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的定律及原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的定律及原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的定律及原理

初中物理的定律及原理范文1

关键词:物理教学;初高中;衔接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困惑来自于多方面的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学生若能认识到其问题,再加上教师给予指导,问题都可以比较好地解决。

1.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1)初高中教材内容、广度、深度不同。物理学通俗地讲是研究力、热、光、电、原子等现象和原理的学科。初中物理虽有涉及但都只是讲述一些与常见现象有关的物理知识,大多也只是定性表述,而原理、规律以及实验验证涉及较少。而高中物理则是比较全面准确地给出严格定义和规律等,其多是涉及定量计算,知识面拓宽了很多,难度和深度也都加大了。以“力”为例,初中只是给出了“力”的概念,力的图示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力,高中物理则增加了两个任意夹角的力的合力求法,详细讨论了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还讲解了共点力平衡问题。如此,足以看出高中内容充实了很多。

(2)初高中学生学习方法不同。初中物理由于知识内容少,涉及概念不多,规律简单,学生通过简单记忆就可以应付考试了。而高中物理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其注重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注重能力和素养的考查,所以学生在平时学习时,也要注重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思维逻辑能力的训练。

(3)初高中学生思维方式不同。初中物理涉及概念大都比较具体,概念定义描述比较形象,而高中则涉及得比较抽象。比如,初中只研究匀速直线运动,高中不仅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还有曲线运动和圆周运动,由一维空间到了二维空间。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熟练掌握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科学抽象法。

(4)学生学习目标不同。初中学生学习物理主要是应付较为简单的中考,而高中学生既要面对选拔性的考试――高考,又要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可见高中生学习物理对以后发展影响更大,也更为重要。

(5)初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不同。初中阶段,教师注重教学的趣味性,课堂密度小,进度慢,教学重视学生记忆,常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等。高中不仅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培养,这对学习物理的学生至关重要,故教师还须采用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实验法、探究法等。

2.教师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工作的策略

(1)熟悉初中物理知识,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使初高中知识平稳过渡。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要明确初中对该知识的学习程度、学习范围或者是断层点。高中物理教学在上新课时,应先简单回顾初中所学的该知识点,以其作为切入点,便于学生较快进入新知识的教学。比如,在粤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的第六节“用图像描述直线运动”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物体运动的初速度,直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第一,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初中数学中图像的有关知识;第二,要给学生补习斜率的概念,因为初中没有学过斜率。如果提前不做好此类工作,教师在上课时发现问题并仓促应对,势必影响本堂课的教学效果。

(2)对高中学生的物理教学,应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让学生慢慢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物理与其他学科相比,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每一章节都有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把物理基础知识的传授放在首位,使学生切实掌握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对难点应分步骤讲解,分不同时间段进行讲解,化抽象为形象等手段让学生慢慢掌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度过难点。也要对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控制好度,不宜一下子加大难度,使学生望而却步,一开始对学习物理产生惧怕心理。比如,在讲授摩擦力时,应把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分开讲授,慢慢让学生领会,切不可一言带过,给以后的学习埋下隐患。

(3)加强学生思想方法训练,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掌握适合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在平时上课及练习作业中,逐渐训练学生严格应用物理定义和物理规律解题的习惯,让学生习惯对所学知识用正确的关系式以及严谨的逻辑推理进行分析,而不是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是“凭感觉”得出结论的错误方法。这一点对整个高中学生物理学习至关重要。

(4)在教学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掌握率,让学生在高中依然像初中一样能感受物理课堂的魅力与诱惑。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进行一些学生自主操作的实验,多进行演示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物理的趣味性,加深印象。对难度较大、较抽象的物理概念要应用物理教具或电子动画,用直观易懂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比如,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时,给学生演示真空管中羽毛和金属片的下落实验,还可以用刻度尺来测学生的“反应时间”。诸如此类还有很多,这些在课堂上都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5)改变学生初中阶段不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适合高中物理的学习习惯。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入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对整个高中三年学习物理都有重要影响。首先,培养学生先预习,带着问题上课,并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接着练习巩固,再总结的学习习惯。带着问题上课,听课有了针对性,就可以提高听课效率。这样学生也可以比较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避免知识盲点,符合学习规律。 其次,培养良好的做题习惯,养成独立思考习惯。现在学生所做的题目都能很方便地找到答案,但我们要求学生不能边看答案边做题,应该在限定的时间内独立自主完成,然后再核对答案。对自己遇到的一些暂时不理解的物理问题,可以慢慢思考、慢慢消化,这样对物理思维的提高很有帮助。再次,在物理学习中强调科学记忆,反对死记硬背,强调理解应用举一反三,反对“题海战”。最后,培养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

