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客教育内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客教育内涵范文1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的界定
实践教学的内涵决定着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路径,廓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是有效开展实践教学的认识前提。长期以来,我们总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等同于一般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认为实践教学是一个教学环节意义上的范畴,认为大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的活动才是实践活动。很显然,这种认识在理论上外延过窄,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束缚了实践教学的发展。事实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指的是一种实施教学的理念和原则,是把教学内容中内含“社会实践大课堂”的理论问题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形式来进行理论分析和论证,引导学生将深刻的理论思维与鲜活的感性体验相结合,将理论内容逐步转化为自己的内心需要和行为动机,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稳定的心理品质的一种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把握和判定是否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范畴,主要不是教学场所是否在社会,而是教学内容是否在社会,即是否富含“社会实践性内涵”。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该是解析“教学内容中的社会实践问题”的教学,它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和方法,既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也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之外,是一种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理论知识应用和优化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的界定,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的思考:
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实践观的本质体现
实践观点是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就广义的实践观来说,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切活动都可以看作是实践活动。的理论来源是实践,的理论指向也是实践,其根本的价值目标就是通过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实现人类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理论,其实践教学就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就是在解析“教学内容中的社会实践问题”中,揭示课程体系所反映和提炼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激发和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他们通过实践感受和切身体验,对社会现实产生理性认识,进一步印证和理解理论,进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自觉性。
2.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认识论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其特殊的课程性质,它既是理论课又是思想政治课,是理论性和政治性、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由此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除了要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理论的深刻性外,还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任务,也就是要解决好大学生“理想信念”、“精神思想”的问题,实现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问题。因此,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其实是一种认知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认识、深化认识的过程,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外部输入—内部生成—外部践行”一体化内涵的过程。实践教学是实现这一过程的基础环节。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虽然是一种理论教育,但它的价值却体现为一种实践教育。
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的
在当今时代,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而人才素质的构成中,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最为核心的要素,高校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对此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以理论知识为依托,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把理论与实际、课堂与社会、学习与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寓教于行的教学活动,实践教学传递给大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性的因素,更多的是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形成和发展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利用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鉴别和创造的能力。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实践是这一教学活动的根本特性,大学生是实践的主体,社会是实践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性是实践的目的所在。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的理解与把握,决定了实践内容与实践形式的选择性。思想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解析“教学内容中的社会实践问题”的教学,开展什么内容的社会实践、以什么形式开展社会实践,判断的标准就是它是否以广阔的实践生活为背景,是否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因此,一切大学生可以广泛参与的、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教学形式都应当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去。依据实践教学开展的空间地点、采取的形式和手段等不同,我们可以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区分为“课堂实践、校内课外实践和校外社会实践”三个层次。
1.课堂实践
从本质上说,课堂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适合的实践教学形式。它以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为基础,时空选择上具有灵活性;实践教学内容又能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把内含“社会实践大课堂”的教学内容通过各种大学生主动参与的方式,进行理论分析和论证;教员又可以及时跟踪指导,引导大学生将深刻的理论思维与鲜活的感性体验相结合,实现理论内容向精神信仰与追求的转化。
2.校内课外实践
这是实践教学的第二个层次。校内课外实践应该是与课程教学内容相联系,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开展的,否则就不能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的范围。[3]它主要是借助于校园环境这一优化载体,充分利用大学生日常生活本身存在的形式,比如校园文化、组织管理、人格影响等,通过特定的人文活动的熏陶、渗透和升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作风、培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校内课外实践相对于课堂实践,它的实践范围更广一些,可选择利用的实践资源也更丰富一些,大学生实践的手段也可以有更大的选择。这也是适应社会变化、满足大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的现实要求。
3.校外社会实践
