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德育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德育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德育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范文1

关键词:核心价值;时代性;务实求真;德育实效性

俗话说:“成人先成才,育才先育德,百年大计人才为本,人才大计教育为本。”可见德育是班级的根本,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党的教育事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正是由于它的特殊功能与地位,决定了无论在何时作为教师都不能放松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而且,教师的德育内容和方法也应与时俱进,不断体现它的时代性和实效性,具体来讲应从下面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入手: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凸显德育的时代性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德育的内容也应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在现在的历史时期,我们教师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武装我们的学生,因为它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学校教育应该让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基本标准,对于我们学生而言,2001年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提出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至今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当时概括出这些基本道德规范,也凝聚了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共识。今天我要做的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凝炼概括。我尝试着将它概括为:仁爱、正义、守法、诚信、礼貌。

1.弘扬民族精神,培育仁爱之心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必然要求,它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弘扬和培育这些民族精神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很强。对他们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可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从而增强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更好地抵御西方文化的侵略。这对于促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仁爱是中华民族的一项基本美德,从爱己爱家开始,推及爱国家爱天下。仁爱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最能调动我们学生的道德情感。长期以来,我们所提倡的“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以“爱”为基本元素的。爱国是仁爱的重要表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对学生而言,除了一般地表现为对祖国山河、同胞、历史文化等的热爱之情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更意味着将个体对祖国的这种情感融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去。

2.大力加强诚信教育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一项基本规范。“民无信不立。”几千年来,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成为广为流传的道德信念。从小的方面讲,诚信是道德的底线,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人若无信,那么其行为也必放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但是我们周围仍然存在许多欺诈、制假等失信现象、失信事件,这些不良现象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致学生说谎、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现象时有发生,究其根源我们忽视了问题的根源――没有抓好学生的诚信教育。我们必须反思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将诚信教育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使我们的素质教育名副其实。只有这样,我们教育所生产的产品,才能不再是“废品”和“危险品”。

3.培养和树立法律意识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党提出的基本治国方略,“守法”是公民也是我们学生的一项基本义务和必备素质。守法,是道德的底线,是每个学生必备的道德品质,是现代社会生活对每个学生的基本要求。只有守法,才有可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一个不守法的人,必定是不道德的人。所以说,守法是一个学生的立身之本,也是处世之本。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法律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未来的发展状况。法制教育和德育是密不可分的,目前的中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突出表现在,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不能及时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导致了不应有的身心伤害。此外,中学生的法律修养也较差,校园内仍然存在诸如偷窃、打架等现象。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危害家庭、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严重干扰了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基于以上状况,作为学校、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方法培养学生,让他们懂得“不仅要有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法律意识,还要求把法律意识转化为自觉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法律行为。它不仅意味着消极被动地不去触犯法律,更意味着在各个领域做到依法办事。

4.运用礼貌来影响学生的举止

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发达,可是人们之间的感情却越来越冷漠,整个社会看起来愈加粗暴而无礼。物质的发达、个性的张扬并不能使我们幸福,真正的幸福感还是来源于整个社会文明的提升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与互相信任。礼貌很重要,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它是捍卫文明与和谐社会的最重要武器。曾几何时,合宜的礼仪、举止及价值观,已经逐渐被越来越忙碌、自私与充满防卫性的现代人所摒弃,离我们越来越遥远。公共场合喧哗吵闹、开会时手机铃声大作、同事见面不打招呼、对长者不尊敬……这种种无礼的行为,是不是让你的社会体验越来越不愉快,让你越来越想远离人群?因此,我们老师应时刻用礼貌来教育我们的学生,让每个学生明白:生活上无时无刻都需要自我检点、自我注意的事,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场合、每一句话语、每一个行为,都要问:“今天你‘礼貌’了没?”

