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固定资产采购审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固定资产采购审计范文1
关键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对策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构依法依规对高校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的行为。在近年来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发现了高校主要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对促进高校主要领导干部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重大经济决策方面的问题
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发现部分高校没有专门的重大经济决策制度,对各项重大事项决策的机制和程序不明确、不细化,导致一些重大经济事项未经集体决策即执行,或虽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决策,但决策的依据不够充分或经济事项执行完后再来补相关的手续。另外,有些高校的重大经济决策内容违反国家有关的规定,部分重大事项因决策不当或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预算管理方面的问题
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高校预算必须按照批准的规定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但在高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中常常发现以下问题:一是超预算支出或未完成预算支出等预算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二是执行预算过程中随意调整、追加预算的现象比较严重;三是实际支出与预算核定的开支标准和用途存在较大差异。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预算起不到应有的刚性和权威的作用。
(三)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方面的问题
科研项目的财务管理不透明,科研经费的收支明细没有完全公开,出现了很多科研人员拿非科研项目的发票来进行冲账的现象。科研经费使用的违规成本过低,科研人员强化科研经费合理合法使用的积极性不高,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研项目经费开支范围不符合规定。科研项目经费都有其特定的开支范围,但审计中经常发现超范围支出科研项目经费的情况,如将项目经费转化为个人家庭消费或支出其他与项目无关的开支问题,使用经费购买日用品、手提包、衣服、保健品、酒水等,甚至使用经费旅游、美容等;二是冒领劳务费或虚列劳务人员名单套取科研经费等。审计中发现部分劳务费签领单上的签名是同一个人的笔迹或经调查发现所列劳务费名单的人员并没有领取过该劳务费等;三是部分大额项目报销手续不全。对于大额报销学校一般有规章制度要求有一定的审批与招投标程序等,但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大额报销只有一张发票,而无其他相关的证明手续完备的附件。
(四)物资采购管理方面的问题
高校一般都会对物资采购制定出各种专门的管理规定,比如招投标管理办法、招标采购工作程序、科研设备管理办法、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高校并没有严格按相关规定执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别大额物资采购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招标;二是一定金额以上的物资采购未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三是有些物资采购未按规定由学校组成的验收小组进行验收;四是有些采购项目先实施后进行形式上的补审批或补验收。
(五)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购建的部分物资未按规定进行固定资产的报增,形成账外资产;二是管理权分散,职责不清。高校实行的是账物分管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高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统一采购和固定资产的报增,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各职能部门负责归口固定资产实物的使用与管理,而对各大类固定资产缺乏统一管理和协调的部门,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出现重复、交叉,相互间又缺乏沟通,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报废和清查等常常处于监管的真空地带,导致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难以落实,固定资产流失、账实不符、家底不清、固定资产盘盈或盘亏等问题严重;三是使用效率低,浪费严重。高校固定资产的投资缺乏统筹安排和可行性的论证,没有形成资产共享的机制,不同院系常常重复购置相同的设备且长期闲置,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投资过于盲目,资源浪费严重。
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的改进对策
(一)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按照教育部关于建立现代高校制度的有关要求,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全校体制、机制和法律制度等治理体系建设,促进高校运用制度管理各方面工作的治理能力水平的提升,严格高校各项制度的执行力。特别要注重完善高校重大经济决策机制的建立,并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其贯彻落实到位。
(二)加强预算管理,建立预算管理绩效考核机制
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预算执行的随意性使得高校预算执行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高校需要加强预算管理,规范预算的编制工作,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的可靠性;完善预算调整机制,控制预算执行进度与开支金额;规范预算执行,将预算执行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用途和标准执行预算。同时,为了激励各单位或各部门更好的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可以考虑建立预算管理绩效考核机制,以考核促进预算管理的完善。
(三)严格执行科研经费使用内部控制制度,加大科研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
项目经费包干制是国外通行的做法,我国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该做法,科研项目研究质量或研究成果只要达到了预期要求,课题组成员就可以自由支配和使用项目经费,或者明确总经费中的一定比例用于补偿课题组成员的劳动支出,从而避免科研人员过多依赖发票进行报销现象的发生。
