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范文1

 

水利工程建设前期准备阶段,设计单位承担着施工设计工作,为水利工程建设顺利开展做出巨大贡献,但由于受到设计水平的限制,设计单位给出的设计若存在问题,则对于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非常不利。

 

1 水利工程概述

 

水利工程是一项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效保护水资源而开展的建设活动,水利工程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自然灾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水利工程竣工后,通常被用作防洪防旱、浇灌农田,还会被作为航道、开发为港口等,水利工程建设与其他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不同,水利工程的影响面更广。水利工程的修建会影响到周边环境,以及人们的生产活动,为了将水利工程维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在修建水利工程过程中,尤其是最初的设计环节,一定要从人文角度出发,在保证环保的基础上,将成本控制到最低,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 水利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设计人员素质问题

 

设计人员的素质是目前水利工程设计众多问题当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水利工程设计缺少专业素质高的设计人才。设计人员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对基本资料掌握得不够全面,没有对水利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水文情况进行实地勘察,以至于无法全面掌握水利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会直接造成设计环节不断出现问题。此外,设计人员在水利工程设计前未能全面了解大纲内容,导致水利工程设计方案与编制大纲有较为明显的偏差,这使得水利工程设计缺乏科学性保障,失去了实际意义。

 

2.2 设计内容问题

 

水利工程设计内容包含水利工程建设规模、施工方法、施工流程等一切信息在内的工作内容。如果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出现设计内容问题,就会对水利工程建设效果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从目前来看,水利工程设计内容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图纸设计分析不合理和工程单价分析不合理两个环节。其中,在对图纸设计分析不合理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尺寸标注不清、不规范等,如选择机械型号、确定施工工艺等,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实际的施工操作,并会对水利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在对水利工程单价进行分析时,缺少全面的数据,加之对当前市场形式没有仔细分析,在这种情况下便确定工程项目单价,直接使用早期工程项目单价,这会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项目的正常施工,造成水利工程项目单价过低或过高,使得水利工程项目概算失真,影响水利工程投资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其建设效益。

 

3 完善水利工程设计的有效策略

 

3.1 培养专业设计人员

 

水利工程设计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设计,因此要提升水利工程设计水平。一是要提升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在聘请水利工程人员工作中,设计人员作为水利工程设计的主要行为人,其专业素质水平对水利工程设计结果的影响非常直接,想要提高水利工程设计水平,就必须要培养专业的设计人员。在这一环节当中,相关单位一方面要全面核查其工作资质,保证每一个设计人员都是持证上岗,确保他们的基本设计素质;二是要通过测试设计人员的实际设计水平,确保聘用的每位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都达标;三是要做好对水利设计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确保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能够满足水利工程设计的实际需求,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3.2 提升设计规范性

 

提升设计的规范性是确保水利工程设计科学性的重要措施。在实际工作当中,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做好对水利工程的实地勘察,保证设计人员能够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水利工程设计提供最准确的数据资料支持;二是保证设计人员对设计规范的充分了解,保证设计行为能够符合设计规范要求,保证水利工程设计行为的科学性;三是做好对设计图纸当中各项尺寸、标准的说明,保证设计内容的通俗易懂,为工程设计的有效实施提供重要支持。

 

3.3 确保设计审核的科学性

 

对水利工程的合理性、科学性进行综合评定的过程称之为设计审核,要提升水利工程设计水平,就要确保设计审核工作的科学性。因此,水利工程审核单位应当是独立的,避免施工单位对审核结果进行影响或控制。另外,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确保设计审核工作的真实性、客观性。水利工程项目使用年限较长,这要求水利审核工作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审核内容、工具、要求等要及时更新,确保水利审核内容的全面性、科学性,避免已经通过审核后再出现问题,使审核部门丧失自身职能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设计作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最基础的工作内容,其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将会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结果产生关键影响。为此,必须通过多方面工作的把控,来提高水利工程设计质量,从根本上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支持,在确保水利工程有效建设的同时,也为水利工程建设效益的发挥打下基础。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范文2

在建筑施工当中,防雷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用。考虑到整个建筑需要大量的材料,出于节省材料的目的,应该充分利用建筑自身的材料,这样不但能够保证防雷装置的经济性,还能使整体的建筑结构更加科学。而金属的利用对于防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一般应该包括以下的内容。

