互动功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应用愈加广泛,应用效果也十分显著. 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活化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诱导学生探究,还有利于高效提升师生互动效果,强化师生沟通,消除师生心灵隔阂,实现教学相长. 因此,为了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要懂得多途径发挥电子书包教学模式的师生互动功效,通过师生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学习兴趣、学习需求等,为学生构建更高效的数学学习平台.
例如,“圆柱与圆锥”是小学数学六年级的重点与难点内容,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圆柱与圆锥特征,了解底面积、侧面、高等基本概念,还要让学生了解二者表面积、体积等的计算方法,并会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该节课内容繁多复杂,教师可以运用电子书包实现与学生的无障碍交流,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其克服学习困难,实现高效学习. 诚然,电子书包可以将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并“报告”给教师,不仅实现了师生有效沟通、互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进程,实现高效教学.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电子书包的师生互动功效,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自信,确保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电子书包是一种新型、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其渗透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能提高教师“教”的效率,更能提升学生“学”的效率. 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引导者,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巧用多种途径提高电子书包的应用价值. 首先,教师要科学利用电子书包中的习得教学模式和巩固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内化与巩固. 其次要利用电子书包强化师生互动学习,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以此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文兰,李矗员阁,连云梅.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成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
小学数学重点范文6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学具操作 内容 时机 程序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所谓学具操作的教学活动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教学活动。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学习,获得知识的必要手段,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基础。皮亚杰指出:“那种认为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教学中仅靠语言而忽视动作的做法是错误的,尤其是年幼的学生理解算术知识和几何更需要动作。”赞可夫甚至把操作能力列为智能培养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积极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学具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那么,如何恰当地组织学具操作活动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恰当选取学具操作内容,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设置让学生参与学具操作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给他们操作学具的机会。通过动手摆一摆、量一量,让学生体会操作、探索、发现答案的乐趣,在思维的发散过程中萌发创新的灵感。因此,要从促进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着眼,恰当地指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就必须选择好操作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之处强化学具操作活动,把教材中静态知识化为动态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不能搞堂堂操作、题题操作的形式主义。一般来说,推导抽象的法则、公式、理解应用题、辨析易混易错内容等,都可有计划地安排学具操作。如教学《认识正方形》时,我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学生通过操作,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准确把握学具操作时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动,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对他们来说,动手是一种乐趣。课堂上巧妙地安排学生的动手操作,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可以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唤起求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学“9加几”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凑十法”,我就利用学具操作,放手让学生摆一摆,先在桌上摆9个小圆片,再摆5个。“看一看我们一共摆了多少个圆片,怎样列式?你会通过摆一摆小圆片来算一算吗?比一比谁摆得又快又好!”学生一听,兴致高涨,个个聚精会神地摆起小圆片,不时还和同桌小声商量自己的摆法。很快几十双小手高高举起:“老师,我来说!”“老师,我也想说!”学生很快找到了口算的方法:把右边的一个圆片放到左边,与左边的9个圆片合起来是10个圆片,再与右边剩下4个圆片相加,就是14个圆片。所以9+5=14。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化枯燥的计算教学为具体形象的直观学习,利用学具掌握了算理,更激发了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中,孩子们始终饶有兴趣地操作,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中,应把握好恰当的时机,在学生学习知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给予恰当的引导,如:进行图式对照时,改变要求认识变化的基本规律时,在学生感到精神疲倦时,引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未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具操作成为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思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精心设计学具操作程序,有助于学生良好认知的形成
小学数学教材是按照儿童“感知操作―建立表象―形成概念”的认知规律进行编写的,在指导学生学具操作时,我们必须从遵循这一规律入手,精心设计学具操作程序,使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相互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动作、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课堂中学具操作活动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动手实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下面就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例对上面的四个环节作具体说明。
1?郾提出问题,明确要求,做好操作准备。在进行学具操作前,要有明确的指导语,使学生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时,老师先让学生拿出准备的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借助手中工具量角器、剪刀等,想办法得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多少。
2?郾动手实验,动手操作,充分感知表象。学生根据要求拿出相应学具后,就要按要求动手操作。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时,让学生按照使用量角器的要求,分别量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算一算,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再接着让每个学生用纸片做一个正方形,并沿着对角线折过去,得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将这两个三角形重叠,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让学生小组讨论,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否都一样?是否都是180°?最后,让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拼成一个角,正好拼成一个平角,再想一想说明了什么?这样把操作与思维,思维与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学生能充分感知表象。
3?郾讨论交流,动口表述,加深对知识及操作的理解。在学生每一次动手操作后,必须让他们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认识过程,请同学们评议,教师适当点拨纠正,从而使学生加深理解,既能把外部知识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