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大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技能大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技能大全

职业技能大全范文1

[关键词]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多家并举;组织机制创新;联合举办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5 — 0056 — 02

以高职高专秘书专业学生为主要参赛对象的秘书职业技能大赛至今仍未被纳入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体系,而自2008年以来,由相关秘书专业教育组织开展的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则一直坚持举办,并呈现了多家并举的局面,为引领和推动秘书专业教育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如何创新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是一项重要工作,创新大赛组织机制则是首要任务。

一、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举办概况

自2008年至今,已经有四家秘书专业教育组织主办过近10次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甚至近两年出现了一年内就有三家主办单位先后举办三次性质相同的大赛的局面。

(一)全国高校秘书职业技能大赛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主办。2008年5月,首届大赛在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举办,全国范围27所高职高专院校和本科院校参赛。这次大赛是最早举办的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但首届后至今该主办单位一直没有再举办新的大赛。

(二)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秘书职业技能大赛

教育部高职高专文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2009年11月,首届大赛在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举办,全国范围66所高职高专院校参赛;2011年1月,第二届大赛在黎明职业大学(福建泉州)举办,全国范围52所高职高专院校参赛;2011年11月,第三届大赛在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丽水)举办,全国范围52所高职高专院校参赛。2012年该委员会重组为教育部职业院校文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其主办的大赛参赛院校扩展为中高职院校,2013年全国中高职院校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将于5月下旬在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举办。

(三)全国(商务)秘书职业技能大赛

商务部全国商务秘书考试中心主办,全国商务秘书专业委员会协办。2010年12月,首届大赛在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江苏南京)举行,全国范围24所高职高专院校参赛;2011年11月,第二届大赛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举办,全国范围27所高职高专院校和本科院校参赛;2012年5月,第三届大赛在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江苏南京)举办,全国范围27所高职高专院校参赛。2013年5月,第四届大赛计划在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举办,后因2013年全国中高职院校秘书职业技能大赛提前半年举办导致两赛时间冲突而暂停。

(四)全国秘书职业技能竞赛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文秘公关专业教学研究会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秘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2011年9月,首届竞赛总决赛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举办,全国范围25所高职高专院校和本科院校参赛;2012年7月,第二届竞赛总决赛在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举办,全国范围27所高职高专院校和本科院校参赛。

上述几家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除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大赛至今只举办一届,其他几家大赛都已经至少举办两届,而且基本呈现每年一届的态势。

二、大赛多家并举局面带来的不利影响

几家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举办的本质目的是一致的,为推进秘书专业教育改革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从组织机制角度看,几家大赛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也直接导致了某些问题比较突出,必须正视。

(一)不利于建立赛事应有的权威性

上述几家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并存的局面,对于沟通和活跃全国范围的秘书专业教育教学氛围,推动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向规模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但是同时不能不看到这样一个事实,由于性质相同、目标一致的大赛几家同时都在开展,使得这种全国性大赛的权威性和资信度大打折扣,甚至从总体上来看无法建立和彰显全国性大赛的权威性和资信度,而且只能被逐渐弱化。几家主办单位都为开展各自大赛进行了认真策划、精心筹备和严密组织,大赛项目和水平也旗鼓相当,很难说哪一家更权威或最权威。从几年来的参赛情况来看,最多的时候一次大赛也只有六七十家院校参加,与开办秘书专业的近千所高职院校的数量相比,只约占十分之一,这可以从某个角度说明这些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还没有对开办有秘书专业的院校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多家并举不利于大赛权威性的建立,其长期持续举办的可能就会受到影响。