1.1防雷引线

在整个建筑当中,虽然结构形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是钢筋混凝土在现代的建筑中应用非常普及。诸如构造柱、框架柱、剪力墙等,根据《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的相关标准,应该选择能够充分起到导电作用的混凝土柱或是墙的主筋作为导线。混凝土柱中的钢筋往往采取焊接、绑扎、机械连接等3种方式,为了使其能够起到导电的作用,一般利用搭接焊接的办法,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用圆钢来当搭接的钢筋,螺纹钢筋是不允许使用的。其中当作引线的主筋不能利用搭接的方式,而应该选择对头碰焊的方式,为了能够使其充分发挥导线的作用,需要在对头焊接的基础上,利用圆钢进行补焊搭接的方式,这样达到的效果一般来说更好。

1.2接闪器

现代建筑除了对于建筑本身的质量、安全要求之外,对于建筑艺术性的要求也逐渐增加。为了能够使建筑能够呈现出美观,建筑物顶部的薄壳、曲面等形式都得到了大量的应用。这样也就导致了建筑物的顶端的形状不再简单,而这对于防雷设计来说也更加困难。建筑物的显要位置、突出部位是建筑物需要进行防雷处理的主要部分,其中由于楼顶的钢筋也具有很强的导电性,因此,对这些也需要进行必要的防雷处理。除了功能性考虑之外,还需要对其他的因素进行必要的考虑。建筑的顶部往往需要进行防水处理,这样才能用于居住办公,同时顶部抗裂的要求也非常显著,因此,在现在的浇筑当中一般都会采用现浇混凝土板来当作建筑物的顶部。其中的钢筋有上、下两部分钢筋组成,钢筋之间有很多绑扎点,这样就保证了钢筋能够正常发挥导电的作用。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如果需要利用建筑本身的钢筋当作接闪器,就需要对关键的绑扎点进行必要的焊接,这样才能使其具有导电的功能。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之所以允许利用建筑物自身的钢筋作为接闪器,是有一定的条件的。如果建筑物本身的顶部混凝土表面允许必要的破损,能够接受其保温层遭到破坏才能够这样做。这样做的效果不至于对建筑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不会涉及相关的安全隐患。一些金属的导电,诸如广告牌、金属架,应该使其与墙体的混凝土结构进行必要的了解,或是建立必要的导电通路,其尺寸要符合国家的标准。

1.3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也是防雷的重要的装置之一,其与建筑物的地基有直接的关系,目前我国的建筑物的地基方式主要包括筏形、无筋扩展基础、箱型基础等类型。一般来说接地装置应该埋设在地面以下的50cm,其直接作用的地面要和建筑物的进出口、人行道、交通道路等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来说这个距离应该大于3m,在危险的范围内应该设立必要的隔离带和相关的警示标志,这样才能保证人员的安全。

2结语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范文3

关键词:校园网 教务信息管理系统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8.086

不难知晓,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学校教务系统,属于校园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类型校园网的建设和管理,将极大的方面学校教学信息的,也为建立无纸化办公环境提供技术支撑。

梳理现阶段相关文献可知,诸多作者针对了OA办公系统,以及财务系统等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然而笔者认为,围绕着学校实现自身内涵发展的模式要求,还须认真探讨基于教育信息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问题。之所以提出以上观点,可归因于:第一,学校作为教学单位的职能使然;第二,学校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中的应有之义。从而,通过反思当前应用现状并建立起合理的架构,便成为各学校管理层需要直面的课题。

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 校园网建设管理的现实出发点分析

具体而言,校园网建设管理的现实出发点,可从教师和学生两大方面展开分析:

1.1 针对教师方面的现实出发点分析

第一,建立教学标准化体系。在突出学校教师教学风格的同时,还应将其约束在一定的教学标准体系之内。

第二,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学校在培养青年教师时,往往遵循的是“传帮带”制度。由此,教育信息化系统的标准化功能,便能为青年教师提供全过程的帮助,从而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

