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学习理综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学习理综的方法范文1
一、新课程背景下,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的国家法规和国家具体标准
1. 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的国家法规。
(1) 《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2) 《课程方案》和《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规定:由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下文简称《课程方案》)是初中学校规范开设课程门类的国家标准。《课程方案》明确规定,“生物”是初中必需开设的一门国家课程。由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下文简称《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是初中学校规范开设生物课程的国家标准。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2. 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的国家具体标准。
(1)开课的年级和周学时设计标准。 《课程方案》明确规定,初中生物课的开设年级为七年级和八年级;周学时设计为:七年级每周3学时,八年级每周2学时,即初中学段生物开设学时为每周5学时。
(2)教学的具体内容标准。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将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规定为10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一般由若干二级主题及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组成。其中,具体内容标准用行为动词标注,规定了相应的学习内容应达到的基本学习目标。基本学习目标的要求非常明确和具体。
二、新课程背景下,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是深化高中生物新课程和生物新高考的基础
1. 从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发展看,新课程背景下的初、高中生物是一个有机整体。《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下简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生物课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因此,初中生物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基础,初、高中生物教学应是一个有机整体。
(1)初中生物的学科知识是学习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的基础。初中生物知识中,其基础性表现特别突出的内容有:观察细胞的结构、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人体的营养、人体的呼吸、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等等。
(2)初中生物的学科能力是发展高中生物学科能力的基础。对比分析《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时发现,初中生物课程能力的具体目标,其显著特点是:初步的和基础的。如对科学探究的具体要求为: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而高中生物课程能力的具体目标,其显著特点是:较高层的和发展的。如对科学探究的具体要求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中生物的学科能力是发展高中生物学科能力的基础。
2. 实施新课程后,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的学科地位接近。
(1)实施新课程前,高中生物的学科地位低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实施新课程前,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相比,高中生物学科的总授课学时数少,高考生物学科的赋分占理科综合(以下简称“理综”)总分的比例低,高中生物的学科地位远低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实施新课程前,高中的生物、化学、物理的总授课学时数和在高考理综中的赋分比见表1和表2。
(2)实施新课程后,高中生物的学科地位接近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实施新课程后,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相比,高中生物必修课的总授课学时数完全相等,都为108节;在高考理综中的赋分比例非常接近。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的学科地位相比,高中生物的学科地位大幅度提高。实施新课程后,高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必修课的总授课学时数比以及在高考理综中的赋分比见表3和表4 (以2011年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高考理综各学科赋分为例)。
(3)新课程的高中教材建设,大幅度增加生物的知识内容和知识难度。新课程高中教材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学科的知识内容和知识难度与国际发达国家接轨。如绝大多数学科的知识内容都略有减少,知识难度都略有降低。但生物学科,不仅知识内容大幅度增加,而且知识难度也大幅度加大。
3.实施新高考后,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的学科地位接近。
(1)实施新高考后,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在高考命题时的立意相同。教育部考试中心于2000年开始,实行高考命题改革,强调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一样,都以能力立意命题。