(二)不利于聚合整个专业的向心力

举办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还应该有一个隐性的目的,就是通过大赛来凝聚全国范围内秘书专业教育界的力量,展现秘书专业教育界的合力与风采,共同推动秘书专业教育的发展。但是,性质相同、目标一致的大赛几家并举的局面使得这一目的很难实现。从专业教育内部而言,因为性质相同、目标一致的大赛由几家主办单位分别重复性举办,势必存在一种无形的竞争,每一家主办单位都希望有更多的院校参加自己主办的大赛,而这种竞争如果控制不好势必形成一种反作用力,对每一家主办单位都是一种不必要的损耗,对秘书专业教育界更是一种不应有的损耗。从专业教育外部而言,性质相同、目标一致的大赛由几家主办单位分别重复性举办,会让人感到眼花缭乱,人们不禁要问,性质相同、目标一致的大赛为什么要分别重复性举办呢?大家为什么不能走到一起?所以,对于秘书专业而言,无论内求团结还是外塑形象,这种多家并举局面的消极作用要大于积极作用。

(三)不利于保持参赛院校的持久力

就目前情况来看,几家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在比赛内容、比赛形式、奖项设置等方面基本趋于雷同,特别是比赛形式鲜有创新,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一年内由不同主办单位分别重复性举办的全国性大赛,逐渐会使各个院校陷入某种参赛“疲劳”,而只能选择少参加或最终选择不参加。〔1〕即使参加大赛,一般来讲,限于经费、时间、精力等因素,一所院校大多也只能选择一家大赛参赛,而且由于参赛的显性“成本”(如高额的参赛费及参赛过程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等)和隐性“成本”(如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的指导与训练花费的超常的时间、精力等)居高不下,会逐渐弱化各个院校的参赛热情,其持久参赛的可能性要经受考验。这又从参赛院校的角度对大赛的权威性和资信度带来削弱性影响。

三、推进大赛组织机制创新的路径选择

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从无到有,在开创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属正常,不宜苛求。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后,由于组织机制而带来的问题如果越来越突出,那么大赛的组织机制必须首先要创新。

(一)要走联合举办之路

在目前秘书职业技能大赛还没有被列入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体系的情况下,如何使现有大赛克服上述弊端并进一步创新发挥其积极作用?首先必须实现大赛组织机制的改革,联合举办应当是目前最好的选择,即现有几家大赛主办单位积极改变目前“各自为战”的局面,主动联合组成一个全新的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联盟组织,强强联合,实现大赛组织的有序性、运作的规范性和资质的权威性,精心打造大赛品牌,使秘书职业技能大赛成为全国各个院校秘书专业活动的一面旗帜。初步建议如下:

1.成立大赛联合组织机构。建议现有几家主办单位本着共同推动秘书专业教育发展的目的,在经过友好协商、充分交流、达成共识的前提下,,成立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联合组织机构,如“全国秘书职业技能大赛联合组织委员会”(或其他更为贴切的名称,以下暂简称“联合组委会”),将大赛名称统一规范,如“全国秘书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设立团结、高效、精干的组织内设机构,作为一年一度的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的统一策划者、组织者、运作者。

2.健全大赛各项管理制度。联合组委会成立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周密研究和认真制定开展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的各项规范性文件,如联合组委会工作章程、大赛运营工作机制、大赛实施工作方案、大赛试题命制规范、大赛评委评判规范、大赛成果推广规范等,从健全管理制度入手规范大赛的各项工作,体现大赛的严肃性、严谨性和规范性、权威性。

3.采取各家轮流承办方式。联合组委会成立并运行后,大赛每年都要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如期举办,不做随意变动,每年一届,可以采取各家成员单位每年轮流承办的方式,即每年由成员单位中的一家来具体承办当年的大赛,形成一个大赛承办循环制。在保持大赛总体要求的前提下,每年的大赛可以适当体现承办单位的特色,使大赛在内容和形式在保持总体稳定的情况下,动态体现一定的变化性。

4.联合签署大赛资质证明。每届大赛举办结束,由联合组委会的成员单位联合在颁发的各种奖项资质证明(如文件、证书、奖状、奖杯、奖牌等)上签署,以示对大赛过程和结果负责,增强大赛举办的权威性,彰显大赛结果的资信度。

5.积极推广大赛经验成果。以往几家主办单位举办的大赛,基本上止于大赛结束,至今未看到一家主办单位在大赛结束后将大赛经验成果以某种形式进行推广,使大赛的目标得以深化实现。建议联合举办大赛后,联合组委会适时总结大赛经验成果,以合适的形式提供给各个院校做教学改革参考,推动大赛走向更加务实。