第三,增进教、学互动效应。借助教学信息化系统的答疑对话窗口,便能实现增进教、学互动的效应。

以上三个方面的子项目,明确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系统之于教师的功能定位,这也是对当前系统多流于形式的一种否定。

1.2 针对学生方面的现实出发点分析

第一,辅助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中的准备工作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来完成,而资料的收集范围和搜集途径,则可以通过教育信息化系统的学生入口来展示。

第二,获取学生反馈。这里的反馈方式包括:课程作业、课程报告、期中和期末测试等。目前,部分学校已在课程报告和部分测试中使用了教育信息化系统。

第三,完成教学评价。学生通过教育信息化系统进行评教,则能及时归总到教学系部和教务部门,从而有助于学校建立起教学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2 分析基础上的现状反思

在以上分析基础上,现状反思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展开:

2.1 针对教育信息化系统应用方式的反思

以精品课程为代表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其本身在于支撑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与学习活动。然而,学校在进行教育信息化系统设计和搭建时,往往更愿意从技术层面下功夫,而从上到下的教学关系调整却明显滞后。甚至因传统教学关系的习惯势力较强,而将教育信息化系统“格式化”。需要指出,诸多作者并没有从调整教学关系上进行思考,从而使解决方案显得力不从心。

2.2 针对教育信息化系统应用效果的反思

对于“终身学习系统”来说,其课程资源库建设投入无疑是大手笔。因此,需要建立评价教育信息化系统应用效果的机制。现实表明,因教育信息化系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以及充分应用该系统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在针对教育信息化系统应用方式的反思中已经指出),这就自然为机制建立设置了障碍。正因如此,使得教育信息化系统的物理平台似乎并没有为学校教育的优化提供应有的作用。

3 反思引导下的实施路径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反思引导下,校园网建设管理的实施路径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3.1 信息系统架构前的准备工作

终身学习平台主要是为学生建立起的教育信息化平台,教师与学生进入各自的系统入口进行互动。但在使用该系统之前,仍有大量的建设工作需要完成,其中的课程资源库建设便是核心。因此,信息系统架构前的准备工作应在于围绕着:课程标准设计――校本教材建设――教学视频录制的程序来完成。

3.2 针对教师功能定位下的架构

该系统应在答疑环节的人性化处理下工夫。笔者建议,可以模仿银行系统的短信功能,即当学生在系统中向某位教师进行提问,此时可通过短信发送来告知教师。这样一来,就能增强教、学互动的效应。当然,也可以引入QQ这种对话窗口,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有效的交流。

3.3 针对学生功能定位下的架构

实践表明,以客观题(主要是选择、判断题)的形式来进行反馈,能够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因此,在课堂教学反馈中可通过单选和多选题的测试,来获取班级学生知识掌握的整体状况。笔者建议,可以把考试分为两大板块:选择题和判断题采取机考方式;其它主观内题型则采取传统测试方式。

3.4 针对教育信息化系统的评价

教育信息系统作为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也是投入经费最大的领域。通过系统采购和建设,其应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因此,是否能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无缝”连接,便成为了系统评价的关键内容之一。另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也是评价的重要内容。

4 小结

本文认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学校教务系统,将极大的方面学校教学信息的。因此,需要关注校园网建设管理的出发点,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实践途径。

参考文献:

[1]曹波.高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现状分析及促进策略――以H高校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3).

[2]张铠.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要素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3).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范文4

为积极推行“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电力服务“三农”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提升农村供电服务水平,确保农村用电安全可靠,经县政府研究,今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新农村用电示范工程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方针

以“新农村用电示范工程”建设为抓手,坚持“政府发动、乡村主动、电力推动、百姓互动”的基本方针,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乡镇和行政村积极响应,电力部门发挥行业优势,其他部门配合协作,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大力参与着力建设一个安全、可靠、高效的农村电网。

二、工作目标

按照“总体布局、示范先行、循序渐进”的原则,今年重点实施“新农村用电示范村工程”建设,以行政村为单位,计划实施20个新农村用电示范村工程。在前期准备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首批选择天荒坪镇井村村和递铺镇银湾村作为用电示范村工程试点,然后推广到各供电营业所所辖1-2个村,全年确保20个用电示范村建设目标。“十一五”期间,重点提高农村低压电网的供电能力,协调发展各电压等级的相互适应能力。“十二五”期间,着力完善电力设施,深化建设,使全县农村电网达到适度超前、规范标准,供用电关系和谐有序的目标。