二、务实求真,提升德育的实效性

德育的实效性是判断德育成败的最重要标准。如果学生不能将德育标准内化为内心的道德准则,那么即使我们投入再多的人力、物力也是白费。因此,笔者认为,如何快速提升德育的实效性,应成为目前德育研究的最重要课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尤其要注重两点:

1.充分发挥教师的身教功能

教育是一项宏伟的育人工程,要教育出具有较高素质的学生,除领导重视外,还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优良的师德、师风是德育的重要思想动力和精神动力。教师的思想素质、人格品质、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教师要提高素质,特别是德育素质,就必须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应该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热爱本职工作,关心、爱护、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不断创新,增强自身的创新本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遵纪守法,于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起表率作用。教师在“润物细无声”的身教中,将外在的教育行为内化为学生内在的情感认知,从而使学生提高道德判断标准,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使德育真正成为“内需”。

2.加强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专职的心理教师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固然不错,但是这不能起到广泛的教育疏导作用。所以,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是“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这种超前意识。尤其是班主任更应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心理医生”,从目前的中学生心理调查看,约有3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心理问题就如同一枚定时炸弹,时机未到,风平浪静,一旦爆发就不可收拾。例如,我用熟知的清华大学生用硫酸泼黑熊和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教育、疏导、引导、扶持、帮助学生,从而纠正和调整学生的心理问题,完善学生的人格,进而提升德育的实效性。当然,我们班主任在进行心理疏导时,要讲究策略,注意原则

(1)要体现民主、平等,只有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才会对班主任产生信赖。

(2)在谈话时要善于倾听,让学生尽情吐露心声。

(3)要态度和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近。

(4)要承诺对谈话内容保密,这样学生才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

德育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范文2

关键词: 中职 基础课 教学效果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如何高质量地上好这门德育课程,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能否创新教学,它对每位德育教师来说都是挑战。

一、整合教学内容,做到锐意进取

教材处理要着眼于经济社会和中职生发展实际需要。教材是一课之本,是实施新课改方案教学的基本依据。新教材内容精炼简洁,为授课教师提供了一个个性发挥与创新的空间。因此,我在讲课中既围绕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照本宣科,而是紧紧围绕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的人才的需要出发,使课堂教学内容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保持与学科发展最新成果同步,并与传统教学内容相承接,使教学内容既有系统、科学性,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注意不同专业和班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差异性,使自己所讲授的内容更具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贴近学校生活,亲近模范榜样,着力培养学生认同感。《在践行职业道德中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这一节我不仅讲解一般职业行为养成的方法,而且结合学校的实际,结合校训勤奋、严谨、务实、创新,探讨园林系学生如何做到质量第一、技能精湛。以我校园林系优秀毕业生薄岚、邵萌、苏鹏、刘聪等如何在专业学习、专业训练、定岗实习、岗位实践中形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为事例,让大家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感受到作为园林工作者的美好前景,从而培养对园林行业的认同和情感、加强园林知识的学习、明确学习目标的目的。我院目前开设农林工程、生物工程、信息工程、机械工程和电气工程等5大类共26个专业。因此,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我就结合该系优秀代表学生对讲课内容进行相应调整,从而使讲课内容更有针对性。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真谛,对未来职业满怀信心,又给他们加油鼓劲。德育课只有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才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才能使学生更加信服。

二、探索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

新世纪呼唤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行为。“教师应由传递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1]教学中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即师生角色的转变。必须落实“适应未成年人的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2]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学习和借鉴其他教师的不同教学方式,并尝试创新课堂教学的新方法,逐渐形成课堂讲授、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游戏等多种课堂活动的方式方法,广泛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学生欢迎。

(一)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为他们提供参与课堂、表现自我的机会。我在讲第一课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时,课前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向学生发放《任务书》,课上抽1-2个小组上台试演,全班同学评议。如,任务情景:夏天,天气很热,光线很强,小王戴着墨镜正在街道上行走,遇到自己的好朋友小李和刚修完自行车满手污垢的小程,他们三人高兴地相互交叉握手,久久不放,热烈交谈。

讨论:1.你扮演角色x有何感想?