(2)实施新高考后,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所确立的高考试题难度接近。教育部考试中心于2002年秋季明确提出:高考理科综合中,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科要平衡难度。从2003年高考开始,理综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三个学科的难度值比较接近,并呈波浪式前进,共同维持着理综的难度值控制在理想难度值0.55左右。2003年~2011年全国高考理综(湖北卷)学科难度值见表5。
注:2003年~2005年的难度值,引自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的《中国考试(高考版)》杂志;2006年~2011年的难度值,引自湖北省教育考试院人才测评中心提供的《普通高考成绩分析与中学学科教学诊断报告》。
三、新课程背景下,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是促进学生继续高中学习的基础
1.加强初中生物的终结性评价,可促进初中学校规范开设生物课。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终结性评价最重要的形式是生物中考。大量的调查和实践证明:将初中生物纳入中考考试科目,能有力地促进初中学校规范开设生物课。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配好老师、按《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上课,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2.规范初中生物教学,为学生在生物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打牢基础。
(1)初中生物的教学规范,学生在生物高考中能取得理想成绩。如2003年~2005年,荆州市将生物纳入中考科目,初中生物的教学比较规范。3年后,即2006年~2008年,当年中考考生物的学生参加高考,生物高考成绩非常理想。2006年~2008年,荆州市生物高考平均分与湖北省的比较以及湖北省教育考试院人才测评中心对荆州市的评价见表6。
注:①表中“+ +”或“––”表示水平差异,荆州市非常显著高于或低于湖北省;“*”表示水平差异不显著。②荆州市的人口数占湖北省总人口数的比例为10 . 57% 。2006年~2011年,荆州市参加高考理综·生物的考生数占湖北省高考理综·生物总考生数的比例依次为11 . 82%、11 . 74%、12 . 34%、12 . 38%、12 . 84%和11 . 76%。
(2)初中生物的教学不规范,学生在生物高考中不能取得理想成绩。如2006年~2008年,荆州市未将生物纳入中考科目,初中生物的教学不规范。3年后,即2009年~2011年,当年中考未考生物的学生参加高考,生物高考成绩不理想。2009年~2011年,荆州市生物高考平均分与湖北省的比较以及湖北省教育考试院人才测评中心对荆州市的评价见表6。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高考理综·生物卷(湖北卷),近几年都非常重视对初、高中生物知识整体性的考查,而2010年又表现得特别突出。这也是我市2010年高考理综·生物的成绩特别不理想的重要原因。现将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湖北卷)的第32题介绍如下:
例: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 中,神经中枢位于 中。
(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 所决定的。
(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右图),立即刺激A端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B端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剌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 (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 。
解析:除第(2)小题考查的属于高中生物知识(共2分)外,其第(1)(3)小题考查的都属于初一年级下学期所学的生物知识(共8分)。如果初中学校能规范开设生物课,学生在生物高考时,解答此题应该非常轻松。
四、新课程背景下,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对《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初中生物教师教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是初中生物教师教学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达成知识和能力等基础性目标,更要重视学生达成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发展性目标,为学生继续高中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学习理综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 高考理综生物 选择题 审题 解题
生物选择题在高考中属于比较可观的试题,它具有知识面覆盖广、信息量大、评分客观等特点,是高考中的固定题型。在理综考卷上生物选择题大概占30分左右。所以说生物选择题在学生的理综卷面成绩方面起着非常大的作用。结合最近几年的理综卷的生物选择题,这里常常设计一些学生容易犯错的题,这类题大多具有构思新颖、思路灵活等特点,需要学生认真对待,进行周密思考,减少不必要的失分情况。
一、把握思维倾向性,避免陷阱的诱惑
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产生的思维往往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这被称作思维定势,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学生在对高考生物选择题进行解答时,往往都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已经养成的思维习惯对问题进行思考,对于常规的选择题,这种解题思路是非常正确的,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和策略。但是学生的思维定势也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在特定的时间里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一直都是采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方式对高考生物选择题进行思考,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思维固定化,最后就会造成解题出现失误的现象。