三、建设标准

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电力基础工程建设的标准是:台区布局合理,线路架设规范,计量安装标准,电能质量优良,供电能力超前的农村配电网络。同时完善农村安全用电条件,改善农村低压排灌线路,规范剩余漏电保护的安装和运行,规范农村用电管理,加强农村科学用电、依法用电、诚信用电的宣传力度,提高供电服务水平,营造和谐有序的供用电环境。

四、组织与领导

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电力基础工程建设在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县供电局组织实施,乡镇政府、村委会要积极参与开展具体工作。各乡镇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全力推进工程的实施。

五、工作程序

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电力基础工程建设按照“总体布局、示范先行、循序渐进”的原则,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步实施。今年“新农村用电示范村工程”建设的工作程序是:由行政村提出书面申请,乡镇审核,县供电局按照区域划分负责审批立项,并会同乡镇政府、村委会具体实施。

县供电局要对工程建开展情况进行动态监督,并根据工程进度组织阶段性和工程竣工验收工作。验收合格后予以公布命名为“新农村用电示范村”。

六、资金筹集与使用

新农村用电示范村电力基础工程建设资金筹集与使用的总体原则为:以《浙江省乡镇农电体制改革实施意见(试行)》(浙经能源〔2001〕1350号)规定的财权分界点为限,电力部门产权范围内的电力设施建设,由电力部门责筹集资金;村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线路等电力设施,由各行政村自筹资金进行改造;用电示范村工程建设中的政策处理等费用由行政村负责。乡镇政府酌情给予适当补助。

、产权的划分

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电力基础工程建中涉及到的电力设施仍按原产权归属划分权利和义务。

八、工作要求

各乡镇政府必须切实加强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电力基础工程建设的领导,把“新农村用电示范村工程”纳入本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并结合“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活动,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分头实施,避免重复投资。各乡镇和试点村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电力部门加大农村电网建设投入、乡村自筹资金改造自有设施、政府补助资金推动工程建设为原则,协调筹集资金,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引导,各有关部门要突出服务先导,共同推进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电力基础工程建设。

列入新农村用电示范村的行政村应与电力部门签订协议明确新农村用电示范村电力基础工程建设的相关事宜。行政村应成立管电组织负责协调供用电事务,做好新建电力设施的政策处理工作,保护电力设施不被破坏,支持当地供电(营业所)所的硬件建设,积极做好科学用电、诚信用电和依法用电的宣传,承诺做到及时足额支付所辖范围内农业生产用电电费、农村路灯等公共设施用电电费,协助电力部门及时足额收取农户电费,积极营造依法、诚信、和谐的农村供用电秩序。

附件:XX县新农村用电示范村工程建设与管理标准

二六年六月五日

附件:

XX县新农村用电示范村工程建设与管理标准

一、总则

(一)“新农村用电示范村工程”是电力服务“三农”的重要举措。为扎实开展该项工程建设,加强示范村用电管理,积极营造“科学用电、依法用电、诚信用电”的良好氛围,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制定本标准。

(二)“新农村用电示范村工程”建设与管理要坚持以下方针和原则:

1.以“政府发动、乡村主动、电力推动、百姓互动”为基本方针。

2.坚持“统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的原则。

3.坚持“建管并重、长效管理”的原则。

4.实行“政府统筹、多方筹资、专款专用”的原则。

(三)本标准适用于XX县范围内“新农村用电示范村工程”建设与管理,以行政村为单位考核。

二、示范村配电网

(一)台区布局合理,线路架设规范,计量安装标准,电能质量优良,供电能力超前,满足该村5—10年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

(二)电气装置标准、施工工艺等达到《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等规程与标准。

(三)配电网供电指标应达到以下要求:

1.农户通电率和一户一表率均达到100%;

2.居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不低于95%;

3.供电可靠率不低于99.7%;

4.居民生活用电保证率不低于98%;

5.10kV及以下线路和配电装置完好率达到100%;其中一类设备达到80%以上;