2.小王、小李、小程三人握手时有何不妥之处,应该如何处理。

当表演结束后,先让“演员“发表看法,全班一起讨论,最后我给予归纳总结,深化扮演效果的正效应。这种方法调动学生多种心理因素(思维、情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在自己和其他学习者“表演”中受到启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进而使认识转化为行动,逐步达到知行统一。

(二)课堂游戏。诚信是最起码的职业操守,是从业人员的道德底线,也是职业行为最基本的要求。诚信不论在个人立身、企业发展还是构建和谐社会方面,都起到基础性作用。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诚信的作用?

在讲职业道德规范中诚实守信中我设计了游戏“信任搭档”。

形式:2人一组。程序:其中A闭上眼睛,将手交予B,B可以任意虚构地形或道路,口述引导A前行。注意:被牵引一方完全信任另一方,大胆按照指令进行,另一方对被牵引着安全完全负责,如若指令有误,则信任很难重拾。角色扮演法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出学生兴趣,使得原本“讲条条、背条条、考条条”的传统教学方式,改变为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真切的体验,在体验中受到启迪,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运用和检验了书本知识,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体会并感悟到信任和被信任的感觉,懂得诚信的作用,受到学生的好评。

(三)主题辩论。例如在突破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这一教学重点时,我就综合运用了“案例+讨论”的方法。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十个字,五个方面我认为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取舍与详略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与未来的职业实际。因此,我先以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案例探究钱老的事迹体现了道德规范中的什么要求?我们从钱老身上学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剖析自己。对于其他的道德规范,我则以学生中存在的突出的思想问题,联系学生将来的职业实际,设置以下几个辩题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辩题1:礼仪过多太古板、不实在,现代人要自由、随便一点。

辩题2:我靠自己能力做事,团结与否无所谓;办事得靠关系,自强没用。

德育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范文3

[关键字]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就业压力的加剧,中职学生中引发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他们比同龄人更早地步入社会,所以自我意识及成人感迅速增强,使得他们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心理上都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尤其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较落后,中职教育起步晚,学校重抓教学与产出,忽视学生心理素质。因此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西部欠发达地区中职生心理教育现状

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中职教育随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无论从学校的教学条件还是招生规模,都得到了较快的提高。但是,其中职业教育起点较低的现实决定了这些发展还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特别是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还很薄弱,重理论轻实践,造成了职业教育泛高中化的倾向。这类学校的职业教育历史较短,满足职业教育所需的软硬件条件较弱,特别是实习、实训设施较差,缺少必要的技能训练指导教师;与此同时,学校日常教育更多地重视课题理论教学,更多地做知识的介绍,而对于中职生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疏漏,导致学生存在一些心理误区,缺乏健康的心理导向。纵观各个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普遍表现为:

1、学生自律行为情绪易波动,缺乏自控能力

中职生由于年龄较小,心智尚不健全,存在遇事冲动,矛盾的心理和行为。他们的自理、自律能力差,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诱导。分析问题幼稚,自我评价盲目自大、以自我为中心;要么对集体远而避之但又对其有依赖性;要么情绪极其忧郁,行为往往走向极端。

2、学习无兴趣,缺乏学习动力

职校生就读中职学校存在以下几种现象:(1)在初中的成绩都不是很好,迫于无奈就读职校。(2)中考失败,心灰意冷进了技校;(3)国家推出“职校减免学费、助学补助”等政策,导致很多农村的学生被这个因素吸引前来就读;(4)有一些没有学习兴趣,硬被家长逼进学校。综上各种原因,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成绩差,认知水平较低,接受能力差,是学习“困难户”。他们普遍对学习无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

3、中职学生心理上自卑,承受能力差

中职学校生源特殊,来自特殊家庭、来自农村的学生数量逐年上升,他们原本在学习、心理、性格、家境等方面就存在诸多问题,有一定的心理压力,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要求,更容易产生自卑感。