这是最基本的实践教学形式,也是最为大家所认同的实践教学形式。参加实践学习的大学生离开课堂,走出校门,直接面对社会,充分调动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开展各种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的活动,用以体验或感悟社会生活,印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科学性、正确性。按大学生自身的参与度,校外社会实践可以分为类似参观访问的认知感受型实践教学、协助其他部门组织的主题活动等参与体验型实践教学、社会服务和公益劳动等性质的实际运用型实践教学,各类实践教学形式都无一例外地具有直接性、生动性、参与性,因而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从类型结构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堂实践、校内课外实践和校外社会实践”三个各具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子系统构成。其中,课堂实践方便大学生参与,校内课外实践使大学生浸润成长,校外社会实践贴近社会生活,三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系统运行的合力,共同构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大系统,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实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具有明确教育目的和目标的教学活动,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圆满实现,必须从多环节入手来组织和开展实践教学。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科学设置实践教学的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有着自身的教学目的和目标要求,作为教学活动,实践教学内容的科学设置是核心。实践教学内容的考虑和设计,要求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大学生的实际,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来说,可以包括以下两大类:一是紧紧围绕课程理论教学内容来确定的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实践环节来充分剖析理论内容、加深内容理解,提高运用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这是实践教学内容的主体。二是对课程内容加以拓展和深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是的理论品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等都随之不断发展变化,实践教学就必须在保持原有的基本内容基础上,拓展新的空间,增添新的内容,用以拓展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两类实践教学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其目的就是使大学生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
2.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课堂实践教学一直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忽视,原因是这种教学方式不能提供给大学生一种直观的、身临其境的感觉,有课堂理论教学之嫌。其实,根据对操作难易程度、大学生参与度大小、实效性强弱等多重因素的综合权衡,课堂实践教学形式是最为便捷和适宜的,只要我们能模拟或创造一种直观的、再现真实场景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同样能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效性。这种课堂实践教学方法,包括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最基本、最常用的也是必须坚持完善的一些形式,也包括一些探索与创新的形式,比如问题解析式、调查研究型等教学方式。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传统和作风的综合体现,是一种育人的环境和氛围,也是拓展大学生素质的实践平台。因此,我们要加强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一是要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隐性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文化环境中,由广大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及承载着这些精神财富的物化的文化财富。[4]我们要充分挖掘大学精神、大学的历史文化传承,要善于结合传统节假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使大学生总是身处丰富文化内涵的氛围中,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二是要积极开展读书活动、社团活动等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发挥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校园实践活动是课堂教育教学的延伸,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使大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习兴趣。
4.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以实践教学基地作为依托,才能从机制上保证实践教学的持久性和规范性。因此,各高校应从本地本校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校所在地大社区的作用,争取党政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综合实践教学基地,遵循“慎重选择、重在建设”的原则,积极开展互利共赢的活动,从而保证基地的稳定性和实践教学的持久性。
5.合理构建实践教学的综合评价体系
为了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就必须注意总结考核,以完善这种教学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考核评定有其特殊性,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不能用简单的数量指标予以认定,在构建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时,必须注意整体性和方向性。一方面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参加时数、出勤状况等硬性指标来量化,另一方面又要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性质,通过对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观察社会的视角、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倾向等方面,进行长时间的综合考察,以鉴定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认识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19.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创客教育内涵范文2
【关键词】创客教育理念小学机器人教学
随着新教改的全面的推进深入,作为提升小学生创新能力与培育创新意识的优良载体的创客教育,已越来越受到各学校的重视。将创客教育理念同小学机器人教学进行深度融合,能提升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通过将创客教育理念融入小学机器人课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对机器人教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本文从创客教育的概念、特征及内涵入手,通过基于创客教育理念对小学机器人教学进行探索研究。
一、创客教育的概念、特征与内涵
创客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性的素质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有机结合,“创客”引申之意是从自己的喜欢爱好出发将创意变为现实,故“创客教育”即为源于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自主的具体的完成某个项目进而获得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创造能力。创客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体验与实践,是一种基于“开放创新、探究体验”的教育理念,是以“做中学”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创客教育宗旨在于创设为学生发挥创意的环境,以问题与项目化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创造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参与分享意识、工程思维等创客素养。
二、机器人教学
机器人教学是指通过对机器人进行组装、搭建及运行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多学科技术(如:机械原理技术、电子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机融合。小学机器人教学的教学目标有三点:(1)知识目标让学生能够简单了解一些关于机器人软硬件结构知识;(2)技能目标让学生在亲手拼装中了解机器人的程序设计与编写,利于将来可自主开发不同功能的机器人;(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机器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期望对人工智能产生兴趣,认识机器人的不凡作用。机器人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小学机器人教学探究