6.低压电网电能损失率不高于10%。

三、示范村用电管理组织

(一)建立健全村级自治用电管理组织(简称“管电小组”),在供电部门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管电作用,以促进农村用电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民主化管理。

(二)管电小组可由村支书(或村长)担任组长,辖区农村电工担任副组长,成员由村干部、村聘电工和思想素质好、责任意识强的村民等若干人组成。

(三)管电小组应公开人员名单、工作职责和办事制度。

(四)管电小组应有效地开展以下工作:

1.协助用电申请业务;

2.开展“科学用电、依法用电、诚信用电”宣传;

3.开展安全用电检查,指导村民安全用电;

4.大力推广节能产品,指导村民节约用电;

5.及时公示(公告)用电信息;

6.调解用电纠纷;

7.协助供电部门做好政策处理工作;

8.协助供电部门开展电力扶贫帮困和便民服务活动;

9.组织开展本村公用配电设施的保护工作;

10.做好农业生产专用线路的运行维护工作。

四、示范村供用电环境

(一)制定用电“村规民约”,创建“科学用电、依法用电、诚信用电”的供用电环境。

(二)普及农村安全用电常识,村民自我保护意识较大提高,全年不发生农村触电死亡事故。

(三)营造节约型社会,大力宣传科学用电知识,村民节约用电意识普遍提高。

(四)村民依法用电和诚信用电意识明显增强,无私拉乱接、窃电和破坏电力设施的现象。

(五)农村公用变总剩余电流保护器安装率、投运率达到100%。

(六)家用剩余电流保护器安装率、投运率达到100%。

(七)《供用电合同》签订率达到100%。

(八)年度电费回收率达到100%。

(九)农民交费方式100%实行银行代收。

五、示范村考核验收

(一)县供电局对工程建设组织实施验收并进行动态监督。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范文5

关键词 施工缝;凿(冲)毛;缝面处理;侧面拼接;细部构造

Abstract:Concrete construction joint is the part where quality defects occur frequently, whose processing involves left position, joint surface processing, detail structure and the splicing of the up and down lateral, among which dabbing method and occasion are the key directly affecting the process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Key words:construction joint;dabbing;joint surface processing;lateral splicing;detail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TU3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水工建筑物混凝土多有挡水防渗要求,为了保证其整体性良好,每个结构构件最好一次浇筑完毕,但受建筑物结构型式、施工组织、施工技术、混凝土允许间歇时间及混凝土温度应力控制等因素制约, 使得不能或不宜将结构整体连续浇筑完成,当间歇超过浇筑允许的延续时间,在先后浇筑混凝土的结合面则构成了施工缝。根据以往已完工程的施工缝质量调查,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有关条款也仅明确了施工缝面处理的标准和方法,涉及施工缝留设位置和细部构造形式等内容没有提及,相关专业规范的有关内容也不尽相同,也就是说,施工缝施工工艺及质量受参建单位行业和习惯做法的差异影响较大,极易出现施工缝留设位置、缝面处理和细部构造等方面处理不当的现象发生,造成建筑物实体质量和外观缺陷,主要特征表现为:一是水平施工缝线条不直,两端高差过大或呈波浪形状;二是上下层混凝土错牙,接茬处漏浆流坠,俗称“挂帘”;三是施工缝隙明显,缝内夹有松散混凝土、砂浆层、杂物等;四是工程运行期间,缝隙处渗出“铁锈”,严重的发生渗漏现象;五是混凝土施工缝隙处发生剥落和钢筋锈蚀现象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型式多样和数量多,且不可避免存在参建单位区域和行业差异的特点,借鉴以往水利工程施工实践,重视建筑物混凝土施工缝的质量管理是势在必行,通过事前编制专项工艺方案、作业层面技术交底和仓面检查验收等手段,加强施工缝留设位置、施工缝面和细部结构的质量管理控制,对于杜绝施工缝处理不当引起的质量通病起到了积极效果。本文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实践将比较有效的施工缝处理技术工艺介绍一下。

1、施工缝留设位置

水工混凝土的施工应不留或少留置施工缝。当留设施工缝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是底板、顶板应连续浇筑,不宜留施工缝;二是墙体上不得留垂直施工缝,垂直施工缝应与变形缝相结合;三是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置在剪力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三是墙体有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四是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应考虑便于施工。