4、缺乏沟通,不善交流,人际关系不良

中职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他人的感受,他们往往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遇事不能交流、沟通,而是自我封闭,导致人际关系不佳。这对将来他们走出学校,走向社会造成一个非常不好的心理基础。尤其是那些贫困生、特困生,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害怕交往给经济带来负担,因而怯于与其他同学和老师交往,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封闭自己,不敢与人沟通,不敢参与集体活动,这种原因形成的社交障碍将伴随他们求学、就职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职业生涯,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困扰。

5、缺乏学习目标,没有自我的职业规划

这一时期,职校生对外在美和娱乐、交际已经有了相对明晰的认识,他们开始注意到自身外貌,这些变化对学生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经常会学习目标不明确,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生活、打扮、娱乐上。这样就会产生爱慕虚荣、自傲、狂妄等不健康的现象。在学习上,不愿动脑,过度依赖网络,面对作业喜欢上网复制粘贴,缺乏创新性和动手能力。

6、竞争激烈,就业心理压力大

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问题严重,当中职生、大专生和本科生在同一个环境中找工作时,社会上对职业学校的偏见,这些使职校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7、恋爱问题导致心理问题普遍

有些学生过早进入谈情说爱阶段,从而导致学习不专心,上课走神,神思恍惚,精神萎靡;同时会做出出格举动,过早品尝爱情禁果。由于思想单一,行动盲目,恋爱过程中的分手会导致自杀等极端行为出现。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压力剧增,人们普遍面临很多心理问题。中职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变化使他们心理上的动荡进一步加剧,所面临的心理适应问题是前所未有的,而解决这些问题只依靠传统的德育是不够的,只有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解决他们在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种种心理问题。他们自我感觉是在社会边缘挣扎,日久月深,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研究思考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有社会现实意义的。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实现中职生全面的素质教育

由于其本身的年龄、文化层次等特殊原因,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的疏导,从而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但长期以来,学校在教育实践中往往只重视学生的智力培养,而忽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忽视理想、兴趣、人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所以开展心理教育,一方面是学校必须要考虑的关键,同时也可以帮助理论教学的顺利开展,培养心理健康的新兴职业人才。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心理的健康与和谐的发展是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广泛,他教给学生把如何认识自我、处理人际关系、学会有效学习、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及提升职业心理素质等。其次,传统德育的教育方法主要是以“说教、灌输”为主,其方法缺乏灵活性和有效性,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疏导法、调适法、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平等地沟通、交流。再次,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品质,学生才能准确地理解、认同思想品德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产生“内化”的功能。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中职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现状,决定了在这个年龄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意识,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这是中职学校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三、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并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提供必要的援助,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转变学生观念,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优化出来的一种培养学生管理能力的方法。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改变以往的依赖心理,要逐步教给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

2、注重日常教学与思想道德中的心理疏导建设

首先,教师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令学生自身的品格得到提升。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应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因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时间较长,其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德育工作贴近实际,两者相结合,有助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的同时,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广播、橱窗、板报和校园网络的作用,积极举办各种宣传活动,普及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友和就业等紧密相关的各种心理科学常识。

3、对于学生采取预防性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要做好对个别有情绪障碍和心理困扰的学生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要关注一些特殊群体比如人际交往障碍学生、单亲家庭学生、人格障碍学生等,尤其是有自杀或伤害他人倾向的学生,要及时的做好危机干预工作,要求心理咨询师坚持保密、聆听、共情、非批评性四个基本原则,对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提供心理关怀。

4、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心理辅导课,建立心理咨询站,并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职校领导应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其次,各职校应该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站,由校领导牵头,并由有管理经验,懂教育学、心理学的教师组成,同时聘请相关专家进行指导。心理咨询站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知识的普及工作,及时解决中职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自我观念、自我意识,学会自我心理行为的控制和调节。再有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从而更好地发挥课堂作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5、增强职校生情绪的调适及心理承受能力

职校生应深入社会实践,加强体育锻炼,磨练意志,从实践中可以塑造和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把握与调节,豁达大度、遇事冷静,常能做到自我正确的安慰,能合情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各种需要,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