在机器人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而“创客教育”便是通过学生现场实际操作使学生产生兴趣,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所以在小学机器人教学中,采用该种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是两者间没有真正的融合,同时也没有融合的经验模式可以进行借鉴,因而需要对此进行探索研究。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小学机器人教学模式需要将创客教育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机融合到机器人教学的各个阶段中。
(一)知识储备阶段强调讲授
知识储备阶段是基础阶段,学生只有具备一定数量的知识储备后才能在模仿活动中进行有根有据的模仿,进而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合理的进行创造。所以在知识储备阶段必须重视教师的讲授。教师需要把基于创客教育理念引入课堂并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机器人教学,同时适时引导,使小学生能够掌握所需要学习的相关机器人知识,从而为后续阶段的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二)模仿阶段注重学生协作
模仿阶段在整个小学机器人教学活动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在这个阶段中教师需让小学生了解机器人教学的必要的要求(例如:器件连接、程序设计与实现路径),在学生了解了机器人教学要求后,然后教师操作让学生仔细观看,教师在操作中对小学生进一步讲解有关知识。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师操作完成后还需让学生进行模仿操作。
(三)创造阶段应以实践为中心
创造阶段是整个小学机器人教学的核心阶段,学生通过前期的理论学习及中期的模仿操作后已经了解了有关的知识,所以在创造阶段教师需对小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使学生思考创新,利用前期的知识储备与直观操作产生的实际经验尝试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创客教育内涵范文3
关键词:创客;创客空间;创客运动;创客教育;传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4-0013-04
一、创客和创客运动
1.创客及创客空间的内涵
什么是“创客”?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李凌等[1]将创客(Maker)定义为“创客是指不以营利为目标,利用3D打印技术以及各种开源硬件,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顾学雍等[2]将创客定义为:“创客是英文Maker(制作者)和Hacker(创造性地运用技术资源的人)的综合释义,是给能够动手创造软件或硬件产品的人的一种标签”。并且随着创客运动的蓬勃发展,创客的理念已融入全社会的各行各业,创客的概念也随之越来越宽泛。笔者认为创客不仅指那些运用技术进行产品创造的人,还可以指那些具有新奇想法的人,所以人人都可以是创客,只要你想成为一名创客。
创客空间(Makerspace)是创客聚集的场所,它主要以社区线下实体组织形式来呈现。创客们可以在此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知识,并同他人进行交流互动,最终创客自己或与他人共同协作完成创作。
2.创客运动
(1)创客运动的兴起
随着以制造技术为支撑的3D打印机、3D扫描、可穿戴设备、DIY作品、形形的机器人和各种新奇小设备等的出现,以及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开源硬件、开源软件和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创客运动悄然兴起[3]。与此同时,在政府对创客各方面的支持下,在创客空间急速增加的背景下,在各企业的支持与赞助下,在创客马拉松、创客嘉年华、中美创客大赛等的推动下,创客运动越来越被人熟知,并快速兴起和发展起来。“创客运动”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人们带来了高质量以及低价的新科技产品,也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2)创客运动的影响
第一,对国家战略的影响。
3D打印技术、3D扫描仪等开源硬件平台大大降低了科技创新的成本和门槛,发明创造不再只是科学家、发明家的“特权”,任何人都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把自己的创意变成现实[4],这无疑促进了国家产业升级;在国家倡导促进就业,大众创新的背景下,创客可以将自己的成品通过众筹平台来筹集资金,也可以借助企业的推力将产品投入市场,从而实现创业,促进就业的目的;并且,很多创客作品具有市场价值,通过规模化的生产将会快速推进国家经济的增长;创客们随着创客运动的不断发展,人人都将是“创客”、“发明家”,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的整体创新能力及综合国力必定得到提升。
第二,对教育的影响。
创客运动的蓬勃发展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正如“创客运动”发起者之一、《Make》杂志创始人戴尔・多尔蒂所说:“创客运动可以给教育带来一些很好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变化。”的确如此,随着创客运动的快速发展,它将对教学理念、学习者个体发展、课程改革以及教学方法变革产生重大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创客教育应运而生,并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并且它越来越受到大学乃至中小学的关注,目前各大中小学也在尝试开展创客教育。创客教育之所以受到大众的青睐和认可肯定有它潜在的价值和优势。
二、创客教育的概念及理念支持
1.创客教育的概念
创客教育是创客运动与教育界碰撞产生的火花,是一个新生名词,所以有关创客教育的概念及研究成果并不多。祝智庭等[5]认为:“创客教育是以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基础,传承了体验教育、项目学习法、创新教育、DIY理念的思想”。杨现民[6]认为:“创客教育是一种融合信息技术,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教育理念,以“创造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和以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笔者结合以上学者以及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将创客教育定义为:“创客教育融合信息技术,以做中学,项目学习法,建构主义等为理论支持,鼓励学习者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发明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创新型人才”。
2.创客教育的理念支撑
虽然创客教育是近期“流行”起来的新生名词,却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和认可,究其原因是因为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理论,并以其作为成熟的理论支撑。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杜威的“做中学”理论、项目学习法和建构主义等。
(1)“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理论
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命题包括:“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者之间紧密联系,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杜威对教育问题的基本看法。“做中学”理论强调学习者通过与真实世界的双向互动,运用自己的手脑耳口等感觉器官实际操作具体的事物,从而实现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和经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知识,最后亲自解决问题 [7]。 创客教育正是以 “做中学”理论为支撑,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实际存在的问题,然后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问题,最终开展动手协作,寻找解决方案。所以说杜威的“做中学”理论是支持创客教育的理论之一。
(2)项目学习法
“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专题的学习”、“课题式学习”等,是指学生通过完成与真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进行学习,是一种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并获得发展的实践活动[8]。
在创客教育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是通过不断完成富有挑战的创客项目来完成的。“创客项目”可以根据学习者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来立项,然后围绕立项的创客项目开展一系列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综合、应用等活动,并且强调学习者在此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习者在完成创客项目这一过程中,不断实现将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识由外显转化为内显的过程。与此同时,学习者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创客项目,因此在此过程中,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等都有很大的提升。在学习者完成创客项目之后,会产出创客作品,他们在获得学习成就的同时,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提升。
(3)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的内涵没有统一的说法,流派不同,观点不同,但各个流派之间有相似和共同之处。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真实世界的客观呈现,而是通过人们与真实情境的双向互动所形成的一种对世界的解释。因此,学习是通过学习者在真实世界中探索,从而形成知识构建的过程。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是知识的构建者,教师则是知识构建的辅助者和促进者[9]。