(二)积极寻求政企支持

要想使大赛组织机制创新并葆有活力,必须积极寻求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当前的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一直处于相关秘书专业教育组织自发组织状态,除极少数几次有企业赞助,基本上没有政府支持背景和企业加盟推动。由于没有政府的支持背景,在人们的心目中大赛的权威性就受到质疑,人们更认可那些有政府支持背景的大赛,各个院校对没有政府支持背景的这类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参赛积极性不是很高。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就得到了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等部门的支持。〔2〕另外,没有企业的加盟,一则大赛内容往往和企业实际要求有较大距离,大赛对教学改革的影响力不够;二则大赛经费往往难以满足大赛的实际需要,主办者只能靠提高参赛成本来弥补,对各个院校积极参赛很不利。〔3〕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每年都有实力雄厚的企业冠名赞助。几家主办单位分散开展大同小异的秘书职业技能大赛,更是很难得到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青睐。如果走联合举办之路,以专业集结的力量运作,经过努力,相信效果一定会大为改观。所以,如果能够成立本文建议的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联合组织机构,应该在寻求政府支持和企业加盟上开拓思路,在外部层面上“盘活”大赛的组织机制,推动大赛组织机制的创新,推动大赛各项工作的创新,为大赛进入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体系做好准备。

〔参 考 文 献〕

〔1〕金常德.秘书职业技能大赛热的“冷思考”〔J〕.秘书,2012,(03).

职业技能大全范文2

关键词:体育院校 ;跆拳道技能 ;大赛思考

一、体育职业技能大赛产生的积极效应

(一)体育技能大赛引领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国体育职业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分为跆拳道教练、户外运动、网球教练、健身指导及体育营销五大类,是与体育行业(俱乐部、健身馆等)实际工作岗位接轨,体现了体育行业对各类体育技能人才的最新要求,要求参赛学校必须深入行业,了解参赛项目的具体内容(如跆拳道教练的技能展示、实操教学、项目推介),深入岗位,深入技能,寻找知识和技能,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体育技能大赛引导了职业院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全国体育技能大赛各项赛制设置紧扣各项体育专业领域的市场需求,以赛项为引导,各参赛院校通过公开比赛,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师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使得培养的高技能型体育人才满足社会经济、上层建筑发展的实际需求。

(三)体育技能大赛增强了职业院校影响力和吸引力

全国体育技能大赛作为职教领域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也让社会各界更多得认识了体育职业教育。各参赛的职业院校,向各省市院校和社会展示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展现其办学实力,培养出一流技能型人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信,增加了才干,提升了院校的品质,也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四)体育技能大赛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对于体育专业的年轻教师而言,从学校到学校,较少经历社会实践。导致平时教学比较注重自己专业领域的教学,理论能力较弱,通过与专业理论教师的合作,得到了最佳的组合,共同产生了较高的效益。技能大赛是比较接地气的实用性技能比赛。各类专业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赛,接受了大赛的锤炼,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技能大赛作为年轻教师成长的一个平台,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从另一个角度讲,体育技能大赛进一步促进了体育系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了体育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五)体育技能大赛提升了体育专业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技能大赛即是竞技场,也是职教成果的展示平台。通过该平台,展示职业技术院校体育专业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专业技能水平,向社会各界宣传职业教育的成果,向各用人单位传递职业院校办学现状。参赛学生在竞赛中积累经验,解决赛事涉及的各项动手动脑任务,提升学生专业技能能力,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做变强”,体现了职业教育特色。

(六)技能大赛推动了校企合作

许多职业院校从院、省级体育技能大赛的组织开始,就积极与俱乐部、健身房展开合作。从参赛方案的制定,赛场的技术指导,设备提供,裁判员、裁判长也都是来自各个企业(第二届全国体育技能大赛的跆拳道比赛的裁判长自己就有俱乐部)。这样一来,使得各参赛院校更加主动地寻求与企业合作。其次,体育技能大赛精准市场对接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根本出发点来设置赛项,赛项贴近企业,要求职业院校办学也必须贴近企业、贴近行业、贴近地域经济,使得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推动职业院校更加深入坚持校企合作。