建立成果绩效拨款机制的科研项目经费资助方式,即启动经费拨款相同,但要根据项目研究质量的情况预留一部分经费,质量优秀的追加经费,质量低下的就要扣减经费,以此激励科研人员努力提高科研研究的质量,重视科学研究,减少重立项轻研究质量现象的出现。同时,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分批拨款同步,可以有效对科研项目进行调控,掌握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
高校要进一步规范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与管理,严格科研经费报销的审批。科研处要严格依据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相关科研经费补充规定和项目经费支出管理计划等严格审批经费报销。财务处要依据相关财务报销管理规定,结合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不符合规定的支出或手续不全的支出不予以报销。同时,高校要加强对劳务费支出的管理,以防出现冒领劳务费或以劳务费的名义套取科研经费的问题。另外,要发挥高校财务、科研、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协同配合作用,以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要加大滥用科研经费的查处力度,发现滥用或挪用科研经费的问题,应及时依法处置,严格追查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内控制度,规范物资采购行为
要做好物资采购工作,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要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加强物资采购的审批和验收工作管理,严格执行物资采购报销和相关招投标的规定。各高校要针对物资采购各环节容易出现问题的风险点,制定出应对风险的具体措施:一是物资采购审计组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要求一定金额以上的单件物资或批量物资需要经审计后方可进行采购,特别是对于大型仪器设备,要督促实行公开招标,审计全程跟踪监督;二是对物资采购项目审批表、采购项目验收报告、招投标采购申请表和相关合同书等证明相关采购项目手续完备的报销附件不齐全者,财务部门一律不能给予报销。同时要明确物资采购工作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一旦采购工作的某些环节出现了问题,可以明确归责相关部门及人员,从而增强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的责任意识,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这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以制度管理采购行为,以制度管理人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对物资采购行为进行全程的控制。
(五)强化固定资产的报增及清查盘点管理
一是高校加强固定资产的报增及核算管理,对需要进行固定资产报增的,在未进行固定资产报增前不予以报销。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二是建立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机制。首先,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对学校的全部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的管理。其次,各职能部门负责所使用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并且要接受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最后,各教研室或实验室等负责所使用固定资产的存放地点、负责人、故障发生和维修等日常登记和维护保管工作,并且接受归口职能部门的监督。三是建立专管共用,资源共享的管理机制。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统筹全校的固定资产投资,做好全校固定资产的整合工作,鼓励各院系之间互相租借固定资产,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高现有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闲置浪费,盲目投资固定资产和重复投资固定资产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徐晓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06,5.
[2]潘云霞.高校往来款管理探讨[J].会计师,2012,10.
[3]黄永林,李茂峰.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与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建议[J].教育与经济,2013,3.
固定资产采购审计范文2
关键词:固定资产 联合监督 编码 程序
从1997年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收支两条线”等多项改革,原有财务制度体系因其固有的滞后性决定了它已无法客观真实反映事业单位资金活动.从2007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就着手研究新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经过15年,财政部于2012年2月7日以财政部第68号令正式颁布《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并于2012年4月1日全国施行;财政部于2012年12月6日以财政部第72号令正式颁布《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并于2013年1月1日全国施行;《科学事业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彩票机构会计制度》、《中小学会计制度行业会计制度》行业会计制度,财政部决定从2014年1月1日起全国执行。到目前为止,我国以《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为宗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为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基础,《科学事业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彩票机构会计制度》、《中小学会计制度》等行业会计制度为补充的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已基本建立。
一、固定资产定义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 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质,作为固定管理。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大类:包括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 ;装具及动植物。行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明细目录由国务院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财政部备案。对于应用软件,如果其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当将该软件价值包括在所属硬件价值中,一并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如果其不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当将该软件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资产管理部门未设置或名存实亡