例题:人类的神经细胞和肝细胞存在着形态结构的不同,它们的主要功能也是不尽相同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是由于这两种细胞( )
A.DNA碱基顺序不同 B.核糖体不同
C.转运RNA不同 D.信使RNA不同
解析:高中学生在平时就进行过大量的联系和演练,所以看到这道题时学生首先想到的就是生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是因为升序细胞的遗传物质是极不相同的,所以学生第一直觉都会选择A选项,但是这道题涉及的知识和问题是人的不同细胞,并不是不同生物的不同细胞。造成它们出现差异主要是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因此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D选项。
二、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理解不够清楚,出现错误判断
有些高中学生对于高中物理书本上的知识只是机械性地记忆,高中生物教师也没有对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引导,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缺乏准确的认识,也没有进行明确的理解和记忆,对于高考理综生物选择题所考查的特定的知识点没有准确定位,对于知识的认识比较模糊,没有清楚的理解,对解题没有十足的把握。
例题:镰刀形贫血症引发的原因主要是血红蛋白自身的基因里含的碱成分是按照一定的序列发生改变的,对于改变的检验所必须用到的酶是( )
A.解旋酶 B.DNA连接酶
C.限制性内切酶 D.RNA聚合酶
解析:首先,我们要清楚这道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就是有关于基因诊断的问题,就是生物上所说的放射性同位素例如荧光妃子等对DNA分子作为探针的结构,主要依靠DNA的杂交技术,将被测标本的遗传信息进行严格的鉴定,从而更好地达到检验疾病的目的。想要完成这个过程最主要的就是将被检测的基因进行分离,要将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充分利用,再结合DNA杂交技术,既要利用解旋酶又要利用DNA连接酶,只有事先分离的基础,才会有后面有关杂交的技术。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个过程没有很清楚的理解,就会选择A选项或者B选项,但其实正确答案是C。
三、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过于肤浅,不能采取突破行为
学生在平时对生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熟练背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于生物学习只是进行机械记忆,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只是局限于生物教材的字面意义上,没有对高中生物进行有关广度和深度的挖掘,学到的知识不能灵活地运用,学到的高中生物知识并没有转化为具体的能力。
例题:在我们生活的自然界中,一种生物其中存在的某一种基因和三种突变基因对蛋白质的一部分的氨基酸起着决定作用,其摆列顺序如下:
正常基因: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
突变基因1: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
突变基因2:精氨酸;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
突变基因3:精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酪氨酸;丙氨酸
请结合上边有关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将这三种突变的DNA分子所发生的改变进行明确的是( )
A.突变基因1和突变基因2都是有关于碱基替换的过程,突变基因3是一个碱基增添的过程
B.突变基因2和突变基因3是一个碱基的替换过程,而突变基因1是一个碱基增添的过程
C.仅仅是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替换过程,而突变基因2和突变基因3是一个碱基增添的过程
D.仅仅是突变基因2是一个碱基的替换过程,其余的两个都是有关于一个碱基的增添过程
解析:这道题让很多考生都觉得很难,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深刻理解突变基因的概念。高中生物课本中对于这个概念向我们传达的信息就是基因结构的改变会直接造成基因突变,应该将这一概念进行不断深化,由这个知识点引发出一系列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对这些深化出来的问题进行解答。如果把这些问题都弄清楚了,这道选择题就很容易攻克。将突变基因和正常的基因所决定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就很容易得到正确答案。
结语
高考理综生物的选择题在学生的高考成绩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需要学生在高考理综生物选择题的审题与解题的过程中多加注意,避免那些由于马虎或者对题型没有进行详细的了解,而选错选项,影响自己的高考成绩。
参考文献:
[1]罗燕,祁凤珍,翟林.基于考生水平表现标准的评价对生物教学改进的效用[J].考试研究,2014.
高中学习理综的方法范文3
北京地区清华北大最低录取分数线650分左右,也就是英语要考130分以上
人大、北航等重点院校录取分数在620分以上,英语需要考124分以上
上述事实,相信关心学生成长的老师和家长们都非常了解。很多学生上了高中后认为英语不用花很多的时间精力,只要背背单词,多做题,就一定能学好。而罕有家长意识到高考高分其实绝不是一段时间内短期密集培训或学习的结果,而应该是厚积三年,浸海,在高考一鸣惊人的过程。语言学习终究还是要靠学生的兴趣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
高中三年英语应该如何规划学习?