(6)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求知欲望。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特点,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自主实验增加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中,穿插物理科学家求学历程、科学故事和生活趣事等,物理学家在探索自然界物质运动的规律时,他们所运用的巧妙的思想方法,他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他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等等,对学习物理的学生来说都大有裨益。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的美,体会物理从力与运动关系到牛顿三大定律、开普勒三大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然后到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感受物理学“大厦”的宏伟与美丽。这些都是很好的素材,利用好这些,对过渡期的高中生都很有帮助。

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有相的指导策略,也需要有对学生长期跟踪指导的毅力,若能做好各方面工作,作为教师一定能大大提升自己培养的学生水平,也一定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李世忠.新课标走进高中・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

初中物理的定律及原理范文2

关键词:高中物理;差别;适应

新的学年开始了,又一批新生开始了高中的学习生活。开始上课之后,学生普遍认为高一物理难学,原因就是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和初中学生在两个不同的年龄段,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理以及物理这一学科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运用数学的解题能力都处于两个不同的水平线上,所以高中和初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也完全处于两个不同的水平线上。

由于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的差别,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才能让学生完成由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尽快地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一、初、高中物理的差别

(1)初中物理教材通俗易懂,学生便于理解;高中物理教材叙述较为严谨,特别是一些概念,必须咬文嚼字,深入理解。比如弹力的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从概念中可以找出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并且也能分析出弹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它恢复形变的方向。

(2)初中物理认识物理规律时一般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提出问题或者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学生对于物理过程的认识感性比较强,学生对于这些物理现象也都较为熟悉。高中物理对于学生要求较高,不再只是感性上的认识,而是要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比如说静摩擦力的理解,学生为什么会感觉比较困难呢?他们总是习惯用自己的直觉或者经验去判断,而这样往往是错的。高中物理的学习有时是一些“理想化”的实验,如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实际中我们没有这样的斜面,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普遍会感到很抽象。

(3)初中物理的学习很多人是靠记忆,主要是对力学、电学、磁场、热学、光学、声、原子物理的知识有个初步了解,对实际应用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背背概念、公式,考试就很容易了。高中物理的学习主要还是这些知识点,但是更加深入了,联系的也很密切。不过主要是靠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定理即使背的很熟练,但是用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用。所以就出现了这种现象:学生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但是一做题就错!比如说摩擦力方向判断中“相对”两个字的理解。

(4)初中物理大多只要求感性了解和简单计算,对于数学的计算能力要求一般,整体上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而高中物理则要求进行理性的研究和较为复杂的综合运算,对于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求很高。如力的合成与分解中经常用到三角函数的关系及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追击相遇问题中的极值问题,图像的斜率、截距的含义等等。学生的数学基本功不扎实,谈何解决物理问题呢?

二、如何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1.心理上的准备

即不盲目乐观,满足于初中所取得的成绩,认为高中物理也可以不费多大的精力就可以学的很好。也不要盲目悲观,认为高中物理只有那些非常聪明、智力水平非常高的同学才能学好,其它的人再怎么努力也学不好。要想信:任何成绩的取得,都是以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为代价的!高中物理的知识,是符合同学们这个年龄的认知水平和智力水平的,只要以正确的心理状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学习,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取得理想成绩。

2.培养抽象思维

合理的物理模型和理想化过程是抽象思维的产物,是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理想实验也是物理学中一种特殊的科学思维方法,它是在系统的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对实际过程做出更深入的逻辑分析和抽象的一种方法。如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和自由落体实验;质点、单摆、理想气体等理想模型的建立。将跳高运动员的跳高过程抽象为质点竖直上抛运动的理想运动过程。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弄清楚这几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这样处理问题对实际问题会有什么影响吗?