南水北调中线西小屯排水倒虹吸工程为钢筋混凝土箱涵结构,仅从施工方便考虑采用二次浇筑即可,基于避免温度约束应力裂缝的实践经验,工程采取三次浇筑方法,即立墙与底板和顶板之间各设置一道施工缝。底板与立墙处施工缝设置位置除考虑上述规定外,尚需考虑两个方面问题:一是掖角混凝土与底板一起浇筑,“八字”掖角模板均采用定型模板,为了便于掖角“吊模”模板固定和避免拉接筋处产生贯通裂缝,需连同一定高度的立墙一起浇筑,设置在底板处的施工缝距 “八字”掖角边缘不小于20cm;二是考虑掖角处构造钢筋的影响,尤其是顶板与立墙部位的施工缝,宜设置在距掖角构造钢筋下边缘5cm以外。

2、施工缝面处理

2.1施工缝面凿(冲)毛控制标准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44-2001)第7.3.14条规定,施工缝面应无乳皮,微露粗砂。

2.2施工缝面凿(冲)毛方法

混凝土施工缝面的处理方法一般包括人工凿毛、高压水冲毛、低压水冲毛、风砂枪冲毛等方法。人工凿毛劳动强度大,工效低;高压水冲毛效率高,间歇期超过14d;低压水冲毛可能会冲掉2cm厚的表层混凝土;风砂枪冲毛对龄期长的混凝土冲毛有效,但费工费时费料,施工干扰大;电镐凿毛施工速度快,但处理的界面凹凸均匀性差,对老混凝土扰动大,且易造成造成和粉尘污染。其他工程用到的“栽石法”和“拉毛法”处理效果不能满足规范标准要求,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不允许采取。

南水北调中线倒虹吸(或涵洞)工程为钢筋混凝土墙板结构,水平施工缝面宽度不大且钢筋密集,施工缝采用人工辅以电镐凿毛处理。

2.3施工缝面凿毛时间

混凝土收仓后的凿(或冲)毛时间一般与混凝土配合比、气候条件、混凝土温度以及凿(或冲)毛方法等有关,具体的凿毛时间结合现场试验确定,以凿除砂浆乳皮但不扰动或破坏混凝土为标准。凿毛过早会对所浇的混凝土造成扰动或表面破坏;过迟则混凝土变硬,不仅增加工作难度,而且不能保证质量,也加大了凿毛、排清和清洗的工作量,影响施工进度。

南水北调中线混凝土工程多在春、秋季节施工,人工凿毛作业在混凝土终凝后且其强度不低于2.5MPa,一般控制在36h~48h内完成。采用电镐凿毛作业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10MPa。

2.4浇筑前的缝面处理

首先对漏凿或不达标准部分进行补凿,尤其是钢筋保护层范围的施工缝面也应进行凿毛处理,以免渗水引起钢筋锈蚀等问题。然后是施工缝面的清理和湿润工作,彻底清除施工缝面的浮渣、松动混凝土块、锯末、铁钉等杂物,浇筑前24h用高压水冲洗并多次湿润施工缝面,以保证浇筑前仓面湿润但不积水。再有,浇筑前均匀铺2cm~3cm厚同强度等级水泥砂浆,铺浆与混凝土的浇筑速度相适应,以利于上下层新老混凝土之间黏结,避免出现俗称的“烂根”现象。

3、施工缝细部构造

施工缝是混凝土工程渗水或漏水的薄弱部位,在地下防水工程等规范中有明确的凹凸缝、敷设膨胀止水胶条和中埋止水钢板等防水细部构造内容,而在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仅要求“先期混凝土仓面平整,施工缝面应无乳皮,微露粗砂”,对细部构造形式未做具体规定。从水工混凝土建筑物挡水特点和防水细部构造在的施工实践来看,也仅是避免混凝土施工缝渗(漏)水的补充措施,通过加强缝面处理和混凝土浇筑振捣的质量控制才是关键。