(七)体育技能大赛改善了职业院校实训条件和要求

实践证明,实训条件直接影响学生在技能大赛中的成绩,当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保障。没有过硬的实训条件,就不可能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建设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途径。正是由于技能大赛的推动,使得各职业院校不断改善其实训条件,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努力实现教学环节与职业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 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为顺利向社会输出技能型学生创造有利条件。

二、体育技能大赛带来的负面效应

(一)目前体育技能大赛实行的选拔机制,会导致重个体而轻全体的“精英教育”

从体育技能大赛实行的“精英式”选拔机制能够看出,绝大多数学生与大赛无缘,参赛者只是极少数的 “幸运儿”。高职院校的学生众多,然而能参赛的学生却只有寥寥几人。这样就会导致体育职技能大赛与整个职业教育基础性教学的脱节,丧失了职业教育的普适。职业教育不能在普通高中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之后,又弄出一个受职业院校追捧的全国体育技能大赛的宝塔尖教育。

(二)体育技能大赛受到学生和老师的重视,会使个别职业院校形成重比赛结果而轻学习过程的功利性的“应赛教育”

由于体育技能大赛对提高职业院校的知名度和品牌有一定的溢出效应,在高职中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社会地位,吸引更多的生源。导致个别职业院校对体育技能大赛仅仅看重比赛结果,会有可能走向“为赛而学”、“以赛代学”的“应赛教育”的误区。竞赛的结果固然重要,但学生在比赛过程中的历练与成长更难能可贵。

(三)体育职业院校过分追求奖牌和名次

职业技能大全范文3

关键词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护理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0-0035-03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120年)》关于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精神,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关于办好职业技能竞赛的要求,由教育部联合天津市人民政府及国务院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共同举办的、面向职业院校在校学生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全国大赛)自2008年至今在天津市已成功举办6届。

一、全国护理技能大赛基本情况

2012年,护理专业(高职组)首次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之一。大赛由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承办。护理大赛以展示高职护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成果为基本目标,通过全国大赛,调动卫生行业、用人单位、相关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研究高职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实践层面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探讨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进一步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全社会对护理高职教育的关注度和支持度;促进卫生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护理技能大赛命题思路

大赛以护理工作任务为导向,按照临床护理岗位工作的要求,对病人实施整体、连续、科学的护理。大赛分别设置健康评估室、重症监护室(ICU)两个比赛场所。在健康评估室,选手根据给出的案例对病人现状进行评估,列出主要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选手在重症监护室(ICU)连续实施完成3项护理技术操作。主要考核选手护理思维判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选手急救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及人文职业素养[1]。

(二)护理技能大赛竞赛路径

以临床案例为导向,按照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要求,将竞赛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病例分析阶段:每位参赛选手随机抽取1份临床案例,经分析后书写出主要护理问题,并列出主要的护理措施。竞赛第二阶段为综合技能竞赛阶段:每位选手到考场完成3项护理操作。竞赛重点考查和展示学生的基本素养、专业知识与技能、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

第二阶段的技能考核项目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CPR)、心电监测技术、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含输液泵的使用技术)。心电监测技术在志愿者身上操作,其他两项操作均在“模型人”上进行。

(三)新形势下全国护理技能大赛的特点

大赛呈现出理论性、实践性、现实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注重考查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求参赛选手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娴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需要选手展示组织能力、协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这就需要选手在学习期间注重自己综合能力的培养。

1.突出对接护理行业标准、护士职业准入标准和护理职业岗位原则

比赛项目按照临床护理岗位实际工作需求,同时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核大纲要求进行设计,以保障与临床护理岗位“零对接”。