据笔者了解,大部分事业单位根本就未设立资产管理部门,其职责由单位办公室或财务部门兼任。这样的岗位设置极不合理,原因很简单:一、不专业 ;二、如由财务部门兼管,既不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也易出现腐败。
(二)“二重、二轻”―重购买、轻管理、重使用、轻保养
单位重购买是有原因的:一、单位年底突击花钱,有“洗钱”嫌疑;二、单位负责人的认为:单位固定资产购买的多,对外就能体现单位业务繁忙,提供的社会服务多,也就是说负责人的政绩就能体现出来;三、通过固定资产票据来处理“三公”经费,以规避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直接导致虚假资产出现,资产管理处在无序状态,部分资产长期闲置,使用率低,资源浪费和流失现象十分严重,造成极大的浪费。
(三)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账账不符、账卡不符、账实不符,盘亏、盘赢混乱假象时有发生
没有资产管理部门,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就必然导致固定资产总账与固定资产明细账不符,与固定资产卡卡片不符,与实际存在实物不符。单位不重视制度执行,在资产清查盘点时,发现盘亏原因是使用部门设备已报废,未办报废手续和进行账务处理;发现盘赢却是购入或受赠的固定资产未入账等等混乱假象。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原因
(一)外部联合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
外部监督包括上级主管机关监督、同级财政部门监督、同级审计部门监督、政府采购部门监督以及媒体监督等等监督。单部门监督是远远不够,如何联合监督,怎样联合监督,联合监督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决定了,我国目前联合监督机制不健全,没有了这种联合监督机制,就其本源,监督力度无法体现。
(二)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账务体系不合理
大部分单位没有建立固定资产编码、购置、保管、使用、维护、调拨、报废、盘存制度。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原值总额,未建立固定资产台账或卡片,导致账物脱节,账面总值对实物失去控制。
四、针对管理混乱原因,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决策方案
(一)外部联合监督
1、财政部门联合政府采购部门狠抓源头,严控固定资产采购第一关
事业单位年初预算表中有一项政府采购预算表,其中包括项目名称、计量单位、数量、采购项目类型、采购目录、采购方式、采购资金来源等事项,单位预算经过“二上二下”程序,经过人大批准后,予确定 。财政部门应根据审批预算下达直接支付指标,采购办加强审核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形式合法性。财政部门联合政府采购部门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确保政府采购工作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运行,防止固定资产购买随意性、变相性,预防腐败的发生。
2、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应联合媒体、审计部门加大联合审计力度
上级主管部门联合媒体、审计部门,对下属事业单位进行法定审计或专项审计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有漏洞的,应及时提出整改建议,防止漏洞发生。如资产管理方面漏洞严重,其中相关负责人已触犯刑律的,应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以资产审计作为一个突破点,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并把审计反映的情况纳入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坚决惩治腐败行为,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提高审计的震撼力。
3、提高单位负责人认识,走出不以固定购买数量为政绩导向的误区
事业单位提供的是公共产品,它的特性如不具有消费的竟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具有消费的强制性决定了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作为单位负责人应该认识到,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决定了事业单位活动宗旨是给人民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公共产品,当然也应遵循一个前提:以最小投入达到最大输出。事业单位的资金活动是财政资金不断投入,提供的产品不断输出。如出现投入大于输出时,谈何政绩?购买固定资产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提供公益产品,单位固定资产数量之多,金额之大,不是主要,主要的是人们老百姓能够亲身感受公共服务与产品的优越性,对此单位负责人应该走出这样认识误区。所以单位负责人加强正确的政绩观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二)内部管理
1、成立资产管理部,明确管理职责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应加强同其他部门编制、下达和组织落实每年资产采购计划;做好资产登记、保管、盘存等日常性工作;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下,盘活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
2、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单位资产信息化管理程度很低, 不能动态反映资产的真实状况。信息化程度越高,效率越高,随着用友、IBM等资产管理系统都比较完善,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这些资产管理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系统。随着单位规模的逐步扩大,其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相应扩大,而目前很多单位仍停留在手工管理模式,其运作机制已和单位的业务发展规模不相适应。
3、坚持“谁用、谁管、谁负责”原则,制定固定资产编码、采购、保管、使用、维护、调拨、报废、盘存制度
资产采购与验收、库管等职责应予分立,避免集中一人。资产的保管与账簿的记载应当由不同人员分管,严禁责任混淆。同时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执行的有关规定,将资产管理制度落实到责任部门、落实到责任人。对此,笔者就编号到盘存的资产管理程序制度,谈谈我的个人经验与看法。
(1)明确编码制度
原国家标准(GB/T 14885-2010)采用4层7位数字代码表示,第1位表示门类,第2、3位表示大类;第4、5位表示中类;第6、7位表示小类。其分类结构如图1所示。
固定资产分类代码的第1位表示的是固定资产定义6个门类。
根据笔者的工作经历,通过增加数字代码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固定资产分类。
编号公式如下:固定资产编码=【国家标准分类代码】+年份+月份+日数+购买序号
举一例 : 某单位在2014年2月份通过政府采购购买了三项固定资产:2月6号购买彩色办公旗舰 HP CP6015dn打印机二台、2月28日购买绿友牌22寸草坪修剪机一台.