南水北调中线邯邢段工程中箱涵和渡槽结构型式居多,设计单位仅在渡槽槽身工程中明确了采用凹凸缝结构要求,凹凸缝高度(或深度)10~15cm,宽度不小于20cm,且边缘距面层钢筋间距不得小于5cm。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范文6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工程信号处理及应用;精品课程;建设实践

信号处理技术是随着信息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的发展而快速发展的一门学科,它的重要性日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中彰显出来。[1]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已经从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扩展成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电子技术、电气工程、计算机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众多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电气系统和自动化系统都广泛地涉及信号分析和处理技术,自动化系统中按一定的控制规则得出的控制信号,系统状态的估计,控制对象数学模型的确定,系统测量噪声的剔除,直至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等都通过信号的分析与处理来实现。电力系统的故障分析和诊断、电力系统的微机保护,谐波抑制等更是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直接应用的例子。随着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信号处理技术对它的作用和影响必将越来越大。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就是在信号处理技术日益重要的前提下率先开设了“电力工程信号处理及应用”国家级精品课程。[2]在不突破总学时的前提下,根据人才培养要求以及各门课程所包含的知识结构、层面和相互关联,对原有课程进行科学地整合和取舍,拓宽课程设置范围,并适当增加反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知识。

一、课程内容改革的必要性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在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是“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的非常重要的先修课程。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信号和线性系统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在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工作中灵活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它在电气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数字信号处理”是通信和其他电子电气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课程主要内容为: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在时域、频域和z域的分析;离散傅里叶变换的概念、计算及其应用;信号的取样理论及其应用;数字滤波器的结构、设计原理和常用数字系统;数字系统的有限字长效应分析等,内容涉及大量的数学课程。对于电气工程专业来说,系统的时域、频域、复频域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等内容在其他的课程中都有涉及,传统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信号与系统部分的内容并重就造成了教学内容之间的重叠,很容易导致知识体系的混乱。而且电气工程专业开设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并没有强调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大部分都是大篇幅讲述数学内容,学起来没有针对性,更加不懂得应用在所学的专业知识上。所以对于电气工程专业“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内容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课程内容的改革实践

“电力工程信号处理应用”是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首先提出的针对电气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它是“数字信号处理”和“信号分析与处理”的后续课程。电力系统暂态量中包含非常丰富的信息,在电力系统的各个领域都有极高研究和应用价值,但是,信息提取与区分的难度随着信号的复杂程度明显增大,没有先进的数学工具作为支撑,显然非常困难。所以对于电气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来说只是学习了信号处理的各种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掌握信号处理各种方法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所以我院提出了“电力工程信号处理应用”课程来帮助高年级本科学生和研究生学习和应用信号处理技术。

课程开设之初,主要介绍傅氏算法、最小二乘算法、卡尔曼滤波、相关分析法、Prony算法、数学形态学以及分形理论等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包括傅氏算法在微机保护、故障测距、频率跟踪检测等方面的应用;最小二乘算法用于实现故障测距和负荷预测;卡尔曼滤波算法在负荷预测、变压器保护等方面的应用;相关分析用于配电网故障选线、输电线路故障选相、变压器励磁涌流鉴别等相关方面;利用Prony算法完成参数辨识、低频振荡曲线的拟合等工程应用问题;数学形态学在电能质量检测、故障选相以及设备局部放电信号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分形算法来实现电力系统中的配电网故障选线、输电网故障选相、变压器涌流鉴别、电力电缆局部放电信号检测以及负荷预测等应用问题。

通过总结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心得,研究同行学者成果,补充了小波变换、相量测量单元(Phasor Measurement Unit,PMU)、希尔伯特-黄(Hilbert-Huang Transform HHT)、S变换等内容,主要包括小波变换用于电力系统在线检测、故障诊断、变压器保护、负荷预测等工程课题;希尔伯特-黄变换在配电网故障选线、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检测、设备局部放电信号检测等问题的算法实现步骤和算例分析;S变换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电能质量扰动特征的提取、(间)谐波检测、配电网故障选线、低频振荡模态分解、行波波头识别等范围。