竞赛项目之一的单人徒手心肺复苏(CPR)术,采用国际最新标准——《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护理操作流程中“腕带”识别标识环节是以2010年患者安全目标中的第一目标即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为依据。这些标准的应用体现了大赛和临床护理岗位的“零对接”。

全国技能大赛评委全部来自各省市知名三级甲等医院的护理专家,评委结合临床护士技能要求对参赛选手进行全面评价。

2.突出护理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要求选手按照临床护理工作过程完成评估、诊断到计划、实施的全部护理内容,体现了临床护理工作实施的完整过程。

3.突出护理人文素质的评价

大赛通过考查选手与患者(由承办学校提供男性青年志愿者作为模拟病人)的有效沟通、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考核点的设计,强调对选手人文素养的考查,形成强化人文素质培养的护理职业教育导向。竞赛项目通过模拟不同病人、不同病情、不同文化修养,年龄悬殊、性别差异,为各种护理工作设下不同障碍,参赛选手对此处理得好与坏既是方法技巧问题,也是护理理论、护理技能的真实体现。

4.突出综合职业能力评价

要求选手针对个案进行全面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选手综合能力评价包括护理技能操作能力、观察力、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

5.体现护理岗位现代化技术水平

现代化护理工作中临床护士需使用大量的仪器和设备。竞赛项目遴选了心电监护技术和输液泵的使用技术,以体现护理岗位的高技术含量。

二、以大赛为契机,推进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技能大赛技术含量高,技能要求复合度也高,体现了职业教育对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要求[2]。以专业竞赛审视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教育教学,其人才培养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还是实训条件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一)引导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改革向“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方向发展

护理技能大赛反映出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和新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对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起着导向的作用。

一是开发护理综合实训项目。临床护理工作过程是个连续体,而现有实训课程内容的缺失造成护理教学与实际工作情景的巨大差距。要开发护理综合实训项目,如单独开设综合实训课程,即“以病人为中心”将护理实训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可独立进行的基本训练单元,按照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应用训练模块进行分类,以训练单元作为实训项目,强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护理职业中典型的工作任务并进行成果展示。

二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重点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如实施静脉输液技术、心肺复苏技术、心电监测技术等,不仅要掌握基本技能,而且要求速度快、准确率高。

三是加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包括:有效思考的能力;清晰沟通思想的能力;能作适当明确判断的能力;能辨识普遍性价值的认知能力[3]。现代护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不能仅仅满足于重复性工作要求,还要有在复杂工作情境中的判断、分析和行动能力,以及对所用知识和技能的创新能力,对新技术的吸收和消化能力等。

(二)改革技能考核形式

改革传统的单项护理操作考核形式,采取以“临床病案”为背景的护理操作技能项目考核方式。在考核中,加入模拟病例,即在确定考核项目后,由学生抽病例签,确定为某一个具体病人进行输液、注射、导尿等操作。针对不同“病人”,称呼、解释、嘱咐甚至操作手法都不尽相同,由于每个学生遇到的“病人”附带条件不同,促使护生在面对具体病人时要进行思考,即如何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三)强化基本技能和职业能力训练

护理技能操作实训室的环境、设备对技能操作训练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是培养护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国家级示范校建设期间,对高度仿真护理实训基地进行功能提升建设,设有基础护理、成人护理、母婴护理、急救护理、重症监护病房(ICU)、手术室等仿真实训室20余间,配备了高级模拟训练监控系统、AED基础生命支持训练系统、计算机模拟急救训练系统等,实现校内护理专业教学环境与医院职业环境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高职组护理技能赛项指南[Z].2012:1-20.

[2]缪金萍.护理技能大赛对卫生职业教育的启示[J].职业技术,2011(6):27-29.

[3]郑东.职业技术教育的人学向度[J].职业技术教育,2004(13):10-12.