3.切实提高理解能力

学习高中物理,重在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基本构成部分,不掌握一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不能学好物理学的。因此,要想学好物理,必须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应注意在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时,千万不能只停留在概念和规律的字面意义上,或者是死记硬背,而要注意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具体适用条件。才能应用这些概念和规律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一些选择题中经常考查关于物理概念和规律似是而非或者是似非而是的说法。如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度、瞬时速率的区别,速度的变化量和速度的变化率的区别等等。

4.高度重视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演示实验时,应透过有趣的表面现象去思考内在的物理本质;做学生实验时,要手脑并用,熟练掌握实验机能。对于各种实验,不仅要明确它们的原理,还要思考这些实验为什么这样设计,并试试自己能否设计。

5.做好练习,定期复结

高一刚开始,应多做些紧扣基本概念的练习题,不要过早去涉猎大量难深的综合题。注意练习题的质量(教师可指导学生去选择语言简练,题意清楚,条件明确,不偏不怪,不超出所学范围的练习题)。同时,做大题时必须做到规范,步骤尽量详细。不能想当然,凭主观臆断。物理是一个讲道理的学科,每个问题背后都有它所遵循的规律,应该采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还是采用能量的观点解决问题,是应该用整体法还是隔离法来分析问题,学生应逐步地学会自己去判断。对于做错的题目,不要轻易放过,要想一想有哪些方面出了错,对哪些知识的理解还有缺陷,找出错误的原因,认真订正。最好专门建立一个错题本,记录自己的错误予以改正,便于以后的学习。

初中物理的定律及原理范文3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衔接

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就登上了一个新台阶。就物理这门学科而言,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理论性都比初中物理有跳跃式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高一新生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对于稍微难一点的知识点一用就错,一放就忘。众所周知,高一物理难,难就难在初高中物理衔接出现的“台阶”。弄清“台阶”的成因,认识初高中物理衔接的必要性,并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是打开高中物理教学新局面的第一步。

一、初高中物理学习上产生“台阶”的原因

(1) 知识量增大。相比于初中物理,高中物理的知识系统更为庞大,仅以力学这一知识板块为例: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约60个,而高中力学知识点增至90个,这无疑使学习难度有了很大提高。

(2)理论性增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于很多知识点教材只要求学生对其进行初步了解,作定性研究;而进入高中后则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深层次理解,进行定量研究,这无疑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初中物理“什么是力”这一部分内容中,它只要求学生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在高中物理中“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者使物理发生形变”。这既拓展了力的概念,又提高了理解的难度。

(3)知识结构性增强。初中物理各知识点之间相对孤立,没有形成严密的结构体系;而高中物理常以特定基础理论为指导,按照一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4)应用数学知识的要求增强。分析计算物理题,要具备数学的函数、解方程、图像处理、极值求解等知识技能。甚至,高一物理上半学期要应用的数学三角函数知识要到高一下学期才能学到。

(5)能力要求提高过大,学习方法没有适时转变。 一是高中要求学生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运算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上要提高。而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这得需要有一个艰苦的培养过程。二是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跟着教师转,死记硬背教师布置的内容,没有预习教材和进行有关的课外阅读及实验的习惯。缺乏课上勤思考,课后注意观察、分析,把知识学活,举一反三的独创精神。

二、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的必要性及有效策略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高中物理的神秘世界充满了幻想,他们满怀希望、饱满热情地投入到高中物理的学习之中,但是,当他们一次次经历着“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无奈后,学好高中物理的信心受到严重的打击,于是,一批批的学生在诸多的学习障碍面前退缩了,在一个又一个台阶面前举步维艰……这种现象的发生使我们认为到,能否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工作,学生能否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要求,并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是能否开创高中物理新局面的关键因素。

我提出以下几点有效的指导策略:

(1)规划足够的教学时间,编写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适当进行一些知识点的补充。一是在高一教学计划别规划出一定的教学时间,专门进行初高中工作,有条不紊,循序渐进;二是组织教研组专家借鉴有关学校的资料和成功做法编写一本《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以其作为衔接工作的重要载体;三是在讲到相关章节时,先对初中的知识进行复习,使学生找到知识结构的联系。

(2)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偏失和良好学习习惯的欠缺,刚入高中的学生普遍感觉物理学习困难。所以,除了知识与能力,我们要更加地注重过程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排除非智力因素的负面干扰。例如,在对一节课文处理时,老师一开始就要指导好学生的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总结等环节,使学生养成规范书写、常规思维等习惯,最终达到“授之以渔”,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