6、学校应该积极与家长联系、沟通

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来源于家庭,因此教师要通过与家长联系,及时地了解学生的状况和信息,并与家长达成共识,对做好心理咨询很重要。尤其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很多人的成绩并非是一直都不理想,很可能是由成长的过程中的种种原因而导致。及时的从家长那里了解到学生的信息有助于教师更好的引导学生走出困境。向家长渗透心理健康知识,促使家长为学生创造宽松、健康、向上的环境。

7、积极开展各种校园活动,增强情绪调试能力

德育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范文4

关键词:职业院校;法律教育;原则;内容;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2

我们财经学院的学生年龄均为已满14周岁和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有着好奇、好胜、爱寻求刺激;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知识不多是非模糊,可塑性大的特点。而目前,职业院校法律教育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对法律教育的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不少职业院校法律教育没有明确的定位,没有把法律教育当作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来抓。法律教育缺乏领导组织机构,缺乏长远规划和近期具体目标、计划安排,致使一些职校的法律教育只是流于一般的号召,或作为解决某些突发事件的临时措施。二是法律教育的机构不健全,师资力量薄弱,投入不足。法律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相应的机构和能力开展法律教育的教师队伍,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支持这项工程的建设。目前大多数职校还没有法律教育机构,大多由带其他课程的教师兼职,多数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缺乏法律专业培训,因而法律教育往往是“与己无关”。在经费投入上,职校有限的经费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之需,法律教育特别是社会实践活动缺乏经费保障,因而难以有效开展。三是法律教育内容有偏颇。目前职校法律教育主要以法律的具体规定为主要教学内容,忽视了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四是法律教育方法陈旧、单一,非常缺乏活动课程。绝大多数学校、绝大多数教师在方法上多是采用“填鸭式”的灌输,没有形成系统的、形象的、直观的、立体的教育模式。学生没有学法的兴趣,把它当作被迫接受的任务,只为了完成学分而学。职业院校学生法律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职业院校学生法律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法律基本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做到自觉守法,依法办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并为其将来依法从事职业活动打下基础。因而,探讨搞好职业院校法律教育的有效途径十分必要。

一、职业院校法制教育的原则

一是法制教育与德育相结合。职业院校的学生心理状态脆弱,易受诱惑,喜欢模仿,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道德和理智相对模糊,易受外界的影响,最终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作为教师,应抓住其品德、个性、道德观、人生观形成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以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二是法制教育与校园纪律教育相结合。法律与纪律同是具有约束力与强制性的行为规范,违法常常从违纪开始,由违纪发展而来。遵纪守法是有效预防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长堤。通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和学校规章制度考试等形式,提高学生对法律和纪律的感性认识。我们发现,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纪律观念,又提高了法制观念,增强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三是沟通疏导与惩罚训诫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还必须做好防范和治理工作,这应该包括学生自身心理层面和周边生存环境两大系统。几乎所有青少年犯罪的动机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心理扭曲因素。必须做好对青少年心理的矫治工作,阻止其不良行为的发生,削弱或者排除其犯罪心理的形成动因,从而有效地预防或者制止犯罪。四是全面教育与个案辅导相结合。课题实施的对象具有广泛性,针对的是全体学生,但作为个体的学生由于年龄、智力水平、心理状况、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要求法制教育同样要遵循差异性原则,做到因材施教,防止简单化,“一刀切”。五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原则。法律教育工作必须坚持系统性原则,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大系统,并且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衔接,充分发挥法制教育的整体育人功能。

二、职业院校法律教育的内容

一是法律基础知识教育。法律基础知识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培养初步的法律素养,为法制教育奠定起码的知识储备。我们认为宪法、刑法、民法属于基础的法律部门,了解这些法律部门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框架,对于搭建法律教育平台是相当必要的。

二是与职业有关的法律教育。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面临就业,依法就业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如何保护劳动者权益,履行法定义务也就成为职业院校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包括劳动法规及《社会保险法》的教育。三是与生活有关的法律教育。法治社会的重要特点是法律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掌握相关的法律制度,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才能在权利受损时寻求适当的救济途径。