Analysison Teaching Reform of Nursing Special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National Nursing Skills Contest in Vocational Schools

SHA Ri-na, WANG Qing, XUE Mei, LIU Bin

(Tianjin Medical Technical College, Tianjin 300222, China)

职业技能大全范文4

这次职成教年度会议和技能大赛表彰会议在安康召开,昨天上午我们各位代表参观考察了旬阳、石泉两个县级职教中心,下午又到了安康市,交流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和作法。我和与会代表都有一个切身感受:一是感受到了近年来安康城乡发展的新变化;二是感受到了近年来安康教育事业的新发展,特别是安康教育事业对安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新贡献;三是感受到了安康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形成了市长、县(区)长分管教育,分管的市长、县(区)长主抓教育的领导机制,这是我们全省唯一的,足以体现安康市委、市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在会议举办过程中,安康市委、市政府给以高度重视,市教育局以及县(区)的同志们为我们这次会议顺利、圆满举行付出了辛勤的努力,我代表省教育厅和所有与会同志对安康市委、市政府,安康市教育局以及辛勤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会议是在全省职教战线深入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意见精神,全力推进职成教改革创新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教育部职成教年度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回顾2011年工作,分析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部署2012年全省职成教重点工作任务,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省教育厅将今年确定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年,足见省教育厅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改革发展是职业教育重要主题,下面,围绕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我讲四点意见。

一、认真回顾总结2011年的工作,不断增强推动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信心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省职成教育在省委、省政府及委厅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职成教战线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创造了新亮点,积累了新经验,作出了新贡献。

(一)改革招生制度,确保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稳定招生规模。一是充分发挥骨干性中、高职示范校的办学优势,探索实施中高职 “五年制连读”试点工作,省属11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与7所高职院校联合举办五年制高职。二是创新招生形式和方法,广泛开展城乡合作办学和东西部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既满足了优质职教资源扩招需要,又解决了农村薄弱学校培养能力不足的问题。三是积极探索中职技能大赛优秀获奖选手免试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工作。这些创新举措,有效促进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全年完成招生31.45万人,超额完成了教育部和省政府下达的年度招生任务,保持连续5年招生规模稳定在30万人以上,为实现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积极实施基础能力提升工程,我省职业教育的骨干体系初步形成。启动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工程”,落实省财政专项资金2.25亿元,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1.6亿元,有效地推动了我省中等职业教育骨干体系建设。一是加强骨干学校建设。落实9所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资金1.22亿元,通过13所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任务,建设省级示范中职学校10个。全省各类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85所(其中,国家级示范15所、省级示范校33所、国家级重点学校49所),占到全省中职学校的24%。二是以中职学校达标验收为抓手,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开展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达标验收,通过“合并、共建、划转”等方式整合职教资源,与2010年相比,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数量减少48所。安康、咸阳、宝鸡等市在加强市级职业教育资源统筹的同时,大力实施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工程,建成了彬县、旬阳、陈仓、府谷等一批骨干县级职教中心。三是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在学校布点调整的基础上,要求各地以设区市为单位,积极推进职业学校专业布局结构调整,避免专业重复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汉中市实施“一县一品”专业建设战略,形成了南郑县汽车专业、宁强县电子专业、西乡县茶艺专业等特色品牌。

职业技能大全范文5

关键词: 英语技能大赛 中职学生 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实践探索

一、“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引领中职英语学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国职业院校英语技能大赛采用在线测试、情境交流、职场应用、职业风采四种形式,考查了中职学生在现实生活、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也称为关键能力)。其中,英语应用能力考查学生咨询信息、表达信息、情感交流、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等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则考查学生今后从事某一职业的能力,因专业不同要求不同。如服务类专业偏重考查学生的服务意识、礼貌礼仪、团队合作、应急处理能力;工科类专业考查学生合理完成操作指令、运用新技术、正确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具备安全、质量、环保等意识。

技能大赛既全面、科学地考查了中职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又贴近学生生活和未来职业,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是中职英语学科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的指向标。但是,我们要清晰地看到,参加全国大赛的毕竟是极少数中职学生和教师,影响力有限。只有在平时教学中认真研究技能大赛的理念,将其相关资源、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能力训练、能力测试,让全体学生受益,才能真正促进中职英语教育教学改革。