(3)灵活应用教学环节,设计螺旋式上升知识系统,让学生逐步“摘到越来越大的桃子”。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知识不能要求一步到位,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放慢教学速度,增加教学层次,灵活设置教学环节,注重知识的梯度,增加知识的广度。比如,教学“牛顿第二定律”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将力的概念、加速度和“牛顿第一定律”等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将其作为预备知识,扫除新课知识障碍,最后才开展“牛顿第二定律”的相关实验和理论的讨论,循序渐进,有效过渡。

(4)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在实际学生认知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合理进行演示实验,适时安排分组实验,甚至是联系生活的小实验,往往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力的分解过程中关于被分解的力(合力)有哪几个作用效果是一个十分抽象的问题,学生由于缺少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因而对此问题感到很困难。

教学中突破这一难点的最好方法是设计一些实验,如:(图1)台秤读数的减小显示了斜向上拉力F具有竖直向上的作用效果;用软板可演示铁块由于重力对斜面的作用效果(图2)以及让学生通过(图3)体验重力对支架的作用效果等,强化感性认识,继而顺利地向理性思维过渡。

(5)关注学生心理状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高中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患得患失,不能客观和科学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自信心容易受挫折,一旦学习赶不上,便自暴自弃。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助其消除疑虑,克服心理障碍,重拾学习信心,使他们成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全的学生。

当然,初中和高中物理的衔接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多方合作、统筹安排。要从教材、从学生方面找原因,也要从教法、教师方面想办法。在实际教学中又会产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是,只要我们高度重视,以学生为本,灵活应用教育教学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教学工作,打开高中物理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乔际平,邢.物理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初中物理的定律及原理范文4

笔者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必须从改变学生的世界观与情感角度出发,促进物理方法论的形成与科学素养的发展.从物理学科的特点来看,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初中物理教学注重理论推导、实验探究,能促进学生智力和思维的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在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但是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并不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全部,当今世界需要学生有团结合作的意识,要有集体主义观念、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每个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得到都是物理学家奋斗、思考、探究、创新的结果,其过程中充满着物理学家的执着和坚持,这种品质应该在物理教学中进行渗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知识执着追求的品质,遇事不畏困难、勤奋爱学,学生的物理学习才会更具持久性和稳定性.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实施德育渗透进行探讨,望能有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1 明确德育目标

没有明确的目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就无从谈起,对于初中物理实施德育渗透也是如此,那么要明确哪些德育目标呢?

1.1 注重科学态度渗透

科学态度是初中物理实施德育渗透的核心,具体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物理学史的挖掘和应用,给学生穿插介绍各个物理原理、定律被物理学家发现和证实的过程,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探索,帮助学生养成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求知、用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欧姆定律”时,笔者先给学生介绍欧姆花了十年的时间艰辛地探索得到“欧姆定律”的过程,帮助学生有效记忆规律,再配合课后安排相关文章给学生进行阅读,这对于学生的情感是一种积极的鼓励,要求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想,学生不仅仅牢固的掌握了欧姆定律,还养成了积极向上和勤学善思的优良品质和情感.

1.2 重注德育渗透

渗透德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德育渗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增进其建设祖国的自信心,因此,对于在物理教学时,与知识内容相关的国内物理学家做出的贡献要主动向学生介绍,宣扬我国科技的发展,深化学生内心对祖国崇高的热爱之情.[JP]

例如,在和学生学习磁现象时,和学生回顾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从磁石到指南针,以及指南针对世界的影响,培养他们的民族责任感、自豪感和自尊心,古人尚且如此,我们作为后人应该努力学习,助力中华之崛起,学生的爱国热情被有效激发,物理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1.3 注重辩证法渗透

物理学属于自然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力,亦是哲学的最高成果.我们在设置德育渗透目标时,必须将辩证法渗透作为一个目标,在实施初中物理教学时,我们应重视分析教材中知识内容的思想性和科学性,借助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物理现象进行阐述,抓住主要矛盾忽视次要矛盾建立模型归纳出物理规律,实践证明哲学与物理的有机结合,将传统的灌输式物理教学提升为思想方法、物理观点的教学,打破原有单一的以知识为目标初中物理教学模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均获得有效的发展,在学生认知发展的同时,促进其正确世界观的形成.