德育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范文5

山东省莱州市教体局局长

:蔡局长,您好!2013年底,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作为莱州教育的领头人,请谈谈您心中的“教育梦”。

蔡润圃:教育肩负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我的“教育梦”是我的“中国梦”的一部分。无论是作为一个基层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还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特别希望能通过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深化综合改革、教育公平等各项举措,推动莱州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德育工作符合发展规律和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特点,与民族文化特质相融合,与时代要求相协调。我希望学校充满人文关怀,每一名莱州教育工作者和教职员工都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培养精神独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懂得担当的合格公民为己任,人人都能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让莱州的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生行走的力量:良好的道德文化修养、健康的体魄、阳光的心态、高雅的情趣和良好的气质,成长为具有中国心和中国魂的好公民。

:党的十报告指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2014年莱州市制定和实施了《道德建设三年行动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请问,莱州市是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全过程的?有哪些经验可以和读者们分享?

蔡润圃:《大学》开篇即强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从天子以至于庶民,皆以修身为本”。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始终强调道德教化,强调立德修身,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近年来,莱州市以培养中华好公民为目标,深入实施以德治教和文化兴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紧围绕“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区域推进道德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书法教育,改进德育工作方式方法,完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创树莱州教育工作品牌,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活动。2014年8月莱州市教体局下发了《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活动的意见》,并以《文明基因・孝诚爱》教育读本为依托,针对青少年年龄特点,加强分类指导,精心组织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熟知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并结合学习和生活实践加深理解,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使之成为学生思想、道德和行动的指南。2014年,我市选取了17所学校进行《文明基因・孝诚爱》教育读本实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4年12月1日,山东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现场观摩研讨会在莱州召开,各级领导充分肯定了我市德育工作。

二是继续深入实施以“孝诚爱仁”为核心的四德教育活动。莱州是全国四德工程的发源地和示范市。各学校要围绕孝诚爱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把四德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2014年莱州市教体局编印了九本道德教育成果专辑,其中有学生应该对父母说的话、不应该对父母说的话,有莱州中小学生应该努力做到的13件事,有各学校的道德宣誓誓词,有四德儿歌童谣,有师生发现的身边的感动、身边的榜样,还有家长参与的家风等。各学校要发挥好这套专辑的教育作用,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来做好师生、家长的教育工作。同时,在工作中要边推进边总结提升,努力打造四德教育区域特色,开创以德兴校、以德兴教、以德知名,与建设厚德莱州相适应的厚德教育品牌。

三是强化德育实践。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不仅是引领学生提升道德认知,培育道德情感,更要重视和加强道德体验。要舍得拿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学用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学校教育除了要让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时代需要,迎接未来的挑战。学生从学校里走出去的时候,他手里的成绩单只是一张单薄的纸片,而那些无法看到的基本素质,才决定他将走出什么样的道路,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只有将党和国家关于“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的思想落到实处,才能使学生能够“道德日有所进,才能日有所长”,这也是我们立德树人的初衷和归宿。

:立德树人师德为范。请问,莱州市在师德师风建设和促进教师的德育专业化成长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蔡润圃:一是加强师德教育。我们每年都在广大教师中深入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活动。近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修素质强师德、树形象展师风”主题教育活动、“爱在教育、心系学校、情暖学生”系列主题活动、“做四有教师,筑教育梦想”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建立健全师德评价机制,制定出台了《莱州市师德考核实施意见》,开展了“我最喜欢的班主任”“我最喜欢的任课教师”等学生评教活动和家长评教师活动,每年组织网上评师德活动,通过进行正面教育引导,激发广大教师责任心和荣誉感,积极主动地教好书、育好人。

二是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典型。全市每年推选出10名爱岗敬业优秀教师典型进行表彰,利用各新闻媒体宣传他们的的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在莱州市教育系统倡树正风正气。

三是严厉查处师德违规行为。通过设立举报电话、征求意见箱,建立《家校联系卡》,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召开家长委员会和全体家长会,在网上设立“阳光对话”等渠道,广泛征集家长和社会的意见建议,针对接受家长宴请、馈赠或通过其他途径谋取私利,组织、动员或者从事有偿补习,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学生订阅教辅资料、推销出版物和学具用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根据人情关系安排班干部、学生座次等师德违规问题,予以重点查处,并及时向社会反馈公示,进一步规范了教师从教行为。

:近年来,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2006年,莱州市启动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心灵工程”,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土壤。请您谈谈“心灵工程”的具体内容以及这项工程是如何推进的?