二、借用大赛的真实性评价,开展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英语能力标准”探索

中职英语教学工作最大的困惑是缺乏一个客观的考核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而技能大赛基于“三真”的真实性评价理念(真实文本、真实任务、真实情景)给我们的研究工作带来了很好的启示。以探索构建“成都市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英语能力标准”为目的,以真实性评价理念为引领,以话题为主线,以目标为依据,以活动为载体,我们开展了专项课题研究。

第一,该研究的能力标准是指中职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一般职业场景中具体使用英语的能力。这是对新大纲进行细化的“能力型”教学标准。以表现标准为出发点,通过学生在完成听、说、读、写任务中的行为表现来描述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

第二,该研究以能力领域为主线,以行为描述为方式,以任务活动为载体,对“成都市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英语能力标准”进行假设,并选取有代表性的试点专业和学校,使用能力标准进行教学试点。

第三,通过编制基于能力标准的具有诊断功能的高、中、低三级测试试题,对学生进行使用能力标准前后的测试和对比研究,不断调整标准内容。

第四,经过反复实践,最终构建了“成都市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英语能力标准”。其核心是确定了中职学生在个人与家庭、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健康、居住环境、出行、科学技术、工作、节日与习俗十大话题下所涉及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三、借用大赛“情景性”、“任务性”理念,开展系列实践探索

(一)开展“调研考试”

课题组借用大赛的理念和思路,在“成都市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英语能力标准”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诊断功能的高、中、低三级测试试题,在成都市开展调研考试,测试中职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试题内容的设计注重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等内容,将服务意识、安全与质量意识、环保意识与礼貌礼仪、团队合作、应急处理能力融合,进而使运用新技术、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等能力从故事中、职场任务中体现出来。这样,学生首先从故事中得到感悟,然后做到用英语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试题1:“商场遗漏贵重物品”、“饭店走失儿童”、“公交车让座”、“救护车救人”等小故事,训练学生能用这类表达方式:“Helping others is a good quality for us. We should keep doing it and the world will be full of love.”

试题2:学生和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职场任务。如:订购机票、饭店订餐、宾馆订房、应急情况处理,训练学生表达:“We are highly efficient, helpful and patient. We have teamwork spirit. We have good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public speaking skills. We trust each other.”

题3:让学生描述秘书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等,训练学生表达:“Work as a secretary the daily work can be so complicated and busy. My best friend Grace is a secretary, she works at least 10 hours a day and she needs to deal with so many things in her company to help her boss. First ... So you can see how busy a secretary is! But I don’t think Grace dislikes it, she really enjoys this kind of work, it’s complicated and challenging!”

这种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测评考试内容重视实际应用与能力,形式新颖、活泼,扎实地推动了成都市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学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育教学质量。

(二)开发课程资源

全国大赛以“情境性”、“任务性”为理念,将语言学习材料放于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和未来职场的情景中与任务中。以此为指导思想,结合成都市国际化要求,以能力标准为目标,课题组开发了英语学科课程资源――《职业教育国际交流读本――实用英语会话Say Me Say You》。全书以“请进来、走出去;Say Me, Say You”为线索,以情景贯穿整个读本,培养学生国际视野意识和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全书创设了外籍专家、学生来访、学生海外留学、参观、旅游等一系列真实而有趣的场景,旨在解决学生在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该课程资源弥补了中职学校公共英语自主学习教材的空白。

同时,课题组结合专业英语教学模块,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情景设置为主导,编写了《酒店英语》,涉及餐饮、客房、前厅、茶艺、调酒、咖啡和会议服务。课程内容以行业要求为纲目,注重培养学生岗位英语基础训练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服务。

(三)改革课堂教学

针对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设立专业学习队伍,运用大赛的题型,形成一种特殊的英语技能训练方法。针对全体学生,对大赛的一些题型任务进行分解,加上课堂教学的技巧,运用大赛项目三“信息沟”的形式,设计更多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小梯子,让学生在互相沟通信息中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在成都市开展的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大比武活动中,引导英语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重视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指导思想,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更加具体化。在活动设计中,老师们创造出更多“to do”和“can do”的任务型设计,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这不仅要求教师更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而且意味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语法讲授法、翻译法)已不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中职英语教师要积极学习,接收新的教学方法,探索在教学中创设真实的生活、场任务情境,注重语义解释、情景运用、语言表达的融合,综合职业能力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融合,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语言能力提升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徐强.关于上海市高中英语学业水平测试设计的几点思考.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1).