2 把握德育渗透的原则

从当前初中物理的教材来看,物理知识和规律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和思想教育因素,这些元素的挖掘能够带动学生物理学科知识的发展,促进智力、知识发展的同时,学生在品德、思想等诸多方面的素质都能够得到发展.

2.1 最优化原则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优化教学是基本要求,如何优化初中物理教学呢?

(1)有意原则,指物理教材与德育目标的同步性、一致性和相关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并掌握教材,实行对德育目标的控制.

(2)有机原则,指选择好德育与物理教学最佳的结合点,找准某一训练点和知识的突破口,这样教师就不仅仅是单纯的教书匠,而是育人的工程师.

(3)有度原则,指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分寸要适当,能够做到恰到好处,对物理事实的教学做到不偏不倚、不缩小也不扩大.

(4)有序原则,指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必须符合认识规律,要做到循序渐进的教学,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出发.

(4)有效原则,指在物理教学中,要从素质教育的整体出发,对德育进行系统筹划,使之成为最优组合,能够充分发挥教学的整体功能.

初中物理的定律及原理范文5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造成课堂教学无效的因素是很复杂的,例如,教师定位不准确,漠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模式单一俗套,不能将物理知识进行有效传递;忽视物理实验的探究与操作,缺乏对物理本真面目的展现;物理练习繁重、重复,制约了学生的稳步前进。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就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新课改形势下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的提高贡献一份力量。

一、尊重课堂教学生本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观能动性

中考压力下的物理课堂,由于教师授课任务量大并且所授理论知识抽象、难度较大,教师往往采取“填鸭式”的硬性教学模式,以自身为教学的中心,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被动的成为知识的倾听者、接受者,进而沦为了学习的犯人,知识的奴隶。学生物理学习主观能动性的丧失,对于学生知识的吸收和学习兴趣的提高都是无益的。面对物理课堂中由于教师与学生位置的颠倒带来的高中课堂的沉寂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缺失,我们应当通过启发式的问题去激发学生自主探讨的兴趣,学生一旦被问题吸引,就会受问题的驾驭而自主进行思考,在思考遇到困难时,学生便会寻求他人的帮助,包括教师或同学,这样课堂教学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便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对于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相对于教师单方面的灌输都要好很多。

二、丰富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初中物理课堂的丰富提供了更多新的教学手段。以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与物理教学相结合,促进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新课程的改革。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师改变了陈旧的教学方式,使教师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并结合物理的实验特性以及物理课堂教学实际,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教学,从而能有效发挥多媒体仿真教学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分析力等多种能力,为课堂教学素质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比如,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利用多媒体有方向、有目的地查找与物理课程有关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些物理知识,自己去理解并运用这些物理概念。通过多媒体演示,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内容很直观地在演示屏幕上显现出来,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原理。通过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的有效整合,使初中物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变得丰富、充实,从而使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得到切实的提高。

三、充分注重物理实验过程,还原物理教学的本真面目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灵魂,在新课改下,实验教学有重大突破。但是,能否完全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有待物理教师认识和实验能力的提高。教师不仅要重视做好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更应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感悟力,把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引入物理课堂。要适时开发、补充课堂演示实验,布置学生课外实验作业。这样,才能真正避免把物理当作数学应用课,还原物理教学的本来面目。同时,在实践、动手中让学生体验物理研究的成功与快乐。比如,在教学“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一节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实验室或将实验仪器搬入教室(每小组一套)进行上课。上课时,先让学生阅读材料,明白教材中的几个实验怎么操作,需得出什么结论,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完成而且要学生通过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从而探究出物理规律。这种方式比教师唱独角戏更易接受,能让学生动手探究实验,亲身体验物理实验过程,进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验过程是引导学生把宏观物理现象和抽象思维紧密联系起来的重要途径。物理概念和理论来源于实践,但实践经验并不等于物理概念和理论,要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得到物理概念和理论,并进行分析、综合等抽象思维活动。由于初中生繁重的课业压力,物理实验过程是他们获取物理实践经验的重要渠道,通过在实验过程中掌握物理现象的变化规律后,发现物理理论,引导学生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理论知识,才能学好物理概念、定律、原理。掌握了物理概念、定律、原理,并将它们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一些物理应用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四、优化课堂练习,促进学生稳步前进