高一年级重听说——兴趣入手,培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学好英语的前提是要爱上英语,天天想着她,嘴里念着她,天天看着她,百看不厌。高一学生充满了对高中学习的向往和新鲜感,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事实上由于初高中英语难度跨度大,上课节奏快,初中的学习方法不再适合高中学习,成绩下滑严重。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高一应该在听说方面给学生更多锻炼的机会,学而思乐加乐的英语讲义里面也专门设计了电影和欧美歌曲赏析的栏目,为的就是让孩子真正能够快乐的学习。
优秀是一种习惯,英语高分是长期坚持不懈的阅读习惯的自然结果。经常听家长抱怨说,现在的孩子可玩的东西太多,都不喜欢读书了。如果您去问一下RDF中,北京四中的学生们课外都在读什么书的时候,您就会发现他们最喜欢的书是《暮光之城》、《The Host》等原版英文小说。其实,学生不是不喜欢读书,而是我们没有提供给他们感兴趣的书籍来读。
最新的英文原版小说、电影就是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第一步。我们高一年级的讲义中每个年级的阅读专栏就是为此而设计,总要让学生读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而且是和同龄人一起读。
高二年级重读写——知识积累的黄金期
高二需要学习高考核心词汇的60%,将近1400单词,同时最难语法点也是高二开始涉及的。文理分科后,各科任务都加重的情况下,成绩的两级分化现象严重,保证英语基础知识扎实的积累成为了当务之急。阅读和写作应该是高二学生重点提高的能力,因为从高二开始,大多数学校就普遍开始训练高考各种文体的写作。语法基本上从第二学期就开始进入复习阶段了。新课标对高中学生的阅读量要求是100万词,而现在的课本阅读量总共是30万词。
高三年级重系统规划——循序渐进的提高
高三学习时间紧,任务重,阶段性目标明确。09年北京的高考文科状元刘庭梅,英语考了142分,当谈到高三学习方法的时候,她说非常简单就是跟着老师计划走。然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得到赵克险(四中名师,学而思教研顾问,刘庭梅在学而思的英语老师)老师给制定的学习计划;即使有了计划,又有多少学生能够去坚持到高考呢?
经过4年在对高考的命题规划和考点的研究,在众多北京市顶级高中一线教师的指导下,学而思乐加乐英语首次提出了为北京的高中生制定三年完整的学涯规划。让一个学生,真正在课外循序渐进的提高英语水平,不仅能在高考中夺魁,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快乐的考试。
高中学习理综的方法范文4
一、2011年理综生物试卷概貌
2011年我省理综生物试卷给人的整体印象是平实温和并力求创新。试题贴近教材,关注中学的教学实际,没有偏题、怪题。试题突出测量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探究和能力。
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不偏离学科主干内容,能力要求不超出《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2011年普遍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简称考试说明)的要求;试题全部原创;试卷结构、题型设计与《考试说明》中提供的参考试卷基本一致;全卷难度适中,多数试题为中等难度题。这有助于提升测量的效度。另外,试卷中非选题小题的设置尽量按能力要求由低到高安排;小题之间避免连环失分;试题重视以考生为本,做到“情景易读、设问明确、入题容易”,让考生不因阅读能力差异产生答题差异。这有助于提升测量的信度,也体现了高中生物课程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二、2011年理综生物试题的基本特点
表1 2011年高考(福建卷)理综生物试题双向细目表
注:认知行为三个层次划分参照《新课程生物学科高考能力标准(含试题标准)》(2010,余文森主编)
1.突出考查核心知识,显见“平实”特点
高中生物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但在学生的能力发展过程中,必须依赖每个学科特有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只有积累一定的学科知识,才能产生创新力。因此,高考非常重视测量学生所具备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011年我省理综生物试题十分注重学科核心知识的考查(见表1),共考查知识点27个,其中属于《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程度II水平的有22个,占81.5%。具体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酶、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减数分裂、遗传基本规律、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内环境与稳态、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基因工程等学科重点、主干知识内容,均在试题中得到体现。同时试题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如选择题1、3、4,非选题26I-(1)(2)(4)、26II,32(1)(2),均十分关注基本学科事实的识记,基础概念的理解,常规方法应用的考核。这体现今年理综生物试题“实”的特点。
另外,今年的理综生物试题设问的呈现方式多数较为常态和经典,关注课堂教学实际,没有偏题、怪题。如选择题1直接针对“人体细胞代谢场所”进行设问考查;选择题3针对“激素、酶和神经递质”的共性特点进行设问考查;选择题4则依据教材中的“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图解”抽象出一个概念模型,由此设问考查几个生物学基础概念间的内在关系。这三题的设问方式都是较为传统、常规的,在平常教学训练中经常遇见过的。又如非选题27依据二倍体结球甘蓝的杂交实验结果,从以下几个角度提出设问:判断性状遗传遵循的规律,推断亲本植株的基因型、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绘制基因型示意图。这是考查遗传学问题非常经典的设问方式。上述体现今年理综生物试题“平”的特点。
2.注重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呈现“常考常新”特点
高考理科综合考试强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2011年我省理综生物试题体现考查《考试说明》所提出的各项能力。如选择题1、3、4,侧重考查“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选择题2、非选题27(4),侧重考查“以图表形式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选择题5,非选题27,侧重考查“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非选题32,侧重考查获取信息能力。