打印机按照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GB/T 14885-2010)标准属于【通用设备(2)-计算机设备及软件(01)-输入输出设备(06)-打印设备(01)】【国家标准分类代码】为2010601
修剪机按照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GB/T 14885-2010)标准属于【专用设备(3)-农业和林业机械(11)-植物管理机械(04)-修剪机械(03)】【国家标准分类代码】为3110403
按照上述编码公式:
彩色办公旗舰 HP CP6015dn打印机二台固定资产编码分别为
【国家标准分类代码】+2014+02+06+001=201060120140206001
【国家标准分类代码】+2014+02+06+002=201060120140206002
绿友牌22寸草坪修剪机一台固定资产编码为
【国家标准分类代码】+2014+02+28+003=311040320140226003
(2)明确采购至盘点程序制度
先有申请部门填写资产购置申请单一式三份,报请单位政府采购小组、单位负责人通过后,由申请部门送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各一份。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采购后,应及时将发票、采购货物验收单位送交财务部门。
资产管理部门根据采购货物票据副本,做好固定资产明细账、卡片及标签登记工作。
资产管理部门将资产交给申请部门后,申请部门负责人应在固定资产登记明细表上签字,以明确科室保管责任。
部门负责人、单位负责人调动、离任,免职等事项盘点、年度时期盘点,财务部门应配合资产管理部门做好盘点统计工作。
需要处置资产,申请部门填写固定资产处置表,报政府采购小组同意后,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如属于上报主管财政部门的事项,还应获财政部门批准)资产管理部门做好善后处置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监督全过程。
资产管理部门将处置结果报送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根据结果负责财务处理或财政部门备案工作。
资产管理部门做好资产减少登记工作。
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固定资产盘点明细表将盘点分析报告上报本单位政府采购小组负责人及单位负责人,另交财务部门负责人一份做账务处理。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规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3
固定资产采购审计范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意义
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优化内部管理的重要措施,固定资产对于任何企业都是内部管理的重中之重,行政事业单位也不例外。内部控制可以全过程对固定资产进行管控,在内部控制下,预算按固定资产的需求情况、重要程度、紧急情况等因素进行编制,合理增加固定资产,从而合理控制固定资产购置预算,提高资金的使用绩效。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通过内部控制措施明确资产的具体归属,责任落实到人,避免出现问题后互相推卸责任,将责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从而保障资产的安全性和使用的有效性。固定资产报废环节,按照内部控制制度严格管理,对报废必要性、合规性做出客观分析,从而减少资产的损失和浪费。固定资产审计过程中,同样利用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主要考量标准,使审计内容有据可依,审计结果客观公正。对固定资产管理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保障单位固定资产在存续期内的安全性、完整性、可用性,完善并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有效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
二、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内部环境一是缺乏相应的资产管理部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大部分是由财务部门、后勤保障部门、使用部门等分别管理,各个部门都只负责资产管理的其中一部分。由于没有协调性的统一管理,无法分清主体责任,一旦发生问题就会责任不清、扯皮推诿,使固定资产管理得不到有效的内部控制。另外,由于没有明确的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任何一个部门来说都不是主体工作,都只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专业知识,不能形成有效管理,也造成固定资产管理的缺失。二是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与其他企业不同,其资金大部分来自于政府资金,更加注重资金管理,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有偿使用”和“成本补偿”机制,对固定资产购置计划没有严格的内部控制措施,导致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盲目购置、重复购置、使用率低等现象大量存在,在近年来的审计中甚至披露了有些行政事业单位部分固定资产购置多年未投入使用的情况,既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损失,又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二)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流程一是没有完善的固定资产预算流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提交固定资产预算时,编制及审批较为简单,往往由使用部门提交预算需求,再由管理部门统一汇总,最后提交给财务部门进行审核,而财务部门审核的标准是不超过往年的预算规模,如果没有超过就直接审核通过,并编入到当年的固定资产预算中。而各个部门提报的预算需求,都是以部门需求为基础,而不是以整体单位需求为基础,这就造成固定资产重复购买、部分资产闲置,而且缺乏战略目标的长远考虑,降低了资金的使用绩效,影响行政事业单位长期发展。二是缺乏必要的管理流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流程,对固定资产日常的申请、采购、领取、使用、存放、盘点等没有完整的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相对落后,没有建立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基础工作不扎实,数据准确度差。比如采购的固定资产由于数量较大、种类繁多,就按照品类、总量进行简单化登记;资产领用时只登记领用部门而没有明确的领用人、部门负责人;或者一些容易忽视的资产,由于没有定期进行盘点,一旦损坏或丢失,却因为责任人不清无法进行合理的追责等情况。三是缺乏完善的处置流程。固定资产的处置最主要的是转移、报废等情况,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少完善的处置流程,在盘点时出现很大的差异,比如一些通用性强的固定资产在使用中的调拨,只是口头协调而没有及时办理资产调拨、交接记录,从而给日后盘点工作但来很大的困难。另外,部分资产已达到报废标准但未及时进行报废流程,再者损坏的资产未报损等情况,都导致账面与实际资产情况不符,账面价值高于实际价值,导致固定资产无法有效进行利用。