课堂练习是为了让课堂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优化课堂练习是指课堂练习一定要少而精、精而准。由于课堂时间非常宝贵且十分有限,因此,应该优化课堂练习,让课堂练习少、准、精,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准确地体现学习目标,还能真正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优化课堂练习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因此,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的时候可以进行练习分层,分成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基础题是全体学生都要做的,都必须完成的。完成之后,教师要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提高题是选做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很好地完成,学习能力一般或较弱的学生需要在一定的帮助下才能完成。那么,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先完成的学生指导未完成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课堂讲评的方式来指导学习能力一般或较弱的学生完成。拓展题是一起合作学习完成的,合作成员应该是参差不齐的,既有能力好的学生也要有能力差的学生,这样可以通过帮扶来共同完成拓展题。优化作业,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稳步前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的定律及原理范文6

例1(2010年安徽卷)实际的电源都有一定的电阻,如干电池,我们需要用它的电压U和电阻r两个物理量来描述它,实际计算过程中,可以把它看成是由一个电压为U、电阻为零的理想电源与一个电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而成,如图1所示:

在图2中R1=14 Ω,R2=9 Ω,当只闭合S1时,电流表读数JI=0.2A;当只闭合S2时,电流表读数I2=0.3A,把电源按图1中的等效方法处理,求电源的电压U和电阻r。

解析 这道题以高中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为背景,要求初中学生去解答,学生只要认真理解试题中提供电源的相关信息,再利用初中知识:串联电路电流、电阻特点、欧姆定律,就能顺利解题。

教学衔接启示 高中物理教学要找出初、高中知识的结合点,所谓知识的结合点,就是指初三和高一都涉及的,但内容在深度、广度上有所不同的知识,教师在备课时应分析高、初中的知识点,找出两者间的结合点,从结合点展开教学,学生自然感到顺理成章,也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l第三章第二节《弹力》教学,学生在初中时对压力、支持力、拉力已有初步的了解,这便是知识的结合处,所以,在上这节课时可以不直接从弹性形变入手来介绍弹力,而从对压力、支持力、拉力的认识来引入,教师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演示放在桌上的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分析力产生的原因,从而引出形变的概念,讲清弹力产生的条件,最后做微形形变实验,得到只要物体之间存在着接触并产生挤压作用,必然会产生形变的结论,从而形成弹力的概念,这样教学,在高、初中知识之间搭建一个“引桥”,减缓了知识的坡度,促进学生对高中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另外,像第四章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第七章功、功率、重力势能等知识点都是存在知识的结合处,只要教师深入挖掘分析,一定会给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带来益处。

例2(2007年汕头市卷)图3是法拉第发明的能够产生持续电流的机器——发电机,金属圆盘可以看成是由无数根长度等于圆盘半径的导线组成的,金属圆盘在磁极间不断转动,每根导线都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产生持续的电流,某校探究小组仿制了这个发电机装置(如图4),对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进行如下探究:

①当圆盘转速增大时,电流表指针偏转增大,说明电流大小跟______有关;

②保持圆盘转速不变,换用一个半径更大的金属圆盘,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更大,说明电流大小还跟______有关;

③保持圆盘转速不变,换用_______,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更大,说明电流大小跟磁场强弱有关,

解析

这道题是以高中知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为背景,以图片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法拉第发明的发电机,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足迹,仿制发电机探究感应电流(电动势)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衔接启示 高中物理教学要适当渗透物理学史,“物理学发展史是一块蕴藏着巨大精神财富的宝地,这块宝地很值得我们去开垦,这些精神财富很值得我们去发掘,”高中物理教学引入物理学史,除了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与技能之外,最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掌握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高一新生不适应物理教学,正与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缺乏自主探索精神有很大关系,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适当渗透物理学史,这将有助于学生完成初中到高中的物理衔接。

例如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如果仅按教材的逻辑顺序“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来展开教学,这无疑已失去了物理学史的本来面目,失去了有声有色,波澜壮阔的科学斗争的历史光辉,使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如果按照物理学史客观发展顺序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揭示出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观察一猜想、假设一实验验证一修正推广,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并不是那么难以理解,而是非常亲切、具有真实感,同时受到科学的思维方法的熏陶,促进学生从“被动思考、获得知识”向“积极思考、勇于探索”转化,获得真正的智慧。