“电力工程信号处理应用”是数字信号处理和信号分析与处理的后续课程,只占用少量课时,所以我院在信号处理技术的理论与公式的讲解方面进行了适当简略,突出讲解一些在电力工程中应用广泛、且在信号处理课程中也较重要的部分。例如,典型的滤波算法有傅里叶变换、最小二乘法和卡尔曼滤波。卡尔曼滤波中又包含着相关分析、s变换、HHT变换、小波分析、数学形态学、分形和PRONY方法等。这样电气专业的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的学习就很有明确性,不会对一大堆的理论与公式感觉无从下手。

我院开设的“电力工程信号处理应用”课程安排了32个学时,占2个学分。在少课时少学分的情况下要做到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有目的就要重点突出,精选教学内容。具体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我院把重点放在信号分析方法在处理电力工程信号方面的实际应用上。例如,在线检测技术,远动与自动化技术,继电保护,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PMU数字算法等。这样学生既不会感觉内容枯燥难懂还节省了学习时间,学习更有针对性,更具实际价值。

三、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实践

“电力工程信号处理应用”课程的难点在于:该课程将电气工程专业知识、信号分析与处理知识紧密结合,要求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含有大量公式,其物理含义较难理解。针对本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采用如下方法予以解决:

1.采用以问题中心的讲授脉络

本着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电力工程信号为教研对象,以电力工程信号处理算法原理和实现为着力点,以电力工程信号处理应用为落脚点,以电力工程实际应用问题为中心,系统讲授电力工程信号、电力工程信号处理算法原理以及电力工程信号处理应用三个层面的内容。每一独立章节讲述清楚概念、方法、结论和主要应用等四个层面内容,既启迪思路,又解决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

2.积极引入教研和科研成果,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

将课题组创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中,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如将形态学-小波检测、HHT、S变换等综合应用于行波波头检测和初始波头到达时刻标定;采用小波能量熵,S变换能量熵和形态谱等方法进行缆-线混合线路的故障选线;创造性地提出变压器励磁涌流鉴别的形态结构判别方法以及动态电能质量扰动检测的形态谱方法、分形方法和广义S变换法。

3.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对一些复杂、烦琐的数学推导和证明,尽可能用简朴的方式及其应用示例表述,应用Matlab程序,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增强理解上的直观性、生动性和紧凑性,努力做到即学即练即会。

在教学过程中,将框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比较式教学、随机访问教学、实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理论与实验结合教学等教学方法相融合。

4.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辅以多媒体教学,用形象直观的演示来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利用声音、图像、视频、影片等资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5.注重实验环节

以Labview为实验平台,学生可自主设计实验内容,课堂实验与开放性实验有机结合,协同共进,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四、教材建设

几年来课程负责人束洪春教授带领课程组不断探索和发现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进行“电力工程信号处理应用”课程的建设和改革,加强教材建设,积极引入教研和科研成果,实时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在教材使用及教材建设方面,最初采用束洪春教授主编的《电力工程信号处理应用讲义》,通过总结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心得,研究同行学者成果,现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电力工程信号处理应用》。此书系统性强,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对电力工程信号处理应用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已经获批为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以该课程为线索,从电力工程实际问题出发,将电气工程专业知识、信号分析与处理知识紧密结合,使学生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既启迪思路,又解决实际问题。实验教学教材采用束洪春教授主编的《电力工程信号处理应用讲义实验指导书》,根据理论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实时调整,已进行了5次较大幅度的更新,现在积极准备实验教材的正式出版。此外,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研制开发了“电力工程信号处理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配合教学。

五、结论

“电力工程信号处理及应用”于2009年获国家精品课程称号。我校长期立足云南,辐射全国及东南亚,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应用人才,与云南电力行业紧密合作。该课程一直是我校电气类本科主干专业课,有效提高了学生用信号处理方法解决电力工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教学实践的效果显著,本科学生先后获挑战杯国家二等奖,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一、二等奖各3项,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家二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奖励;申请专利29项,授权17项,获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6项,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1项,课程的教改与建设以及科研应用成果丰硕。“面向工程校企结合三方互动的电力本科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校企合作增强办学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先后获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校企“订单+联合”的专业-专项-岗位电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获得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并建立了省本科教学实验示范中心。课程建设中大量的科研及工程应用,先后获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相信在校领导关心和支持下,通过课程组全体教师的艰苦努力,该课程建设将在我院的教学改革中不断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