(三)缺乏合理的管控措施一是内部控制评价不细化。我国新规范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手册,通过手册进行内部控制的评价,但部分单位针对手册的制定,只是按照指导意见进行大致的编写,仅有粗犷的框架体系,没有结合单位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细化,这就造成内部控制手册形同虚设,不能作为评价结果的支撑基础。而且因为仅是框架性内容,也无法实现管控的精细化,更多是方向性的政策,没有具体的管控措施,在固定资产管控过程中无据可依,无法形成有效的制度来起到约束作用。二是缺乏严格的审计。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而是由财务部门部分人员兼任,或者是内部审计人员数量较少,而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多是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程审价等方面,开展固定资产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不能真正对固定资产提出针对性的审计意见,使固定资产审计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造成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较差。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完善内部控制环境一是建立资产管理部门。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进行全过程整体性把控,确保国有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升固定资产的效能。资产管理部门需要对资产进行划分,对固定资产的归属、使用等情况明确责任部门,部门再落实到个人,并明确相关的奖惩措施,对非客观因素造成的固定资产损失进行追责。资产管理部门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培训,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强化专业度,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强化领导层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度。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增强责任意识,真正提升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氛围,以点带面、以身作则,在日常工作中做出表率及监督作用,从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顶层设计,形成管理工作的闭环,发挥实际作用。
(二)优化内部控制流程一是提升预算的合理性,在编制预算时既要结合部门需求,又要遵从勤俭节约原则,将部门内部存量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后,摸清存量、存续状态,并从当下需求优先性、长远发展战略性等多个维度考量是否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采购。在各部门上报预算后,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需要对各部门固定资产进行摸排,将部门之间的固定资产进行调配,盘活存量资产,减少不必要的固定资产购置预算,对于专业型强、技术含量高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应聘请行业专家对购置必要性、预期使用效率及可产生的效益等方面进行论证,有效提升国有资产的使用绩效。二是完善整体管理流程。行政事业单位须根据批复的预算进行资产的采购,减少和杜绝无预算的随机采购行为。采购的固定资产需要有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三方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进库,进库过程中利用信息化系统将所有资产明细统一录入,做到账实相符。固定资产领用环节需明确领用人并进行领用登记,使固定资产管理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加强固定资产的盘点,定期盘点制度化,并进行不定期抽查。在盘点抽查过程中发现的固定资产损坏或丢失要进行说明,非客观因素造成的损失要进行追责,部门或个人进行赔偿,使整体管理流程形成闭环。三是优化处置流程。固定资产转移需要上报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签批后方可进行资产移交,移交单上传至信息化系统,更改资产所属部门或个人。固定资产报废需要进行资产残值审核,对于有残值的需要评估后进行处置,残值收入应全额上缴国库,报废的固定资产同步在资产管理系统中进行核销,确保固定资产处置流程规范化。
(三)完善管控措施一是细化内部控制评价。根据财政部的相关要求,结合当下实际情况,进行内控手册的细化,相关评价指标进行内部讨论,并结合各部门不同意见,纳入单位决策程序,通过后将内控评价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与绩效发放、干部考核等相结合,使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评价能够得到正向反馈,实际效能得到有效提升。二是注重固定资产审计。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确保审计具有独立性,能独立客观地开展工作。审计人员须具备专业性,熟悉国家政策法规,掌握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实际情况,经常深入固定资产管理业务一线了解情况、查找风险点。有效的审计能够及时发现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和问题,为持续优化和提升管理水平提供重要依据。
固定资产采购审计范文4