尤其是今年试题重视考查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现有生物学事实和理论构成的生物科学知识体系,是人们在通过实验、思辨、分析等探究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实验与探究能力是生物科学学习过程中重点培养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高考生物学科要突出考查的学科核心能力之一。连续几年,我省理综生物试题十分注重考查该项能力,并注意测量形式求变求新,体现“常考常新”特点。
例如,在测量“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综合运用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这一层次的实验与探究能力,前两年一般采用选择题形式,针对2~4个《考试说明》所要求的教材实验,测量考生对实验的原理、材料处理、操作步骤、结果结论等方面的理解、识记情况,选项设计基本反应实验过程的某一层面事实,因此,基本难以深入测量考生这一层次的实验与探究能力。今年则利用非选题形式,为测量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有了充分的篇幅,得以更加深入细致考查考生的实际操作及实验掌握情况。具体如非选题26-II,试题以高中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染色剂为背景,既考查考生在独立完成实验时,能否正确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同时,又深入考查考生是否准确理解几个不同实验中,相同试剂的使用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等。应该说,今年这一测量形式的变化,能更真实反应考生有无具备一定的生物实验经验,体现考生实验探究能力水平。因而,也有利于引导中学开足、开齐、开好生物实验。
另外,今年理综生物选择题5,体现出将实验探究能力与理论知识融合考查的新特点。试题以火鸡的一种特殊生殖方式为背景,考查了考生在运用减数分裂、性别决定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验探究中所提出的一种假设,进一步分析、判断,以预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本题将测量考生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等实验探究环节的基础上,能否进一步展开逻辑演绎,以预期实验结果的能力;同时融合测量了考生对有关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水平。
3.依据建构认知,凸显思维能力的测量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观的、动态的、情境的;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累积,而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和由此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者需要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进行整合与再加工。由此,今年我省理综生物试题重视提供适宜的新颖性的试题情境,通过建构认知的角度,关注考生利用题干信息与已有知识进行整合加工、重组认知结构方面的思维表现,凸显测量其思维能力,确保了试题能对学生的发展潜能即创新性学习能力进行测量。
例如,选择题5提供火鸡的一种特殊生殖方式作为试题情境――“少数雌火鸡的卵细胞未与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考生与此相关的已有知识为“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动物进行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特点”,据此,考生应分析、推导出:雌火鸡(ZW)在减数分裂中产生的卵细胞及相应的三个极体的类型有两种结果――卵细胞(Z)、极体(Z、W、W)或卵细胞(W)、极体(W、Z、Z)。另外,本题题干提供了与此相关的新信息为“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这样,考生需将上述有关信息或知识进行联系、整合,从而获得新的认知:以这种特殊生殖方式产生的子代火鸡类型为:ZZ、ZW、ZW或WW(不能存活)、ZW、ZW,因此,后代的雌雄比例是D.雌:雄=4:1。本题通过建构认知的角度,考查了考生分析、判断和推理等较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方面的表现,不仅测量了考生对学科概念与知识的理解、领会,更测量了考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思维发展的潜质。
又如,非选题27提供了有关二倍体结球甘蓝的信息――“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考生据此判断:这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独立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进而联系考生已有知识基础――“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可分析、推导出:若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的结果应为:A_B_:A_bb:aaB_:aabb=9:3:3:1。另外,试题又提供了与此相关的信息――“纯合甘蓝杂交试验的统计数据:①亲本,紫色叶×绿色叶;F1株数,紫色叶121、绿色叶0;F2株数,紫色叶451、绿色叶30。”据此信息判断,F2紫色叶:绿色叶=15:1。这样,考生将上述有关新旧信息或知识进行联系、整合,从而获得新的认知:控制甘蓝紫色叶性状的基因组合为A_B_、A_bb、aaB_;控制甘蓝绿色叶性状的基因组合为aabb。在此认知的基础上,考生能够进一步的、顺利的分析、解决后续问题。本题同样体现通过建构认知的角度,凸显了测量考生分析、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的特点。同理,非选题32(3)这一小题的设问也具有同样的测量特点,不再详细分析。
三、尚需完善的方面
1.注意试题文字表述的规范性
试题文字表述清晰、合乎语法规范,可使设问指向明确,这有利于保证测量的信度。2011年我省理综生物选择题3,该题题干是一个不完全陈述句――“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题中的备选项是不完全陈述句的补充。这样可看出,除了选项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其它三个选项,分别与题干组合成完全陈述句,皆存在文字表述不合乎语法规范的问题。如选项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则题干与选项组合成完全陈述句为――“……,这三类物质都是……发挥作用。”,这显然存在表述规范不足。同理,选项C、D,也存在类似情况。虽然,这种细微不足似乎不影响考生答题,但从命题看,其文字表述似受到口语化影响,应该作进一步润色消除,以加强文字叙述的规范性。