学习者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创客教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身通过与现实的情景接触发现生活中或学习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而后根据已有的知识或查阅资料分析问题,最终在教师或同伴的协作参与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换言之,在整个知识构建的过程中,学习者都是舞台上的“主角”,他们不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而教师则发挥主导作用,对学习者起到辅助的作用。因此,创客教育与建构主义强调的学习者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教师是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与促进者相一致。
三、创客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差异及特点
创客教育之所以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认可肯定有其背后深刻的原因,并且有传统教育所不具备的优势。下面我们具体从教育理念、教育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学习空间和评价方式这六个维度具体分析创客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差异,如表1所示。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教育理念、教育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学习空间和评价方式这六个方面,创客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还是相对进步的,并且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创客教育更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并且注重提升和培养学习者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体协作精神;第二,创客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各自独立的学科体系,实现了课程的跨学科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中的“短板”效应,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课程基础;第三,创客教育是乐于分享的;第四,创客教育降低了创新的门槛,真正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所以基于以上原因,创客教育对教育的改革必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创客教育实践过程
根据杜威“从做中学”的思想、项目学习法、建构主义等理念,以及结合创客教育在实际开展中的应用,笔者将创客教育的实践过程以及在各阶段学习者所获得的提升进行了归纳总结,如图1所示。
我们可以将创客教育的实践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每个阶段都是由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组成,并且第二阶段是创客教育实践过程的核心环节。
在第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然后教师作为创客项目的设计者(Designer),为学习者设计真实情境中实际存在的学习项目。
在第二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和小组成员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对创客项目进行分析,然后动手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由于创客项目是开放的,并且正如桑代克学者所说的:学习就是一个试误的过程,所以这一阶段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通过这一阶段,学习者的思维能力、行动能力、创造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都有了相应的提升和进步。
教师在这一阶段主要作为人员资源的管理者(Manager)、调控者(Coordinator)和实践质量的提升者(Improver)。由于创客项目小组成员认知水平、能力、偏好的不同,因此会涉及到人员的支配问题,此时教师就需要发挥管理者及调控者的作用。并且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任务支架(Scaffolding),在学生能够逐渐独立完成时,予以撤除;与此同时,教师在创客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起到质量监控(QC)的作用,随时掌握各小组的完成进度以及成员的协作情况,当遇到棘手问题的时候,要适当给与帮助和指导,避免打消学习者的积极性,确保学习者始终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11]。
在第三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主要是在解决问题之后获取知识,并进行知识的迁移。教师则主要是对知识进行总结概括。
五、创客教育的挑战及建议
创客与教育的结合既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契机,又提供了巨大的挑战,笔者立足于现状,将创客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创客教师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在创客教育中,学习内容变得更加灵活和更贴近生活,与此同时,教师的角色和任务也相应发生了改变,这就使得教师需要提高自身条件。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在创客教育中,教师很难一下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及不了解该如何开展创客教育,所以对创客教师的培养是创客教育面临的一大问题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根据上面我们提到的创客教育的具体实践过程明确教师的角色,从而进行具体培训指导。与此同时,在解决创客项目的过程中会用到多个学科的知识,所以在培养师范生时要加强学科间的融合。通过对师范生进行课程改革,在大学创立基于创客教育的融合课程,以及相关的专业训练,来培养创客教师人才[12]。
2.经费问题及应对策略
创客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必备设备和工具的支持,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已经降低了许多科技产品的成本,但是对于许多学校而言,仍然负担不起。因此,经费问题是影响创客教育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与学校之间可以联手协作,共同成立多校共享的创客中心[13]。由于资源是共享的,所以必定会降低成本。并且这种做法不仅可使学生享受到更多的资源,而且可以促进学校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与协作。与此同时,笔者认为学校可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吸引投资者为学校注入资金。学校可以将具有市场需求的产品生产专利作为回馈与企业签署不损害双方利益的合同。这样不仅解决了经费的问题,并且使学校和社会的发展更为紧密。
3.评价方式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在创客教育中,学习者在完成一项创客项目后,获得由几个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的创客作品,每个成员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并且各个小组之间的创作的创客项目也不尽相同,由于缺少统一的评价标准,所以如何评价创客教育的成果是创客教育面临的又一大问题。
基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创客教育可以借鉴传统教育的评价方式,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传统教育一般通过终结性评价检测出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无法检测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创客教育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我们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在学习者完成创客项目的过程中进行评价。然后,在课程和创客项目完成之后再进行终结性评价。最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最终成绩中所占比例,形成最终成绩。
4.如何处理创客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
虽然创客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是进步的,但是创客教育能否完全替代传统教育?就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创客教育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教育,那如何处理创客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就成为目前创客教育要面临的问题之一。就笔者的观点来看,将创客教育和传统教育相结合是当下最理想的状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凌,王颉. “创客”:柔软地改变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4-09-23(005).