高中物理教材提供了许多物理学史方面的内容,为渗透物理学史教育提供了方便,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增减,当然,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应抓住重点、言简意赅,切记喧宾夺主、主次颠倒,才能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高中渗透物理学史,除了上述课堂教学渗透方式外,还可以在作业中渗透,如学完牛顿第一定律以后,可布置作业:阅读课文、查阅资料或网站搜索完成表1,并思考各位物理学家的贡献。

例3(2004赤峰市卷)实验可以得出:在温度不变时,导线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写成公式为:R=ρl/S,其中R表示导线的电阻,z表示导线的长度,s表示导线的横截面积,ρ是比例常数,叫电阻率,不同材料的ρ不同。

现有一段粗细均匀的细电阻丝,用你在初中物理实验中使用过的仪器和掌握的实验方法,如何用公式R=ρl/s测这段金属丝的电阻率ρ?

要求:(1)写出实验步骤;(2)直接写出p的表达式,(为简单,每个要测的量只测一次,需画电路图的要画出。)

解析 这道题是以高中知识电阻定律为背景的较复杂的间接测量型实验题,要求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公式推导、得出测量原理,根据使用过的仪器和实验方法即可作答。

由于这道测量型实验涉及测量物理量较多,测量方法多是间接测量,再加上要进行数学推导运算,所以解答此题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衔接启示 初中教学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数学解题能力,初中教材内容要求学生了解、知道的多,理解的少;定性多、定量少,而高中则要求学生理解应用多、定量研究、数学工具与技巧的应用多,因此,升入高一的学生不能适应高中物理教学则在所难免,知识是迁移的大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基础,在部分定量计算中有意识培养数学能力,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会起到促进作用。

注重基础知识,就要让学生深刻理解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例如速度、密度、机械效率、杠杆的平衡条件、欧姆定律等都是初中阶段的重要概念和规律,要重视这些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知道它们的由来,二是要让学生弄清每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掌握物理规律和表达式的同时,还要明确公式中量的意义和单位、适用条件、应用时的注意事项、使

学生掌握初中阶段物理学科完整的基础知识,真正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注重基本技能,尤其要重视测量型实验的技能,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物理量的测量是实验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最大量的工作,在测量性实验中,熟悉各种仪器及仪表的操作规则是实验的基础,明确实验原理和实验的基本方法是重点。

初中物理常用的测量工具有八种,分为两类:一类是直读式的测量仪器,如刻度尺、温度计、弹簧测力计、量筒(量杯)、秒表、电流表、电压表,一类是比较式的测量仪器,天平,在这些测量工具(量杯除外)中,其相邻的刻度之间的长度与相关物理量之间都成线性关系,有其共同的特性,在使用这些测量工具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综合、对比,注意它们的单位、量程、最小分度值,让学生养成以刻度的分度值为基础的观察力。

在物理测量实验中,根据测量原理(思路)及运算难度,将测量方法分为三种:(1)直接测量,如用天平测固体质量;用电压表测电压等,(2)简单间接测量,如用刻度尺测量规则物体的体积;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等,(3)复杂间接测量,如上述例3。

培养数学解题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如指数运算、密度、速度复合单位之间的换算等,其次要培养学生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如初中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浮力公式、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等的推导虽然不是中考的内容,但也要让学生经历推导过程,因为是培养运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最佳时机。

例4(2006年宿迁市卷)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有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三: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几位同学用三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2:

(1)为验证猜想一:应比较实验序号______和______,结论是:_______。

(2)请你帮助小明验证猜想三:

①器材:0.5 kg的铁球A、1 kg的铁球B和皮尺,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

②实脸步骤:

③结论:

(3)小敏同学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她让两片完全相同的纸(一张平展,另一张对折)同时从三楼由静止开始下落,她发现两片纸______(填“同时”或“不同时”)着地,此下落过程一中两片纸作的_____(填“是”或“不是”)自由落体运动,因为______。

解析 这道题是以高中知识自由落体运动为背景的探究性实验题,重点考查探究实验中控制变量法及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归纳分析实验结论的能力,这道题是考查探究要素比较全面的中考题。

教学衔接启示

初中教学要注重探究性实验,培养思维能力,初中物理以直观教学为主,所以初中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基础上的;而高中较多的是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在学生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经过抽象概括的物理模型,因而升入高一的学生在自身的思维能力上出现台阶,初中物理教学要以探究性实验为切入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