2.丰富图、表信息在测量中的利用
试题中图、表所蕴含的信息一般较文字丰富直观。若充分挖掘图、表信息,多角度进行有效设问,可使试题篇幅简洁,测量形式丰富;同时,通过不同信息表达形式的转换考查,可测量考生思维的丰富性及发展潜质。今年我省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存在利用图、表信息考查知识点较为单一、面窄或利用率不高、有效设问偏少的情况。如选择题2,针对玉米和花生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图,选项B与C皆考查考生对“净光合速率的表示指标”这单一知识点的领会情况。而选择题4,针对题中概念模型,选项A、C皆围绕“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这一知识点进行设问。又如非选题26-I,题干叙述篇幅较长,且以一个表格提供丰富的数据信息,但纵观4个小题的设问,仅第(2)、(3)小题与题中信息密切相关;而针对表格信息只产生第(2)小题中的两个空格设问。
高中学习理综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高中数学;兴趣教学;授课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110-01
数学是我国教育系统中从小学贯穿大学的必修基础学科,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数学不仅在高考中占极大的比重,更因为它是帮助学生开拓思维的重要学科。“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至今在我国的高中教育中仍有巨大市场。相比于物理、化学,数学是文理科都必须学习的学科,甚至文科数学的重要性更加明显。因为对于文科而言,数学是唯一的理工科性质的学科,它不仅对学生的高考成绩有绝对优势的控制作用,即“得数学者得天下”,更对文科生思维的灵活转换有重大作用。
然而,由于高中数学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加上数学的理论性强,既不像文综学科一样背诵即可,也不像理综学科一样有实验作为凭依。学习数学更多的是对理论与公式变换的掌握,使学生对高中数学有些许抵触,导致课堂效率不高。在我看来,兴趣教学是高中数学的有效授课方式之一。
一、何为兴趣教学
兴趣教学,简而言之,就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兴趣,采用适宜的授课方式,讲授课堂内容。《论语》中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兴趣是第一导师,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更加愿意投入时间与精力,对该门知识加以认真研究,有所探求。
高中课堂的兴趣教学,需要教师认真探究学生的兴趣点所在,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点,采用适合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进行课堂讲授,以此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保证课堂质量,真正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二、如何开展兴趣教学
在高中课堂上开展兴趣教学,不仅需要研究学生的兴趣点,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高中课堂的兴趣教学,是在教师的精心准备下和学生的认真配合下进行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兴趣教学真正发挥其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1、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要在高中课堂上实行兴趣教学,首先要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否则所有的授课行为与授课内容虽然能提高学生兴趣,也不过哗众取宠,治标不治本。那么,如何提高高中生对数学的兴趣呢?根据我的授课经验,首先要从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开始;其次,运用与众不同的授课方法提高学生对该课堂的兴趣。
(1)提高数学任课教师的个人魅力。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经常有逆反心理,但是对教师的崇拜与敬佩,能够使学生因为任课教师的缘故而真心喜欢上数学课,进而对数学产生出兴趣。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个人魅力,用个人魅力征服学生,任课教师的个人魅力,包括人格魅力及知识魅力。
教师要为人师表,提高人格魅力,以高尚的品质打动学生。首先,要真心关爱学生,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得到学生的真正爱戴。其次,教师要为人诚信,对制定的课堂要求严格执行,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最后,教师要有责任感,认真对每位学生负责,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用心良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数学教师不仅仅要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数学学术前沿问题,更要涉猎其他科目的科学文化知识,用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让学生对教师有无比的信任感,愿意接受教师的授课。
(2)与众不同的授课方式。要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除了教师的个人魅力外,教师独特的授课方式也是学生产生兴趣的重要原因。教师的授课首先要逻辑条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帮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生动幽默的语言是学生喜爱的授课方式。
课堂最新兴起的小组讨论学习是数学课堂良好的授课方式之一,将全班学生分为3―4个小组,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生们可以见仁见智,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小组讨论的方式打破了传统固定的座次,且学生得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且能够使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开拓自己的思维方式,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