[2]顾学雍,汪丹华.创客运动与全球化的科技教育[J].现代教育技术,2015,(05):12-17.
[3]王星.创客运动热与冷[N].电脑报,2013-10-28(004).
[4]谢伊青. 创客运动:引领新的工业革命[J]. 成才与就业,2013,(24):48-51.
[5] [13]祝智庭,孙妍妍(2015).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 (1):14-21.
[6] [10]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02):23-34.
[7]赖红梅.浅论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内涵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08):32-34.
[8]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6.
创客教育内涵范文4
一、话题制造,埋下创客火种
创客教育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欲望,点燃中学生的创造热情。话题制造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策略。中学生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阶段,开始拥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表现欲,要引导学生参与创客活动,就要“对方配药”,通过创新话题的引入,对学生形成情感上的冲击,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实践欲望,无形中在学生心里埋下创客的火种。需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话题,应该体现出现实性、新颖性和可操作性,以便更好地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一架飞机从天空左边飞到右边”,并提问动画的制作原理。有的学生回答:“动画是通过连续播放很多张图片,因人们的视觉停留而形成的运动效果。”教师可以借此鼓励:“这个同学说的基本准确,不过这样我们要制作一个动画,就需要很多张图片,这样的工作量可是相当大啊,对一般人而言也是无法完成的任务,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呢?”学生都没有回答,我直接打开Flash制作软件,演示了刚刚飞机动画的制作过程,学生都啧啧称奇,教师趁机提升学生学习制作动画的兴趣。通过这样的引导,具有新奇性、话题性,学生创客热情很容易被点燃。
二、任务驱动,推动创客行为
创客教育的两个关键词是自主和创新。既要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也要做好学生的创新方法指导,这就要求教师要能恰当地介入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合适的教学引导。针对这一特点,任务驱动法是有力手段,通过对任务的全方位设计,为学生的创客行为提供必要情境,为学生的创新探索提供必要提示,同时为学生的自主尝试提供必要空间,进而有效推动学生创客活动开展。
例如,为了激发学生的创客行为,向他人介绍“我们的校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任务,教师可以向学生明确任务的方法:可以借助任何信息技术手段,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这一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任务完成途径,为学生的创客行为创设了广阔的情境。接着我又向学生提供了两个范例,一个是普通范例:类似“我的学校叫……坐落于……拥有……”这样的文字介绍稿。一个是创造性范例:耶鲁大学的校园宣传片。这一步通过两个范例,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创客作品比普通作品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能够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创客作品的内涵和要素,为学生的后续实践做了充足的引导。
三、平台搭建,促进创客展现
创客教育并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式的“默默创造”,而是创新思路汇聚,创新火花碰撞,创新行为勃发的知识交流盛会。搭建多样平台,促进学生创客行为展现就显得尤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展现平台要实现两项功能:一是促进学生创新观点交流,助力学生创新思路互动;二是促进学生发现自身创新行为不足,帮助学生在互动中总结提升。
创客教育内涵范文5
广义的“创客”指有想法并愿意去做,使之成为现实的人;狭义的“创客”主要指以技术创新为手段的从事个性化创造性活动的人。如今,传感技术、3D打印技术等已广泛用于生物、医药、建筑、设计和艺术等领域。目前,全世界已建立超过2000个知名a创客空间,有知名高校如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高校创客空间;也有一流企业英特尔、苹果、微软、联想、海尔等科技巨头的企业创客空间。
从2012年起,创客教育在国内兴起,创客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正面回应,在注重应用新技术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创新的兴趣和创新的精神。回顾我国的学校创新教育,由于种种原因并不是十分理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新教育的成本较高,一个机器人几千元、一间创新实验室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二是创新教育的普及面有待进一步拓展,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创新变成了聪明人的活动。三是创新活动新意不足,缺少相关新型课程的支持。
创客教育弥补了这些不足,在“创新、实践、分享”的创客精神影响下,“就地取材”“开源硬件”大大降低了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活动的成本;“学习、实践、分享”转变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使每个人都能参与创新活动;基于新技术的课程建设,学生的想象更丰富。
创客教育必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互联网 +”,学校创客教育的初心