职业技能大全范文6

一、经济“新”动态:培训需求空前

面对经济大背景下的人才紧缺局面,迫切谋求高速发展的企业焦急又无奈,而企业唯一自救的方法就是,加大对企业员工培训的力度与深度。一方面,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企业却遭遇“求职难”和“用工荒”的窘境。面对高学历、低技能的人才结构,企业急需通过各类培训,提升员工的各项技能。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仍然复杂多变,拉动内需成为中国经济自救稻草。中国企业的产品生产与消费、利润的高速增长,成为带动经济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就更为迫切。而这就为出版行业提供了新的出版空间与运作机遇。

二、选题“新”亮点:需求二次细分

当前,各类企业对行业人才需求的细化,使培训内容呈现出细分态势,这同时对培训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岗位的细分、技能的细化、企业的转型等,都对培训选题提出了细分的要求。例如,大营销领域内的销售培训教材,已由泛泛的“大全式”选题,逐渐分割为销售当中的环节研发。另外,为适应新经济,企业对人文素养的需求增加,培训教材的选题已不局限于企业管理、技能培训、管理实务等,而向国学、社科等类别延伸,注重将不同题材相融合。

三、出版“新”捷径:定制化研发

相对传统的教材出版(配合实体课程应试教学),新思路下的培训教材,其最大的特色是将策划深入到行业中,推出“定制化”教材研发模式,使图书作为一项重要培训工具,直接作用于企业的人力素质提升中。

定制化研发,是指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内容与形式上为其量身定做,供企业员工、经销商、消费者阅读和学习的教材。此类选题作为“企业内训”特色的培训工具,既满足了企业传播企业文化、整合企业无形价值、加强员工教育的需求,又为出版社提供了利润保障。

四、整合“新”趋势:产业链战略

出版作为全媒体时代的发动机,其自身的传播属性,在培训教材中凸显重要作用。培训产业依托企业对管理、人才、业务的需求,以及培训师队伍的成熟与完善,而图书出版作为培训产业中的重要链条,不仅连接了上游企业与前端培训,还整合了行业需求与人力资源。

目前,以较早介入培训产业的时代光华、中智信达、世纪慧泉等公司为例,其已形成相对完备的产业链体系,如提供公开课服务、讲师资源服务、管理咨询服务、录制视频教程、提供图书出版、机场渠道合作等。在不断重组与深入产业环节的同时,通过出版与服务,出版主体塑造了曾仕强、余世维、李践等大师品牌、学术品牌。由此可见,教材出版与培训行业已密不可分,也只有作用于产业链,将研发与服务深入骨髓,出版才能真正成为产业主体。

五、品牌“新”出路:名师阵 + 产品线

当下,培训教材市场虽远远没有发展成熟,但瞄准蛋糕的出版主体,都在暗中较劲,企图称霸进而制定游戏规则。其中,迅速培育并塑造名师矩阵,成为各出版主体的核心竞争利器。

在打造名师矩阵的同时,要注意以下出版节点。首先,推出名师的速度要快,在争夺培训师资源的同时,将培训师快速而有效地推向企业,比对图书本身的营销更有效果;其次,名师所研发的理论要有创新之处,有获得企业认可的拳头产品,其相关子产品也要内容丰富、层次全面;最后,产品线要成熟,图书要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光盘要及时推出,抢先占领渠道。

在培训教材出版市场中,纵观激烈竞争的红海,更有许多机遇在暗涌。尚未饱和的蓝海,就是贯穿于整个出版活动的每个环节,将某个环节做透、做细,就足以带动新一轮的出版机遇。