【关键词】固定资产 医院 措施
医院固定资产在整个医院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务必要保证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只有在固定资产的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的前提下,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购置
医院固定资产采购制度不完善,缺乏可行性。许多医院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和效益分析就匆忙购置设备,导致高投入无回报或高投入低回报,甚至闲置;或者在没有充分了解大型和贵重仪器设备操作使用的性能甚至培训人员还难以达到操作技术规范的要求就购入仪器,利用率不高,随着技术损耗和自然损耗,很快被淘汰报废,造成资金极大地浪费。
(二)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不健全
医院所接受的社会性捐赠物资中包括一些固定资产,可是有些医院并未把这些资产记在固定资产账户中,以致账物难以统一,另外对于这些资产的利用程度有限,浪费情况严重。
(三)对固定资产的控制与管理不到位
很多医院领导者片面的追求对于货币资金的管理,忽视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制度建立的重要性。问题之一是医院内部缺少专业的统计人才,有些医院并未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而是由其他部门如财务部门负责这项工作,使得内部审计难以正常开展,也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监督的有效性。问题之二是工作人员在审计时注重对医院开支情况进行审计,而忽略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审计,造成了这样一种情况:某一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程度取决于审计工作人员的是否认真负责。
(四)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不能有效约束
医院内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管理各部门权责分工不尽详细,不能进行集中式管理;在当前不健全制度的影响下,各部门间难以有效沟通。有的医院没有对院内的医疗设备年检进行有效管理,使得很多没有经过年检的固定资产不能继续投入使用,出现资源浪费,同时对于医院来说,也不容易把握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不能向医院管理层传达准确信息,以致影响最终决策。
(五)旧的房屋建筑翻新改造处理不标准
按财务制度规定,如果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扩建,按固定资产原价加改造扩建的支出减去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后重新对固定资产定价,然而有些医院将其作为维修费用直接列支。
二、医院固定资产有效管理方案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相关的规章细节
现在业界普遍以“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制度”为基本指导思想,大型专业设备应组织专家进行专业论证,申购单由相关人员和领导签字后交相应的采购人员,按照规定的采购程序和要求实施设备采购。采购完毕后入库,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验收,资产会计根据核实后的单据登记固定资产一级明细账和科室明细账,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正常使用后遇维修,需相关人员填写维修单,报告维修人员分析维修原因,落实责任,相关的费用计入成本,如有责任人,则应扣发当事人。报废资产由使用科室填写报废单,报告相关科室,人员,经过认定及领导签字核准,审计部门的同意,相关部门的备案后执行报废,物资会计进行固定资产核销工作。
(二)重视院内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医院的不断发展使得对固定资产的需要量在结构和数量上不断扩大,这就要求首先由医院核对已有固定资产并统一进行登记,医院各相关单位包括财务部等必须密级配合,通过整理有关数据和信息,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需求量。另外对于已有固定资产要注重维修和养护,如对房屋建筑类应保证建设质量、合理使用以及定期保养;对专业设备要安排相应的人员进行管理,并且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使用,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固定资产的维护要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制度,对于每一次维护的结果进行记录,同时要配备相应的维修配件。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和盘点固定资产的安全性,防止出现事故,并整理出相应的意见,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正意见及建议,报经相关领导批示后及时处理,形成良性循环的长效管理机制。
(三)搭建固定资产数据库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院内各相关部门有机结合起来,搭建固定资产数据库,并是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领导者随时掌握院内固定资产的详情,以便日后进行决策时参考。同时固定资产数据库的搭建,在优秀的技术支持下能够将出入库、报废等手续简化,并自动生成各项报表,供计算使用。
(四)加强固定资产指标考核
(1)将固定资产折旧计入科室成本,将科室资产消耗以成本核算为依据,将各项资产按标准计算折旧并计入科室成本,进一步减少科室闲置设备和报废资产不处理的现象,提高资产使用率。(2)注重对固定资产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考核,包括使用科室是否对固定资产进行了有效利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是否将资源进行合理调配等等。
参考文献
[1]狄艳辉.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改革之我见[J].财经界(学术版),2010(10).
[2]何燕,范萍,庞燕玲,何芳.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建议[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11).