“互联网+”是指,在工业领域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网络,它更是一种物质、能量和信息互相交融的物联网,互联网传递的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它还可以包括物质和能量的信息。“+互联网”与“互联网+”的不同就在于,前者强调工具的应用性、整合性,属于对传统的优化;后者加强应用工具的创造性,属于对未来的探索与创造,而实现《中国制造2025》就需要学校培养这样的人才。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虹景小学是一所年轻的优质学校,始终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特别是基于信息化的教育变革。学校实施的创客教育让他们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小学生创客空间,更让这里的学生爱上了科学,爱上了创造发明,创客精神已成为学校生活中的一种流行元素。该校的学生甚至在中国创客嘉年华活动中获得好评。信息化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学校课程也要与时俱进,开展创客教育让我们的学生更从容地面对世界,面对未来。
创客教育,不是让学生走向创新,而是让学生从创新出发。
创客课程,学生快速发展的基石
创客课程是学校开展创客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及评价等的总称。通过实施创客课程,学生能正确认识世界、学会创新、服务社会,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常州市天宁区于2011年9月率先在国内启动了区域性的创客课程。近万名五年级以上的学生开始学习趣味编程,这在全国是首例。课堂上,孩子们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象,甚至自己动手把所设计的发明(软件)变为现实。
创客课程体系包括三类:第一类为基础课程,我们认为思维和想象是创新的基础,以趣味编程Scratch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行3D设计和打印促进学生想象力发展,并让学生了解新型的生产方式,因此程序设计和3D打印是我们创客教育的基础课程,也是必修课程,纳入课表实施。第二类为拓展课程,主要了解和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如智能控制、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开展创新活动。第三类为创新课程,以智能机器为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尝试“研发”改变世界的“机器”,为学校、社区和家庭做贡献。其中基础课程是小学四、五年级必修课程,拓展课程及创新课程是提供给学生的个性化选择。
在创客课程的引导和激发下,学生们有了很多属于自己的小发明:灯光秀机器、自动泡泡机、感应风扇,解放路小学一名学生甚至设计了一套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训练的软件。该软件能自动出题,自动判断对错,减轻了教师负担。目前被该校部分老师运用到口算训练中去。常州市虹景小学顾钰晗和常州市解放路小学姚园、杨欣雨的创意编程(Scratch)作品入围第十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现场决赛(全国共12名)并获一等奖。
常州市龙锦小学的创客空间如今已有40多个会员。每周五下午,小创客们自己编写程序,调试传感器,制作自己的“小玩艺”。实践在这里生根,创新在这里发芽。
2014年4月,常州市天宁区承办了全国中小学创客教育论坛,来自全国23个省的Scratch爱好者、知名创客、教育专家260多人齐聚常州天宁,共同探讨如何让创客精神和创造力渗透到中小学创新教育活动中。2015年1月,中小学生创客大赛全国邀请赛在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举行,来自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180多支队伍共计400多名选手参加了本次比赛。
目前,我们正式出版了《趣味编程》等创客课程教材4册,通过交流创客教育社群广泛传播。2011年至2015年先后赠送至全国20多个省的400多所学校,有几十万名学生受益。2015年3月,3D打印课程教材《一起玩3D打印》正式出版,为进一步开展“拓展课程”和“创新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今后两年,我们期待学生可以最终做到自己编程、设计模型零件和最终组装完成自己的设计,实现“改变世界”的理想。
创客教育内涵范文6
关键词:创客;创客教育;创造的学习;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3/14-0110-04
近几年来,创客、创客文化、创新创业、创客教育成为政府、社会、企业、教育等关注的热点。以“探究、批判、实践、交流和分享”为核心的创客精神在逐步与教育结合之后迅速走进了广大中小学校园。各类学校创客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创客课程被开发并应用到学校创客课堂教学中,各种针对中小学的机器人、3D打印、物联网设计等创客比赛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创客精神契合了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精神,它使学生在开放、交流、分享的氛围下,开展独立自主、互助分享、动手动脑、超越自我的新体验。创客精神与教育相遇,便诞生了创客教育。可以说,创客教育融创新教育、体验教育、项目学习等思想于一体,契合了学生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天性;创客教育以课程为载体,在创客空间的平台下,融合科学、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小学推进创客教育课程现状
目前,中小学的创客课程涵盖了3D打印、机器人、物联网、数控车床、木工工艺、电脑创作等内容。创客教育以课程为载体,融合项目教学、体验教学、DIY等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实施推动项目、教师引导、学生创新、小组合作、成果分享等教学过程,形成众多蕴含创客精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创客课程。中小学逐步在校园创客、创客空间建设以及校园创客活动等方面推进创客教育的发展。
1.创造性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活力