2、将学生的兴趣与课堂内容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开展兴趣教学的前提是要研究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兴趣。在掌握了学生的兴趣点后,才能将授课内容与学生兴趣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继而提高课堂效率。
(1)了解学生的兴趣。高中生由于学习的连贯性,其兴趣点应该比较集中,女生对于电影、文学更加有兴趣;男生则提起各种球类更加兴奋。在掌握了学生的兴趣点后,教师可以在授课中不时地提起,拉近课堂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
(2)将授课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了解学生兴趣点的目的,是要在授课中采用一定的方式将学生的兴趣与课本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就是两者结合的有效方式之一。例如,在讲解某一个知识点时,可以以某部电影的相关情节或是球类知识相结合,充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高昂兴致,使学生整节课保持兴奋,进而提高授课效率。
3、赏识教育为主,奖惩并施。高中生的情绪比较敏感,自尊心更强,需要教师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同时,为了提高课堂质量,也应该奖惩并施,公平公正。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是提高学生听课注意力的重要方式,且学生能够在课堂互动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因此,要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发言,需要注意的是,面对学生的积极参与,首先要给予肯定,肯定学生的独立思考,肯定学生勇于发言,要实行赏识教育为主。同时也要保证课堂纪律,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
三、兴趣教学的重要作用
高中学习理综的方法范文6
一、“师”与“生”的主动衔接是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的坚实基础
1.地理教师是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的主导者。所谓主导者就是引导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全局并推动全局发展的人。然而,由于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分离,使得初中和高中教师之间的沟通少,主要是初、高中教师间的地理教学容易出现断层。在教学中,初中地理教师要多运用地理对生活的一个个经典诠释,把更多对地理有兴趣且有培养潜力的学生引入到地理学科的殿堂中,并主动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制订长期规划;而高中教师要强化有效衔接意识,深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积极开展学生初高中地理衔接期教学,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重视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注重学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设计适合学生的地理学习活动。
2.中学生在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是使中学生成为一个主动实践者的关键因素。兴趣是开启学生智慧的希望之光,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源泉。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习得大量地理知识不如多保留一点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兴趣;衔接期的高中生,适量的地理知识则是兴趣的源泉和基础,否则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之花”很难怒放。
二、“地”与“理”的无缝衔接是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的必要条件
“地理”这个词,前一个字代表初中的感性地理知识,后一个字代表高中的理性地理知识。
1.初中的“地”和高中的“理”是中学地理知识习得的两个重要阶段,各有特点及侧重点。初中地理是了解全世界或一个地区的山川、气候等自然环境及物产、交通、居民点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总体情况,初中地理的主要任务在于对“地”即对地理名称、地理数据、地理现象和地理分布等感性知识的认知,学生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在能力要求上侧重记忆和观察。高中地理是研究人类生活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其更加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对“理”即对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和地理规律等更加理性知识的学习、运用。
2.初中对“地”的认知和高中对“理”的学习是一个完整的无缝衔接的中学地理习得过程。在初中感性认识的过程中,在适当的情景下,辅以理性认识的思路引导,有利于加深初中生对感性地理知识的全面把握和深入思考,为高中地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中时,在更多感性认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的、适时的初中地理感性知识复习和铺垫,必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为高中地理理性思维之花的绽放培育肥沃土壤,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打开智慧的大门。
三、“知”与“能”的全面衔接是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的主要目的
每年总有部分学生走出了高考文综考场后对照标准答案时,才恍然大悟,自己虽然将解题的基本知识烂熟于心,但错误却依然很多。其实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地理书有趣,地理课好听,地理题难做”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