蔡润圃:我们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在全市进行了专题调研,发现未成年人中普遍存在公德意识淡漠、文明礼仪缺失、不懂感恩、虚荣攀比、贪图享受、焦虑冲动、耐挫能力差等问题。为此,我们以培养未成年人的健全人格和良好道德品质为目标,在全市深入实施“心灵工程”建设,以心灵塑造、心灵沟通、心灵保护“三大行动”为重要载体,广泛开展各类特色活动,有效地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第一,开展心灵塑造行动。我市以“懂感恩、知荣辱、辨是非”为目标,坚持贴近实际、知行统一、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唱好“心路三部曲”。一是在张扬个性中明辨是非。定期举办班级、学校和校际间辩论会,引导学生参与道德问题的自主辩论。举办集体宣誓、签名承诺、学校社团活动等,引导未成年人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意识。二是在社会实践中感悟真情。在各中小学校成立“亲情援助”行动小组,与学校周边村庄、社区、敬老院的老人和残疾人建立长期走访援助关系,在扶危济困中培育善良品质。组织开展各类社区服务、义务劳动、公益宣传等道德实践活动,让未成年人在践行善行中增强公德意识。三是在教育引导中固化品行。我们在教师中开展师德主题系列活动,更好地发挥教师的领路人作用;以实施“母亲素质工程”为抓手,依托家长学校加强家长教育,每月举办一次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每年举办一次优秀家长经验交流会,引导广大家长正确施教、做孩子们的榜样;在学生中每年评选表彰市级“杰出少年儿童”“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道德之星”,运用事迹宣讲、编写道德教育读本等多种形式,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深化感恩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尊重父母,自重自强,奋发成才。

第二,开展心灵沟通行动。一是抓好个体沟通。我们从未成年人心理需求出发,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设立“一部电话、一个网络、一个信箱”的私密沟通渠道。成立“莱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莱州市教体局在全市开通未成年人“心理阳光热线”和“阳光心灵网”,要求各个学校建立校园网络“心灵驿站”,每个教师设立“心语信箱”,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情感表达、利益诉求、疏导情绪的平台。二是抓好特定群体沟通。莱州市教体局在全市选拔专业心理咨询师和优秀心理辅导教师及心理服务志愿者,开展“心灵之约”心理健康知识巡回讲座,并于2009年9月开播“心灵之约”电台直播节目,每期选定一个未成年人心理成长话题,如新学期学校适应指导、同学间交往、寄宿生的心理问题与解决策略等,邀请优秀心理咨询师、教师或家长针对未成年人出现的典型心理问题或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与听众互动交流,从而引导家长、老师、社会增强处理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合理疏导未成年人心理困扰,目前已吸引了众多学生及家长积极参与。三是抓好全体沟通。良好的家庭关系是未成年人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为此,我市广泛开展“亲子携手,家庭行动”主题活动。组织家长与孩子每月进行一次书信交流,共读一本好书,共唱一首好歌,共同参与一次社会公益活动,让广大未成年人在参与中体验温馨亲情,促进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更要成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我们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建设“幸福校园”活动,推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积极构建平等、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学校生活学习的愉悦感,确保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德育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范文6