在中小学创客课堂上,教师强调通过主动思考、主动设计、主动制作实现学生全身心参与的“基于创造的学习”模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创客课堂教学通过问题提出、工程设计、实物构造、成果分享、过程反思,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动手实践、信息化应用、问题研究及解决、大胆创新精神、团队协作、乐于分享等。学生在创客课堂上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和实践欲望,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在面对新技术、新设备时,学生可以持续地研究、学习、讨论,尝试着掌握和使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准备、实践与设计、原型制作、评价反思分享四个阶段在创造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他们不再是被动的信息与知识的接受者和消费者,而是知识的应用者与创造者。这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培养出了一批校园创客。
2.“新技术”构建特色创客空间
创客与新技术和跨界应用密不可分,而技术的介入对教育的长远发展有着更重要的意义。目前,在“新技术”的支撑下,各中小学构建了不同规模的创客空间。这些校园创客空间借助支持创造设计与创造成果生成的建构性技术,如3D打印技术、机器人技术、开源硬件、物联网技术以及更为简捷的编程语言等为学生展示了多样化的创意空间,为学生更加有效地感受、学习与分享更多的创意思维提供了可能,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使其获得更多创意的启示。以创客空间为平台,以新技术的掌握和使用为切入点,学校创客课堂成为学生最喜爱的学习、实践、交流、分享空间。
3.“创客活动”为创客教育带来动力
近年来,各种级别的“创客活动”为以教师和学生为核心的校园创客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这些校园创客活跃在各种创客活动、大赛中,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样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而且对周围群体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他们的创客经历、优秀表现及综合能力又为创客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发展的动力。
通过“创客活动”,不少“校园创客”的创造成果申请了发明专利权,并通过与企业合作实现了创客成果市场化,这也从侧面推动和激励了学校创客教育的开展。
中小学推进创客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中小学创客教育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创客文化大发展的环境下开展的,普遍呈现“由部分对创客关注和热爱的教师带动,社会、企业协作提供设备支撑,各种社会化的比赛活动提供动力”的模式。然而,随着创客教育范围的扩大、需求的提升,这种“非教育为主导,仅一门课程为载体,没有符合教育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动力”的模式,势必制约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发展。为此,当前应正确分析和解决教师观念与能力、校园创客空间建设、创客教育目标与评价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1.创客教育不应该局限于一门课程、个别教师
目前,中小学校创客教育通常是由信息技术、科学或关注创客活动的个别教师通过兴趣小组、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如机器人、3D打印、物联网等课程的教学活动。这种形式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然而,随着创客教育的推进与各方面的需求的增加,这种将创客教育局限于一门或者几门课程以及个别教师的发展形式很难真正实现创客精神与教育本源的融合,创客课程的建设、个别教师的业务发展都会遇到瓶颈。
各中小学应该在培养个别教师群体高质量转变为创客教育专业教师的同时,采取各种形式开展针对全体教师的创客教育培训,提升学科教师的创客教育理念与能力,使他们结合各自的特长和学科特点,将创客教育融入学科教学活动中,使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得以延展和循环。
2.校园创客空间的建设应立足现实、继承传统
校园创客空间是学校开展创客教育的重要平台。目前,校园创客空间的建设呈现出对硬件的依托性和场所的固定化形态,校园创客空间的建设过于追求新设备与新技术的支撑,不少中小学的创客课程都是以某种设备为依托而开展。众所周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各种新技术、设备发展迅速,更新速度快,如果校园创客空间过于依赖硬件支持,会导致学校的创客教育陷入“创客被设备与环境左右”的发展困境。
校园创客空间的建设应立足于现实,集成学校传统,因地制宜地建设一套去商业化的教育创客空间系统,应该由课程、需求决定空间的建设,而不是由空间制约创客教育的发展。
3.创客教育目标不明确,机制不完善
目前,以赛代教,即以比赛成绩作为重要评价指标的创客教育目标,普遍存在于各中小学创客教育中。在企业、设备的支持下参与各级各类社会化的创客活动、比赛,是中小学创客教育发展的主要机制。中小学的创客教育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创客文化大发展的环境下开展的。显然,中小学校创客教育不能简单地以“创新、创业”为目标,要综合考虑创客教育的价值、定位、融合等方面,将创新、实践、学习、工具应用、交流互助、自我评价等环节分解融合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另外,学校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从评价、参与、建设、比赛、活动等多方面形成以教育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多方参与协作的学校创客文化。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创客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创客教育的不断发展,形成生态循环系统。
中小学推进创客教育的策略
中小学校创客教育的发展必须将创客的核心理念与教育的本质特点紧密结合,探索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教育发展需求的创客教育模式。为此,中小学创客教育可以尝试通过特色发展、学科推广、深度融合三个阶段逐步发展。
1.特色发展