固定资产采购审计范文5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使用率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66(2008)10-0031-01
随着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量的教学仪器和办公自动化进入教学科研领域。这些仪器和设备可归纳为两类:一是固定资产;二是低值易耗品。都属于高校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如何对其进行科学管理,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定义上及如何管理上作出具体分析。
一、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区别:《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形态的资产。低值易耗品则是不够固定资产标准又不属于材料范围的用具、设备及容易损耗的物品。
二、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关系: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既有相同性质,又有不同特点。两者相同之处主要在于均可多次使用而不改变原有实物形态,并在使用过程中一般要进行维修,报废时有残值收入等。两者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一是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大,是管理重点,也是上级主管部门检点,低值易耗品单位价值较低:二是固定资产使用年限长,且不易毁坏,技术性强,低值易耗品使用年限较短、品种多、数量大、耗用量大,在日常工作中往往会被人们认为是无足轻重的,难以引起领导重视,多只注重实用而忽视管理。三是核算方法不同。高校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核算是通过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会计科目进行的[1]。一般情况下,在增加固定资产的同时应增加固定基金,相反减少固定资产时应同时减少固定基金。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低值易耗品在核算过程中,不同于企业根据价值的高低采用不同摊销方法核算,是在购入时,直接从各部门的经费项目中列支,或对大批的低值易耗品先列入材料会计科目核算,待领用时将分摊到各部门的经费中。四是采购方式不同。各个高校据自身实际情况与《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以及《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相结合制定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固定资产采购一般采取政府采购方式,由资产管理部门汇总统一申报,以招投标方式进行,货到验收后办理资产入帐手续,作到帐、卡、物相符。低值易耗品的管理较灵活,由各系部根据自己需求,自行购置,货到验收后由资产部门登记备案。
三、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几年具体的资产管理工作,笔者发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概念混淆。该属于固定资产项目的资产列入低值易耗品进行管理与核算,而属于低值易耗品的资产被列入固定资产项目下。(2)产权不清,观念淡薄,公物私用。(3)资产的管理和使用监控不到位,只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忽视低值易耗品管理。往往固定资产管理有一套严密的规章制度可循,而低值易耗品几乎没有提上日程,更谈不上规章制度。(4)重采购轻管理。在专家云集的投标现场以价格最低者为上,可是其使用价值和使用率却无人问津。(5)管理者、使用者、财务等职能部门缺乏协调与沟通。在日常工作中,财务部门负责资产的会计核算,实物管理则属于不同部门或归口部门。高校领导、资产管理者、使用部门对所在单位到底有多少资产及其分布情况了解不足,各部门间既没有定期盘点,又缺乏协调与沟通。
四、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都是不可缺少的物资基础加强对其的管理在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加强管理的措施:(1)实行管理责任制。从上到下统一思想,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分工,层层负责。校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主要负责,管理者和使用者直接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强化管理意思,充分发挥资产的最大使用率。(2)建立一套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和健全的管理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各高校应建立一种“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同时对采购、调剂、报废等事项有章可循,做到采购事先有安排、财务有预算、筹资有计划,确保资金合理使用。(3)利用网络技术和条形码技术,建立定期的清理盘点和资产核销制度,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利用网络技术,将资产挂在网上,让全校教职工在权限内随时随地可以查看到资产从采购到报废的全过程和变化情况,利用条码技术提高资产管理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2]。(4)强化内部监控制度。首先是预算控制,通过科学的编制预算,确保对其的购置具有科学性和计划性。其次内部审计的加强也有利于资产管理的审计监督[3]。资产的取得有购入、自建、接受捐赠、无偿调拨等方式,审计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审计部门建立健全的审计制度,在审计中发现资产产权变动、资产流失严重等现象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按规定严肃查处,保证资产完整性。(5)建立资产管理评价体系,提高资产管理员的业务水平。每个部门资产管理员的业务水平决定着每个单位资产管理的好与坏。学校一级资产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资产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了解资产使用情况,加强部门间联系,进行年终考评,给予适当奖惩[4]。对工作成绩突出,节约开支,减少浪费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物资和精神奖励,并作为晋升、晋级的重要考察依据。对工作不负责任,在管理上出现差错的人员,给予批评及处罚。总之,高校的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管理是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从上到下,各级部门都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各高校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努力保持资产的合理结构,降低损耗,提高资产使用率,实现资产管理的制度化、现代化和科学化。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国资处
参考文献:
[1]孙玉霞.浅谈高等学校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区别与管理[J].经济师.2007.01:129-130
[2]左胜平.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师.2006.02:94-95
固定资产采购审计范文6
【关键词】审计认定;固定资产;目标;程序
高职高专学校会计相关专业都有审计学这门必修课。然而,面对审计这门专业课,大部分同学是谈“审”色变,一门课上完了,还找不到感觉,特别是对审计认定到底是怎么回事,都不能说出所理然。