一、物色班干部,培养责任意识

为了使我们班集体能够积极向上,我们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我设立了每日两人的“班长轮流制”让每个孩子相信只要自己努力都会有机会当上班长,同时也使同学们体会当班长的不易。其方法经过讨论后定为:一天当中,如果某一方面表现突出或有进步,将被推选为第二天的值日班长。“某一方面”范围非常广,更倾斜于后进生,只要一天当中某节课上发言积极了,或者坐姿端正了,或者写字漂亮了,或者所担任的职务被同学表扬了等,都是孩子们在推选时所能列举出的有力理由。渐渐地,孩子们每天都在为明日的“值日班长”努力,人人可以争取,人人机会均等,孩子们的兴致一下子又高涨起来了,班级始终生机勃勃。

实行“同桌值日班长”轮流制后常常可以看见,同桌两人之间不是你碰我一下,就是我给你一个眼神,以示提醒;还可以看见不同的同桌之间你追我赶的现象,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又开始蒸蒸日上了。“值日班长”的不同创造,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每个孩子都有了当干部的体验,责任意识自然在每个孩子身上萌发。

二、遵循心理规律,正确疏导

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尤其是对待班级的后进生要对症下药,把“心理医生”工作做好、做活、做细,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班主任帮助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后进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如:我班的王猛同学有一次因为与别人打架而使班级失去了学校的流动红旗,拖了班级的后腿。我没有训斥,而是帮助他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并指出了努力方向。最后,我真挚地对他说:“你因打架而影响了班级荣誉,拖了后腿,我知道你心里也很难过。不过,我从你的眼神中发现,你是憋足了劲,要为班级争回荣誉。”我接着问他:“你敢不敢向全班同学保证?”回答是肯定的,效果也是理想的,班主任教育学生,要把良好的愿望和正确的德育方法结合起来,特别要遵循心理规律,注重心理辅导,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

三、利用小队评比,培养集体意识

中队是一个大集体,而小队就是一个小小的集体,小队队员之间“平等影响”的作用更加明显。利用这个原理,我们开展了“比拼擂台”小组评比活动。其目的是使小队成员之间互相影响,共同进步,形成“队容我荣,队辱我辱”的集体意识。此活动是我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的,这项活动很受同学们的欢迎,每个同学都在为自己的小队努力着,早上早早到,为的是小队多加一颗星;红领巾、桌罩带齐了的加一颗星;科任课上老师表扬的加一颗星;作业按时完成的加一颗星;早自习纪律好的加一颗星。这样,不仅小队长会帮助比较弱的同学,而且其他成员也会积极的提供帮助,不时的互相提醒,相互鼓励。慢慢的小队成员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了,集体意识得到增强。这些年来,我带的班先后被锦州市教育局评为标兵班级,行为规范班级,三好班级。

四、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师德的基本要求,班主任首先要全面深入地熟悉教育对象。通过平时的观察与交谈,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掌握其思想脉搏。同时,还应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用爱的甘露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在我们班有一位勤^好学,诚实素朴,略带成熟的女孩子,她母亲在开发区万友车间不幸伤了右手,父亲又重病在床。她有过辍学的思想,为了能让她继续学习,我班举行了一次“关爱同学,奉献爱心”为主题的班会。会上大家自发地为她捐款,二元、五元、十元,一会功夫便捐了三百四十元。看着那感人的场面,我非常的感动。当班长把这些钱交到那个女孩子的手中时。她激动地哭了,哽咽着说“谢谢大家,这一天我会永远记住!”我还组织学生到她家去,帮助她做一些家务,为她解除后顾之忧。这样,她安下心来学习,成绩一直很稳定。

五、安全教育,要长抓不懈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育他们珍爱生命。我认为做好学生的安全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学期开学第一天,我为学生上的第一课是《安全教育》课。之后再通过多种方式把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告诉家长,使他们配合好学校管理好自己的子女。一旦发生有不安全的行为动作及时指出并进行批评。情节严重写书面检查,我还让学生在晨会课上每天背一遍,《安全伴我行》儿歌,近年来,我接手的班都是人数最多的。但无一人出现安全事故。总之,安全问题我周周讲。天天讲,时刻注意把工作做细,做实,确保不出事故,让家长放心。

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