初始阶段,中小学在建设创客空间、开设创客课程等过程中,应遵循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原则。
首先,创客空间的建立要综合考虑学段、学校场地、经费保障等因素,因地制宜,做到既可以凸显学校特色,又实用、节约、可持续发展。例如,在一些条件薄弱的学校可以通过改造或者拓展现有实验室、机房、阅览室等搭建学校创客空间。其次,创客课程也应该根据学生年龄、教师专业以及经费支出等条件做出合理选择。切勿一味追求课程的高深,重点是通过创客课程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总体来说,学校实施创客教育之初,切勿盲目追求场地的华丽、设备的超前、课程的高深,而应该坚持创客教育普及化、平民化的原则,注重创客核心理念的学习与理解,并结合学校发展制定务实的创客教育规划、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评价体制,通过一门或多门创客学科的开设,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创客教育模式。例如,经济状况一般的农村学校,可以选择一些能就地取材的设备、材料等,开设相关的创客课程。一把牙签、一盆萝卜丁或者土豆丁,都可以结合简单的力学原理,再加上学生的大胆创意与动手制作,就可以建造一座土豆高塔。而整个教学过程也可以贯穿“实践、创新、学习、分享”等创客核心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学科推广
随着学校创客学科的开设,学校将逐步积累大量的创客教育经验,培养专业教师,形成课堂教学模式,并通过各种活动、比赛为教学带来动力,形成学校创客教育的特色。
然而,中小学创客教育不能仅局限于一门学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该以创客学科为切入点,将其教学模式、理念推广到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创客教育也不仅仅是几门学科或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而应该在全体学科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推广“实践、创新、合作、交流、分享、反思”的理念,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
首先,经过初始阶段的特色发展,学校应以部分创客学科教师为核心,对全校各学科教师开展创客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培训,使各学科教师能够深入学习、理解创客教育,并为他们将本学科教学与创客教育的核心理念相结合做好理论与实践准备。其次,创客学科专业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在本学科学习过程中掌握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问题发现与解决的方法等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因创客课堂而喜欢上学科课堂。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校园创客活动”以推广创客精神,促进创客精神与教育教学工作的融合。“校园创客活动”是基于校园展开的,主要的受众是学生创客和创客导师,所以应该坚持“去商业化显教育化”的原则,通过多种方式如生动的案例、视频、比赛、网络分享等,在创客实践中融合和贯通,将创新、创造融入综合实践的活动中,形成学校创客教育发展的生态循环。
3.深度融合
通过创客学科教师的带动和引导,学校其他学科教师将会思考和尝试将创客模式与本学科的教学相结合。学校的创客教育将进入与各学科深度融合的阶段。
该阶段的标志之一是探索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将动手实践、创新应用、合作交流以及成果展示等过程与结果有机融合到学科教学中。这种融合不能是为用而用、生搬硬套,而是要从本学科的特点和需求出发,以教学改革为依据,以理念引导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目标、任务、过程的融合。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中,教师可以将某企业的“故事搭建积木套件”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采取分组合作的形式,用该故事套件将某篇课文的内容搭建出来,然后进行组内、组间互相讨论,分享本组的设计与搭建成果。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将课文的理解、创新地应用工具、协作实践、成果分享、互评互助等环节有效融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又如,将3D打印的创客课程与小学数学相结合,创客专业教师与数学学科教师共同设计一个3D打印数学课堂教具的教学项目。在两位教师的辅助和引导下,学生根据数学课的需求,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借助3D打印课程的设计、实践等过程,打印出数学课上需要使用的教学用具。这种教学项目深度融合了小学数学课与3D打印的创客课程,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机、3D打印机“创造”出教具,再使用自己“创造”出来的教具学习或帮助低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激发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对3D打印的应用、创新能力。
中小学的创客教育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学校应坚持将创客精神与教育本源相结合,以课程为载体,以新技术、新设备为工具,使创客教育深度融合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让创客理念推动教育变革,让教育变革助力中小学校园创客文化。
参考文献:
[1]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01):14-21.
[2]郑燕林,李卢一.技术支持的基于创造的学习――美国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施路径[J].开放教育研究,2014(06):42-49.
[3]刘文迪.创客教育在小学科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3):74-75.
[4]韩晨光,曲绍卫,纪效珲.能力基点:理工科大学生创业创客教育课程设计及实践――基于两岸理工科大学生创业能力调查数据[J].现代教育技术,2015(02):11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