什么是审计认定?答曰: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认定按照既定的标准进行的重认定。认定分为两个层次:1.财务报表层次 ,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层次。根据具体审计目标确定管理层的认定是否恰当。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层次的认定共有5种:1、存在与发生;2、完整性;3、权利与义务;4、计价与分摊;5、表达和披露。
以上是CPA教材给出的审计认定的解释。然而,这样的解释,对我们刚刚开始学习审计的专科学生来说,理解是困难的。这样的解释,授课老师必须进行必发的分解,从具体的各项会计要素的审计流程中对认定这一概念作诠释。在此,从对固定资产的审计来谈谈审计认定这一问题。
固定资产审计的程序一般可以分成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审计目标
1 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固定资产是存在的。
2 所有应记录的的固定资产均已记录。
3 记录的固定资产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
4 固定资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之中。
5 固定资产已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列报。
从固定资产的审计目标来看,基本包括认定的5个方面,即:存在与发生;2、完整性;3、权利与义务;4、计价与分摊;5、表达和披露。这就是下面在审计程序中需要我们根据相关依据去验证被审计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是否符合审计目标中规定的5个认定。
第二部分,审计程序
1 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结合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报表数核对是否相符。
2 进行实质性分析程序:
3 实地检查固定资产,确定其是否存在,关注是否在已报废但仍未核销的固定资产。
4 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或控制权:
对各类固定资产,获取、收集不同的证据以确定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对外购的固定资产,审核采购发票,采购合同等;对房地产类固定资产,查阅有关合同、产权证明、财产税单等书面文件;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检查有关融资租赁合同;对汽车动输设备,检查有关运营证明等。
5 检查本期固定资产增加:
询问管理层当年固定资产的增加情况,并与获取编制的固定资产明细表进行核对。检查本年度增加固定资产的计价是否正确,手续是否完备,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6 检查本期固定资产的减少:
7 检查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检查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是否满足资产确认条件。
8 检查固定资产的租赁情况
9 获取暂时不用的固定资产的相关证明文件,并观察其实际情况,检查是否已按规定提折旧,相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10 获取已提足折旧仍在使用的固定资产的相关证明文件,并作相应记录。
11 获取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的相关证明文件并作相应记录,检查其预计净残值调整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12 检查固定资产的保险情况
13 检查有无与关联方固定资产购售活动,是否经适当授权,交易价格是否公允。对于合并范围内购售活动,记录应予以合并抵销金额。
14 对应计入固定资产的借款费用,应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结合长短期借款,应付俩券或长期应付款的审计,检查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算方法和资本化金额,以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15检查购置固定资产时是否存在与资本性支出有关的财务承诺。
16 检查固定资产的抵押、担保情况。
17 根据评估的舞弊风险等因素增加相关的审计程序
18检查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
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减值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生明细账进行核对。检查被审计单位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依据是否充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检查被审计单位处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况,确定减值准备在以后会计期间没有转回。
19 根据评估的舞弊风险等因素增加的审计程序。
20 检查固定资产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分类、计量基础和折旧方法,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率,各类固定资产的期初和期末原价、累计折旧额及固定资产减值累计金额,当期确认的折旧费用,对固定资产所有权的限制及金额和用于担保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准备处置的固定资产名称、账面价值、公允价值、预计处置费用和预计处置时间等。
从固定资产的审计程序来看,审计认定的5个方面渗透于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进行验证流程之中。要想做好审计认定工作,必须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的相关规范和要求要了如指掌。一般来说,在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审计认定时,审计人员至少要非常熟悉收下法规中对固定资产的有关规定: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3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4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易
5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
对问题的认定要有充分的依据,不能好像是什么。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条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第九条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资料进行会计核算”;第二十六条规定:“公司、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有下列行为:(一)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费用、成本;(二)虚列或者隐瞒收入,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三)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费用、成本;(四)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分配方法,编造虚假利润或者隐瞒利润;(五)违反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其他行为。
还比如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三条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第五条规定、第六条以及初始计量规定、后续计量规定。通过了解、掌握这些规定可以在固定资产的审计实务中找到合适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